大事件发生对我国外交影响的定量分析——浅论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外交的影响力

合集下载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影响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影响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影响上海世博会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博览会,也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

举办世博会对一个国家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本文将从经济、文化和城市发展等方面探讨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

首先,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世博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和参观者,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成果的平台。

世博会期间,中国企业有机会与国际企业进行交流合作,推动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

此外,世博会还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为酒店、餐饮等服务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世博会期间,上海的酒店、餐饮业、交通等相关产业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做出了贡献。

其次,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世博会是各国文化的交汇点,不同国家的展馆展示了各自的文化特色和发展成果。

中国作为世博会的主办国,通过展馆和文化活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

世博会期间,上海成为了各国人民相互交流的平台,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理解。

同时,世博会也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学习借鉴的机会,吸收了国外先进的文化理念和创新思维,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最后,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城市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世博会期间,上海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世博会的举办使得上海的城市形象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成为了国际化大都市的代表。

世博会结束后,上海的城市发展不仅停留在世博会期间的成果上,更是继续向前发展,成为了中国经济、文化和科技创新的重要中心。

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也为其他中国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综上所述,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它推动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创新;它为中国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和动力。

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不仅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自己的形象和实力,更是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海世博会带给中国的影响及机遇

上海世博会带给中国的影响及机遇

上海世博会带给中国的影响及机遇上海世博会带给中国的影响与机遇上海世博会在经济,⽂化,政治等⽅⽅⾯⾯对中国的发展都产⽣了深远持久的影响。

这使得上海世博会不仅是上海的盛会,更是全中国与全世界的盛会。

上海世博会的举⾏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经济是⼀个国家发展的基础,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不仅有利于上海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时也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

上海世博不仅给参展国家带来发展的机遇,扩⼤了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了经济,⽂化的发展,也给中国创造了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宣传和扩⼤了中国的知名度和声誉,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具体来讲,上海世博会带来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个⽅⾯:⼀、为中国带来巨⼤的旅游收⼊⾸先,为了办好世博会,上海进⼀步完善了城市的基础设施。

可以说,世博会将使上海的⾯貌焕然⼀新。

世博会对上海的影响随处可见,上海的航空、铁路、⾼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都得到了⼤⼒的发展。

城区规划也更加合理,绿化⾯积明显增加。

其次,世博会作为⼀个极具魅⼒的旅游吸引体,吸引国内外的旅游者纷⾄沓来,这进⼀步推动了上海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所拉动的综合效益,相当于对其前期投资的11倍之多,这给上海带来了巨⼤的经济效益。

最后,世博会以上海为中⼼,经济发展范围辐射到整个长三⾓及东部沿海地区,据估计,约有超过70%的参观者做延伸旅游或周边旅游后参观世博会,这就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经营者创造了组合新产品的良好机遇。

据预测,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参观⼈数将超过7000万⼈次,将创下世博会150多年历史的最⾼纪录。

⽽今,据上海世博会结束还有近⼀个⽉,世博会的参观⼈数就已突破6000万。

这对扩⼤世博会影响、促进国际博览事业发展的意义不⾔⽽喻。

据初步测算,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上海旅游业的直接收⼊将达144.2亿元⼈民币。

这⽆疑是上海乃⾄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动⼒。

⼆、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对于进⼀步提⾼我国国际地位,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意义。

谈谈世博对中国的影响

谈谈世博对中国的影响

谈谈世博对中国的影响以下是关于谈谈世博对中国的影响,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谈谈世博对中国的影响世博让我们化蛹成蝶上海世博会大幕开启,国人对世博的热情,在沉埋了百余年之后,已经火山般喷发。

第一次走进中国、走进一个发展中国家的246家参展方,与数十万中国观众开始好奇地互相打量。

当国际参展方面对中国人异乎寻常的热情,当中国观众一下子面对如此丰盛的国际先进科技与文化大餐,主宾双方除了惊喜,也还有几分不知所措。

世博给了我们梦想的力量。

它能让全人类暂时搁置各种分歧,它温情地拢在怀里的,有富国也有穷国,甚至还有战火中的宿敌。

1986年的温哥华世博会曾出现感人一幕,当美苏两国青年人举着对方国旗微笑着出现在世博闭幕式上时,赢得满场掌声。

世博也给了我们现实的观照。

我们从奇幻的世博魔镜中,不光看到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能源和粮食、安全、核扩散等一系列全球性挑战,看到全人类为寻求应对之策在世博会集思广益、奇思妙想且抱团取暖的不懈努力,也看到别人眼中、·世界眼中的我们自己,或许有前所未有的美丽,同时也发现我们还不那么完美,还有诸多差距将令我们汗颜和反思……毕竟,我们还在“发展中”的状态。

世博会是一个大课堂,无数人曾经从中重塑人生观、世界观。

我们通过世博会睁眼看世界,也在睁眼看自己,在这样理性的观照中,开始新一轮的国民教育、现代意识的启蒙与对国民素质的反思——这一切,对国人而言,可能是上海世博会的终极意义。

世博会已经教育和启蒙了几代率先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它曾是中国眺望西方的望远镜,中国人从中感受现代文明无坚不摧的力量,目测与世界的遥远距离。

1851年伦敦世博会,代表中国的那12包精致的湖丝,与琳琅满目的蒸汽机、农业机械、纺织机械相比,如同一个曾经自信满满的手工业者,在工业时代那些庞然大物排山倒海的力量面前,唯有昨日黄花之叹。

而今,世博会近在眼前,中国人热诚为世博设下东道,美轮美奂的一轴四馆,出色的协调能力与建设速度,空前的规模,整个上海甚至中国的改革开放奇迹般的成就,都会让世界为之惊叹。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世博会既是每个时代最新文明成果和人类智慧的大汇集,也是东道主动员全国力量,全方位展示本国社会、经济、文化成就和发展前景的最好机会,是综合国力强盛的象征和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标志。

一、上海世博会的意义上海世博会是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成了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

世博会对人们的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

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持久的。

世博会不仅对经济增长、科技进步起到促进作用,还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人文素质。

参加世博会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强劳动技能,也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思想道德素质。

所以说,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而持久的。

二、上海世博会的效益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我国仍处于或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举行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经济影响广泛而深远。

中国旅游业将为世博会举办的过程中直接带来了广大的收益。

一名参观者对当地的各种产业有催动作用,直接包括:零售业、酒店、交通、通信、餐饮、观光等产业得到乐观的收益,其中的消费都主要来源于此。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转型国家,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和增长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

世博会的举办成功能将增强海内外投资商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带动国内投资和外商投资双升温。

使其投资效应扩大,推进中国经济增长,提高综合国力。

三、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2010上海世博会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世博会所造成的影响将长期存在。

1、政治的影响。

世博会为我们搭建了一个相互了解与沟通的开放平台。

纵观当今世界格局,合作与交流成为主流的沟通方式,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误解、分歧、争执仍然存在,有时甚至要通过战争这种最极端的途径来解决问题,上海世博会为我们架起了一座增进了解、释放善意、传递各自诉求的桥梁。

它成了一个我们和世界各国相互了解与沟通的范本,也成了检验中国人民智慧的范本,将使我们更加自信、更加从容地走向世界。

上海世博文化外交探析

上海世博文化外交探析

交流活动 ,对其受众潜移默化 ,从而产生一种有利于对文化外交实施 国家 的文化认 同和好感 。第二 ,行为主体多样性。传统外交的行为主体一般为 主权国家的外交部门,而文化外交主体可 以是一 国的官方机构 ,也可以是 其非政府组织、普通公众 ,但文化外交必须 由政府主导,并 由其相关机构
直 接制 定执 行政 策 ,否 则 ,那 些 非政府 组 织和 公 民个 人所 进行 的对 外 文化 沟通 活 动 只能被 认 定为 文化 交 流 ,而 非我们 在 此讨 论 的文 化外 交 。文化 外 交 的实 施主 体一 定 是政 府组 织 或者 经过 政府 授权 和 委托 的非政 府机 构 或公
民,政府部 门是最终责任主体 。第三 ,实践路径 的复合性 。由于文化丰富 的内涵和实施主体的多元性 ,文化外交 的实践路径也是多种多样 。从表层 看, 其实践路径可以是各种物质文化的交流, 如各种 司空见惯的文艺形式、
上海世博 文化外交探析
徐 波
【 内容提要 】世界博览会 因其 “ 经济、科技化外交,寻求 同世界各 国交流与合作的重要 平台,是各 国推动文化外 交的重 大机遇。上海世博会在 “ 城市,让生活更
美好 ”这 一 主题 下设 立 了 “ 市多元 文化 的融合 ”这 一 副主题 ,致 力于 强 城


文化外交 与上海世博会
全球 化 已是 当今 时代 发展 的必 然趋 势 ,如何 利 用文化 外 交增 强 国家 的
综合国力也就成为各 国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世界博览会作为全球最高级 别的国际展会 ,是各 国推动文化外交的重大机遇 。对主办国而言 ,可 以通 过世界博览会树立威望、推广文化、传递理念 ;对参展 国而言 ,世界博览
会 除 了 同样 具 有塑造 形 象、树 立 威望 的作 用外 ,更 是促 进合 作 、取长 补短

浅析世博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浅析世博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化 ,与世 界 各 国进 行 交流 的 机 会 ,但 同
时 也 遇 到 一 定 的挑 战 ,针 对挑 战 问题 文 章 提 出 了相 应 的措 施 。
二 世 博给 我 国 对外 贸 易 带 来 的影 响
( )世博带来 的发展 机遇 一 世 博会 为 中小 型 企业 发展 提供 了舞 ຫໍສະໝຸດ 浅析 世博给我 国对外 贸易
带 来 的影 响及 应对 措 施
蒋 玉霞 江 苏城市职 业学院武 进办学 点 2 0 6 0 3 1
的世博梦想 。业 内不少企业积极尝试 ,家 居企业通过不 同的方式 ,借助 世博 吸引了 大众 关注 ,例如 红星美凯龙入驻 中国民营 企业联合馆 ,大庄竹地板成为后滩项 目的 指 定产 品。上海地板展作为亚洲第一、世 界第二 的专业地板展 ,在 前两年经济 出现 缩水 的情况下一跃而 出, 展馆面积近 1 万 0 平米 ,近千家地 材生产企 业参展 。世博给 许多行业都带来 了商机 。 【 关键 词】 世博会 ;对外 贸易 ;企业 2 0 年 1 月3 在 国际展览局第 12 0 2 2 日, 3 次 大 会 上 , 国赢 得 了 2 1 年 世 界 博 览 会 中 00 的 主办 权 。2 1 年 5 1日至 1 月 3 00 月 0 1日期 间 ,世 界博 览会在 中国上海举行。世博会 是全球 文化 、经济 、技术 的交流碰撞 ,世 【 文章摘要 】 本文主要从世 博会期间我 国对外贸 易的 现 状 出发 ,阐述 了世 博 会 为 我 国企 业 对 外 贸 易发 展提 供 了难得 的舞 台 , 以 及向世界展示 自己的先进科技 、优 秀文

力 ,导致我国的经济始 终难 以赶超发达国 家的经济。我国的经济增 长方 式仍处于粗 放型 ,资源环境 约束 日益强化 ,我 国 自主 创新能力弱 ,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 的核心技 术匮乏 ,这也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 颈 。 自主创 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 的核心 , 是实现建设创 新型国家 目标 的根 本途 径。 个 国家只有拥有强大 的 自主创新 能力 , 才能在激烈的国 际竞争 中站立脚跟 。 2 产业结构 的不合理。 国的产业结 、 我 构存在 着严 重的不合理性 ,由于产业结构 的不合理 ,大大降低 了我 国企业在国际上 的竞 争水平 。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 ,主要 是产 能过剩和重复建设 ,首先 ,我国是以 重工业为主 的经济大国 ,第二 、第三产业 的 比重 比较低,发达 国家第三产业的劳动 力约 占整个就业 人数 的 6 %,而我国仅 占 0 3%左右。与发达国家相 比,我国第一产 0 业基础 薄弱 ,第二产业素质不高 ,第三产 业发展滞后 。这最终都会导致企业不适应 当前国际国内发展变化的新形势、缺乏抗 风险能力 、市场竞争力弱 、经济效益差等 等 ;其次 ,工业产 品的生产能力不足,需 要 大量进 口产品 ,产 品质量水平低 、高科 技高品质产 品依赖进 口,产业高能耗、高 污染 、低产 出低效 益的 企业 占一定 的 比 例 ;再次 ,信息不对称 ,当企业看到未来 的市 场 需 求 较 好 而进 行投 资 时 ,从某 一 个 企业的角度看也许是合理 的、可行 的,但 是 由于企业之 间的信息不对称 ,就有可能 造成多个企业投资产生的生产能力超过未 来市场的需求等等 。

浅谈上海世博会对我国的影响

浅谈上海世博会对我国的影响

浅谈上海世博会对我国的影响摘要: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我国上海举行,是历来首次由中国举办的博览会。

这次博览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吸引了世界各地7000万人次参观者前往,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超过北京奥运会,是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的博览会。

然而,我们不禁要问:将这么庞大的资金还有后期的人力物力等其他资源投入到世博会当中,究竟为什么?这样做值吗?举办上海世博会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关键字: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影响正文:世博会是世界各国展示其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成就和发展前景的盛会,与奥运会,足球世界杯并称为世界三大盛会,世博会主题是围绕人类共同所关心的一些问题,人类自己去切身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对我们已经解决这些问题所取得的结果进行展示,然后对当今还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同时探讨它未来如何解决得更好,从而使人类的生活更美好。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借助世博会这个平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最新的发明,变现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实力,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未来的思考。

迄今为止美国已经先后举办了17次世博会,法国和日本分别举办了13次和5次世博会。

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世博会的影响。

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承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会使世界更加充分地了解中国,目睹中国的巨大变化,并可加速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开放化,中国将进一步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去。

在上海举办这次世博会,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使全世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上海,这会提高上海现代化程度。

2、促进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大,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可以有效地带动中国旅游消费增长。

一个城市如果举办大型博览会,城市的旅游业往往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2010年世博会将为上海开发旅游新产品,世博会作为一个极具魅力的旅游吸引体,将吸引国内外的旅游者纷至沓来,据估计,其中有超过70%的参观者将做延伸旅游或周边旅游后参观世博会,这就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经营者创造了组合新产品的良好机遇。

形势与政策论文——世博会给我们的思考

形势与政策论文——世博会给我们的思考

世博会给我们的思考2010年的神舟大地又是一次风起云涌,其中不乏让人沉痛悲哀之事,却也不少令人大感欣慰之事,而世博会在上海的成功举办可能就是其中最另世人瞩目的事件了。

中国自1867年参加首届世博会至今已历时143年,但是这次却是首次在中国举办世博会,也是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世博会。

本次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184天的展览中,世界各国将围绕这一主题集中展现各国自己的发展思路和人文特色。

而以城市作为主题,这在世博会的发展历史上也是第一次。

世博会带给中国了什么我任务世博会在中国的举办给中国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世博会的召开反映了中国政治思想的新变革。

中国领导人一改往日走出去的思想,不再是频繁的访问其他国家,通过世博会,我们能够将很多外国的领导人请进来。

持续184天的世博会中每天都有国家馆日,在这些国家馆日中,各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代表人物都会出席,我们国家与之相应的部门也都会接见,从而能够真正的与世界各国沟通。

这种沟通不再是仅仅是领导人之间的较高层次的沟通,而是各部门实际负责人之间直接的、务实的沟通。

通过世博会请进来的外交战略,我们有理由相信世界各国对中国的影响会再未来有一次切实的改观。

近两年来中国先后举办了奥运会和世博会,可以见到中国的政治家们正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向世界张开双臂。

要说到世博会对中国最大的影响那就一定是经济方面的了。

不可否认,世博会的开展直接拉动了中国的内需,特别是东南沿海一带的经济发展,为促进长江三角一体化的进程提供了一次巨大的契机。

其一是世博会起到了很好的招商引资的媒介作用,其二是极大的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世博会给中国的商人们展示了世界人民对未来的畅想和思路,作为直接获得这些宝贵财富的中国人来说,是对未来科技发展、技术创新以及商业投资的引导和指向标。

使得中国追赶世界潮流的步伐得以大踏步的前进。

经济建设方面得到收益处最多的可能就是举办城市上海了,在这里,由于世博会的促因,上海市的城市建设至少提前了十年的时间,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极大的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2年第二学期 数学建模(课号:CK7G05A)大作业题目:大事件发生对我国外交影响的定量分析 ——浅论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外交的影响力2012年6月13日装 订 线装订 线大事件发生对我国外交影响的定量分析——浅论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外交的影响力摘要【摘要】本文量化研究了大事件对外交活动的影响,建立了2010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外交活动的影响力模型。

具体方法如下:第一步,收集并处理我国近年外交活动数据;第二步,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衡量我国外交水平的评分体系,由此计算出外交水平数据;第三步,确定大事件对外交水平的影响力,首先,通过拟合外交水平数据预测出外交水平的本底趋势。

将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平均差值作为外交水平在大事件影响下变化的衡量指标。

其次,将大事件对外交水平的作用强度分级,寻找外交水平突增与大事件发展进程的关系。

再次,提出吻合度指标,提炼出外交水平突变的主导大事件。

最后,计算世博会作用强度在大事件的强度总和中所占的比例,作为衡量世博会对外交水平影响力的指标;第四步,评价模型合理性。

【关键词】世博会影响力;影响力模型;外交水平;吻合度2011-2012年第二学期数学建模(课号:CK7G05A)大作业1问题重述与分析:随着上海世博会逐渐升温,"世博外交"一词开始变得流行。外交部多次强调,上海世博会不仅是博览盛会,也是中国外交的一件大事。选取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对中国外交的影响这一侧面,定量探究世博会对中国近期外交的影响,给出一套定量评价标准,用以评估世博会对中国外交的影响力大小。

具体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我们将问题涉及的外交水平划分为几个因素(如官方的外交活动、民间的对外交流等),即外交水平可以直接或明显间接影响到某些方面,对一些方面可能进行再次细化,得出二层甚至三层因素,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如层次分析法)给出因素影响权重。

第二步:利用网络资源,将查询到的各个方面的数据整合分析,利用某种方法对整合后的数据进行统一量纲化处理,将总体(即世博会)对各个因素的影响力大小量化处理,由此结合各个方面的权重因子即可得出世博会对外交总体的影响力量化评价。

第三步:在对问题进行总结归纳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对问题进行抽象和推广,将具体量化值与一般规律性量化值进行比较,得出量化的比较标准,用类似的标准评估其他重大事件对中国外交影响力的大小。

2 模型假设:1.将外交水平M完全划分为官方外交A1和非官方交流A2两个方面,用M代表我国外交水平得分,最大值100,最小值0,忽略其他方面;2.官方外交A1包括外宾访华B11(外国重要领导人的来访),领导人会见B12签订的协议与发布公告数B13三个方面,忽略其他方面;3.假设领导人会晤B12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C111为国家主席胡锦涛的会面,第二等级C112为除胡锦涛外的八位政治局常委的对外接见,第三等级C113为除九位政治局常委外的其他领导人的接待;4.协议与公告B13只包括条约签订C121和重要讲话C122,忽略其他非正式协议;5.仅考虑世博会对非官方交流A2的外贸进出口B21、民间组织交流B22和入境旅游B23三个因素的影响,对其他因素无影响;6.视民间交流活动B22包括以文化为主题推动文化学术界与外国同仁的对话与交流,大事件发生对我国外交影响的定量分析——浅论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外交的影响力以经济为主题推动国内经济界与海外的密切交流,以科技为主题推动国内科技界积极与海外同行的交流,以个人为主体推动市民的对外交往,以城乡为主题推动城乡建设的对外交流和合作,以软实力为主题推动中国软实力建设的发展。

具体所占分值比例见附录。

7.根据中国外交水平的长期稳定性周期变化,现可假定在和平稳定时期外交的突变均由国际大事件引起。

8.假设大事件的作用是长期的,发生作用起始于事件发生前t1个月,终止于之间结束后t2个月。

3模型建立3.1处理查到的外交活动数据,确定外交水平定量评价标准用层次分析法对外交水平量化,给出外交水平评价指标,作为评价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外交水平影响力的依据。

为了分析有哪些因素反映了外交水平,可以先通过对相应数据的调查与统计,再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每个因素的重要程度,最终通过加权分数衡量某一特定时期我国的外交水平。

3.1.1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因素权系数由划分的层次可得层次示意图如图一:图一中国外交水平的层次示意图设A1、A2相对于M的权系数分别为a1、a2,这是第一准则层;B11、B12、B13相对于A1的权系数分别为b11、b12、b13, B21、B22、B23相对于A2的权系数分别为b21、b22、b23,这是第二准则层;C111、C112、C113相对于B12的权系数分别为c111、c112、c113,C121、C122相对于B13的权系数分别为c121、c122,这是第三准则层。

2011-2012年第二学期数学建模(课号:CK7G05A)大作业对每一层应用1-9比较尺度构造成对比较矩阵如下:111111A αβθαβθ⎡⎤⎢⎥⎢⎥⎢⎥=⎢⎥⎢⎥⎢⎥⎢⎥⎣⎦其中α为因子一与因子二的重要性之比,需通过经验值确定,β、θ同理。

下面利用一致性指标与随机一致性检验矩阵A 的一致性,得到每层的权向量,然后计算组合权向量()()32w W W =由此得到最下一层对最上一层的权系数。

3.1.2 将采集的数据利用进行线性无量纲化处理对2007年1月至2010年8月的数据采用线性无量纲化方法中的极值处理法进行无量纲化: Cijk 的最大值为Maxijk,最小值为Minijk,无量纲化的数据记为1C ijk;B ij的最大值为max ij,最小值为min ij ,无量纲化的数据记为1B ij.则()11001C min ijk ijk C ijk max minijk ijk -=⋅-()min 11002max minB ij ij B ij ij ij-=⋅-3.2 找出外交水平快速增长的时间段,得出平均差值对历年标准化后的得分(分值变化区间为1~100)进行拟合分析,用MatLab Curve Fitting Tool 得到拟合曲线与拟合函数,经误差检验后,此为从2007年1月至2010年8月的真实外交状况变化,再把2009年9月以后的数据剔除,仅利用2007年1月至2009年9月的数据拟合函数,分析性质后利用该函数预测若无世博会举办,2009年9月以后外交水平的变化,再将预测值与实际数据比较,记录突增点并得出突增区间(a ,b)以及此区间内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平均差值()()()213b f x f x dx a D b a⎡⎤-⎰⎣⎦=-3.3 大事件量化大事件发生对我国外交影响的定量分析——浅论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外交的影响力假设大事件对外交的影响都是长期的,发展进程p 从起始准备阶段到高潮阶段再到结束阶段分为10、20、30、40、50、40、30、20、10 九个层次,数字越大表示处于事件进行的关键时期,也对外交水平的影响越大。

根据权威网站大事件记录,统计出突增区间附近发生的大事件具体时间(精确到月份),并由此时间点向前延伸t1月,向后延伸t2月,但影响强度以10递减,由此建立代表事件发生进程的量化体系。

见图2:图2 进程发展函数图象3.4 建立评价大事件对外交水平影响的数学模型将每个事件的发展进程作用区域与突增时间段对应的外交水平作比较,代入吻合度指标,计算公式为:()10004()R M p i i i=-∑iM为第i 个月的外交水平得分,ip是该大事件在i 月进程时的固有影响力值。

求出各个事件的吻合度并找到最小R 对应的事件即为引起该突变的主导因素。

2011-2012年第二学期数学建模(课号:CK7G05A)大作业图三 外交水平变化与大事件进程发展函数结合如在图三中,从定性的角度来看,大事件1的进程发展与外交水平曲线的第一个突增波峰吻合度比大事件2好得多,因此大事件1的1R 与大事件2的2R 有:12R R <。

然后对突变区间中所有发生的大事件进程度进行统计,求出主导事件所占百分比()5bb ai iα=+∑其中,b 为突增发生时间区间内某大事件进程图像的面积,a i为除该大事件外其他大事件进程图像的面积。

最终得到大事件影响力指标K ,计算公式为:()6K Dα=其中,D 为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平均差值。

4 模型求解4.1 数据统一量纲通过查看和比较2007年1月至2010年8月的数据(见附录),求出最大值Max ijk,最小值Minijk和最大值max ij ,最小值min ij ,然后分别代入⑴,⑵式,求出标准化的1C ijk和1B ij,所得标准化的数据见附录.4.2 由层析法确定具体权系数大事件发生对我国外交影响的定量分析——浅论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外交的影响力步骤1:.由表一可知,领导人会见包括第一等级,第二等级,第三等级;经成对比较得到如下矩阵:1281141211184A ⎡⎤⎢⎥⎢⎥⎢⎥=⎢⎥⎢⎥⎢⎥⎣⎦利用MatLab 软件(步骤见附录)可求得,矩阵A 的特征根为31λ=,1λ所对应的归一化的权向量(0.61540.30770.0769);1T ω=:得一致性指标3310;12nCI n λ--===-所以说A 为一致阵,求得的权向量(0.61540.30770.0769)1T ω=步骤2由表一可知,官方外交含有外宾访华,领导会见,和协议与公告三个方面,同步骤1确定矩阵并通过一致性检验后,求得权向量(0.40000.50000.1000)2T ω=。

表一 2009年至2010年国际大事件[13]2011-2012年第二学期数学建模(课号:CK7G05A)大作业步骤3同理,非官方外交包括外贸进出口,民间组织交流和入境旅游,确定矩阵,然后计算一致性指标得, 3.0026330.0013;12nCI n λ--===-经查阅随机一致性指标,知RI=0.58,因此可求得一致性比率0.00220.1CICR RI==<,此时A 的不一致程度在容许范围内,可用其特征向量(0.21330.33770.4491)3T ω=作为权向量。

步骤4同理,协议公告含有条约签订和重要讲话,求得权向量[]0.6000.4004Tω=.步骤5设C111,C112,C113对A1 的权向量为G1 ,C121,C122对A1的权向量为G2,设B21,B22,B23对A2的权向量为G3(所得的权向量图表见附录);则[]0.5*0.30770.153850.0384511T G w ==,[]0.1*0.060.0424T G w ==,[]1*0.21330.33770.449133TG w ==. 步骤6最后求解各因子对外交的权重系数所得的权重系数图表见附录B11的权重系数:0.4*0.60.241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