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校学生社团研究现状

国内高校学生社团研究现状
国内高校学生社团研究现状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建设研究与分析]高校体育社团的主管部门是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建设研究与分析]高校体育社团的主管 部门是 高校体育社团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体育社 团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将会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以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社团的实际为例,探讨该校体育社团建设和管理特色、经验和不足,为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素质培养 高校体育社团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体育社 团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将会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为一所具有百年 __上海交通大学,一直以来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开展学 生体育活动的宗旨,该校认真贯彻“健康第一”思想,给予学生体育工作以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并利用学校先进的网络技术为辅助手段,开展学生体育社团活动,校园体育文化正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一、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社团概述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体育活动有着良好的传统,1980年,该校率先成立了第一个学生社团组织――上海交大足球协会。1986年成立 了上海交通大学学生体育总会(以下称“体总”),经过16年的建设、探索、总结,已经成为一个拥有1室、6部、32个单项体育协会,

逾6000名会员的大型学生体育社团,全面构建起了交大学生体育社团网络。 二、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社团特点 1.体育竞赛与体育文化相结合 每年由“体总”举办的各类活动近80项,各类活动从制定规程到宣传发动,从组织编排到临场执法,从名次确定到颁奖活动乃至场地器材的准备等,所有的工作由体总和下属的部(室)、协会的同学来完成。再加上各协会内部的各种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达40多项,这些活动不仅满足学生各种需求,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和选择的机会,同时弘扬了校园体育文化。 2.社团工作与网络相结合 上海交通大学有着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丰富的网络资源,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交通大学就率先在上海,乃至全国范围内,利用校园网BBS空间开辟了体育网络论坛板块,这一行为在学校里产生了积极反响,得到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广大同学的热烈欢迎。

大学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及发展调查研究

大学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及发展调查研究 一、研究目的: “社团”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我们的大学校园中,学生社团的建立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所谓学生社团,是指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并为满足这一兴趣而自发组织起来的非正式群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具有组织自发性、结构松散性、目的趋同性、类型多样性等的特点。社团活动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才能的舞台。这不仅起到沟通学校与师生的作用,更是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 本次研究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延边大学的社团的现状以及发展状况, 根据学生们的自发意见来了解社团运作的经验和不足,总结有效的管理方法,使社团更好地发展与合作,为促进校园文化融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作贡献。 二、调查的内容和方法及分析结果: 这次调查对延边大学各个学院的1500 名同学做了问卷调查,回收并采用的有效问卷为1000 份。有效率约为67%问卷内容包括了学生参与社团的目的,选择社团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其在各个社团间选择的因素以及对加入的社团的满意度和在社团事务上所占用的时间多少等。 我们主要通过一些典型问题:参加的社团属于哪些类型、选择加入社团的出发点是什么、对现在社团的满意程度、社团活动的丰富度以及社团存在的问题等来进行统计分析,有效的反映出社学生团活动对在我校大学生的影响。 表1 为统计有效问卷的频数表。 表1 Frequencies 经调查延边大学现共有109 个社团,学术类的有包括读书协会、心理协会、

书法学会、会计学会等;文娱类的有慕思鸟社团、SP舞堂、阿里郎社团;体育类的包括乒乓球俱乐部、羽毛球协会、篮球俱乐部等;实践类的主要有校广播站、DTC 职业发展协会、大学生记者团以及模拟联合会组织社团;公益类的有青年志愿者协会、绿色联合会、环境保护协会等。 问题一:参加的社团属于哪类? 我们调查的社团基本类型大致可以分为7 种:1 文体艺术类、2发明创造类、3游戏娱乐类、4 公益服务类、5学术科技类、6 社会实践类、7其他 统计结果如下: Frequency Table

大学生对体育社团的认识

大学生对体育社团的认识 关键词:体育社团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作用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教育体制的进一步改革,高校学生社团在校园中的突起,已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课堂教育的延伸。体育社团以其固有的特点,多重的功效,在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伴随2008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我国高等教育必将掀起新一轮“素质教育”热潮,在高校中大力发展体育社团将成为必然趋势。 1、高校体育社团特征 体育社团是高校学生社团中的一部分,有的也称之为“协会”或“俱乐部”。目前高校体育社团主要有学生自发、教师兼职领导和教师专职领导等3种形式。体育社团的形成一般都是由某一体育项目有特长的学生发起,由相同体育爱好的大学生自发组成(或在一定外部环境影响下和指导下)而成立的,初期一般都是通过民主推选社团领导,聘请业余指导教师,形成一定规模和组织后,在校团委注册开展活动。社团干部有具体的分工,由他们负责开展各项工作,社团里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基本上能定期、定时开展社团活动。活动经费主要是校团委从本部门经费中拨给或来自于企业的赞助,主要用于购置办公用品、体育器材、奖品等,社团干部及成员开展工作都是义务服务,服务与被服务者之间没有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体现了体育社团是一个公益性的群众性组织。

高校体育社团的活动形式多样,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为了健身的,有为了提高技术、技能的,有为了锻炼身体的。有些社团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比赛,如友谊赛、对抗赛、校内联赛及校际间的比赛等,还有些经常开展体育知识竞赛、各种形式的辩论赛、请体育名人来校园进行讲座或座谈、组织社团成员观摩高水平的体育竞赛等等。社团内相互学习、相互提高气氛浓厚,自己组织自己办,参加者甚为踊跃,有较强的凝聚力,并以其自身优势在大学生中影响力较大。2高校体育社团活动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作用 2.1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中心就是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而运动兴趣的培养和运动习惯的养成可以说是一个人坚持终身体育的 第一动因。有调查显示,居民积极参与的体育项目,主要是一些民间体育项目和中老年舞蹈等。而学校体育课中开设的主要运动项目如:田径、游泳以及各种球类,居民参与率普遍不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场地器材的缺乏,但另一方面,参与体育运动的第一动因,即兴趣和习惯,也是造成参与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习惯,与早年参加这项运动的经历、对该项目的认识以及自身具有的该项目运动基础都有很大的关系,而通过体育社团活动是可以达到这个目的的。 体育社团活动的最大特征就是自愿和主动,社团成员都是基于对某项体育项目的极大兴趣,自主选择参与的,它完全屏弃一些体育课中出现的学生被动现象。随着在社团里积极参与、主动学习过程的不断推移,他们的运动技术和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也亲身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价值

体育社团工作总结范文

范文:________ 体育社团工作总结范文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4 页

体育社团工作总结范文 xx年是我校社团建设的第一年,可以说是摸索阶段,但学校的社团工作在技能组长强权华老师的带领下,下边美术、音乐、体育三个大社团协助下顺利开展,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本年度,学校以“带领、服务、协调、监督”为工作指导方针,以“激发潜能、发展个性、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工作理念,共创优良学风,营造和谐工贸,开拓社团新气象,切实加强学生体育的建设,在学校争优创先进程中,努力开创我校体育类社团工作新局面。 一年来,我校体育社团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现总结 一、xx年上半年,学校运动会的举行,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而且还为校田径队选拔运动员提供了平台。 二、定向运动社团代表学校参加吴兴区定向运动比赛荣获团体三等奖,其中两位学生获得个人二等奖。 三、进行了全校第一届“舞动青春”跳绳比赛,让全校每位学生都参与到体育运动的锻炼中来,并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 四、进行了校第二届定向运动比赛,选拔出了优秀的定向运动员,代表学校参加xx年的定向运动比赛,提高了学生在这一方面的竞技能力。 第 2 页共 4 页

五、进行“三操”比赛,目的是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同时增强学生的班级集体荣辱感。 这样的活动数不胜数。在学校校委会的领导下,在体育组的组织下,在体育社的具体操作下,织里二中将社团建设推向了一个高潮,但我们做得仍不够,在工作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组织方法上欠妥当,在以后工作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改进。期待着下学年度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今后,我们将在努力做好社团工作的同时时刻反省,改进方式方法,完善社团组织机构。社团全体成员也将在新的学期工作中再接再厉,把活动搞得更加丰富多彩,为继续推广素质拓展、为同学们展现才艺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使社团工作呈现新的气象,共谱新的篇章。 第 3 页共 4 页

学生体育社团的作用及管理

学生体育社团的作用及管理 校园体育社团是随着社会进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体育法》的进一步贯彻实施,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和国民体育意识的加强而逐步建立和壮大起来的,是新时期学校体育发展的产物,具有新时代学校体育的特色。因此,对校园体育社团的进一步认识与了解,深入研究学生体育社团的特点及作用,加强相应的管理和引导,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一、体育社团在学校体育中的作用 1.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体育是培养人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内容。学生体育社团是学校体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积极鼓励、指导学生开展体育社团活动,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体育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泛的、多边的交往机会。体育社团组织不同于一般的课堂虚拟的社会,它分工明确,部分工作已完全走出了校园,直接面对社会。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的机会,对其“全面发展”不无帮助。通过体育社团活动,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缓解学习压力,使学生身心得到充分的发展,利于学生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体育社团活动,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及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校园文化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各种娱乐活动都渗透到了校园,有积极的、

健康的,同时也有消极的、颓废的。把学生吸引到积极、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中来,不仅是学生们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多种多样的体育社团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体育社团组织给学生们提供了繁荣校园文化的空间,也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学生是这种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参与者和实践者。 3.起到加强校际交往的一个中介和桥梁的作用。“走出去,引进来”成为当前校园体育社团进行涉外交流活动的重要手段。过去学校参加的各类运动项目、不同规模的校内外体育竞赛都是有专门体育职能机构来组织的,能够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不外乎是校代表队队员、一些学校体育尖子,一般学生是很难有机会参加比赛并获得其中的一切体验。而校园体育社团却能为一般学生创造机会,不仅通过不同学校社团之间或本社团内举办各种体育竞赛活动来满足学生体育竞赛欲望,而且最重要的是能加强不同学校之间交往,促进相互了解与认识,增进不同学校社团会员之间的友谊,同时在交流中互递信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二、加强管理,促进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 1.加强学校的管理。在提倡社团学生的主导性和学校的宏观指导性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学校的行政管理职能。由学校协作,对体育社团统一管理,使社团管理逐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这是社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团发展的保证。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社团,可以使社团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避免社团管理的无序和混乱,使社团走向健康的发展方向。 2.

高校体育社团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高校体育社团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摘要 体育社团是高校社团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社团文化的载体,体育社团是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之间的纽带,在高校学生体育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组织性作用。通过成立体育社团,能培养学生体育场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体育特长,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对学生业余体育活动起到了引导性作用,推动了高校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然而在高校体育社团高速发展的情况下社团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本分在分析目前高校社团现状的基础上,研究高校社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策略。旨在使体育社团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丰富校园文化,推动高校体育教育健康稳定地发展。 关键词:体育社团;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Sports associations is a major component of the commun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sociations carrier of culture, sports associations is the link betwee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played an important organizational role in the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activity.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sports associations to train students Stadium awareness, students play sports specialty, students of sports hobby, amateur sports activities of the students played a leading role to promote the launching of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ationwide fitness campaign. However, in the case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sports associations, societies still exist many problems, the problems of the commun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s part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commun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search and put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on how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imed at the sports associations to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to enrich the lives of college students after school, to enrich the campus culture,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Keywords:Sports associations; problems; solution

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现状分析与研究

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现状分析与研究 摘要:大学生体育社团推动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但目前尚处于松散状态。转变观念、完善社团组织结构、转换运行机制是促进大学生体育社团建立和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体育社团;现状;发展对策 高校体育社团是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老师的指导或引导下,由学生自发成立的组织,是以开展各种体育运动项目为活动内容的团体。对这些学校体育社团开展调查、分析与研究,旨在了解体育社团在高校的生存状况、在学校体育活动开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等,以便引起学校领导和有关方面的重视,更好地促进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充分发挥体育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我们对河南省7所高校的16个大学生体育社团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对其中210名社团成员进行了问卷调查。被调查的社团成员分布在河南大学、郑州大学、郑州轻工学院、河南农业大学、商丘师院、周口师院和信阳师院。调查对象的年级有2005级、2004级、2003级、2002级。专业有农林医类、理工类、文体类、经济管理类。被调查的学生中有60%来自乡镇或农村,40%来自大、中城市。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对河南省7所高校的16个大学生体育社团共发出问卷210份,回收有效问卷201份,有效率达94%。按设计分析要求对问卷进行统计处理。 2.访问调查法。访谈13所高校的学生处和公共体育部的领导、老师以及体育社团会员,并作详细记录。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体育社团情况调查 从表1可以看出,体育社团会员中有超过72%的人上大学之前没有参加或没有听说过学校体育社团。体育社团的绝大部分会员是在新生入学后才加入的,学生对体育社团的认知程度较低。同时也说明,高校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还不够丰富,而有45.65%的大学生认为,体育社团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丰富充实

小学体育社团活动方案

小学体育社团活动方案 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贯彻“一切为了学生,健康第一”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运动的快乐,从而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积极贯彻“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推进体育大课间活动为重点,蓬勃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培养成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和体育文化素养,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二、活动目标 认真完成上级部门的各项体育工作安排,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力争使95%的学生在本学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达到及格以上。 三、组织机构: 组长:周茂才 副组长:白少瑜丁发兵 成员:全体教师 三、活动主题: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我运动,我健康,我阳光,我快乐;走向操场,走进自然,走到阳光下。 四、阳光社团开设: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设以下社团:篮球社团、排球社团、乒乓球社团、毽球社团、田径竞技社团、珍珠球社团、健美操社团五、活动实施具体要求 1、根据总体目标及指导思想发出倡议,向全体同学进行宣传招收社团成员员,学生自愿报名参加上述社团。 2、各学生社团安排1名指导教师,并由该社团的成员选举一名学生组织者。社团活动由学生组织者组织进行,由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固定时间、地点开展活动,活动时间是课外活动时间。(每周一至周五早晨和下午大课间活动) 3、各社团学期初有计划,学期中有记录、有指导,学期末有总结。每次活动目标明确,活动过程完整,指导教师分阶段上交相关材料(活动方案、过程性资料、学生取得的成绩等),学期末学校将根据实际活动情况,评出优秀指导教师和优秀社团成员。 4、依据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安排,本学期社团活动分以下三阶段进行。基础阶段:第1-2周;拟定方案,宣传动员,组织实施。实施阶段:第11-16周;成果展示阶段:第17-18周;开展成果展示周活动。 5、开展活动时,指导教师和社团成员不准迟到,不得无故缺席。组织严密,讲求实效,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技能,长见识,不搞表面工作。 6、指导教师负责做好活动期间的安全教育工作,做好学生的点名工作,保证学生的出勤率。因特殊情况无法参加活动的成员需提前向指导老师递交由班主任签字的请假条。 7、做好社团活动宣传工作,利用各种渠道宣传学校各项活动,提升学校知名度。 8、社团活动由校长办公室牵头,政教处为主要组织者,制定、部署社团活动总体活动方案。 9、政教处将进行抽查、阶段性总结、经验交流及成果展示等活动。 10、各学生社团要办出特色,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开拓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 六、活动实施采取措施:

高校体育社团现状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815536356.html, 高校体育社团现状分析 作者:蔡世雄 来源:《体育风尚》2019年第06期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对高校体育社团学生活动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影响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活动场地、活动经费、活动器材等方面,以及缺乏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为此针对以上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性建议。并调查研究出关于高校体育社团的现状发展,以及高校体育社团的活动情况。 关键词:高校;体育社团;影响因素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在不断地改善,我国对于教育的重视也越来越高。而且在体育教育方面也加大重视的力度,使人们对于体育也产生了全新的认识,体育的活动形式也是各式各样的,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在高校文化中,大学生社团和高校校园文化融为一体,其中,体育社团成为了高校学生参与课外体育的项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高校被批准成立的各种体育社团为研究对象。(高校校内所有社团全部归属于高校校团委,由各指导教师分别管理,再由社团负责人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所需要,在著名网站《中国知网》及高校图书馆查阅了大量的与本研究有关的论文、期刊、专著等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2.访谈法 以访谈的形式根据对高校体育社团成员以及社团负责人进行访问,并对其访谈的有效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他们对于体育社团所开展活动的满意程度。 3.问卷调查法 为分析本研究存在的问题,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设计了与本研究相关的调查问卷。本次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进行投放并现场回收。

大学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及发展调查研究

大学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及发展调查研究

一、研究目的: “社团”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我们的大学校园中,学生社团的建立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所谓学生社团,是指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并为满足这一兴趣而自发组织起来的非正式群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具有组织自发性、结构松散性、目的趋同性、类型多样性等的特点。社团活动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才能的舞台。这不仅起到沟通学校与师生的作用,更是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 本次研究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延边大学的社团的现状以及发展状况,根据学生们的自发意见来了解社团运作的经验和不足,总结有效的管理方法,使社团更好地发展与合作,为促进校园文化融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作贡献。 二、调查的内容和方法及分析结果: 这次调查对延边大学各个学院的1500名同学做了问卷调查,回收并采用的有效问卷为1000份。有效率约为67%问卷内容包括了学生参与社团的目的,选择社团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其在各个社团间选择的因素以及对加入的社团的满意度和在社团事务上所占用的时间多少等。 我们主要通过一些典型问题:参加的社团属于哪些类型、选择加入社团的出发点是什么、对现在社团的满意程度、社团活动的丰富度以及社团存在的问题等来进行统计分析,有效的反映出社学生团活动对在我校大学生的影响。 表1 为统计有效问卷的频数表。 表1 Frequencies 经调查延边大学现共有109个社团,学术类的有包括读书协会、心理协会、书法学会、会计学会等;文娱类的有慕思鸟社团、SP舞堂、阿里郎社团;体育类的包括乒乓球俱乐部、羽毛球协会、篮球俱乐部等;实践类的主要有校广播站、DTC职业发展协会、大学生记者团以及模拟联合会组织社团;公益类的有青年志愿者协会、绿色联合会、环境保护协会等。 问题一:参加的社团属于哪类? 我们调查的社团基本类型大致可以分为7种:1文体艺术类、2发明创造类、3游戏娱乐类、4公益服务类、5学术科技类、6社会实践类、7其他统计结果如下: Frequency Table

发展高校体育社团必要性的探讨

发展高校体育社团必要性的探讨 一、高校学生社团 (一)学生社团的主要含义 学生社团, 是指在学校有关部门(如学生工作处、团委等) 的指导下, 由大学生自发组织的为满足学术、文艺、娱乐以及各种能力的培养提高所需要的群众性组织。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家费希特曾说过: “在这种面向所有学生的教育中, 学生们不管其天赋能力如何, 都无例外地热爱知识并愉快地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纯洁之情的途径, 那就是鼓励学生自发的活动, 并使这成为获得知识的基础, 从而让学生无论学习什么都通过他们自身的活动来学习”。 (二)学生社团创建依据 学生社团是大学生依据自愿性原则,基于共同的理想信念或兴趣爱好,为完成共同的目标而组织起来的进行持续性发展活动的群体。社团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要求大学生不断提高其构思、创意、策划与执行等基本运作能力,对于当代大学生完成获得自我角色规范和职能的社会化任务,补建和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同社会之间进行和谐的互动和共振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学生社团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优质社团的成员通过加入社团、投身社团活动,参与社团管理等多种途径与社团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传播知识、交流信息的过程中,耳濡目染,日益陶冶自己的性情,增强集体观念,训练和培养自己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同时,优质社团在成员中倡导的价值观能

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成员的心灵,社团成员在共同信念的鼓舞下,同心同德,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由认同感到荣誉感,由荣誉感发展到对集体的责任感,并由此延伸到对民族的自豪感和对祖国的归属感。 (三)大学社团活动的主要特点 开放性。指社团内接受信息的方式多样,传播信息的来源广泛,活动内容丰富。 趣味性。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社团活动,丰富多彩。 专业性。这种由个体目标的聚焦统一而形成的大学生社团,它能满足大学生某一特殊方面的要求,使成员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互相补充,实现智能互补和素质互补。 目的性。加入社团与否,完全由自我决定,因此,满足青年大学生日益增长变化的各种需要。 自发性。任何社团都是学生自己组织起来,自主管理的,没有强制性。 二、高校体育社团 (一)体育社团的定义 体育社团就是以体育运动为目的或活动内容的社会团体。体育社团是高校社团的重要类型,也是体育活动的重要的组织形式之一。由于体育文化的群体性、社会性和多数人参与的非职业性等特征,决定了体育社团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在历史上,体育社团对体育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的组织、教育作用。 (二)构成体育社团需要具备的条件

关于高校体育类社团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类社团;发展 在21世纪科教兴国的伟业中,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校肩负着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大学生社团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在让学生施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而发挥着重要作用。众多的大学生社团已构成大学校园一适亮丽的风景线。积极地引导高校学生社团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各方而素质有着积极、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学生社团特点、功能及其主要类型 高校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1]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依托班级、社团等组织形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5号)中明确要求“在新形势下,各地高校要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培育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 目前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社团逐渐成为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是以班级、年级为主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结大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自主空间,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加速学生社会化进程。目前高校学生社团的类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思想政治类、专业技能类、语言文学类、文化艺术类、体育竞技类、公益服务类、实践锻炼类。 二、体育类社团的现状、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体育社团作为大学生社团中一种类型有其特殊性。首先,高校体育社团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是体育教学的补充与延伸。其次,高校体育社团是学校文体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与完成者,实现了大学生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的独立 2009.8体育世界.学术关于高校体育类社团发展的几点思考 笪牛永刚 摘要:体育类社团作为大学生社团中一种类型有其特殊性。几乎每一所高校中都有体育社团,深受大学生们的喜爱,但与其他社团相比,体育类社团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对体育社团发展目标不清楚;专业技术战术水平整体偏低,高水平学生很少;活动经费明显不足,自我造血能力差等问题。如何破解这些难题,不仅需要学校管理部门去做,更需要广大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也成为衡量部队素质的标志,从而推动了军事体育的发展。 3召开全军竞赛,军事体育持续推进 为了推动军队教育训练和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增强官兵体质,锻炼勇敢坚韧精神,提高部队战斗力,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79年5月13-25日在北京举行了第四届全军运动会。邓小平、徐向前等出席了运动会开幕式。中央军委副主席徐向前同志在开幕式的讲话中指出:“在部队建设中,要把发展体育运动作为提高部队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抓好体育训练,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努力培养又红又专又健的干部、战士,加强运动员队伍的建设,努力攀登体育高峰,以适应四个现代化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需要”。参加本届运动会的有18个代表团的3000多名运动员和78个体育先进单位的代表及10名特邀代表,进行了10个项目的比赛和4个项目的表演,还举办了反映部队体育工作经验的图片展览会,同时体育先进单位代表进行了多次经验交流。 4加入国际组织,军事体育走向世界 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是世界上唯一的军事体育组织,也是最大的国际体育组织之一。除每4年举办一次综合性体育赛事—世界军人运动会外,每年还举办军事五项、现代五项、跳伞、射击、田径、柔道等20多个单项锦标赛以及研讨会。国际军体理事会把每年一届的世界军事五项锦标赛称为“捍卫军旗之战”,通过比赛来展现各民族的精神风貌和各国军队的军政素质,反映各国的国力和军力。1979年,在第33届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代表大会上,我国正式加入该组织,并在第二年作为东道主承办了第34届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代表大会。1983年,我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五项队参加在丹麦举办的国际军体理事会第三十一届军事五项锦标赛中,夺得团体冠军和个人亚军,使西方国家垄断了33年的“戴布鲁斯杯”首次进入亚洲,进入中国,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五项队建队以来首次在国际比赛中获得的冠军,为今后我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五项队在国际军事五项比赛中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之后,还曾多次参加世界军事五项比赛,并多次在世界军事五项锦标赛中荣获团体和个人冠军。从加入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到取得团体和个人冠军标志着我国军事体育逐步和国际接轨,军事体育训练也开始逐步向国际化快速发展。 建国以来,作为军事训练的重要内容的军事体育在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方针指导下不断发展,取得巨大的成绩。现阶段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提高我军打赢高技术条件下信息化战争的体能,军事体育的发展方向引起了我们高度重视。总结其发展经验为制定新时期军事体育的发展战略打下基础,不仅军事体育的学科建设需要,也是进行科学化军事训练、建设现代化军队的需要。但目前军事体育的理论研究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对于军事体育的发展及特征的研究也还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尤其是要结合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国防等进行总结和归纳。 参考文献: [1]胡移山.新中国军事体育工作初探.体育文化导刊,2001,(4):26-27 [2]刘德佩等.中国人民解放军体育史研究[A].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汇编(2006年)[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414-415 [3]伍绍祖.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综合卷)[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3 [4]张训才.我军军事体育的历史发展及思考[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3.(1) [5]彭玉康,李之文.新中国军队体育五十年[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1999,(3):11 (作者简介:章新安桂林空军学院。) 65 --

大学生体育社团

收稿日期:2008-03-10;修回日期:2008-05-21 作者简介:韩冬(1965-),男,山东黄县人,上海体育学院副教 授,博士,硕士生导师;Tel :(021)51253144,E 2mail : jxk @https://www.360docs.net/doc/7815536356.html, 我国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组织与活动建设 韩 冬 (上海体育学院教务处,上海200438)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访谈法,分析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的组织结构特征、管理结构特征、活动特征及影响因素。提出我国大学生体育社团组织与活动建设方案,即积极转变观念、优化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给予政策扶持;利用体育场地设施优势,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定位社团的发展取向。 关键词 中国;大学生;体育社团;组织建设;活动建设中图分类号 G 81114 A 文章编号 1000-5498(2008)05-0086-04 Construction of Organization and Activities of U niversity Students ’Sports Social G roups in Our Country ∥HAN Dong Abstract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and on 2the 2spot interview were applied to analyzing the present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management structure and activities of sports social groups in China ’s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and influential factors.It put forward the plan for constructing the organization and activiti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social groups of our country ,i.e.enthusiastically changing concept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management form and giving policy support ;utilizing the superiority of sports playgrounds and other facilities and establishing the direction of social group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students ’real requirements. K ey w ords China ;university students ;s ports social groups ;organizational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of activities Author ’s address Dean ’s Offic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 port ,Shanghai 200438,China ;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对现阶段我国大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组织与活动建设进行研究,采取积极有效的管理对策,充分发挥其积极影响,促使大学校园文化健康发展,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为拓展大学生的素质服务。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上海市、北京市、黑龙江省、辽宁省等16所高校近40个大学生体育社团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1995-2006年中文体育期刊索引中的相关文献共78篇。以“大学生校园体育文化”、“体育社团”、“大学生体育社团”等为关键词,在中文期刊网上查到相关文献 137篇。 问卷调查法:在研究对象的40所高校中,随机抽样调查16所,共发放问卷2586份,全部由社团成员填写,回收问卷2301份,回收率为8819%,剔除无效问卷39份,有效率为8715%。 访谈法:访谈了13所高校的24个大学生体育社团的部分 成员,及其所在学校的团委、学生工作(部)处、体育(系)部教师。 2 结果与分析 211 高校体育社团的组织特征21111 组织结构特征 现阶段,按组织结构划分,我国高校体育社团主要有自发组成、兼职教师领导、专职教师领导三种类型。社团的学生干部和成员多数身兼数职,在组织和开展活动时,服务与被服务者之间无直接经济利益关系,体现了体育社团的公益性。 自发性体育社团。部分社团拥有各种配套的辅助部门,如专门的后勤服务人员和啦啦队。其中,“老乡会”形式的社团多为临时性组织,成员组成混乱;裁判性社团存在时间最长,组织相对比较严密,多数属“传帮带”成长起来的[1]。据杨左调查显示:社团成员“大多接近或达到裁判三级水平,且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在校际间扮演举足轻重的中介和经纪角色,受学生尊重和信任程度较高……带有一定的有偿服务或变相有偿服务,且裁判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都有待进一步提高[1]。” 专职教师领导的体育社团。教师组成社团指导办公室,社团由主席团、办公中心、公关中心、宣传中心及督导中心组成。有健全的规章制度:财务制度、例会制度、值班制度、奖惩制度等。 兼职教师的体育社团,特征介乎以上两者之间。 21112 管理结构特征 自发性体育社团。有固定的名称和负责人,但基本上无正规的管理章程和组织措施,管理水平低且缺乏固定的经费来源和财务管理。成员各自支出基本费用(服装、器材等费用),活动时实行“AA 制”。活动常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几乎没有理论和技术指导,运动水平普遍不高。高校几乎均存在着一支从事裁判和赛事协调工作的专门性队伍,受学生及社团的信任程度较高,但大多为变相有偿服务,其“裁判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需进一步加强和提高。社团负责人的换届往往存在“老乡会”内部人员的交替,乡情重于能力。或缺乏思想上的沟通,新上 第32卷 第5期2008年9月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Vol.32 No.5Sept.2008

学生体育社团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高校体育社团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摘要:体育社团作为高校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其广泛的作用力与影响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越来明显,但是如何发挥体育社团的优势,进一步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是学校多个部门共同努力去实现的任务和目标。 关键词:体育社团;校园文化;高校;建设 College sports associations on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Abstract:As the college sports associations of a unique landscape, its extensive force and influ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and the effect is obvious, but how to play the advantages of sports association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ampus culture, is the school many departments efforts to achieve the goals and tasks. Keywords: Sports Associations;Campus culture;College;Construction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具体体现,反映了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对于学校的发展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高校体育社团作为当代大学生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社团之一,成为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载体,对活跃、促进、传播校园文化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如何发挥高校体育社团应有的作用,以此促进校园文化健康良好的发展与建设,是体育工作者以及学校相关部门领导应予以重视的问题。 一、体育社团与校园文化的内涵 体育社团是一种非正式团体,是校园内由具有共同或相近志趣、爱好的学生,基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塑造、自主创造、自我娱乐为目的,按照一定的宗旨和章程,自愿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地开展活动的自发性的学生体育组织。具有自发性、广泛性、平等性、开放性和渗透性等特征。体育社团的活动内容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又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体育社团的活动既能训练又能教育,既是运动又是娱乐,既能参与又可观赏,它以其普遍的教育性、广泛的适应性和极强的感染力,在校园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校园文化是在学校中形成的一种特定区域内的社会亚文化,是社会义精神文明在学校内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学生综合素质、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校园文化主要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即教学、科研、实验、生活等物质设施以及校园环境建设等;校园精神文化,包括高校师生员工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情操、行为规范以及精神风貌等;校园行为文化,主要指师生员工的集体活动和行为模式;校园体育文化,指在各种体育活动中相互作用创造出的高校文化形态;校园制度文化,指师生员工遵循的各种规章制度。 二、体育社团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高校体育社团日益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体育社团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优势,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对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有着非常解决、健康的作用和意义。 (一)构建校园和谐人际关系 校园是由多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有机系统,包含人际关系、组织关系、利益关系等等。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是校园和谐的核心内容。高校学生一般来自全国各地,家庭背景、民族地区、生活阅历、个性特征都具有不同的特点,需要通过有效的平台增进相互了解,和睦彼此关系,促进校园和谐。体育社团的运行和发展基于参加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和关注方向,能够非常有效地促进内部成员的情感交流和升华,形成较为融洽的人际关系。体育社团的发展过程是不断和校园内外组织进行互动和交流的过程,学生在参与和组织体育社团活动的过程中,经常会与相应的组织和个人进行交流接触,需要他们具备良好地沟通协调能力。通过社团的管理和活动的组织,能够使学生更加客观地认知社会和服务社会,增强自身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二)助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 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大量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身心健康的劳动者。、高校体育社团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平台,能够为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