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合集下载

西欧中世纪政治状况的特点

西欧中世纪政治状况的特点

西欧中世纪政治状况的特点及形成原因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左右的欧洲历史,被中国史学家称为西欧封建社会。

西方称为中世纪。

在这段历史长河中西欧的政治状况,与中国的封建社会进行比较,呈现截然不同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发展极不平衡,政治发展曲折艰难,国家长期四分分裂,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很晚才出现(英法到15世纪、德意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形成原因如下一、体系严密的封建制度西欧封建社会早期,土地是主要财富。

国王把一部分土地分封给大封建主,这些人成为诸侯。

诸侯又把一部分土地分封给较小的封建主,小封建主再向下分封。

国王和大封建主又各自分封了一批骑士,作为自己的武装力量。

这样的层层分封,就形成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等自大至小不同等级的封建主。

这些封建主分别领有大小不等的封地,拥有数量不等的庄园、农奴和武装。

每一个封建主无异于一个小国君。

割据一方,各自为政。

诸侯的势力很大。

有的竟敢向国王提出挑战。

而中国封建社会则不同,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开始,中央集权和皇权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政教冲突5世纪到6世纪开始,罗马天主教会成为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

国王为了使自己的统治神圣化,常请求教皇以上帝的名义为自己加冕,这样的做法加强了国王与教会的关系,更意味着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在政治上,教皇是最大的统治者;经济上,教会是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思想上,基督教的教义和神学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

恩格斯指出:“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使它们成为神学中的科目。

”这样,人们相信世界上的一切权利都是上帝授予的,于是国王和教皇不断地发生碰撞和摩擦以夺得这一权利。

12~13世纪,经过长期的争斗,教皇权利终于达到顶峰:教皇有权废黜君王。

到中世纪后期,随着西欧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和壮大,资产阶级的兴起,教皇和教会的势力才衰落下去。

中世纪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及其成因

中世纪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及其成因

中世纪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及其成因朱伟奇(西安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历史系讲师)“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由各种社会地位构成的多级阶梯。

”[①]在古代社会,等级制的存在发展是由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特点决定的。

本文试就中世纪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及其成因,做一点探讨。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在西罗马帝国废墟的基础上,罗马文明与日耳曼文明相碰撞、相融合的产物,在征服罗马帝国过程中,日耳曼人社会产生了两极分化,原先的部落首领和亲兵逐渐形成贵族,与罗马的大地主及僧侣构成社会上层;日耳曼人的一般公社成员与罗马的自由民、隶民及奴隶则形成社会下层。

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社会上层进一步从高到低分化为僧侣集团和以国王为首的骑士贵族集团,社会下层按职业依次分化为以农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平民集团,从而也就形成了僧侣、骑士贵族、平民等级秩序。

在这种等级关系中,僧侣的责任是:祷告、赞扬上帝,在精神上救济人类;贵族的责任是:维护社会秩序抵御侵犯;平民的责任是:用劳动来支持上述两个等级。

11世纪的扎克·得·维特里就三等级的关系做了形象的说明:僧侣是人的眼睛,因为他们能看到并给人们指示安全的道路;贵族是手臂,负责捍卫社会实施正义保卫王国;平民是人体的下部,负责支持负担人体的上部分并为之服务[②]。

三种不同的人的出现,标志着西欧封建等级制的形成。

在这种封建等级制中,各等级排列秩序是由其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中的作用与影响决定的,同时每个等级内部又都有着各自的等级秩序。

僧侣被视为社会的第一等级,这是由中世纪特定的历史条件造成的。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僧侣成为罗马文明的唯一继承者。

做为征服者的日耳曼人尚处于向文明迈进之中,他们不知道如何统治管理和组织新的社会。

于是僧侣便介入世俗,充当日耳曼人的“导师”,帮助日耳曼人重新恢复社会政治经济秩序。

一个社会要生存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

第7、8课 暗夜迷雾——西欧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大单元教学课件

第7、8课 暗夜迷雾——西欧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大单元教学课件
时间: 1世纪 地点: 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 背景: 罗马帝国的残暴统治使犹太人长期
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
创始人:耶稣(救世主) 教义: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传播:4世纪末,罗马皇帝确定基督教为国教,
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二、举足轻重的基督教会——西欧思想
思考 基督教在西欧社会占据怎样的地位?
B 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领地内行使权力。这一情形在政治上导致了
() A.基督教的兴起 B.不同程度割据的形成 C.自由城市出现 D.大学自治权利的加强
当堂测评
3.(2023·四川宜宾·中考真题)“效忠我的主人……主人凡践履契
约……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这一誓词指向中世纪西欧的( )
导入
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
罗 马 395年

西罗马帝国

1453年
中世纪史 封建社会
395年
476年
整体感知
思考 中世纪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什么是“中世纪”?这个概念直到启蒙 运动时才使用,指的是在西方文明的发展中, 有一个光辉灿烂的古代,又有一个光芒四射 的现代。但在两者之间却有一个没有光明, 一切都停滞落后的时代,这个时代延续了一 千年之久。他们把这个时期叫做“中”世纪, 也就是处在“光芒”和“光辉”中间的一段, 又被称“黑暗的中世纪”。
马厩
自由的
农民
佃户 份地
缺少自由 的农奴
谷仓、磨坊、作坊
独立的小生 属于领主,不 产者,拥有 能自由迁徙, 自己的生产 还受到许多超 工具和财产。 经济强制的奴
役和剥削。
四、自给自足的西欧庄园——西欧经济
思考 领主和佃户分别有着怎样的义务?

论西欧现代国家的形成过程

论西欧现代国家的形成过程

论西欧现代国家的形成过程西欧现代国家的形成过程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西欧现代国家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从中世纪到现代,欧洲大陆的政治地图不断发生变化,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阶段和过程。

1. 中世纪的封建社会在中世纪,欧洲社会经历了长期的封建时期。

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土地所有权和政治权力的结合,同时以贞德和拥有封建等级制度为基础。

这种制度下,社会主要被分为两个阶层:贵族和平民。

贵族们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财产,民众则被视为他们的下属,为贵族们提供劳动和保护。

在这个时期,国家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国家,而只是由一些封建领主和其所控制的领地组成的实体。

这些封建领主各自为政,只关注自己的军事力量和利益。

因此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什么统一的法律和政治制度,对外战争和领土争夺非常频繁。

2. 文艺复兴和探索时代文艺复兴和探索时代,这是欧洲历史上最具有转折性的时期。

在文化和知识方面,欧洲开始逐渐觉醒。

人们重新发现了希腊罗马时代的文化,并推动了科学、文学和哲学的进展。

探险家们也开始到达新世界并探索土著文化,这些探险为欧洲的贸易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这个时期的欧洲,国家的形成开始逐渐加强。

在交通和通讯技术的提升下,各个领主之间的联系更紧密。

逐渐有新的王国和国家出现,比如西班牙天主教王国和法国。

3. 17世纪的绝对主义国家在17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逐渐消亡。

在这个时期,一些国家出现了强力的君主制。

例如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绝对主义国家”模式,这是一种将国王权力神圣化、绝对化的国家模式。

国王掌握最高的权力,通过军队、行政机构和官僚制度控制全国。

这一模式对欧洲国家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每个国家都开始建立自己的军队,加强君主的控制力度,同时也建立了更加统一的行政体制和国家系统。

这时期,欧洲开始成为一个有强力、有组织的政治实体。

4. 工业革命和民族主义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欧洲的工业革命开始席卷全球。

工业革命把欧洲从手工业生产向机械化生产转变,同时也使社会形态发生了变化,逐渐由封建社会转化为现代社会。

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的特点原因及其影响

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的特点原因及其影响

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的特点、原因及其影响[摘要] 欧洲“中世纪”,是公元五世紀的古代希腊罗马时代与公元十六世纪前后近代资本主义文明产生之间的一段历史,与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进行比较,中世纪西欧封建文明发展呈现出许多截然不同的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不仅对于研究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产生和政治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而且对于研究近现代中西方社会发展的巨大差异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欧洲“中世纪”;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社会阶级结构;阶级关系;封建等级代表制从公元五世纪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到公元十六世纪前后欧洲的历史,西方历史学家称之为“中世纪”,它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与近代资本主义文明产生之间的一段历史。

现今高中历史专题式教材体例的教学割断了历史的发展进程,使学生无法正确认识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延续性。

本文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关系等方面分析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些基本特点,以及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一、中世纪西欧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特点、原因及影响十三、十四世纪,欧洲处于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中国的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传到欧洲后,使得西欧国家在农业、冶金、造船、航海、纺织等方面都取得巨大进步。

除了中国三大发明的影响外,中世纪西欧社会自身特有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结构,也在促进欧洲技术进步。

第一,西欧没有奴隶制,而奴隶制往往抑制新技术。

第二,西欧国家的地理环境对技术的进步产生了影响。

欧洲国家大多面积狭小,很多国家地区以山区为主,土地贫瘠,出行不便,需要节省时间和劳力的装置,来提高生产效率。

第三,中世纪西欧的采邑制度也有利于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在这种制度下,庄园里劳动的农奴有一定的权利,有一小块土地,有休息日,并且可以自己支配大部分的劳动产品,庄园主与农奴之间保持充分的接触,这使庄园主对生产过程有一些真实的了解,因而也就使体力劳动能够得到一定的尊重和理解。

第四,基督教的人道主义伦理也促进了西方技术的发展。

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

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

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西欧封建制度是指从中世纪初开始,在西欧国家广泛实行的一种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

下面主要介绍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

首先,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建主义。

封建主义认为土地是生产资料的主要形式,而农民和手工业者是财产的基础。

封建主义强调地主有土地的所有权,而农民则作为农奴或臣民居住在土地上。

土地所有权和政治权力是相互关联的,地主通过将土地赐予领地主,以换取其忠诚和服从。

这种关系也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包括国王、贵族和农民。

其次,西欧封建制度以农业为基础。

封建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集中在农业领域,农民为领地主居民提供劳动力和农产品。

农民从土地上不断地支付租金和税收给地主,以换取土地的使用权和保护。

农业生产是封建经济制度的主要来源,封建社会的经济活动和财富主要集中在地主手中。

第三,西欧封建制度的政治特点是分散的权力结构。

封建社会在政治上中央集权和边缘自治之间取得了平衡。

国王作为最高统治者,掌握了最高权力,但他需要依靠贵族来行使统治。

通过将土地赐予贵族,国王可以得到军事和政治上的支持,并维持王权。

贵族则在地方上独立统治其土地上的农民,形成小规模的自治区域。

这种分散的权力结构既保证了国王的统治,又保护了贵族的利益。

最后,西欧封建制度具有明确的法律和仪式。

封建社会为了维护秩序和权威,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规章制度。

这些法律和规章制度规定了土地的所有权、继承权和纠纷解决等事项。

在封建社会中,人们必须遵守这些法律和规章制度,否则将受到惩罚。

此外,封建社会还有丰富的仪式和礼节,这些仪式和礼节帮助维系了封建等级制度的稳定。

总结起来,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主要包括封建主义、农业经济、分散的权力结构以及明确的法律和仪式。

这种制度在西欧历史上持续存在了几个世纪,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欧封建制度逐渐走向衰落,为后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和民主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西欧封建社会政治特点

西欧封建社会政治特点

西欧封建社会政治特点西欧的封建制度的形成,同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形成过程相似,都有两个此消彼长的关系所搭建。

而不同于古代中国的君权相权、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矛盾,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反映了封主封臣制与封土制的形成及变化过程、自由农民农奴化过程这两个过程,也就是封建化过程。

1.西欧封建化过程的开端萨利克法典六世纪初,511 年前后.由萨利克人的习惯法汇编的利克法典形成。

它反映了五、六世纪法兰克人在进入高卢以后的社会生活状况,既包含了日耳曼人的社会因素,也反映了一些高卢一罗马人的社会因素.西欧社会的封建化过程,就以此为出发点.法典反映的土地所有制有三种:农村公社土地所有制,王室土地所有制和贵族地主土地所有制2.封建化过程一,自由民的农奴花起初,法兰克自由农民都是公社成员,有权利和义务参加战争,分取占利品,使用公社土地,参加社员大会.到六世纪下半叶,国王希尔伯利克( 561 ~ 584 年)颁布一道修改萨利克法典的敕令,规定死者如无子嗣,土地由其女儿继承,而不再交还公社.于是,公社的耕地逐渐变为可以买卖的自主地.这时的公社称作马尔克.公社农民内部的经济分化加剧.八世纪前半期,查理·马特采邑制改革以后,法兰克农民农奴化进程加速.847 年,西法兰克国王秃头查理的墨尔森法令规定,“任何自由人都必须选择一主人,或是国王,或是国王的臣属”.自由农民的农奴化过程一直延续到 11 世纪.二、封主封臣制与封土制的形成与发展第一阶段:六、七世纪,墨洛温王朝时期,国王采取赐地封土的办法给其官员,封地与公职相联系,这种土地分封是无条件的,久而久之,大贵族势力上升,国王军事经济实力削弱.第二阶段:八世纪,查理·马特任宫相时,进行采邑制改革,将封地与附庸制度结合起来,从而向西欧封建制度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采邑制改革的另一契机是军事制度发生变化.:马蹬→军制改革→社会制度(采邑制)改革.马特没收了叛乱贵族和教会的大量地产,分封给他的附庸骑士.受封者,即封臣则以服骑兵役为条件,并向封主宣誓效忠,这种军事封地称为采邑.受封者若不能履行封臣的职责,封主有权收回采邑.这种权利和义务是双方的,是一种契约关系,封主也要保护封臣,不能欺侮他的妻女,若违反,封臣也可另找封主.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就是它的相互性,在封建制度下,没有人是权力无限的统治者.若上面对下面的权力是绝对的,不可反抗的,那就不是西欧封建制度,而是绝对君主制了。

西欧封建制度政治特点及形成原因

西欧封建制度政治特点及形成原因

西欧封建制度政治特点及形成原因小组总结报告一西欧封建制度政治特点⑴、政治发展曲折艰难,封建国家长期四分五裂,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很晚才出现⑵、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森严⑶、基督教会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巨大,政教冲突激烈,教权甚至凌驾于王权之上。

二西欧封建制度政治特点形成原因⑴、西欧政治格局长期处于封建分裂状态的原因1.地理因素因为西欧被许多河流和山脉分隔开,边缘也被海洋切割了。

这不利于国家的统治和发展,阻碍了各小国间的交流。

地理因素也是国家统一的一个障碍。

2.西欧封建制度:欧洲封建社会因封建主内部土地层层分封,形成金字塔形的封建等级制,每一层上下级之间都结成封君和封臣的关系,这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一大特色也是西欧封建社会长期分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每个领主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附庸,不能管辖附庸的附庸,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每个封建主割据一方,各自为政。

所以,整个西欧封建社会是分裂的,国王的权力有限,不能统治到各级封国,难为天下“共主”。

城市兴起前的庄园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然而在西欧层层分封的封建制度下,一些大庄主往往不听从中央的管辖,一度造成庄园割据的局面,这种现象削弱了西欧专制的力量。

因此也是社会生产分裂的重要原因之一3. 历史遗留问题:西欧没有经历长期统一的朝代。

因此,西欧没有实现过民族融合和思想统一的阶段,各民族矛盾重重,加剧了西欧的分裂局面。

⑵、西欧封建等级形成原因其基础来自三个方面:古希腊、罗马的遗产,基督教的传统,日耳曼人的社会模式.换句话说,西欧封建制度是由罗马封建因素,日耳曼因素,通过基督教会对二者的不断结合而形成的。

1. 罗马封建因素随着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中止,帝国的经济在公元三世纪已发生严重危机:人口锐减,城市败落,一些大土地所有者便退居乡村,建立了以隶农为主要生产者的、实行租佃分散经营的田庄制,形成自然经济,政治上则形成独立王国。

如此在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的奴隶制商品经济已经过渡到隶农制自然经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文/兰松
论文提要: 西欧中世纪的封建社会,实行等级严密的封建制度,尤以英吉利、德意志等国为盛。

同时,皇权与神权的矛盾,也让政教冲突成为当时主要的问题。

中世纪的主要封建国家中,先后兴起了一批工商业发达的城市,形成了早期的资产阶级。

力图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的国王受到了贵族、教会和市民的反对和制约,英法等国的议会制度开始形成。

关键字:西欧封建社会、政治特点、政教冲突、封建等级制
正文
与同时代的中国封建社会相比,西欧的政治状况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中国在秦始皇时建立了中央集权,其皇权至高无上,并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皇权得到巩固,但西欧并不像中国那样有强大力量的皇权,来维护社会的稳定。

西欧虽也是封建社会,国家却长期四分五裂,政治的发展曲折艰难,连其中最大的查理曼帝国也不过存在了短短四十余年就分裂成了三国,稳定的国家很难形成,长期处于封建分裂状态中。

在西欧中世纪,与中国类似,有完整而严密的封建制度。

在任何国家和地域,土地都是社会主要财富,西欧也是如此。

西欧当时施行的是分封制。

国王是大封建主,他将一部分土地分封给较大的封建主——即我们说的“诸侯”,大封建主又将自己的土地分封
给小封建主。

每层封建主分封了一批数量不等的骑士作为武装力量。

层层分封,形成了公侯伯子男骑士六等爵位,这就是欧洲封建社会早期的典型政治体系。

领主与附庸上下级之间应尽的义务也有严格的规定。

领主应保护附庸,附庸必须向领主宣誓效忠,为领主提供多种服务。

领主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附庸,不能管辖附庸的附庸。

每一个封建主就像一个小国君,割据一方,各自为政。

封建贵族住在城堡里,有自己的骑士武装;他们的经济生产单位叫庄园,一般自给自足,很少外界交往。

庄园里建有必需的设施,最大的是封建主的城堡,还设有天主教堂、耕地、农奴的住宅等,就像一个小型的国家。

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统治着基督教世界三分之一的土地。

天主教会作为封建社会名义上的精神领袖,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

几千年间,皇权和神权的不断冲突,构成了当时的主要社会矛盾。

八世纪中期,意大利地区形成教皇国。

当时欧洲主要信奉天主教,因而教会拥有很大的权威,国王经常请教皇以上帝的名义为自己加冕,保障统治的神圣性,但这种做法也意味着神权凌驾于皇权之上,因为未经过教皇加冕的国王是不被承认的。

当时人们相信权力是上帝赋予的,为了此权力的归属问题,教会和国王明争暗斗,不断碰撞,教皇废黜国王,国王驱逐教皇的例子非常常见。

直到后来文艺复兴、科学革命等运动时,二者的力量才慢慢衰落下去,但仍对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同时,教会与国王之间的矛盾也为此后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打下了基础。

中世纪后期,西欧主要封建国家的城市兴起。

由于手工业和商业的迅速发展、行会的出现,新兴城市多以商业和手工业为支柱产业。

在西欧城市兴起和工商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市民阶级,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等。

商人和银行家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而为其工作的手工业者则成为早期的无产阶级。

相比于两大阶级的矛盾,贵族和第三等级的矛盾才是当时主要的社会矛盾。

13世纪早期,欧洲一些王国的君主力图重振王权,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其结果是——王权被法律限制,国王不甘心权力的削弱,挑起内战。

国王战败,被迫接受条件。

13世纪后半期,英国的议会制度开始萌芽。

后议会逐渐发展成为上下两院。

国王必须通过议会规定赋税,制定法律。

到14、15世纪,欧洲的主要国家相继出现限制王权的法律或政体。

等级代表制度对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影响巨大。

在反对封建国王专制集权的斗争中,封建贵族、高级教士、城市商人等联合起来斗争,迫使国王坐下来,与他们商讨有关关税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是封建王权受到制约。

等级代表制在制约封建王权、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斗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西方近代政治制度的起源,也为欧洲民主政体的诞生打下了基础。

因此,我们由以上事实可以得知,欧洲中世纪的黑暗是必然的,是其自己造就的,并对后来欧洲社会的发展历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