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

合集下载

西欧封建制度的演变与衰落

西欧封建制度的演变与衰落

西欧封建制度的演变与衰落西欧封建制度的演变与衰落西欧封建制度是13世纪至15世纪欧洲社会政治生活的主导形式,其演变历程也是对欧洲中世纪社会发展过程的重要反映,同时也成为了欧洲历史上一段重要的历程。

本文旨在探讨西欧封建制度的演变与衰落,研究其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展望。

第一章: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西欧封建制度起源于9世纪,当时欧洲正处于分裂和黑暗的时期。

背景是,罗马帝国的衰落和瓦解,导致很多地方割据成为了各种政治小集团。

而作为欧洲一种特殊的经济社会模式,封建制度的形成则是由当时的战争、游牧民族的侵略等因素推动而来。

在封建制度中,封建主和农奴之间形成了强烈的社会关系。

封建主是领主,他们可以掌控土地的主权,并拥有自己的私人军队和法律体系。

农奴们是土地的依附者,他们耕种地土地,提供粮食和其他生产资料,以换取封建主的保护和原始技术工具和存积财物等。

在封建制度的初始阶段,王权仅限于地位极高的贵族和教会人员之间的论战之中。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国王逐渐成为重要的中央政府代表,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学习和集权的行政举措,加强了自己的影响力。

其他领主和贵族发展了各自的领地,但仍以他们的地位和职务为依据,共同支持着国王的权威。

这种所谓的封建联盟系统,将主权分散给了大量的个人,在有效测量了地方权力的同时,仍然保留了大便宜的中央组织权力。

第二章:封建制度的巅峰期封建制度在13世纪之前,得到了全面的巩固和发展。

这时候的封建君主已经开始稳定其领土,并与皇帝或国王保持了强大的联盟,pax universalis(普遍和平)逐渐成为欧洲普遍共识。

同时,在这个时期,欧洲的城市成长迅速,手工业和工商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佃农的自由度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那么,封建制度为何会在13世纪达到它的顶峰呢?首先,封建社会的各种制度和针对农业生产的技术和军事技术的合理发展,使其具有了较为稳定的合法性,构成了有效的抵御战争和动荡的基础。

其次,当时爆发的十字军东征,带来的金币、宝物、奢华的辉煌和人口的减少,使欧洲人口的比例和资源占有者的权力不断提高。

第一单元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走出中世纪,资本

第一单元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走出中世纪,资本

一、单元导言解读1、演变时间:15、16世纪(中世纪晚期,封建制度走向解体)2、演变空间:西欧(包括哪些国家?英法西葡、意、德等,和今天西欧不同)3、演变方向:从文明形态看: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变(或古代社会向现代社会演变)从社会形态看: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从历史发展看:从分散的古代世界向整体的现代世界演进4、演变原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封建制度的解体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5、演变表现: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发生变化具体表现:(1)、经济领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封建制度的解体(手工工场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标志)生产力发展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资本原始积累——手工工场途径:暴力手段资本主义生产最初组织形式圈地运动、殖民扩张、三角贸易后期为机器生产的工厂制(2)、政治领域:英法等国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君主专制取代等级君主制(君主专制是经济变化的结果),(作用)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工业革命的政治基础。

(3)、思想文化领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影响)冲击中世纪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对摧毁封建制度和建立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影响。

反封建和反天主教会是共同本质特征。

(启迪思想,提供新教伦理),为工业革命来临做思想准备。

(4)、对外关系: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活动,推动分散的古代世界向整体的现代世界演进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是中世纪和近代分水岭。

提供市场、资金、原料、劳动力等条件。

二、单元知识延展(一)、为何西欧能走出中世纪?1、西欧古代奴隶制文明:公元前8世纪到476年,古希腊、古罗马文明2、中世纪西欧展脉络476(5世纪):西欧进入中世纪;476西罗马灭亡,496年基督教在为国家机器一部分6世纪下半叶:封建制度产生(隶农制和氏族制因素催生)8世纪上半叶(750年)采邑改革,封建等级制形成9世纪,庄园制度形成11世纪:封建制度确立12世纪,城市兴起,商品经济活跃13世纪下半叶,等级君主制形成(英法)14世纪庄园制度衰败15——16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注:中世纪文明的三个源头:罗马遗留下来的古典文化、日耳曼带来的蛮族文化和开始独立发展的基督教文化,三者相互整合相互适应,共同促成了中世纪的欧洲文明。

西欧封建制度的经济与文化发展

西欧封建制度的经济与文化发展

西欧封建制度的经济与文化发展西欧封建制度是中世纪欧洲的一种社会和政治组织形式,它在经济和文化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制度下,社会以封建领主为中心,形成了封建地主与农奴之间的互动关系。

本文将探讨西欧封建制度对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其局限性。

一、经济发展西欧封建制度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农奴是负责生产的主力军,他们对封建领主提供劳动力和农产品。

领主通过控制土地和劳动力,获得了丰厚的经济收入。

此外,封建制度还促进了手工业的繁荣发展。

在封建庄园中,有许多手工作坊,生产各种生活用品和奢侈品,这为贸易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然而,封建制度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限制了整个经济的发展。

首先,农奴制度使得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难以流动。

这限制了社会劳动力的配置效率和技术的创新能力。

其次,领地封闭性使得市场发展受到限制。

由于交通不便,贸易网络不发达,市场资源难以得到充分利用。

封建制度还导致贫富差距悬殊,限制了社会整体经济的发展。

二、文化发展封建制度在文化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个时期的西欧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化中心,如修道院和大教堂。

在这些场所,文化知识得到了保存和传承。

修道院不仅是宗教场所,还是知识传播和科学研究的中心。

修道士们通过研究和写作,传递了大量的文化和学术知识。

这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封建社会的贵族阶层也重视文化发展。

在贵族庄园中,常常举行艺术活动和文艺表演,如音乐会和戏剧演出。

这不仅提供了娱乐和休闲的场所,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繁荣。

贵族阶层还鼓励文人雅士的出现,为文学、艺术和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然而,封建制度对文化发展也存在一些制约。

首先,由于社会阶级的紧密固化,社会流动性不高,阻碍了知识和文化的广泛传播。

此外,封建制度重视宗教,限制了思想的自由发展,对科学和理性思维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

综上所述,西欧封建制度在经济和文化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它为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促进了文化的繁荣,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西欧封建社会

西欧封建社会

西欧封建社会西欧封建社会是中世纪欧洲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主要存在于公元9至15世纪。

在这个时期,西欧社会呈现出了封建主义的特征,封建领主和农奴构成了封建社会的基本阶层。

本文将就西欧封建社会的兴起、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西欧封建社会的兴起与发展西欧封建社会的兴起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灭亡后的混乱时期。

由于外敌入侵和战乱频繁,人们渴望得到更强大的保护,于是开始依附于军事实力雄厚的封建领主。

封建领主通过赐地等方式吸引人们归附,形成了封建领地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封建领主控制着土地和农奴劳动力,农奴则为封建领主提供财富和劳动力。

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封建社会呈现出严格的阶级分化。

封建社会分为贵族、神职人员、自由民和农奴等不同的阶层,阶级之间的差距非常明显。

其次,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权是稳固的。

封建领主拥有土地所有权,农奴则只有使用权,不能自由流动或转让土地。

再次,封建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是封建农业。

农奴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耕种,一部分产出归封建领主所有,农奴只能获得较少的收益。

最后,封建社会的政治组织形式是封建制度。

封建领主享有领地上的行政、司法和军事权力,形成了一种以封建领主为中心的政治秩序。

西欧封建社会的影响西欧封建社会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和阶级分化为欧洲后来的资本主义社会和阶级斗争提供了基础。

其次,封建社会的法律制度和政治组织为后来的西方国家建立了法治和政治制度的基础。

最后,封建社会的农业经济模式为欧洲的工商业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

总结西欧封建社会是中世纪欧洲的一种特殊社会形态,其兴起、特点和影响都对欧洲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西欧封建社会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欧洲社会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

【3003字】。

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

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

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14、15世纪,西欧封建社会步入后期阶段。

在此期间,西欧的社会经济经历了诸多变化,社会运动的矛盾对抗形式、阶级状况、力量配置与以往有所不同,各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权机构也发生重大变革,整个社会在新机制支配下不断向前运行。

一、社会经济的调整与生产关系的变革13世纪前后,以农为本的西欧封建经济在大垦殖运动的推动下,达到了繁荣的顶点。

然而在繁荣的表象之下也潜伏着许多危险因素。

【接踵而至的天灾人祸】潜伏在13世纪经济繁荣之中的危险因素,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广大下层农民群众的日益贫困化,一是人口过多增长所造成的耕地不足,共同酿就了西欧封建农本经济的危机。

14世纪初,各种自然和社会的灾祸接二连三地降临西欧大地,对西欧社会形成严重冲击,加速了西欧封建经济危机的爆发。

其中最为酷烈的是1348-1349年横扫西欧、夺走数百万生命的"黑死病"(腺鼠疫)。

在此后的几十年中,这种可怕的瘟疫还在各地不断流行,"黑死病"在西欧致死的人数约为2400万人左右。

这场旷古未有的灾害导致了西欧社会的1场人口危机。

14世纪、15世纪又是1个人祸不断的年代,封建君王、大诸侯曾连续发动战争,也是造成民众饥馑发生的原因之一,又给饥荒之后恢复社会生产增加了重重困难。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所致,西欧粮食需求总量下降,播种面积减少,许多地区田地荒芜,农业生产处于严重的衰退之中;工商业、金融业更是风波迭起。

【悄然而起的调整与变革】在重重危机和普遍衰落的表象背后,西欧社会经济正经历着一系列悄然自发的调整。

同上述危象一样,这些调整与变革也是西欧封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在农村,人口逐渐集中到土地肥沃的地区,比较粗放的农业开始向比较集约的农业过渡,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了新的起点,农业发展开始寻找新的增长点,即农业同畜牧业的结合。

随着耕地面积的减少,畜牧业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14、15世纪是西欧农业史上的1个重要转变时期,近代西欧农业模式的许多特征都是在这1时期逐渐形成的。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改变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具有进步意义,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原因
君 主 专 制 的 形 成
1.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的发展,推动了制度的转变 封建贵族 2.社会各阶层支持加强王权 新兴资产阶级 农民、城市贫民
形成
15世纪下半叶,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 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君主专制初期,英法两国继续打击大贵 措施及 族势力,全力强化王权,并颁布了一系 影响 列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 商主义政策
1、西欧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演变
封建等级制 11世纪之前
等级君主制
约11—约15世纪
君主专制制度
15世纪之后
比较西欧封建等级制、等级君主制、专制君主制度 (1)时代背景
封建等级制形成于西欧封建制形成的过程中。8世纪上半期 的采邑改革,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在封建主层层 分封的过程中形成封建等级制。 等级君主制形成于西欧封建制确立以后。 12世纪以后, 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英、法等国王权呈加 强之势。 专制君主制形成于西欧封建后期,15世纪下半叶民族国家 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了政治制度的转 变,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加强王权。
第一单元 15—16世纪 西欧社会的演变
走出中世纪2
含义 特点
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 形式。 贵族和市民共同参政,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 力(司法和军事等权利集中到中央,等级代表会议掌控赋税
权) 等 ① 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封建割 级 形成 据成了桎梏。 ② 国王与市民携手力图打破封建割据局面。 君 原因 主 1265年英国议会的召开; 形成标志 1302年法国三级会议的举行 制
新航路的开辟

【史料及解析】欧洲中世纪

【史料及解析】欧洲中世纪

欧洲中世纪中世纪一般是指欧洲封建制时代。

欧洲、特别是西欧的封建社会比较典型,所以这一名词主要适用于欧洲。

西欧的封建社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公元5~11世纪是封建经济的形成时期;11~15世纪是封建制度的统治确立和鼎盛时期;16~18世纪是封建经济瓦解,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时期。

一、欧洲技术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14、15世纪欧洲生产技术的进步14~15世纪,欧洲农业生产有了新的进步。

英国、尼德兰等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已开始采用耕地的轮种制。

一般是二圃轮作制和三圃轮作制。

二圃制是将耕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种作物,一部分休耕,逐年替换;三圃制是将耕地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播种冬季作物,一部分播种夏季作物,一部分休耕,每年轮换。

这种轮作法是保持耕地肥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比原始农业耕作是一大进步。

铁犁耕作和施肥日益推广,土地得到充分利用。

许多国家还大量垦荒,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农产品的产量也增加了。

在英国,1200~1249年,小麦、大麦、燕麦等四种谷物的种子与收获量的平均比例是1∶3.7;1250~1499年,增加到1∶4.7。

果园、菜圃和农产品加工等,也有新的进展。

随着欧洲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产品剩余的增多,对手工业产品的需求也增加了,手工业获得迅速发展。

与手工业密切相关的动力技术的进步极为显著。

14世纪,以上击式水车为代表的新的动力设施的发明和改进,使水力的使用更为普遍。

上击式水车靠流水的降落冲击叶轮,这使得水车的使用不必局限于江河溪流之畔,只要用渠道引水,造成一定的落差,即可驱动叶轮,获得较大能量。

14世纪的德意志、意大利等逐渐在采矿业中利用水力鼓风、排水和提升矿石,不仅提高了产量,而且增加了采掘深度。

在冶金工业中,由于出现了由水力带动的鼓风机,使风量加大,炉温升高,就能在大熔炉中直接炼出熟铁和钢,并能熔化铁水,进行浇铸。

在金属加工业中,出现了用水力驱动的加工工具,如拔丝机、压延机等,以及重达1吨以上的水力锤。

历史《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历史《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农业手工业生产经营方式变化—实质

租地农场主 雇主
业 租地农场 少地或无 雇佣劳
雇 佣 关
地农民 动力 系
手 工
手工工场

商人 雇主 工人 雇佣劳动力
雇 佣 关

体现了 资本主 义生产 关系
(三)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影响)
土地关系
农业
租地 逐
的变化 生产经营 农场 渐


手工业
手工业
手工 主
的发展
——《帕斯顿信札——一个望族的兴衰》
试判断克莱门特所处的时代背景。
? 生产经营方式—转 从庄园制度到 租地农场

克莱门特有个儿子叫威廉,……他在帕斯顿购置了大量田产,以及巴克顿庄园
第五部分的一半,也就是多半在帕斯顿的拉蒂默斯、斯泰沃兹和亨廷菲尔德。他因
此成为帕斯顿的地主。
威廉的地产是如何获得的?
——《帕斯顿信札——一个望族的兴衰》
生产经营
工场 义 化
欧 洲 社 会 整 体 面 貌
开 始 改 变 中 世 纪
社会阶层的变化
伴随生产方式的 变革,欧洲社会结构的 变化,欧洲社会阶层新 旧更迭。农村富裕农民 、城市市民阶层开始登 上历史舞台——
社会阶层的变化—农村
时间 变化
13-14世纪
富裕农民 贵 抵押 土 骑 士 族 变卖 地 乡 绅
时间 人员组成
9世纪——11世纪 领主、佃户(自由的农民、缺少自由的农奴)
剥削方式 产品归属
劳役地租为主 自给自足
规模 性质
分散 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生产经营方式转变—
①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垦殖运动
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二、
城市的兴起和十字军东侵 英、法议会君主制国家的形成
三、
分裂的德意志和意大利
一、 城市的兴起与十字军东侵 城市的概念 区别于乡村的非农业性区域,表现为人口和财富的相对集中。
(一)城市的兴起
1.城市的兴起的历史前提——经济的发展 三圃制 重犁 马力 人口迅速增加 农作物单位产量提高
水车和风车
14.试述英法百年战争的起因、经过和性质以及 对英法两国的影响。 15.试比较 14 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农民战争。 16.试论基督教会在西欧封建制形成时期的作 用 . 17.为什么说中世纪西欧文化是基督教文化 ? 18.试述法兰克王国的建立与发展以及查理曼帝 国的历史地位。 19.试述法兰克封建化的过程及其封建制度确立 的标志。 20.查理•马特改革的历史背景、基本内容及其 影响。
2.王权的强化
◎ 走向统一的历史基础: 教会支持下的“王权神授”和最高封君的; 市民与国王的联合; 王室领地的中心地位; ◎腓力二世(1180-1223年) 扩大领地: 诺曼底公国与安茹伯国。
◎路易九世(1226-1270年) 完善机构。 司法: 王室法庭的审理范围 扩大到王室领地之外的各个地区 和广泛的司法管辖权。 货币: 国王发行的新币通行于各地。 军事: 募兵制与常备军。 兼并土鲁斯伯国。
◎ 教会势力的消长。
二、 英、法议会君主制国家的形成 十一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兴起, 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欧分裂的、无定形 的、“封建等级制”国家,开始向集中 的、议会君主制的民族国家转变。在这 几个世纪里,国王与贵族的斗争始终是 西方政治史的主线。
(一)英国
1.12世纪前的英国历史 (1)上古历史 ◎ 克尔特人 盖尔人/不列颠人。 ◎ 罗马人的入侵与占领
◎相关问题——日耳曼人的分支: 东日尔曼人: 哥特人、汪达尔人、伦巴德人。 西日尔曼人: 法兰克人、阿勒曼尼人、盎格鲁人、萨克逊人、朱特人。 北日尔曼人(诺曼人): 丹麦人、瑞典人、挪威人。 其中丹麦人袭击英格兰和法国, 曾经入侵不列颠东北部地区,
在法国建立诺曼底公国,
在意大利建立西西里王国, 同时在大西洋和地中海充当海盗(即维京人);
第三等级城市市民
作用 国王们召开议会是作为宣传、加强
王权和取得税收权的一种手段
议会则想借同意新税来限制王权,
甚至想支配王权和政府
等级代表会议的召开标志着西欧封
建社会国家机构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中
古西欧等级会议是在国王控制下为国王
服务,是国王政府的一个组成部分。
② 英国议会等级制度形成的背景: 在各阶层与王权的冲突中自下而上形成的 ③ 过程: ◎ 《自由大宪章》 1199年国王约翰即位, 随意征收捐税, 侵吞贵族领地, 干涉领主法庭, 侵犯城市自治, 导致矛盾激化。
3、战争的性质与历史影响
◎ 对近东地区的浩劫。 ◎ 客观上促进东西方技术与文化的交流: 东方金属加工技术、纺织技术 制糖技术传入西欧。
◎ 贸易的扩大与流通领域的活跃 东方商品的流入与西欧诸国的贸易逆差。 窖藏贵金属的重见天日与货币经济发展。 ◎ 推进西欧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庄园的衰落——地租的折算与 劳役制的解体。
③ 商人行会和手工业行会
行会——小生产的形式之一 起源 自身的软弱与联合的需要。 公权私化的特定政治环境。 种类 商人行会 手工业行会
地位
保护作用: 保护脆弱的商品经济, 实现城市人口的政治联合, 进而争取自由和自治。
桎梏作用: 扩大再生产的限制, 行会内部对立加深的情况下 社会上层的统治工具。
王室法庭及巡回法官。
◎ 亨利二世(1154-1189年 盾牌钱制、 王室法庭权限的扩大。 安茹—金雀花王朝)
3.英国议会君主制的形成
① 相关问题——14、15世纪西欧王权加强和等级代表会
议的召开 概念和形式
教会的“三等级”理论
摆脱封君封臣影响的国王“三等级” : “国土上的各个等级” 第一等级教士 第二等级贵族
1297年获得批准征税的权力,
14世纪初获得颁布法律和审理政治案件的权力。 1343年, 议会形成两院制, 其中上院由 贵族代表组成, 下院由骑士和
市民代表组成。
(二)法国 1.查理帝国解体后法国的政治形势: ◎(9-11世中叶)的分裂 加佩王朝(987-1328年) 西法兰克王国→法国。 ◎ 分裂的格局 法兰西岛: 巴黎、奥尔良。 公国: 布列塔尼、诺曼底、 勃艮第、阿奎丹。 伯国: 安茹、香槟、土鲁斯。
农业生产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为城市和 商业兴起,提供了前提
9—11世纪西欧农业经济的发展 手工业独立 逃亡手工业者聚居 农产品专业生产区域 商业贸易发展
2.西欧城市兴起的方式与城市的特点 ① 城市兴起的方式
旧城市的复兴。 新城市的出现。 自发的聚集。 领主的建立。
② 城市的地位与特点 东方之城市统治乡村 西欧之乡村统治城市。 ◎ 城市反对封建主,争取独立的斗争 方式: 暴力与赎买。 结果: 享有独立于领主的自治权利: 机构选举权。 市政管理权。 货币发行权。 赋税征收权。 司法审判权。 ◎ “城市的空气是自由的”
以参与政府的工作提供了条件。
1.什么是 " 民族大迁徙 "? 2. 简述日耳曼人民族大迁徙的经过及其后果。 3.试述中世纪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原因和经过。 4. 如何认识中世纪的行会 ? 5.城市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 6.试述十字军东侵的原因、经过及其影响。 7.论述诺曼底征服后英国封建制度的发展及其特点 。 8. 试析法国王权的强化过程。 9.试述中世纪英国议会制度的形成 . 10.比较中世纪英法议会制度的异同 ( 提示 : 性质、形成、结构、职能作用大小、后果 ). 11.分析德国在中世纪分裂的原因。 12.谈谈中世纪意大利的城市。 13.简述西班牙收复失地运动 ( 再征服运动 ) 。
挪威人袭击苏格兰和爱尔兰,主要发展北欧文化;
瑞典人袭击俄罗斯地区(即瓦兰几亚人)。
(3)诺曼底征服:
1066 年英王忏悔者爱德华死后无嗣,法
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借口英王爱德华生前曾许诺 他继承英国王位,在教皇的支持下,于1066年 9月率军渡海侵入英国,随后攻占伦敦,加冕 为王,即威廉一世(1066 ~ 1087年在位),
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
( 11 - 14 世纪 )
11-14世纪( 1050-1350年)是中 世纪西欧的盛期。这一时期,以采邑制 (封建庄园)为主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 位。随着农业发展,人口增长,城市和 商业逐渐兴起;政治上王权与领主贵族 斗争,西欧开始向以封建议会君主制为 统治形式的民族国家转变;另一方面, 教权与王权相争,天主教会的权威发展 到顶峰并随后衰落下来。这一时期的重 大事件是十字军东征。
不得与其相悖,并组成由 15 名贵族参加的委员会
与国王共同施政,国王采取的任何措施均得他们同 意,方能实施.
贵族、骑士和市民的军队
于1264年打败国王。
1265年召开贵族、骑士和市民代表
参加的全国性大会——“孟福尔”。
◎ 1295年 爱德华一世 模范国会——英国国会的开端。
◎ 议会政治的发展: 最初为监督《自由大宪章》和保障贵族、骑士、 市民权益的政治机构,后权限逐渐扩大,
3.等级会议的召开 ◎腓力四世(1285-1314年)
“阿维农之囚”(1309-1378年)
建立三级会议(1302年):
包括教会贵族、世俗贵族、市民。
负责批准征税和确定征收方式。 议会君主制由此形成。
中世纪盛期的三个世纪为秩序和自由 奠定了基础。在政治上,大批拥有自治 权的城市出现,某些地方陪审团的成长 和议会在各地的兴起,都为部分人民可
名词解释:
百年战争 加洛林文艺艺术 封建化 萨利克法典 委身式 丕平献土 凡尔登条约 阿维农之囚 十字军东征 汉萨同盟
3.城市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① 城市的兴起使欧洲出现了一个新的等级 ---市民阶级 。 ② 城市商品经济的作用,促使旧的自然经 济的领地庄园制度瓦解和农奴依附地位 的消失。 ③ 城市与王权结盟,促使王权加强。 ④ 随着城市的出现,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 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
(二)十字军东侵 1、历史渊源
1215年内战爆发, 迫使国王签署 贵族起草的《自由大宪章》 其主要内容是限制王权, 保障贵族、骑士和市民的权益。
大宪章把王权放在封建契 约约束之下,充分反映了 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
◎ 亨利三世与《牛津条例》 1258年,英国卷入意大利战争,财政拮据, 国王试图增加捐税,内战起—疯狂国会 牛津条例规定,议会法是最高权威,一切法令
史称征服者威廉。
其王朝称诺曼底王朝( 1066 ~ 1154 年) 金雀花王朝( 1154 ~ 1399 年)
2.英国封建化过程 (1) 初步的封建化进程(11世纪中叶之前) 日耳曼人的征服与克尔特人的依附地位, 封建经济关系的起源。 日耳曼人公社的分化 赏赐与采邑分封。 丹麦人的入侵与丹麦金的征收。
(2) 1066年诺曼征服(封建化第二阶段) 威廉一世 土地的分封:王室领地(1/7) 与贵族地产(6/7) (1086年) 《土地赋税调查簿》
—末日审判书 12世纪上半叶英国 封建制度确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英国封建制度特点:王权起点高于法国
◎ 威廉一世:王室经济的强大
特定的效忠关系 健全的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 亨利一世(1100-1135年) 机构的完善、
与社会背景
宗教方面

朝拜圣地的宗教传统。
著名教堂→罗马 →耶路撒冷。 单独→结伙。

1054年教会的分裂与重新统一的要求。


世俗方面
生存空间的需要。
乌尔班二世称:“因为你们居住的土地被大海和高山 峻岭所围困,不够满足你们众多的居民;而且物产并不丰 富,物产填不满庄稼人的肚子……走上通向圣墓的征途, 把圣地从邪恶的种族手里夺回来,归你们自己占有。正如 《圣经》说的,那块‘丰饶之国’是上帝赐给以色列的子 孙的。耶路撒冷是世界的中心;它的物产丰富无比,就像 另一座天堂” ◎ ◎ ◎ 东方财富的向往。 过境贸易与商路的控制。 1089-1095年西欧连续七年的自然灾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