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数学中美学研究以及应用

合集下载

数学中的美学发现数字之美

数学中的美学发现数字之美

数学中的美学发现数字之美数学中的美学发现:数字之美数学是一门独特而博大精深的学科,它不仅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还透露出一种独特的美学。

在数学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发现数字之美,这种美学体现在数字的形态、规律和意义等方面。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索数学中的美学发现,从而带领读者进入数字的美妙世界。

1. 数字的形态之美数字作为数学的基本元素,具有丰富多样的形态,每个数字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美感。

在数形结合的角度上,从1到9的每个数字都可以通过直线、弧线或曲线的组合来表达,形态各异。

比如数字1的笔画娟秀而简洁,像一根直线向上延伸,给人以稳定和秩序的感觉;数字8则以圆圈的形状组成,具有循环和连续的感觉,呈现出一种美轮美奂的形态。

数字的形态之美不仅让我们在书写和设计中受益,更为我们的视觉艺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2. 数字的规律之美数字之间存在着丰富多样的规律,这种规律也是数学美学的重要体现。

例如,斐波那契数列中的每个数字都是前两个数字之和,如0、1、1、2、3、5、8……这种规律的美感在于数字之间相互关联,彼此呼应,而这种关联具有一种简洁而深刻的内涵。

数字的规律之美不仅体现在数列中,还存在于几何形状中的对称性、图形结构中的等比关系等各个方面。

这些规律给我们带来了解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也使我们对数字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

3. 数字的意义之美每个数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象征意义,这也是数字之美的一部分。

在宗教、文化和哲学等领域中,数字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例如,数字0象征无限、无穷,也代表着新的开始;数字7在许多文化中都被视为神圣的数字,有着平衡和完美的意义。

数字的意义之美虽然不是数学本身的研究范畴,但它在数学所蕴含的深刻思考和文化积淀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总结:数学中的美学发现让我们在数字的世界中感受到无穷的魅力。

数字的形态之美让我们对书写和设计有更高的追求;数字的规律之美让我们深入探索数字之间的关系和内涵;数字的意义之美让我们感受到数字背后的文化和象征的力量。

数的艺术与美学数学在艺术中的应用与表现

数的艺术与美学数学在艺术中的应用与表现

数的艺术与美学数学在艺术中的应用与表现数的艺术与美学:数学在艺术中的应用与表现在人类文明的漫长历程中,数学和艺术一直密不可分。

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其严密的逻辑和抽象性质常常为人们所熟知,而艺术则以其表现性和独特的审美魅力打动人心。

然而,很少有人能够将数学和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将其中的美学元素融入艺术的创作和表现之中。

本文将探讨数学在艺术中的应用与表现,从而体现数的艺术与美学。

一、黄金分割:神奇比例的艺术黄金分割是一种至今仍然被广泛应用于艺术领域的比例关系。

这一比例关系源自于数学上的黄金数,即1.6180339887......黄金分割所具有的独特美学价值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之中。

众多艺术家通过黄金分割来平衡作品的结构与比例,使其更加协调、和谐、美观。

在建筑方面,古希腊建筑中的帕特农神庙即采用了黄金分割的原则,使其显得庄严肃穆、平衡稳定。

而在绘画中,众多大师也善于利用黄金分割来布局构图,创造出具有美感和吸引力的作品。

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便是运用黄金分割创作的杰作,她的完美面部比例和表情得益于黄金分割的平衡。

黄金分割不仅在二维艺术中有广泛应用,也在雕塑和立体艺术中得到展现。

著名的古典雕塑家米开朗基罗所创作的《大卫像》充分运用了黄金分割的原则,使得雕塑的比例和身躯线条更加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对称性:和谐之美的显现对称性是数学与艺术密切相关的另一个方面。

无论是几何图形、建筑设计还是绘画艺术,对称性都能够给作品带来一种和谐、平衡和美感。

几何中的旋转对称和镜像对称等对称性质是表现对称美的常见方式。

例如,著名的亚克百利螺线和法国埃菲尔铁塔的结构都体现了旋转对称。

在绘画作品中,艺术家通过对称性的运用给观者带来一种平衡、和谐的审美体验。

荷兰画家凡·艾克等人创作的静物画常常通过镜像对称来展现物品的美感和平衡感。

此外,对称性还被广泛应用于纹理和模式的设计中。

无论是华丽的印度纹样还是中国传统的窗花花纹,对称性在其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数学中的美学探索

数学中的美学探索

数学中的美学探索数学是一门充满美感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门追求真理和美的科学。

数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具有自身的美学特征和探索方法。

在本文中,将探讨数学中的美学探索,并从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美学的研究。

一、数学的逻辑美学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它以逻辑为基础,通过推理和演绎来构建数学体系。

数学中的定理和证明以其精确的逻辑结构和推理过程展现出一种美感。

比如欧几里得几何学中的五大公设以及由这些公设推出的定理,其演绎过程简洁而又精确,呈现出一种纯净而和谐的美。

二、数学的对称美学数学中的对称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美学特征。

在代数学中,对称群以及对称性质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几何学中,对称性质与变换密切相关,这些变换包括平移、旋转、镜像等。

对称性在数学中产生一种整体性和和谐感,使得数学结构更具美感。

三、数学的构造美学数学中的构造是一种重要的美学特征。

数学家通过不断的构造和创新,发现新的数学对象和结构。

在代数学中,通过构造群、环、域等代数结构,揭示了数学内在的规律和美。

在几何学中,通过构造各种形状和结构,展示了几何学的多样性和美感。

数学中的构造过程蕴含了数学家的智慧和创造力。

四、数学的博弈美学博弈论作为数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了决策和策略的问题。

博弈论中的数学模型和解答,常常涉及到最优策略、均衡点等概念。

博弈论中的数学分析不仅仅满足于解决实际问题,更关注于思维和决策背后的数学美感。

数学在博弈中的应用,扩展了数学的应用领域,同时也丰富了博弈理论的内涵。

五、数学的无穷美学数学中的无穷概念,是数学美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实数到无理数,再到复数,数学中的无穷概念具有很强的美感。

无穷的大小和无穷的细分,展示了数学的丰富性和无限性。

数学中的无穷概念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哲学观念,拓展了人们对数学美的理解。

综上所述,数学中的美学探索体现在逻辑美学、对称美学、构造美学、博弈美学和无穷美学等方面。

数学美学既是对数学本身的追求,也是对数学美的探索与赏析。

数学艺术的美学探究

数学艺术的美学探究

数学艺术的美学探究一、引言数学与艺术常被认为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前者被视为冷酷而严谨的科学,后者则被视为富有情感和创造力的领域。

但是,数学和艺术实际上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着重探讨数学艺术中的美学。

二、数学的美学美学是关于美和艺术的哲学领域,涉及艺术形式的鉴赏与表达,而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美学特质与艺术特质有异曲同工之妙。

1.对称性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与对称性有关。

例如,平衡,镜像和旋转。

而这些概念同样体现在艺术中。

对称性是一种自然美感,它给人制造了一种和谐的感觉。

例如,在处女座的毕达哥拉斯三角形在数学上是一种对称图形。

而在艺术作品中,这种对称美被广泛应用。

例如,古希腊人的花瓶和罗马建筑中的拱门都有着对称的设计。

2.比例数学中的比例概念是建筑学中特别重要的设计原则之一。

同样,比例在艺术作品中也有很高的地位。

比例是一种视觉上的美感。

正好的比例能够给人以宁静和优美的感觉,而错误的比例则会让人有不适之感。

例如,在绘画作品中使用的黄金分割比例,能够使画面的组成更加和谐美妙。

三、数学与艺术的融合数学作为一种创造性和美推理的领域,其优美的性质与艺术创作有着本质的联系。

让我们看看数学与艺术的融合是如何呈现的。

1.几何艺术几何艺术是指通过数学几何知识进行的艺术创作。

例如,平面上的对称图形和3D物体的多面体。

这些艺术作品通过应用数学原理和构造技巧,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2.视觉艺术与数学视觉艺术与数学的结合,可以产生一种奇妙的效果。

例如,立体艺术、透视绘画和光影等。

这些艺术作品通过应用数学原理,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立体感和运动感。

3.数字艺术数字艺术是指通过计算机和数字技术进行的艺术创作。

数字艺术采用了许多数学的概念和技术。

例如,3D建模、图形处理和纹理映射等。

数字艺术创作旨在将现代科技与艺术传统加以结合,创造出新的美学体验。

四、结论数学和艺术的融合,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了数学中蕴含的美学特征。

数学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人们的视野,开发了人们的感官与想象力。

浅谈数学美学

浅谈数学美学

浅谈数学美学 QZR美学思想源远流长,至今面对信息时代,人们越来越多地运用抽象概念、理论为工具来进行生产和服务,这促使美学向自然、社会思维科学的各个领域渗透并发展。

因而数学这门科学也蕴涵着美学,体现了真与美的统一。

一、数学具有科学的理性美数学从探索宇宙秩序、奥秘和认识人类自己为最高的永恒的主题。

它代表了一种探索精神,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形式,它把人类理性思维的力量发挥的淋漓尽致,对人类文明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数学决定了大部分哲学思想的方向和内容,摧毁了许多宗教教义,对许多有关人与宇宙的基本问题提供了最好的回答。

数学作为人类理性精神最有力的倡导者和体现者,在唤醒人类理性意识,提供人类灵魂的满足和审美价值,显示人类思维有无穷力量方面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放射着理性真美的光芒。

二、数学具有种种形式的美1、符号语言的简洁流畅之美在数学中各种量,量的变化,量的关系及量之间的推导、演绎、表达、分析、判断都是以符号的形式进行的,其结论也是用符号形式表达的。

从记数法到四则运算,到用字母表示数,到代数运算,到极限运算,到dx,∫符号,到ε-N,ε-δ语言,到集合论语言,到数理逻辑语言,到抽象代数语言,到计算机语言,使数学成为一个庞大的形式化符号语言系统,其中每一个符号,每一个式子只有一个意思,它不会出现含混不清或产生歧义的情况,能用最少的语言传递大量的信息,大大缩短了文字语言表达的“长度”,一个公式胜过一打说明,充分体现了数学符号语言的简洁流畅之美。

2、数学概念、定义的确凿深刻美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中任何形式和关系的思维形式,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经历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感觉、知觉形成观念,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而形成的。

每一次抽象都是理性思维的结晶,概念是人们在一定阶段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总结,是以压缩的形式表现大量知识的手段,是人们认识对象的工具,其中表达数学概念的词语没有半个虚词,对于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要给予确定的内容和含义,定义概念是准确地提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逻辑方法,是明确概念的主要方法之一。

数学中的美学认识数学与艺术的结合之处

数学中的美学认识数学与艺术的结合之处

数学中的美学认识数学与艺术的结合之处数学中的美学:认识数学与艺术的结合之处数学是一门充满美感的学科,它与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数学的美学表现在抽象的概念、精密的逻辑、优雅的证明和深刻的内涵等方面。

通过对数学中的美学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并进一步发现数学与艺术的奇妙结合之处。

一、数学的抽象与艺术的表现力数学的抽象性是其与艺术的共同点之一。

数学家和艺术家都要将问题或观念抽象为符号、图像或形式化的表达方式。

例如,数学中的方程可以通过符号来表示,而艺术中的抽象绘画可以通过色彩和线条来表现。

无论是数学还是艺术,都追求表达出特定的意义或情感,通过抽象化的方式传达给观众。

二、数学的逻辑与艺术的创作过程数学的逻辑性与艺术的创作过程存在相似之处。

数学家在研究问题时,需要遵循一系列的逻辑规则,进行推理和论证。

而艺术家在创作时,也需要展现出一定的逻辑性,通过组合、变化和呼应等手法来达到艺术作品的内在结构和谐。

无论是数学还是艺术,逻辑的严谨性都是其美学价值的重要体现。

三、数学的证明与艺术的表达数学中的证明过程与艺术作品的表达有着相似之处。

数学家通过一系列严密的推理和推导,从基本的公理和定理出发,逐步演绎出完整的证明过程。

同样,艺术家也通过细腻的表现手法和独特的创作构思,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传达给观众。

无论是数学证明还是艺术作品,都需要有清晰的逻辑和丰富的内涵,才能给人以深刻的触动和感受。

四、数学的美学与艺术的审美数学中的美学与艺术的审美息息相关。

数学家通过对数学结构和关系的研究,发现了一系列美丽而优雅的定理和规律。

同样,艺术家也通过观察和感悟生活,创造出一个个艺术品,带给人们美的享受。

数学的美学和艺术的审美都需要对形式、比例、对称等方面有敏锐的感知力和独特的创意,从而给人带来视觉和思维上的愉悦。

结语:数学与艺术的结合为人们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通过数学中的美学认识,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的内涵和价值,还能够更加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科学和逻辑。

数学中的数学艺术与美学

数学中的数学艺术与美学

数学中的数学艺术与美学在人们对于数学的认知中,往往将其与严谨、抽象和冷漠联系在一起。

然而,数学并不仅仅是一门晦涩难懂的学科,它亦融合了许多艺术的元素,展现出令人惊叹的美学魅力。

本文将探讨数学中的数学艺术与美学,揭示其在数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奇妙之处。

一、黄金比例:自然与几何的完美结合黄金比例在数学和艺术中被广泛运用,其比值为约1.618。

这一比例在几何中可以通过画一个特殊的矩形来展示。

当一个长宽比为黄金比的矩形被划分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与原矩形相似的矩形时,这两个矩形的比例即为黄金比例。

黄金比例被广泛应用于艺术中的构图和设计,使得作品更加和谐、美观。

在绘画、建筑和摄影中,使用黄金比例可以将视觉焦点放在作品中最关键的元素上,从而引发观者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黄金比例在数学中的应用与艺术的表现相得益彰,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艺术形式相结合,赋予了数学以美的意义。

二、对称美:几何的和谐与对称对称美是几何学和数学中一种重要的美学概念。

几何中的对称性在艺术作品和大自然中都有广泛的体现。

对称素描、对称花纹,以及对称的生物结构,都展现了数学中对称美的魅力。

在几何中,对称性是指物体或形状在某种变化下保持不变。

例如,镜像对称是物体分割为两个相等但方向相反的部分。

这种对称性使得作品和自然界中的事物呈现出一种和谐、统一的氛围,通过对称美的运用,艺术作品和自然景观更加引人注目。

三、拓扑学与奇妙变形:数学与艺术的交织拓扑学是研究形状和空间关系的数学分支,其独特性质使其与艺术产生了紧密的联系。

拓扑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点、线、面和体等,通过形状的扭曲和变形,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艺术形式。

著名的莫比乌斯带就是拓扑学的一个例子。

莫比乌斯带是一个只有一个面和一个边的特殊圆环,其形状极为奇异。

通过将一条带子扭曲并将两端粘合在一起,便可得到莫比乌斯带。

这种形状超越了传统几何学的概念,展示了数学与艺术相溶合的特点。

四、分形几何:自相似的美丽图形分形几何是一种展现自然界中混乱和复杂性的数学工具,它的美学价值也在艺术表达中得到了体现。

数学学习的艺术解读数学中的美学

数学学习的艺术解读数学中的美学

数学学习的艺术解读数学中的美学数学学习的艺术:解读数学中的美学数学是一门充满魅力和美学的学科,它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艺术形式。

在数学的世界中,我们可以探索各种优雅的形式和结构,感受到数学的美妙之处。

本文将解读数学中的美学,并探讨数学学习的艺术。

一、数学中的对称美学对称是数学中最基本也是最明显的美学特征之一。

无论是平面对称、轴对称,还是多面体的对称,都展现出数学中独特的美感。

对称的存在不仅使得数学问题的解决更加简洁优雅,也能够给人带来审美上的愉悦感。

例如,对称的花纹和图案常常出现在织物、瓷器等工艺品中,给人一种和谐统一的感觉。

二、数学中的黄金比例美学黄金比例是一种比例关系,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绘画和设计等领域。

在数学中,黄金比例被定义为两个数之比等于它们的和与较大数之比。

黄金比例的存在使得图像、物体的比例更加协调和美观。

黄金比例的应用可以让数学问题更加富有艺术感,例如在数学几何中,黄金矩形和黄金螺旋线都是以黄金比例为基础构建出来的。

三、数学中的图形美学数学的图形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从简单的点、线、面到复杂的几何体、拓扑图形,数学的图形包含着无限的美学可能性。

例如,欧氏几何中的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都有自己独特的美感。

而在非欧几何中,各种奇特的图形更是展现了数学中的无穷魅力。

挑战自己的空间想象力,去感受数学图形的美妙,是数学学习中的一种乐趣。

四、数学中的证明美学数学的证明是展现数学美学的另一种方式。

数学证明的过程既需要逻辑思维,又需要创造性的思考。

一个漂亮的证明,不仅能够使人信服,还能够给人一种审美上的享受。

数学中的证明美学不仅在于结果的正确性,更在于推理的合理性和简洁性。

著名的费马大定理证明就是数学中的经典之作,它的证明不仅令人震惊,更被认为是一种数学上的艺术创作。

五、数学学习的艺术数学学习并非只是机械地记忆公式和规则,更是一种感受美学的艺术。

要想领略数学的美妙,学生们需要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索,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大学数学中美学研究以及应用摘要:美学广泛存在于每一个学科,而存在于数学学科中的美学对于数学而言又具有怎样的意义呢?尤其是大学数学方面。

本文从此目的出发,详细阐述了数学与美学之间的关系,仔细研究了数学美是如何体现及应用到数学中去的,以及数学美的教学意义,从而进一步了解数学美学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美学数学美统一性简洁性对称性奇异性数学美并不诞生于现代社会,更不是由现代人提出。

在距今甚远的古希腊时代,毕达哥拉斯就已经对数学与美学的关系做了基本的研究与论述。

他本人作为著名的哲学家和数学家,首次提出了“美是和谐与比例”的观点。

可见,在很早之前,人们就已经在数学中发现了美以及美的作用,并对数学美有了简单的认识。

发展到现今,人们对数学美的认识已经具有了非常成熟的知识体系。

我国当代著名的数学家徐利治曾经说过,“数学美的含义十分丰富,如数学概念的简单性、统性、结构系统的协调性、对称性,数学命题与数学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与普通性、还有数学中的奇异性等等都是数学美的具体内容。

”这样看来,数学美贯穿于数学学科的整个知识体系。

因此,要想学习好数学必须真正地了解数学中的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对数学美产生不同于其它科目的爱,才会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1 数学与美学1.1 数学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

它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模式和表达形式,通过人们缜密周详的逻辑推理,反应了人们对科学的严谨态度以及人们对美的追究。

数学的诞生,来自于人们对美的追求。

正是人们对完美境界的不断追究,才会诞生如此严密的逻辑推理思维模式,构成了数学科学的生命力,使其具有了非常崇高的可用性和科学价值。

1.2 美学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因此,美学也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要目的的学科。

什么是美?简单地说,它是一种人类对某种事物直接或间接的感觉,可以体现在现实生活中某种事物上,也可以是人抽象化、形象化的感受。

因感受的个体不同,不同的人对美的认识也会有不同的理解。

即使是同一件事物,不同的人感受起来也会有不同的感觉。

无论怎样,美都是人内心深处一种非常重要的感受。

正是对它的不断追求,才使得人对很多事物的认识有了比较系统的和全面的掌握,使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1.3 数学美对于数学中的美学,很多人已经出版了很多书籍对其进行了论述。

在古希腊原文中,美学英语单词的意义是“感性、感受”。

其实,这特别适合应用在数学上。

数学中的美并不普遍存在于视觉或者听觉上直观感觉,它是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人对数学产生的一种感受。

因而,数学美是一种抽象的形式美和理性美,这是只有具有一定数学基础的人才能够真正发现和感受到的。

提到数学,很多人都会觉得它非常的枯燥和乏味,并且理解和掌握起来十分困难。

打个简单的比喻,站在花园里面的人会说花园非常的漂亮,可是站在花园外面的人,因为没有进去就会说它不漂亮。

如果还没有真正地走进数学,了解和掌握数学美,又怎么会学好数学呢?这就像吃葡萄的人说葡萄酸,不吃葡萄的人说葡萄不酸,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并不是数学中没有美,而是曲高和寡,极少有人能走进数学了解和掌握数学的美。

2 数学美的主要特征以及应用数学美的主要特征可以简单概括为统一性、简洁性、对称性和奇异性等。

由于大学高等数学中含有很多抽象化、形象化的概念和理论,这就需要学生充分地认识数学美。

如果学生不能掌握数学美,是很难对其内容有深刻的理解。

而且,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掌握好数学美也可以很好地掌握解题原理,减少解题的难度。

因而,数学美对于大学生而言,不仅仅是一种理论,它可以帮助其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以及得到正确的结论。

然而,大学数学教师往往把数学美学作为课堂上的一种理论,简单地讲解给学生,却没有指导学生如何把数学美应用到具体的解题中去。

这就好比在树下的狐狸看到了树上乌鸦嘴里的肉,嘴角直流口水却吃不到一样。

因而,高等数学教师应该从数学美的角度重新把握教材,将数学美贯穿于课堂讲授中。

2.1 统一性数学知识体系作为人类的一种认识成果,是对其内容做了系统地组织和划分,组成了数学知识结构。

希尔伯特曾经说过,“数学科学是一个必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的生命力正是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而数学的有机统一,也正是这门学科固有的特点。

”因而,数学的统一性具体体现在各分支之间、分支内部以及分支与整体之间的互相贯通、和谐协调与相互转化上。

具体体现在解题上就是利用各个条件、条件内部以及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联,探索出具体的解题方法。

这是一种从差异中看到统一,在整体上找到数学题内在的联系与规律的解题方式,是合理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途径。

举个简单的例子:某人去登山,此人一步可登一个台阶也可登两个台阶,问他登上n个台阶的方式有几种?如果是一个懂数学的人,很快会想到用费波那契数列解题。

数学的统一性在此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个命题当中有两种条件假设,结论就必须是两种假设条件结论的综合,才会得到我们想要的结论。

正是从两种不同的条件看到了统一的结论,才会找到有效的解题方式。

2.2 简洁性数学学科作为一门科学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如何合理地应用数学的表达形式(数学符号和数学公式)来表达数学内容,是数学家们追求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美,这就是简洁美。

符号和公式是数学学科独有的语言表达形式。

如何在解题的过程中简单、巧妙地应用数学语言,把它的解题步骤最简洁地体现出来,是每个数学家以及数学爱好者最关心的问题。

简捷的解题方法和明快的思维令人心旷神怡,使人的心情无限的愉悦,体会到数学真正的美。

例如,高等数学的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分析定义是用“ε-N”、“ε-δ”语言规定的,并且定义中具有任意性与确定性。

ε的任意性通过无限多个相对确定性来实现,ε的确定性决定了N和ε的存在性。

这种定义精细地刻划了极限过程中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表达了极限概念的本质,并且为极限运算奠定了基础。

所以,它才被评价为是微积分中最严密、最精炼的语言。

而这种简练的数学语言,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内容,并使解题的步骤简捷化。

2.3 对称性对称性在数学中是非常显而易见的一种美,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在解题过程中,还是探索数学结论时,对称性都会给人很多启发。

对称性,一般只是指外观或者表面的对称,而数学中的对称性却是用变换、运动的不变性来本质地反映这个含义。

因此才说数学美是理性、高层次的形式美。

例如圆形被认为是最美的图形,原因就是它具有对称性;波纹线也被认为是最美的曲线,也是因为它的曲线本身所包含的数量关系起作用,使曲线弯曲程度适宜,曲率变化比较匀称,在视觉上给人感觉非常舒服。

这是数学中我们用眼睛可以看到的对称美。

同时,对称性在探索结论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用抛物线解题的过程中,如果不理解抛物线的对称性,是无法找到正确的解题方式和得到正确的结论。

2.4 奇异性在数学中的很多理论与数学公式都是与人的直觉相背离的,让人一下子感觉起来非常地不能理解,尤其是大学高等数学。

它有时会使人走入绝境,有时又会给人以无尽的想,令人进入“山穷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春”的绝妙境界,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学科创造过这种“奇异”的境界。

可也正是这种奇异性,吸引着无数数学家以及数学爱好者的研究,正好印证了著名数学家徐利治所说的一句话”奇异是一种美,奇异到了极限更是一种绝佳的美”。

3 数学美的教学意义和现实意义综上所述,高等数学的数学美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始终贯穿于整个数学知识体系中。

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经常揭示和展现出数学美,让学生时刻体会到数学美,并不断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美的审美能力,才会促使学生的数学水平有所推升。

同时,它也能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

事实上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会经常地应用到数学知识,只是人们没有从这简单的生活小事中发现自己已经用到了数学知识。

例如,我们经常会在闲暇时玩耍的猜币游戏。

一枚被抛向空中的硬币,猜它落地时是正面还是背面。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小游戏,却涉及到了数学中的概率问题。

如果你能很好地运用数学概率,猜对的正确率将会非常的高。

从这样的现象,我们可以充分看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现了数学美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4 结语数学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它的美。

它的出现与应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水平,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思维逻辑,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非常重大的帮助效果。

同时,也对数学学科、自然科学的整体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1] 刘爽,刘萍.也谈数学文化[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7).[2] 王红梅,陈涛.数学符号的美学价值及其应用[J].现代教育,2011(Z1).[3] 马德炎.对称性在重积分及曲面积分中的应用[J].高等数学研究,2011(4).[4] 黄永,康道坤.对称性性质简化一类定积分计算问题研究[J].陇东学院学报,2011(4).[5] 王建英.函数的奇偶性、对称性、周期性及其相关关系分析[J].科技风,200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