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明代书法 中国书法史课件
中国书法史PPT课件

南北朝时期,尽管南北书风存在明显差异,但两地书家之间的交流并未中断。随着南北文化 的融合,南北书风也逐渐走向统一,为隋唐时期书法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王羲之与《兰亭序》
• 王羲之的生平与艺术成就: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琅琊临沂(今 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大臣、书法家,丹阳尹王旷的儿子,太尉郗鉴的女婿, 有“书圣”之称。他精通书法,善草、隶、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 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 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 “二王”。
06
宋元明清书法
宋代尚意书风及苏轼、黄庭坚等人作品分析
尚意书风
注重个人情感与意境的表达,追 求自然、率真、天趣的艺术风格。
苏轼作品分析
苏轼的书法被誉为“苏派”,其行 书、楷书皆备,字形偏扁,笔墨丰 腴,气韵生动。代表作有《寒食 帖》、《赤壁赋》等。
黄庭坚作品分析
黄庭坚的书法以草书著称,其书风 纵横奇崛,笔力矫健,气势磅礴。 代表作有《松风阁诗帖》、《诸上 座帖》等。
大篆与小篆
大篆
广义的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所有书体,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等;狭义的大篆指籀 文,是春秋战国时通行于秦国的一种文字,又称“籀书”或“大籀”。其字形结构 比小篆复杂,用笔圆转,线条粗细变化不大。
小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书同文”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 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小篆。小篆字形 修长,笔画粗细均匀,圆润流畅,具有极高的艺术美感。
简牍与帛书
简牍
古代书写用的竹简和木片,是纸张发明前的主要书写材料。简牍上的文字多为隶书或草书,运笔自然流畅, 具有率真质朴的美感。同时,由于书写材料的限制,简牍书法形成了独特的章法和布局。
书法发展史明中期书法67页PPT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身后Fra bibliotek名,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谢谢!
明代书法艺术精选 课件

明代各个时期有名的书法家 简介及其作品赏析
• 1、明初期的“三宋二沈”
• 2、明中期的“吴中三子”
• 3、明晚期的艺术大师
明初的“三宋二沈”
• 1、“三宋”即宋克、宋璲、宋广 • 2、“二沈”即沈度、沈粲
宋克(1327—1387)字仲温,号南宫生, 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是明代初期闻名于 书坛的书法家“三宋二沈”之一。宋克处 元末明初,少年英俊,磊落清爽,常以李 太白、苏东坡自比,任侠使气,闻鸡起舞。 其聪慧过人,博涉经史,长于丹青,尤善 画竹。宋克学书取法甚高,楷宗钟繇,行 书慕二王,章草学皇象之《急就章》,笔 力清峭劲拔,笔意圆融洒脱,尤其是他的 小草和章草,冠绝一代,擅长楷书、草书, 尤精工章草,为当时第一。他的章草,延
明中期书法
• 明朝中期,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昌盛,繁 荣的都市随之不断出现,并成为书法核心 地区,书法艺术得倒长足发展。这一时期 的书法家们纷纷欲摆脱“台阁体”的束缚, 就将兴趣转移到古代法帖上,深入学习传 统书法,并从中汲取营养,加之他们自身 都具有较深的文学修养,所以他们在继承 传统书法的基础上更讲究形式美和抒发个 人情怀,书坛开始活跃。
草书
明中期的“吴中三子”
• 1、天真纵逸---祝允明 • 2、虚和舒缓---文徽明 • 3、疏宕雅拙---王宠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 人称“祝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 生”,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 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并与唐寅、文徵明、徐 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 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书法 造诣很深,各体兼能,蜚声艺坛,与文徵明、 王宠并称“三大家”。他的草书师法李邕,黄 庭坚,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风骨 烂熳。人称:“枝山草书天下无,妙酒岂独雄 三吴!其表作是<太湖诗卷>、<箜篌引>、<赤 壁赋>等。
书法简史课件讲义

120
清代初期书法的代表人物
“清初四家”:刘墉、翁方纲、梁同书、王文 治。
42
120
刘 墉 书 法
43
120
清代中晚期
阮元提出《南帖北碑论》、《南北书派论》, 举起了复古兴碑的大旗。继而包世臣的《艺舟 双楫》与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等著作力倡 碑学,使复古习碑之风迅速吹遍了书坛,成为 社会之风气。一批碑学的实践者也取得了突出 的成绩,为碑学书法起到了示范的作用,从而 打破了帖学一统的局面,使清代书坛面貌焕然 一新。
120 38
豪放派:张瑞图
在书法上表现出强 烈的个性,追求大 尺幅,震荡的视觉 效果,侧锋取势, 横涂竖抹,满纸烟 云,使书法原先的 秩序开始瓦解。
120 39
120
(九)清代书法
40
120
清代初期大兴帖学
乾隆建淳化轩收藏《淳化阁帖》,又组织人刊 刻《三希堂法帖》。乾隆帝特喜王氏书法,收 有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 帖》、王珣的《伯远帖》,视为稀世珍宝,把 他的书房命名为“三希堂”。《三希堂法帖》 规模浩大,远远超过《淳化阁帖》。
创新方面没有取得突破。元代继宋代风气,仍 然大兴帖学,石刻作品很少,多墨迹之作。元 人力求扭转南宋日渐衰微的书风;恢复晋唐法 度,在复古回归中寻求突破,虽然难以恢复晋 唐书法的繁荣景象,对于后代也起到了承上启 下的作用。
28
120
代表人物——赵孟頫
赵孟頫开创了回归晋唐的复古之风,对元代书 法起到了导向的作用。此风一开,群起效之, 使元朝书法呈现出一派晋唐景象。
7
120
九 成 宫 醴 泉 铭 局 部
8
()
120
中期——革新鼎盛期
9
中国书法简史(PPT)

傅山的《丹枫阁记》、邓石如 的《篆书轴》等。
07
近现代以来中国书法发 展概况
近现代书法变革与创新
碑学兴起与帖学衰落
清朝末年,碑学逐渐兴起,打破了帖学一统天下的局面。 碑学注重金石气息,追求雄浑、古朴的艺术风格,对近现 代书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书法创新与探索
近现代书法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与探索。他 们借鉴碑学、民间书法等艺术元素,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艺 术风格,丰富了书法的艺术表现力。
02 03
汉朝书家及其作品
汉朝著名的书家有张芝、钟繇、皇象等。张芝的《冠军帖》开创了今草 的先河,钟繇的《宣示表》则是楷书的代表作之一,皇象的《急就章》 则是章草的代表作之一。
秦汉书家的艺术成就
秦汉书家们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仅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 展,也为后世的书法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4
沙孟海(1900-1992)
沙孟海是现代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学者。他的书法以篆隶见长,兼工楷行草各体,形成了古朴厚重 、气韵生动的艺术风格。代表作品有《沙孟海论书丛稿》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5
隋唐五代时期书法
楷书高峰——唐楷
初唐楷书
继承魏晋风骨,追求法度严谨, 代表书家有欧阳询、虞世南等。
盛唐楷书
注重气韵生动,追求个性张扬,代 表书家有颜真卿、柳公权等。
晚唐楷书
回归古朴自然,追求笔墨意趣,代 表书家有孙过庭、怀素等。
草书艺术化——狂草
狂草的形成
草书在唐代达到高峰,张旭、怀素等人将草书艺 术化,形成狂草。
大篆与小篆
大篆
广义的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包括金文(或称“钟鼎文”)与籀文(金文之 繁化),而当代汉字学家推算秦朝应尚有甲骨文,所以现在也包括其中。
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课件(28张PPT)

1
2
3
4
减省点画 体态多变 笔势流动 用笔灵活
你知道楷书四大家吗?
草书:
草书是汉代在隶书基础 上演变出的一种书体, 具有结构简省、笔画连 绵的特点,分为章草、 今草和狂草,旨在提高 书写便捷性。
贰
楷书笔画
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
(一)横 横画要写平稳,因为横在一个字中起平衡作用,横不平,则字不稳。
• 秦篆,又称小篆,由金文和石鼓文演变而来,是秦 统一后的官方文字。李斯的《泰山刻石》见证了这 一变革时期的继承与创新。
• 此画线条匀圆、长方形状,圆润流畅,刚柔并济, 给人以圆浑挺健、端庄稳重之感。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
汉代 隶书
• 隶书是汉字书写的里程碑,对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使汉字形态更加规范,笔法更 加丰富,为后世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广泛应用于汉代。图示为《西狭颂》。
如何临帖?
中锋起笔可使笔画显得厚实、饱满、有力。
如何临帖?
侧锋行笔容易出现一边光一边毛的笔画,使笔画显得扁平、单薄。
如何临帖?
提就是把笔锋往上提起,按就是把笔锋用力往下按。提与按是书法运笔最基本 的技法,书法的点画,线条的粗细、浓淡、节奏等变化就是在提与按的运笔动 作中完成的。
汇 报 人 : 某 某 某
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
欧阳询(唐)
《九成宫醴泉铭》 (局部)
柳公权(唐)
《玄秘塔碑》 (局部)
颜真卿(唐)
《颜勤礼碑》 (局部)
赵孟頫(元)
《三门记》 (局部)
你知道楷书四大家吗?
《兰亭序》
王羲之(晋) 01
《祭侄文稿》
02
颜真卿(唐)
《黄州寒食帖》
(完整版)中国古代书法史课件

王羲之《十七帖》
点画静中有动,笔断意连。一是 起笔迅疾力大,落笔入纸便以形 成笔势;二是行笔内敛沉着,既 劲挺遒健又流畅而恣美;三是收 笔或断,或顺势,或连下一笔。 四是转折、提按、使转、节奏、 虚实等十分自然,笔法、笔势清 晰。字形的斜与正,主与次,疏 与密、虚与实、收与放、轻与重、 呼与应等等,达到了既矛盾又和 谐统一之高境界。字体大小的组 合,字距疏密,连带、行气、呼 应以及通篇的相互配合、协调, 堪称经典。
《怀仁集王羲
之书圣教序》
其碑字由怀仁借内府所藏王羲 之真迹,历时25年集募而成, 故为世所重。碑文选自王王羲 之各帖,如知、趣、或、群、 然、林、怀、将、风、朗、是、 崇、幽、托、为、揽、时、集 等字皆取自《兰亭序》。由于 怀仁对于书学的深厚造诣和严 谨态度,致使此碑点画气势、 起落转侧,纤微克肖,充分地 体现了王书的特点与韵味,达 到了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平 和简静的境界。
❖ 3.草书 ❖ 草书有章草、今草和狂草之分。
❖ 简单而言,章草是隶书的快写体,今草 是楷书和行书的快写体。著名的章草碑 帖有皇象本《急就篇》、索靖《出师颂》 等。
皇象《急就章》
此帖点画简约、凝重,亦较 含蓄,又多隶书笔意。结字 工整,法度森严。整篇观之, 气息古朴温厚,沉着痛快。 对喜爱章草的人来说,是学 习章草的优秀范本。因章草 是早期的草书,到了皇象时 代,已十分成熟,且为众多 书家所擅长。而皇象所书 《急就章》,形体已经很规 范化了。
❖1.小篆(秦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书同文” 的政策,由李斯等创制了小篆,作为 全国的官方标准字体。小篆的创立, 使我国文字走向了规范化和统一化。 秦代把这种书体广泛应用于刻石颂德。 据传它们大都出自李斯之手。
泰山 刻石
书法课件中国书法史课件(含多场景)

中国书法史课件一、引言中国书法,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历经数千年的演变,承载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本课件旨在梳理中国书法的发展脉络,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国粹。
二、中国书法的起源中国书法的起源可追溯到甲骨文时期。
甲骨文是商朝晚期至西周初年的一种文字,主要用于卜辞、铭文等。
甲骨文的书写形式,为中国书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中国书法的演变1.钟鼎文与大篆西周时期,钟鼎文成为主要的书写形式。
钟鼎文是在青铜器上刻写的文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此后,秦始皇统一六国,推行“书同文”政策,以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为中国书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汉字书法的成熟汉代,汉字书法逐渐成熟,形成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书体。
隶书起源于秦朝,草书形成于汉代,楷书起源于东汉,行书则是在隶书、草书、楷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
3.魏晋南北朝书法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王羲之、王献之等书法家的出现,使书法艺术达到了一个高峰。
王羲之被誉为“书圣”,其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4.隋唐书法隋唐时期,书法艺术继续繁荣发展。
颜真卿、柳公权等书法家的出现,使楷书达到了新的高度。
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等作品,均为后世所推崇。
5.宋元明清书法宋元明清时期,书法艺术进入了多元化发展阶段。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等书法家各具特色,形成了宋代的书法流派。
元代赵孟頫、明代文征明、清代王铎等书法家,也都有着很高的成就。
四、中国书法的美学特点1.线条美中国书法追求线条的流畅、遒劲,讲究起笔、转折、收笔的节奏。
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等变化,展现了书法家的个性与情感。
2.结构美中国书法注重字的结构,讲究字与字之间的呼应、顾盼。
字的结构之美,既体现在整体的和谐统一,也体现在局部的变化丰富。
3.章法美中国书法的章法,是指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布局。
好的章法能使作品更具艺术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4.意境美中国书法强调意境,追求作品与自然、人生、哲理的交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书法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明初书法,先承元朝而下,基本继承的是元代的典型 书风;成祖迁都北京以后,国势承平,复以文章翰墨粉饰 治具,培养了一批御用书家,遂使台阁书风兴起。
明中叶,江浙一代经济逐渐发展,文化也因之而起, 成为书法的核心地区。一些文人淡于仕进,优游文艺,逐 渐成为具有一定职业化特征的书画家,以出售书画为生。 这使其创作目的、风格追求都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些变化, “文人化”的清雅气息逐渐有所减弱,而好异尚奇之风逐 渐兴起。
詹景凤《草书扇面》。
《草书七绝诗
轴》,纸本。
纵98.9厘米,
橫36.4厘米。
此书迹用笔、
结构和章法娴
熟,信手走笔,
张
疾如骤雨,矫
弼
若游龙,一气
王
呵气。只是应
维
酬之书,常不
诗
满意,故有精
粗之分,诚如
当年广东书家
陈献章所品评:
“好到极处,
俗到极处。”
钤“汝弼”朱
文印、“东海
翁”白文印记。
(陶喻之)
总体来看,三宋中克、璲的书法是元代书风 的自然延续,有一定创新性,但不显著,还不足 以与元代抗衡。但是他们对狂草的喜爱这一迹象 是值得注意的。狂草在表现力特别是气势的展示 上,有特殊的长处。这也许已经反映出明代书法 的某种新动向了。
二沈指沈度、沈粲兄弟。
沈度(1357~1434),字民则,号 自乐,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朱元璋时因罪被 贬云南,成祖时选拔28位中书舍人专习二王书 法,他因善书而最邀上赏,金版玉册皆由他书写。 他篆隶真行诸体皆能,被成祖誉为“我朝王羲 之”,并被拔擢为翰林修撰、侍讲学士,善书之 名超过时辈如解缙、胡广、梁潜等人。因此之故, 其小楷成为官场中人和士子效仿的对象,遂为 “台阁体”及清代“馆阁体”之滥觞。其小楷渊 源于虞世南、赵孟頫等,笔致雅洁轻灵,结体内 部紧密,外取纵势,端庄而不失秀逸,虽然格调、 意境没有特出之处,但也具有文人本色的清新典 雅。清代王文治说他的书法“端雅正宜书制诰”, 切中肯綮。传世作品有《敬斋箴》、《不自弃说》 等。
明代中期,江苏苏州一代出现了一批前后传承的书家,形
成了相当突出的特色,他们中有许多人并未进入政治中心,而
尤笃,日临百字以自课,亦征能书者使值文华供内制。神
宗十馀岁即工书,每携大令鸭头丸帖、虞世南临乐毅论、
米芾文赋以自随。夫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明之诸帝,即
并重帖学,宜士大夫之咸究心于此也。帖学大行,故明人
类能行草,虽绝不知名者,亦有可观。简牍之美,几越唐
宋。”
但明代行草书的社会需求与前此其他时代已经有了不 同。明代建筑趋于高大,同时商人阶层日渐庞大,附庸风 雅的愿望颇高,这使得对挂轴一类作品的需求渐多,书法 作品渐渐由案头走上墙头,书法家们籍此作出了许多探索, 使传统行草逐渐发展出一些新的技巧和风格。
声誉,元末文艺大家杨维桢对他尤为赏识,自称有所著作、
必命宋克书写。
பைடு நூலகம்
他能写楷书,成熟的小楷能得锺繇意趣,不涉赵孟頫
的藩篱。尤善行草,更精章草。他的章草师法皇象、索靖,
用功深至,精熟峻健,较赵孟頫又有进展。他晚年临写的
《急就章》笔势峻健而流畅,结构精密而飘逸,波磔尤为
险劲有力,很有特色。
宋广(生卒年不详),字昌裔,号匊水外史、东 海渔者等,河南南阳人,寓居华亭(今上海松 江)。曾任湖北沔阳同知。宋广善草书,《明 史·文苑传》说他的草书可比宋克,《续书史会要》 说他的草书来源于唐代张旭怀素,似乎较少受到 元代的影响,当是别具一格的路数,可惜他的作 品传世很少,影响有限。
第八章 明代书法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大明,1387年平定辽东, 实现统一。为稳固统治,明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同 时加紧了思想控制。致使明代文化,始终处于非常紧张的 冲突对立状态,是我国思想史上斗争颇为酷烈的一个时期。
明代刻帖更盛,同时有帝王雅好,故书法仍以行草为
主。近人马宗霍《书林藻鉴》中有一段很精辟的概括:
“有明一代,亦尚帖学,成祖好文喜书,尝求四方善书之
士以写外制,又诏简其尤善者于翰林写内制。凡写内制者,
皆授中书舍人,复选舍人二十八人专习羲献书,使黄淮领
之,且出秘府所藏古名人法书,俾有暇益进所能,故于时
帖学最盛。仁宣嗣徽,亦留意翰墨,仁宗则好兰亭;宣宗
则尤契草书。宪宗、孝宗、世宗皆有书迹流传。孝宗好之
《梁武帝草书 状》沈粲书, 草书。通篇章 草与今草夹杂, 洒脱奔放,挺 劲峭拔,自然 天成。因章草 捺脚的率出, 形成字字独立, 很少连绵,但 行气极为流贯。
沈度之弟沈粲(1379~1453),字 民望,号简庵。由其兄沈度举荐而为中书舍人, 后官至大理寺少卿,兄弟同以善书得宠,故有 “大学士”、“小学士”的美誉。文献称兄弟二 人不欲争能,故度主攻楷书,而粲主攻行草,并 以此名世,后人有“遒逸”之评。从其存世作品 看,点划圆而爽利,渊源似是怀素和康里巎巎, 偶尔掺入一二章草,与宋克有一些相似,但无宋 克的魄力,有秀气而乏劲力。
晚明时期,国家内部的政治、文化斗争日趋尖锐,从 心学中衍生的个性解放思想蓬勃发展,而外来的军事压力 也渐渐增大,这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心理,并进一步影响 了文艺活动。书法领域因之也出现了一次重大的变革,狂 放书风成为书法发展的主流。
一、明朝初期书法——“三宋二沈”
明初书法首先是延续元代书风,后来出现由皇室提倡
的台阁体风格。其代表人物,号称“三宋二沈”。
三宋指宋克、宋璲、宋广。
宋克(1327~1387),字仲温,又字克温,
号南宫生、东吴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性格豪侠仗
义,好习武和研究兵法,为人讲气节,但因为时局混乱,
终究没有机会在政治上一展才华。书法初学赵孟頫,得到
元末书家饶介的亲传,此后上追魏晋,在当时享有较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