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农林大学考研试题503-风景园林设计(含图)

2017年浙江农林大学考研试题503-风景园林设计(含图)
2017年浙江农林大学考研试题503-风景园林设计(含图)

考试科目:风景园林设计第1页,共1页2017年浙江农林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考试科目: 风景园林设计满分:150分考试时间:360分钟

注意:1.所有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2.姓名、准考证号写在图纸右下角。

试题题目:某城市山地公园方案设计

一、概况

江南某城市城北有一处自然山体,山脚原有一座五金工厂,现已整体搬迁。拟将此场地改造为城市山地公园(见附图)。总面积约66000平方米,整体地形高差变化很大,地块顶部有一自然水塘,水质清澈,汇水量丰富,水塘边有一条碎石路与山下的两条道路相连。水塘两侧植被茂盛,以松林为主。场地西面规划为双向过山隧道,北面为居民区。本设计要求具有明确清晰的设计主题。

1、公园以生态休闲功能为主,充分考虑场地的记忆价值。

2、要求尊重场地的地形变化,提出合理的设计对策。

3、要求方案内的硬质铺装尽可能利用原有厂房的用地。

二、内容要求:

1、文字说明及植物名录(15分)

1)自拟设计主题,阐明所作方案的总体目标、立意构思、功能定位及实现手段,字数500以上。

2)写出本设计中主要植物名录,不少于20种。

2、方案设计(135分)

1)需将基地设计为山地公园, 并明确公园的主题。(20分)

2)要求按照题目要求,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设计,提交1:500设计平面图。(55分)

3)绘制一张1:200的面积不小于3000平方米的局部放大平面,要求绘制详细的铺装图案、建筑小品和植栽设计。(20分)

4)绘制两张1:200的节点立面或断面图(20分)

5)绘制一张幅面不小于A3的鸟瞰图。(20分)

三、答题说明:

1、设计说明和设计图均完成在A1幅面的绘图纸上。

2、设计说明务必条理清晰、字迹工整,可在设计平面图恰当位置书写。

3、规划设计正图均要求用墨线绘制在绘图纸上,徒手与辅助工具绘制均可。其中,平面图不得施色(施色者将酌情扣分!),效果图是否施色自定。

4、图中未注明的现状情况,可不予考虑,也可考生自拟。

浙江农林大学 怎么样 在浙江临安的

浙江农林大学怎么样在浙江临安 的 [本段]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坐落于杭州西郊有:“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中国十佳可持续发展城市”之美誉的临安市,是浙江最早创办的高等学府,是浙江省省属重点建设大学。浙农林大校标以绿色为主色调,由“浙江农林大学”中英文字样、银杏叶、建校年份三部分组成。采用绿色和银杏叶寓意学校以农林为特色,以培养绿色科技人才、服务现代农业、致力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浙江农林大学校徽校名中文全称浙江农林大学

校名中文简称浙农林大 校名英文全称ZHEJIANG A & F UNIVERSITY 校名英文简称ZAFU 校训求真,敬业 精神坚韧不拔,不断超越 学校层次定位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校级别浙江省属重点建设大学 发展战略生态育人,创新强校 学校服务定位三个面向:面向三农,面向基层,面向社会 [本段]学校概况 浙江农林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浙江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具有52年本科历史。经过52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经成为一所以农林为特色,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农学、经济学、法学、医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综合性重点建设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大门浙农林大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具有硕士和学士学位授予权,具有招收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资格。校园占地面积27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校园按照“崇尚自然,优化环境;因地制宜,特色鲜明;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理念规划与建设。校园与植物园两园合一,是一座集教学、科研、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校园。 [本段]历史沿革 1958年,中共浙江省委决定创办一所高等林业院校,定名“天目林学院”。当年6月,以省林业厅为主,建德地委抽调党政干部,一批知名教授和留学归国学者共同参与筹建。当时确定专业设置为林业、木材采伐与运输机械化、木材机械加工和林产化学加工工艺专业。招生规模400名。1959年7月,省委、省人委决定,温州林学院与天目林学院合并。1960年2月,省委决定,浙江农学院、天目林学院、舟山水产学院合并,成立浙江农业大学。1962年2月,省委

2015四川农业大学857生态学

2015年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生态学试题 一、选择题(30) 1.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 A.直接作用 B.间接作用 C.潜在作用 2.下列不属于城市土壤环境的特点的是() A土壤贫瘠B土壤紧实C土壤盐碱化D土壤板结 3.PM2.5的指标物质是() A二氧化碳B臭氧C重金属D颗粒污染物 4.保肥保水能力最好的土壤() A壤土B粘土C沙土D湿土 5.判断物种是否是优势种的依据() A数量B大小C分布范围D对群落的作用 6.什么是互利共生() 7.城市信息流的主要载体() A建筑B绿地C人D能量 8.光化学烟雾的成分()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臭氧D重金属 9.自然界少见的种群分布格局() 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集群分布D团聚分布 10.成都平原属于() A热带雨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针叶林D寒带荒漠 11.维护生态系统稳定的反馈机制() A正反馈B负反馈C正负反馈都不是D正负反馈都是 12.人工方法延长光照可使提前开花的是() A长日照植物B短日照植物C中日照植物D日中性植物 13.生物金字塔的某一级所有物质的总合() A营养级B群落C种群D 14.对受干扰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的是什么() A自然保护B生态恢复CD 15.生物生存环境低于或者高于某一温度,会出现死亡或受伤害,这种限制温度是()A最高温度B最低温度C最适温度D临界温度 二、名词解释(30) 1.光饱和点与光补偿点 2.生态型和生活型 3.斑块与廊道 4.K-对策与R-对策 5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系统健康 三、简答题(40) 1.城市水环境的特点 2.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及其原因 3.逻辑斯谛模型的公式及各参数的生态学意义 4.日本宫胁昭林地重建的理论基础及步骤

四川大学考研复试分数线发布2020.pdf

四川大学考研复试分数线发布2020 四川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合格线 学术型专业 总分 单科 01哲学 315 48[72] 02经济学 325 53[80] 03法学(不含0301) 325 50[75] 0301法学 330 50[75] 0401教育学 335 53[159] 0402心理学

335 60[180] 0403体育学 320 40[120] 0501中国语言文学 365 55[83] 0502外国语言文学 320 54[81] 0503新闻传播学 365 55[83] 06历史学 320 45[135] 07理学(不含0710、0775)300 45[68] 0710生物学 290 45[68]

077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90 45[68] 08工学(不含照顾专业) 310 45[68] 工学照顾专业(0801、0806、0815、0827、0828)300 45[68] 09农学 300 40[60] 1001基础医学 300 45[135] 1002临床医学 310 50[150] 1003口腔医学 330 55[165] 1004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310

50[150] 1006中西医结合 310 50[150] 1007药学 320 55[165] 1009特种医学 300 45[135] 1011护理学 310 50[150] 1072生物医学工程 300 45[135] 107401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300 45[135] 12管理学 340 55[83] 13艺术学

30[45] 单独考试 280 40[60/120] 专业学位 总分 单科 0251金融硕士0252应用统计硕士300 48[72] 0253税务硕士0254国际商务硕士0255保险硕士0256资产评估硕士0351法律硕士 310 48[72] 0352社会工作硕士 360 62[93] 0452体育硕士 320 40[120] 0453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2015年浙江农林大学生物化学考研真题

2015年浙江农林大学生物化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必需氨基酸; 2.超二级结构; 3.Tm值; 4.米氏常数; 5.氧化磷酸化; 6.变构调节; 7.尿素循环; 8.内含子; 9.反密码子; 10.半保留复制 二、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0分) 1.GSH的中文名称是(1),它的活性基团是(2),它的生化功能是(3)。2.一个α-螺旋片段含有180个氨基酸残基,该片段中有(4)圈螺旋?该α-螺旋片段的轴长为(5)。 3.两类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不同,DNA主要位于(6)中,RNA主要位于(7)中。4.酶具有(8)、(9)、(10)和(11)等催化特点。5.酶促动力学的双倒数作图(Lineweaver-Burk作图法),得到的直线在横轴的截距为(12),纵轴上的截距为 (13) 。 6.(14)抑制呼吸链的部位为NADH和CoQ之间,(15)抑制呼吸链的部位为Cytb和Cytc1之间。 7.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是以(16)作为模板,(17)作为运输氨基酸的工具,(18)作为合成的场所。 8.在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中,腺苷酸的C-6氨基来自(19)。 9.欲使某一酶促反应速度等于Vmax的20%,此时底物浓度应是此酶Km值的(20)倍。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构成多核苷酸链骨架的关键是()。 A.2′,3′-磷酸二酯键 B.2′,4′-磷酸二酯键 C.3′,4′-磷酸二酯键 D.3′,5′-磷酸二酯键 2.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 A.蛋白质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 B.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C.蛋白质分子中多肽链的折叠和盘绕 D.包括A,B和C 3.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稳定的主要作用力是()。 A.盐键 B.疏水键 C.氢键 D.二硫键 4.含有稀有碱基比例较多的核酸是()。 A.胞核DNA B.线粒体DNA C.tRNA D. mRNA 5.参加DNA复制的酶类包括:⑴ DNA聚合酶Ⅲ;⑵解链酶;⑶ DNA聚合酶Ⅰ;⑷RNA聚合酶(引物酶);⑸ DNA连接酶。其作用顺序是()。 A.⑵→⑶→⑷→⑴→⑸ B.⑵→⑷→⑴→⑶→⑸ C.⑷→⑵→⑴→⑶→⑸ D.⑷→⑶→⑵→⑴→⑸

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景观组分调查报告

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景观组分调查报告 班级:环规(规划)10-1 姓名:学号: 前言 景观是一个涵盖了风景园林、地理学、生态学、建筑学等诸多领域的概念。从传统景规划设计的发展看来,它的实践领域主要设计风景保护区、城市公园、住宅社区、乡间村庄等等。众所周知,景观规划设计是整个人文生态系统设计,是一种最大限度地借助自然力的最少设计,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即改变现有的线性物流和能流的输入和排放模式,是在源、消费中心和汇之间建立一个循环流程。 在景观规划设计的整个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明确的关系就是廊道、基质和斑块之间的关系。对景观生态格局的调查分析是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景观生态评价、规划、管理及建设的基础。景观调查呈现出三点新的发展趋势:(1)科学化。即由手工地图和“千层饼”模式向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分析技术转变;(2)广泛化。即整个地区跨地区全国 国际范围内进行;(3)现代化。手段上由手工的观察和访问,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到现代化的照相机、录音机、绘图仪、电话、计算器、电脑、DV等。 在本次实验过程中,根据了校园内的具体情况,分专业班级对成都校区的景观组分进行调查,最后汇总全部数据进行分析计算。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我校成都校区不同景观组分的调查及景观指数计算,了解景观,认识景观现象的本质和设计规律。根本上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有计划的搜集、整理、分析和研究景观的有关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引导和推动环境景观的发展。 二、校区概况 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位于成温邛高速公路温江收费站侧,占地面积600 余亩。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100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600余人。目前,成都校区有4个学院、8个研究所和1个研究中心。校内有水杉、银杏、等珍稀植物100余种,共计1709株。有草坪及地被植物4366.04m2,绿化面积达27455.52036 m2,景观总面积521774.1417m2。

浙江农林大学植物学样卷

浙江林学院 2007 - 2008 学年第 二 学期考试卷(A 卷) 课程名称: 植物学 课程类别: 必修 考试方式: 闭卷 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 2、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总分20分,每小题2分) 1、细胞全能性: 每个细胞都具有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遗传物质,都具有发育成一个完整有机体或任何细胞的潜力。 2、凯氏带: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内皮层细胞的部分初生壁上,常有栓质的和木质化增厚呈带状的壁结构,环绕在细胞径向壁和横向壁上,成一整圈,称为凯氏带。凯氏带在根内是一个对水分和溶质运输有着重要作用的结构,凯氏带是由凯斯于1886年发现的。 3、生态异形叶性 :同一株植物上的叶,受不同环境的影响,出现不同形状的叶,如水毛茛的气生叶扁平广阔,而沉水叶细裂成丝状。 4、共质体运输:植物细胞间通过原生质体和胞间连丝进行物质转运的方式。 5、传递细胞:细胞壁内突生长,增大了质膜表面积,并含丰富的细胞器与胞间连丝,具短途运输的功能。这类细胞特称传递细胞。 6、细胞型胚乳:有些植物的胚乳,在形成初生胚乳核后,每次分裂都随之进行胞质分裂,产生细胞壁,成为多细胞结构,而不经过游离核时期,这种类型叫细胞型胚乳,见于大多数合瓣花植物。如番茄等。 7、无融合生殖:在被子植物中胚囊里的卵经过受精发育成胚,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但也有胚囊里的卵不经受精,或者助细胞、反足细胞,甚至珠心细胞或珠被细 胞直接发育成胚,这种现象叫做无融合生殖。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 学号: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8、原植体植物:植物体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的丝状体或叶状体,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这类植物称原植体植物。 10、聚花果:果实由整个花序发育而来,花序也参与果实的组成部分,也称花序果,如桑、无花果等。 二、判析题(总分10分,每小题1分,对的打“√”;错的打“×”,并改正。)1.银杏的果实因成熟时外果皮橙黄色,象杏子而得名;因坚硬的中果皮呈白色,所以又称白果。……………………………………………………(×)改正:银杏是裸子植物,胚珠没有子房的包被,所以银杏成熟时只形成种子,没有果实。 2.裸子植物中管胞是活细胞,起输导作用。………………………………(√) 3.2-细胞花粉是指单核花粉粒进行一次减数分裂而形成的花粉粒。………(×)改正:2-细胞花粉是指单核花粉粒进行一次有丝分裂而形成的花粉粒。 4.具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的叶称为异面叶。…………………………(√) 5.复叶的小叶柄基部没有腋芽。………………………………………………(√) 6.植物细胞均具有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改正:大部分植物都有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但 7.花受精后,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果皮,子房发育成果实。……(×)改正:花受精后,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子房发育成果实。 8.颈卵器是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生殖器官。………………………………(×) 改正:颈卵器是裸子植物、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生殖器官。

【有间快题】西南交大风景园林考研趋势(有间快题)-2017年刘老师预测

从大数据看风景园林考研趋势 有间快题 本文提取北林、同济、华南理工等高校近年的考研题目信息作为样本,概括总结风景园林专业的考研大趋势,为芸芸画图狗省去若干搜集材料的时间及信息不对等的麻烦。 北林同济是风景园林专业的风向标这一点不必赘述,它们的出题走向无疑意义匪浅。许多景观专业考研不是辣麽热门的学校现在或许还在这类高校题目历程的前中期阶段,所以不难据此对其出题走势做基本判断。 另外基于地域性,选择了交大和川大两所高校作样本;以华南理工作为考察小建筑设计的老八校代表。话不多说先上高颜分析图~~ 五所学校风景园林考研题目与设计面积(单位:公顷) 据图直观可见景观考研的地块面积大多集中于“1~3 hm2”之间,偶见10 hm2以上的超大地块规划,或1 hm2以下的小场地详细设计。题目大类多出自“城市公共绿地”、“城市公园”、“居住区”、“校园绿地”、“城市广场”等,偶见“售楼部景观”、“休闲农场”之辈非主流~ 五所学校考研题目信息关键词

关于题目信息不好一概而论,请待后文详细分解及文末总结~ 一、北京林业大学 就北林本身而言,纵观十年题目不难解析,其出题历程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前期题目较为简易,设计要求抽象主观,场地多为平整规则的空地,考察内容倾向于空间形态。图面表现好占优势,也容易塑造出一些所谓快题套路,市面上几年前出版的快题书目案例就多为此类。 然而考生水平年年见长,原先的考察方法不能筛选出优质考生时,自然开始增添一些场地要素如保留植被与建筑,或基地条件如滨水、高差等,并持续关注场地流线。14年起,除了对竖向设计的要求精确化以外(等高线间距1m),开始强调生态景观设计,16年明确要求设计无径流外排的“低影响开发”雨水花园便是鲜明的旗帜,这也是整个景观行业的热点。此外,15、16年都选取了分散破碎的基地,考察统筹协调能力;都要求为附近的居民、工作人员和学生提供公共服务空间,即满足多元化的社会需求,这点也与同济近年考题相呼应。 总之,特别是前几年开始要求纯线稿交图起,北林明显表现出对方案能力的

浙江农林大学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绪论微生物与人类 1.人类迟至19世纪中叶才真正认识微生物世界,其中的障碍有哪些?它们是如何被克服的? 各举例说明之。 答:人类认识微生物世界中遇到的障碍以及被克服的相关例子如下: (1)个体微小。列文虎克利用其自制的显微镜,克服了肉眼的局限性,首次观察到多种微生物的个体形态。 (2)外貌不显。主要由科赫学派克服的,他们创立了许多显微镜技术,染色技术、悬滴培养技术和显微摄影技术,使人们对细菌等的外貌能清楚地观察到。 (3)杂居混生。由科赫等人发明的明胶和琼脂平板分离微生物纯种的方法,克服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杂居混生状态,从而进入了研究微生物纯培养阶段。 (4)因果难联。把微生物作用的因果联系起来的学者很多,如巴斯德提出了活的微生物是传染病、发酵和腐败的真正原因;科赫提出了证明某病的病原菌的“科赫法则”等。 2.微生物学发展史如何分期?各时期的时间、实质、创始人和特点是什么?我国人民在微生物学发展史上占有什么地位?有什么值得反思? 答:(1)微生物学发展史的分期以及各时期的时间、实质、创始人和特点如下:①史前期(约8000年前~1676年)——朦胧阶段 a.代表人物:各国劳动人民。 b.特点:未见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凭实践经验利用微生物的有益活动进行酿酒、发面、制酱、娘醋、沤肥、轮作、治病等。 ②初创期(1676~1861年)——形态描述阶段 a.代表人物:列文虎克。 b.特点: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出于个人爱好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 ③奠基期(1861~1897年)——生理水平研究阶段 a.代表人物:巴斯德和科赫。 b.特点:微生物学开始建立;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开始运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开展研究;建立了许多应用性分支学科;进入寻找人类和动物病原菌的黄金时期。 ④发展期(1897~1953年)——生化水平研究阶段 a.代表人物:E.Büchner。 b.特点:对无细胞酵母菌“酒化酶”进行生化研究;发现微生物的代谢统一性;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开展广泛寻找微生物的有益代谢产物;青霉素的发现推动了微生物工业化培养技术的猛进。 ⑤成熟期(1953年~至今)——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 a.代表人物:J.Watson和F.Crick。 b.特点:广泛运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和现代研究方法,深刻揭示微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规律;以基因工程为主导,把传统的工业发酵提高到发酵工程新水平;大量理论性、交叉性、应用性和实验性分支学科飞速发展;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独特实验技术推动了生命科学各领域飞速发展;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促进了生物信息学时代的到来。 (2)我国人民在微生物学发展史上占有的地位与反思

(完整版)浙江农林大学植物学简答题专版

3、从结构上说明根具有吸收、固着和贮藏的功能。 答:根系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直根系又由主根与多级侧 根组成,因此根在形态上具有固着的功能。初生根经次生生 长可形成次生根,初生根尤其次生根的维管束中存在大量的 厚壁组织纤维和石细胞,对植物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根初 生结构的表皮形成附属物表皮毛,表皮毛向土壤中吸收水和 无机盐,通入表皮进入皮层并进入初生木质部的导管,经导 管输送到植物体地上各部分,因此根具有吸收的功能。根初 生结构的皮层和髓中的薄壁细胞均具有储藏淀粉等营养物质 的功能。 6、举例说明植物适应旱生环境在形态及结构上的变化。 叶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但生活的环境不同,它 的形态结构差别也很大。 根据植物和水的关系,可将它们划为旱生植物、中生植 物、湿生植物和水生植物。不同环境的植物,其叶的构造会 有很大差异,而长期适应的结果,又形成相对稳定的叶的结 构。一般地讲,叶是可塑性最大的器官。 (一)旱生植物叶 旱生植物叶一般以保持水分和防止蒸腾为明显特征。通 常可以向两个方面发展,形成两种不同旱生植物类型: 1.叶肉薄壁组织增多,呈肉质状态,能贮存大量水分,并减少水分的消耗(如景天、芦荟、马齿苋)。 2.另一种,叶片小而硬,叶表皮细胞外壁增厚,角质层发达或密生表皮毛,气孔下陷或具多层表皮细胞, 构成复表皮等。栅栏组织层次多,甚至分布叶上下两面, 海绵组织和胞间隙,不发达。叶肉细胞壁内褶,叶脉分 布密,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均较发达,可保证水分的及 时供应。 (二)水生植物叶 水生植物的全体或部分生长在水中水分充足,但气体和 光线不足,其结构与旱生叶相反,叶片分裂成丝状,并且没 有正、反面,随水漂流,都能光合作用,例黑藻、金鱼草。 (1)表皮细胞壁薄,无角质层,无表皮毛,也无气孔,而具叶绿体,所以吸收,气体交换和光合作用均可由表皮 细胞进行。 (2)叶肉不发达,层次很少,无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分化,但胞间隙特别发达,形成通气组织,气腔中常充满空 气。 (3)由于沉水植物的全部表面都能进行吸收,所以导管不发达,机械组织十分衰退,可随水漂荡。有些植物具漂 浮叶,仅上表皮具气孔。 (三)湿生植物叶 它处于前两者之间,一般其叶片常大而薄,角质层不发 达或一般无蜡被和毛状物,海绵组织发达,叶脉和机械组织 不发达,胞间隙大等特点。 (四)阴性植物和阳性植物叶 所谓阳性植物、阴性植物是根据对光照关系而言。阳性 植物是在强光下生长良好的植物,像马尾松;阴性植物则须 在光线较弱的条件下生长良好。 阳性植物叶结构与旱生植物叶结构相仿,但不等于旱生 植物。水稻为阳性植物,但叶结构趋向于湿生植物。 1、试述被子植物从孢原细胞的产生到成熟花粉粒形成的整个 花药发育过程。 答:孢原细胞进行平周分裂,产生内、外二层细胞,在内的 一层称造孢细胞。造孢细胞经过不断分裂,形成大量小孢子 母细胞,这些细胞的体积大,核也大,原生质浓厚、丰富, 与壁细胞很不一样。小孢子母细胞继续发育,通过减数分裂 形成四分小孢子。四分小孢子形成时由胼胝质所分隔和包围。 以后四分小孢子相互分离,而成独立的细胞。四分体分离出 来的单核花粉粒,单核、壁薄、质浓,它一边转化胼胝质为 纤维素,一方面绒毡层分泌孢粉素形成外壁。同时,单核花 粉粒从绒毡层细胞中不断吸取营养。接着核开始分裂,产生 大小不等的两个核。靠近萌发孔,核大的称营养核,另一个 为生殖核。细胞经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大小形状有差异的细 胞,生殖细胞呈凸透镜状,紧贴远离萌发孔的内壁上,由生 殖细胞和营养细胞组成,此时称2-细胞花粉。经一段贴合期, 生殖细胞从内壁游离出来,不形成细胞壁,而成为裸细胞。 它再经一次有丝分裂,形成2个精子,精子也是无壁的裸细 胞,核大、质少。这时的花粉粒称3-细胞花粉。 2、简述被子植物雌配子体(胚囊)的产生和发育。 答:①随着胚珠的发育,珠心中形成一孢原细胞,孢原细胞 或再经分裂分化或直接增大形成大孢子母细胞(胚囊母细胞); ②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即四分大孢子;③ 四分大孢子沿珠心排成一行,其中靠近珠孔的三个细胞逐渐 退化消失,离珠孔端最远的一个具功能的大孢子继续发育, 形成胚囊;④功能大孢子开始发育时,细胞体积增大,并出 现大液泡,形成单核胚囊,随后核连续进行三次分裂,第一 次分裂形成二核,移至胚囊两端,形成二核胚囊,二核胚囊 连续进行两次分裂,形成四核胚囊和八核胚囊。⑤八个核先 暂时游离于共同细胞质中,然后每端的四个核中各有一核向 胚囊中部移动,相互靠陇形成极核。极核与周围的细胞质一 起组成胚囊中最大的细胞,称为中央细胞。有些植物中中央 细胞的两个极核常在传粉和授精前相互融合成二倍体,称次 生核。⑥近珠孔端的三个核,一个分化成卵细胞,二个分化 成两个助细胞,它们合称为卵器。⑦近合点端的三个核分化 成三个反足细胞。⑧至此,发育成具有7个细胞的成熟胚囊。成熟胚囊也就是被子植物的雌配子体,其中卵器是被子植物 的雌性生殖器官,卵细胞称为雌配子。 3、简述虫媒花适应昆虫传粉的一般特征。 答:靠昆虫传粉的植物叫虫媒植物,它们的花叫虫媒花。这 了适应昆虫传粉,虫媒花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花大而显著,并有各种鲜艳的色彩; (2)虫媒花多半能产蜜汁。蜜腺分布在花的各个部 分或发展成特殊的器官; (3)虫媒花多具特殊的气味以吸引昆虫; (4)虫媒花在结构上也常和传粉的昆虫间形成互为适应的 关系。 4、简述风媒花适应传粉的一般特征。 答:(1)花被很小,不具鲜艳颜色,甚至无花被。 (2)无蜜腺及香味。 (3)花粉量大,细小光滑,干燥而轻。 (4)柱头往往分叉成羽毛状。 (5)开花一般在开春放叶前。 5、双受精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 答:识别作用 传粉花粉管萌发(如为2-细胞花粉,生殖细胞分裂为两个精子)进入助细胞两个精子分别与卵和极核结合,形成合子(2倍体)和初生胚乳核(3倍体)。双受精的生物学意义: ①精、卵融合将父母本具有差异的遗传物质组合在一起,通过受精形成的合子及由它发育形成的新个体具有父母本的遗 传特性,具有较强的生活力和适应性; ②由于雌、雄配子本身相互之间的遗传差异(由于减数分裂 过程中所发生的遗传基因交换、重组所决定的),因而形成 的后代中就可能形成一些新的差异,极大地丰富了后代的遗 传性和变异性,为生物进化提供了选择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③作为胚发育中的营养来源的胚乳,也是通过受精的初生胚 乳核发育而来的,因而也带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特性,这就使 产生的后代具有更深的父母遗传特性,以及更强的生活力和 适应性。 因此,被子植物的双受精,是植物界有性生殖过程的最进化 最高级的形式。 6、简述松属从合子到种子的形成过程。 答:合子经两次分裂形成4个自由核,移到颈卵器基部,排 成一层,再经一次分裂产生8个核,并形成细胞壁,分上、 下2层排列。下层细胞连续分裂2次,形成16个细胞,排列成4层,其中第3层细胞伸长形成初生胚柄,将最先端的4个细胞推至颈卵器下的雌配子体胚乳中,此时最先端的4个细胞继续分裂,上部的细胞伸长形成次生胚柄。每行最先端 的细胞继续多次分裂,形成相互分离的4个原胚及长而弯曲的胚柄,原胚继续增大形成胚。与胚发育同时,雌配子体继 续发育,形成胚乳。珠被发育成种皮。这样整个胚珠形成1粒种子。 7、简述裸子植物小孢子的产生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 答:小孢子叶背面着生两个小孢子囊,幼时囊中充满核大而 细胞质浓的造孢细胞,造孢细胞进一步分裂发育形成小孢子 母细胞。小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4个细胞叫四分体。四分体再分离成4个小孢子。单核的小孢子分裂为两个细胞, 其中较小的一个叫第一原叶细胞,较大的一个叫胚性细胞, 胚性细胞分裂形成第二原叶细胞和精子器原始细胞,精子器 原始细胞再分裂一次形成一个粉管细胞和一个生殖细胞。此 时,花粉粒已成熟,这种具有四个细胞,即第一原叶细胞、 第二原叶细胞、粉管细胞和生殖细胞的成熟花粉也就是雄配 子体。随着发育,第一、第二原叶细胞逐渐消失,仅留下粉 管细胞和生殖细胞继续发育。 8、简述裸子植物大孢子的产生和雌配子体的发育过程。 答:胚珠的珠心由一团幼嫩细胞组成,在珠心深处形成大孢 子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四个大孢子, 在珠心组织内排成直行,基中仅远离珠孔的一个成为可发育 的大孢子。大孢子经多次分裂形成许多游离核,逐渐形成细 胞壁,使雌配子体成为多细胞结构,称为胚乳。在雌配子体 的近珠孔端形成3-5个颈卵器。每个颈卵器具数个颈细胞和 一大型的中央细胞,中央细胞在受精前分裂成卵细胞和腹沟 细胞,但后者迅速退化消失。 9、被子植物受精过程及种子的形成。 答:花粉粒传到柱头上后,从柱头吸收水分,同时发 生蛋白质的释放。经花粉壁蛋白与柱头表面的溢出物或亲水 性的蛋白质膜(表膜)的相互识别,决定雄性花粉被雌蕊“接受”或被“拒绝”。花粉粒从柱头分泌物中吸收水分膨胀, 内壁从萌发孔向外突出形成细长的花粉管,内含物流入管内。花粉管不断伸长,经花柱进入子房,最后直达胚囊。当花粉 管从一个退化助细胞处进入胚囊后,先端破裂,两个精子分 别穿过质膜。其中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二倍体的合 子,将来发育成胚;另一个精子与极核结合形成三倍体的初 生胚乳核,这种两个精子分别与卵和极核结合的现象,称为 双受精。被子植物完成受精作用以后,胚珠发育成种子,子 房发育成果实。

浙江农林大学岩石与土壤复习资料(土壤学)重点

岩石与土壤学资料 第一章绪论 1.土壤概念 土壤是一种自然体,他是在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5个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且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它本身的发展规律和特性。 2.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过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植物对于来自土壤的生活要素(即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需求的能力。 3.土壤学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场所。壤能持续协调地提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土壤肥力因素,保持农产品产 量与质量的稳定与提高。 1)营养库的作用 2)养分转化和循环的场所:无机养分的有机化,有机质的矿质化,养分元素的释放和散失,元素的结合,固定和归还 3)雨水的涵养作用占土壤水的1%-5% 4)生物的支撑作用:植物根系的机械支撑,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生存的场所 5)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环境变化的缓冲功能,污染物的“过滤器”和“净化器” (2)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 (3)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第二章矿物 1.矿物、岩石、风化作用的概念 1)矿物指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自然产物。 2)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以一定的规律结合组成的矿物集合体叫做岩石。 3)受力影响引起岩石破碎和分解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5个自然因素 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气候决定着成土过程的水热条件,生物是形成土壤的主导因子, 4.三大岩石的常见类型 岩浆岩:酸性岩类:花岗岩、流纹岩、石英斑岩中性岩类:闪长石、安山岩、粗面基性岩类:辉岩、辉长岩、橄榄岩、玄武岩火山碎屑岩:凝灰岩 沉积岩:碎屑岩: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页岩、泥岩、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石灰岩、白云岩 变质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 第三章土壤有机质 1.土壤有机质含义

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景观组分调查报告

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景观组分调查 报告

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景观组分调查报告 班级:环规(规划)10-1 姓名:学号: 前言 景观是一个涵盖了风景园林、地理学、生态学、建筑学等诸多领域的概念。从传统景规划设计的发展看来,它的实践领域主要设计风景保护区、城市公园、住宅社区、乡间村庄等等。众所周知,景观规划设计是整个人文生态系统设计,是一种最大限度地借助自然力的最少设计,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即改变现有的线性物流和能流的输入和排放模式,是在源、消费中心和汇之间建立一个循环流程。 在景观规划设计的整个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明确的关系就是廊道、基质和斑块之间的关系。对景观生态格局的调查分析是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景观生态评价、规划、管理及建设的基础。景观调查呈现出三点新的发展趋势:(1)科学化。即由手工地图和“千层饼”模式向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分析技术转变;(2)广泛化。即整个地区跨地区全国国际范围内进行;(3)现代化。手段上由手工的观察和访问,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到现代化的照相机、录音机、绘图仪、电话、计算器、电脑、DV等。 在本次实验过程中,根据了校园内的具体情况,分专业班级对成都校区的景观组分进行调查,最后汇总全部数据进行分析计算。

一、实验目的 经过对我校成都校区不同景观组分的调查及景观指数计算,了解景观,认识景观现象的本质和设计规律。根本上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有计划的搜集、整理、分析和研究景观的有关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引导和推动环境景观的发展。 二、校区概况 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位于成温邛高速公路温江收费站侧,占地面积600余亩。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100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600余人。当前,成都校区有4个学院、8个研究所和1个研究中心。校内有水杉、银杏、等珍稀植物100余种,共计1709株。有草坪及地被植物4366.04m2,绿化面积达27455.52036 m2,景观总面积521774.1417m2。 三、调查数据 校园景观中的斑块,是指具有不同生态学属性和功能,与周围景观要素有明显区别的空间单元,如绿地、道路、学生公寓等。景观斑块的分类是景观结构分析的基础。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将校区景观中的斑块划分为七大类:1、教学设施斑块,2、生活设施斑块,3、娱乐设施斑块, 4 、绿地斑块,5 、水域斑块,6 、道路斑块,7、其它斑块。 实验过程中主要记录了斑块、廊道和物种的有关数据,灌木的造型(斑块、廊道)各种绿化的花卉种类数目。

2019浙江农林大学考研专业课植物学考试大纲

浙江农林大学植物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植物学考试大纲 本《植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浙江农林大学植物学和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的细胞与组织、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发育、植物的繁殖以及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四大部分。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有关基本概念,掌握植物形态解剖特征,系统掌握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知识,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植物的细胞与组织 1.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2.植物细胞分裂的方式;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3.植物的组织类型及其功能。 (二)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1.种子的结构与类型;种子萌发过程和幼苗的形成过程。 2.根与根系类型;根的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3.茎的形态特征和功能;茎的生长习性与分枝类型;茎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 4.叶的形态、结构、功能与生态类型;叶的发育、脱落及其原因。 5.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6.营养器官的变态。 (三)植物的繁殖 1.植物繁殖的类型。 2.花的组成;无限花序与有限花序。 3.花的形成和发育。 4.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 5.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6.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风媒花和虫媒花。 7.被子植物的双受精及其生物学意义;无融合生殖和多胚现象。 8.胚与胚乳的发育;果实的形成与类型。 9.植物的生活史与世代交替。 (四)植物的分类与系统发育 1.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与命名。 2.植物界所包括的主要门类及主要演化趋势。 3.藻类植物的分门和生活史。

4.苔藓植物的形态特征。 5.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 6.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松柏纲植物的生活史。 7.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和分类原则。 8.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常见重要科属植物的分类特征。 9.植物的起源与演化;维管植物营养体的演化趋势;有性生殖的进化趋势;植 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生活史类型及其演化;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 10.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演化。 二、考试要求 (一)植物的细胞与组织 1.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组成;熟练掌握细胞器的种类和功能。 2.了解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3.熟练掌握植物组织的分类及其结构与功能。 (二)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1.熟悉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熟练掌握种子与幼苗的类型。 2.了解根和根系的类型;掌握根尖的结构与发展;熟练掌握根的初生结构;理 解并掌握根的次生结构及次生生长。 3.了解茎的形态特征与生长习性;掌握分枝的类型;熟练掌握单子叶植物、双 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茎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的异同;理解并掌握茎的次生 生长。 4.熟悉叶片的形态;掌握叶的组成;理解并掌握单叶、复叶和叶序的概念;熟 练掌握被子植物叶的一般结构及功能;掌握禾本科植物的叶的特点;理解并 熟练掌握叶的生态类型及特点。 5.了解茎与叶、茎与根之间的维管组织的联系;理解并掌握营养器官在植物生 长中的相互影响。 6.掌握根、茎、叶的主要变态类型。 (三)植物的繁殖 1.掌握植物繁殖的类型。 2.熟悉花的组成;掌握并熟练应用花程式;掌握无限花序和有限花序的概念及 类型;熟悉各类型的代表植物。 3.了解花发育的分子生物学模型及其研究进展。 4.熟练掌握花药的发育、花粉粒的形成以及形态结构;掌握胚珠的发育和胚囊 的形成。 5.熟悉风媒花与虫媒花的特点与区别;掌握自花传粉与异花传粉的概念及其生 物学意义。

浙江农林大学2016年林学专业目录及专业简介

浙江农林大学2016年林学专业目录及专业简介(1)林木遗传育种(090701) 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创建于1958年,是国家林业局五个重点学科之一,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带头人童再康教授。学科现有教授6人,博士10人,硕士生导师15人,浙江省“151”第一层次人才2人。 本学科与森林培育学科合属共享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专用面积7600平方米,仪器设备3000余万元,资产总值达4700余万元,实验条件国内一流。经多年发展,建立了浙江省林木种质资源保育与利用公共基础条件平台,浙江农林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天然药物研究开发中心,形成了林木遗传育种、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园林与观赏植物遗传育种3个特色鲜明与优势明显的研究方向。近三年主持国家级项目13项,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12项,省自然科学、人才培养专项基金等20项,科研经费2000万元,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多篇被SCI、EI收录。 (2)森林培育(090702) 浙江农林大学森林培育学科为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省属高校科技创新基地)。学科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9人。建有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竹业科学与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林木良种基地、浙江省竹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现代森林培育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实验室专用面积7800平方米,仪器设备4600余万元,资产总值达5000余万元。学科以经济竹种、香榧、山核桃、杨梅和柑橘等经济树种为研究特色,主要研究方向为林木资源的培育与种质创新、林木生长发育系统调控及高效栽培等。本学科“十二五”期间承担课题4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0项,包括863计划、973计划等国家级重大项目,到位科研经费2700余万元;发表论文150篇,其中SCI、EI收录40篇,出版专著6部,获国家发明专利和新品种13个。科研成果先后获省部级二等奖以上7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 (3)森林保护(090703) 森林保护学科创建于1958年,2003年被列为省级重点学科,2012年成功申请省重中之重学科,为学校首批硕士点,现学科带头人为张立钦教授。该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现有教授9人,研究员2人,副教授15人,博士23人,浙江省“151”人才12人,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名,森林保护学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经多年发展,形成了森林昆虫学、森林病理学、生物农药、森林微生物学、野生经济动物保护与利用5个具有鲜明特色与优势的研究方向。近5年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96项,总经费1263.5万元。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24项,发表学术论文129篇,其中SCI收录46篇,主编出版专著、教材43部。学科总体水平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处于先进行列,尤其在有害生物无公害控制研究、菌蚊与自然保护区昆虫资源研究等方面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4)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090705) 本专业设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动物养殖与动物疾病防控等研究方向。有教师14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员)5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6人,讲师(含助理研究员和实验师)5人;博士占92%,大多人员有国外学习工作经历。实验室1100m2,资产900余万元。 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余项,经费1200余万元。获农业部、省、市等奖励6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21篇,申请专利8项(获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承担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一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完成省新世纪教改项目2项,主编和参编‘十一五’教材3部,发表教改论文4篇,研究生获国家林业局“梁希学子奖”1项。与宁波正大、浙江国茂集团等10余家企事业单位进行教学科研合作。 (5)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090707)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以浙江省重点学科生态学科为依托,现有教职工17人,其中教授7人,副

浙江农林大学植物学作业答案

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细胞器:一般认为是散布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微结构或微器官。 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壁,沟通相邻细胞的原生质的丝,是能量、物质、信号的通道。 纹孔:当次生壁形成时,次生壁上具有一些中断的部分,即初生壁完全不被次生壁覆盖的区域。 细胞壁特化:细胞壁主要是由纤维素构成。由于环境的影响,生理机能的不同,细胞壁常常沉积其他物质,以致发生理化性质的变化,如木质化、木栓化、角质化、粘质化和矿质化等。原生质:泛指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是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础。 原生质体:构成生活细胞除细胞壁以外的部分,由有生命物质原生质所构成,是各类代谢的主要场所。 质体:一类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贮藏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微丝:又称肌动蛋白纤维,主要成分是肌动蛋白。 微管:由微管蛋白组成的长管状细胞器。 成膜体:细胞分裂末期在二个子核之间连续丝中增加了许多短的纺锤丝,形成了一个密集着纺锤丝的桶状区域,称为成膜体。 染色质:间期细胞内由DNA,组蛋白及少量非组蛋白和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形式。 细胞周期:有丝分裂从一次分裂结束到另一次分裂结束之间的时期,叫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G1期、S期、G2期和M期。 细胞分化:在植物个体发育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的过程。 脱分化:在一定条件下,成熟细胞恢复到胚性细胞的过程。 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受其内在基因编程的调节,通过主动的生化过程而全面降解,形成特定细胞的现象。 细胞全能性:每个细胞都具有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遗传物质,都具有发育成一个完整有机体或任何细胞的潜力。 组织:个体发育中,具有相同来源的同一类型或者不同类型的细胞群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分生组织:由未分化的、具分裂能力的胚性细胞组成的组织。 成熟组织:分生组织衍生的大部分细胞,逐渐丧失分裂的能力,进一步生长和分化,形成其他各种组织,也称永久组织。 传递细胞:细胞壁内突生长,增大了质膜表面积,并含丰富的细胞器与胞间连丝,具短途运输的功能的薄壁细胞。 补充细胞:在气孔或气孔群下方的木栓形成层向外不产生木栓细胞,而是产生许多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 周皮:取代表皮的次生保护组织,存在于有加粗生长的根和茎的表面,由侧生分生组织木栓形成层形成,包括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

新版四川大学风景园林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一年前的今天自己在宿舍为了是否要考研而辗转反侧,直到现在当初试结果跟复试结果都出来之后,自己才意识到自己真的考上了。 其实在初试考完就想写一篇关于考研的经验,毕竟这也是对自己一年来努力做一个好的总结,也希望我的经验,可以帮助奋斗在考研路上的你们。 首先当你决定考研的时候,请先想想自己是为了什么才决定要考研,并且要先想一下为什么非要选这个专业,作为你今后职业的发展方向,学习的动机决定了之后备考路上努力的成功还有克服一切困难的决心。考研是一个很重要的决定,所以大家一定要慎重,千万不要随波逐流盲目跟风。 我选择这所学校的原因,一是因为这里是我的本校,二是因为这里离家也比较近。所一大家一定更要个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出选择。 好啦,接下来跟大家好好介绍一下我的复习经验吧,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另外还要说一句,这篇经验贴分为三个部分,先说英语政治,再说专业课,并且文章结尾分享了资料和真题,大家可以放心阅读。 四川大学风景园林专硕的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44)风景园林基础(836)风景园林设计与快速表达 参考书目为: (344)风景园林基础 《风景园林概论》2008年第一版,丁绍刚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英语复习经验。 ⑴单词:英语的单词基础一定要打好,如果单词过不了关,那你其他可以看懂吗??单词可以用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就够了。也可以用app软件。但是这

样就会导致玩手机(如果你自制力超强),单词的话到考前也不能停止的。我的单词并没有背好,导致英语后来只有60+,很难过… ⑵阅读:阅读分数很高,所以一定要注重,可以听木糖英语的名师讲解,或者木糖英语的课程,阅读最重要的是自己有了自己的方法,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做题方法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如果初次做题还没有什么思路,那就可以多看看真题里面的答案解析考研英语很难,和四六级是完全不同的!大家肯定都听说过,所以阅读暑假就可以开始做了,真题反复摸索,自己安排好时间。 ⑶作文:谨记踏踏实实写作文,不要到头来依靠模板,模板自己可以整理出来,但也请高大上一点,语法什么不要错误。字体也要写的好看一点,一定有帮助的。 ⑷完型:不要看分值少,就不去理会,做题时可以放在最后做,也可以放在第一题去做,但一定要做,因为完型的做题套路其实并不深,只要做几年真题就可以发现其中的的简单之处。 ⑸新题型:新题型今年超级简单,但是有时候会难,大家平时也要多加练习。 ⑹翻译:翻译一般得分都很低,尽力去练习,遵循“信达雅”原则,当时买了《木糖英语真题手译》使劲练,还是有效果的,信达雅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也就是说当我们做翻译时,绝对不能简单直译,而是要转换成符合中文习惯与中文美感的句子,这样才能达到翻译的最终要求,考场上切忌切忌做直译,做题时可以将句子的成分做一个分析,会比盲目做题好很多。 第一轮复习:别对自己要求太苛刻 时间:最迟暑期前 在校学生一般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准备考研复习,如果是跨专业到底话,你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