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价格管理制度 标准版

采购价格管理制度 标准版
采购价格管理制度 标准版

CGZD-010 采购价格管理制度

采购价格管理制度

1目的

为确保材料高品质低价格,从而达成降低成本的宗旨,规范采购价格审核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各项原物料采购时,价格的审核、确认,除另有规定外,悉依本制度处理。

3 价格审核规定

3.1报价依据

(1)开发部提供新材料的规格书,作为采购部成本分析的基础,也作为供应商报价的依据。

(2)非通用物料的规格书,一般由供应商先提供样品,供开发部确认可用后,方予报价。

3.2价格审核

(1)供应商接到规格书后,于规定期限内提出报价单。

(2)采购部一般应挑选三家以上供应商询价,以作比价、议价依据。

(3)采购人员以《单价审核单》一式三份呈部门主管(经理)审核。

(4)采购部主管审核,认为需要再进一步议价时,退回采购人员重新议价,或由主管亲自与供应商议价。

(5)采购部主管审核的价格,呈分管副总审核,并呈总经理确认批准。

(6)副总、总经理均可视需要再行议价或要求采购部进一步议价。

(7)《单价审核单》经核准后,一联转财务,一联由采购部存档,一联转供应商。

3.3价格调查

(1)已核定的材料,采购部必须经常分析或收集资料,作为降低成本的依据。

(2)本公司各有关单位,均有义务协助提供价格讯息,以利采购部比价参考。

(3)已核定的物料采购单价如需上涨或降低,应以《单价审核单》形式重新报批,且附上书面的原因说明。

(4)单价涨跌的审核流程,应同新价格审核流程。

(5)在同等价格、品质条件下,涨跌后采购应优先考虑与原供应商合作。

(6)为配合公司成本降低策略,原则上每年应就采购的单价要求供应商作降价配合。

(7)采购数量或频率有明显增加时,应要求供应商适当降低单价。

4.供应商成本分析

4.1成本分析项目

成本分析系就供应商提供的报价的成本估计,逐项作审查、评估,以求证成本的合理性。一般包括以下项目:

(1)直接及间接材料成本。

(2)工艺方法。

(3)所需设备、工具。

(4)直接及间接人工成本。

(5)制造费用或外包费用。

(6)营销费用。

(7)税金。

(8)供应商行业利润。

4.2供应商成本分析的运用

以下情形时,应进行成本分析:

(1)新材料无采购经验时。

(2)底价难以确认时。

(3)无法确认供应商报价的合理性的。

(4)供应商单一时。

(5)采购金额巨大时。

(6)为提高议价效率时。

4.3成本分析表

4.3.1成本分析表的提供方式

成本分析表提供方式一般有两种:

(1)由供应商提供。

(2)由采购部编制标准报价单或成本分析表,交供应商填妥。

4.3.2采购成本分析表的内容

采购成本分析表是进行采购成本分析的主要依据,一般的采购成本分析表应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材料成本。包括原材料、辅材料及间接使用的材料。

(2)工艺方法。

(3)所需设备、工具。包括专用设备以及与其他产品共用的设备和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工具。

(4)人工成本。包括直接的人工成本和间接发生的人工成本。

(5)制造费用。如果有外包则为外包费用。

(6)营销费用。

(7)税金。

(8)供应商的利润。

4.4采购成本分析的实施

4.4.1采购成本分析表的确认

采购部要对采购成本分析表的信息进行核实,通过网络搜索或咨询相关供应商的方式,确认供应商所填写的信息是否属实。

4.4.2采购成本要素分析的步骤

(1)设计规格分析。

确认供应商的设计是否超过采购的规格要求。

(2)材料分析。

采购部对供应商所使用材料的特性进行分析,以确认使用该种材料的必要性。

(3)材料成本计算。

通过供应商提供的材料用量,计算使用材料的总成本。

(4)生产工艺审核。

采购部在相关技术部门的配合下,对供应商的生产工艺进行审核,研讨降低成本的可行方法。

(5)设备、工具分析。

通过对供应商使用设备及工具的分析,研讨其生产环节可能降低成本的方法。

(6)加工工时的评估。

(7)压缩制造费用、营销费用等。

4.5采购成本分析报告

采购部通过对供应商成本的分析,编制采购成本分析报告,作为采购过程中与供应商议价的基础。

4.6 成本分析注意事项

(1)成本分析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自己或他人的经验。

(2)成本分析过程中要采用一定的技术分析的方法,运用会计核查的手段。

(3)要善于向供应商学习。

(4)建立成本计算公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