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22课《手指》讲解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2.手指》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2.手指》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描写手指的科普文章,通过作者对五个手指的生动描绘,让我们了解到每个手指的特点和作用。
课文语言幽默风趣,深入浅出,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趣味性。
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手指的生理特点,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对于身边的生物现象有一定的好奇心。
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同时,学生也需要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手指的特点和作用,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手指的生理特点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对手指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自己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手指的生理特点和作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手指的特点和作用,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和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同时,我还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手指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手指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
3.学习课文: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手指的特点和作用,进行互动问答。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手指的作用和重要性。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手指》1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 手指》1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22 手指》是一篇说明文,选自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文章以人的手指为例,介绍了手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并通过手指的比喻,阐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文章语言生动有趣,深入浅出,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说明文的文体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团结合作的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手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理解团结合作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增强团队意识,培养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手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理解团结合作的意义。
2.教学难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如何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以直观的方式展示手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手指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手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手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分享手指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4.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团结合作的意义。
5.实践环节:学生动手实践,如模拟手指的协作动作,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2课《手指》知识要点+图文讲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2课《手指》知识要点+图文讲解课文知识点一、理解词语堂皇:形容气势宏大。
文中形容中指的相貌很有气势。
附庸: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
文中是指无名指和小指遇到工作时就只能依附于其他几根手指。
养尊处优:指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
文中形容中指处在众手指簇拥呵护下的优裕环境。
二、内容概括文章通过队五根手指各自特点、用途的描写,说明他们虽然各有特点,但只有团结在一起才能根根有力量。
三、文章结构层次第一段(1自然段):写人的一只手上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第二段:(2-5自然段):写五根手指不同位置,姿态,性格和作用. 第三段:(6自然段):写五根手指如果成为一个拳头,就会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没有强弱,美丑之分。
四、重点语句理解1、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2、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
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3、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最优美的。
4、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
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五、作者介绍丰子恺。
浙江人。
现代作家名仁,字婴行。
从小爱好美术。
代表作有《音乐入门》、《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等。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2《手指》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2《手指》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作者对五个手指的描绘,展示了每个手指的独特之处以及它们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童趣,符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同时,课文蕴含了团结、协作、互相尊重的道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解读。
但他们在理解抽象概念和深层次的道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善于引导他们从具体的事物中提炼出抽象的道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五个手指的特点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懂得团结、协作、互相尊重的道理,培养他们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五个手指的特点和作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课文中提炼出团结、协作、互相尊重的道理,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手指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手指的特点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理解课文大意。
3.精讲细读: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五个手指的特点和作用,以及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4.小组合作: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巡回指导。
5.情境体验: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说课稿(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说课稿(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说课稿第【1】篇〗22 手指说课稿一、说教材《手指》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课是著名散文家、画家丰子恺的作品。
课文用拟人化且风趣的语言介绍了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作用,课文最后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
学习本课,能进一步让学生体会语言幽默在文章中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拇、弦”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拇、搔”等15个字,正确读写“拇指、接触”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三、说教学重难点1.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
(重点)2.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难点)四、说教法学法[说教法]1.朗读与默读结合法本课课后有默读的要求,因此本课的教学采取朗读与默读相结合的方法。
要让学生多朗读,把课文读流利。
同时继续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锻炼学生通过默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2.发现点拔教学法本课的重点是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因此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作者描写手指的有代表性的句子,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怎样描写的,以及这样描写的好处,学习作者的表达特点。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说学法]学习本课,要体会作者风趣的语言,同时要学习作者的表达特点,学会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完成本课小练笔。
五、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
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手指》一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优秀PPT课件

感悟提升
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 头,就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人也是这样, 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战胜一切困难。我们要 学习手指们的精神,善于合作,精诚团结, 共同进步!
结构梳理
手指
大拇指—— 形状不美,最肯吃苦
食指—— 直直落落、做事机敏
团结
就是
中指—— 相貌堂皇、扶衬做事
力量
无名指和小指—— 秀丽、附庸
22 手指
课堂小结
1.这一节课,我们通过初读课文学习了文 中的生字和新词,并阅读了解了课文内容, 理清了文章结构。
2.请同学们课下继续阅读课文,了解五根 手指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22 手指
课堂作业
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画横线。 1苦窕·.我的 (发t;iǎ现食oz大h指ǎ拇的o·)(姿,m态他ǔ可的m不ǒ工u如)作其指比他在大三五拇指指指窈·中复(是杂·yò最(uy肯zǎho吃á) z他á)们;只无是名其指他和手小指指的能附力庸·最(薄rō·n(g byóōnbgá)o)弱,
22 手指
深入探究
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 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 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这句以 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 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
22 手指
课堂小结
丰子恺先生在散文中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 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 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 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 美丑之分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 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 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 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22《手指》(课件)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

猜谜语: 两棵小树十个杈, 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 天天干活不说话。 (打一身体部位)
谜底:双手
著名教育学家、南开大学创始人张伯苓曾经说过:”力合 则效力大,力散则效果弱。”还记得我们曾经学过的课文《白 鹅》吗?那只架子十足、高傲的白鹅,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
人有两件法宝,双手和大脑。面对着我们司空见惯的手指 ,你是否仔细观察、研究过?你知道五根手指各自有什么特点 吗?丰子恺老先生就针对手指的特点,写出了一篇有趣又意味 深长的文章。相信大家读过之后,一定会得到深刻的启示。
拇搔痒秽轧 拧螺纽扣貌 仓渺享庸憎
痒
弦 字义:乐器上发声的线 形近:舷 组词:琴弦
揿
薄 形近:膊 组词:薄弱、单薄
拇 字义:拇指,手和脚的大指
字义:皮肤或黏膜受刺激想 要抓挠的感觉 易混:氧; 巧记:小羊生病了 组词:无关痛痒 造句:这件小事无关痛痒。
字义:用手按 形近:掀 组词:揿电铃
窈 字义:美好 形近:窍 组词:窈窕
结构:左右 部首:虫 笔画:17 组词:田螺 海螺 螺旋 螺丝 造句:明明在海边捡到了一只漂亮的
小海螺。
笔顺:
结构:左右 部首:纟 笔画:7 组词:纽扣 枢纽 纽带 衣纽 造句:我的大衣掉了一颗纽扣。
笔顺:
结构:左右 部首:扌 笔画:6 组词:扣除 扣子 折扣 扣人心弦 造句:我的上衣掉了一个扣子。
运用:饮君螺杯酒,醉卧不能起。 ——白居易
纽 字义:①纽扣,可以扣合衣物的球状物或片 状物;②器物上可以提起或系挂的部分 易混:妞 巧记:相约勺已去,丑字来代替 组词:纽扣 造句:妈妈衣服上的纽扣非常别致。
貌 字义:①相貌,长相;②外 表、表面; 易混:豹 巧记:豹丢勺子,白儿添, 表示外貌和容颜。 造句:我们要以崭新的面貌 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运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 可斗量。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手指》集体备课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手指》集体备课教案(含2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名著《手指》的情节和主题。
2.掌握《手指》中生词和词语的意思。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表达和写作。
4.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和批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熟悉《手指》的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2.掌握生词和词语的意思,并能正确运用。
3.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话题:“手指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2. 学习文本(20分钟)•听读课文《手指》,理解主要情节。
•解释生词和生词短语,确保学生理解。
•分析文章结构,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3. 讨论和小组活动(15分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变化等,并进行总结。
•小组展示自己的分析,交流学习。
4. 语言运用(10分钟)•操练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1. 复习(5分钟)•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2. 写作训练(20分钟)•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手指”的作文。
•注重学生的写作结构和逻辑性,提高写作能力。
3. 朗读和评析(15分钟)•学生进行朗读课文或自己的作文,进行评析和互相指导。
4. 总结和作业布置(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梳理重点。
•布置作业:写作内容延伸,可以写一篇关于自己的手指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为教学内容,通过深入分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情节和主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写作训练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此教案旨在通过文学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好之处,并用心体会和感悟文学作品带来的启示和感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22课《手指》讲解知识点教材分析:这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
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刻画了五个鲜明的的手指形象,令读者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最后阐明了“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
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作者介绍: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原名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
主要作品: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子恺近代散文集》等十余种,画集《子恺漫画》《绘画鲁迅小说》等,另有学术论著和翻译作品多部。
形近字:姆(保姆)扎(挣扎)渺(渺小)享(享受)豹(猎豹)拇(拇指)轧(倾轧)沙(沙子)哼(哼唧)貌(相貌)多音字:薄:bó薄弱báo 薄饼bò薄荷处:chù到处chǔ相处近义词:姿态—姿势消受—享受堂皇—气派机敏—机灵秀丽—秀美薄弱—单薄渺小—微小附庸—附属反义词:简单—复杂危险—安全机敏—迟钝薄弱—坚强强硬—软弱渺小—伟大养尊处优——吃苦耐劳理解词语:【堂皇】形容气势宏大。
文中形容中指的相貌很有气势。
【附庸】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
文中是指无名指和小指遇到工作时就只能依附于其他几根手指。
【养尊处优】指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
文中形容中指处在众手指簇拥呵护下的优裕环境。
【姿态】姿势;样儿。
【窈窕】形容女子心灵仪表兼美的样子。
【秽物】肮脏的东西。
【消受】享用、受用;禁受、忍受。
【扶衬】扶助,衬托,帮助的意思。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课内词语:句子解析:1、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2、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
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3、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最优美的。
4、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群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
段落大意: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总写)第二部分(第二至五自然段):写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作用和性格。
(分写)第三部分(第六自然段):总结全文,阐明了一个道理,即人群的全体就如同五根手指,团结才有力量(总写)课文主题:本文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各种不同的姿态和性格,阐明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问题归纳: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课文是围绕“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这句话来写的。
2、文章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通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加上恰当的排比、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主题鲜明,结构清晰严谨,语言风趣幽默。
课后习题答案:1.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
大拇指肯吃苦,做吃力的工作,不图名利。
食指勤奋卖力,做危险、复杂的工作,敢于探险,不怕牺牲。
中指姿态优美、相貌堂堂、性格高傲、养尊处优,只是略微扶衬大拇指、食指工作而已。
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精于丝竹,但是能力薄弱。
2.课文的语言很风趣,如,“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
找出类似的语句体会一下,再抄写下来。
比如: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
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
3.作者笔下的大拇指和食指分别让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和同学交流。
大拇指:其貌不扬却吃苦耐劳,不显摆,像是生活中那些默默无闻、脚踏实地,对工作认真负责,肯吃苦的人。
食指:很机敏,敢于冒险,像生活中那些敢于探险而又勤奋刻苦的人。
☆小练笔: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示例1:现实生活中,见得最多的莫过于家长老师严厉的眼神了。
真是纳闷,为何那眼神总是阴雨连绵,不知何时才会放晴。
同学的眼神是友善的,它没有大人们的深沉复杂,就算平常小打小闹也还是令人亲近。
陌生人的眼睛是匪夷所思的,你无法看透他们的内心世界,但有一点必须记住“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示例2:鼻子在脸上的位置确实是得天独厚,他居于中央,有眉毛、眼睛和嘴巴二十四小时保护他的安全,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但是,换一个角度看,鼻子作为五官中的一个重要器官,也有诸多的生存风险。
厕所、下水道中弥漫着的臭气,他不得不长时间忍受,杀菌药水、工厂排出的废气飘散出的令人窒息的气味也只有他独自消受。
食物是否变质需要他来鉴定,药水是否过期更需要他的判断。
天灾人祸常常会殃及他,就说最常见的感冒吧,感冒几乎无一例外地会出现鼻塞、流鼻涕等症状,遭殃的总是鼻子。
为了擦掉鼻涕,他常常被面巾纸抹得通红,甚至擦破皮,但他从来都不抱怨,他的奉献精神是最令我钦佩的。
同步练习1一、看拼音写成语。
mǔzhǐsāo yǎng huìwù()()()tàng shāng yàshāng nǐng kāi()()()luósīmiǎo xiǎo yǎng zūn chǔyōu()()()二、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语。
喷pēn()pèn()血xuè()xiě()薄báo()bó()拧níng()nǐng()三、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简单—()舒服—()薄弱—()渺小—()四、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连起来。
堂皇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
附庸形容气势宏大。
养尊处优单薄;不雄厚;不坚强。
薄弱指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
五、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A.五个手指的特点B.五个手指的特点C.五个手指的特点和作用【答案】一、拇指瘙痒秽物烫伤轧伤拧开螺丝渺小养尊处优二、喷水喷香血液流血薄被薄弱拧干拧开三、复杂难受雄厚庞大四、(1)堂皇:形容气势宏大。
文中形容中指的相貌很有气势。
(2)附庸: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
文中是指无名指和小指遇到工作时就只能依附于其他几根手指。
(3)养尊处优:指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
文中形容中指处在众手指簇拥呵护下的优裕环境。
(4)薄弱:单薄;不雄厚;不坚强。
形容事物在外界影响下容易受挫折、被破坏或发生动摇的状况。
五、C同步练习2一、比一比,组词语。
拇()瘙()秽()汤()母()搔()岁()烫()扭()享()曾()康()纽()哼()憎()庸()二、我读懂了课文重点句子的意思。
1.食指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
(1)这句话运用了的手法。
①对比②拟人③夸张(2)突出食指、的外形特点。
2.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以手指的全体人的全体,阐明“”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
三、课文整体梳理:按照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完成填空。
《手指》是先生写的一篇散文。
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和。
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之分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
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等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四、重点段落品析。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
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高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
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
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
他因为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1.“屏障”的意思是,在这里,“屏障”是指。
2.“养尊处优”的意思是。
联系文段,中指养尊处优,体现在。
3.文中说中指“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表现在哪里?4.这段话运用了的手法,以精妙之笔勾勒出中指的姿态和的特点。
参考答案:一、拇指母亲;瘙痒搔痒;污秽年岁;汤水烫伤;扭动纽扣;享受哼哼;曾经憎恨;健康附庸二、1.(1)①(2)突出食指直落、强硬的外形特点。
2.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
三、《手指》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
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
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
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排比、设问、比喻、拟人等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四、1. 泛指遮蔽、阻挡之物。
无名指、食指2. 指生活在有人伺候、条件优裕的环境中。
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高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
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
3.他因为身体啊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食指去出力,他只是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4.这段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以精妙之笔勾勒出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初中化学公式一、化合反应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2MgO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白色粉末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Fe3O4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