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中考数学专题复习讲义函数型.docx
中考数学复习考点知识与题型专题讲义15---二次函数的最值(基础篇)

中考数学复习考点知识与题型专题讲义15 二次函数的最值(基础)1.已知二次函数y1=ax2+4x+b与y2=bx2+4x+a都有最小值,记y1、y2的最小值分别为m、n.(1)若m+n=0,求证:对任意的实数x,都有y1+y2≥0;(2)若m,n均大于0,且mn=2,记M为m,n中的最大者,求M的最小值.【分析】(1)根据题意可以用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m、n,然后根据m+n=0,可以解答本题;(2)根据题意可以用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m、n,然后根据mn=2,记M为m,n中的最大者,可以求得M的最小值.【解答】解:(1)∵二次函数y1=ax2+4x+b与y2=bx2+4x+a都有最小值,y1、y2的最小值分别为m、n,∴y1+y2≥m+n,∵m+n=0,∴y1+y2≥0;(2))∵y1=ax2+4x+b=a(x+2a)2+ab−4a,∴m=ab−4 a,∵y2=bx2+4x+a=b(x+2b)2+ab−4b,∴n=ab−4 b,∵mn=2,m,n均大于0,∴ab−4a•ab−4b=2,解得,ab=2(舍去)或ab=8,∴{m =4a n =4b , ∴m =4a ,n =a 2,∵M 为m ,n 中的最大者,∴当0<a <2√2时,M =4a >√2,当a =2√2时,M =√2,当a >2√2时,M =a 2由上可得,M 的最小值是√2.【点评】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最值,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可以将函数的一般式化为顶点式,利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问题.2.若一次函数y =(a +1)x +a 的图象过第一、三、四象限,则二次函数y =ax 2﹣ax 有最大值还是最小值,并求出其最值.【分析】先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得到a +1>0且a <0,则﹣1<a <0,再利用配方法得到y =ax 2﹣ax =a (x −12)2−14a ,然后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解答】解:∵一次函数y =(a +1)x +a 的图象过第一、三、四象限,∴a +1>0且a <0,∴﹣1<a <0,∵y =ax 2﹣ax =a (x 2﹣x )=a (x 2﹣x +14−14)=a (x −12)2−14a ,而a <0,∴二次函数有最大值,最大值为−14a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最值:确定一个二次函数的最值,首先看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当自变量取全体实数时,其最值为抛物线顶点坐标的纵坐标;当自变量取某个范围时,要分别求出顶点和函数端点处的函数值,比较这些函数值,从而获得最值.也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3.若函数f(x)=−12x 2+133当a ≤x ≤b 时的最小值为2a ,最大值为2b ,求a 、b 的值. 【分析】根据二次函数的增减性以及当a <b ≤0时,当a ≤0<b 时,若0<a <b 时分别得出a ,b 的值即可.【解答】解:函数f(x)=−12x 2+133的顶点是(0,133),对称轴是y 轴,最大值为133,如右图, (1)当a <b ≤0时,x =a 时有最小值2a ,x =b 时有最大值2b ,于是−12a 2+133=2a , −12b 2+133=2b ,可知a 、b 是方程−12x 2+133=2x 的两个根,即3x 2+12x ﹣26=0,由于△>0,x 1x 2=−263,此方程有一正一负两个根,这与a <b ≤0矛盾,故此情况舍去;(2)当a ≤0<b 时,x =0时有最大值133=2b , 解得b =136,x =b 时有最小值2a ,即−12×(136)2+133=14372>0,而2a ≤0,矛盾, 所以只能是x =a 时取最小值,(−12)a 2+133=2a , 3a 2+12a ﹣26=0 a =−6−√1143<0,符合条件,(3)若0<a <b ,显然有 (−12)a 2+133=2b ①,−12b 2+133=2a ②,①﹣②得:(−12)(a ﹣b )(a +b )=2(b ﹣a ),则a+b=4,b=4﹣a,代入①得:(−12)a2+133=2(4﹣a),3a2﹣12a+22=0,∵△<0,∴此方程无实数根,故此情况舍去.故有一组解符合要求:a=−6−√1143,b=136.【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最值求法,根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分别将a,b代入求出是解题关键.4.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经过点(1,2),且当x=﹣1时,y有最小值y=﹣2.(1)求这个函数的关系式;(2)试判断点(3,14)是否在此函数图象上.【分析】二次函数得最小值出现于对称轴处.因此本题利用二次函数得基本性质便可解题.【解答】解:(1)由题意得,对称轴x=−b2a=−1,代入函数得y=a﹣b+c=﹣2将点(1,2)代入函数得a+b+c=2,解得a=1,b=2,c=﹣1 ∴解析式为y=x2+2x﹣1(2)当x=3时,y=14∴(3,14)在此函数图象上【点评】本题主要考察二次函数得基本性质,熟练掌握二次函数是本题得关键5.如图,在Rt△ABC中,∠A=90°.AB=8cm,AC=6cm,若动点D从B出发,沿线段BA运动到点A为止(不考虑D与B,A重合的情况),运动速度为2cm/s,过点D作DE∥BC交AC于点E,连接BE,设动点D运动的时间为x(s),AE的长为y(cm).(1)求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当x为何值时,△BDE的面积S有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分析】(1)由平行线得△ABC∽△ADE,根据相似形的性质得关系式;(2)由S=12•BD•AE;得到函数解析式,然后运用函数性质求解.【解答】解:(1)动点D运动x秒后,BD=2x.又∵AB=8,∴AD=8﹣2x.∵DE∥BC,∴ADAB=AEAC,∴AE=6(8−2x)8=6−32x,∴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y=−32x+6(0<x<4).(2)解:S△BDE=12⋅BD⋅AE=12×2x(−32x+6)=−32x2+6x(0<x<4).当x=−62×(−32)=2时,S△BDE最大,最大值为6cm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的面积及涉及到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找到等量比是解题的关键.6.已知二次函数y=一x2+4x+6.(1)当x 为何值时,y 有最值?是多少?(2)当一2≤x ≤1时,求函数的最值.(3)当x ≥4时.求函数的最值.【分析】(1)将函数解析式配方成顶点式后,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得;(2)由x <2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结合x 的范围求解可得;(3)由x >2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结合x 的范围求解可得.【解答】解:(1)∵y =﹣x 2+4x +6=﹣(x 2﹣4x +4﹣4)+6=﹣(x ﹣2)2+10,∴当x =2时,y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10;(2)∵当x <2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由﹣2≤x ≤1知,当x =﹣2时,y 取得最小值,最小值y =﹣4﹣8+6=﹣6,当x =1时,y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y =﹣1+4+6=9;(3)∵当x >2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在x ≥4范围内,当x =4时,函数取得最大值,最大值y =﹣16+16+6=6,无最小值.【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最值,解题的关键是熟练将二次函数的一般式配方成顶点式及二次函数的性质.7.对于二次函数f (x )=ax 2﹣bx +c ,当a >0时,只有最小值为4ac−b 24a ,这个结论一定正确吗?【分析】直接利用配方法求出二次函数的顶点式,即可求得出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得出二次函数的最小值.【解答】解:对于二次函数f (x )=ax 2﹣bx +c ,当a >0时,只有最小值为4ac−b 24a ,这个结论一定正确;∵二次函数f (x )=ax 2﹣bx +c=a (x −b 2a )2+4ac−b 24a ; ∴图象的顶点坐标为:(b 2a ,4ac−b 24a ), ∵a >0,∴函数的最小值为:4ac−b 24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求二次函数的最值,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关键.8.求函数y =3x 2+x+2x 2+2x+1的最小值. 【分析】将函数整理成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然后利用根的判别式列出不等式求解即可.【解答】解:∵y =3x 2+x+2x 2+2x+1, ∴y (x 2+2x +1)=3x 2+x +2,整理得,(y ﹣3)x 2+(2y ﹣1)x +(y ﹣2)=0,∵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有解,∴△=b 2﹣4ac =(2y ﹣1)2﹣4(y ﹣3)(y ﹣2)≥0,整理得,16y ﹣24≥0,解得y ≤32,所以,函数的最小值为32.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最值,题目难度较大,将函数整理成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并考虑利用根的判别式求解是解题的关键.9.已知:二次函数y =﹣x 2+2(α+1)x +1,其中a 为常数.(1)若y 的最大值为2,求a 的值;(2)求y =﹣x 2+2(a +1)x +1在0≤x ≤|a |时的最小值;(3)若方程|﹣x 2+2(a +1)x +1|=2﹣x 的正实数根只有一个,求a 的取值范围.【分析】(1)把y=﹣x2+2(α+1)x+1配方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3)根据题意得到即该方程的一次项的系数为0,判别式△≥0且二次项的系数与常数项的符号相反.解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1)∵二次函数y=﹣x2+2(α+1)x+1=﹣[x﹣(a+1)]2+a2+2a+2,∵y的最大值为2,∴a2+2a+2=2解得:a=0或a=﹣2即y的最大值为2时,a的值为0或﹣2;(2)∵二次函数y=﹣x2+2(α+1)x+1=﹣[x﹣(a+1)]2+(a+1)2+1的图象开口向下,对称轴x =a+1,当|a|≤a+1时,解得a≥−1 2当a>−12时,0≤x≤|a|时,函数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故:函数y=﹣x2+2(a+1)x+1的最小值为:y min═﹣[0﹣(a+1)]2+(a+1)2+1=1,当a<−12时,0≤x≤|a|时,函数值随x的增大而减小,x=|a|时,有最小值,最小值=﹣a2﹣2a(a+1)+1=﹣3a2﹣2a+1.(3)∵方程|﹣x2+2(a+1)x+1|=2﹣x的正实数根只有一个,判别式△≥0且二次项的系数与常数项的符号相反.∴当方程﹣x2+2(a+1)x+1=2﹣x时,有:x2﹣(2a+3)x+1=0,而此时二次项的系数与常数项的符号相同,不符合题意,舍去.∴当方程为:﹣x 2+2(a +1)x +1=x ﹣2时,化简整理得:x 2﹣(2a +1)x ﹣3=0,∵△=[﹣(2a +1)]2﹣4×(﹣3)=4a 2+4a +13=(2a +1)2+12>0,∴a 的取值范围为任意实数.【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最值,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正确的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10.已知函数y =k 2x k 2﹣2是关于x 的二次函数(1)求满足条件的k 的值;(2)k 为何值时,函数有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当x 为何值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分析】(1)根据二次函数的指数是二,可得方程,根据解方程,可得答案;(2)根据函数有最大值,可得二次项系数是负数,根据顶点坐标是函数的最值,可得答案;根据a <0时,对称轴的右侧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可得答案.【解答】解:(1)函数y =k 2x k 2﹣2是关于x 的二次函数,得{k 2−2=2k 2≠0, 解得k =2或k =﹣2;(2)当k =﹣2时,函数y =﹣x 2有最大值,最大值是0;∴此时函数y =k 2x k 2﹣2是开口向下的,对称轴为x =0;∴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定义,利用二次函数的定义得出k 值是解题关键,又利用了二次函数的性质.11.如图.抛物线y =ax 2+bx +52与直线AB 交于点A (﹣1,0),B (4,52),点D 是抛物线上位于直线AB 上方的一点(不与点A ,B 重合),连接AD ,BD .(1)求抛物线的解析;(2)设△ADB 的面为S ,求出当S 取最大值时的点D 的坐标.【分析】(1)把A 、B 两点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即可.(2)设点D 坐标为(m ,−12m 2+2m +52),直线DC ⊥x 轴,与AB 交于点C ,根据S △ABD =S △ACD +S △BCD 构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解决.【解答】解:(1)∵抛物线y =ax 2+bx +52经过点A (﹣1,0),B (4,52),∴{a −b +52=016a +4b +52=52解得{a =−12b =2, ∴抛物线解析式为y =−12x 2+2x +52.(2)设点D 坐标为(m ,−12m 2+2m +52),直线DC ⊥x 轴,与AB 交于点C , ∵直线AB 解析式为y =12x +12,∴点C 坐标(m ,12m +12), ∵S △ABD =S △ACD +S △BCD =12(−12m 2+2m +52−12m −12)×(4+1)=−54(m 2﹣3m ﹣4)=−54(m −32)2+12516,∴当m =32时,△ADB 面积最大,此时点D 坐标(32,358).【点评】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最值、一次函数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学会构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2.如图,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互相垂直,AC+BD=12,当AC,BD的长分别是多少时,四边形ABCD的面积最大?【分析】直接利用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面积求法得出S=12AC•BD,再利用配方法求出二次函数最值.【解答】解:设AC=x,四边形ABCD面积为S,则BD=12﹣x,则:S=12AC•BD=12x(12﹣x)=−12(x﹣6)2+18,当x=6时,S最大=18;所以AC=BD=6时,四边形ABCD的面积最大.【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最值以及四边形面积求法,正确掌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面积求法是解题关键.13.如图,点E、F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边BC、CD上两点,且CE=CF,AB=4.(1)设CE=x,△AEF的面积为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2)当x取何值时,△AEF面积最大?求出此时△AEF的面积.【分析】(1)由已知可得,AB=BC=CD=AD=4,CE=x,由图形得出y=S正方形ABCD﹣S△ABE﹣S △ADF﹣S△CEF,便可求出x与y的关系式.(2)化成顶点式即可求得结论.【解答】解:(1)∵BC=DC,CE=CF,∴BE=DF=x,∴y=S正方形ABCD﹣S△ABE﹣S△ADF﹣S△CEF,∴y=42−12×4×(4﹣x)−12×4×(4﹣x)−12⋅x2∴y=−12x2+4x(0≤x≤4).(2)∵y=−12x2+4x=−12(x﹣4)2+8,∴当x=4时,△AEF的面积最大,此时△AEF的面积是8.【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最值,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正确求得函数的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1)放置两个全等的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板ABC与DEF(∠B=∠E=30°),若将三角板ABC向右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移动(点C与点E重合时移动终止),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点B、F、C、E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2),AB与DF、DE分别交于点P、M,AC与DE交于点Q,其中AC=DF=√3,设三角板ABC移动时间为x秒.(1)在移动过程中,试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AMQ的面积;(2)计算x等于多少时,两个三角板重叠部分的面积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分析】(1)解直角三角形ABC求得EF=BC=3,由题意可知CF=x,可求AQ=√33x,MN=12x,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出结论;(2)根据“S重叠=S△ABC﹣S△AMQ﹣S△BPF”列出函数关系式,通过配方求解即可.【解答】解:(1)解:因为Rt△ABC中∠B=30°,∴∠A=60°,∵∠E=30°,∴∠EQC=∠AQM=60°,∴△AMQ为等边三角形,过点M作MN⊥AQ,垂足为点N.在Rt△ABC中,AC=√3,BC=AC⋅tanA=3,∴EF=BC=3,根据题意可知CF=x,∴CE=EF﹣CF=3﹣x,CQ=CE⋅tanE=√33(3−x),∴AQ=AC−CQ=√3−√33(3−x)=√33x,∴AM =AQ =√33x ,而MN =AM ⋅sinA =12x ,∴S △MAQ =12AQ ⋅MN =12×√33x ⋅12x =√312x 2,(2)由(1)知BF =CE =3﹣x ,PF =BF ⋅tanB =√33(3−x),∴S 重叠=S △ABC −S △AMQ −S △BPF =12AC ⋅BC −12AQ ⋅MN −12BF ⋅PF=12×3×√3−√312x 2−12(3﹣x )×√33(3﹣x ) =−√34x 2+√3x =−√34(x −2)2+√3,所以当x =2时,重叠部分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3.【点评】本题属于几何变换综合题,考查了平移变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直角三角形,二次函数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15.如图,函数y =﹣x 2+12x +c (﹣2020≤x ≤1)的图象记为L 1,最大值为M 1;函数y =﹣x 2+2cx +1(1≤x ≤2020)的图象记为L 2,最大值为M 2.L 1的右端点为A ,L 2的左端点为B ,L 1,L 2合起来的图形记为L .(1)当c =1时,求M 1,M 2的值;(2)若把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称为“美点”,当点A ,B 重合时,求L 上“美点”的个数;(3)若M 1,M 2的差为4716,直接写出c 的值.【分析】(1)当c =1时,把函数的解析式化成顶点式即可求得M 1,M 2的值;(2)由已知可得点A,B重合时,c−12=2c,c=−12,L1上有1011个“美点”,L2上有2020个“美点”.则L上“美点”的个数是1011+2020﹣1=3030;(3)当x=14时,M1=116+c,由于L2的对称轴为x=c,分两种情况求解:当c≥1时,M2=c2+1;当c<1时,M2=2c;再由已知列出等式即可求c的值.【解答】解:(1)当c=1时,函数y=﹣x2+12x+c=﹣x2+12x+1=﹣(x−14)2+1716.又∵﹣2020≤x≤1,∴M1=17 16,y=﹣x2+2cx+1=﹣x2+2x+1=﹣(x﹣1)2+2.又∵1≤x≤2020,∴M2=2;(2)当x=1时,y=﹣x2+12x+c=c−12;y=﹣x2+2cx+1=2c.若点A,B重合,则c−12=2c,c=−12,∴L1:y=﹣x2+12x−12(﹣2020≤x≤1);L2:y=﹣x2﹣x+1(1≤x≤2020).在L1上,x为奇数的点是“美点”,则L1上有1011个“美点”;在L2上,x为整数的点是“美点”,则L2上有2020个“美点”.又点A,B重合,则L上“美点”的个数是1011+2020﹣1=3030.(3)y=﹣x2+12x+c(﹣2020≤x≤1)上时,当x=14时,M1=116+c,y=﹣x2+2cx+1(1≤x≤2020),对称轴为x=c,当c≥1时,M2=c2+1,∴|116+c ﹣c 2﹣1|=4716, ∴c =﹣1(舍去)或c =2;当c <1时,M 2=2c ,∴|2c −116−c |=4716, ∴c =3(舍去)或c =−238;∴c =−238或2. 【点评】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能够根据函数所给的取值范围,通过适当的分类讨论,正确的求函数的最大值是解题的关键.16.在矩形ABCD 中,点E 、F 、G 、H 分别在边AB 、BC 、CD 、DA 上,且AE =AH =CF =CG ,已知AB =a ,BC =b .(1)若b 3≤a ≤3b 时,求四边形EFGH 的面积的最大值; (2)若a =4,b =16,求四边形EFGH 的面积的最大值.【分析】(1)由已知可证明△AEH ≌△CGF (SAS ),△BEF ≌△DGH (SAS ),则S 四EFGH =S 矩ABCD ﹣2S △AEH ﹣2S △BEF =﹣2x 2+(a +b )x ,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面积最大值;(2)将a =4,b =16代入(1)所得的式子即可.【解答】解:(1)设AE =x ,∵AE =AH =CF =CG ,∴△AEH ≌△CGF (SAS ),∵AB =CD ,AD =BC ,∴BE=DG,HD=BF,∴△BEF≌△DGH(SAS),∴S四EFGH=S矩ABCD﹣2S△AEH﹣2S△BEF=ab﹣2×12x2﹣2×12(a﹣x)(b﹣x)=ab﹣x2﹣(ab﹣ax﹣bx+x2)=﹣2x2+(a+b)x,当x=a+b4时,S四EFGH有最大值,最大值为(a+b)28;(2)当a=4,b=16时,四边形EFGH的面积=﹣2x2+20x,∴当x=4时,四边形EFGH的面积的最大值为48.【点评】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通过三角形全等求面积,再由二次函数求面积的最大值是解题的关键.17.如图,在△ABC中,∠B=90°,AB=6cm,BC=8cm,点P从A点开始沿AB边向点B以1cm/秒的速度移动,同时点Q从B点开始沿BC边向点C以2cm/秒的速度移动,且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随之停止移动.(1)P,Q两点出发几秒后,可使△PBQ的面积为8cm2.(2)设P,Q两点同时出发移动的时间为t秒,△PBQ的面积为Scm2,请写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PBQ面积的最大值.【分析】(1)由题意,可设P、Q经过t秒,使△PBQ的面积为8cm2,则PB=6﹣t,BQ=2t,根据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S△PBQ=12BP×BQ,列出表达式,解答出即可;(2)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表示S=12×(6﹣t)×2t=﹣t2+6t=﹣(t﹣3)2+9,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题.【解答】解:(1)设经过t秒后,△PBQ的面积等于8cm2.12×(6﹣t)×2t=8,解得:t1=2,t2=4,答:经过2或4秒后,△PBQ的面积等于8cm2.(2)依题意,得S=12×PB×BQ=12×(6﹣t)×2t=﹣t2+6t=﹣(t﹣3)2+9,∴在移动过程中,△PBQ的最大面积是9cm2.【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运用.关键是根据题意,列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题.18.如图,在Rt△ABC中,∠C=90°,AC=12cm,BC=6cm,点P从点C开始沿CB向点B以1cm/s 的速度移动,点Q从A开始沿AC向点C以2cm/s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Q同时从点C,A出发,试问:(1)出发多少时间时,点P,Q之间的距离等于2√17cm?(2)出发多少时间时,△PQC的面积为6cm2?(3)△PQC面积的是否有最大值?若有是多少?此时时间是多少?【分析】(1)可设出发xs时间时,点P,Q之间的距离等于2√17cm,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解即可;(2)可设出发ys时间时,△PQC的面积为6cm2,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3)根据题意得到△PQC面积和时间t的关系式,根据关系式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1)设出发xs时间时,点P,Q之间的距离等于2√17cm,依题意有x2+(12﹣2x)2=(2√17)2,解得x1=2,x2=7.6(不合题意舍去).答:出发2s时间时,点P,Q之间的距离等于2√17cm;(2)设出发ys时间时,△PQC的面积为6cm2,依题意有12y(12﹣2y)=6,解得y1=3−√3,y2=3+√3.答:出发(3−√3)s或(3+√3)s时间时,△PQC的面积为6cm2;(3)依题意有S△PQC=12t(12﹣2t)=﹣(t﹣3)2+9,∵﹣1<0,∴△PQC面积的有最大值9,此时时间是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最值,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9.如图,已知点A(0,2),B(2,2),C(﹣1,﹣2),抛物线F:y=x2﹣2mx+m2﹣2与直线x=﹣2交于点P.(1)当抛物线F经过点C时,求它的表达式;(2)设点P的纵坐标为y p,求y p的最小值,此时抛物线F上有两点(x1,y1),(x2,y2),且x1<x2≤﹣2,比较y1与y2的大小.【分析】(1)根据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2)把x=﹣2代入解析式得到P点的纵坐标y P=4+4m+m2﹣2=(m+2)2﹣2,即可得到当m=﹣2时,y P的最小值=﹣2,然后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判断y1与y2的大小.【解答】解:(1)∵抛物线F经过点C(﹣1,﹣2),∴﹣2=1+2m+m2﹣2,∴m=﹣1,∴抛物线F的表达式是y=x2+2x﹣1.(2)当x=﹣2时,y P=4+4m+m2﹣2=(m+2)2﹣2,∴当m=﹣2时,y P的最小值=﹣2.此时抛物线F的表达式是y=(x+2)2﹣2,∴当x≤﹣2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x1<x2≤﹣2,∴y1>y2.【点评】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是一次函数y=x图象上两点,它们的横坐标分别为a,a+3,其中a>0,过点A,B分别作y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y=x2﹣4x+8于点C,D.(1)若AD=BC,求a的值;(2)点E是抛物线上的一点,求△ABE面积的最小值.【分析】(1)将已知点的坐标代入相应的函数解析式,再结合AD=BC,可得关于a的方程,解得a的值即可;(2)设点E(m,m2﹣4m+8),过E作EM垂直于x轴交AB于点M,作BF⊥EM,AG⊥EM,垂足分别为F,G,由题意可得M(m,m),从而可用含m的式子表示出EM的长,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答案.【解答】解:(1)∵点A,B是一次函数y=x图象上两点,它们的横坐标分别为a,a+3,∴A(a,a),B(a+3,a+3).y=x2﹣4x+8=(x﹣2)2+4,将x=a,代入得:y=(a﹣2)2+4;将x=a+3,代入得:y=(a+1)2+4.∴D(a,(a﹣2)2+4),C(a+3,(a+1)2+4),∴AD=(a﹣2)2+4﹣a,CB=(a+1)2+4﹣(a+3).由AD=BC得:(a﹣2)2+4﹣a=(a+1)2+4﹣(a+3),∴a=1.(2)设点E(m,m2﹣4m+8),过E作EM垂直于x轴交AB于点M,作BF⊥EM,AG⊥EM,垂足分别为F,G,由题意得:M(m,m),∴EM=m2﹣4m+8﹣m=m2﹣5m+8=(m−52)2+74,∴S△ABE=S△AEM+S△EMB=12EM⋅AG+12EM⋅BF=12EM(AG+BF)=32(m−52)2+218,由32>0,得S△ABE有最小值.∴当m=52时,S△ABE的最小值为218.【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最值、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图象上的点与坐标的关系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等知识点,熟练掌握相关性质及定理并数形结合是解题的关键.。
2019中考数学一轮综合复习同步讲义第21课二次函数(一)

第21课 二次函数一 图像性质1.已知二次函数y=ax 2+bx+c (a,b,c 是常数,且a ≠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一次函数abcx y 2+=与反比例函数xaby =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大致图象是( )2.如图,边长分别为1和2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开始它们在左边重合,大三角形固定不动,然后把小三角形自左向右平移直至移出大三角形外停止.设小三角形移动的距离为x ,两个三角形重叠面积为y ,则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是( )3.已知二次函数y=ax 2+bx+c 中,其函数y 与自变量x 之间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所示:点A(x 1,y 1)、B(x 2,y 2)在函数的图象上,则当1<x 1<2,3<x 2<4时,y 1 与y 2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y 1>y 2 B.y 1<y 2 C.y 1≥y 2 D.y 1≤y 24.如图,点P 是以O 为圆心,AB 为直径的半圆上的动点,AB=2,设弦AP 的长为x,△APO 的面积为y ,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5.如图,在矩形ABCD 中,O 是对角线AC 的中点,动点P 从点C 出发,沿DC 方向匀速运动到终点C .已知P ,Q 两点同时出发,并同时到达终点,连接OP ,OQ.设运动时间为t,四边形OPCQ 的面积为S,那么下列图象能大致刻画S 与t 之间的关系的是( )6.已知二次函数y=ax 2+bx+c,如果a>b>c,且a+b+c=0,则它的图象可能是如图所示的( )7.关于函数y=2x 2-8x,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函数图象经过原点B.函数图象的最低点是(2,-8)C.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为(0,0),(4,0)D.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x=-28.二次函数y=ax 2+bx+c (a ≠0)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a <0 B.b 2﹣4ac <0C.当﹣1<x <3时,y >0D.12-=ab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9.已知二次函数y=ax 2+bx+c (a,b,c 为常数,a ≠0)图象如图所示,有下列结论:①abc >0;②b 2-4ac <0;③a-b+c >0;④4a-2b+c <0,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1B.2C.3D.4 10.已知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图象如图,其对称轴x=-1,给出下列结果:①b 2>4ac;②abc >0; ③2a+b=0;④a+b+c >0;⑤a-b+c <0,则正确的结论是( )A.①②③④B.②④⑤C.②③④D.①④⑤11.已知二次函数y=ax 2+bx+c (a ≠0)的图象如图所示,现有下列结论:①b 2﹣4ac >0;②a >0;③b >0; ④c >0;⑤9a+3b+c <0,则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A.2个B.3个C.4个D.5个第11题图 第12题图12.已知二次函数y=ax 2+bx+c (a ≠0)的图象如图所示,在下列五个结论中:①2a-b <0;②abc <0; ③a+b+c <0;④a ﹣b+c >0;⑤4a+2b+c >0,错误的个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3.已知抛物线y=5x 2+(m-1)x+m 与x 轴的两个交点在y 轴同侧,它们的距离平方等于4925,则m 的值为 ( ) A.-2 B.12 C.24 D.48 14.抛物线y=ax 2+2ax 的所有信息中,你能确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抛物线y=-3x 2+2x-1的图象与x 轴、y 轴交点个数是______个交点。
2019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二次函数与线段最值问题》含解析

2019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二次函数与线段最值问题含解析二次函数与线段最值问题一.填空题1.如图,P是抛物线y=﹣x2+x+2在第一象限上的点,过点P分别向x轴和y轴引垂线,垂足分别为A,B,则四边形OAPB周长的最大值为 .二.解答题2.已知函数y=(m+2)x2+kx+n.(1)若此函数为一次函数;①m,k,n的取值范围;②当﹣2≤x≤1时,0≤y≤3,求此函数关系式;③当﹣2≤x≤3时,求此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用含k,n的代数式表示);(2)若m=﹣1,n=2,当﹣2≤x≤2时,此函数有最小值﹣4,求实数k的值.3.如图,二次函数y=﹣x2+2(m﹣2)x+3的图象与x、y轴交于A、B、C三点,其中A(3,0),抛物线的顶点为D.(1)求m的值及顶点D的坐标;(2)当a≤x≤b时,函数y的最小值为,最大值为4,求a,b应满足的条件;(3)在y轴右侧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三角形PDC是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已知点A(t,1)为函数y=ax2+bx+4(a,b为常数,且a≠0)与y=x图象的交点.(1)求t;(2)若函数y=ax2+bx+4的图象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求a,b;(3)若1≤a≤2,设当x≤2时,函数y=ax2+bx+4的最大值为m,最小值为n,求m﹣n的最小值.5.已知y关于x的函数y=nx2﹣2(m+1)x+m+3(1)若m=n=﹣1时,当﹣1≤x≤3时,求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若n=1,当m取何值时,抛物线顶点最高?(3)若n=2m>0,对于任意m的值,当x<k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求k的最大整数;(4)若m=2n≠0,求抛物线与x轴两个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6.如图,二次函数y=﹣x2+2(m﹣2)x+3的图象与x,y轴交于A,B,C三点,其中A(3,0),抛物线的顶点为D.(1)求m的值及顶点D的坐标.(2)连接AD,CD,CA,求△ACD外接圆圆心E的坐标和半径;(3)当x≤n时,函数y所取得的最大值为4,最小值为1,求n的取值范围.7.如图,抛物线y=ax2+bx+2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的坐标为(﹣1,0),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点M为线段AB上一点,过M作x轴的垂线交抛物线于P,交过点A的直线y=﹣x+n于点C.(1)求直线AC及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求PC的长;(3)过P作PQ∥AB交抛物线于点Q,过Q作QN⊥x轴于N,若点P在Q左侧,矩形PMNQ的周长记为d,求d的最大值.8.如图,抛物线y=ax2+bx+2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的坐标为(﹣1,0),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5,点M为线段AB上一点,过M作x轴的垂线交抛物线于P,交过点A的直线y=﹣x+n于点C.(1)求直线AC及抛物线的解析式;(2)M位于线段AB的什么位置时,PC最长,并求出此时P点的坐标;(3)若在(2)的条件下,在x轴上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使,求点Q的坐标.9.如图,抛物线y=﹣x2﹣2x+3 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边),与y轴交于点C,点D为抛物线的顶点.(1)求A、B、C的坐标;(2)点M为线段AB上一点(点M不与点A、B重合),过点M作x轴的垂线,与直线AC交于点E,与抛物线交于点P,过点P作PQ∥AB交抛物线于点Q,过点Q作QN⊥x轴于点N.若点P在点Q左边,当矩形PMNQ的周长最大时,求△AEM的面积;(3)在(2)的条件下,当矩形PMNQ的周长最大时,连接DQ.过抛物线上一点F 作y轴的平行线,与直线AC交于点G(点G在点F的上方).若FG=2DQ,求点F的坐标.10.如图,抛物线y=﹣x2+bx+c的图象交x轴于A(﹣2,0),B(1,0)两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M为线段AB上一点(点M不与点A,B重合),过点M作x轴的垂线,与抛物线交于点P,过点P作PC∥AB交抛物线于点C,过点C作CD⊥x轴于点D.若点P在点C的左边,当矩形PCDM的周长最大时,求点M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当矩形PCDM的周长最大时,连接AC,我们把一条抛物线与直线AC的交点称为该抛物线的“恒定点”,将(1)中的抛物线平移,使其平移后的顶点为(n,2n),若平移后的抛物线总有“恒定点”,请直接写出n的取值范围.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 x2x+2与x轴交于B、C两点(点B 在点C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A,抛物线的顶点为D.(1)填空:点A的坐标为( , ),点B的坐标为( , ),点C的坐标为( , ),点D的坐标为( , );(2)点P是线段BC上的动点(点P不与点B、C重合)①过点P作x轴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E,若PE=PC,求点E的坐标;②在①的条件下,点F是坐标轴上的点,且点F到EA和ED的距离相等,请直接写出线段EF的长;③若点Q是线段AB上的动点(点Q不与点A、B重合),点R是线段AC上的动点(点R不与点A、C重合),请直接写出△PQR周长的最小值.12.如图,抛物线与直线相交于A,B两点,若点A在x轴上,点B的坐标是(2,4),抛物线与x轴另一交点为D,并且△ABD的面积为6,直线AB与y轴的交点的坐标为(0,2).点P是线段AB(不与A,B重合)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x轴的垂线,交抛物线与点Q.(1)分别求出抛物线与直线的解析式;(2)求线段PQ长度的最大值;(3)当PQ取得最大值时,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M、N两点(点M的横坐标小于N的横坐标),使得P、D、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M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3.如图,抛物线y x2x﹣4与x轴交于A,B两点(点B在点A的右侧),与y轴交于点C,连接BC,以BC为一边,点O为对称中心作菱形BDEC,点P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设点P的坐标为(m,0),过点P作x轴的垂线l交抛物线于点Q.(1)求点A,B,C的坐标.(2)当点P在线段OB上运动时,直线l分别交BD于点M,求线段MQ长度的最大值.(3)当点P在线段EB上运动时,是否存在点Q,使△BDQ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当点P在线段EB上运动时,直线l与菱形BDEC的某一边交于点S,是否存在m 值,使得点C、Q、S、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请直接写出m值,不存在,说明理由.14.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x2﹣2x+3的图象交x轴于A、B两点(A在B左边),交y 轴于C点.(1)求A、B、C三点的坐标和直线AC的解析式;(2)点P是直线AC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不与A,C重合),过点P作x轴平行线交直线AC于M点,求线段PM的最大值.15.(1)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x2+2x+3的图象交x轴于A,B两点(A在B左边),直线y=x+1过点A,与抛物线交于点C,点P是直线AC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不与A,C重合),过点P作y轴平行线交直线AC于Q点,求线段PQ的最大值.(2)在(1)条件下,过点P作y轴垂线交直线AC于Q点,求线段PQ的最大值.16.如图1,抛物线y=﹣x2﹣4x+5与x轴交于点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点D为抛物线的顶点.(1)求直线AC的解析式及顶点D的坐标;(2)连接CD,点P是直线AC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不与点A、C重合),过P作PE∥x轴交直线AC于点E,作PF∥CD交直线AC于点F,当线段PE+PF取最大值时,在抛物线对称轴上找一点L,在y轴上找一点K,连接OL,LK,PK,求线段OL+LK+PK的最小值,并求出此时点L的坐标.(3)如图2,点M(﹣2,﹣1)为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点N(2,7)为直线AC上一点,点G为直线AC与抛物线对称轴的交点,连接MN,AM.点H是线段MN上的一个动点,连接GH,将△MGH沿GH翻折得到△M′GH(点M的对称点为M′),问是否存在点H,使得△M′GH与△NGH重合部分的图形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NH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7.如图,抛物线y=x2+bx+c过点A(3,0),B(1,0),交y轴于点C,点P是该抛物线上一动点,点P从C点沿抛物线向A点运动(点P不与A重合),过点P作PD∥y轴交直线AC于点D.(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D在线段AC上运动时,求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PD长度的最大值;(3)在抛物线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MA﹣MC|最大?若存在请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 x交x轴于点A,交y轴于点B,经过点A的抛物线y x2+bx+c交直线AB另一点D,且点D到y轴的距离为8.(1)求抛物线解析式;(2)点P是直线AD上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不与点A、D重合),过点P作PE⊥AD于E,过点P作PF∥y轴交AD于F,设△PEF的周长为L,点P的横坐标为m,求L与m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自变量m的取值范围;(3)在图(2)的条件下,当L最大时,连接PD.将△PED沿射线PE方向平移,点P、E、F的对应点分别为Q、M、N,当△QMN的顶点M在抛物线上时,求M点的横坐标,并判断此时点N是否在直线PF上.(参考公式:二次函数y=ax2+bx+c(c≠0).当x时,y最大(小)值)19.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c(a≠0)过点A(3,0),B(1,0),且与y轴交于点C(0,﹣3),点P是抛物线AC间上一动点,从点C沿抛物线向点A运动(点P 与A、C不重合),过点P作PD∥y轴,交AC于点D.(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2)当△ADP是直角三角形时,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3)求线段PD的最大值,并求最大值时P点的坐标;(4)在问题(3)的结论下,若点E在x轴上,点F在抛物线上,问是否存在以A、P、E、F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点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0.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且系数a、b满足条件:.(1)求y=ax2+bx+c解析式;(2)将y=ax2+bx+c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再向下平移一个单位得到函数y=mx2+nx+k,该函数交y轴于点C,交x轴于A、B(点A在点B的右侧),点P是该抛物线上一动点,从点C沿抛物线向点A运动(点P与A不重合),过点P作PD∥y轴,交AC于点D.当△ADP是直角三角形时,求点P的坐标;(3)在问题(2)的结论下,若点E在x轴上,点F在抛物线上,问是否存在以A、P、E、F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点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1.已知如图,抛物线y=x2+bx+c过点A(3,0),B(1,0),交y轴于点C,点P是该抛物线上一动点,点P从C点沿抛物线向A点运动(点P不与点A重合),过点P 作PD∥y轴交直线AC于点D.(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PD长度的最大值;(3)△APD能否构成直角三角形?若能请直接写出点P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4)在抛物线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MA﹣MC|最大?若存在请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2.如图1,抛物线y=﹣x2+bx+c经过点A(2,0),B(0,2),与x轴交于另一点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点C的坐标;(2)点P是抛物线y=﹣x2+bx+c在第一象限上的点,过点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D,E,求四边形ODPE的周长的最大值;(3)如图2,点P是抛物线y=﹣x2+bx+c在第一象限上的点,过点P作PN⊥x轴,垂足为N,交AB于M,连接PB,PA.设点P的横坐标为t,当△ABP的面积等于△ABC面积的时,求t的值.23.如图,抛物线y=ax2+bx+c(a,b,c是常数,a≠0)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三个交点的坐标分别为A(﹣1,0),B(3,0),C(0,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D的坐标;(2)若P为线段BD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PM⊥x轴于点M,求四边形PMAC面积的最大值和此时P点的坐标;(3)若点P是抛物线在第一象限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PQ∥AC交x轴于点Q.当点P的坐标为 时,四边形PQAC是平行四边形;(直接写出结果,不写求解过程).24.如图,抛物线y=x2﹣2x﹣3与x轴交A、B两点(A点在B点左侧),直线1与抛物线交于A、C两点,其中C点的横坐标为2.(1)求A、B两点的坐标及直线AC的函数表达式;(2)P是线段AC上的一个动点,过P点作y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E点,设P点的横坐标为m.①求线段PE长度的最大值;②点P将线段AC分割成长、短两条线段PA、PC,如果较长线段与AC之比等于,则称P为线段AC的“黄金分割点”,请直接写出使得P为线段AC黄金分割点的m的值.25.如图,抛物线y=x2﹣2x﹣3与x轴交A、B两点(A点在B点左侧),直线l与抛物线交于A、C两点,其中C点的横坐标为2.(1)求A、B两点的坐标及直线AC的函数表达式;(2)P是线段AC上的一个动点,过P点作y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E点,求线段PE 长度的最大值;(3)点G抛物线上的动点,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F,使A、C、F、G这样的四个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F点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6.如图,抛物线y=x2﹣2x﹣3与x轴交A、B两点(A点在B点左侧),直线l与抛物线交于A、C两点,其中C点的横坐标为2.(1)求A、B两点的坐标及直线AC的函数表达式;(2)P是线段AC上的一个动点,过P点作y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E点,求线段PE 长度的最大值.27.如图,抛物线y=x2﹣2x﹣3与x轴交A、B两点(A点在B点左侧),直线l与抛物线交于A、C两点,其中C点的横坐标为2.(1)求A、B两点的坐标及直线AC的函数表达式;(2)P是线段AC上的一个动点,(不与A、C重合),过P点作y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E点,求线段PE长度的最大值,并直接写出△ACE面积的最大值;(3)点G为抛物线上的动点,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F,使A、C、F、G这样的四个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F点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8.如图,抛物线y=x2﹣2x﹣3与x轴交A、B两点(A点在B点左侧),直线l与抛物线交于A、C两点,其中C点的横坐标为2.(1)求A、B两点的坐标及直线AC的函数表达式;(2)P是线段AC上的一个动点,过P点作y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E点,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CE的面积最大?求出此时P点的坐标和S△ACE的最大值;(3)点G是抛物线上的动点,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F,使以A、C、F、G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F点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9.如图,抛物线y=x2﹣2x﹣3与x轴交A、B两点(A点在B点左侧),直线l与抛物线交于A、C两点,其中C点的横坐标为2.(1)求A、B两点的坐标及直线AC的函数表达式;(2)P是线段AC上的一个动点,过P点作y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E点.求线段PE 长度的最大值;(3)若点G是抛物线上的动点,点F是x轴上的动点,判断有几个位置能使以点A、C、F、G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直接写出相应的点F的坐标.30.如图,抛物线y=﹣x2﹣2x+3与x轴交A、B两点(A点在B点右侧),直线l与抛物线交于A、C两点,其中C点的横坐标为﹣2.(1)求A、B两点的坐标及直线AC的函数表达式;(2)若点P是线段AC上的一个动点,过P点作y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E点,求当点P坐标为多少时,线段PE长度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3)点G是抛物线上的动点,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F,使A、C、F、G这样的四个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F点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二次函数与线段最值问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1.如图,P是抛物线y=﹣x2+x+2在第一象限上的点,过点P分别向x轴和y轴引垂线,垂足分别为A,B,则四边形OAPB周长的最大值为 6 .【考点】H5: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分析】设P(x,y)(2>x>0,y>0),根据矩形的周长公式得到C=﹣2(x﹣1)2+6.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来求最值即可.【解答】解:∵y=﹣x2+x+2,∴当y=0时,﹣x2+x+2=0即﹣(x﹣2)(x+1)=0,解得x=2或x=﹣1故设P(x,y)(2>x>0,y>0),∴C=2(x+y)=2(x﹣x2+x+2)=﹣2(x﹣1)2+6.∴当x=1时,C最大值=6,.即四边形OAPB周长的最大值为6.故答案是:6.【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最值,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有三种方法,第一种可由图象直接得出,第二种是配方法,第三种是公式法.本题采用了配方法.二.解答题2.已知函数y=(m+2)x2+kx+n.(1)若此函数为一次函数;①m,k,n的取值范围;②当﹣2≤x≤1时,0≤y≤3,求此函数关系式;③当﹣2≤x≤3时,求此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用含k,n的代数式表示);(2)若m=﹣1,n=2,当﹣2≤x≤2时,此函数有最小值﹣4,求实数k的值.【考点】F5:一次函数的性质;H7:二次函数的最值.【分析】(1)①根据二次项系数为0,一次项系数不为0,常数项为任意实数解答即可;②根据k>0,k<0时x、y的对应关系确定直线经过的点的坐标,求出解析式;③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即增减性解答即可;(2)把m=﹣1,n=2代入关系式,得到二次函数解析式,确定对称轴,顶点坐标,分情况讨论求出k的值.【解答】解:(1)①m=﹣2,k≠0,n为任意实数;②当k>0时,直线经过(﹣2,0)(1,3),函数关系式为:y=x+2当k<0时,直线经过(﹣2,3)(1,0),函数关系式为:y=﹣x+1③当k>0时,x=﹣2,y有最小值为﹣2k+nx=3时,y有最大值为3k+n当k<0时,x=﹣2,y有最大值为﹣2k+nx=3时,y有最小值为3k+n(2)若m=﹣1,n=2时,二次函数为y=x2+kx+2对称轴为x,当2,即k≥4时,把x=﹣2,y=﹣4代入关系式得:k=5当﹣22,即﹣4<k<4时,把x,y=﹣4代入关系式得:k=±2(不合题意)当2,即k≤﹣4时,把x=2,y=﹣4代入关系式得:k=﹣5.所以实数k的值为±5.【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概念、一次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最值的应用以及二次函数的性质,综合性较强,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性质,把握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和二次函数的增减性,解答题目.3.如图,二次函数y=﹣x2+2(m﹣2)x+3的图象与x、y轴交于A、B、C三点,其中A(3,0),抛物线的顶点为D.(1)求m的值及顶点D的坐标;(2)当a≤x≤b时,函数y的最小值为,最大值为4,求a,b应满足的条件;(3)在y轴右侧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三角形PDC是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HF: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先把A(3,0)代入y=﹣x2+2(m﹣2)x+3,得到关于m的方程,解方程求出m的值,再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写成顶点式,即可求出顶点D的坐标;(2)先把y=1代入y=﹣x2+2x+3,得到方程1x2+2x+3,解方程求出x1,x2,再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结合图象即可得出a,b应满足的条件;(3)先求出二次函数与y轴交点C的坐标,当三角形PDC是等腰三角形时,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①当DC=DP时,易求点P坐标为(2,3);②当PC=PD时,过点D 作x轴的平行线,交y轴于点H,过点P作PM⊥y轴于点M,PN⊥DH于点N.由HD=HC,PC=PD,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HP平分∠MHN,再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PM=PN.设P(m,﹣m2+2m+3),则m=4﹣(﹣m2+2m+3),解方程求出m的值,得出点P的坐标为或;③当CD=CP时,不符合题意.【解答】解:(1)把A(3,0)代入y=﹣x2+2(m﹣2)x+3,得﹣9+6(m﹣2)+3=0,解得m=3.则二次函数为y=﹣x2+2x+3,∵y=﹣x2+2x+3=﹣(x﹣1)2+4,∴顶点D的坐标为(1,4);(2)把y=1代入y=﹣x2+2x+3,得1x2+2x+3,解得x1,x2,结合图象知a≤1.当a时,1≤b,当a≤1时,b;(3)x=0时,y=3,所以点C坐标为(0,3).当三角形PDC是等腰三角形时,分三种情况:①如图1,当DC=DP时,∵点P与点C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x=1对称,∴点P坐标为(2,3);②如图2,当PC=PD时,过点D作x轴的平行线,交y轴于点H,过点P作PM⊥y 轴于点M,PN⊥DH于点N.∵HD=HC=1,PC=PD,∴HP是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HD=HC,HP⊥CD,∴HP平分∠MHN,∵PM⊥y轴于点M,PN⊥DH于点N,∴PM=PN.设P(m,﹣m2+2m+3),则m=4﹣(﹣m2+2m+3),解得m,∴P的坐标为或;③如图3,当CD=CP时,点P在y轴左侧,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所求点P的坐标为(2,3)或或.【点评】本题是二次函数的综合题型,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有运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抛物线顶点坐标的求法,二次函数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综合性较强,难度适中.利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及方程思想是解题的关键.4.已知点A(t,1)为函数y=ax2+bx+4(a,b为常数,且a≠0)与y=x图象的交点.(1)求t;(2)若函数y=ax2+bx+4的图象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求a,b;(3)若1≤a≤2,设当x≤2时,函数y=ax2+bx+4的最大值为m,最小值为n,求m﹣n的最小值.【考点】H7:二次函数的最值;HA: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分析】(1)把A(t,1)代入y=x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题意得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得到结论;(3)把A(1,1)代入y=ax2+bx+4得,b=﹣3﹣a,得到y=ax2﹣(a+3)x+4的对称轴为直线x,根据1≤a≤2,得到对称轴的取值范围x≤2,当x时,得到m,当x=2时,得到n,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1)把A(t,1)代入y=x得t=1;(2)∵y=ax2+bx+4的图象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或;(3)把A(1,1)代入y=ax2+bx+4得,b=﹣3﹣a,∴y=ax2﹣(a+3)x+4=a(x)2,∴对称轴为直线x,∵1≤a≤2,∴x2,∵x≤2,∴当x时,y=ax2+bx+4的最大值为m,当x=2时,n,∴m﹣n,∵1≤a≤2,∴当a=2时,m﹣n的值最小,即m﹣n的最小值.【点评】本题考查了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二次函数的最值,正确的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5.已知y关于x的函数y=nx2﹣2(m+1)x+m+3(1)若m=n=﹣1时,当﹣1≤x≤3时,求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若n=1,当m取何值时,抛物线顶点最高?(3)若n=2m>0,对于任意m的值,当x<k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求k的最大整数;(4)若m=2n≠0,求抛物线与x轴两个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考点】H3:二次函数的性质;H7:二次函数的最值;HA: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解决问题;(2)构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3)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2mx2﹣2(m+1)x+m+3,对称轴x,因为对于任意m的值,当x<k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所以k,由此即可解决问题;(4)构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最值问题;【解答】解:(1)当m=n=﹣1时,函数解析式为y=﹣x2+2,顶点坐标为(0,2),函数最大值为2,∵﹣1≤x≤3,x=﹣1时,y=1,x=3时,y=﹣7.∴函数的最大值为2和最小值为﹣7.(2)n=1时,函数解析式为y=x2﹣2(m+1)x+m+3,∵顶点的纵坐标m2﹣m+2,∵﹣1<0,∴m时,抛物线顶点的纵坐标最大,顶点最高.(3)∵n=2m,∴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2mx2﹣2(m+1)x+m+3,对称轴x,∵对于任意m的值,当x<k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k,∴k的最大整数为0.(4)∵m=2n,∴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nx2﹣2(2n+1)x+2n+3,设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为(x1,0)和(x2,0),则|x1﹣x2|,∴当时,抛物线与x轴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最短,最小值为.【点评】本题考查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二次函数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构建二次函数解决最值问题,所以中考常考题型.6.如图,二次函数y=﹣x2+2(m﹣2)x+3的图象与x,y轴交于A,B,C三点,其中A(3,0),抛物线的顶点为D.(1)求m的值及顶点D的坐标.(2)连接AD,CD,CA,求△ACD外接圆圆心E的坐标和半径;(3)当x≤n时,函数y所取得的最大值为4,最小值为1,求n的取值范围.【考点】HF: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把A点坐标代入可求得m的值,可求得二次函数解析式,化为顶点式可求得D的坐标;(2)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求得AC、CD、AD,可知△ACD为直角三角形,AD为斜边,可知E为AC的中点,可求得E的坐标及半径;(3)当x时,可求得y=1,且当x=1时y=4,根据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可求得n的范围.【解答】解:(1)∵抛物线过A点,∴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可得﹣9+6(m﹣2)+3=0,解得m=3,∴二次函数为y=﹣x2+2x+3=﹣(x﹣1)2+4,∴顶点D为(1,4);(2)由(1)可求得C坐标为(0,3),∴AC3,CD,AD2,∴AC2+CD2=AD2,∴△ACD为直角三角形,∴E为AD的中点,∴E点坐标为(2,2),外接圆的半径r AD;(3)当x时,y=1,当x=1时,y=4,∴当x≤1时,1y≤4,根据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可知当1≤x时,1y≤4,∴1≤n.【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及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增减性、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在(1)中掌握点的坐标满足函数的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在(2)中判定出△ACD为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在(3)中利用二次函数的对称性,结合二次函数在对称轴两侧的增减性可确定出n的范围.本题难度不大,注重基础知识的综合,较易得分.7.如图,抛物线y=ax2+bx+2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的坐标为(﹣1,0),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点M为线段AB上一点,过M作x轴的垂线交抛物线于P,交过点A的直线y=﹣x+n于点C.(1)求直线AC及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求PC的长;(3)过P作PQ∥AB交抛物线于点Q,过Q作QN⊥x轴于N,若点P在Q左侧,矩形PMNQ的周长记为d,求d的最大值.【考点】HF: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将A(﹣1,0)代入y=﹣x+n,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C的解析式;根据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把点A的坐标代入y=ax2+bx+2,组成关于a、b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即可得到抛物线的解析式;(2)设M点横坐标为m,则P(m,m2m+2),C(m,﹣m﹣1),得出PMm2m+2,PC m2m+3.由PM,得到m2m+2,即m2=3m+1,m,进而求出PC;(3)设M点横坐标为m,则PM m2m+2,MN=2(m)=3﹣2m,矩形PMNQ的周长d=﹣m2﹣m+10,将﹣m2﹣m+10配方,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得出矩形PMNQ的周长的最大值.【解答】解:(1)∵直线y=﹣x+n过点A(﹣1,0),∴0=1+n,解得n=﹣1,∴直线AC的解析式为y=﹣x﹣1;∵抛物线y=ax2+bx+2的对称轴为直线x,经过点A(﹣1,0),∴,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是:y x2x+2;(2)如图,设M点横坐标为m,则P点坐标为(m,m2m+2),C点坐标为(m,﹣m﹣1).∵点M为线段AB上一点,∴﹣1<m<4.∴PM m2m+2,PC=(m2m+2)﹣(﹣m﹣1)m2m+3.∵PM,∴m2m+2,整理,得m2﹣3m﹣1=0,∴m2=3m+1,m,∴PC m2m+3(3m+1)m+3=m,∴当m时,PC;(3)设M点横坐标为m,则PM m2m+2,MN=2(m)=3﹣2m,∴矩形PMNQ的周长d=2(PM+MN)=2(m2m+2+3﹣2m)=﹣m2﹣m+10.∵﹣m2﹣m+10=﹣(m)2,∴当m时,d有最大值.【点评】本题是二次函数的综合题型,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有运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平行于坐标轴上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矩形的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二次函数最值的求法,综合性较强,难度适中.运用数形结合、方程思想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抛物线y=ax2+bx+2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的坐标为(﹣1,0),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5,点M为线段AB上一点,过M作x轴的垂线交抛物线于P,交过点A的直线y=﹣x+n于点C.(1)求直线AC及抛物线的解析式;(2)M位于线段AB的什么位置时,PC最长,并求出此时P点的坐标;(3)若在(2)的条件下,在x轴上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使,求点Q的坐标.【考点】HF: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将A(﹣1,0)代入y=﹣x+n,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C的解析式;根据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把点A的坐标代入y=ax2+bx+2,组成关于a、b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即可得到抛物线的解析式;(2)设M点横坐标为m,则P(m,m2m+2),C(m,﹣m﹣1),得出PMm2m+2,化成顶点式即可;(3)根据抛物线的对称轴和A的坐标,求得B的坐标,求得AB,从而求得三角形APB的面积,进而求得三角形ABQ的面积,得出Q的纵坐标,把纵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即可求得横坐标,从而求得Q的坐标.【解答】解:(1)∵直线y=﹣x+n过点A(﹣1,0),∴0=1+n,解得n=﹣1,∴直线AC的解析式为y=﹣x﹣1;∵抛物线y=ax2+bx+2的对称轴为直线x,经过点A(﹣1,0),∴,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是:y x2x+2;(2)如图,设M点横坐标为m,则P点坐标为(m,m2m+2),C点坐标为(m,﹣m﹣1).∵点M为线段AB上一点,∴﹣1<m<4.∴PC=(m2m+2)﹣(﹣m﹣1)m2m+3.∵PC m2m+3(m)2,所以,当m时,PC最长,此时P(,),AM;(3)存在;∵抛物线y=ax2+bx+2的对称轴为直线x,经过点A(﹣1,0),∴B(4,0)∴AB=5,∵S△APB AB•PM5,∵,∴S△ABQ,设Q点纵坐标为n,∵S△ABQ AB•n,∴n,(或n这样计算比较方便),∴x2x+2,解得:x或x,∴Q(,)或(,)【点评】本题是二次函数的综合题型,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有运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平行于坐标轴上的两点之间的距离,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二次函数最值的求法,综合性较强,难度适中.运用数形结合、方程思想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抛物线y=﹣x2﹣2x+3 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边),与y轴交于点C,点D为抛物线的顶点.(1)求A、B、C的坐标;(2)点M为线段AB上一点(点M不与点A、B重合),过点M作x轴的垂线,与直线AC交于点E,与抛物线交于点P,过点P作PQ∥AB交抛物线于点Q,过点Q作QN⊥x轴于点N.若点P在点Q左边,当矩形PMNQ的周长最大时,求△AEM的面积;(3)在(2)的条件下,当矩形PMNQ的周长最大时,连接DQ.过抛物线上一点F 作y轴的平行线,与直线AC交于点G(点G在点F的上方).若FG=2DQ,求点F的坐标.【考点】HF:二次函数综合题.【专题】153:代数几何综合题;16:压轴题.。
中考一次函数复习讲义

一次函数复习一讲义小结1 概述主要内容包括:变量与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以及应用举例,用函数观点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课题学习“选择方案”. 函数是研究运动变化的重要数学模型,它来源于客观实际,又服务于客观实际,而一次函数又是函数中最简单、最基本的函数,它是学习其他函数的基础,所以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至关重要,应认真掌握.小结2 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函数的概念,特别是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会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利用函数图象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数学应用能力,初步体会方程与函数的关系及函数与不等式的关系,从而建立良好的知识联系. 【难点】1.根据题设的条件寻找一次函数关系式,熟练作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求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会利用函数图象解决实际问题.2.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小结3 学法指导1.注意从运动变化和联系对应的角度认识函数.2.借助实际问题情境,由具体到抽象地认识函数,通过函数应用举例,体会数学建模思想.3.注重数形结合思想在函数学习中的应用.4.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体会函数观点的统领作用.5.结合课题学习,提高实践意识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知识网络结构图专题总结及应用一、知识性专题专题1 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次函数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和y ,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x 是 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变量与函数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定义:形如y =kx (k ≠0)的函数性质: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一次函数定义:形如y =kx +b (k ,b 是常数,k ≠0)的函数 性质: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待定系数法求函数关系式函数与方程(组)、不等式之间的关系:当函数值是一个具体数值时,函数关系式就转化为方程(组):当函数值是一个范围 时,函数关系式就转化为不等式;两直线 的交点坐标就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专题解读】 一般地,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应先建立自变量满足的所有不等式,通过解不等式组下结论. 例1 函数21+=x y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0B .x ≠1C .x ≠2D .x ≠-2例2 函数xx y -+=21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1B .-1<x <2C .-1≤x <2D .x <2专题2 一次函数的定义【专题解读】 一次函数一般形如y =kx +b ,其中自变量的次数为1,系数不为0,两者缺一不可.例3 在一次函数y =(m -3)x m -1+x +3中,符x ≠0,则m 的值为 .专题3 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专题解读】 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为一条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0,k b ,(0,b ).它的倾斜程度由k 决定,b 决定该直线与y 轴交点的位置. 例4 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2,5)和(-1,-1)两点.(1)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2)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二、规律方法专题专题4 一次函数与方程(或方程组或不等式)的关系【专题解读】 可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出一元一次方程或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或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反之,由方程(组)的解也可确定一次函数表达武.例5 如图14-105所示,已知函数y =3x +b 和y =ax -3的图象交于点P (-2,-5),则根据图象可得不等式3x +b >ax -3的解集是 .例6 假定拖拉机耕地时,每小时的耗油量是个常最,已知拖拉机耕地2小时油箱中余油28升,耕地3小时油箱中余油22升.(1)写出油箱中余油量Q (升)与工作时间t (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画出函数的图象;(3)这台拖拉机工作3小时后,油箱中的油还够拖拉机继续耕地几小时?三、思想方法专题专题6 函数思想【专题解读】 函数思想就是应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抽象升华为函数模型,进而解决有关问题的方法,函数的实质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灵活运用函数思想可以解决许多数学问题.例7 利用图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②.5①,22y x y x例8 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大家应该倍加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据测试,拧不紧的水龙头每秒会滴下2滴水,每滴水约0.05 mL .小明同学在洗手时,没有把水龙头拧紧,当小明离开x 小时后,水龙头滴了y mL 水.(1)试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滴了1620 mL 水时,小明离开水龙头几小时?专题7 数形结合思想【专题解读】 数形结合思想是指将数与形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与函数有关的问题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9 如图14-108所示,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A ,B 两点,如果A 点的坐标为(2,0),且OA =OB ,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专题8 分类讨论思想【专题解读】 分类讨论思想是在对数学对象进行分类的过程中寻求答案的一种思想方法.分类讨论思想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分类的关键是根据分类的目的,找出分类的对象.分类既不能重复,也不能遗漏,最后要全面总结.例10 在一次遥控车比赛中,电脑记录了速度的变化过程,如图14-109所示,能否用函数关系式表示这段记录?专题9 方程思想【专题解读】 方程思想是指对通过列方程(组)使所求数学问题得解的方法.在函数及其图象中,方程思想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运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关系式.例11 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k ≠0)的图象经过点A (-3,-2)及点B (1,6),求此函数关系式,并作出函数图象.2011中考真题精选一、选择题1. (2011新疆乌鲁木齐,5,4)将直线y =2x 向右平移1个单位后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 )A 、y =2x -1B 、y =2x -2C 、y =2x +1D 、y =2x +2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
2019年中考数学复习讲义:专题(一)有理数与数轴的数形结合

专题一 有理数与数轴的数形结合要点归纳1.像2,31,0.25,π,30%等这样大于零的数叫做________;像-20,-32,-0.25,-30%等这样在正数前面加上负“-”的数叫做________.2.用正、负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若一个相反意义的量中一个“意义”规定用“+”表示,则另一个“意义”必定用“_______”表示.3.有理数按性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整数和_______统称为有理数.4.我们把规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直线叫数轴,这条直线上的任意数轴一个点表示一个数,原点左边的数都是______数,原点右边的数都是______数,在实际问题中,一个单位长度可表示一定的数量,如1米,1千米,400千克等.5.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之间的关系:所有的______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是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典例讲解经典再现一、正、负数的识别及应用例1 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0.007,-200,53,-45,0.666…,-9,20.5,0,-32 【思路点拨】由正、负数的定义进行判断.解:整数:+0.007,53,0.666…,20.5;负数:-200,-45,-9,-32. 【方法规律】正数前面可以加“+”号,也可以不加“+”号;负数前面的“-”号不可以省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负数,要看它是不是在正数的前面加“-”号,而不是看它是不是带有“-”号,特别注意 ,“-a ”不一定是负数,如-(-5)数不是负数.例2 课桌的高度比标准高度高2cm 记作+2cm ,那么比标准高度低3cm 记作什么?现有5 张课桌,小明测量了它们的高度,记录如下:+1cm ,0cm ,-1cm ,+3cm ,-1.5cm .若规定课桌的高度与标准高度相差最多不能超过2cm ,问上述5张课桌有几张合格?【思路点拨】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分别用“+”、“-”数来表示,与标准高相差2cm ,是指可以高2cm ,也可以低2cm .解:比标准高度低3cm 记作-3cm ,这5张课桌中,合格的有:比标准高度:+1cm 、0cm 、-1cm 、-1.5cm ,共4张.【方法规律】如果超过标准高度记为“+”,那么不是(或低于)标准高度记为“-”,在判断几张桌子合格的问题中,我们不管超过还是低于标准高度,不看数前面的“+”、“-”号,只看符号后面数是否小于或等于0.二、有理数的相关概念(1)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的统称;(2)分数:正分数、负分数的统称;(3)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的统称;(4)有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例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统称为有理数B .正整数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C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D .非正整数就是指零、负整数和所有分数【思路点拨】A 选项中,有理数应包括正有理数、0和负有理数;B 选项中也漏掉了0;D 选项中,非正整数是指负整数和0.解:C三、有理数的分类例4 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25,3.14,48,-32,-0.40,0,+34,-3.5,1,41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数:整数:有理数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有理数:零:正有理数:有理数【思路点拨】此题考察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式,注意0是整数.解:(1)⎪⎩⎪⎨⎧-+---41,5.3,34,40.0,32,14.31,0,48,25:分数:整数有理数 (2)⎪⎪⎩⎪⎪⎨⎧----+5.3,40.0,32,25041,1,34,48,14.3负有理数:零:正有理数:有理数 【方法规律】对有理数进行分类时,必须按照同一标准,不能将两种分类方式混在一起,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都是分数.例5 下面四个结论中,正确的结论是( )A .两个不同的整数之间必有一个正分数B .两个不同的整数之间必有一个整数C .两个不同的整数之间必有一个有理数D .两个不同的整数之间必有一个负数【思路点拨】对于A ,如果是两个负整数,那么中间就没有正分数;对于B ,如果是两个连续的整数,中间就再没有整数;对于D ,如果两个整数是正整数,中间就没有负数;只有C ,不论是怎样的两个不同的整数,中间必有有理数,如2和3中间有25,-2,-3之间有-25. 解:选C【方法规律】如果一个说法(结论)不正确,可举反例说明.四、数轴上的点和数例6 指出下面数轴上A 、B 、C 、D 、O 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思路点拨】数的性质A 点、B 点在原点的左侧,表示的是负数;C 点、D 点在原点的右侧,表示的数是整数,0点在原点;其次,还要确定每个点到原点的距离.解:点A 表示-5,点B 表示-1,点C 表示2,点D 表示5,点O 表示0.【方法规律】本题一个单位长度表示2,而不是1,容易看错,确定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一定性质,二定距离.例7 数轴上表示到3的点的距离是5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思维点拨】数轴上与表示3的点相距5个单位长度的点有两个,一个表示3的点的右侧且相距5个单位长度,另一个表示3的点的左侧且相距5个单位长度.解:8或-2【方法规律】距离是一个长度,在数轴上表示与某个点的距离为a (a >0)的点时,用分类讨论思想时要考虑在这个点左侧且距此点a 个单位长度有一个点;在这个点右侧且距此点a 个单位长度也有一个点.五、画数轴画数轴时,一定要体现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画数轴的步骤可归纳为:一画、二定、三选、四统一、五标数,即画直线、定原点、选取正方向,统一单位长度,确定要表示的数的对应点的位置.例8 如图,数轴上有A 、B 、C 、D 、E 、F 六个点,每两个相邻的点的距离相等,那么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表示原点的数在C 、D 之间B .有三个点表示的数是负数C .这六个数中没有表示整数的点D .C 点与原点最接近【思维点拨】A 点到F 点的距离是436,且相邻的点之间的距离相等,所以每两个相邻点间距离为427÷5=2027,原点在C 、D 之间,213>413,因此原点靠近D 点,A 、B 、C 三点表示的数是负数,B 点表示的数是分数.解:D拓展研究一、正、负数应用在一些实际生产和生活的问题中,并没有出现常见的意义相反的量,而是把其中某一个量规定为“0”这个量作为正、负数的界限,解决问题时,要按题目的要求正确理解整数、负数所代表的实际的量的真正意义,把实际的量进行转化.例1 图中这个游戏叫做(井底之蛙),一个人或几个人玩,每人投一次骰子(可以是一粒或二粒),按点数井底之蛙开始往上爬,爬到哪一格,就按那一格的数字再往上升或往下降,只有升到井上或回到井底,才轮到第二个人.例如,投得3,往上爬三格,得“+1”,再升一格,又得“-4”,降四格回到井底,于是轮到第二个人投骰子.现在轮到你投骰子,请你简要分析一下,如果你投到哪些数,就可以把青蛙送到井上,不再坐井观天.【思路点拨】读懂题意,将每个数按题意上升或下降这些格,看是否送到井上,是否仍回井底. 解:投到8~12时,可以把青蛙送到井上;投到1~7时,青蛙回到井底.【方法规律】理解正、负数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二、有理数分类中0的位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是唯一的中性数.例2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分数; ②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③一个整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④一个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A .1个B .2个C .3个D .4个【思路点拨】一个有理数可能是正数、负数或0,整数也包括零,其中①④是正确的. 解:B【方法规律】在有关有理数概念的考察中,0最容易被忽视,要防止“一个有理数非正即负”和“一个整数非正即负”的错误出现.三、利用正、负数探究数字的排列规律例3 观察下列依次排列的两列数,它们的排列有什么规律?你能说出这两列数的第48个数,第101个数,第2019个数分别是什么吗?(1)-1,21,-3,41,-5,61,-7,81,…; (2)21,0,-21,0,21,0,-21,0,…. 【思路点拨】(1)这列数从数的性质看正、负交替出现,再考虑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2)这列数是0、21交替出现,再考虑性质符号的变化规律. 解:(1)这列数的排列规律是:对于第n 个数,n 为奇数时,此数是-n ,n 为偶数时,此数是n 1,因此,第48个数为481,第101个数为-101,第2019个数为-2019. (2)这列数的排列规律是:21,0,-21,0,…,从前往后奇数位上数是21或-21,偶数位上是0,位数除4余1的是21,位数除4余3的是-21,所以,第48个数是0,第101个数是21,第2019个数是-21. 【方法规律】从数的性质和除性质外的数的大小两方面寻找规律.四、有理数分类中小数的划分例4 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不是有理数?722,-3.0 ,-31,0.121121112…,0.676767…,π,-π,0.4. 【思路点拨】722,-31是分数,-3.0 ,0.676767…是循环小数,可以化为分数,0.4是有限小数,也可以化为分数,所以都是有理数.0.121121112…,π,-π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化为分数,所以不是有理数.解:有理数:722,-3.0 ,-31,0.676767…,0.4; 不是有理数:0.121121112…,π,-π.【方法规律】小数有三类: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其中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都可以化为分数,故都是有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不是有理数,分数可化为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五、数轴上的数形结合例5 如图,数轴上有A 、B 、C 三个点,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B 点在数轴上移动3个单位长度后,所表示的数是什么?(2)怎样在数轴上移点C ,使移动后的C 点(不与B 点重合)与A 点的距离等于B 点与A 点的距离?此时C 点表示的数是什么?【思维点拨】(1)B 点在数轴的移动可向正方向,也可向负方向,有两个结果;(2)A 、B 两点间的距离是2,C 点向左移动,可在A 点左边,也可在A 点右边距离为2,但A 点右边距离为2的点与B 点重合,应排除.解:(1)-5或1(2)将C 点向左移动9个单位长度,此时C 点表示的数是-6.【方法规律】到数轴上某点的距离为a (a >0)的点有两个,在该点左、右两边各有一个点.六、数轴的实际应用利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确定好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将实际问题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再根据要求求解.例5 某人从A 地向东走10米到达B 地,然后向西走4米到达C 地,又向东走7米到达D 地,问此人现在在A 地的哪个方向?距A 地多远?【思路点拨】本题可借助数轴来解决,按照此人行走的方向和距离找出他三次行走后的位置.解:设A 地是原点,向东为正方向,以1米为一个单位长度,由图可知D 在A 地的正东方向,距A 地13米.【方法规律】本题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根据已知条件画出一条数轴,在数轴上讲三次运动过程表示出来,便能顺利解决问题.实战演练A 链接中考1.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如果用-551表示,那么下列中国历史文化名人的出生年代表示为:①司马迁出生于公元前145年:__________;②李白出生于公元701年:_______.2.林艳在东西向的路上,先向东走30米,又向西走30米,她一共走了______米,她最后的位置是在_________.3.已知在数轴上有A、B两点,点A、B之间的距离为1,点A与原点的距离为3,那么点B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4.数轴上的点A、B位置如图所示,则线段AB的长度为_______.5.点A为数轴上距原点距离4个单位长度的点,A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6.下列各组量具有相反意义的是()A.收入3000元与增加5000元 B.向东走5km与向南走3.5kmC.温度上升12℃与水位下降 D.七(5)班在比赛中胜3场与负3场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①小数都是有理数;②存在最小的自然数;③-0.001是分数,也是有理数A.0个 B.1个 C.2个 D.3个8.如图,数轴上的点A表示的数可能是()A.2.4 B.-2.4 C.-1.6 D.-1.49.点A在数轴上表示-2的点所在的位置,当点A沿数轴移动5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时,点B表示的有理数是()A.3 B.-7 C.3或-7 D.无法确定B 冲刺中考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①0℃表示没有温度;②0是最小的整数;③0是偶数,也是自然数;④不带负号的数都是整数;⑤带负号的数不一定是负数A.0个 B.1个 C.2个 D.3个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正整数一定是自然数 B.自然数一定是正整数C.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D.任何有理数都可以表示为分数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规定了原点、正方向的直线是数轴 B.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是非正数C.有理数如11000-在数轴上无法表示 D.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找到13. 一次月考中,新欣所在班级平均分为95分,把高出平均分的部分记作正数,新欣105分,记为____,兰慧记-12分,她实际得分为分.14.下列四个判断中,错误的是( )A.存在着最小的自然数 B.存在最小的正有理数C.不存在最大的正有理数 D.不存在最大的负有理数15. -a 一定是( )A.正数 B.负数 C.正数或负数 D.正数或零或负数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数轴上原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是正数 B.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左边的点表示的数是非正数C.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D.数轴上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3 17.已知数轴上的点A到原点的距离为2个单位长度,那么数轴上到点A的距离是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A.5 B.±5 C.±1 D.±1或±518.若b为正数,利用“<“号连接a,a-b,a+b为____.19.写出5个数(不能重复),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①其中三个数是非正数;②其中三个数非负数;③五个数都是有理数,这五个数可以是.20.数轴上点A表示3,点B表示-4.5,点C表示-2,则点A和点B中,距离点C较远的点是___ _.21.点A在数轴上距原点3个单位长度,且位于原点的右侧,若将点A向左移动4个单位长度,此时点A 所表示的数是____,若点B表示的数是点A开始时所表示的数的相反数,作同样的移动以后,点B所表示的数是____.22.点A、B、C、D、E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B、C、E分别为相邻整数点的中点,请回答下列问题:(1)点A、B、C、D、E各表示什么数?(2)点A、B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点B、E之间的距离是多少?(3)现在把数轴的原点取在点C处,其余都不变,那么点A、B、C、D、E又分别表示什么数?23.观察下列各数12345,,,,23456---,…(1)写出第10个数;(2)写出第2019个数.24.检修组乘汽车,沿公路检修线路,约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某天自A地出发,到收工时,行走记录为(单位:千米):+8,-9,+4,+7,-2,-10,+18,-3,+7,+5(1)收工时在A地的哪边?距A地多少千米?(2)若每千米耗油0.4升,问从A地出发到收工时,共耗油多少升?25.如图,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有理数都是整数,若A、B对应的有理数a、b满足b- 2a=5,那么请指出数轴上原点的位置.C决战中考26.将111111,,,,,,23456---…按一定规律排列如下:第1行 1第2行12-13第3行14-1516-第4行1718-19110-第5行111112-113114-115则第20行从左到右第10个数是 .27.在数轴任取一条长度为201913个单位长度的线段,则此线段在数轴上最多能盖住的整数点个数为( )A. 2019B.2019C.2019D.201928.小明家、学校、邮局、图书馆坐标落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上,依次记为A、B、C、D,学校位于小明家西150米,邮局位于小明家东100米,图书馆位于小明家西400米.(1)用数轴表示A、B、C、D的位置(建议以小明家为原点);(2)一天,小明从家里先去邮局寄信后,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往图书馆方向走了约8分钟,试问这时小明约在什么位置?距图书馆和学校各约多少米?29.如图,一条笔直的流水线上,依次有5个卡通人,它们站立的位置在数轴上依次用点M1、M2、M3、M4、M5表示.(1)点M2和M5所表示的有理数是什么?(2)点M1和M4之间的距离为多少?(3)怎样将点M3移动,使它先到达M2,再到达M5,请说明;(4)若原点是一休息游乐所,那么5个卡通人到游乐所休息的总路程为多少?2019-2020学年数学中考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在宽为20m ,长为32m 的矩形地面上修筑同样宽的道路(图中阴影部分),余下的部分种上草坪.要使草坪的面积为2540m , 求道路的宽.如果设小路宽为x ,根据题意,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A .(20-x )(32-x )=540B .(20-x )(32-x )=100C .(20+x )(32+x )=540D .(20+x )(32-x )=5402.16的算术平方根是( ) A .4B .﹣4C .2D .±23.在Rt ABC 中,90,C B α∠=∠=o,若BC m =,则AB 的长为( ) A.cos mαB.cos m αgC.sin m αgD.tan m αg4.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是( )A. B. C. D.5.如图,已知四边形ABCO 的边AO 在x 轴上,//,BC AO AB AO ⊥,过点C 的双曲线()0ky k x=≠交OB 于D ,且:1:2OD DB =,若OBC ∆的面积等于3,则k 的值等于( )A .2B .34C .65D .2456.如图,点,D E 分别在ABC ∆的,AB AC 边上,下列条件:①AED B ∠=∠;②AE DE AB BC=;③,AD AEAC AB =其中能使ADE ∆与ACB ∆相似的是( )A .①②B .②C .①③D .②③7.如图,四边形AOBC 和四边形CDEF 都是正方形,边OA 在x 轴上,边OB 在y 轴上,点D 在边CB 上,反比例函数8y x=,在第二象限的图像经过点E ,则正方形AOBC 与正方形CDEF 的面积之差为( )A.6B.8C.10D.128.在质地和颜色都相同的三张卡片的正面分别写有-2,-1,1,将三张卡片背面朝上洗匀,从中抽出一张,并记为x ,然后从余下的两张中再抽出一张,记为y ,则点(x ,y )在直线y=-x-1上的概率为( ) A.12B.13C.23D.19.下列各式中不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是 A .x 2-6x+9B .-x 2+y 2C .x 2+2x+4D .-x 2+2xy-y 2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 是菱形,点C 的坐标为(4,0),60AOC ∠=︒,垂直于x 轴的直线l 从y 轴出发,沿x 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平移,设直线l 与菱形OABC 的两边分别交于点M ,N(点M 在点N 的上方),若OMN ∆的面积为S ,直线l 的运动时间为t 秒(04)t ≤≤,则能大致反映S 与t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A. B.C. D.11.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C=a,以斜边AB上的点O为圆心的圆分别与AC、BC相切于点E、F,与AB分别相交于点G、H,且EH的延长线与CB的延长线交于点D,则CD的长为()A .2212a-B .212a+C .2aD .124a⎛⎫-⎪⎝⎭12.将两个等腰Rt△ADE、Rt△ABC如图放置在一起,其中∠DAE=∠ABC=90°.点E在AB上,AC与DE 交于点H,连接BH、CE,且∠BCE=15°,下列结论:①AC垂直平分DE;②△CDE为等边三角形;③tan∠BCD=ABBE;④EBCEHC33SS=;正确的个数是()A.1B.2C.3D.4二、填空题13.如图,已知tanα=12,如果F(4,y)是射线OA上的点,那么F点的坐标是______.14.抛物线y=(2x﹣1)2+t与x轴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为4,则t的值是_____.15.世界文化遗产长城总长约为6700000m,将67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_____.16.如图,在反比例函数y=2x(x>0)的图象上,有点P1,P2,P3,P4,它们的横坐标依次为1,2,3,4.分别过这些点作x轴与y轴的垂线,图中所构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从左到右依次为S1,S2,S3,则S1+S2+S3=___________.17.方程21=1x-的根是____.18.以下四个命题:①每一条对角线都平分一组对角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②当m >0时,y =﹣mx+1与y =x两个函数都是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 ③甲、乙两射击运动员分别射击10次,他们射击成绩的方差分别为S 2甲=4,S 2乙=9,这个过程中乙发挥比甲更稳定.④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标号为1,2,3,4的四个完全相同的小球,从袋中随机摸取一个然后放回,再从袋中随机地摸取一个,则两次取到的小球标号的和等于4的概率为18.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只需填正确命题的序号) 三、解答题19.一服装经销商计划购进某品牌的A 型、B 型、C 型三款服装共60套,每款服装至少要购进8套,且恰好用完购服装款61000元.设购进A 型服装x 套,B 型服装y 套,三款服装的进价和预售价如下表: 服装型号 A 型 B 型 C 型 进价(元/套) 900 1200 1100 预售价(元/套)120016001300(1)如果所购进的A 型服装与B 型服装的费用不超过39000元,购进B 型服装与C 型服装的费用不超过34000元,那么购进三款服装各多少套?(2)假设所购进服装全部售出,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该服装经销商在购进这批服装过程中需另外支出各种费用共1500元.①求出预估利润P (元)与x (套)的函数关系式;(注:预估利润P =预售总额﹣购服装款﹣各种费用) ②求出预估利润的最大值,并写出此时购进三款服装各多少套.20.已知:△AOB 和△COD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B =∠COD =90°,AO =4,CO =2,接连接AD ,BC 、点H 为BC 中点,连接OH . (1)如图1所示,求证:OH =12AD 且OH ⊥AD ; (2)将△COD 绕点O 旋转到图2所示位置时,线段OH 与AD 又有怎样的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3)请直接写出线段OH 的取值范围.21.已知锐角△ABC ,∠ABC =45°,AD ⊥BC 于D ,BE ⊥AC 于E ,交AD 于F . (1)求证:△BDF ≌△ADC ;(2)若BD =4,DC =3,求线段BE 的长度.22.“扬州漆器”名扬天下,某网店专门销售某种品牌的漆器笔筒,成本为30元/件,每天销售y(件)与销售单价x(元)之间存在一次函数关系,如图所示.(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2)如果规定每天漆器笔筒的销售量不低于260件,当销售单价为多少元时,每天获取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3)该网店店主热心公益事业,决定从每天的销售利润中捐出150元给希望工程,为了保证捐款后每天剩余利润不低于3490元,试确定该漆器笔筒销售单价的范围.23.为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某校团委组织了一次“环保知识”考试,考题共10题考试结束后,学校团委随机抽查部分考生的考卷,对考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发现所抽查的考卷中答对题量最少为6题,并且绘制了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以下问题:(1)“答对10题”所对应扇形的心角为_____;(2)通过计算补全条形统计图;(3)若该校共有2000名学生参加这次“环保知识”考试,请你估计该校答对不少于8题的学生人数.24.(1)△ABC和△CDE是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1,其中∠ACB=∠DCE=90°,连结AD、BE,求证:△ACD≌△BCE.(2)△ABC和△CDE是两个含30°的直角三角形,其中∠ACB=∠DCE=90°,∠CAB=∠CDE=30°,CD <AC,△CDE从边CD与AC重合开始绕点C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α(0°<α<180°);①如图2,DE与BC交于点F,与AB交于点G,连结AD,若四边形ADEC为平行四边形,求BGAG的值;②若AB=10,DE=8,连结BD、BE,当以点B、D、E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时,求BE的长.25.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中途因故停车一段时间,之后以原速维续行驶到达目的地B,此时乙车同时到达目的地A,如图,是甲、乙两车离各自出发地的路程y(km)与时间x (h)的函数图象.(1)甲车的速度是km/h,a的值为;(2)求甲车在整个过程中,y与x的函数关系式;(3)直接写出甲、乙两车在途中相遇时x的值.【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 A C A C B C B B C A B D二、填空题13.(4,2)14.-1615.7×10716.3 217.x=±2.18.①三、解答题19.(1)购进A型服装30套,B型服装10套,则C型服装为20套;(2)①P=500x+500;②最大值为17500元,此时购进A型服装34套,B型服装18套,C型服装8套.【解析】【分析】(1)首先设购进A型服装x套,B型服装y套,则C型服装为(60-x-y)套;根据题意可得()()900120039000120011006034000900120011006061000x y y x y x y x y ⎧+≤⎪+--≤⎨⎪++--⎩①②=③,求解不等式组即可求得答案; (2)①根据由预估利润P=预售总额-购机款-各种费用,即可求得利润P (元)与x (套)的函数关系式为:P=1200x+1600y+1300(60-x-y )-61000-1500,整理即可求得答案;②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组:8250811038x x x ≥⎧⎪-≥⎨⎪-≥⎩,解此不等式组求得x 的取值范围,然后根据①中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即可答案. 【详解】解:(1)设购进A 型服装x 套,B 型服装y 套,则C 型服装为(60﹣x ﹣y )套;由题意,得()()900120039000120011006034000900120011006061000x y y x y x y x y ⎧+≤⎪+--≤⎨⎪++--⎩①②=③,整理得:3413011320250x y y x y x +≤⎧⎪-≤-⎨⎪-⎩=,∴可得不等式组:()()3425013025011320x x x x ⎧+-≤⎪⎨--≤-⎪⎩,解得:x =30,y =10,∴购进A 型服装30套,B 型服装10套,则C 型服装为20套;(2)①由题意,得P =1200x+1600y+1300(60﹣x ﹣y )﹣61000﹣1500, 整理得:P =500x+500,∴利润P (元)与x (套)的函数关系式为:P =500x+500; ②由(1)得:y =2x ﹣50,∴购进C 型服装套数为:60﹣x ﹣y =110﹣3x ,根据题意列不等式组,得:8250811038x x x ≥⎧⎪-≥⎨⎪-≥⎩,解得29≤x≤34,∴x 范围为29≤x≤34,且x 为整数. ∵P 是x 的一次函数,k =500>0, ∴P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取最大值34时,P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17500元. 此时购进A 型服装34套,B 型服装18套,C 型服装8套. 【点睛】此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不等式组的实际应用问题.此题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图表,理解题意,求得不等式组与一次函数,然后根据函数的性质求解,注意函数思想的应用.20.(1)见解析;(2)结论:OH=12AD,OH⊥AD.理由见解析;(3)1≤OH≤3.【解析】【分析】(1)只要证明△AOD≌△BOC,即可解决问题;(2)延长HO交AD于K.延长OH到M,使得HM=OH,连接BM,CM.。
中考数学复习讲义课件 第3单元 第11讲 一次函数

第11讲 一次函数
1 知识梳理素养形成 2 考法聚焦素养提升
知识梳理素养 形成
考法聚焦素养 提升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0 年 6 考) 例 1 已知关于 x 的一次函数 y=(2m+1)x+m-1. (1)若该函数的值 y 随自变量 x 的增大而增大,则 m 的取值范围为
(3)每月制作 A 类微课多少个时,该团队月利润 w 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元?
解:由(2)知,w=50a+16500. ∵50>0,∴w 随 a 的增大而增大. ∴当 a=9 时,w 有最大值,w 最大=50×9+16500=16950(元).
答:每月制作 A 类微课 9 个时,该团队月利润 w 最大,最大利润是 16950 元.
7.(2021·衡阳)如图是一种单肩包,其背带由双层部分、单层部分和调节扣 构成.小文购买时,售货员演示通过调节扣加长或缩短单层部分的长度, 可以使背带的长度(单层部分与双层部分长度的和,其中调节扣所占长度忽 略不计)加长或缩短,设双层部分的长度为 xcm,单层部分的长度为 ycm. 经测量,得到表中数据. 双层部分长度 x/cm 2 8 14 20 单层部分长度 y/cm 148 136 124 112
品种 A B 原来的运费 45 25 现在的运费 30 20
(1)求每次运输的农产品中 A,B 产品各有多少件; [解答] 解:设每次运输的农产品中 A 产品有 x 件,B 产品有 y 件.根据题 意,得 4350xx++2250yy==11220000,-300.解得yx==3100., 答:每次运输的农产品中 A 产品有 10 件,B 产品有 30 件.
10.(2021·乐山)如图,已知直线 l1:y=-2x+4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 A,B 两 点,那么过原点 O 且将△AOB 的面积平分的直线 l2 的解析式为( D )
2019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资料--全等三角形含答案(共11页).docx

全等三角形1已知:AB=4, AC=2, 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3 已知:Z1=Z2, CD=DE, EF//AB,求证:EF=AC4 已知:AD 平分ZBAC, AC=AB+BD,求证:ZB=2ZC5 已知:AC 平分ZBAD, CE 丄AB, ZB+ZD=180° ,求证:AE=AD+BEZC=ZD, F 是 CD 中点,求证:Z1=Z22 已知:BC=DE, ZB=ZE,6如图,四边形ABCD中,AB〃DC, BE、CE分别平分ZABC、ZBCD,且点E在AD上。
求证:BC=AB+DC。
7 已知:AB=CD, ZA=ZD,求证:ZB=ZC&P 是ZBAC 平分线AD 上一点,AC>AB,求证:PC-PB<AC-AB9 已知,E 是AB 中点,AF=BD, BD=5, AC=7,求DC13已知:如BD1AC ,分别为D、E, BD、CE相交于点F。
求证:BE=CD. 图,AB=AC, CEXAB,垂足10.如图,已知AD/7BC, ZPAB的平分线与ZCBA的平分线相交于E, CE的连线交AP于D.求证:AD+BC=AB. 11如图,AABC中,AD是ZCAB的平分线,且AB=AC+CD,求证:ZC=2ZB12 如图:AE、BC 交于点M, F 点在AM 上,BE/7CF, BE=CF。
求证:AM是△ABC的中线。
14 在AABC 中,ZACB = 90°, AC = BC ,直线MV 经过点C ,且AD 丄MZV 于D , BE L MN 于E . (1) 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① ^ADC竺ACEB;② DE = AD + BE ;(2)当直线MV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给出证明; 若不成立,说明理由.15如图所示,已知AE丄AB, AF丄AC, AE=AB, AF=AC。
求证:16.如图,已知AC〃BD, EA、EB分别平分ZCAB和ZE,则AB与AC+BD相等吗?请说明理由DBA, CD过点(1) EC=BF; (2) EC丄BFB C17.如图9所示,A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ZACB=90° , AD是BC边上的中线,过C作AD的垂线,交AB于点E,交AD于点F,求证:ZADC=ZBDE.图9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答案)1. 延长AD到E,使DE=AD,则三角形ADC全等于三角形EBD即BE=AC=2 在三角形ABE 中,AB-BE<AE<AB+BE即:10-2<2AD<10+2 4<AD<6又AD是整数,则AD=52证明:连接BF和EF。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3-4 一次函数考点分析及典型试题

一次函数考点分析及典型试题【专题综述】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方法解读】1.一次函数的意义及其图象和性质⑴.一次函数: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b为常数,k≠0)的形式,则称y是x 的一次函数(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⑵.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是经过点()(0,,0)bkb -,的一条直线,正比例函数y=kx 的图象是经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如下表所示.⑶.一次函数的性质:y=kx +b(k 、b 为常数,k ≠0)当k >0时,y 的值随x 的值增大而增大;当k <0时,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减小.⑷.直线y=kx +b(k 、b 为常数,k ≠0)时在坐标平面内的位置与k 在的关系. ①直线经过第一、二、三象限(直线不经过第四象限); ②直线经过第一、三、四象限(直线不经过第二象限); ③直线经过第一、二、四象限(直线不经过第三象限); ④直线经过第二、三、四象限(直线不经过第一象限);2.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求法⑴.待定系数法:先设出式子中的未知系数,再根据条件列议程或议程组求出未知系数,从而写出这个式子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其中的未知系数也称为待定系数。
⑵.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函数表壳式的一般步骤:⑴写出函数表达式的一般形式;⑵把已知条件(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公共秩序 函数表达式中,得到关于待定系数的议程或议程组;⑶解方程(组)求出待定系数的值,从而写出函数的表达式。
⑶.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求法: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常用 待定系数法,其中确定正比例函数表达式,只需一对x 与y 的值,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需要两对x 与y 的值。
类型1: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例1】若函数(1)my m x =-是正比例函数,则该函数的图象经过第 象限.类型2:一次函数的图像【例2】(2017上海市)如果一次函数y =kx +b (k 、b 是常数,k ≠0)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那么k 、b 应满足的条件是( )类型3: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基础知识归纳:确定一个正比例函数,就是要确定正比例函数定义式kx y =(k ≠0)中的常数k .确定一个一次函数,需要确定一次函数定义式b kx y +=(k ≠0)中的常数k 和b .解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基本方法归纳:求正比例函数解析式只需一个点的坐标,而求一次函数解析式需要两个点的坐标. 注意问题归纳:数形结合思想,将线段长度,图形面积与点的坐标联系起来是关键,同时注意坐标与线段间的转化时符号的处理.【例3】(2017天津)用A 4纸复印文件,在甲复印店不管一次复印多少页,每页收费0.1元.在乙复印店复印同样的文件,一次复印页数不超过20时,每页收费0.12元;一次复印页数超过20时,超过部分每页收费0.09元.设在同一家复印店一次复印文件的页数为x (x 为非负整数). (1)根据题意,填写下表:一次复印页数(页) 5 10 20 30 … 甲复印店收费(元) 0.52… 乙复印店收费(元)0.62.4…(2)设在甲复印店复印收费y 1元,在乙复印店复印收费y 2元,分别写出y 1,y 2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 (3)当x >70时,顾客在哪家复印店复印花费少?请说明理由.类型4:一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基础知识归纳:直线y =kx +b 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bk-,0),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0,b );直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S△=12|bk|·|b|=22||bk.基本方法归纳:直线与两坐标轴交点是关键.注意问题归纳:对于k不明确时要分情况讨论,否则容易漏解.【例4】(2017怀化)一次函数y=﹣2x+m的图象经过点P(﹣2,3),且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则△AOB的面积是()A.12B.14C.4D.8【例5】(2017浙江省台州市)如图,直线l1:y=2x+1与直线l2:y=mx+4相交于点P(1,b).(1)求b,m的值;(2)垂直于x轴的直线x=a与直线l1,l2分别交于点C,D,若线段CD长为2,求a的值.类型5:一次函数的应用基础知识归纳:主要涉及到经济决策、市场经济等方面的应用.利用一次函数并与方程(组)、不等式(组)联系在一起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利率、利润、租金、生产方案的设计问题.基本方法归纳:利用函数知识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设定实际问题中的变量;(2)建立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或其他复合而成的函数式;(3)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保证自变量具有实际意义;(4)利用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5)写出答案..注意问题归纳:读图时首先要弄清横纵坐标表示的实际意义,还要会将图象上点的坐标转化成表示实际意义的量;自变量取值范围要准确,要满足实际意义.【例6】(2017四川省凉山州)为了推进我州校园篮球运动的发展,2017年四川省中小学生男子篮球赛于2月在西昌成功举办.在此期间,某体育文化用品商店计划一次性购进篮球和排球共60个,其进价与售价间的关系如下表:篮球排球进价(元/个)8050售价(元/个)10570(1)商店用4200元购进这批篮球和排球,求购进篮球和排球各多少个?(2)设商店所获利润为y(单位:元),购进篮球的个数为x(单位:个),请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x的取值范围);(3)若要使商店的进货成本在4300元的限额内,且全部销售完后所获利润不低于1400元,请你列举出商店所有进货方案,并求出最大利润是多少?【强化训练】1.(2017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一次函数y=kx+b满足kb>0,且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此函数的图象不经过()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2.(2017内蒙古赤峰市)将一次函数y=2x﹣3的图象沿y轴向上平移8个单位长度,所得直线的解析式为()A.y=2x﹣5B.y=2x+5C.y=2x+8D.y=2x﹣83. (2017枣庄)如图,直线243y x=+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和点B,点C、D分别为线段AB、OB的中点,点P为OA上一动点,PC+PD值最小时点P的坐标为()A.(﹣3,0)B.(﹣6,0)C.(32-,0)D.(52-,0)4.(2017山东省菏泽市)如图,函数y1=﹣2x与y2=ax+3的图象相交于点A(m,2),则关于x的不等式﹣2x>ax+3的解集是()A.x>2B.x<2C.x>﹣1D.x<﹣15.(2017山东省泰安市)已知一次函数y=kx﹣m﹣2x的图象与y轴的负半轴相交,且函数值y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减小,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k<2,m>0B.k<2,m<0C.k>2,m>0D.k<0,m<0 6. (2017四川省南充市)小明从家到图书馆看报然后返回,他离家的距离y与离家的时间x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如果小明在图书馆看报30分钟,那么他离家50分钟时离家的距离为km.7. (2017吉林省长春市)甲、乙两车间同时开始加工一批服装.从幵始加工到加工完这批服装甲车间工作了9小时,乙车间在中途停工一段时间维修设备,然后按停工前的工作效率继续加工,直到与甲车间同时完成这批服装的加工任务为止.设甲、乙两车间各自加工服装的数量为y(件).甲车间加工的时间为x(时),y与x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1)甲车间每小时加工服装件数为件;这批服装的总件数为件.(2)求乙车间维修设备后,乙车间加工服装数量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求甲、乙两车间共同加工完1000件服装时甲车间所用的时间.8. (2017宁夏)某商店分两次购进A.B两种商品进行销售,两次购进同一种商品的进价相同,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购进数量(件)A B购进所需费用(元)第一次30403800第二次40303200(1)求A、B两种商品每件的进价分别是多少元?(2)商场决定A种商品以每件30元出售,B种商品以每件100元出售.为满足市场需求,需购进A、B两种商品共1000件,且A种商品的数量不少于B种商品数量的4倍,请你求出获利最大的进货方案,并确定最大利润.9. (2017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为了推动“龙江经济带”建设,我省某蔬菜企业决定通过加大种植面积、增加种植种类,促进经济发展.2017年春,预计种植西红柿、马铃薯、青椒共100公顷(三种蔬菜的种植面积均为整数),青椒的种植面积是西红柿种植面积的2倍,经预算,种植西红柿的利润可达1万元/公顷,青椒1.5万元/公顷,马铃薯2万元/公顷,设种植西红柿x公顷,总利润为y万元.(1)求总利润y(万元)与种植西红柿的面积x(公顷)之间的关系式.(2)若预计总利润不低于180万元,西红柿的种植面积不低于8公顷,有多少种种植方案?(3)在(2)的前提下,该企业决定投资不超过获得最大利润的18在冬季同时建造A、B两种类型的温室大棚,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测算,投资A种类型的大棚5万元/个,B种类型的大棚8万元/个,请直接写出有哪几种建造方案?10. (2017四川省广安市)正方形A1B1C1O,A2B2C2C1,A3B3C3C2…按如图所示放置,点A1、A2、A3…在直线y=x+1上,点C1、C2、C3…在x轴上,则A n的坐标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中考数学专题复习讲义函数型
我们目前所学的函数主要有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在解决函数问题的时候要注意每种函数的时候要注意各自的特点形式:
“靠近课本,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是近年中考函数应用题编题原则,因此在广泛的社会
生活、经济生活中,抽取靠近课本的数学模型是近年来中考的热点问题,解决次类问题经常使用待定系法求解析问题,但这类问题蕴含有代入消元法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又极易与方程、不等式、几何等初中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相融合.
类型之一分段函数应用题
分段函数是指自变量在不同的取值范围内,其关系式(或图象)也不同的函数,分段函数的
应用题多设计成两种情况以上,解答时需分段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很多需分段计费的
实际问题,因此,分段计算的应用题成了近几年中考应用题的一种重要题型。
1.年春节前夕,南方地区遭遇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赣南脐橙受灾滞销.为了减少果农
的损失,政府部门出台了相关补贴政策:采取每千克补贴0.2 元的办法补偿果农.
下图是“绿荫”果园受灾期间政府补助前、后脐橙销售总收入y(万元)与销售量x(吨)的关系图.请结合图象回答以下问题:
(1)在出台该项优惠政策前,脐橙的售价为每千克多少元?
(2)出台该项优惠政策后,“绿荫”果园将剩余脐橙按原售价打九折赶紧全部销完,加上政府补贴共收入 11.7 万元,求果园共销售了多少吨脐橙?
(3)①求出台该项优惠政策后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②去年“绿荫”果园销售30 吨,总收入为 10.25 万元;若按今年的销售方式,则至少要销售多少吨脐橙?总收入能达到去年水平.
类型之二与二次函数有关的最优化问题
二次函数是一描述现实世界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二次函数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求最大利润、最大面积的例子就是它在最优化问题中的应用.
2. 枇杷是莆田名果之一,某果园有100 棵枇杷树。
每棵平均产量为40 千克,现准备多种一些枇杷树以提高产量,但是如果多种树,那么树与树之间的距离和每一棵数接受的阳光就会
减少,根据实践经验,每多种一棵树,投产后果园中所有的枇杷树平均每棵就会减少产量
0.25 千克,问:增种多少棵枇杷树,投产后可以使果园枇杷的总产量最多?最多总产量是
多少千克?
3. 某宾馆客房部有 60 个房间供游客居住,当每个房间的定价为每天200 元时,房间可以住满.当每个房间每天的定价每增加10 元时,就会有一个房间空闲.对有游客入住的房间,
宾馆需对每个房间每天支出20 元的各种费用.
设每个房间每天的定价增加x
元.求:
(1)房间每天的入住量y
(间)关于
x
(元)的函数关系式.
(2)该宾馆每天的房间收费z(元)关于x
(元)的函数关系式.
(3)该宾馆客房部每天的利润w
(元)关于
x
(元)的函数关系式;当每个房间的定价为每天多少
元时,w
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
类型之四存在探索性函数问题
存在型探索题是指在一定的前提下,需探索发现某种数学关系是否存在的题目.解存在性探索题先假设要探索的问题存在,继而进行推导与计算,若得出矛盾或错误的结论,则不存在,反之即为所求的结论.探索性问题由于它的题型新颖、涉及面广、综合性强、难度较大,不
仅能考查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而且能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倍受关注.
4. 在直角坐标系 xOy 中,设点 A(0, t ),点 Q( t ,b)。
平移二次函数y
tx 2的图象,得
到的抛物线 F 满足两个条件:①顶点为Q;②与 x 轴相交于 B, C 两点(∣ OB∣ <∣ OC∣),连结 A, B。
F,使得OA
2
(1)是否存在这样的抛物线
OB OC
?请你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3
2
,求抛物线 F 对应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如果 AQ∥ BC,且 tan ∠ABO=
参考答案
1.【解析】从函数图象容易看出前面一段是出台该项优惠政策前的情况,后面一段是出台该项优惠政策后的情况,前面一段所有的量已经知道,容易求出该果园共销售脐橙的重量,为后面一段的求值奠定了基础 .
【答案】解:( 1)政策出台前的脐橙售价为
3104元
3 元 /千克
10103千克;
(2)设剩余脐橙为x 吨 , 则
103 ×( 3× 9+0.2 )x=11.7 ×104
(11.73)104
x=3 10吨;
∴103(30.90.2)
该果园共销售了10 +30 = 40 吨脐橙;
(3)①设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mx n (10
x 40) ,
代入两点( 10, 3)、( 40, 11.7 )
3 10m n,
得:11.740m n;
解得
m=0.29,
n=0.1;函数关系式为y
0.29x0.1 (10 x 40),
②令 y 10.25( 万元),则 10.250.29 x0.1 ,
解得 x 35 (吨)
答:( 1)原售价是
3 元 / 千克;( 2 )果园共销售
40 吨脐橙; ( 3 )①函数关系式为
y 0.29x
0.1 (10
x
40) ;
②今年至少要销售
35 吨,总收入才达到去年水平.
2. 【解析】 先建立函数关系式, 把它转化为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 然后根据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公式进行求极值 .
【答案】 解:设增种 x 棵树,果园的总产量为
y 千克,依题意得: y=( 100 + x )(40 – 0.25x )
=4000 – 25x + 40 x – 0,25x2 = - 0.25 x2 + 15x + 4000
b
15 x 2
30
因为 a= - 0.25 < 0,所以当2a
0.25,
y 有最大值
4ac b 2 4 ( 0.25) 4000 152
y 最大值
4a 4225
4 ( 0.25)
答:增种 30 棵枇杷树,投产后可以使果园枇杷的总产量最多,最多总产量是 4225 千克 .
3. 【解析】 解决在产品的营销过程中如何获得最大利润的 “每每型”试题成为近年中考的热
点问题。
每每型”试题的特点就是每下降,就每减少,或每增长,就每减少。
解决这类问题
的关键就是找到单价降低后
, 该商场每天的销售量。
“每每型” 试题都可以转化为二次函数最
值问题,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加以解决
.
y
60
x
10
【答案】( 1)
z (200 x) 60
x 1 x 2 40x 12000 (2)
10
10
w
(200 x) x
20 x
60
60
(3)
10
10
1 x
2 42 x 10800 1
( x 210)2 15210
10
10
当 x=210 时,
w
有最大值.
410 元时,
w
有最大值,且最大值是
此时, x+200=410,就是说,当每个房间的定价为每天 15210 元.
4. 【解析】我们可以先假设存在这样的抛物线,如果能够求出对应的值,则存在,如果求不出,则不存在 .
【答案】( 1)∵ 平移
y
tx 2 的图象得到的抛物线 F 的顶点为 Q,
∴ 抛物线 F 对应的解析式为 :
y
t ( x t) 2 b .
∵ 抛物线与 x 轴有两个交点,∴
t b
0.
令 y 0 , 得 OB t
b
b t , OC t
t ,
|OB| |OC| | (t
b
)(t
b ) t 2
OA 2
∴
t
t
即
t
2
b
t
2
所以当
b
2t 3
2
t
, 时 , 存在抛物线
F 使得 |OA| |OB| |OC |.
(2)
∵ AQ // BC , ∴ t
b
,得 F: y
t (x t) 2
t ,
解得
x
1
t 1, x 2 t 1
在 Rt AOB 中 ,
1) 当
t
0时, 由 |OB | |OC |, 得 B (t 1, 0 ) ,
当
t
1 0
时 ,
3 |OA| t
由 tan
ABO 2
|OB |
t 1 ,
解得
t
3,
此时 , 二次函数解析式为 y
3x 2
18x
24 ;
当
t
1
时 , 由
3 |OA |
t
3
解得
t
5 ,
tan ABO 2 =|OB |=
t 1 ,
y
3 x 2
18
48
此时,二次函数解析式为
5
+ 25 x + 125 .
3
2) 当
t
时 ,
由 |OB| |OC|, 将 t 代 t
,
可得
t
5 , t
3 ,
(也可由
x 代 x ,
y
代
y
得到)
3
18
48
3x 2
所以二次函数解析式为
y
5 x 2
+ 25
x – 125 或
y
18x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