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生命科学导论习题(含详细解析)教案

专升本生命科学导论习题(含详细解析)教案
专升本生命科学导论习题(含详细解析)教案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甲、乙两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叙述错误的是( C )

A.细胞2、细胞4依靠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蛋白来识别信息

B. 信息从细胞3传递到细胞4的速度比从细胞1传送到细胞2快

C.与甲图信息传递有关的体液环境依次为: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D.乙图中细胞4可以是: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腺体细胞

2.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实验者用从S型细菌中提取出的DNA加入R型细菌培养基中,结果有新的S型细菌生成,下面关于这种新的S型细菌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

A.与原始S型细菌相同 B.可以将其性状遗传给后代

C.同时具有R型细菌的部分遗传特性 D.仍然具有毒性

3.下面关于隐性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 .相对性状中,若孩子的性状表现与双亲不同,则孩子所表现出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

B .在100人当中,少数人表现出来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

C .若家庭所有成员都表现出相同的性状,则这一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因为隐性性状能稳定遗传

D.当有显性基因存在时隐性基因就被抑制,所以生物就不能表现出隐性性状

4.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若测交后代中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的数量接近1:1,则被测个体一定是杂合体。其原理是( D )

①亲本中隐性个体只产生一种仅含隐性基因的配子②子代的性状种类和数量比就是被测个体

所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数量比③亲本中隐性个体对测交后代没有影响④只有杂合体才产生性状分离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5.下面关于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都通过孢子繁殖

B. 都有世代交替现象

C. 都具维管组织

D.都有胚的形成

6.在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中,决定某种氨基酸在肽链中的位置的是( C )

A. 核糖体

B. DNA的遗传信息

C.mRNA的遗传密码

D. tRNA的反密码

7.在细胞起源的过程中,最早形成的细胞器是(C)

A.叶绿体 B.线粒体 C.核糖体 D. 溶酶体

8.下面是关于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C )

A.染色体由DNA、蛋白质和少量RNA构成

B.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一定分开,非同源染色体可以自由组合

C.染色体复制之后,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染色单体,这两条染色单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

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

D.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可导致染色体数目的加倍

9.下图表示生物体内的三个生理过程(a、b、c ),在这三个过程中,Y代表的物质分别是(D)

A.酶、抗体、载体 B.抗体、载体、酶 C.酶、载体、抗体 D.载体、抗体、酶10.下面关于基因表达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C)

A.在真核细胞中,RNA的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完成,而蛋白质的合成则在细胞质完成

B.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而使遗传信息得到表达

C.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DNA分子多,所以转录成的mRNA多,从而翻译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D.同一个体不同体细胞,细胞核中的DNA分子相同,但RNA和蛋白质是不同的

11.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缺乏( C )元素造成的。

A.锌

B.铁

C.钙

D.碘

12.猫叫综合症是由于( B ) 造成的。

A.染色体重复

B.染色体缺失

C.染色体倒位

D.染色体易位

13.人体中含量最大的微量金属元素是( A ) 。

A.锌

B.铁

C.钙

D.碘

14.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 A )

A.糖类B.脂肪C.蛋白质D.核酸

15.下列关于DNA和RNA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不同种生物的细胞中的DNA和RNA不同 B.同种生物体不同细胞中DNA和RNA不同 C.DNA在细胞中含量相对稳定,RNA含量有所变化 D.高等生物体内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RNA

16.在无机物中( A )是最主要的成分,约占细胞物质总含量的75%—80%。

A水; B 脂肪; C 蛋白质; D 糖

17.“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话反映了生物的( C )

A、遗传和变异

B、变异现象

C、遗传现象

D、生殖现象

18.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可以准确的复制

B、能够储存遗传信息

C、可以直接调节生物体的新陈代谢

D、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生物性状

19.微生物物细胞壁的重要成分之一是( B )

A 脂类

B 肽聚糖

C 淀粉

D 纤维素

20.认为生命是一种负熵的是从( C )角度对生命的定义。

A.生物学

B.化学

C.物理学

D.数学

二、填充题

1.完成细胞通讯所需的物质包括细胞信号和细胞受体。

2.生物的分类等级有七个,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我们通常把被子植物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两大类,它们所属的分类等级是纲。分类等级越高,生物个体间的共性越少。3.基因表达是指把储存在DNA顺序中的遗传信息转变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分子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二者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5.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某些传染病,这是因为疫苗可以作为抗原激发机体产生抗体,从而使机体获得对某些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能力。

6.生物体是个自组织、自适应系统,相邻细胞靠得比较近,形成细胞连接。细胞连接有封闭连接、锚定连接和通讯连接三种方式。

7.生物的分类等级有七个,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我们通常把被子植物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两大类,它们所属的分类等级是纲。分类等级越高,生物个体间的共性越小。8.细胞外消化比细胞内消化更进化,因为细胞外消化大大增加了消化食物的种类和数量。

9.基因突变的四大特征是随机性、稀有性、可逆性和突变的多方向性。

10.不同的生物体其分子组成大体相同,都是由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无机盐和水组

成。其中水是生物体内比例最大的化学成分。

三、识图作答

1.左图示鸟类呼吸系统的特殊结构。据图回答:(14分)

⑴由于气囊存在,使鸟类产生了独特的呼吸方式----- 双重

呼吸,这与鸟类的飞翔生活所需的高氧消耗相适应。

⑵吸气时,肺内交换的气体来自气管;呼气时肺内交换

的气体来自后气囊。

⑶鸟类的气囊遍布于内脏器官、胸肌之间,并有分支伸入大的骨

腔内,除辅助呼吸外,气囊还有减少摩擦、减轻体

重、降低体温等功能。

2.下图中不同的符号代表不同的形状和功能的细胞。据图回答:(14分)

⑴图中1过程为有丝分裂,其主要特征是使子细胞获得与母细胞相同的遗传潜能,保证了细胞遗传的稳定性。

⑵表示细胞分化的是 2 ,细胞能否发挥其分化潜能取决于细胞质。

⑶过程3说明已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分化出各种组织,并建成完整个体的潜能,这称为细胞的全能性。

⑷若c细胞是一个濒于死亡的细胞,则首先形成凋亡小体小体,然后被体内的吞噬细胞所吞噬;若d细胞形成不受机体限制的无限分裂的细胞,则称之为癌细胞。

3.下图为细胞通讯连接的两种形式。据图回答:(10分)

⑴图甲为化学突触,图乙为电突触。图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

方向。

⑵图甲中突触前细胞能否引起突触后细胞兴奋,取决于突触前细胞释放

的神经递质的性质和突触后细胞膜上的受体类型。

4.下图表示一种类型的细胞。据图回答:(12分)

⑴若A细胞接受刺激,则E细胞可能收缩。

⑵兴奋在神经细胞B上的传播速度较F处快,

在F处兴奋由电信号转为化学信号,

再转变为电信号。

⑶一般情况下,E细胞将消耗肌糖原的分

解所释放的能量。

5.近几十年来,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坏着全球生

态环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干扰。下图是生态系统功能大小变化曲线。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范围,当受到外界干扰时就偏离正常范围,偏离值为T,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恢复到正常范围所需的时间为S。

请据图回答:(14分)

⑴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_物质循环_______、_能量流动_______和___

信息传递_____。

⑵T值大小可作为生态系统__抵抗力____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值越

大,该定量指标越__弱______。

⑶S值大小可以作为生态系统_恢复力____稳定性的定量指标。

⑷森林生态系统的S值与草原生态系统的S值相比,较大的是__森林

生态系统______。

6.下图为某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示意图。据图回答:(12分)

⑴该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它需要膜上载体参与,

消耗能量,逆浓度梯度把物质由低浓度一侧转运到高浓度一侧。

这种方式能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并吸收营养物质,排

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⑵若该图为植物根对土壤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则此过程与植物的哪一生理过

程密切相关。( B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输导作用

⑶在农业生产实践中,要适时地松土,这一做法的生态意义是提高土壤的含氧量,加强呼吸作用。

四、分析说明题

1.据统计,我国先天性色盲的发生率,男性约5.14%,女性约为0.73%。试分析说明:(10分)

⑴色盲男性远远高于女性的原因是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隐性。

⑵若一色盲女子与一色觉正常男子结婚,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有多大?1/2

写出遗传图解。

遗传图解:亲代X b X b× X B Y

配子X b X B Y

子代X B X b X b Y

(携带者)(色盲)

⑶从遗传图解中可以看出色盲基因的传递表现了典型的交叉遗传特征,根据这一特征,为了避免生出患儿,这对夫妇在生育子女时,对后代的性别选择应该是女。2.下图为某鼠种群迁入一个新草场后的增长状况(T时投放了一次鼠药,杀死了约一半的老鼠)。分析回答:(12分)

⑴任何种群侵入一个新地区后,最后都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限制

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⑵开始时种群数量增长较慢的原因是个体数量较少。

⑶投放鼠药后,老鼠数量迅速增长的原因是K/2时,种群增长率最

大。限制老鼠种群数量的更为有效的方法应该是努力降低环境对老鼠

的环境负载能力,如减少食物、缩小空间等,这样

才能从根本上限制老鼠种群的数量。

3.1859年,有好事者从英国带来了24只家兔放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动物园中,后来一场大火烧毁了兔笼,幸存的家兔窜入荒野。现在澳大利亚有野生兔子40亿只,它们与绵羊争饲料,严重破坏了草原,给澳大

利亚畜牧业造成了重大损失。试分析说明:(10分)

⑴兔子在澳大利亚属于外来物种。

⑵兔子在澳大利亚迅速繁殖的原因是食物充足、没有天敌。

⑶兔子的大量繁殖,造成了生态失衡,其原因是它严重地破坏了澳大利亚原有的稳定的群落结构。为了控制兔子的数量,你认为最有效、最安全的方法是引入天敌。

4.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了一个先天性聋哑的患儿。试分析说明:(10分)

⑴这一事实表明了①先天性聋哑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②这对夫妇为基因携带者。

⑵写出遗传图解。设聋哑基因为a,则:P:Aa×Aa→aa(患儿)

⑶这对夫妇再生育一个患儿的概率是多少?1/4

⑷这对夫妇生出患儿的机率这么高,最可能的原因是近亲结婚。

五、简答题

1.得过肺结核病的人对结核杆菌有持久的免疫力,简述这种免疫力的形成过程,叙述时请正确应用抗原、抗体、初次应答、再次应答、记忆、识别、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抗原递呈等词汇。(关键词要做标记)(12分)

答:人体第一次感染肺结核杆菌时,结核杆菌作为抗原被巨噬细胞等抗原递呈细胞呈给特定的T 淋巴细胞,这种特定的T淋巴细胞再激活免疫的T、B淋巴细胞。被激活的T淋巴细胞将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效应T细胞通过吞噬或分泌淋巴因子消灭抗原,执行细胞免疫。激活的B淋巴细胞将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来消灭抗原,执行体液免疫。这样,机体就完成了对结核杆菌的初次应答,同时,也把结核杆菌这个“敌人”的特征长期“记忆”下来,如果再有结核杆菌进入,机体就会很快识别这个异己,产生再次应答,而不再被感染,也就是说机体对结核杆菌有了免疫力。

2.下述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成分:黄羊、草兔、羊草、蝗虫、沙狐、鹰、蛇、蘑菇、田鼠、针茅、云雀。简要回答:(8分)

⑴指出这些成分的所属和作用。(4分)

针茅、羊草------生产者:这些生物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把环境中的太阳能以生物化学能的形式第一次固定到生物有机体中。

黄羊、草兔、蝗虫、沙狐、鹰、蛇、田鼠、云雀-----消费者:这些生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生产者的产物为食。

蘑菇-----分解者:这种生物能通过分解作用将构成生物有机成分的元素又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2分)

⑶若一外来物种被引入到该生态系统中将会怎样?(2分)

答: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也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这个新种可能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3.用题目中所给出的词汇来概括五类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主要特征。

水生、陆生;卵生、胎生;体外受精、体内受精;直接发育、变态发育;鳃呼吸、肺呼吸、双重呼吸;一心房一心室、二心房一心室、二心房二心室;、不完全双循环、双循环;皮肤裸露、体表被鳞或角质鳞或甲或毛或羽毛;变温、恒温;(10分)

答:鱼纲的主要特征:水生、卵生、体外受精、直接发育、鳃呼吸、一心房一心室、单循环、体表被鳞、变温。

两栖纲主要特征:幼体水生,成体陆生、卵生、体外受精、变态发育、幼体鳃呼吸,成体肺呼吸、幼体一心房一心室,成体二心房一心室、幼体单循环,成体不完全双循环、变温。

爬行类主要特征:陆生、卵生、体内受精、直接发育、肺呼吸、二心房一心室,心室内有不完全的隔膜、不完全双循环、体表被角质鳞或甲、变温。

鸟类的主要特征:陆生、卵生、体内受精、直接发育、肺呼吸、双重呼吸、二心房二心室、双循环、体表被羽毛、恒温。

哺乳类主要特征:陆生或水生、胎生、体内受精、直接发育、肺呼吸、二心房二心室、双循环、体表被毛、恒温。

4.叙述DNA分子的结构,叙述时请正确使用多脱氧核苷酸、碱基互补配对、双螺旋、反向平行、脱氧核糖、磷酸、基本骨架、碱基、稳定不变、千变万化、外侧、内侧等词汇。(关键词汇要做出标记)(12分)答: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多脱氧核苷酸链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磷酸、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形成碱基对排列在内侧,DNA分子的骨架结构、碱基对的配对方式是稳定不变的,在任何双链DNA分子中都一样。在不同的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5.试论述发展生命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9分)

答:(1)生命科学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①应用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培育优良作物新品种,大幅度提高粮食单产。(1分)

②应用基因工程改善粮食产品品质。(1分)

③利用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培育抗病虫害的农作物新品种,实行生物防治,降低对农药的依赖性。(1分)

④发展新型清洁能源,用农副产品生产乙醇代替汽油作燃料,研究光合作用机理,人工模拟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得到氢。(1分)

(2)生命科学与人的健康长寿

①研制更有效的药物,使更多的疾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1分)

②改造人的基因组成,从根本上治疗各种遗传性疾病、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1分)

(3)生命科学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

由于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严重破坏了地球的环境。生命科学将在保护地球环境、维持地球生态平衡中发挥关键作用、生态学研究为维持生态平衡提供理论基础,运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利用、能量多层次利用等原理建立生态工程系统会在农业、工业、资源开发和城乡建设中全面展开。(3分)

6.抽筋与缺乏哪种元素有关?这种元素主要有哪些生理功能?缺乏这种元素如何补充?(8分)

答:(1)抽筋与缺乏钙元素有关(1分)

(2)钙元素主要有以下几种生理功能:

①构成牙齿和骨骼(1分)

②维持神经与肌肉活动(1分)

③促进体内某些酶的活性(1分)

④与血凝过程、激素分泌、维持体液酸碱平衡以及细胞内胶质稳定性(1分)

(3)钙元素的补充:

①乳与乳制品含钙丰富,吸收率也高,是婴幼儿理想的钙来源(1分)

②水产品中小虾皮含钙特别多,其次是海带(1分)

③豆和豆制品以及油料种子和蔬菜含钙也不少,特别是黄豆及其制品,黑豆、赤小豆、各种瓜子、芝麻酱等等。(1分)

《生命科学导论》练习试卷二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 被动运输:是顺浓度梯度把物质由高浓度一侧跨膜运输到低浓度一侧的过程,该过程不消耗细胞的代谢

能,包括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

2. 气体交换:生物体摄入氧气,把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出去,这一氧气和二氧化

碳交换的过程称为气体交换。

3. 营养生殖:通过营养器官比如根茎叶等繁殖下一代的生殖方式。

4. 伴性遗传:伴随着特定性别的遗传或与性连锁基因有关的遗传。

5.长日照植物:指只有当日照长度超过它的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植物。

6.种群:指占据某一地区的某一种的个体总和。

7.生物进化:是生物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其遗传系统随时间而发生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并导致其相应表型的改变。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改变导致生物总体对其生存环境的相对适应。

8.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即研究自然界所有生物的起源、演化、生

长发育、遗传变异等生命活动的规律和生命现象的本质,以及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广义的生命科学还包括生物技术、生物与环境、生物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的领域。

9. 植物生活史:从种子播种、萌发,经过生长发育阶段便开花、结果,产生新的种子的过程。

10.生态系统:一定空间中各类生物以及与其相关联的环境因子的集合。

评分标准:要求给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简单给出概念本意而未能扩展的扣1分。

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 生态因子与环境因子: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有时又称为生物的生存条件。

环境因子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要素。在某种程度上环境因子的范围更广,生态因子也可认为是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2.生态幅与生态位:生态位是指生物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

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其范围就称为生态辐。

一个种的生态位包含了对所有生态因子耐受的生态幅。

3. 动态生命表与静态生命表:动态生命表和静态生命表是生命表的两种不同形式。动态生命表是依据一组大约同时出生的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命运编制的生命表,静态生命表是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年龄结构的调查资料推算出个体命运编制出生命表。

动态生命表反映的是同生群个体在不同年龄的命运;静态生命表是假定不同世代个体经历的环境条件相同,不同年龄阶段的命运。

4.生态型与生活型:生态型是趋异适应的结果,生活型是趋同适应的结果。

同一生物的不同个体群,由于分布地区的间隔,长期接受不同环境条件的作用和影响,趋异适应的结果不同个体群之间产生分异并在遗传上固定下来,这种不同的个体群称为生态型。

不同种类的生物生长在相同的生境条件下,形成相同或相似外貌的物种群被归并为同一生活型。

5. 资源与环境:资源是指某一生物直接或间接利用的并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的所用环境因素的总称。资源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环境总是针对某一特定主体或中心而言的,离开主体或中心也就无所谓环境,因此环境只具有相对的意义。

资源和环境都具有相对性,离开主体或中心谈资源和环境都是没有意义的;环境是潜在的资源,资源是可以利用的环境因素。

评分标准:(1)分别写出两个概念的内涵得1分;(2)给出两个术语的相同或不同之处得1分。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

1.水生植物的特点是(A)。

A.通气组织发达

B.机械组织发达

C.叶面积小

D.根系发达

2. 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分子特征是(B )。

A.必定含有辅基

B.含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多肽链

C.每条多肽链都具有独立的生物学活性

D.依赖肽键维系稳定

3. 下列关于人胰岛素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B )?

A.每分子由 A/B 和 C 三条链组成,共含 60 个氨基酸残基

B.每分子由 A 和 B 两条链组成,共含 51 个氨基酸残基

C.每分子由 A 和 B 两条链组成,共含 46 个氨基酸残基

D.每分子由 A 、 B 和 C 三条链组成,共含 65 个氨基酸残基

4.Watson - Crick 的 DNA 双链螺旋结构模型表示( A )。

A.DNA 的两条链走向相反

B.碱基 A 和 G 配对

C.碱基之间共价结合

D.磷酸 - 戊糖骨架位于 DNA 螺旋内侧

5.当 NAD+还原成 NADH 时,在以下哪个波长下呈现新吸收高峰( C )?

A.260nm

B.280nm

C.340nm

D.400nm

6.生物体内具有遗传密码的氨基酸共有( D )。

A.180 多种

B.150 多种

C.20多种

D.20 种

7.大肠杆菌外切核酸酶Ⅲ可作用于:( A )。

A.双链 DNA

B.单链 DNA

C.环状双链 DNA

D.超螺旋结构 DNA

8.昆虫由幼虫向蛹的变态需要哪种激素(C)?

A.脑激素

B.保幼激素

C.蜕皮激素

D.性外激素

9.下列哪种蛋白质具有三股螺旋结构(C)?

A.核糖核酸酶

B.血红蛋白

C.原胶原蛋白

D.肌红蛋白

10.维生素 A 原是指下列哪种物质( B )?

A.视黄醛

B.β- 葫萝卜素

C.麦角甾醇

D.萘醌

11.下列( D )不是多糖。

A.纤维素

B.糖类

C.钙

D.硫

12.蛋白质四种主要元素含量从多到少的是( B )。

A. 氧…碳…氮…氢

B.氮…碳…氧…氢

C. 碳…氧…氮…氢

D.碳…氮…氧…氢

13.下列不是细胞学说内容的是( A )。

A.细胞是最简单的生命形式 B. 生物体由一个或多个细胞构成

C. 细胞来源于细胞

D. 细胞是生命的结构单元

14.下列不含DNA的是( C )。

A. 细胞核

B. 线粒体

C. 高尔基体

D. 叶绿素

15.下列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的描述的是( D )。

A. 物质的跨膜运输

B. 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通讯

C. 细胞器的组织与定位

D. 合成一些生物大分子

16.以下关于细胞的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C )。

A.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就是构成植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参与植物体的每一项生命活动

B.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就是构成植物体的每一个细胞形态结构都一样

C.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就是构成植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可能分化发育成一株完整的植

物体

D.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就是一个植物体都只由一个细胞分化而来构成

17.甲状腺有缺陷会导致甲状腺激素缺乏。有一种耕牛,其甲状腺缺陷可由两种原因引起:一是缺碘,二

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状。下列有关这种耕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A.缺少甲状腺激素的牛,其双亲可以是正常的

B.甲状腺正常的个体,可能具有不同的基因型

C.甲状腺有缺陷的个体,一定具有相同的基因型

D.双方有一方是缺陷者,后代可以出现正常个体

18.物种命名的双命名法是由哪国分类学家创立的( C )。

A. 英国

B. 法国

C. 瑞典

D. 德国

19.到目前的研究发现为止,人类的历史大概是:(D)。

A. 300万年左右

B. 400万年左右

C. 500万年左右

D. 600万年左右

20.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是:( A )。

A. DNA→RNA→蛋白质

B. RNA→DNA→蛋白质

C. 蛋白质→DNA→RNA

D. DNA→蛋白质→RNA

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答案完全选对才得分。

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 噬菌体是细菌。 ( ×)

2. 人类的一个基因决定一个蛋白质。 ( ×)

3. 外来入侵种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危险的,而且通常是不可挽回的。 (√)

4. 具有传染性的蛋白质是一种全然不同的病原体。 (√)

5. 生命起源是生命科学的最基本的问题之一,也是最大的科学难题之一。 (√)

6. 限制性内切酶能切割DNA。 (√)

7. 第一个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的实验是19世纪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实验。 (√ )

8. 在成年人体中是比较难找到干细胞的。 ( × )

9. 病毒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 )

10.DNA重组技术是指将DNA重组放在体外进行,接受了重组DNA的细胞,经过

严格筛选后进行大量增殖的技术。 ( √ )

评分标准:判断命题的正误,正确的请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五、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

1.生命的基本特征包括:1.(生长),2.繁殖和遗传,3.细胞,4.(新陈代谢),5.应激性。

2.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生物学)成就的集中代表。

3. (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向微观方向的发展,(生态学)是生物学向宏观方向的发展。

4. 按研究路线的不同,有3个学派对分子生物学诞生有重要贡献,它们是结构学派、(生化学派)与信

息学派;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则是这3个学派研究成果的综合,是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

5. 葡萄糖分子(C6H12O6)在细胞内被养化为CO2 和H2O,需经过三条代谢途径:(1)(糖酵解途径),

(2)(柠檬酸循环途径),(3)呼吸链途径。

6. 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进入细胞,主要有4种方式:(1)(简单扩散),(2)协助扩散,

(3)主动运输,(4)(基因转移)。

7. 减数分裂过程中有三大特征事件:(1)( 染色体数目减半 ),(2)同源染色体配对,(3)

(染色体交叉——基因重组 )。

8. 干细胞是生物体内存在的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可区分为( 胚胎干细胞 )和

(成体干细胞)两大类。

9.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脱分化,(2)(无限增殖),(3)失去接触抑制,(4)对生长

因子的需求降低,(5)(细胞骨架紊乱),(6)细胞表面和黏附性质变化。

10.(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病毒)引起的( 传染性疾病 )。

11.有关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功能的几种假设:(1)( 冗余假说 ),(2)( 铆钉假说 ),

(3)特异反应假设,(4)零假设。

12.生命伦理学的基本原则:(1)( 行善原则 ),(2)自主原则,(3)不伤害原则,(4)( 公正原

则 )。

13.( 受精卵或合子 )要经过一段休眠时间才开始分裂生长分化而成胚。

14.多数动物和植物的体细胞是( 二倍体 ),每一个体细胞核中有两组同样的染色体,用2n 表示。亲

本的每一个配子只带有一组染色体,叫单倍体,用n表示;单倍体染色体组所含有的全部遗传信息称为(基因组 ),人类的个体中染色体数目是46条,在精子或卵子中的染色体数目是( 23 )条。

15.今年是发现( DNA )双螺旋结构( 56 )周年。

16.SARS代表(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

17.19世纪( 生命科学 )最重要的三大学说是( 细胞 )、遗传、进化。

18.人类在动物界最终的分类位置为(按照生物分类的阶层写)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

灵长目、( 人科 ) 、人属、(人种)。

19.地球上的主要群落类型为( 热带雨林 )、高原草地、沙漠、极地冰原、灌木林、温带草原、温

带落叶林、针叶林、北极、(高山冻原)。

20.DNA复制的特点是:①(半保留复制),②基因组加倍,③需要模板,互补配对,④ ( 需要

DNA聚合酶催化 )。

评分标准:按标出的答案给分,术语准确才可得满分,否则酌情扣0.5分。

六、问答题(每题4分,共计20分)

1. 描述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什么?此模型的主要特征在生物膜的功能中体现出怎样的优势?

答:“流动镶嵌模型”是蛋白质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蛋白质的疏水区埋入磷脂双分子层中,亲水区暴露于膜两侧。其主要特点有:

A.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结构,非极性的尾向着内侧疏水区,而极性的头则向外于两侧的亲水区,各种蛋白质和膜相结合,体现膜的有序性;

B.膜内部的磷脂和蛋白质分子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使膜具有流动性;

C.膜质和膜蛋白在膜上的排列具有不对称型。

膜的这种有序性、流动性和不对称型对于生物膜适应内外环境变化,具有选择性以及物质膜运输,电子传递和信号传导有重要的意义,保证了细胞代谢活动即物质的交换与能力的转换在高度有序的状态下进行.

2. 蚯蚓的主要血管有哪三种?

答:蚯蚓的主要血管有三种:

位于消化管的背面正中,名背血管,血流方向是从后向前;

位于消化管的腹面正中,名腹血管,血流方向是从前向后;

位于腹神经索的下面,名神经下血管,血流方向是从前往后。

3. 简述生命体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答:原始生命体起源和发展需要两个阶段:化学进化阶段和生物进化阶段。化学进化是生命起源的早期阶段,可分为4个连续的过程。第一,有机小分子的生物合成。该阶段由无机小分子合成了氨基酸、核苷酸、单糖等简单的有机小分子。第二,生物大分子的非生物合成。推测溶解在原始海洋中的氨基酸和核苷酸经过长期的积累与浓缩,最后发生聚合,形成蛋白质和核酸。第三,核酸-蛋白质等多分子体系的建成。第四,原始细胞的产生。多分子体系外出现膜结构,使得与外界隔离,形成稳定的体系,构成细胞形态原始生命体,表现出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复制和遗传等生命现象。

4.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由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转变为能够任意改变自然的主宰者。人类在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危害到了人类的自身生存。人类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在自然中的地位,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用生态学观点指导生产,规范人们的行为,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控制人口数量,可为其他生物留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并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在改造自然,服务于人类的时候,要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避免生态失衡带来的危害。在取用自然资源的时候,要考虑对环境的保护并使可更新资源能持续利用,使不可更新资源能长久利用。要彻底摒弃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观点。

5. 为什么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

答:人类自然科学史上著名的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登月计划标志着20世纪成为物理学的世纪。与此同时,20世纪也是生命科学迅猛发展的时代,1990 年,人类基因组组织和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NIH)向美国国会提交美国人类基因组计划联合项目的五年计划,被称为“生命科学的阿波罗计划”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十五年进程开始,包括中国在内的18个国家的科学家参与了这个研究进程。如今,转基因食品的出现,基因疗法的运用,克隆技术的突破等等,使生命科学将成为21世纪科技发展的主题,21世纪将成为生命科学的时代。

21世纪,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将带来医药、农业和化工等领域的革命,产生不可预测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将使生物产业成为全社会的支柱产业。而在生命科学的诸多分支学科中,细胞生物学还将继续发展;而分子生物学将保持主导地位;脑科学将成为代表生命科学发展的一个高峰。

实施人类基因组计划可以揭开有关人体生长、发育、衰老、患病和死亡的秘密,最终将帮助人类攻克诸如癌症、艾滋病、肝炎、肺结核、阿尔茨海默氏症等许多疑难病症。利用基因工程来合成药物,在21世纪最初的十年内会得到迅速发展,其代表是生物反应器技术。该技术方法是把有用基因转移到动物身上,使动物所产生的血或奶对人类有疗效作用。因此,在所有的科研突破中,基因科学及其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给人们带来的希望最大。同时,生物技术与太空技术的结合,将加速生产地球上难以生产的贵重药品。通过太空医药工程与遗传工程的结合,在太空失重或微重力、无杂菌、高真空等特殊条件下,可以方便地分离出高质量的干扰素。

在21世纪,粮食仍然是人类面临的一大问题。基因工程将引发一场新的绿色革命,农业的生产效率将获得全面提升。利用基因实验技术,制成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增强基因,培育收获率高的农作物,成倍提高粮食产量;除农业外,生命科学也将使畜牧业、渔业产生革命性变革,利用基因技术能促进家畜的生长速度,并通过改变它们机体的成分,进而改变家畜的脂肪与瘦肉的比例,甚至能制造携带人类基因并产生具有治疗潜力的家畜。

21世纪科学家将在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重造”及修复方面取得巨大进步。在人身上进行转基因动物器官移植将成为可能;科学家还打算研制生物——人工器官,即研制能置于抗排异膜内的人体或动物的假器官,这种生物——人工器官将取代人造器官。生物技术还有可能为计算机领域的研究带来突破。以DNA 计算机为首的生物计算机也许将会代替传统计算机。各种生物计算机可彻底实现现有计算机所无法真正实现的模糊推理功能和神经网络运算功能,是模拟人工智能的一个突破口。

可以预料,生命科学及生物技术的应用必将对21世纪产生重要的影响,它不仅能促进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而且也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和严重的伦理问题,因而在各国纷纷加大对生物产业投入的21世纪,科学家们还应树立起保护自然资源、生物多样化和人类生存系统的责任心,维护人类的尊严和人类生存的基本权利。相信在21世纪,生命科学及生物技术必将同其他各领域的科技发展一道,为人类更好的生存作出前所未有的贡献。

智慧树知到 《生命科学导论》2019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生命科学导论》2019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 1、【多选题】(1分) 以下元素中哪种是微量元素?(F;Se;Cr) 2、【多选题】(1分) 生命科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创造生物学;描述生物学;实验生物学) 第二章 1、【单选题】(1分) 多肽中,邻近几个氨基酸形成的一定的结构形状称为:(二级结构) 2、【多选题】(1分) 以下哪些是生物大分子? (DNA;蛋白质;核酸;多糖) 3、【多选题】(1分) 关于淀粉和纤维素的区别,哪些话是正确的? (淀粉是葡萄糖构成的; 纤维素是β(1-4)糖苷键形成; 淀粉是α(1-4)糖苷键形成) 4、【单选题】(1分) 多糖链是由单糖依靠什么键连接而成?(糖苷键) 5、【单选题】(1分) 肽链是由氨基酸依靠什么键连接而成?(肽键)

6、【单选题】(1分) 核酸链是由核苷酸依靠什么键连接而成?(磷酸脂键) 7、【单选题】(1分) 核酸的二级结构主要依靠什么键形成?(氢键) 第三章 1、【单选题】(1分) 以下有关酶的催化效率的表述,哪句是错的: (细胞内生化反应速度可通过酶的活性来调节,但不能通过细胞产生酶的数量多少来调节。)2、【单选题】(1分) 反密码子位于:(tRNA) 3、【单选题】(1分) 以下哪个途径是用于固定CO2的:(卡尔文循环) 4、【单选题】(1分) 磺胺可以杀死细菌是因为:(磺胺是一种竞争性抑制剂) 5、【单选题】(1分) 科学家发现大肠杆菌可以进行多种代谢方式,以下哪种方式产能最多:(有氧呼吸) 第四章 1、【单选题】(1分) 与动物细胞相比,以下哪种结构不是植物所特有的:(线粒体) 2、【单选题】(1分) 以下哪类生物的细胞壁可能由脂单层膜而非脂双层膜所构成?(古菌) 3、【单选题】(1分)

生命科学导论习题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甲、乙两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叙述错误的是( C ) A.细胞2、细胞4依靠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蛋白来识别信息 B. 信息从细胞3传递到细胞4的速度比从细胞1传送到细胞2快 C.与甲图信息传递有关的体液环境依次为: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D.乙图中细胞4可以是: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腺体细胞 2.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实验者用从S型细菌中提取出的DNA加入R型细菌培养基中,结果有新的S型细菌生成,下面关于这种新的S型细菌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 A.与原始S型细菌相同 B.可以将其性状遗传给后代 C.同时具有R型细菌的部分遗传特性 D.仍然具有毒性 3.下面关于隐性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 .相对性状中,若孩子的性状表现与双亲不同,则孩子所表现出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 B .在100人当中,少数人表现出来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 C .若家庭所有成员都表现出相同的性状,则这一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因为隐性性状能稳定遗传 D.当有显性基因存在时隐性基因就被抑制,所以生物就不能表现出隐性性状 4.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若测交后代中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的数量接近1:1,则被测个体一定是杂合体。其原理是( D ) ①亲本中隐性个体只产生一种仅含隐性基因的配子②子代的性状种类和数量比就是被测个体 所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数量比③亲本中隐性个体对测交后代没有影响④只有杂合体才产生性状分离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5.下面关于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都通过孢子繁殖 B. 都有世代交替现象 C. 都具维管组织 D.都有胚的形成 6.在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中,决定某种氨基酸在肽链中的位置的是( C ) A. 核糖体 B. DNA的遗传信息 C.mRNA的遗传密码 D. tRNA的反密码 7.在细胞起源的过程中,最早形成的细胞器是(C) A.叶绿体 B.线粒体 C.核糖体 D. 溶酶体 8.下面是关于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C ) A.染色体由DNA、蛋白质和少量RNA构成 B.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一定分开,非同源染色体可以自由组合 C.染色体复制之后,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染色单体,这两条染色单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 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 D.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可导致染色体数目的加倍 9.下图表示生物体内的三个生理过程(a、b、c ),在这三个过程中,Y代表的物质分别是(D) A.酶、抗体、载体 B.抗体、载体、酶 C.酶、载体、抗体 D.载体、抗体、酶10.下面关于基因表达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C) A.在真核细胞中,RNA的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完成,而蛋白质的合成则在细胞质完成

2015年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含答案

2015年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含答案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 (如果答案过长自己总结一下) 一、问答题 1.细菌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选择性地控制细胞内、外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送;是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屏障;合成细胞壁和糖被的各种组成成分(肽聚糖、磷壁酸、LPS、荚膜多糖等)的重要基地;膜上含有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等能量代谢的酶系,是细胞的产能场所;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和鞭毛旋转的供能部位。 2.以T4噬菌体为例说明病毒繁殖的过程。 附着:是病毒与寄主之间高度特异性的相互作用,病毒外部的蛋白能与寄主表面的特殊好受体结合;侵入:先与细胞壁特异性结合,释放溶菌酶溶解细胞壁成一个小孔,将DNA 注进细胞内.有的噬菌体壳体也可以进入细菌;复制:侵染开始后,细菌的DNA合成停止,几分钟后m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也中止.噬菌体以本身DNA为模板,有寄主RNA聚合酶催化,复制形成噬菌体mRNA,翻译而形成噬菌体所需酶类,

可以修饰寄主RNA聚合酶, 被修饰过的RNA聚合酶能进一步转录噬菌体的基因;装配:噬菌体与壳体蛋白质装配为成熟,有侵染力的噬菌体颗粒;释放:释放时能产生两种蛋白质,一是破坏细胞质膜的噬菌体编码蛋白质,另一是噬菌体溶菌酶.前着破坏细胞膜,后者破坏细胞壁,然后寄主细胞破裂,病毒突然爆发式释放出来。 3.微生物有哪些与动植物不同的特点? 微生物是一大群形态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不可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的生物,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体积小,面积大(二)吸收多,转化快(三)生长旺,繁殖快(四)适应强,易变异(五)分布广,种类多。 主要的区别从定义上就可以看出,是因为微生物肉眼不能观察 4.如何理解生物多样性这个概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a.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近来也包括生物的景观多样性。 b.体现在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以及标准答案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五界分类系统: 它是由美国生物学家魏泰克(R.H.Whittaker,1924—1980)在1969年提出的。魏泰克在已区分了植物与动物、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基础上,又根据真菌与植物在营养方式和结构上的差异,把生物界分成了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五界 基因组:单倍体细胞中包括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在内的全部DNA分子 病毒:病毒由核酸芯子和蛋白质衣壳组成,核酸芯子为DNA或RNA分子。不是真正的生物。无细胞结构,只能依靠宿主细胞进行复制。分为细菌病毒和真核细胞病毒两大类 类病毒:是一类仅由裸露的RNA组成的颗粒,类病毒与病毒不同的是,类病毒没有蛋白质外壳,为单链环状或线性RNA分子。 遗传漂变:是指当一个族群中的生物个体的数量较少时,下一代的个体容易因为有的个体没有产生后代,或是有的等位基因没有传给后代,而和上一代有不同的等位基因频率。一个等位基因可能(在经过一个以上的世代后)因此在这个族群中消失,或固定成为唯一的等位基因。这种现象就叫“遗传漂变”。 协同进化:协同进化是指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是一个物种由于另一种物种影响而发生遗传进化的进化类型。 生物发生律:生物发生律也叫重演律,1866年德国人海克尔(E. Haeckel)在《普通形态学》中提出“生物发展史可以分为两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也就是个体的发育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系统树:根据古生物学、比较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等知识按亲缘关系将所有的生物门类排列成一个树形图。 HIV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含两个单链RNA分子侵染哺乳动物的T细胞和其他杀伤细胞,使寄主的免疫能力丧失 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 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细胞学说:1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2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基本单位,自身既有生命,又能与其他细胞协调结合构成生命整体,按照共同规律发育有共同生命进程。3新细胞可以由老细胞产生。 物种: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物种是互交繁殖的相同生物形成的自然群体,与其他相似群体在生殖上相互隔离,并在自然界占据一定的生态位。 趋同进化:不同的生物,在条件相同的环境中,在同样选择压的作用下,有可能产生功能相同或十分相似的形态结构,以适应相同的条件。 同源器官:指不同生物的某些器官在基本结构、各部分和生物体的相互关系以及胚胎发育的过程彼此相同,但在外形上有时并不相似,功能上也有差别。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之间通过能量传递关系存在着一种错综复杂的普遍联系,这种联系象是一个无形的网把所有生物都包括在内,使它们彼此之间都有着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这就是食物网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生物多样性四个层次。

(完整版)生命科学导论课后习题

第一章 一、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生长。生长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特征。 2.繁殖和遗传。生命靠繁殖得以延续,上代特征在下代的重现,通常称为遗传。 3.细胞。生物体都以细胞为其基本结构单位和基本功能单位。生长发育的基础就在于细胞 的分裂与分化。 4.新陈代谢。生物体内维持生命活动的各种化学变化的总称,包括同化和异化。 5.应激性。能对由环境变化引起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 6.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命。 二、孟德尔在生物学研究方法上有什么创新?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相较于前人有下面显著特点: 1.他把许多遗传性状分别开来独立研究。 2.他进行了连续多代的定量统计分析。 3.他应用了假设---推理---验证的科学研究方法。 三、有人说机械论和活力论是互补关系,你的看法如何? 个人观点觉得机械论和活力论是相对立的关系。“活力论”观点认识生命,认为生物体具有与物理化学过程不同的生命力,即活力。与活力论相对立的是“机械论”观点,认为生命问题说到底是物理和化学问题,一切生命现象都可以用物理和化学定律做出解释,生物体内没有什么与物理化学不同的生命力。其实个人觉得生物体是不同于物理化学系统,是高级的、非常复杂的生命系统,当把它还原为简单的物理化学系统以后,它所具有的一些特别的性质和功能就会失去。 四、你是否认为21世纪时生命科学的世纪? 20世纪下半叶,生物学进入分子生物学时代,研究生物大分子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从分子水平上阐述生命现象。20世纪下半叶以来,生命科学文献在科学文献中所占的比例、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科学家在自然科学家中所占的比例都在迅速增长,这就是这种趋势的反应。生命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物质系统,是从非生命系统经过几十亿年进化的结果。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生命科学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生命科学的发展对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生命科学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粮食短缺,基因工程将在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应用基因工程可以改善粮食和畜牧产品品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克服农业化学化的恶果,必须生物防治,降低对农药的依赖等。 生命科学与能源问题的可持续发展:解决能源问题,对生物技术给予厚望。生命科学与人的健康长寿:研制更有效的药物、在基因组的基础上认识人体,理解疾病。生命科学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 五、举例说明生命科学技术引发了哪些伦理道德问题? 人类是高度社会化的生物,人类社会有特定的伦理道德,生命科学技术的在人类社会的应用时会引起伦理道德的问题。例如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技术,可能使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若供卵者与怀孕的不是一个人,则生母也成了问题。例如克隆技术可以实现人的无性繁殖,那么,人类自身的生产也会批量化吗?例如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人类本身,一些人成就了改造活动的客体,而另一些人是主体,一些认识按照另一些人的

生命科学导论第二版,张惟杰复习题纲(1)

《科学1》复习题纲 绪论 1、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生长。2.繁殖和遗传。3.细胞。4.新陈代谢。5.应激性。 第一章 3、分析水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答:1.最好的溶剂。2.亲和作用,使体内物质呈解离状态,参与正常生理活动。3.参与呼吸作用,保持肺泡表面的张力,有利于肺泡的回缩,维持正常呼吸功能。 7、什么是必需氨基酸? 答:指的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 9、蛋白质、核酸和多糖三类大分子中,连接单体的各是什么化学键? 答:蛋白质: 肽键。核酸:磷酸二酯键。多糖:糖苷键。 10、什么是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 答: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就是氨基酸序列,前后两个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连接起来。2.邻近几个或几十个氨基酸,经过一定程度的盘绕折叠,形成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一条肽链在各个邻近区段形成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盘绕折叠,形成整体的结构状态,肽链内部各个氨基酸残基之间,各段二级结构单位之间呈现一定的空间布局,这就是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仅含一条肽链的蛋白质到三级结构为止。许多蛋白质有两条以上的肽链组成,每条肽链应有其各自的一、二、三级结构;在此基础上,几条肽链之间还有一定的空间布局,形成各条肽链之间特定的立体关系,使整个蛋白质呈现出独特的立体形状,这就是蛋白质的四级结构。12、简述DNA双螺旋模型的要点。DNA双螺旋模型揭示了DNA的什么级结构? 答:1.两条反向平行的DNA多核苷酸链,围绕共同中轴,盘绕形成双螺旋结构。2.双螺旋两条链的主干,是以磷酸二酯键相连的“糖基——磷酸基——糖基”长链。3.碱基位于两条链中间,碱基平面与螺旋轴相垂直,两条链的对应碱基之间,呈A——T,G——C配对关系。有两对或三对氢键存在于对应碱基之间,加固碱基的配对关系。4.这个双螺旋模型的基本数据包括:螺旋的直径为2.0nm,螺距为3.4nm,每个螺距中包含10个碱基对,所以,相邻两个碱基对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34nm。 第二章 1、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特征。 答:原核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但有拟核,无核膜,无染色体,但有DNA,环状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有核糖体,细胞大小较小,(1um—10um);真核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有染色体,有多种细胞器,细胞大小较大,(10um—100um),有染色体,染色体由DNA 和蛋白质结合。 2、试述“流动镶嵌模型”学说。 答: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概括了生物膜的结构特征,得到广泛认可,大致内容去下:1.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2.蛋白质分子镶嵌、贯穿或覆盖在磷脂双分子上。 3.磷脂分子和大部分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这使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简述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的功能特点。 答:内质网: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高尔基体:动物细胞中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溶酶体:消化作用,防御作用。 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是有氧呼吸第二、第三阶段的场所。 4、酶的作用特点和酶的活性调节。 答:酶的作用特点:

生命科学导论习题答案

1 什么是生命?生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生命泛指有机物和水构成的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一类具有稳定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现象(能够稳定地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并将体内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热量排放到外界)、能回应刺激、能进行自我复制(繁殖)的半开放物质系统。 化学成分的同一性,严整有序的结构 ,新陈代谢,生长特性,遗传和繁殖能力,应激能力,进化。 2 微生物发酵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方面有哪些? 在医药方面,很多通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细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都是医学方面很重要的药品,比如胰岛素的大量制取,抗生素的大量制取等。在食品方面,酵母菌发酵制酒,醋,黄色短杆菌发酵制味精,以及一些高蛋白含量的细菌的菌体就是很好的食物。在农业方面,转基因的农作物的目的基因一般用微生物体内的质粒作载体,豆科植物的根瘤菌,自生固氮的圆褐固氮菌等。在生物工程方面那就更多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基本上都离不开微生物。通过微生物发酵途径生产抗生素、丁醇、维生素C以及一些风味食品的制备等;某些特殊微生物酶参与皮革脱毛、冶金、采油采矿等生产过程,甚至直接作为洗衣粉等的添加剂;另外还有一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可以作为天然的微生物杀虫剂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基因组研究,发现了一系列与抗生素及重要工业用酶的产生相关的基因。根据科学的技术的发展,微生物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比如植物的育种,用到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产生新的遗传基因的植物,加快植物进化,选取出更优良的植株。在工业发酵,依靠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生命活动依靠生物氧化提供的代谢能来支撑,因此工业发酵应该覆盖微生物生理学中生物氧化的所有方式: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酵技术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已经从利用自然界中原有的微生物进行发酵生产的阶段进入到,按照人的意愿改造成具有特殊性能的微生物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发酵产品的新阶段。 3 为什么说微生物和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微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在人类生活中占有的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与之相接触,它既能造福于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微生物千姿百态,有弊也有利,有害之处:它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在人类疾病中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流感病毒。虽然在一定的条件下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致命性的危害,但对人类的起步和发展提供了先进而重要的条件。更重要的是,当有致病性微生物入侵的时候,人体往往还得靠这些共生菌一起将它们驱除。因此,保持身体健康有一部分也意味着维持人体和共生菌之间的微妙平衡,而达到一种互利的关系。我们应该时刻意识到,在我们的周围和机体内都有其他生命体与我们共存。 4 简述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各自组成和各自特点? 天然免疫,指个体出生时即具备,作用范围广,不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能力,所以也叫非特异性免疫。在机体防御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其屏障结构为:(1)皮肤粘膜屏障—体表皮肤与腔道黏膜(2)物理屏障(3)化学屏障(4)生物屏障(5)内部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其效应分子有:(1)补体系统(2)细胞因子(3)溶菌酶(4〕其他分子;其免疫细胞有:(1)吞噬细胞(2)NK细胞(3)肥大细胞(4)嗜碱性粒细胞免疫效应:从即刻起到96小时之内被启动。由于是非特异性的,所以抗原识别谱广,无免疫记忆,且作用时间较短 适应性免疫应答指体内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适应性免疫应答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 识别活化阶段:是指抗原体提呈抗原细胞加工处理、提呈抗原和抗原特异性T/B细胞识别抗原后在细胞间年股份自协同作用下,启动活化的阶段。 2. 增殖分化阶段: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受相应抗原刺激后,在细胞共刺激分子和细胞因子协同作用下,活化、增殖,分化为免疫效应细胞的阶段。 3. 效应阶段:是浆细胞分泌抗体和效应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和细胞毒性介质,并在固有免疫细胞和分子参与下产生免疫效应的阶段。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及其参考答案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及其参考答案 一、水对生命有何重要意义? 二、维生素对动物有何重要意义? 三、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请简述其意义。

四、谈谈你对基因工程的认识。 五、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引起机体什么症状?为什么?

六、什么是主动免疫、被动免疫、自动免疫? 人工免疫是采用人工方法,将疫苗、类毒素或含有某种特异性抗体、细胞免疫制剂等接种于人体,以增强宿主体的抗病能力。用于人工免疫的疫苗、类毒素、免疫血清、细胞制剂,以及结核菌素、诊断血清、诊断菌液等诊断制剂,我们统称为生物制品。人工免疫分主动和被动两类。 生物制品有用于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两类。一般来说,自动免疫专用于预防疾病,接种的物质是抗原,免疫作用出现,即形成免疫力的时间较慢,但免疫力维持的时间较长(数月至数年);被动免疫可以用于治疗疾病或应急的预防,接种的物质是抗体,免疫作用可以在接种后立即出现,但免疫力维持时间较短(数周至数月)。人工主动免疫是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主要用于预防,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打预防针”。 疫苗有多种类型。死疫苗是选用能够引起较强免疫反应的病原体,经人工大量培养后,用理化方法杀死而制成。常用的有伤寒、霍乱、百日咳、流行性脑膜炎、钩端螺旋体病、斑疹伤寒等。死疫苗的优点是易于保存,在4℃时可以保存1年左右。缺点是接种剂量大,注射后局部和全身副反应较大,且常需接种多次。 活疫苗是把致病微生物用各种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人工处理使其丧失或大幅度降低致病性,或从自然界找来和致病微生物相同种类但没有或很小致病力的微生物制成的疫苗叫活疫苗。活疫苗的毒力低弱,不会引起人类生病。例如麻疹、脊髓灰质炎的疫苗。 类毒素疫苗是用甲醛(福尔马林)溶液把细菌毒素的毒性消除,但仍旧保留抗原作用的生物制品。例如破伤风类毒素和白喉类毒素。现在已经可以把预防多种疾病的疫苗综合在一起,打一针预防针可以预防多种疾病。我们把这类疫苗叫做多联疫苗。近来开发出一些新类型疫苗。它们是:亚单位疫苗、DNA重组疫苗、核酸疫苗。 如果宿主已受到感染,采用人工主动免疫便为时过晚,此时应该进行人工被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是注射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纯化免疫球蛋白抗体,或注射细胞因子等细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 第1章 一、名词解释 生命新陈代谢基因组生物多样性 二、判断题 1、假说和理论没有明确的分界。( ) 2、自然规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一致性是自然科学的一项基本原则。( ) 三、单项选择题 正确的生物结构层次是() A. 原子、分子、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器官系统、生物体、生态系统 B. 原子、分子、细胞、组织、细胞器、器官、器官系统、生物体、生态系统 C. 原子、分子、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器官、生物体、生态系统 D. 原子、分子、细胞、细胞器、组织、器官、器官系统、生物体、生态系统 四、问答题 生物同非生物相比,具有哪些独有的特征? 第2章 一、名词解释 蛋白质变性结构域碳骨架糖类 二、判断题 1、肌糖原是肌肉收缩的直接能量源。() 2、RNA和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碱基相同,核糖不同。() 三、单项选择题 1、每个核苷酸单体由三部分组成,下面哪项不是组成核苷酸的基本基团() A. 一个己糖分子 B. 一个戊糖分子 C. 一个磷酸 D. 一个含氮碱基 2、蛋白质的球形结构特征()。 A.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B.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C.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D.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或四级结构 3、蛋白质变性中不受影响的是()。 A、蛋白质一级结构 B、蛋白质二级结构 C、蛋白质三级结构 D、蛋白质四级结构

4、下列细胞器中,作为细胞分泌物加工分选的场所是()。 A. 内质网 B. 高尔基体 C. 溶酶体 D. 核糖体 四、问答题 叙述提取DNA的常规操作及原理 第3章 一、名词解释 去分化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内膜系统染色质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细胞周期检验点 二、判断题 1、细胞学说可以归纳为如下两点:(1)所有生物都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组成;(2)新的细胞必须经过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产生。( ) 2、随着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表面积和体积之比也相应增大。() 3、细胞分化只发生在胚胎阶段和幼体发育过程中。() 4、生物体细胞与细胞之间是有各种连接的,它们对细胞的功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5、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所有细胞都是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的。( ) 三、单项选择题 1、细胞膜不具有()的特征。 A. 流动性 B. 两侧不对称性 C. 分相现象 D. 不通透性 2、下列()细胞周期时相组成是准确的。 A.前期-中期-后期-末期B.G1- S- G2-M C.G1- G2 - S - M D.M- G1-S -G2 3、下面()不是有丝分裂前期的特征。 A. 核膜裂解 B. 染色质凝集 C. 核仁消失 D. 胞质收缩环形成 4、细胞膜不具有()的特征。 A. 流动性 B. 两侧不对称性 C. 分相现象 D. 不通透性 5、真核细胞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元是()。 A. 端粒 B. 核小体 C. 染色质纤维 D. 着丝粒 6、下列细胞器中,作为细胞分泌物加工分选的场所是()。 A. 内质网 B. 高尔基体 C. 溶酶体 D. 核糖体 7、生物体细胞种类的增加通过( ) 。 A. 细胞分裂 B. 细胞去分化 C. 减数分裂 D.细胞分化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以及答案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以及答案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五界分类系统: 它是由美国生物学家魏泰克(R.H.Whittaker,1924—1980)在1969年提出的。魏泰克在已区分了植物与动物、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基础上,又根据真菌与植物在营养方式和结构上的差异,把生物界分成了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五界基因组:单倍体细胞中包括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在内的全部DNA分子 病毒:病毒由核酸芯子和蛋白质衣壳组成,核酸芯子为DNA或RNA分子。不是真正的生物。无细胞结构,只能依靠宿主细胞进行复制。分为细菌病毒和真核细胞病毒两大类 类病毒:是一类仅由裸露的RNA组成的颗粒,类病毒与病毒不同的是,类病毒没有蛋白质外壳,为单链环状或线性RNA分子。 遗传漂变:是指当一个族群中的生物个体的数量较少时,下一代的个体容易因为有的个体没有产生后代,或是有的等位基因没有传给后代,而和上一代有不同的等位基因频率。一个等位基因可能(在经过一个以上的世代后)因此在这个族群

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 细胞学说: 1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2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基本单位,自身既有生命,又能与其他细胞协调结合构成生命整体,按照共同规律发育有共同生命进程。3新细胞可以由老细胞产生。 物种: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物种是互交繁殖的相同生物形成的自然群体,与其他相似群体在生殖上相互隔离,并在自然界占据一定的生态位。 趋同进化:不同的生物,在条件相同的环境中,在同样选择压的作用下,有可能产生功能相同或十分相似的形态结构,以适应相同的条件。 同源器官:指不同生物的某些器官在基本结构、各部分和生物体的相互关系以及胚胎发育的过程彼此相同,但在外形上有时并不相似,功能上也有差别。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每个核苷酸单体由三部分组成,下面哪项不是组成核苷酸的基本基团() A. 一个己糖分子 B. 一个戊糖分子 C. 一个磷酸 D. 一个含氮碱基 2.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不是多糖() A. 纤维素麦芽糖 C. 糖原 D. 淀粉 3.RNA和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 A. 核糖相同,部分碱基不同碱基相同,核糖不同 C. 碱基不同,核糖不同 D. 碱基不同,核糖相同 E. 以上都不是 4.下面关于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酶可以缩短反应时间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 C. 许多酶还需要非蛋白的辅助因子和辅酶才能完成催化功能 D. 酶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5.酶的竞争性抑制剂能够() A. 与酶的底物结合,使底物不能与酶结合与酶的活性位点结合,使底物不能与酶结合C. 与酶的特殊部位结合,破坏酶的活性 D. 同时和酶与底物结合,使酶无法和底物直接结合 6.糖酵解的最终产物是() A. ATP B. 葡萄糖 D.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7.下列对酶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 B. 酶可以改变反应的方向酶的变构位点经常和反应抑制有关 D. 酶的催化专一性通常比化学催化剂的专一性差 8.Griffith和Avery所做的肺炎链球菌实验是为了() A. 寻找治疗肺炎的途径 B. 筛选抗肺炎链球菌的药物证明DNA是生命的遗传物质,蛋白不是遗传物质 D. 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9.1952年Hershey和Chase利用病毒作为实验材料完成的噬菌体实验中用到的关键技术是() A. PCR技术 B. DNA重组技术 D. 密度梯度离心技术10.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 A. 细胞核核糖体 C. 线粒体 D. 类囊体 11.蛋白质的合成是直接以()上的密码子的信息指导氨基酸单体合成多肽的过程() A. 单链DNA B. 双链DNA D. tRNA 12.如果黄色果实(Y)对绿色果实(y)为显性,矮株(L)对高株(l)是显性,那么YyLl 基因型的植株和yyll基因型的植株杂交,则() A. 所有后代都是矮株,黄果 B. 3/4是矮株,黄果 C. 1/2是矮株,黄果是矮株,黄果 13.在DNA复制时,序列5′-TAGA-3′合成下列()互补结构。 ′-TCTA-3′ B. 5′-A TCT-3′ C. 5′-UCUA-3′ D. 3′-TCTA-5′14.反密码子位于() A. DNA B. mRNA D. rRNA 15.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生长和运动等基本功能动物对外界环境具有适应性,而植物则几乎没有 C. 动物与植物有共同的祖先,它们都是由原始的有鞭毛的单细胞生物分化而来的 D. 生物进化遵循着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规律 16.Darwin《物种起源》问世于() A. 1831年 B. 1836年年 D. 1953年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以及答案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五界分类系统: 它是由美国生物学家魏泰克(R.H.Whittaker,1924—1980)在1969年提出的。魏泰克在已区分了植物与动物、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基础上,又根据真菌与植物在营养方式和结构上的差异,把生物界分成了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五界 基因组:单倍体细胞中包括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在内的全部DNA分子 病毒:病毒由核酸芯子和蛋白质衣壳组成,核酸芯子为DNA或RNA分子。不是真正的生物。无细胞结构,只能依靠宿主细胞进行复制。分为细菌病毒和真核细胞病毒两大类 类病毒:是一类仅由裸露的RNA组成的颗粒,类病毒与病毒不同的是,类病毒没有蛋白质外壳,为单链环状或线性RNA分子。 遗传漂变:是指当一个族群中的生物个体的数量较少时,下一代的个体容易因为有的个体没有产生后代,或是有的等位基因没有传给后代,而和上一代有不同的等位基因频率。一个等位基因可能(在经过一个以上的世代后)因此在这个族群中消失,或固定成为唯一的等位基因。这种现象就叫“遗传漂变”。 协同进化:协同进化是指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是一个物种由于另一种物种影响而发生遗传进化的进化类型。 生物发生律:生物发生律也叫重演律,1866年德国人海克尔(E. Haeckel)在《普通形态学》中提出“生物发展史可以分为两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也就是个体的发育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系统树:根据古生物学、比较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等知识按亲缘关系将所有的生物门类排列成一个树形图。 HIV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含两个单链RNA分子侵染哺乳动物的T细胞和其他杀伤细胞,使寄主的免疫能力丧失 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 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细胞学说:1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2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基本单位,自身既有生命,又能与其他细胞协调结合构成生命整体,按照共同规律发育有共同生命进程。3新细胞可以由老细胞产生。 物种: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物种是互交繁殖的相同生物形成的自然群体,与其他相似群体在生殖上相互隔离,并在自然界占据一定的生态位。 趋同进化:不同的生物,在条件相同的环境中,在同样选择压的作用下,有可能产生功能相同或十分相似的形态结构,以适应相同的条件。 同源器官:指不同生物的某些器官在基本结构、各部分和生物体的相互关系以及胚胎发育的过程彼此相同,但在外形上有时并不相似,功能上也有差别。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之间通过能量传递关系存在着一种错综复杂的普遍联系,这种联系象是一个无形的网把所有生物都包括在内,使它们彼此之间都有着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这就是食物网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生物多样性四个层次。

2016生命科学导论大作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二○一六~二○一七学年第1学期《生命科学导论》大作业 一、判断题(正确为“√”,错误为“×”,并将答案写在下列表格中,否则无分。 二、结合自己的专业相关的或感兴趣的生命科学知识,查资料介绍其内容及目前 的最新研究进展。(1000-1500字)(60')(字数过多或过少都影响评分)三、谈谈你对该门课的意见与建议(5') 附:

1、答题要求: A、请用A4纸正反两面打印,字体宋体小四; B、判断题题目不用交; 2、判断题题目 1.长期暴露在交通污染导致的恶劣空气中,可能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病几率,这 对那些生活方式健康、不吸烟以及经常锻炼的人更为明显。空气污染容易导致心血管系统发生炎性反应,增加胰岛素抵抗的几率,因此诱发2型糖尿病2.2012年,日本名古屋大学医学系曾从高龄老鼠身上提取iPS细胞用于再造血 管,其改善血液循环等方面的作用在观察中得到认可。2013年又以人体iPS 细胞制造的血管已能在实验鼠体内工作长达九个多月,这项技术如能切实运用于人体,对脑梗塞、动脉硬化及糖尿病患者的巨大意义,值得所有付出过的努力。 3.对预防糖尿病来说,运动不仅有助于缓解症状,还能改善基因的表达方式, 可以说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体育锻炼有助改善糖尿病“坏基因”表达 4.软骨发育不全症是基因突变所导致的一种最常见侏儒症。法国研究人员在动 物实验中发现,如果注射一种“诱饵蛋白”,让致病基因失去作用,或能治疗软骨发育不全症。 5.价格便宜的DNA测序能有助于揭示这些神秘疾病的原因。该方法是对病人编 码蛋白质的DNA中的1%(内含子组)进行测序,从而为找到疾病背后遗传基因上的罪魁祸首筛选数据。 6.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多态性技术(RFLP)可用于检查缺陷基因携带者, 还可用 于其他领域,如:亲缘关系确认、法医学等等 7.中国-澳大利亚科学家共同研究发现在中国红头蜈蚣(Chinese red-headed centipede)毒液中的一种蛋白或能开发为治疗慢性痛的药物,该蛋白和吗啡一样有效,但有轻微的副作用。 8.科研人员发现了大脑的一组神经元可能通过在戒烟期间增加对尼古丁的响 应从而破坏戒烟的努力。 9.来自牛奶的一种肽片段----铁蛋白素B25(LFcinB25)对实验室培养的人源 肠癌细胞表现出强大的抗癌能力 10.说一种以上语言可能有助于处理决策功能和注意力功能的大脑部位的发育, 但受教育水平、性别、职业、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因而有助于预防和延缓痴呆症的发生。 11.自动酿造症指人的身体能够酿造啤酒。人接触了酿造啤酒的酵母,同时其体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含答案剖析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 (如果答案过长自己总结一下) 一、问答题 1.细菌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选择性地控制细胞内、外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送;是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屏障;合成细胞壁和糖被的各种组成成分(肽聚糖、磷壁酸、LPS、荚膜多糖等)的重要基地;膜上含有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等能量代谢的酶系,是细胞的产能场所; 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和鞭毛旋转的供能部位。 2.以T4噬菌体为例说明病毒繁殖的过程。 附着:是病毒与寄主之间高度特异性的相互作用,病毒外部的蛋白能与寄主表面的特殊好受体结合;侵入:先与细胞壁特异性结合,释放溶菌酶溶解细胞壁成一个小孔,将DNA 注进细胞内.有的噬菌体壳体也可以进入细菌;复制:侵染开始后,细菌的DNA合成停止,几分钟后m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也中止.噬菌体以本身DNA为模板,有寄主RNA聚合酶催化,复制形成噬菌体mRNA,翻译而形成噬菌体所需酶类,可以修饰寄主RNA聚合酶, 被修饰过的RNA聚合酶能进一步转录噬菌体的基因;装配:噬菌体与壳体蛋白质装配为成熟,有侵染力的噬菌体颗粒;释放:释放时能产生两种蛋白质,一是破坏细胞质膜的噬菌体编码蛋白质,另一是噬菌体溶菌酶.前着破坏细胞膜,后者破坏细胞壁,然后寄主细胞破裂,病毒突然爆发式释放出来。 3.微生物有哪些与动植物不同的特点? 微生物是一大群形态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不可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的生物,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体积小,面积大(二)吸收多,转化快(三)生长旺,繁殖快(四)适应强,易变异(五)分布广,种类多。 主要的区别从定义上就可以看出,是因为微生物肉眼不能观察 4.如何理解生物多样性这个概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a.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近来也包括生物的景观多样性。 b.体现在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1)直接价值: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纤维、建筑和家具材料及其他工业原料。生物多样性还有美学价值,可以陶冶情操,美化生活,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的灵感。 (2)间接使用价值: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共同维系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潜在使用价值:生物种类繁多,但人类对它们做过比较充分研究的只占极少数,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这些野生生物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 5.细菌的特殊结构主要包括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细菌的特殊结构有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1.荚膜:其功能是:①对细菌具有保护作用; ②致病作用;③抗原性;④鉴别细菌的依据之一。2.鞭毛:其功能是:①鉴定价值,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细菌能否运动可用于鉴定。②致病作用:鞭毛运动能增强细菌对宿主的侵害,因运动往往有化学趋向性,可避开有害环境或向高浓度环境的方向移动。③抗原性:鞭

生命科学导论作业

重庆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工商管理 班级:2011级1班 姓名:江运平 学号:201112041065

饮食与健康 【摘要】:食物不仅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要,也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则是保障人类身体健康的不二法门。因此,学习并培养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对于促进人类的正向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饮食习惯、平衡膳食、科学配餐 【引言】: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日益增强,人们对于饮食更为关注,单纯吃得饱已经不是我们的唯一目的。如何能吃得好吃的健康已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法国一位著名学者就曾说过:“一个民族的命运要看她吃的是什么和怎么吃”。所以,吃什么与怎么吃的问题也就值得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了。 正文: 饮食习惯对人体健康有非常大影响,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保证健康的重要措施。著名的《维多利亚宣言》提出健康生活方式的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 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⑴ ,居于首位的就是合理膳食。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寓医于食”的传统,食疗养生的理念被人民群众广泛接受。“饮食者,人 之命脉也”⑵ 。则是明代医药学巨匠李时珍对膳食营养的健康作用所做的高度概括。 人类吃的食物不外乎以下五类,第一类是谷物粮食,富含碳水化合物;第二类是动物性食物,包括富含动物蛋白质的瘦肉、禽、蛋、鱼类等;第三类是富含植物蛋白质的豆类,以及乳类和乳制品;第四类是蔬菜、水果;第五类是油脂。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包括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脂肪、矿物质、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等。此外,食物中还含有许多具抗氧化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⑾ 人体对不同的营养素需要量相差极大,蛋白质、脂肪每日需几十克,而微量元素硒、维生素B12每日仅需若干微克。营养学家把每日需要量在1克以上的营养素称为宏量营养素、包括六大类40多种;将每日需要量从微克到毫克级的营养

生命科学导论答案复习总纲

1 进入新世纪后, 人类社会面临哪些重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与生命科学有何关系? 人口爆炸、 粮食短缺、 健 康、资源枯竭、 环境污染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生命科学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 生命科学与能源问题 ; 生命科学与人的健康长寿 (研究更有效的药物 , 改造人的基因组成 ); (4) (5) 2. 举例说明生命科学本质上是一门实验科学 . (实验是一切生物学理论的基础 ) 孟德尔实验发现两大遗传定律 , 格里菲斯实验证明遗传物质是 DNA 而不是蛋白质 . 3 举出两例生命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边缘领域或学科。 一生物物理学, 现代仪器设备的武装是生命科学发展的必 要条件, 的发明大大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 二生物能源,某些生物,如藻类能够替代常规能源。 心 理 学,生物化学,人工智能学,药 理 学,生物材料 4 生命科学的学习与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有何关系? 人们意识到 , 21 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 面向 21 世纪的大学生应有生命科学基础 , 而不 应该是 “生物盲 ”. 5 生物学经历了哪三个发展阶段?各发展阶段有何特征? 一描述生物学阶段 (19 世纪中叶以前) 要从外部形态特征观察、 描述、记载各种类型生物, 寻找他们之间的异同和进化脉络。 二实验生物学阶段( 19世纪中到 20 世纪中) 利用各种仪器工具,通过实验过程,探索生 命活动的内在规律。 三创造生物学阶段 (20 世纪中叶以后)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发展使人们有可能 新的物种 6 什么是“人体必须微量元素?,如何确定人体必须微量元素? 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是指营养学上对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含量极少的元素 . 让实验动物摄入缺少某一种元素的膳食 , 观察是否出现特有的病症 向膳食中添加该元素后 , 实验动物的上述特有病症是否消失 进一步阐明该种元素在身体中起作用的代谢机理 . 7 举出三种人体大量元素和三种人体必须微量元素。 C 、 H 、 O Fe 、 Zn 、 Se (1) (2) (3) 生命科学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 生命科学与伦理道德问题 . 光学显微镜跟电子显微镜 创造” (1) (2)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