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

合集下载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号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号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文:----------------------------------------------------------------------------------------------------------------------------------------------------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号)《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已由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2007年11月30日通过,并经海南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08年7月31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8年9月7日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2007年11月30日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2008年7月31日海南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弘扬黎族苗族和其他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自治县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自治县行政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自治县内的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之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包括:(一)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语言及口头传统;(二)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乐器、绘画、雕塑;(三)具有黎族苗族特色的节日和庆典活动、传统的文化艺术、民族体育和民间游艺活动、文明健康的民俗活动;(四)黎族苗族传统纺织工艺、树皮布技艺、染绣工艺、装饰工艺、工艺美术;(五)集中反映黎族苗族生产、生活习俗的民居、服饰、用具、器皿等;(六)具有黎族苗族传统文化特色的代表性建筑、标识和特定的自然场所;(七)黎族苗族等民族的传统工艺传承人及其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艺;(八)民族民间传统医药医术和保健知识;(九)其他需要保护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形式。

海南保亭资源概况

海南保亭资源概况
加茂镇属热带雨林山地,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宜于发展粮食作物和热带水果、经济作物生产,是保亭县主要的粮食生产和热作生产基地,农作物及热带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县占有主要的位置,至2004年全镇种植橡胶8861亩、槟榔2053亩、芒果1487亩、荔枝1534亩、龙眼724亩、香蕉476亩,种植冬季瓜菜5100多亩,产量达11380吨,产值达936万元,种植的品种由单一转向多样化。
景区
七仙岭温泉国家森林公园
在县城保城镇东北9公里处,境内有独具特色的温泉、奇峰、田园风光、民俗风情。温泉温度最高的达95℃,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温泉水属硅酸重碳酸钠型水,日出水量3800多立方米,是海南岛探储量最大、水温最高的温泉,是海南岛目前仅有的几片保存较为完好的热带雨林之一,林内古树参天,藤萝交织,目前已探明的各类珍奇植物5000多种,野生动物500多种,有一片集中分布的桫椤群落,杆高9米多,桫椤被誉为“植物活化石”,是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古老孑遗植物,其古老可上塑到恐龙时代。漫步七仙岭原始热带雨林,可尽情欣赏动植物.
响水镇主要是个以粮为主,粮胶并重的乡镇,近年来,依托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热带经济作物,大力发展冬季瓜菜种植,积极推广高新技术,农、林、牧、副、渔各业都取得很大的成绩。至2005年,响水镇拥有橡胶面积12360亩,槟榔3015亩,椰子1470亩,芒果255亩,龙眼723亩,荔枝1473亩。
陵水高峰温泉旅游区、椰田黎苗风情村
三道镇
三道镇位于保亭县西南部,距县城31公里。东南与三亚市交界,西南邻南林,西北连新政,东北依加茂。土地面积100.7平方公里。
地处半山区,西南部和东北部为山丘陵,中部为由西北向东南延伸的带状盆地。境内河流分为东、西、北三水,分别流入藤桥东河和藤桥西河。属于丘陵暖和气候区,年平均温度24.6℃。年平均降雨量1623毫米,冬春雨水稀少,常闹春旱。橡胶、椰子、芒果、红毛丹等热带作物应有尽有。在保亭三道镇三弓、田滚村委员会创办开发了闻名中外的中国唯一的两个万亩红毛丹基地--保亭县万亩红毛丹有限公司和亨通万亩红毛丹有限公司。红毛丹因口味独特肉质鲜嫩而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为优先发展的"四大水果"之一。

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口市东寨港旅游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的通知

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口市东寨港旅游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的通知

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口市东寨港旅游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口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4.01•【字号】海府办[2012]55号•【施行日期】2013.04.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司正文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口市东寨港旅游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的通知(海府办〔2012〕55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有关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海口市东寨港旅游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3年4月1日海口市东寨港旅游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指导东寨港旅游区(以下简称本区)重点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适当开发旅游功能,统筹社会经济发展,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西至东寨港大道与规划海涛路、南至规划新老铺(暂名)公路、东至规划通往文昌市的高等级公路及海口市域边界、北至琼州海峡,但不包括已经批准的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用地。

规划总面积为78.88平方公里。

严格执行《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切实保障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及生态修复。

积极加强本区与自然保护区在生态保护与修复、科研科普与教育培训、旅游观光等方面的协调。

第三条规划原则生态保护和修复优先原则。

本区自然和历史人文资源丰富,紧邻中国最早且已经纳入国际湿地公约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本区的综合环境整治、旅游功能开发、村镇社区建设等,都应以自然保护区及本区内的自然生态和修复为优先原则,重点加强生态建设,切实加强历史人文资源保护,禁止各类破坏性的规划及发展建设活动。

核心品牌开发原则。

重点依托享有国际盛誉的东寨港红树林资源,在重点加强自然和历史人文资源保护的前提下,结合重点旅游项目开发,大力推进核心品牌项目的发展,塑造中高端生态休闲旅游形象。

浅析乡村民宿发展规划——以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民宿发展规划为例

浅析乡村民宿发展规划——以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民宿发展规划为例

浅析乡村民宿发展规划——以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民宿发展规划为例发布时间:2022-09-15T05:46:02.361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18期作者:刘燕萍[导读] 2019年《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备完善、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森林人家和康养基地,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国内乡村民宿产业也迎来蓬勃发展的新机遇,海南省作为旅游大省,在国家乡村振兴政策支持及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发展背景下,出台了一系列的促进乡村民宿发展的扶持政策。

刘燕萍雅克设计有限公司海南海口 570105摘要:2019年《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备完善、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森林人家和康养基地,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国内乡村民宿产业也迎来蓬勃发展的新机遇,海南省作为旅游大省,在国家乡村振兴政策支持及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发展背景下,出台了一系列的促进乡村民宿发展的扶持政策。

在《海南省促进乡村民宿发展实施方案》中提出保亭县要结合县域文化、生态、农业特色资源创建特色乡村民宿,培育区域特色民宿品牌,本文对保亭县现有的民宿进行了调研,并提出现有民宿运营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然后,结合保亭现有的重点旅游景点、特色自然人文资源,以乡村闲置土地与房屋作为民宿落地保障,在满足保亭县整体空间发展原则的基础之上,规划乡村民宿选点及划分民宿发展集群,辅以交通、旅游服务、安全与基础设施配套规划以及民宿管理及实施建议,通过多层次支撑体系保障保亭县乡村民宿稳定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民宿;集群规划;民宿发展支撑体系1 保亭县民宿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保亭全县已建成或在建民宿点:保城镇5个、三道镇10个、什玲镇1个、加茂镇1个、新政镇1个、毛感乡2个、响水镇4个,共计24个。

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存在问题及发展策略

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存在问题及发展策略

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存在问题及发展策略作者:来源:《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年第07期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为了更好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发展模式逐渐应用,已经成为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全新理念[1]。

为缓解生态破坏、空气污染等现象,城市森林公园可固碳释氧、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维持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2]。

建设城市森林公园成为城市名片,协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本文浅析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森林公园建设中的不足之处,为打造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城市森林公园提供可行性建议。

1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城市森林建设概况1.1地理优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简称:琼中县)地处海南岛中部山区,纬度18°43′45"~19°25′20"N,经度109°31′37"~110°09′08"E。

占海南岛陆地面积的8.33%。

年平均气温23.1℃[3]。

据统计,琼中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1.67%,居全省之冠,享有“森林王国”之称[4]。

其次,物种资源极其丰富,野生动植物繁多。

独特的地理与气候优势为建设森林公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森林公园价值2021年10月12日,海南热带雨林正式列入国家首批国家森林公园名单,是中国分布最集中、类型最多样、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性岛屿森林公园,是热带生物多样性基因宝库。

琼中县地理位置优越,气候环境适宜,森林覆盖率高,位于海南热带雨林核心区域,形成以中部山区森林为核心,呈放射状向全省分散。

森林公园生态价值不容忽視,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

黎母山位于琼中县与白沙县境内,总面积约为554.87 km2,为海南原始热带雨林,也是国家森林公园重要部分[5]。

黎母山常年处于热带常绿季雨林带,气候适宜、冬暖夏凉。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响水镇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响水镇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响水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说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响水镇人民政府二O一一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规划修编的背景与过程 (1)第一节规划修编的背景 (1)第二节规划修编的目的与原则 (4)第三节规划修编的工作过程 (6)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8)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结构与布局 (8)第二节土地利用存在问题与面临的形势 (10)第三章土地利用功能定位和目标 (12)第一节土地利用功能定位 (12)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目标 (13)第三节土地利用调控指标 (13)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16)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依据 (16)第二节农用地结构与布局 (18)第三节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调整 (21)第五章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措施 (25)第一节土地用途分区原则与方法 (25)第二节土地用途分区管制 (26)第六章重点建设项目安排 (34)第七章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35)第一章规划修编的背景与过程第一节规划修编的背景一、上轮规划实施成效上一轮规划《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响水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在实施过程中,严格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认真贯彻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不仅建立了土地利用规划体系,而且实施了以计划管理、项目预审、规划审查为主的规划管理手段。

实践证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加强土地资源的宏观管理,促进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和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为响水镇地区的城镇有序建设、合理布局打下良好的基础,推动响水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上论规划存在的问题通过上轮规划的全面实施,在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及时分析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对于进一步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做好新一轮的规划编制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1.少部分基期数据准确性存在偏差响水镇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期年为1996年,采用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是1996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

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7—2030)

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7—2030)

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7—2030)2018-02-07 家在海南岛近⽇,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7—2030)》,描绘海南旅游发展美好蓝图。

2020年海南旅游总⼈数超过8000万⼈次,年均增长7.4%接待⼊境游客超过120万⼈次,年均增长12.5%旅游总收⼊超过1000亿元,年均增长10.4%⾄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旅游岛。

将海南打造成我国旅游业改⾰创新试验区,创建全域旅游⽰范省。

旅游服务设施、经营管理和服务⽔平与国际通⾏的旅游服务标准全⾯接轨;旅游产业质量和效益全⾯提升;在旅游综合管理、旅游投融资、旅游业发展引导、旅游公共服务、旅游市场监管等⽅⾯取得改⾰突破。

2025年海南旅游总⼈数超过1.1亿⼈次,年均增长6.6%⼊境旅游⼈数超过200万⼈次,年均增长10.8%旅游总收⼊超过2000亿元,年均增长12.7%⾄2025年,建成世界⼀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海洋旅游、康养旅游、⽂体旅游、会展旅游、乡村旅游、森林⽣态旅游、特⾊城镇旅游、购物旅游、产业旅游、专项旅游等10⼤旅游产品实现突破性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进⼀步完善;旅游产业质量、效益达到国际先进⽔平。

2030年海南旅游总⼈数超过1.5亿⼈次,年均增长6.4%⼊境旅游⼈数超过300万⼈次,年均增长8.4%旅游总收⼊超过3000亿元,年均增长9.6%⾄2030年,建成世界⼀流的国际旅游⽬的地。

国际⾼端休闲度假旅游项⽬体系成熟;旅游产品体系全⾯升级;世界⼀流的旅游休闲环境和服务环境全⾯实现。

厉害了!word岛!空间布局坚持“陆海统筹、⽣态优先、空间优化、重点引领”布局理念,构筑“两圈、四组团”旅游空间布局。

1.优先打造两圈海澄⽂⼀体化综合经济圈包括海⼝、⽂昌、澄迈3市县。

⼤三亚旅游经济圈包括三亚、乐东、陵⽔、保亭4市县。

2.着⼒发展东、西两组团东部康养旅游组团包括琼海、万宁2市。

西部⼭海旅游组团包括儋州、东⽅、临⾼、昌江4市县。

《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由世界旅游组织承担的《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简称总规)编制工作已顺利完成,5月13日,规划获得省政府第130次常务会议通过,5月27日,世界旅游组织的代表正式向省政府递交了规划文本。

文本长达35万字,提出了把海南岛建设成世界著名、亚洲一流的度假休闲旅游胜地的目标,并设计了“海南岛:热带中国”的对外促销口号,有关专家称,总体规划是海南旅游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为帮助广大旅游从业人员更深入地了解《总规》,海南金旅网将面向VIP注册用户,分时分批地公布和解读《总规》及其他相关资料。

规划编制历时一年经过多年发展,旅游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初步显现,旅游产业对全省经济社会的拉动作用也逐步增强,但与旅游产业发达国家、地区和国内旅游发达省份比,海南旅游业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规划滞后。

根据海南的实际情况,省政府领导决定请外国专家帮助编制海南省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加利先生同意帮助聘请外国专家到海南省完成这项任务。

2000年7月,世界旅游组织顾问因斯基普先生对海南旅游业进行了立项考察,并形成了编制规划的项目文件,省政府也成立了由国家旅游局领导和海南省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组成的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领导小组。

此后,经招标确定由香港森兰郭斯(亚洲)顾问公司为编制的具体承担单位,2001年4月,编制工作正式展开。

从2001年5月至9月,国外专家11人对我省各地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航空、公路、文化等相关部门进行座谈和讨论,先后召开了50次座谈会。

9月下旬,国外专家完成了初稿,12月20日召开了初稿评审会,17名国内专家原则通过了这一规划,并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

会后,由外国专家对规划进行修改,同时规划办公室对规划进行译校,历时一年才形成最后的定稿。

规划主要内容《总规》长达35万字,并附有大量图表,分为三大卷,对海南旅游业进行了详细的评估,提出了具体的行动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规划总论 (3)第1条规划范围 (3)第2条规划期限 (4)第3条规划原则 (4)第4条规划目标 (4)第5条技术路线 (4)第6条规划依据 (4)第二章发展基础条件 (5)第7条地理区位 (5)第8条自然环境分析 (5)1.地形地貌 (5)2.气候条件 (6)3.空气环境质量 (6)4.植被条件 (6)第9条社会经济环境 (6)1.人口与行政区划 (6)2.地方文化 (6)3.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6)4.旅游发展政策环境 (6)第10条旅游业发展状况 ................................ 7第三章旅游市场研究. (8)第11条中国旅游市场分析 (8)第12条海南旅游市场分析 (8)第13条保亭旅游市场分析 (10)第14条保亭旅游的目标客源市场分析 (11)第15条专项旅游市场分析 (12)第四章旅游资源质量评价 (13)第16条旅游资源分类分析 (13)第17条旅游资源评价 (14)第18条旅游资源区域性比较评价 (15)第19条保亭旅游资源价值新突破 (16)第五章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 (17)第20条 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 (17)第六章旅游发展定位、目标与战略 (18)第21条总体定位 (18)第22条阶段性发展目标 (18)第23条旅游产业定位 (19)第24条客源市场定位 (19)第25条旅游形象定位 (19)第26条旅游宣传口号 (19)第27条旅游形象标志 (19)第28条旅游发展战略 (20)第七章空间布局与项目规划 (20)第29条空间布局 (20)第30条旅游项目库 (21)第31条“大区小镇”旅游发展模式 (21)第八章旅游产品规划 (22)第32条旅游产品体系规划 (22)第33条旅游线路组织规划 (24)第九章乡镇旅游发展规划指引 (24)第34条保城镇 (24)第35条什玲镇 (25)第36条新政镇 (25)第37条加茂镇 (25)第38条响水镇 (26)第39条三道镇 (26)第40条六弓乡 (26)第41条毛感乡 (27)第42条南林乡 (27)第十章保城镇黎苗风情营造规划 (28)第43条保城镇黎苗风情特色化营造规划 (28)第十一章旅游营销规划 (29)第44条营销目标 (29)第45条总体营销策略 ................................. 29第十二章产业要素规划 (31)第46条旅游交通规划 (31)第47条旅游住宿规划 (32)第48条旅游商品规划 (32)第49条旅游餐饮规划 (33)第50条旅游娱乐规划 (33)第51条旅行社规划 (33)第52条康疗保健产业规划 (34)第53条花卉产业规划 (34)第十三章可持续发展规划 (35)第54条环境保护规划 (35)第55条旅游资源保护规划 (36)第56条环境容量控制 (37)第十四章支持保障体系规划 (37)第57条管理体制保障 (37)第58条政策保障 (38)第59条人力资源保障 (39)第60条资金保障 (39)第61条医疗服务保障 (40)第十五章行动计划 (41)第62条近期发展目标 (41)第63条发展导向 (41)第64条重点措施 (41)第65条总体战略行动方案 (41)第66条旅游产品体系打造计划 ......................... 42第十六章附则.. (42)第67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68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规划总论第1条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行政区域所辖范围,总面积1160.7平方公里。

第2条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08年-2020年,分三个阶段:近期:2008年-2010年中期:2011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20年第3条规划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可操作性、以人为本”五大原则,为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符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要求,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总体规划和总体部署。

第4条规划目标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以“打造海南国际旅游岛上,国际热带雨林温泉胜地”为发展目标,立足保亭生态文明和文化品质建设,全面分析整合保亭旅游资源,以国际化视野探寻成功经验,从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国家旅游开放、开发战略中寻求保亭旅游发展新空间,制定具有科学性、指导性、整体性、前瞻性、特色性、可操作性的区域旅游发展规划,提出适宜保亭旅游业全面发展的战略方向、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实施策略,为保亭旅游产业和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发展蓝图。

第5条技术路线结合保亭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创新规划理念。

本规划分为以下四个部分:基础研究、发展定位、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

本规划对影响保亭旅游业发展的行业内部和外部诸多因素进行宏观环境PEST分析,并采用SWOT战略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进行保亭旅游发展战略分析和定位,同时在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的层面上得以充分体现,从而得出明确的总体战略指导和规划方案。

通过重点项目的打造、旅游产品的开发、创新营销理念等策略,为保亭旅游产业腾飞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蓝图。

第6条规划依据1.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9月2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根据1998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决定》修正)3)《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年11月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决定》修正)4)《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9月2日国务院第2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5)《旅游规划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971--2003)6)《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7775—2003)7)《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972—2003)8)《旅游资源保护暂行办法》(国家旅游局2007年9月4日)9)《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2000年10月26日)10)《中国旅游强县标准》(试行)(国家旅游局2007年6月)11)《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2007修订本)(国家旅游局2007年6月)12)《中国最佳旅游城市评定细则》(修订版)(国家旅游局)2.相关规划1)《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计划和2015、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2)《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3)《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4)《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大纲)》5)《海南省“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6)《海南省旅游宣传促销框架规划(2005-2010)》(海南省旅游局)7)《三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8)《海南省三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9)《海南省三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10)《万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11)《陵水黎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12)《陵水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3)《乐东黎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14)《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15)《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16)《海南三道热带香巴拉总体规划》17)《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七仙大道周边地段城市设计》18)《保亭藤桥东河一河两岸概念性规划》3.相关文件报告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2)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第十个“一号文件”3)《中国旅游统计年鉴》4)海南省《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5)《2008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6)海南省2003-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7)三亚市2003-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8)保亭县2003-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9)《海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技术方案》10)海南省林业局《关于加快全省花卉产业发展的意见》11)《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基准地价评估报告》(保亭国土环境资源局)4.参考文献及其他资料1)《衣裳艺术图腾百图集》蔡於良,海南出版社,2007,42)《中国黎族》王学萍,民族出版社,2004,33)《首届黎族文化论坛文集》海南省民族学会编印,2007,44)《民族工作研究》06年第1-6期,陈乐齐,民族问题研究中心5)《拂拭历史尘埃-黎族古籍研究》民族研究所,云南民族出版社6)《甘工鸟的故乡-海南黎族民间故事集》海南出版社,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局编7)《海南民族风情》王建成,民族出版社,2004,98)《中国沿海经济驱动型岛屿旅游发展模式分析》饶品样,郑向敏,旅游开发与建设,2006,129)《世界滨海海岛地区旅游开发经验借鉴》曲凌雁,世界地理研究,2005,910)《海岛旅游开发模式探讨》高建,浙江大学,200711)《区域旅游基础性研究》杨萍,学术探索,2003,512)《我国自驾车旅游及其发展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4第二章发展基础条件第7条地理区位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南部内陆,五指山南麓。

东接陵水县,南邻三亚市,西连乐东县,西北依五指山市,北靠琼中县,是海南岛南部,热带气候地区唯一不与海相连的内陆县。

第8条自然环境分析1.地形地貌地处五指山脉南延部分,东北隅和西北隅高山连绵,地貌类型比较复杂,有中山、低山、高丘、低丘、盆地和河谷阶地等。

整个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构成保亭县特有山地、丘陵河谷阶地和盆地复杂地形。

2.气候条件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

具有热量丰富、雨量丰沛、蒸发量大、季风变化明显的特点。

境内雨量丰沛,但降雨较集中,雨旱季明显。

3.空气环境质量保亭县空气洁净无粉尘,负氧离子含量高,空气环境质量常年保持国家一级水平。

4.植被条件保亭县森林覆盖率81.5%,居海南省第二。

境内森林多为热带雨林,有林面积为141.5万亩。

第9条社会经济环境1.人口与行政区划辖6镇3乡分别为:保城镇、什玲镇、加茂镇、响水镇、新政镇、三道镇、六弓乡、南林乡、毛感乡。

境内有5个国有农场:国营通什茶场、国营新星农场、国营金江农场、国营南茂农场、国营三道农场和1个热带作物研究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