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宪法 法律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第二章 宪法基本知识

第二章 宪法基本知识

4、权利制约原则
中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有 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国家机关工作 人员的失职行为,可提出申诉、控告、检举 的权利。
国家行政机关,检察机关,监察机关,审判 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 它监督。
第二节 国家的基本制度
(一)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二)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国家的基本文化制度 (四)国家的基本社会制度
(一)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1、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1)国体即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
国体 (2)人民民主专政的特色: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中国共产党---执政党
各民主党派---参政党) 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形式是“政协”)
(3)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国旗:我国宪法第13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
(一)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 (二)公民权利和自由的现实性 (三)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 (四)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第四节 我国的国家机构
一、国家机构的概念 二、我国国家机构组织活动原则 三、我国的国家机构体系
一、国家机构的概念
国家机构,又称国家机器,是统治阶级 为了行使国家权力、实现国家职能而建立的 有机联系的一整套国家机关的总称。国家机 构是一种国家组织,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组织 和群众团体。它与国家的暴力手段紧密相连, 具有特殊的强制能力。
第一节 宪法概述
一、宪法的概念和特征 二、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 三、宪法的基本原则
(一)宪法的概念
宪法是规定民主制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 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 障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国家根本法。 近代意义上的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宪法的特征
1.宪法的内容是关于国家的根本问题,是国家 的根本大法。

六年级上册道法第二课《宪法是根本法》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道法第二课《宪法是根本法》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道法第二课《宪法是根本法》知识点第二课宪法是根本法1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

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

同时,宪法也规定了行使国家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权威、法律地位。

2 .宪法的重要作用是什么?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

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

同时,宪法也规定了行使国家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权威、法律地位。

3 .我国现行宪法是J1982年12月4日颁布的布014年我国将12月4日设为国家宪法日,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国家设立宪法日具要重要意义。

4.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是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5、设立国家宪法日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是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国家宪法日的设立,让宪法意识植根人心,这正是忠于宪法、维护宪法的具体体现。

6、在国家宪法日这一天,你发现了什么?①在去学校的路上,我发现路边摆放了许多关于国家宪法日的宣传栏。

②下午,学校请来了区人民法院的法官,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宪法知识课。

①学后,我和妈妈去书店买书,书店设置了宪法图书专区。

④晚上,爸爸告诉我,他们单位举行了庄重的宪法宣誓仪式。

7、一些国家的宪法日:美国(9月17日)、丹麦(6月5日)、俄罗斯(12月12日)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斗的结果。

国家宪法日的设立,让宪法意识植根人心,这正是忠于宪法、维护宪法的具体体现。

9、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第二章 我国宪法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 我国宪法的基本知识

• • • • • •
• 二、公民的基本人权 第一,平等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 律面前一律平等。 第二,政治权利和自由。 第三,宗教信仰自由。 玛雅人宗教信仰 第四,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 第五,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权利。 第六,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 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
• (6)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行使国 家审判权。人民法院的任务是审理刑事案 件、民事案件、经济案件、和行政案件。 • (7)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行使国家检察权。 • (8)特别行政区机关师中华人民共和国不 可分离的部分。特别行政区依照宪法和特 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
• 3、依宪制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 在法治国家中,宪法不是可有可无的政策 或纲领,宪法是法治的基础,是法制的核 心。 • 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依宪制国,因此,宪 法权威式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所 在。LOGO来自二、依法治国的含义和条件
• 1、含义: •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 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 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 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 法律化。
• • • •
2、依法治国的基本条件: 具有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具有健全的民主制度和监督制度; 具有严格的行政执法制度与公正的司法制 度; • 具有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提高全民的法律 意识。
• 3、根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国家在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的分配制度。” 收入分配与房价 • 4、财产保护制度:“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 公共财产。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 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和集体的财产。国 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和继 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 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 征用并给予补偿。”

《宪法基本知识》课件

《宪法基本知识》课件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人身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宗教自由等。
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和荣誉、服兵役等。
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规定:宪法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法律基础,规定 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重要性: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是保障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 石,也是实现个人自由和尊严的基础。
国家机关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宪法规定国家机关的基本 权利与义务
国家机关的职责和权限
国家机关行使权力的方式 与程序
国家机关违反宪法的法律 责任
宪法保障制度
宪法保障制度的概念和意义 宪法保障制度的种类和特点 宪法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宪法保障制度的作用和价值
宪法实施与监督
宪法实施的意义与原则
宪法实施的定义与重要性
添加标题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 关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定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基本政治制度。
法律依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依据。
目的: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宪法实施的具体措施:立法、执 法、司法等环节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宪法实施的原则:依法治国、依 宪治国
宪法实施的监督与保障机制
宪法监督的种类与方式
宪法监督的种类:违宪审查、宪法诉讼、宪法解释 宪法监督的方式: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政党监督、社会监督
宪法修改程序与效力
宪法修改的启动:需要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 宪法修改的起草: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起草,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宪法修改的审议:需要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 宪法修改的效力:修改后的宪法具有同等效力,与原宪法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课件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课件

把宪法作为自己的日常行为准则,在 生活中遵守宪法,按照宪法的规定行事。
爱护公物
依法纳税
自2002年起,被告人李世镕利用担任鄂尔多斯市副市 长、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的职务便利, 索取或收受他人财物共计人民币8452余万元以及美元、欧 元、港币、黄金等财物若干,数额特别巨大,构成受贿罪。
我们应当维护国家 统一和民族团结。
父母有抚养教育未 成年子女的义务, 成年子女有赡养扶 助父母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各 民族团结的义务。
家庭受到宪法的保护。 我们今天接受父母的抚养, 将来也要关爱、赡养父母。
我们村的大明哥哥光荣 入伍了。听爸爸说宪法规定 公民有服兵役的义务。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根本法 效力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树立宪 学习宪法,掌握宪法知识 法权威 以宪法作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课后作业
编制宣传宪法的标语,在全班进行 交流,并选出优秀的标语作为国家宪法 日的宣传标语。
我国的宪法日是哪一天?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颁布的。
2014年,我国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设立宪法日有什么意义?
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不仅是增加了一个 纪念日,更是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 深化日,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 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现行宪法历经五次修改
人教版 道 德与法 治 六年级上册
2 宪法是根本法
新课导入 金字塔说明了什么?
宪法
基本法律、普通法律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律、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目录
1
2
3
4
5
感受宪法日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 的基础和依据。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 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 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规定了行使国 家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宪法具有最高的法 律效力、法律权威、法律地位。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课知识点整理速记知识点归纳复习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课知识点整理速记知识点归纳复习

二课一框 一、宪法的构成: 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二、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三、宪法的内容: 宪法规定了①我国的国家性质、②根本制度、③根本任务、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⑤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四、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五、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为什么? 1、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2、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3、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六、宪法对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哪些要求? 1、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2、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3、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4、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七、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2、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4、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八、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表现: 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

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九、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原因: 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可以保障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第二讲 宪法的基本知识

第二讲  宪法的基本知识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按照我的理解,就是宪法的可实施性不 强。宪法只注重告诉人们怎样做和不怎样做,却没有对违反宪法结果的 处罚。既然违反宪法不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则又有谁会在乎宪法的权 威呢
关于宪政的一点看法:
修宪法易、行宪政难,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衡 量一个国家是否是宪政国家最重要的不是有没有宪法, 而是其基本政治架构的安排是否在实质上能够最大程度
思考
该条文所体现的宪法规范的假定的时 间条件为“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 期间”,行为条件为全国人大常委会 的法律修改行为“不得同该法律的基 本原则相抵触”
B、宪法规范的行为模式
即宪法规范中规定的行为模式本身,以要求、授权、禁止等形 式加以体现
如上例宪法规范中的处理部分为授权形式: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对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修改和补充。
宪法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文化土壤里, 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有关 宪法和宪法现象的制度、学说和观念的总和。 四、必须安定和谐而有秩序。 五、必须有稳定有效的宪法实施机制。
普通百姓:我从没想过用宪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杨思禹(河北某医院退休医师)
因为房屋拆迁,官司打了13年,我已经精疲力尽了。这么多年来, 我查看了大量的法律专业书,基本上成了半个法律专家,但是我对宪法的 了解却基本等于零。别的法律,只要你触犯了就会受到处罚,却没听说过 谁违反宪法而受到处罚的;我打了这么多年官司;从来没有想过拿起宪法 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我查阅了大量的法院判例,也从来没有发现一份 因为违宪而受到处罚的判决。
宪法分则是总则的具体化,分则的条文是宪法规范的主要 表现形式,是一部宪法的实体内容。一般包括公民的基本权 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权限和活动原则、宪法的实施 与监督以及过渡性条款等内容。 3、宪法正文的附则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问答题集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问答题集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课《宪法是根本法》问答题集1. 宪法是什么?答: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

同时,宪法也规定了行使国家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权威、法律地位。

2.我国的宪法日是哪天?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宪法日?(设立宪法日的意义)答:我国的宪法日是12月4日,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颁布的。

2014年,我国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不仅是增加了一个纪念日,更是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3. 你对国家宪法日有什么印象,和同学一起说说吧。

答:周日我和妈妈去公园,发现那里设有宪法宣传栏。

傍晚我和奶奶去广场散步,有宪法宣传小组给我们发宪法教育宣传单。

4. 通过对国家宪法日的了解,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宪法的内容?答:如:2018年国家宪法日主题为:“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

意思是我们要认识宪法作为根本大法的地位,学习宪法的条款和精神,遵守宪法有关法律规定,维护宪法的实施,运用宪法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和自身权益。

5.我国的法制宣传日是哪天,为什么要设定这个日子?答:我国的法制宣传日是12月4日,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颁布的。

2001年开始,12月4日就成为每年的全国法制宣传日了。

设置原因是: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

学习宣传宪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

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落实“五五”普法规划,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

弘扬法治精神,服务科学发展。

6.为什么“国家宪法日一年只有一天。

但我们对宪法的认识,不能止于这一天?”答:通过丰富多彩的宪法宣传教育活动,我们能更好地学习宪法,了解宪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法拘禁案
案例:空荡荡的碾房内,几个青年被五花大绑地捆 着,互相依偎着蜷缩在墙角里,他们蓬头垢面,满 身血迹,在寒冷的秋风中被冻的瑟瑟发抖。这几名 青年原是附近村中的农民,他们在一个晚上听说这 个村中放映电影,便结伴前来。在看电影时,因为 争位子和村中的青年发生了争吵,结果被村治保主 任刁某带人抓了起来,经过审问拷打后,又被关进 了这间空碾房中。
问题:张某的行为违反了宪法的什么规定?构成了什 么行为?
强迫公民信仰宗教案
案例:汉族青年谢某与一回族发青年马某
相恋。不久两人到婚姻登记机关领取了结婚 证。正当他们准备举行婚礼的时候,马某和 马某的父兄向谢某提出一个要求,要谢某必 须信仰伊斯兰教。谢某不答应,马某的弟弟 就要纠集一些族内的人“好好教育”一下谢 某,一时搞得剑拔驽张,难以收场。 问题: 马某及其父兄强迫谢某信仰伊斯兰教的
2.宪法效力的最高性
普通法的立法依据——母法:如《刑法 》第一条,《民法通则》第一条中 “……根据宪法……” 最高法律效力:《宪法》第五条“一切 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 宪法相抵触”。
3.稳定性
特点
特点
(二)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老人手持宪法守祖宅
北京63 岁老人黄振沄的房子挺立在一片拆迁后的废墟中。2004 年4月1 日上午,当强制搬迁的人员来到他家时,黄振沄拿着一本宪法进行抵制,使 得这座建于清朝的院落暂时保留了下来。据称,这是修宪后北京市第一例抵 制强制搬迁的事件。 这本宪法中有一页被老黄特意折起一只角,又用笔画出这样一些字句: “第十三条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据黄振沄介绍,他家的老四合院位于北京的黄金地段。由于拆迁办的 现金补偿不到位,老黄不同意搬迁。今年3月29日,他收到了崇文区人民政 府的“强制搬迁通知书”,称将于4月1日8时30分强制搬迁。4月1日从5时30 分开始,周围还未拆迁的五六十户就都自发地集中到他家门口。老黄在屋前 插了一面国旗,又把从宪法中摘出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语句写大了 放在门口。当20多名穿警服的人8时30分开着警车到来时,现场已经聚集了 100多人,组成了人墙进行抵抗。一个多小时后,警察和来拆迁的工人们无 奈地撤走了。
作法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
女大学生服毒自杀案
案例:陈萍萍服毒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光明机构厂,人们都震惊了。小陈 是进厂才一年的大学毕业生,平时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工作,受到领 导的好评和同事的尊敬。可是,她为什么要自杀呢?直到领导发现小陈 留下的遗书,上面写着:“一个人的名誉比生命还重要,我是清白 的……”这才找到事实的原因。 小陈大学毕业分配到光明机构厂技术科工作时,与化验员黄新在一 个办公室上班。时间一长,黄新对小陈产生了好感,当他向小陈提出建 立恋爱关系时,被拒绝了。这下可大伤了黄新的自尊心。他出于个人恩 怨,捏造事实,造谣诽谤,散布陈萍萍与李某某有不正当两性关系的谣 言,并导演了一场“捉奸”的闹剧。他逢人便说:“小陈还想拉我下水, 以图私利。”这些流言蜚语传遍了全厂,诚实、文静的小陈无端受到这 种打击,好象身上被人泼了污水,精神十分痛苦,整日沉默不语。她一 时想不开,服敌敌畏自杀了。当法院传讯黄新时,他还不以为然,分辩 道:“只听说杀人偿命,却从未听说过毁人名誉而坐牢的。” 问题:黄新的说法对不对?
1 .平等权。 2 .政治权利和自由。 3 .宗教信仰自由。 4 .人身自由权。 5 .批评建议权、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权。 6 .社会经济权利:财产权、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休息权、物质帮助权、文化教育权利、特定人的权 利。
案例:矮个起诉招工身高限制
2001年12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在成都某报刊登 《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招录行员启事》的广告。其中第一项 规定招录对象为“男性身高1.68米,女性身高1.55米以上”。 原告四川大学毕业生蒋韬为2002年普通高等院校应届生,身高 未到被告规定的高度,但符合其规定的其他招录报名条件,仅 仅由于身高的原因,无法成为招录对象。于是依据宪法的有关 规定,将招工方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告上法庭。2002年1月7 日,成都市武侯区法院受理了该案。
公民或国民是个法律概念,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 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它反 映一定的法律关系。 所谓国籍,就是指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 的身份。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的权利:是指由法律规定和保 障的,公民实现某种愿望或获得某 种利益的可能性。《宪法》对我国 公民的基本权利作了以下的规定:
目 录
序 言 第一章 总 纲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一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第三节 国务院 第四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 第五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第六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第七节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第四章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宪法司法化第一案:还我受教育权
在该案二审期间,围绕陈晓琪等的行为是否侵害了上诉人 的受教育权问题,山东省高院向最高人民法院请示。2001年8月 13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批复,认定“陈晓琪等以侵犯姓名权的 手段,侵犯了齐玉苓依据宪法规定所享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 并造成了具体的损害后果,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2001年8月23日,山东省高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 最高人民法院批复和民事诉讼法有关条款,终审判决此案:(1) 责令陈晓琪停止对齐玉苓姓名权的侵害;(2)陈晓琪等四被告 向齐玉苓赔礼道歉;(3)齐玉苓因受教育权被侵犯造成的直接 经济损失7000元和间接经济损失41045元,由陈晓琪、陈克政赔 偿,其余被告承担连带赔偿责任;(4)陈晓琪等被告赔偿齐玉 苓精神损害赔偿费50000元。2001年11月20日,齐玉苓案执行完 毕。
问题:蒋韬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犯?
宪法赋予的选举权不容破坏
案例:某地选举的民代表时,张某在三次讨论候选人提名过程 中,对群众提出的候选人都没有表示反对,也没有提出新的候 选人。在正式选举中,张到会场对一些选民说:“我们不选他 们(指两个候选人),我要选就选我自己。”他先向两名没有 带笔的选民索要选票。因为这些选民没有听到张说:“要选自 己”的话,以为他为人代笔,便把选票交给他代写。就这样张 共收了33张选票,在未征求选举人同意的情况下,把两个候选 人的名字上打了“×”,在另选人栏下填上自己的名字。经检 查,这些选民都不同意选张某。由于他的破坏,两名候选人的 选票都没有超过半数,造成选举无效的严重后果。
齐玉苓案涉及的是一个什么性 质的宪法问题?
齐玉苓案之所以引起强烈反响,是因为该案涉及宪 法学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宪法适用问题。
宪法
司法化
宪法司法化,就是在司法审判活动中间,人 民法院用宪法来作为判决案件的法律依据。 通俗地说,就是法院可以像运用其他法律 法规一样运用宪法来解决纠纷。
法言法语
“宪法之有效力, 全恃民众的拥护。”
特点
特点
(三)宪法是民主事实的法律化
三、宪法的基本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 基本人权原则 法治原则 权力制约原则
四、宪法的作用
保障国家权力有序运行,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 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调整国家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 治久安。
一、“公民”与“人民”的区 别
人民是个政治概念,具有一定的阶级内容和历史内容, 是相对敌人而言的,它反映了一定社会的政治关系。
法律基础知识
第二章 宪 法
授课老师:万璐 江西省电子信息技师学院
1
法言法语
奉法者兴,则国兴; 奉法者亡,则国亡。
宪法司法化第一案:
齐玉苓、陈晓琪均系山东省滕州市八中1990届初中毕 业生。陈晓琪在1990年中专预考时成绩不合格,失去了升 学考试资格。齐玉苓则通过了预选考试,并在中专统考中 获得441分,超过了委培录取的分数线。随后,山东省济宁 市商业学校发出录取齐玉苓为该校1990级财会专业委培生 的通知书。但齐玉苓的录取通知书被陈晓琪领走,并以齐 玉苓的名义到济宁市商业学校报到就读。1993年毕业后, 陈继续以齐玉苓的名义到中国银行滕州市支行工作。1999 年1月29日,齐玉苓在得知陈晓琪冒用自己的姓名上学并就 业的情况后,以陈晓琪及陈克政(陈晓琪之父)、滕州八 中、济宁商校、滕州市教委为被告,向枣庄市中级人民法 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被告停止侵害,并赔偿经济损失和 精神损失。
——民主革命的先 行者孙中山一语道出了宪 法的精义。
第一节: 宪法概述 一、宪法的颁布及意义 二、宪法的概念和特点 三、我国宪法的义务 一、公民与人民的区别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 议通过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 根据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 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年 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年3月15日第九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修正案》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修正)
问题:陈晓琪及有关学校和单位侵犯了齐玉苓的什么权利?
宪法司法化第一案:
1999年5月,枣庄市中院作出一审判决。法院认为,陈晓琪 冒用齐玉苓姓名上学的行为,构成对齐玉苓姓名权的侵害,判决 陈晓琪停止侵害,陈晓琪等被告向齐玉苓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 失费35000元,但驳回齐玉苓其他诉讼请求。齐玉苓不服,认为 被告的共同侵权剥夺了其受教育的权利并造成相关利益损失,原 审判决否认其受教育权被侵犯,是错误的。遂向山东省高院提起 上诉,请求法院判令陈晓琪等赔偿各种损失56万元。
你了 二、宪法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 解吗?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 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它确认了 公民的基本权利,是人们行为的 基本法律准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