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苞

合集下载

狱中杂记方苞方苞(1668—1749)

狱中杂记方苞方苞(1668—1749)

杜君曰:“迩年狱讼,情稍重,京兆、五城即不敢 专决;又九门提督所访缉纠诘,皆归刑部;而十四 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 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
杜君说:“近年打官司,案情较重的,京 兆狱和五城御史衙门都不敢擅自判决;加 上九门提督所搜捕查究的犯人,都归刑部 拘禁。而十四司正副郎官中乘机营私者以 及掌理文书的小吏、狱官、小卒,都把多 关押人视作有利可图,所以,稍有牵连的 人,一定千方百计拘捕到。
《狱中杂记》是方苞出狱后,追 述他在刑部狱中见闻和感想,揭 露并批判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法 律制度的罪恶本质。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见死而由窦出者, 日三四人。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此疫作 也。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往岁多至日十数人。”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我被关在刑部监狱里, 亲眼看到死后从牢墙的洞口被拖出去的犯人, 每天有三、四个,有位曾任过洪洞县令的杜 君,站起来对我说:“这是发生了瘟疫。现 在天时正常,死的人还不多,往年多到每天 要死十几个。”
又可怪者,大盗、积贼、杀人重囚,气杰旺,染此 者十不一二,或随有瘳。其骈死者皆轻系及牵连佐 证,法所不及者。”余曰:“京师有京兆狱,有五 城御史司坊,何故刑部系囚之多至此?”
令人奇怪的是,那些大盗、惯贼、杀人要犯, 却体质强壮,精力旺盛,被传染上疾病的十个 中不到一、二个,即使有的得了病,随即又痊 愈了。那些接连死去的,都是因轻罪被关押的 人,以及被牵连作证而依法不该判罪的。”我 说:“京师有京兆狱,有五城御史司坊,为什 么刑部监狱关押的犯人如此之多?”
每薄暮下管键,矢溺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 又,隆冬,贫者席地而卧,春气动,鲜不疫矣。狱 中成法,质明启钥,方夜中,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 卧,无可旋避,此所以染者众中。

方苞

方苞

方苞阅读天地0509 0733方苞方苞(1668——1749),字凤九,一字灵皋,晚年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是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合成桐城三祖。

官至礼部右侍郎,祖籍今枞阳牛集乡方皋庄。

苞生于江苏六合之留稼村。

高祖方大美,明神宗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曾任太仆寺少卿。

曾祖方象乾,明恩贡生,曾任按察司使,充岑西左江兵备道,明末,因避乱寓居江宁(今南京)。

祖父方帜,曾任芜湖训导,后调任兴化县教谕。

父仲舒,国子监生,青年时耕牧于枞阳黄华,家境日落,后入赘江苏六合县留稼村吴勉家;生3子:长子方舟,次子方苞,幼子方林。

著有《望溪先生文集》。

人生履历方苞自幼聪明,4岁能作对联,5岁能背诵经文章句,6岁随家由六合迁到江宁旧居居住,仍保留桐城籍,常回枞阳。

16岁随父回安庆参加科举考试。

24岁至京城,入国子监,以文会友,名声大振,被称为“江南第一”。

大学士李光地称赞方苞文章是“韩欧复出,北宋后无此作也”。

方苞32岁考取江南乡试第一名。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考取进士第四名。

时母病回乡,未应殿试。

康熙五十年,《南山集》案发,方苞因给《南山集》作序,被株连下江宁县监狱。

不久,解到京城下刑部狱,定为死刑。

在狱中两年,仍坚持著作,著成《礼记析疑》和《丧礼或问》。

康熙五十二年,因重臣李光地极力营救,始得康熙皇帝亲笔批示“方苞学问天下莫不闻”,遂免死出狱,以平民身份入南书房作皇帝的文学侍从,后来又移到养蒙斋编修《乐律》。

康熙六十一年,充武英殿修书总裁。

雍正九年(1731年)解除旗籍,授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次年迁翰林院侍讲学士。

雍正十一年,提升为内阁学士,任礼部侍郎,充《一统志》总裁。

雍正十三年,充《皇清文颖》副总裁。

清乾隆元年(1736),再次入南书房,充《三礼书》副总裁。

乾隆四年,被谴革职,仍留三礼馆修书。

乾隆七年,因病告老还乡,乾隆帝赐翰林院侍讲衔。

从此,他在家闭门谢客著书,乾隆十四年病逝。

《狱中杂记/方苞》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狱中杂记/方苞》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狱中杂记/方苞》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案概述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狱中杂记》的作者方苞及其文学地位,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方苞的生平和文学成就、《狱中杂记》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句子翻译和文化背景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材、参考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方苞的生平和文学地位,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狱中杂记》,了解文章内容。

3. 讲解与讨论:讲解文言文实词虚词,分析文章主题和艺术特色。

4. 翻译练习:让学生翻译重点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课后拓展。

第二章:教学内容五、课时安排1. 课时:2课时(90分钟)六、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1)方苞的生平和文学地位(2)《狱中杂记》的背景及内容介绍(3)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4)重点句子翻译练习2. 第二课时(1)分析《狱中杂记》的艺术特色(2)讨论文章主题及其现实意义(3)课后拓展:研究其他方苞的作品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后拓展:关注学生在课后对其他方苞作品的研究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八、教学反思根据课堂反馈和作业完成情况,总结本节课的优点和不足,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以提高后续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六、教学资源1. 教材:《狱中杂记》原文及注释2. 参考资料:方苞的生平和文学成就的相关介绍、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文章、方苞其他作品的介绍等。

简述方苞“义法说”

简述方苞“义法说”

简述方苞“义法说”
方苞为清代著名散文家,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合称为桐城三祖。

“义法”一词出自《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是方苞提出的重要散文理论,而后成为桐城派散文理论基石的一个重要范畴。

桐城派高举“义法”旗帜,为清代文坛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气息。

(1)“义法说”的基本含义。

“义”指文章的内容,方苞主张以儒家经典为宗旨,因此具有明显的服务于当代政治的目的。

“法”指文章的作法,包括形式、技巧问题,如布局、章法、文辞等。

两者关系是义决定法,而法则体现义。

(2)“义法说”的理论要求。

“义法说”要求散文内容醇正、文辞“雅洁”,即用语典雅、古朴、简约,以适应清统治者“清真古雅”的衡文要求,并给古文建立更严格的具有束缚性的规范。

(3)“义法说”的影响。

“义法说”与制举之文相通,有利于维护理学道统,因此受到了朝野的崇奉和欢迎,“义法说”也成了桐城派遵奉的论文纲领。

“义法说”对桐城派其他代表人物刘大魁、姚鼐等人的文风产生了深刻影响,而方苞古文选材精当,其凝练雅洁的行文风格开了桐城派散文的风气。

桐城派以“义法”为基础,发展成具有严密体系的古文理论,切合古代散文发展的格局,最终形成纵贯清代文坛的蔚蔚大派。

继桐城派之后,姚门四弟子继续鼓吹“义法”
理论,使桐城派声势更甚,许多非桐城人亦为“文宗桐城者”,其规模之大,时间之久,为我国文学史所少见。

方苞的“底牌”

方苞的“底牌”

方 苞的 “底 牌
口 王 开林
后 第一 人 ”,也 就是 说 ,欧 阳修 、王 安 石 、三苏父 子和 曾巩 都稍逊一筹 ,更毋 论余入 了。然而贬斥桐 城派的高 手始 终都有 ,酷评 甚至有 一种淬毒 的味道 。 学者和诗人 李绂就认 为方苞的文章 经 不起推敲 ,甚 至无足轻重 。有一 回 ,方 苞携所 撰《大父 马溪府君墓 志铭》请 李 绂赐教 ,李绂只看 了开篇第一 行— —
苞 先世 家桐 ,明季 ,曾大 父副 使公 以 避寇乱 ,之 秣陵 ,遂定居焉 ”,就毫不 客 气 ,把文稿归还方苞。方苞年长李绂七 岁 ,孰料当场吃瘪,徒然讨了个没趣 , 他颇有 些恼羞成 怒 ,质问李绂 : 某文 竟不足一寓 目乎 i 李绂的回答相当干 脆 : 然。 方苞顿时七 窍冒烟 ,既抓瞎 又 抓狂 ,非要李 绂给出明确 的评语不 可 。李 绂说 : 今县 以 ‘桐 ’名者 五 :桐 乡 、桐庐 、桐柏 、桐梓 ,不独 桐城也。省 ‘桐城 ’而日 ‘桐 ’,后世 谁知为桐城者 此之不 讲 ,何 以言文(7 李 绂并非吹毛 求疵 ,他 的话一针见血 ,摆 出的道理无
据 《方舟 传 》所 记 ,方 舟 、方 苞 兄 弟 以先意 承 志的孝 行著 称 ,其 父逸 巢 先 生 夸 赞道 :“吾 体 未 痛 ,二 子 已 觉 之 。吾心未动 ,二子 已知 之。”自古 迄 今 ,父 亲 夸 赞儿 子 孝顺 ,就 数逸 巢 先 生这十 八个 字妙 至毫颠 ,要 超越 它 , 难 度极高 。
方 苞 因为 给 《南 山集 》作 序 而 被 捎入戴 名世 案 ,好 不容 易从文 字狱 的 天罗地 网中 捞 回性命 ,惊 吓之 后 ,庆 幸之 余 ,各种 打脸 也就不 复 生痛 了 , 各类吃瘪 也都能 囫囵吞 下。

2024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方苞作品(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方苞作品(含解析)

文言文专题训练-------方苞作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老子曰:“柔胜刚,弱胜强。

”汉文帝以柔御天下,刚强者皆乘风而靡。

尉佗称号南越,帝复其坟墓,召贵其兄弟。

佗去帝号,俯伏称臣。

匈奴桀敖,陵驾中国。

帝屈体遣书,厚以缯絮。

虽未能调伏,然兵革之祸,比武帝世,十一二耳。

吴王濞包藏祸心,称病不朝。

帝赐之几杖,濞无所发怒,乱以不作。

使文帝尚在,不出十年,濞亦已老死,则东南之乱,无由起矣。

至景帝不能忍,用晁错之计,削诸侯地。

濞因之号召七国,西向入关。

汉遣三十六将军,竭天下之力,仅乃破之。

错言:诸侯强大,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反疾而祸小,不削,反迟而祸大。

世皆以其言为信,吾以为不然。

诚如文帝忍而不削,濞必未反。

迁延数岁之后,变故不一,徐因其变而为之备,所以制之者,固多术矣。

猛虎在山,日食牛羊,人不能堪,荷戈而往刺之,幸则虎毙,不幸则人死,其为害亟矣。

晁错之计,何以异此!若能高其垣墙,深其陷阱,时伺而谨防之,虎安能必为害。

此则文帝之所以备吴也。

鸣呼!为天下虑患,而使好名贪利小丈夫制之,其不为晁错者鲜矣!(取材于北宋苏辙《汉文帝论》)三王以降,论君德者,必首汉文,非其治功有不可及者也;自魏、晋及五季,虽乱臣盗贼闇奸天位,皆泰然自任而不疑,故用天下以恣睢而无所畏忌;文帝则幽隐之中,常若不足以事此,而惧于不终,此即大禹“一夫胜予”、成汤“栗栗危惧”之心也。

世徒见其奉身之俭,接下之恭,临民以简,以为黄、老之学则然,不知正自视缺然之心之所发耳。

然文帝用此治术,亦安于浅近,苟可以为而止。

其闻张季之论,犹曰“卑之毋高”,盖谓兴先王之道以明民,非己所能任也。

孔子曰:“子产犹众人之母也,能食之而不能教也。

”《书》曰:“周公师保万民。

”若文帝者,能保之而不能师也。

夫是,乃杂于黄、老之病矣夫!(取材于清代方苞《汉文帝论》)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刚强者皆乘风而靡”中的“靡”与“求之靡途”中的“靡”意思不同。

《左忠毅公逸事》方苞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左忠毅公逸事》方苞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左忠毅公逸事》方苞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左忠毅公逸事》记述了左光斗不为世人所知的几件逸事,赞美了左光斗知人的卓见和以国事为重、不计较个人生死荣辱的品格。

文章通过简练的语言,塑造了左光斗这一动人的形象,体现了方文“雅洁”的特点。

文章记事不杂,用笔精细,故而人物形象十分丰满。

写左光斗、史可法狱中相见一段,尤为大气凛然。

作品原文左忠毅公逸事先君子1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2,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3,入古寺,庑4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5覆生,为掩户。

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6也。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7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8。

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者,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9,史朝夕狱门外;逆阉10防伺11甚严,虽家仆不得近。

久之,闻左公被炮烙12,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13,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

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

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

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眥14;目光如炬,怒日:“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

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15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16,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

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

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崇祯17末,流贼张献忠18出没蕲、黄、潜、桐间。

史公以凤庐道19奉檄守御。

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壮士更休20,而自坐幄幕外。

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21,则番代22。

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或劝以少休,公日:“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23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24,拜夫人于堂上。

余宗老25涂山26,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词汇注释1、先君子:作者对其已过世的父亲方仲舒的称呼。

方苞《狱中杂记》原文及赏析

方苞《狱中杂记》原文及赏析

方苞《狱中杂记》原文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方苞《狱中杂记》原文及赏析康熙五十一年三月间,我(关押)在刑部监狱里,看见犯人死去而从墙洞里拖出去的,每天有三四个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苞个人简介方苞(1668——1749),字凤九,号灵皋,晚年号望溪,汉族,安徽桐城人,生于江苏六合之留稼村。

清代散文家,是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方苞官至礼部右侍郎。

苞生于江苏六合之留稼村。

高祖方大美,明神宗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曾任太仆寺少卿。

曾祖方象乾,明恩贡生,曾任按察司使,充岑西左江兵备道,明末,因避乱寓居江宁(今南京)。

祖父方帜,曾任芜湖训导,后调任兴化县教谕。

父仲舒,国子监生,家境日落,后入赘江苏六合县留稼村吴勉家;生3子:长子方舟,次子方苞,幼子方林。

著有《方望溪先生全集》。

人生履历方苞自幼聪明,4岁能作对联,5岁能背诵经文章句,6岁随家由六合迁到江宁旧居居住,仍保留桐城籍。

16岁随父回安徽桐城参加科举考试。

24岁至京城,入国子监,以文会友,名声大振,被称为“江南第一”。

大学士李光地称赞方苞文章是“韩欧复出,北宋后无此作也”。

方苞32岁考取江南乡试第一名。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考取进士第四名。

时母病回乡,未应殿试。

康熙五十年,《南山集》案发,方苞因给《南山集》作序,被株连下江宁县监狱。

不久,解到京城下刑部狱,定为死刑。

在狱中两年,仍方苞(1668—1749),字凤九坚持著作,著成《礼记析疑》和《丧礼或问》。

康熙五十二年,因重臣李光地极力营救,始得康熙皇帝亲笔批示“方苞学问天下莫不闻”,遂免死出狱,以平民身份入南书房作皇帝的文学侍从,后来又移到养蒙斋编修《乐律》。

康熙六十一年,充武英殿修书总裁。

雍正九年(1731年)解除旗籍,授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次年迁翰林院侍讲学士。

雍正十一年,提升为内阁学士,任礼部侍郎,充《一统志》总裁。

雍正十三年,充《皇清文颖》副总裁。

清乾隆元年(173 6),再次入南书房,充《三礼书》副总裁。

乾隆四年,被谴革职,仍留三礼馆修书。

乾隆七年,因病告老还乡,乾隆帝赐翰林院侍讲衔。

从此,他在家闭门谢客著书,乾隆十四年病逝。

年82岁,葬于江苏六合。

学术主张方苞治学宗旨,以儒家经典为基础,尊奉程朱理学,日常生活,都遵循古礼。

为人刚直,好当面斥责人之过错,因此,受到一些人的排挤。

方苞集上方苞首创“义法”说,倡“道”“文”统一。

在《史记评语》里说:“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

以义为经,而法纬之,然后为成体之文”。

论文提倡“义法”,为桐城派散文理论奠定了基础。

后来桐城派文章的理论,即以方苞所提倡的“义法”为纲领,继续发展完善,于是形成主盟清代文坛的桐城派,影响深远,至今仍为全国学术界重视,方苞也因此被称为桐城派的鼻祖。

文章著作方苞著有《周官集注》13卷、《周官析疑》36卷、《考工记析疑》4卷、《周官辩》1卷、《仪礼析疑》17卷、《礼记析疑》46卷、《丧礼或问》1卷、《春秋比事目录》4卷、《诗义补正》8卷、《左传义法举要》、《史记注补正》、《离骚正义》各1卷、《奏议》2卷、《文集》18卷、《集外文》10卷、《补遗》14卷,另删订了《通志堂宋元经解》。

方苞集名篇:《左忠毅公逸事》、《狱中杂记》、《汉文帝论》、《李穆堂文集序》、《书卢象晋传后》、《与李刚主书》、《孙征君传》、《万季野墓表》、《游潭柘记》等。

个人成就清代散文家,江南乡试第一名。

四十五年(1706)进士,以母病归家未出仕。

五十年(1711)以戴名世《南山集》案被牵连入狱。

赦出后隶汉军旗籍,入直南书房。

六十一年(1722),充武英殿修书总裁。

雍正时,免去旗籍,仍归汉籍。

累官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乾隆时,再入南书房,任礼部右侍郎、经史馆总裁等职。

七年(1742)辞官归。

方苞有些作品如《狱中杂记》,反映了封建司法制度和监狱管理的残酷与黑暗;《送冯文子序》、《送吴平一舅氏之钜鹿序》、《请定征收地丁银两之期□子》、《请备荒政兼修地治□子》,反映了一些州县吏治黑幕及民生疾苦,较有现实意义。

著有《望溪先生文集》18卷,《集外文》10卷,《集外文补遗》2卷。

桐城派散文创始人方苞是清代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

他尊奉程朱理学和唐宋散文。

他据《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所谓孔子"约其辞文,去其烦重,以制义法",提倡写古文要重"义法"。

他说:"'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

意以为经而法纬之,然后为成体之文。

"(《又书货殖传后》)提出文章要重"清真雅正"和"雅洁",他说古文中"不可入语录中语,魏晋六朝人藻丽俳语,汉赋中板重字法,诗歌中隽语,《南、北史》佻巧语"(沈莲芳《书方望溪先生传后》),他认为归有光的散文,"其辞号雅洁,仍有近俚而伤于繁者"(《书归震川文集后》)。

又说:"凡无益于世教、人心、政法者,文虽工弗列也。

"(《送李雨苍序》)在《再与刘拙修书》中,反对黄宗羲、颜元的反程朱理学的思想,持论严而拘,但能适合清朝巩固思想统治及文风的需要,所以其说得以流行,影响颇大。

方苞自己写的散文,以所标"义法"及"清真雅正"为旨归。

读经、子、史诸札记,以及《汉文帝论》、《李穆堂文集序》、《书卢象晋传后》、《左忠毅公逸事》、《与李刚主书》、《孙征君传》、《万季野墓表》、《游潭柘记》等,都写得简练雅洁有断制,没有支蔓芜杂的毛病,开创清代古文的新面貌。

但感情比较淡泊,形象性不强,气魄不够宏大。

袁枚讥笑他"才力薄"(《仿元遗山论诗》),姚鼐也说他:"阅太史公书(《史记》),似精神不能包括其大处、远处、疏淡处及华丽非常处。

"(《与陈石士书》)轶事趣闻一:方苞幼年时聪颖过人,四五岁能对对子、诵章句,七岁读《史记》,十岁开始读经书古文,皆能背诵。

一天,方苞在野外玩耍,时值乡村五月农忙时节,男女老少在田野拔秧、插秧。

田头一个拔秧的农夫一边用稻草捆秧,一边念道:“稻草扎秧父抱子。

”方苞听了,伫足田头。

农夫见是一小孩站在这里,口里又念了刚才的一句,笑着问方苞:“你能对出下联吗?”方苞认真寻思,自言自语道:稻草,父也;秧,子也。

他举目前望,见不远处的竹林里,几个妇女正把竹笋投入竹篮里,他眉毛一扬,自信地点点头,高声对道:“竹篮装笋母搂儿。

”农夫惊喜不已,夸方苞真是个“神童”。

方苞散文选集二:康熙微服私访,在骆马湖镇上的茶馆里结识了欧阳宏,引入驿馆里吃酒倾谈。

聊至“东宫洗马”的笑话,聪明过人的欧阳宏马上就敏锐地觉察到面前这位慈祥和善的老者,可能就是当今皇上。

康熙见其神色,大惊,想到“这个面目丑陋的老人天分极高,怕再顺着这个“洗马”的题目说下去,会暴露自己的身份。

”康熙连忙把张廷玉叫来,把话岔开了。

康熙和张廷玉通过聊天方式,考察这个欧阳宏的学问,发现其“学问渊博,才思敏捷,不管是什么事都有独到的甚至是惊人的见解。

”康熙心中暗赞:“好一个鸿学大儒啊,比起高士奇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只可惜年龄大了点儿,不然的话,朕倒要启用他了。

”后来还是启用了。

康熙发现,这个欧阳宏原来就是方苞。

方因戴名世的《南山集》获罪,废为平民,流落民间。

康熙发现后,不拘一格,将其以布衣身份录入上书房。

能在上书房行走的人,屈指可数,人以宰相身份待之。

他人评价1 :姚鼐有言“阅太史公书(《史记》),似精神不能包括其(方苞)大处、远处、疏淡处及华丽非常处。

”(《与陈石士书》)2:袁枚早年评方苞文与王渔洋诗,有“一代正宗才力薄,望溪文集阮亭诗”之句。

3:王源赞评方苞文为“宋以后无此清深峻洁文心”。

4:姚范说“望溪文于亲懿故旧之间,隐亲恻至,亦见其笃于伦理”。

《清史稿》方苞传方苞,字灵皋,江南桐城人。

父仲舒,寄籍上元,善为诗,苞其次子也。

笃修内行,治古文,自为诸生,已有声於时。

康熙三十八年,举人。

四十五年,会试中式,将应殿试,闻母病,归侍。

五十年,副都御史赵申乔劾编修戴名世所著南山集、孑遗录有悖逆语,辞连苞族祖孝标。

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

五十二年,狱成,名世坐斩。

孝标已前死,戍其子登峄等。

苞及诸与是狱有干连者,皆免罪入旗。

圣祖夙知苞文学,大学士李光地亦荐苞,乃召苞直南书房。

未几,改直蒙养斋,编校御制乐律、算法诸书。

六十一年,命充武英殿修书总裁。

清史稿世宗即位,赦苞及其族人入旗者归原籍。

雍正二年,苞乞归里葬母。

三年,还京师,入直如故。

居数年,特授左中允。

三迁内阁学士。

苞以足疾辞,上命专领修书,不必诣内阁治事。

寻命教习庶吉士,充一统志总裁、皇清文颖副总裁。

乾隆元年,充三礼义疏副总裁。

命再直南书房,擢礼部侍郎,仍以足疾辞,上留之,命免随班行走。

复命教习庶吉士,坚请解侍郎任,许之,仍以原衔食俸。

苞初蒙圣祖恩宥,奋欲以学术见诸政事。

光地及左都御史徐元梦雅重苞。

苞见朝政得失,有所论列,既,命专事编辑,终圣祖朝,未尝授以官。

世宗赦出旗,召入对,慰谕之,并曰:“先帝执法,朕原情。

汝老学,当知此义。

”乃特除清要,驯致通显。

苞屡上疏言事,尝论:“常平仓谷例定存七粜三。

南省卑湿,存粜多寡,应因地制宜,不必囿成例。

年饥米贵,有司请於大吏,定值开粜,未奉檄不敢擅。

自后各州县遇谷贵,应即令定值开粜,仍详报大吏。

谷存仓有鼠耗,盘量有折减,移动有运费,粜籴守局有人工食用。

春粜值有馀,即留充诸费。

廉能之吏,遇秋籴值贱,得谷较多,应令详明别贮,备歉岁发赈。

”下部议行。

又言民生日匮,请禁烧酒,禁种烟草,禁米谷出洋,并议令佐贰官督民树畜,士绅相度濬水道。

又请矫积习,兴人才,谓:“上当以时延见廷臣,别邪正,示好恶。

内九卿、外督抚,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

先试以事,破瞻徇,绳赃私,厚俸而久任著声绩者,赐金帛,进爵秩。

尤以六部各有其职,必慎简卿贰,使训厉其僚属,以时进退之,则中材咸自矜奋。

”乾隆初,疏谓:“救荒宜豫。

夏末秋初,水旱丰歉,十已见八九。

旧例报灾必待八九月后,灾民朝不待夕,上奏得旨,动经旬月。

请自后遇水旱,五六月即以实奏报。

”并言:“古者城必有池,周设司险、掌固二官,恃沟树以守,请饬及时修举。

通川可开支河,沮洳可兴大圩,及诸塘堰宜创宜修,若镇集宜开沟渠、筑垣堡者,皆造册具报,待岁歉兴作,以工代赈。

”下部议,以五六月报灾虑浮冒,不可行;沟树塘堰诸事,令各督抚筹议。

高宗命苞选录有明及本朝诸大家时艺,加以批评,示学子准绳,书成,命为钦定四书文。

苞欲仿朱子学校贡举议立科目程式,及充教习庶吉士,奏请改定馆课及散馆则例,议格不行。

苞老多病,上怜之,屡命御医往视。

苞以事忤河道总督高斌,高斌疏发苞请讬私书,上稍不直苞。

苞与尚书魏廷珍善,廷珍守护泰陵,苞居其第。

上召苞入对,苞请起廷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