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型材料作文之审题立意技巧
比喻类作文题目如何审题

比喻类作文题目如何审题
今天,语文课上老师说要写作文,题目是“比喻”。
我心里一凉,比喻?这可怎么写呀?比喻不就是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吗?但是,要怎么比才好呢?看起来好像像老师说的,比喻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两个不同的世界。
可是,这座桥梁该怎么搭建呢?
我脑海里出现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它在我的脑袋里转啊转,怎么也停不下来。
老师还说,写比喻要抓住事物的特点。
什么是特点?得像我的眼睛,它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可以一眼就看见各种各样的颜色。
还有我的鼻子,它可以闻到各种各样的气味。
只不过,怎样才能把这些特点写进比喻里呢?看上去像温和的阳光,它可以照亮黑夜的黑暗。
但,阳光怎么跟我的眼睛比呢?我不知如何是好,脑袋里乱糟糟的,什么想法都没有。
突然,我看到了窗外的雨滴,它们像一颗颗晶莹的珍珠,从天空中掉下去。
雨滴,珍珠,它们都有光泽,是圆圆的样子。
我眼前一亮,找到了!我要写雨滴像珍珠一样!
我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这句话。
我感觉自己的心里充满了喜悦,比喻好像像一个神奇无比的魔法,它帮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我忽然间才发现,比喻并不难,只要你用心观察,用心体会,就能找到最好的比喻。
借喻,可以是天上的星星,也可以是海边的贝壳,如果你用心,它们都能变成桥梁,连接着两个不同的世界。
比喻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 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 “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 仙花。”这句话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 说的。 你心中有自己的“水仙花”吗?当你的心底 泛起一片水仙花的葱绿与鹅黄时,你会有一种 特别愉快、特别舒畅的感觉吗?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步少于 800字,不得抄袭。
蚁穴”、“不要忽视小缺点” 。
• 三、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 明和阴影构成的。 • ——列夫· 托尔斯泰 •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 要求:①自定立意; 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 外文体不限,但文体特征要鲜明。
• 【解析】 • 关键词语: • “光明和阴影”, “人生”“变化”“魅力” 与“美”。 • 光明比喻: • 人性中善良、高尚等积极的方面或人生境遇的 成功、幸运、快乐、幸福、圆满等 • 阴影比喻: • 指人性中脆弱、阴暗等消极的方面或指人生境 遇的失败、挫折、逆境、苦难、痛苦、残缺等。 • 含意: • 光明和阴影构成了人生的变化、魅力与美。
1、用本体组成观点表述话题——
换
追求
一朵水仙花 (喻体)
理想和精神境界 (本体)
2、审题要全面,抓住关键词(结合所给材料)
两块中的 一块面包
换: 水仙花
追求
(满足)
物质
3、归纳中心主旨
精神
物质满足的基础上,去追求自己的精神境 界,构建丰富多彩的精神家园,让生命焕 发光彩。
练一练பைடு நூலகம்
•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 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在西边落下。我们是 该追赶太阳呢,还是该守候它? • 请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自拟题目,自定文 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比喻型作文审题指导

升格作文指导班级:姓名:一、“必须跨过这道坎”审题立意指导:“必须跨过这道坎”,是一道全命题式作文题。
这道作文题内涵深刻,外延广。
构思立意时,必须把握住以下几点:首先要把握住“坎”的内涵。
“坎”,本来是指田野中自然形成的或人工修筑的台阶类障碍。
文中取比喻义:比喻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遭遇的艰难、挫折,比喻一个家庭、社会乃至一个国家发展、前进过程中碰到的障碍、困难、矛盾和不足。
其次是“必须”,有两层意义:其一,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的意思。
其二,加强了命令语气,“不得不”的意思。
当我们的个人家庭碰到突发事件,或个人命途多舛时,就不能消极,一定要振作精神,积极对待。
第三是“跨过”,表示了越过这道坎是比较艰难的,需要付出努力。
为什么一定要跨过坎呢?怎么样跨过这道坎的呢?这就需要阐述。
“必须”则意味着要发展进步就必然会出现困难。
【范文指引】必须跨过这道坎浩浩大江,从唐古拉山绵延而下,一路上有急流险滩,也有悬泉瀑布,可江水总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和誓要与汪洋相汇的决心越过一个个横亘在面前的阻碍,最终与东海相拥。
生活亦是如此。
它从来不是一条康庄大道,沿着既定的轨迹便能到达理想的高地,总有那么一道道坎阻挡着前行的步伐。
于是很多人停在了追梦的路上。
而只有那些跨过了生命的坎坷的人才最终寻得梦想,找到了真理,迎来光明和希望。
在追求理想的路途上,面对怀疑和睥睨的目光,请告诉自己:必须跨过这道坎,因为只有越过了方能实现理想与追求。
晦暗萧条的街头,一个单薄的身影正在挨家挨户地敲门诉说着自己的理念。
伊莎多拉•邓肯,后现代舞的开创者,她知道横在她面前的这道坎是芭蕾至高无上的地位,是众人怀疑的目光。
可是凭着满腔热情和对舞蹈的热爱,弱小的女子从没有放弃,她知道她能够也必须跨过这道坎。
最终她成功了,她成了那个“一条腿跨过洛基山脉,双手从大西洋伸向太平洋,额前星光灿烂”的人,而人们早已忘了她连续一周啃西红柿的日子。
带着热情和执著上路,坚定地告诉自己:必须跨过这道坎,那么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便会坚信,越过了它,理想的高地便在前方。
比喻类作文的审题立意

不拂拭自己的内心,使内心被灰尘与污浊所侵蚀,不复洁净 ,你将无以立身于这个世界,终会遭到人们的厌恶与唾弃。正如 香港传媒人梁文道所说: “这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当浅尝辄 止成为文化景象,当喧嚣肤浅成为喜闻乐见的行为方式,人们忘 记了拂拭自己的内心。那些贪官污吏,奸商恶贾,任由自己的内 心被污染,不仅损人损国家,自己最终也只能遭人唾弃,甚至名 裂身败,在监狱里悔恨终生。 “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弘的想象 ,炽热的情感,青春是生命的源泉,在不息的涌动。”厄尔曼这 样定义青春。身处青春年华的我们,更应勤勤拂拭自己的内心, 为我们的理想,为我们的信仰,奋斗不息。 “且让我们在卑湿污泥的人间,开出柔软的清静之莲啊。”正 如林清玄所言,让我们勤勤拂拭内心,勿使惹上尘埃。
审题立意:
1.整体把握材料 2.要抓住关键词 3.要找出比喻类材料喻体和本体进行分 析 4.出现几种人的做法,要比较谁对谁错 。
较好的立意有: 1.洗去尘埃,勇敢前行; 2.学会在反思中前行;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唐代禅宗北派首领神秀作佛偈: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我们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更应时时拂拭自己的内 心,勿让它惹上尘埃。 曼德拉说:“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但不可以 扭曲如蛆虫。”心是最明亮的眼睛,保护好它,千 万别让世间红尘迷住了。镜子蒙上灰尘,照出的影 子不再清晰;溪水里混上泥沙,将洗不净衣服;人 的心灵蒙上灰尘,他的行为将为人所不齿。拂拭自 己的内心,就是拒绝恶毒污秽的思想,使内心免受 肤浅自私等恶习的侵蚀。
【写作导引】 一、注意材料类别,对症下药。 这是比喻类材料。分析“灰尘和污物”和“镜子”的本体,是 立意的关键。 “灰尘和污物”可以实指,如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雾霾、污染 现象等。但在这里更倾向于虚指,可以指社会中客观存在的不良现 象、制度、风气,阻碍个人发展的绊脚石等,但更主要指个人主观 上遭遇的挫折和困难,心灵的盲点和污点,发展中的误区和疑惑, 主观条件的不足和贫乏,意志品质上的缺陷等内容。 材料中的“镜子”象征着自我反思。 第一种人代表生活中及时反思,进而洗去尘埃,勇敢前行的强者 。 第二种人代表反思不当,逃避生活的弱者。 第三种人代表着不作反思、不洗尘埃的盲目行动者。 对三种人进行对比,只有第一种人能认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观 照,因此应肯定第一种人的行为,否定后两种人的行为。 作文立意可从肯定第一种人的角度正面展开,也可从否定后两 者的角度反面展开,还可从整体出发,进行对比,确定思路。
高考比喻类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你对此有何感触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表明你的态度,阐述 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
“最厚 的地方”
比喻困难多、风险大,人生 总有绕不开、躲不过的“最 厚的地方”。
船—— 人(我们)…… 大风浪——
压舱石、压舱水——
(2)从材料的因果关系中挖掘主旨。
船之所以不会大幅摇晃和翻沉,是因为“压舱水”和 “压舱石”的重力作用。反之,船之所以浮起来,是 因为减轻自身的重力。处理好两者关系,船才能轻浮 水面或驶向远方。这样,从材料的因果关系中就可以 挖掘出主旨:我们在实现人生的远大目标时,要学会 加减压;人生要学会充实自己;要想走得更远更稳妥, 不同的人要有自己的“压舱石”……这样,我们就有 了多元的思考角度和立体的写作空间。
(1)紧扣关键词,悟出比喻意。
通过文题的关键词进行分析,悟出“压 舱石(水)”、“空船”、“避免大幅 摇晃和翻沉”比喻意义,就找到了理解 材料的
主要人物 ——船 主要事件 ——大风浪时空船舱底要装
水或石以免摇晃、翻沉
关键词句 ——压舱水、压舱石
审题立意——从喻体中发现本体,再类比联想
“钻最薄 的地方”
比喻缺乏韧劲,拈轻怕重, 遇到难题瞻前顾后。
1、于个人而言, 敢于“钻最厚的地方” 就是不怕困难,攻坚克难,终将磨砺真 本领、收获真才干,拥抱不一样的风景。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2、于国家而言,核心技术突破不了,就会永远受制 于人;腐败这个“最大威胁”拔除不掉,就会失 去 民心;深化改革中的“拦路虎”清除不尽,就会 影响前进步伐。这些,都是绕不开、躲不过的“最 厚的地方”。直面考验,迎难而上,钻得进去,研 究透彻,才有利于开创事业发展、民族振兴的新局
比喻类作文审题立意

比喻类作文审题立意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许地山的《落花生》有一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落花生这种隐而不露的品质在生活中是常见的.请以"藏与露"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审题分析】一、材料解读:此则材料讲的是花生最可贵的是将果实埋在地里,故事末尾有一句话“落花生这种隐而不露的品质在生活中是常见的”,这句话可以看作是本题的一个提示语,即这种“藏”是一种品质,并且在生活中是常见的。
在我们立意时,应该褒扬这种品质。
二、话题解读:“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躲藏、隐藏”“收存”“储藏”;“露”,《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显露、表现”。
“藏”与“露”之间各有长短:藏,表现出含蓄,内在的力量与趣味;露,表现出劲健和刚折之美。
“藏与露”是一个关系型话题,它们之间相克相生、相反相成,是对立统一的。
立意时可以主张“藏”批判“露”,也可批判“藏”主张“露”,或者是辩证地看待。
以辩证法的观点分析藏和露的关系。
(建议:正反对比来写。
)【审题提示】其一、"藏与露"是一对矛盾.深藏不露是一种谋略,为了达到某种目标,故意把内心隐盖起来,以麻痹对方,如勾践的卧心尝胆,刘备的巧解失态,都是以忍辱负重和随机应变隐饰自己的真心,不让对手识破其东山再起的野心和争霸称雄的图谋,以避开敌人的锋芒,争取时日,积蓄力量.而一旦时机成熟,条件具备,就会露出利牙,刀枪出鞘,置敌手于死地.是为韬晦之计。
其二、着眼于"藏"字,以《落花生》的内涵为立意的落脚点,歌颂那些幕后的英雄,默默奉献的精神,重"实"轻"名"的品质.有些人没有明星头上耀眼的光环,没有专家学者的名分,但他们辛勤耕耘,甘当人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如教练,陪练,教师,编辑,舞美工作者等等,都是耐得寂寞,远离名利的人,他们把深情藏在心间,把责任压在肩上,用智慧和辛劳把别人高高举起,为祖国和人类赢得荣誉,也不失一种堂堂正正的威仪.有些人埋头苦干,不事张扬,几十年如一日,没有宣言,没有包装不为名利所累,不为富贵所惑,而终有所成,如石破惊天,把埋在地下的硕果献给世人.这是藏和露最完美的统一,是人类最高的智慧。
比喻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用共23页文档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比喻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用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比喻类议论文的审题立意

比喻类议论文审题的方法归纳:
1、如果是命题作文,则先找出题目中有比喻性 的关键词语;如果是材料作文,则先找出材料中 有比喻性的关键句子;
2、推敲关键词句,由此及彼,辩证分析,多角 度展开联想,联系人生、社会等,挖掘出关键词 句隐含的寓意;
3、如果关键词句的寓意是多样的,则选择自己 最熟悉的、了解得最透彻的一点进行作文。
一叶落知天下秋? 四季都可以鲜花开放 插柳不叫春知道 跨越雷池 雨过天会晴
学习目标:
1、探讨比喻类议论文文审题、立意的方法,提 高审题、立意的能力。
2、面对比喻类议论文题型,学会辩证分析,由 此及彼,从找相似点入手,透过本义寻找比喻义, 准确审题、立意。
比喻类命题作文审题立意举例
北京卷高考作文题 有一首歌唱道: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给我希望。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飞向远方。
紧接着是提取论点。歌德成功的秘诀 实际上印证了一个普遍的道理:无论做什 么事情,想成就一番大事业,没有上山推 石头的那股韧劲和毅力,都是不可能成功 的。这样推理,论点就可以提炼出来了。 比如“百折不挠方为英雄本色”、“坚忍 不拔才能走向成功”、“人生就是要向自 我挑战”、“挑战人生的极限”、“人生 的目标永远在巅峰”境中,人都可以 做出大成就。
3. …… 立意举例:
无数人在遭遇人生的寒冬,依然选择顽强地站立。 如史铁生、张海迪等。
无论面临何种境遇,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以平常 心面对坎坷、挫折,抑或重大的灾难。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 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这句话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说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喻型材料作文之审题立意技巧
一、作文题展示: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立于山顶,凌驾万物而得游目骋怀之乐,弊于云雾浓厚;安于山谷,居住木屋而知芳草花林之色,困于井口狭小。
二、概念解析:
什么是比喻型材料?也就是作文所给材料可能是一段含有比喻义的话、也可能是还有隐喻的漫画、还有可能是寓言故事等,多揭示人生哲理或生活智慧等。
三、比喻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方法:
对于比喻性的题目,要明白其寓意是什么,然后,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寻觅可以表达其寓意的材料
比喻型材料的审题要遵循三条原则:
1.要对喻体的特点把握准,找本体时要有相似点。
把本体找出后,可以试着改成一个明喻来验证。
2.要有整体意识,不要只抓住一点不放。
3.比喻型的话题要善于从所提供的材料中去找到理解的突破口(关键词或关键句)。
材料就是用来帮助我们理解比喻的。
当拿不准本体时,所举事例尽可能要和材料包含的道理相同。
四、运用上述方法对本次作文进行审题并立意:
喻体(关键词和关键句):山顶——→可凌驾万物游目骋怀——→云雾(浓厚)山谷——→可欣赏方才花木——→井口(狭小)寻找与喻体有相似点的本体:处于高位的人(社会精英)或处于繁华优渥的环境等等——→可享受更多的资源更丰富的生活——→但同时也要承受更多的压力挑战困难挫折;
处于普通、平常甚至平庸地位的人或身处较小较落后的环境等等——→可享受相对单纯安宁的生活——→但又有眼界狭窄视野胸怀不宽广的弊病。
联系社会生活推而广之来确定作文立意:
(1)无论眼界高低还是处境好坏,所闻所感都有其美好与局限性;
(2)不必艳羡别人的光鲜耀眼多姿多彩,他们自有更沉重的负担要背负;(3)不必自卑于自己的环境狭小见识浅陋,普通平淡也一样有味道少人世丶纷争烦恼;
(4)热爱并理性客观地看待自己所处的世界;
(5)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
(6)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凡事有利也有弊,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五、附教师范文一篇:
只有享受当下才能快乐逍遥
立于山顶,虽有凌驾万物游目骋怀之乐,却弊于云雾浓厚;安于山谷,虽能居住木屋赏芳草花林之美,但困于井口狭小。
放眼望去,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有多少人在汲汲于追求、努力经营,但是真正快乐的人又有几个?不是人们真的所获不多,而是大家容易犯一个通病:不珍惜不看重自己拥有的财富,却纠结于自己失去的东西或需要承受的负累,陷于这样纠结的境地,人怎么可以幸福快乐呢?
世间万物利弊相伴,祸福相生,喜忧相随. . . . . .如果用客观并乐观的态度看问题,这个世界会更美好。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我一直对这句话持有异议,我认为有这种看法的人首先你看待生活的态度有问题:如果你认为眼前的生活是苟且的,而只有远方才有诗,即便你跨越千山万水到了远方,也许你很快又陷入了苟且的境地。
因为你不懂享受眼前的生活,所谓眼前即当下,其实每个人当下的生活都应是褪去繁华见平淡的,一日三餐柴米油盐,平平淡淡也真纯。
繁华确实耀眼多姿,但是繁华亦有负累,生命中有不能承受之重。
那些商业界大佬马云、丁磊、王健林等人,他们一次又一次创造了别人难以企及的商业奇迹,但是有多少人能知道他们每天需要承受的压力有多大?且不说这些日理万机的商界科技界的精英,就是影视圈的各路明星,谁不在努力透支自己的健康?这几天新闻就爆出,说影星张一山在片场突然昏倒被送医院急救,他的胃病已经严重到撑不下去了,可是多年来他停不下来也不敢停下来。
所以不必对别人的璀璨辉煌而羡慕嫉妒恨,平凡有平凡的好,朴素有朴素的美。
当然做到这一点也难,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就把眼光看到别处,而忽略了身边,我曾经不止一次犯过这样的傻。
明明身轻如燕,我偏埋怨自己的矮小;明明文笔不错,我偏埋怨自己的字难看;明明孩子勤奋上进,我偏埋怨他笨拙不灵活. . . . . .尤其是对生活多年的高明,我老嫌弃它小它落后,于是一有空我就往北上广深这些大都市跑,后来我发现,北京五光十色的霓虹灯,让人眼花缭乱;上海那一座座耸入云霄的高楼让人心惊;广州永远是堵车,永远是行人如织;深圳鳞次栉比的大厦,让人憋闷,纵横交错的马路让人头昏。
置身于这些国际大都市,我只想逃离,只想安静,我想念我们的高明了。
我欣喜地审视这个小城:高明,虽小但巧,小而精致。
不嘈杂少喧闹,宜居宜家宜修身养性。
它背靠西江,吹拂着江风,四季如春,美丽如画。
我爱高明,一如我爱自己的家。
在小地方工作,少了很多人事的纷争,工作中我是快乐的。
周末到周围小镇上逛一逛,作短暂的休憩,跟三两个知己小聚,生活中我是惬意的。
这精巧的小城和如画的山水,都为我所有,我还有什么不满足呢?
所以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平凡的人生也是丰盈的。
只有享受当下,才能喜乐安宁、快活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