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系统模型分析

合集下载

推荐-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精品

推荐-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精品

洛阳理工学院()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摘要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简称EPS),是汽车工程领域的热门课题之一。

本文在研究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EPS的电子控制单元ECU (Electronic Control Unit)的硬件电路和相应的控制软件框图。

本文详细分析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子控制单元的功能,研究开发了以89c52单片机为微处理器的电子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具有实时数据信号采集和系统控制功能,根据采集的数据信号,确定电动机输出的目标电流,利用PWM脉宽调制技术,通过H桥式电路控制电动机的输出电流和转动方向,实现助力转向功能。

在研制了实验用ECU装置后,开发了相应的控制软件。

控制软件分为控制策略的实现和数据信号采集与分析两部分。

整个软件系统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思想。

在数据信号采集与控制部分,设计了系统主程序、A/D采集程序、车速信号采集程序和PWM控制程序。

本文所设计的EPS电子控制单元性能稳定,结构合理,与整车匹配性能好,可保证EPS实现良好的转向助力效果。

关键词:电动助力转向电子控制单元单片机控制策略Electron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Research and DesignABSTRACT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EPS) is one of the focuses research in automotive engineering.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EPS to study the operation, designed and developed th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ECU) and the soft ware diagram of the ECU.The thesis Considers the functions of th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of EPS, studied and developed the hardware that adopted 89c51as its microprocessor. The control unit was able to realize real-time data/signal acquisition and system control. The target current of motor output could be determined by the obtained data; and utilizing the Pulse-Width Modulation (PWM) technology, power could be provided to the steering system by controlling the output current and rotation direction through H-bridge circuit.The software program, which was divided into the realization of control strategy and the acquisition & control of data/signal, was developed in modular after the design of experimental ECU was pleted. And the main program, A/D acquisition program, speed signal acquisition program and PWM control program are developed in the second part.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designed was with stable performance, appropriate structure and excellent matching condition, and the excellent power steering effect could be ensured by EPS.Key words: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EPS)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Single-Chip Microprocessor Control Strategy目录前言转向系统作为汽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汽车的转向特性、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

P-Eps(PinionElectricPowerSteering)齿轮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P-Eps(PinionElectricPowerSteering)齿轮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P-Eps (Pinio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齿轮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电动助力转向。

也可以叫EPAS。

其最大优点是可以随速控制助力,在低速时提供较大助力,保证轻便转向;在高速时减小助力,提供驾驶员足够的路感。

EPS只在转向时发挥作用,因此不像液压转向会一直对发动机造成额外负担,从而减小油耗,同时没有不可回收件,更加绿色,从各方面满足环保的需求。

【图1.EPS结构】1)传感器:包括方向盘扭矩传感器,测量驾驶员施加在方向盘上的扭矩;方向盘转角位置传感器,测量方向盘的角度位置,为自动回正功能提供支持,另外ESP稳定控制,主动巡航,自动泊车等系统也需要更精确的方向盘转角信号,因此有时由这些系统提供CAN信号给EPS。

2)执行器:EPS顾名思义,采用电机作为执行器,目前主要考虑的有直流有刷和直流无刷电机。

有关这两种的区别其他帖子里有过介绍。

3)减速机构:电机输出的扭矩经过减速机构加载到转向系统上。

形式有蜗轮蜗杆式,循环球式,差动轮系和摇臂机构等等,前两者比较常见,也跟EPS的形式有关(参见EPS分类)。

4)电子控制单元:EPS的电子控制单元可以跟车上其他部件通信,处理传感器信号,通过程序计算出需要的助力大小,并转换成控制信号输出给驱动电路,驱动电动机输出扭矩。

5)转向机构:跟常规转向机构类似。

EPS的分类:主要分3大类,根据电机在转向机构中耦合位置和方式的不同。

1) C-EPS转向柱式(Colum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直接在转向柱上安装,可以从常规转向改进而来,简单,成本低;缺点是噪音大,振动不好控制,会直接传到方向盘上,传递扭矩也较小。

2) P-EPS小齿轮式(Pinio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结构较紧凑,且提高了系统的刚度;但电子部分工作环境差(安装位置距离前桥近),要求耐温,防水,抗干扰等性能高,提高了成本。

电动助力转向实验报告(3篇)

电动助力转向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以及与传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差异。

通过实验,验证EPS在提高转向效率、降低能耗、提升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优势。

二、实验原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是一种利用电动机作为动力源的新型动力转向装置。

与传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相比,EPS省去了液压泵、油管等液压部件,采用电机直接驱动转向机构,从而实现转向助力。

EPS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 信号传感装置:包括扭矩传感器、转角传感器和车速传感器,用于检测驾驶员的转向意图、方向盘转角和车速等信息。

2. 转向助力机构:包括电机、减速器、离合器等,用于根据驾驶员的转向意图和车速,提供相应的转向助力。

3. 电子控制单元(ECU):根据扭矩传感器、转角传感器和车速传感器的信号,控制电机的旋转方向和助力电流的大小,实现实时助力转向。

三、实验内容1. EPS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讲解。

2. EPS系统与传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对比实验。

3. EPS系统在不同车速下的转向助力性能测试。

4. EPS系统在转向过程中抗干扰性能测试。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EPS系统实验平台、扭矩传感器、转角传感器、车速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等。

2. 搭建实验平台,连接实验设备。

3. 根据实验要求,设置实验参数。

4. 进行EPS系统与传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对比实验,记录数据。

5. 在不同车速下进行EPS系统的转向助力性能测试,记录数据。

6. 在转向过程中进行EPS系统的抗干扰性能测试,记录数据。

7.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EPS系统与传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对比实验结果显示,EPS系统在转向效率、能耗、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2. EPS系统在不同车速下的转向助力性能测试结果显示,EPS系统在不同车速下均能提供稳定的转向助力,且转向助力大小与车速成正比。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构造与原理(图解)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构造与原理(图解)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构造与原理(图解)电动机械式助力转向系统(EPS)没有了液压助力系统的液压泵、液压管路、转向管柱阀体等结构,结构非常简单,通过减速器以纯机械方式将电机产生的助力传递到转向系统上。

EPS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它由转向管柱、扭矩传感器、伺服电机、控制模块等组成。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原理▼车辆启动后系统开始工作,当车速小于一定速度(如80km/h),这些信号输送到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依据转向盘的扭矩、转动方向和车速等数据向伺服电机发出控制指令,使伺服电机输出相应大小及方向的扭矩以产生助动力,当不转向时,电控单元不向伺服电机发送扭矩信号,伺服电机的电流趋向于零。

因此,在直行驾驶而无需操作转向盘时,将不会消耗任何发动机的动力,降低了燃油消耗。

本系统提供的转向助力与车速成反比,当车速在一定速度(如80km/h)或以上时,伺服电机的电流也趋向于零,所以车速越高助力越小。

因此,无论在高速、低速行驶操作过程中汽车具有更高的稳定性,驾驶员自身保持均衡不变的转向力度。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结构图解▼◎ 双小齿轮双小齿轮电控机械助力转向系统中,由转向小齿轮和传动小齿轮将必需的转向力传递给齿条。

驾驶员施加的扭矩通过转向小齿轮来传递,而传动小齿轮则通过蜗杆传动装置传递电控机械助力转向系统电机的支持扭矩。

◎ 转向器转向器由转向扭矩传感器、扭转杆、转向小齿轮、传动小齿轮、蜗杆传动装置以及带控制单元的电机构成。

◎ 电机及控制单元用于转向支持的电机带有控制单元和传感单元,它安装在第二个小齿轮上。

这样就建立了转向盘和齿条之间的机械连接。

因此,当伺服电机失灵时,车辆仍可以通过机械传动进行转向。

◎ 转向角度传感器转向角度传感器位于复位环后侧,复位环上带有一个安全气囊滑环。

转向角度传感器通过CAN 数据总线将信号传递到转向管柱电子控制单元J527,由此控制单元获悉了转向角度的大小。

转向管柱电子控制单元中的电子装置分析这个信号。

电控助力转向系统ppt课件

电控助力转向系统ppt课件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2024/8/8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2024/8/8
❖4、电控液压式动力转向类型的种类 有
❖(1)可变量孔式液压动力转向 ❖(2)旁通式液压动力转向 ❖(3)反力式液压动力转向 ❖(4)电磁式液压动力转向 ❖(5)电动式液压动力转向
2024/8/8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也就是说,在低速行驶或转急弯 时得以很小的转向手力进行操作, 以获得较轻的转向;而在高速行 驶时,得以稍重的转向手力进行 稳定的操作,以避免转向“发 飘”,使转向的操纵性和稳定性 达到最合适的平衡状态。
2024/8/8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2024/8/8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第三节:电控动力式动力转向系统
❖一、特点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由电动机直接提供 转向助力,省去了液压动力转向系统 所必需的动力转向油泵、软管、液压 油、传送带和装于发动机上的皮带轮, 既节省能量,又保护了环境。另外, 还具有调整简单、装配灵活以及在多 种状况下都能提供转向助力的特点。
4、EPS路感好。
❖ 传统纯液压动力转向系大多采用固定 放大倍数,工作驱动力大,但却不能 实现汽车在各种车速下驾驶时的轻便 性和路感。而EPS系统的滞后特性可 以通过EPS控制器的软件加以补偿, 使汽车在各种速度下都能得到满意的 转向助力。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分析[摘要] 在建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数学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并对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分析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转向动态特性和路面干扰对于转向系统的影响,进而提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阻尼控制方法。

关键词: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状态空间仿真1 概述由于动力转向系统具有转向操纵轻便、灵活,汽车设计时对转向器结构形式选择的灵活性增大,同时可以吸收路面对轮胎产生的冲击等优点,自20 世纪50 年代以来,在国外汽车上得到采用。

但是,传统的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在汽车行驶的时候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同时,它增加了液压油泵、液压缸、油管和一些辅助装置,还存在液压油的泄漏问题,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

随着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电子控制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应运而生,该系统的某些性能要优于传统的液压动力转向系统,但它仍然无法克服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某些固有的缺陷。

电子控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属于另一种形式的动力转向系统,该系统根据汽车的转向状态,通过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电动机直接驱动转向机构,使汽车的转向轮发生偏转。

该系统不直接利用发动机动力,只有在需要转向的时候才由电动机提供动力,不转向的时候不消耗能量。

电动机使用的动力来自于蓄电池,省去了液压油泵、液压缸、油管等装置,结构紧凑,重量轻。

另外,该系统可以通过软件的方法实现汽车在不同车速下获得不同的静态助力特性,提高驾驶员转向时的路感。

2 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结构如图1 所示,主要包括转向柱、减速机构、齿轮齿条和助力电动机,以及ECU控制单元,这里建立的转向系统动力学方程为:转向柱: (1)输出轴:(2)齿条:(3)电动机:(4)式中s J 为转向柱、转向盘的转动惯量,s B 为转向柱的阻尼系数,s K 为扭杆的刚性系数,s q 为转向柱的旋转角,h T 为作用在转向盘上的转向扭矩,e J 为减速机构的转动惯量,e B 为减速机构的阻尼系数,e q 为输出轴的旋转角,G 为蜗轮蜗杆减速器的减速比,w T 为作用在输出轴上的反作用扭矩,r m 为小齿轮及齿条质量,r b 为齿条的阻尼系数,r K 为等效弹簧的弹性系数,r x 为齿条的位移, d F 是路面的随机信号,m I 是电枢电流,m B 是电动机粘性摩擦系数,m K 为电动机和减速机构的刚性系数,m J 是电动机惯性矩,m q 是电动机转角,p r 为小齿轮半径。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建模与补偿控制策略_申荣卫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建模与补偿控制策略_申荣卫

2007年7月农业机械学报第38卷第7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建模与补偿控制策略*申荣卫 林 逸 台晓虹 施国标 【摘要】 分析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数学模型,建立了基于M atlab /Simulink 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仿真模型。

构建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两层控制策略,上层控制策略采用基本助力控制和补偿控制的方法确定目标电流,下层控制策略通过P ID 调节器完成对目标电流的准确跟踪控制。

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策略解决了转向轻便性和路感的问题,同时改善了转向的动态效果和回正能力。

关键词:车辆 电动助力转向 数学模型 补偿控制中图分类号:U 463.4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on Modeling and Compensation Control Strategy of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Shen Rong wei 1 Lin Yi 1 T ai Xiaohong 2 Shi Guobiao1(1.B eij ing I nstitute of T echnology 2.X ingta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bstractThe mathematic m odels o f electric pow er steering sy stem w er e analyzed and the simulation model based on M atlab/Simulink was built.Tw o layers contro l strategies w er e pro posed,w hich are top layer co ntrol strateg y and botto m layer contro l strateg y .T he top layer co ntrol strateg y calculates the target current by the methods o f basic assist control and compensation contro l ,and the botto m layer co ntrol strategy regulates the actual curr ent to tr ack the tar get current by the PID controller.The sim ulation results show ed that the problem s o f steering easiness and ro ad feel w ere solved ,the steer ing dynamic effect w as impr oved ,and the return ability w as increased .Key words Vehicle,Electric po wer steering ,M athematic model,Compensation control收稿日期:2006-03-07*北京市科委奥运用电动客车项目(项目编号:D0305002040111)申荣卫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 博士生,100081 北京市林 逸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台晓虹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 讲师,054035 河北省邢台市施国标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 讲师 引言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由于具有节能、环保和助力性能好等优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研究与分析报告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研究与分析报告

目录前言 (3)第一章概述 (7)1.1 汽车转向系统 (7)1.2 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历史 (7)1.3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优点 (8)1.4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无功损耗研究的重要性 (9)1.5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发展趋势 (9)第二章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结构 (11)2.1 控制器 (12)2.2 传感器 (12)2.3 助力电机 (13)第三章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控制策略及验证 (15)3.1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控制策略 (15)3.2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控制策略试验验证 (19)第四章以飞度车为例说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工作原理及故障诊断 (24)4.1 广州本田飞度轿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工作原理 (24)4.2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诊断 (27)第五章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无功耗的探讨 (28)5.1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能耗现状 (28)5.2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能耗途径分析 (28)5.3无功损耗指标的研究 (32)5.4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节能方法的探讨 (33)第六章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得技术发展趋势 (35)6.1舒适性功能 (35)6.2 安全功能 (36)第七章未来的转向系统----线控转向系统 (39)7.1线控转向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9)7.2.线控转向系统的优点 (40)7.3 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的关键技术 (41)7.4 线控转向系统可靠性问题 (41)7.5 汽车线控转向技术的前景展望 (42)第八章基于线控转向系统技术——对无线转向系设想 (44)8.1 技术基础 (44)8.2 现实模型 (44)第九章结束语 (47)参考文献 (48)附件部分第一部分EPS系统试验设备彩照 (49)第二部分外语翻译(欲称霸全球的小型汽车公司) (50)第三部分外语翻译原文 (55)前言汽车自19世纪末诞生至今100余年的时间,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在人类近代文明史写下了的重要篇章。

汽车是数量最多、最普及、活动范围最广、运输量最大的现代化交通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