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中风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中医辨证治疗中风后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辨证治疗中风后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

238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WorldJournalofSleepMedicine2024年1月第11卷第1期January.2024,Vol.11,No.1作者简介:朱彦名(1998 04—),男,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医脑病,E mail:979063903@qq com通信作者:马进(1976 08—),女,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脑病,E mail:18940158872@163 com综 述Review中医辨证治疗中风后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朱彦名1 马 进2(1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脑病一科,沈阳,110034)摘要 失眠作为一种睡眠障碍疾病,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西药治疗中风后失眠虽可改善患者失眠症状,但存在诸多不良反应,如药物成瘾、焦虑不安状态等,故无法进行长期口服药物治疗。

古代医家对中风后失眠有较多极具特色的辨证认识及治疗理念,包括调节阴阳平衡、气血畅通等。

现代中医学者采用中药、针灸及穴位敷贴等方法治疗中风后失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且经济适用性高,操作简单,患者治疗依从性高。

通过对近年相关研究报道进行梳理与归纳,为中医辨证治疗中风后失眠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 中风;失眠;辨证施治ClinicalResearchProgressofTCMSyndromeDifferentiationinTreatingInsomniaafterStrokeZHUYanming1,MAJin2(1Liaoning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henyang110032,China;2DepartmentoneofEncephalopathy,The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Liaoning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henyang110034,China)Abstract Insomnia,asasleepdisorder,isacommoncomplicationofstrokepatients AlthoughWesternmedicinecanimprovepatients′insomniasymptomsafterstroke,therearemanyadversereactionssuchasdrugaddictionandanxiety,solong termoralmedicationtreatmentisnotfeasible Ancientdoctorshadmanydistinctivedialecticalunderstandingandtreatmentconceptsforin somniaafterstroke,includingregulatingthebalanceofyinandyang,andfillingqiandblood ModernChinesemedicinescholarshavedevelopedandinnovated,andused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acupointapplicationandoth ermethodstotreatinsomniaafterstroke Theincidenceofadversereactionsofpatientshasbeenreduced,andithashigheconom icapplicability,simpleoperation,andhighpatienttreatmentcompliance Bysortingandsummarizingrelevantresearchreportsinrecentyears,reliablebasisisprovidedforthetreatmentofinsomniaafterstrokebasedo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differentia tionofsymptomsandsigns.Keywords Stroke;Insomnia;Treatmentbasedonsyndromedifferentiation中图分类号:R338 63;R743 3;R24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24.01.068 失眠属于一种睡眠障碍,主要特征为持续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困难导致睡眠满意度不足[1]。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摘要】中风后便秘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生活质量和康复造成影响。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本文从中风后便秘的定义和中医治疗的重要性入手,介绍了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基础、中医药、针灸、推拿按摩、中药方剂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总结了中医治疗的疗效及其对临床实践的意义。

展望未来,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有望在不断探索创新中取得更好的效果,为中风康复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中风后便秘、中医治疗、理论基础、临床研究、针灸治疗、推拿按摩、中药方剂、临床疗效、研究进展、结论、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中风后便秘的定义中风后便秘是指中风患者在发病后出现排便困难或排便次数减少的症状。

中风(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导致大脑供血不足或血管破裂出血,进而造成神经功能障碍。

中风后便秘是中风患者在病程中常见并且容易被忽视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由于中风会导致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受损,使得排便神经调节受到影响,从而引发便秘症状。

中风后便秘一旦发生,不仅加重患者的病情,还可能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及时有效地治疗中风后便秘对于中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在中医传统理论中,中风后便秘可以归纳为气滞血瘀、脾胃虚弱等病机。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和症状特点,采取针灸、推拿按摩、中药方剂等综合治疗措施。

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调理,以改善患者的脾胃功能、促进气血运行、调节肠道蠕动等方法帮助患者恢复正常排便功能。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促进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1.2 中医治疗的重要性中医治疗在中风后便秘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中风后便秘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往往局限于使用药物或手术进行干预,但长期使用药物容易导致药物依赖或药物副作用加重,手术风险大且费用昂贵。

中医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研究进展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中风即为西医中的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

中风后遗症期(stroke sequela,SS)包括不同程度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肢体麻木等表现。

常规西医在调脂、稳定斑块、降压等基础治疗上给予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可一定程度改善神经功能。

中医认为中风后遗症主要是由于阴阳不合、气血逆乱导致的中风发作,由于气血亏损、运化无力导致的气血瘀滞不散而瘀阻经脉,致筋骨无以濡养,造成肢体功能废用。

治疗以活血化瘀、补益气血为主。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研究进展引言近年来,由于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加和持续的不良生活习惯(如暴饮暴食、经常熬夜、缺乏锻炼等),中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中风后遗症主要有语言障碍、肢体障碍、心理障碍等,后遗症严重者甚至完全失去感觉。

西医治疗中风后遗症采用营养神经、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或抗凝治疗,但费用昂贵,治疗效果有限。

祖国医学认为,中风为本虚标实之症,平素喜食肥甘厚腻,体力劳动减少,水液不化,日久导致气血逆乱、津血黏稠、瘀滞脑络而发病,治疗中风应以活血化瘀、通络祛滞、扶正补气为基本原则。

1现代医家对于中风后遗症的中医研究对于中风后遗症的病因病机,目前临床上主要有以下认识。

中医学把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遗留后遗症病程在6个月以上的都称作中风后遗症,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语言障碍、吞咽障碍、运动障碍、智力障碍等。

运行于脉络中的气血升降失常,久而不通,则化为瘀血,阻塞于脉络,以致气不能统摄血,血不能载气运行,从而导致脑脉闭阻。

中医有“离经之血便是瘀”的理论,瘀血不祛,则新血不生。

中风后遗症的病机为瘀血内阻,蒙蔽脉络清窍,故治疗应以理气活血化瘀为主。

结合临床经验认为,中风后遗症多与肾虚(尤其是肾阳虚)相关,并提出“脑髓阳生阴长”学说,治疗上采用温阳活血法,并以此治法创立了验方芪仙通络方,临床效果较为显著。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摘要:患者在中风之后出现便秘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这个症状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不良的影响,而对它的研究也成为了对中风相关并发研究中的热点。

在治疗中风后便秘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副作用比较少,效果明显,能够缓解患者在胃部肠道方面的不适反应,固本强元,增强患者的体质,这也是在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对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展开讨论。

关键词:中医;中风后便秘;治疗引言:中风在医学上被称为脑卒中,是因为急性的发生血管或者血流异常问题,导致了脑血液的循环出现障碍,而神经功能受到破损,是一种综合征。

当下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中风的现象是比较明显的,而且发病概率比较高,在我国中风已经成为了威胁人们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中风的病人长期的躺在床上,这时候他的胃肠蠕动性就会慢慢的减弱,而在饮食方面又是比较精细的,另外一些患者会使用脱水剂,这时候就会产生便秘的情况,而中风后的便秘也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因为这些中风患者在排练的时候感觉很吃力,如果使力不当的话,就会导致脑血管意外甚至心肌梗死,加重病情,中风后的便秘治疗已经成为了中风相关并发症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对相关的研究进行综述,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还有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还需要日后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发病原因在中医里对便秘的认识是来自于《内经》中的“后不利”,“大便不利”,“大便难”,并且通过一代代医学家的不断探索和努力,同时根据内经中描述的“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慢慢的认识到便秘是因为有病在大肠,而大肠又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传导出现了问题,这时候就会形成疾患。

而中风之后产生的并发症——便秘,对它的发病机制还不明确,根据文献的研究可以分为以下五点。

第一点是患者的脑中风类型,以及在中风的时候脑部受到影响的区域都会影响患者便秘的发生概率,如果患者出现了出血型的中风或者是基底节区中风,出现便秘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针灸治疗中风临床应用和机理研究的回顾

针灸治疗中风临床应用和机理研究的回顾

针灸治疗中风临床应用和机理研究的回顾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针灸治疗中风方面,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

本文将回顾针灸治疗中风的临床应用和机理研究。

一、针灸治疗中风的临床应用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肢体无力、言语不清、面部歪斜等。

传统中医认为,中风是由于气血不畅所致,而针灸可以通过调节气血运行来治疗中风。

在临床应用方面,针灸治疗中风已经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常用的穴位包括风池、大椎、百会、足三里等。

此外,针灸还可以与其他中医疗法相结合,如中药、推拿等,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二、针灸治疗中风的机理研究针灸治疗中风的机理研究也是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目前,已经有不少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治疗中风。

1. 调节神经递质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水平来治疗中风。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针灸可以增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水平,从而改善中风患者的症状。

2. 促进血液循环针灸可以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来治疗中风。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针灸可以增加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环等,从而改善中风患者的症状。

3. 调节免疫系统针灸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来治疗中风。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针灸可以增加白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数量,从而提高中风患者的免疫力。

4. 促进神经再生针灸可以通过促进神经再生来治疗中风。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针灸可以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促进神经再生。

总之,针灸治疗中风已经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和机理研究。

未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针灸治疗中风的机理,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摘要】中风后便秘是中风患者常见的不良症状,给患者带来不便和困扰。

中医药作为治疗中风后便秘的重要手段,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对中风后便秘的发病机制、中医治疗的重要性以及本研究的目的进行讨论,探讨了中医药对中风后便秘的认识、临床实践以及经络穴位疗法、调理饮食的应用。

还介绍了中医药和现代医学结合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最新进展。

在总结了中医药在治疗中风后便秘中的作用,展望了未来中医药治疗中风后便秘的发展,并指出了临床应用中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这对于提高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促进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中风后便秘、中医治疗、经络穴位疗法、调理饮食、现代医学结合治疗、作用、展望、改进。

1. 引言1.1 中风后便秘的发病机制中风后便秘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风导致脑部功能障碍,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正常调控,进而导致胃肠蠕动功能减弱,排便功能障碍。

中风患者常伴有肢体活动受限,导致排便姿势不利,加重排便困难。

中风后可能会出现精神状态改变、意识模糊等症状,影响到个体的排便意愿和便秘意识。

长期卧床、缺乏运动也是造成便秘的重要原因。

通过深入了解中风后便秘的发病机制,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医治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2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重要性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重要性在于其独特的治疗理念和方法。

中医学认为,中风后便秘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的,而并非简单地用药物强制促进排便就能解决问题。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重视整体调理,强调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的理念。

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手段,促进脏腑功能的恢复,改善气血循环,从根本上解决便秘问题。

中医药对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也有积极的影响,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提升生活质量。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中风是指因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急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通常表现为突发的神经系统局部或全身性症状。

中风后遗症包括肢体瘫痪、语言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同时也常伴有便秘等消化系统问题。

便秘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都有一定的影响。

中医在治疗中风后便秘方面的研究备受重视。

本文将对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介绍。

一、中医对中风后便秘的认识中医认为中风后便秘是由于脑血管疾病导致脑部神经功能障碍,从而影响到排便的神经调节功能。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脾主运化,肠主传导。

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生化代谢的中心,充分发挥脾胃的功能对于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关键是调理脾胃功能,激活排便功能,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1. 中药治疗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首先采用的是中药治疗。

中医认为中风后便秘是由于脾胃功能减退,气滞血瘀导致的,治疗时常采用活血化瘀、理气通便的中药。

常用的中药包括枳壳、大黄、川楝子、火麻仁等。

这些中药可以活血通络、促进气机畅通、调理肠胃,从而起到通便的作用。

2. 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也常被应用于中风后便秘的治疗中。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关元、天枢等,这些穴位可以调理脾胃功能,激活气机,促进肠胃蠕动,从而缓解患者的便秘症状。

4. 膏方治疗中医药膏方也是治疗中风后便秘的常用方法之一。

常用的膏方包括补肾益气、活血通络、通便润肠的方剂。

这些膏方可以通过外用和内服的方式,促进脏腑功能的恢复,从而缓解便秘症状。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进展。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药复方的研究针对中风后便秘患者的特点,一些中医药研究机构针对性地开展了中药复方的研究。

通过挖掘传统中医药的经典方剂,结合现代药理学和临床疗效,研发出一些具有活血通络、润肠通便作用的中药复方。

这些复方在临床上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的实践与效果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的实践与效果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的实践与效果研究中风,也被称为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

中风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使得脑细胞出现缺氧、损伤甚至死亡。

中风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传统上,中风的治疗主要依赖于西医药物和手术,然而,随着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的实践与效果。

中医学历史悠久,对中风的治疗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中医认为,中风是由于“痰火内蕴”、“血瘀阻滞”等原因导致的。

中医治疗中风主要通过舒肝活血、清热化痰的方法来缓解症状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例如,《金匮要略》中提出的桃红四物汤经常被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

这种中药汤剂由桃仁、红花、川芎和当归等草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此外,针灸、推拿、中药熏蒸等中医疗法也被广泛应用于中风的治疗中。

然而,中医治疗中风的效果一直备受争议。

有些人认为中医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功能恢复,而其他人则认为中医疗法只能作为辅助治疗,并不能替代西医的药物和手术。

为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的真正效果,许多研究已经展开。

一项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等机构合作进行的研究对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的效果进行了评估。

该研究选择了130名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接受了针灸、中药熏蒸等中医疗法,并辅以西医药物治疗;西医治疗组仅接受了西医药物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患者在功能恢复、生活质量和中风后遗症改善方面表现出了显著优势。

这一研究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的实践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此外,另一项由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进行的研究也证实了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的效果。

这项研究选择了150名中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

与常规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恢复期后的神经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抑郁和焦虑程度等方面均表现出了明显的改善。

这一研究进一步验证了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的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中医在 治疗 中风 的方法 和 医疗进 展
4 小 结 ຫໍສະໝຸດ 中风 在 中医学 中是各 种 急性 脑血 管疾 病 的统 称 。 因其具 有严 重
3 . 1针 灸治 疗 : 针灸 对 于治 疗 日眼歪 斜 , 神 志不 清 , 半 身不 遂 有 明显 的 后 遗 症 , 发病率和病死率高 , 所 以它 同癌 症 , 冠心病一样 , 被 国际 医 治疗 效果 , 可 以 明显恢 复 大脑 内的神 经 功能 。醒 脑 开窍 针刺 法 以 ” 醒 疗 组织 认 定 为威 胁 人 类 生命 安 全 的 三大 疾 病 , 做 好 中风 的防 治也 成 脑 开窍 、 滋补 肝 肾 ” 为主, ” 疏 通经 络 ” 为辅 , 从 腧 穴部 位 、 针 刺方 向 、 进 为 医学 界 的重要 课 题 , 中风病 的预 防 和治疗 越 来越 得 到人 们 的重 视 。
2 0 1 7年 4月第 7期
1 0 9
中 医治 疗 中风 的 研 究 进 展
张 娟
( 天 津市 河 东 区东新街 社 区卫 生服 务 中心 天 津 市 3 0 0 1 7 1 )
摘 要: 中风一 词 , 最早 出现 在 《 内经》 中, 古人 认 为 中风 是 由 于风 、 火、 痰、 瘀、 虚等 多种 因素造成 的 , 但 是 痰瘀是 比较 重要 的病 理 因素 , 这都 是 因 为肝 肾瘀 血 所致 。在 中 医治 疗 中治疗 中风 主要 的 手段 就是 辩证 治 疗 , 后期 配合 以针 灸按摩 、 肢 体功 能锻 炼、 脑反 射 等 常见 的 中医疗 法 , 再辅 助 以 高压 氧 治疗等 康 复技 术手段 , 使 机 体恢 复健 康 , 发挥 中医 药特 色。本 文主要 简述 中医治疗 中风 的研 究进展 , 首先讲 述什 么是 中风 , 分 析其 治 病机 理 , 其 次讲 述 中 医治疗 中风 的研 究进展 , 最后进 行 了总 结和 归 纳。 关键 词 : 中 医: 中风 ; 研 究进 展
针 深度 、 施 术手 法 、 施术时间 、 针 刺 效 应及 针 刺 间 隔 时 间等 进行 了量 而 中 医学 通 过辩 证 施 治 , 运 用 针灸 , 中药 的 综合 治 疗 手段 , 可有 效 改
学规 范, 对针 灸 治疗 中风 病做 出 了极 大的 贡献 】 。
3 . 2 中药治 疗
向于有 害物 质使 大脑 受 累 , 痰瘀 互结 是 中风 主要 原 因。现在 随着 人们 饮 食 营养 提 供 上要 根 据 个 人 的需 求供 给 , 通过 病 人 病情 的严 重程 度 生 活水平 日益提 高 , 人们 喜欢 吃脂肪 较 多 , 使 肝 肾受 累 , 加 之现代 社会 和 有 无并 发 症 提供 饮 食 , 消 化 吸收 功 能 、 体重 、 血脂 、 血糖 、 电解质 等 人们 压力 大 , 人人 危机 重重 , 心烦 气躁 , 成 为 中风 的病 因 】 。总之 , 中风 因素 , 提 出不 同的饮食 营养 治疗 方案 。 的治 病原 因就是 本虚标 实, 肝肾 阴虚 , 导致 气血 不足 , 伤及 大脑 。
善 中风患 者 的症状 , 提 高患 者生 存质 量 , 值得 临床 推广 。
参 考文 献
3 . 2 . 1祛风 药 的运 用 : 所 谓 中风 , 风 是 重要 的 致病 原 因 , 故 只有 去 除邪 [ 1 】张文砚 , 冯 学功 . 基 于 中 医传 承 辅助 系统 的治 疗 中风 经方 组方 规 才 能 去 其根 本 。祛风 药 在 中风 治疗 中 以驱散 外 风 、 平 熄 内风 为 治则 , 具有 梳 通 经 络 、 促 进肢 体 功 能 的恢 复 。王 冉 等 观察 祛 风通 络 汤治 疗 缺血 性 中风 急 性期 气虚 血 瘀 证 的临床 疗 效 。与 通塞 脉 片 口服 组对照, 两组 均予 减 轻脑 水肿 , 营 养脑 细胞 等 治疗 , 结果 以治疗 组为 佳
病 。 因其具 有 突发性 和严 重性 , 已经发 展成 为威 胁人 类生命 安 全 的三 皆有 较好 的疗 效 。此外 还有 牛 黄清 心 丸 、 全 天 麻胶 囊 、 大 活络 胶囊 大 疾 病之 一【 1 j 。特点 发病 率 高 、 致残 率高 、 病 死 率高 、 复 发率 高 。 中风 等 中成 药均 可用 于 中风 的治疗 。 已经严 重影 响人 类 的生命 安 全和 生活 质量 , 加重 了社 会负 担 。中 医在 3 _ 3 饮食 控 制: 中医认 为高 血压 病 、 动脉 粥样 硬化 、 糖尿 病等 都 可能 导 治疗 中风 方 面因为治 疗效果 显著 , 无副 作用 而广泛 用于 临床 。 致 中风 , 根 据 调查 指 出 , 如果 脂肪 摄入 过 多 , 脑缺死、 脑梗 死发 病率 明 2 中风 的治 病机 理 显增多, 相 反如 果 脂 肪摄 人减 少 , 少 于 总 热能 的 4 0 %, 则 发生 脑梗 死 周仲 瑛教 授认 为 中风是 由于瘀 热所 致 阻 , 而 武月 萍教 授则认 为是 和心 血管 疾病 的发病 率 会显 著减 小 。所 以在现 实 生活 中要 讲 求 营 由于 肾脏 气 血代 谢失 常是 最 主要 的治病 机理 , 同样 严 宝剑教 授则 更倾 养 均衡 , 为 了恢 复大 脑 的功 能 , 保证 神 经系 统 功能 恢复 正 常 l 。在
中 图分 类号 : R 2 5 6
1 引 言
文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7 ) 0 7 . 0 1 0 9 . 0 2
血为 主 。如 吴琼 粉 等 运 用 血塞 通软 胶囊 治 疗 中风 中经络 恢 复期 瘀 中风 , 又 称脑 卒 中可 分为 局部 中风和 全身 行 中风 。 , 通 常是 由于大 血阻 滞证 , 疗 效 显著 。刘 志坚 口 运 用心 脑舒 通胶 囊 治疗 中 风后遗 症 ,
脑 神经 出 现功 能性 障碍所 造 成 , 一 般 为急性 发作 , 表 现为 肢体 不协调 , 效 果 优 于对 照 组 <0 . 0 5 ) 。偏 瘫复 原 丸 中既 有祛 风 化痰 之 药 , 又 有 神 志模 糊 , 口眼歪斜 , 半 身不 遂 的共 同特征 , 并伴 有严 重 的心脑 血 管疾 补益 肝 。 肾之 品 , 故无 论 是 气虚 血 瘀 , 还 是 肝 肾不 足 , 风 痰 上扰 的 中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