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中风研究进展
针灸推拿并配合功能锻炼对中风后遗症治疗的临床研究

要是医者或患者用健侧带 动患侧进 行训练 , 如高举 、 后伸等 动
作 。负 重 训 练 如下 蹲 、 侧 单 腿 站 立 等 。 患
3 临床 对 照 研 究
病严重影响了患者 的生存 质量 , 给家庭 和社 会带来沉重 负担 ,
6 例分 实验组和对照组 , 内科常规治疗的同时, 8 在 通过是否应用针灸推拿及功 能锻 炼治疗 , 来探 索针灸推拿及功 能锻 炼对 中风后 遗症治疗的影 响。结果 : 治疗组针 灸推拿及功能锻炼对 中风后遗症治疗总有效率 9 . %。结论 : 灸推拿并配合功能锻炼对 中风 14 3 针
后 遗 症 治 疗 有 明显 积 极 作 用 。
塞 、 出 血 、 栓 塞 、 网膜 下 腔 出血 等 属 于 本 病 范 畴 , 是 一 脑 脑 蛛 这
症状者 6 例 , 8 随机分为实验组 3 例 , 5 对照组 3 例。其 中, 3 实验
组 应 用 内科 常规 治 疗 的 同 时采 用 针 灸 推拿 治疗 , 照 组 只 采 用 对 内科 常 规 治疗 。 4 治 疗 结 果分 析
日 1 ,O 为 1 疗 程 , 息 3 天 , 续 下 1 次 1次 个 休 ~5 继 个疗 程 。② 推
拿 治 疗 : 穴 以头 部 及 阳 明 经 的 穴 位 为 主 , 经 推 拿 , 用 gn 取 顺 采 u
* 芜 市 中医 医 院 (7 10 莱 2 10 ) 21 00年 l 月 1日收稿 1
[] 3 严隽 陶主编. 推拿学[ . M] 第六版,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参考 文献
本病 3 个月 内进行上 述治疗 , 一般 可达最大 限度的恢 复, 效果
推拿治疗中风研究进展

关 键 词 中风
中图 分 类 号
推 拿 疗 法 综述
R7 33 5 . . 4 0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 7 — 9 X( 0 8 0 - 0 1 0 6 2 3 7 20 )5 0 9 - 2
中 风 病是 危 害 人 类 健 康 的 多 发 病 . 又称 脑 卒 中 . 国本 病 我
维普资讯
推拿治疗 中风研 究进展
聂鹏 坤 1 赵 晓 峰 :
(. 1天津 中医药 大学 , 津 3 0 9 ;2天 津 中医药 大 学第一 附属 医院 , 津 3 0 9 ) 天 0 13 . 天 0 1 3
指导: 王 舒
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要 中风 病 是 危 害人 类健 康 的 多发 病 . 拿 能 明 显提 高卒 中偏 瘫 患 者 的 肌 力 , 高 患 者 生 活 自理 能 力 。 拿 治 推 提 推
11 体 部 手 法 .
1 . : 纯 体 部 推 拿 法 孙 氏【 绍 了 严 隽 陶 教 授 用 推 拿 治 .1 单 1 介
疗脑梗 死后偏瘫的经验 . 以攘法 、 指禅 推 法 、 法 、 法 、 一 按 揉 拿 按 摩 治 疗 中风 偏 瘫 可 降 低 致 残 率 . 高 患 者 的 生 活 质 量 [ 张 提 8 1 。 法 、 法 、 法作用于背部 脊柱两侧 、 骶部 、 部 、 摇 捻 腰 臀 四肢 及 其 关节处 . 合患肢关节的被动运动。 过穴 位、 络的作用 . 配 通 经 增
首 先 用 拇 指 或 掌 根 大 鱼 际 按 、揉 正 中脊 柱督 脉从 大椎 到 长 强
各腧穴 , 轻后重 , 上 至下 , 先 从 在穴 位 部 位 要 停 顿 按 、 , 复 揉 反
中医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研究进展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中风即为西医中的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
中风后遗症期(stroke sequela,SS)包括不同程度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肢体麻木等表现。
常规西医在调脂、稳定斑块、降压等基础治疗上给予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可一定程度改善神经功能。
中医认为中风后遗症主要是由于阴阳不合、气血逆乱导致的中风发作,由于气血亏损、运化无力导致的气血瘀滞不散而瘀阻经脉,致筋骨无以濡养,造成肢体功能废用。
治疗以活血化瘀、补益气血为主。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研究进展引言近年来,由于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加和持续的不良生活习惯(如暴饮暴食、经常熬夜、缺乏锻炼等),中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中风后遗症主要有语言障碍、肢体障碍、心理障碍等,后遗症严重者甚至完全失去感觉。
西医治疗中风后遗症采用营养神经、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或抗凝治疗,但费用昂贵,治疗效果有限。
祖国医学认为,中风为本虚标实之症,平素喜食肥甘厚腻,体力劳动减少,水液不化,日久导致气血逆乱、津血黏稠、瘀滞脑络而发病,治疗中风应以活血化瘀、通络祛滞、扶正补气为基本原则。
1现代医家对于中风后遗症的中医研究对于中风后遗症的病因病机,目前临床上主要有以下认识。
中医学把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遗留后遗症病程在6个月以上的都称作中风后遗症,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语言障碍、吞咽障碍、运动障碍、智力障碍等。
运行于脉络中的气血升降失常,久而不通,则化为瘀血,阻塞于脉络,以致气不能统摄血,血不能载气运行,从而导致脑脉闭阻。
中医有“离经之血便是瘀”的理论,瘀血不祛,则新血不生。
中风后遗症的病机为瘀血内阻,蒙蔽脉络清窍,故治疗应以理气活血化瘀为主。
结合临床经验认为,中风后遗症多与肾虚(尤其是肾阳虚)相关,并提出“脑髓阳生阴长”学说,治疗上采用温阳活血法,并以此治法创立了验方芪仙通络方,临床效果较为显著。
中风后遗症的推拿治疗

怎样预防和治疗
积极治疗中风相关疾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中风是在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肥 胖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导致脑血管功能损害, 当损害到一顶程度时,在诱发因素的促使下而发 病。
诊断
二、起病有急有缓,病情复杂。急者有卒然头 昏头痛、头晕、肢体麻木,数小时后迅速出现 半身不遂,拌见口眼歪斜等症;缓者头痛、头 晕后三两日才逐渐出现一侧肢体萎软或偏废不 用。
三、本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以老年居多。如: 元朝医家王履指出“凡人年逾四旬气衰之 际,、、、多有此疾”。椐资料表明,本病的 发生年龄有提早的趋势。
宋、严用和对其病因论述更为具体,他说: “营卫失度,腠理空疏,邪气乘虚而入,极其 感也,发为半身不遂”。金元时代,许多医家 提出了内在因素导致半身不遂的观点,如刘和 间(金代医家)的“心火暴盛”;李东垣的 “正气自虚”;朱丹溪(元朝医家)的“湿痰 生热”等,三家立论不同,但都重于内因,对 中风的病因学有重大发展。
辨证
2、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1)、表现:时常头昏、头晕、头痛,耳鸣、 眼花、目眩,少眠多梦,腰酸腿软;或面红、 激亢易怒;一侧肢体沉重、麻木,半身不遂, 口眼歪斜、语言蹇涩,舌红苔黄,脉弦滑。
(2)、分析:因某些原因造成肝肾阴虚,出 现肝阳偏亢,形成上盛下虚,故见头昏头痛, 耳鸣目眩,少眠多梦,腰痠腿软,步态不稳。 肝风夹痰上扰,流窜经络,则出现舌强语蹇、 口眼歪斜、脉弦滑,舌红为阴不足,苔黄为热 之征。
辨证
二、辨证侯表现
中医联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研究进展

・
论 著
Fe t r ai s
3 ・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 iee ju n lo tn me iie a d e n p am c hn s o ra f e o den n t o h r a y h h
中 医联 合 疗 法 治 疗 中风 偏 瘫 的 研 究 进 展
异 有 显著 性 意 义 。 2 4 体针联合头针 . 孙华等” 叫将 中风 偏瘫 患 者 10例 随 机分 为 A组 (3 2 3 例) 、B组 (0例 ) 和 C组 ( 7例 ) 6 2 。A组采 用头 针 ( 运 动区 、感觉区 、平衡 区)联合醒脑 开窍针法 ( 主穴 :内关 、 水沟 、三阴交 ;配穴 :极 泉 、尺泽 、委中 、合谷 ) 治疗 ,B 组 采用 头 针 ( 动 区 、感 觉 区 、平 衡 区 ) 配 合 传 统 针 刺 法 运 ( 手 足 阳明 经 穴 为 主 ,辅 以太 阳和 少 阳经 穴 ,取 曲 池 、外 以 关 、合 谷 、环跳 、阳陵泉 等 )治 疗 ,c组 单 用传 统 针 刺治 疗 。结 果 A、B组 总 有 效 率 分 别 为 9 . % 、9 . % ,与 1 09 33 2 组 ( 67 ) 比较有显著 性差异 ( 6.% P<00 ,P<0 0 ) . 5 . 1 ,认为 头针联合体针治疗 中风偏瘫疗 效优 于单 纯传 统针刺治疗。 2 5 针灸联合推拿 . 魏林林 … 对 5 0例 中风偏瘫 患 者予 头针 ,体 针 配合 推 拿及传统针剌方 法治疗 2个 月 ,通过 评价 治疗前 后语 言功 能 、肢体瘫痪水平 的变化 ,愈 显率 达 6 . % ,与 对照组 的 40 4 .% 比较 差 异 有 明 显 性 意 义 ( 00 P<0 0 ) 黄 锦 军 将 .5 。 16例患 者随机分 为观察组 与对 照组 ,每组 6 3 8例。观察 组 采用推拿 、针刺结 合拔 火罐疗 法 ,对 照组采 用康 复训练 治 疗方法 。结果 :治疗 后观察 组与 对照组 比较 ,肩 痛视 觉模 拟评分明显减少 ( 0 0 ) D P< . 1 ,A L积分 明显增 加 ;观察组 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 0 0 ) P< . 1 。结论 :推拿 、针刺 结合 拔火罐疗法治疗 中风偏 瘫后 肩痛 ,在 减轻疼 痛 ,提 高上肢 日常 生 活 活 动 能 力 方 面 优 于 康 复 训 练 治 疗 组 。 2 6 针 灸 联 合 导 引 术 . 孙 尧其 采用头针加导引法 ,即术者边 行头皮针 抽添 法 ,同时要求 患用患肢 做导 引动作 。总有 效率为 9 . 8 75 %。 初艳玲 以针灸配合体操治疗偏瘫。总有效率达 9 . %。 55 3 中 医 外 治 法 联 合 康 复 训 练
中医推拿按摩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中医推拿按摩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一、引言中医推拿按摩是中华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推拿按摩在康复医学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探讨中医推拿按摩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二、中医推拿按摩的原理中医推拿按摩是通过手法的刺激,调节人体的气血流通,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它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发挥作用:1. 经络调理:中医推拿按摩可以沿着人体经络进行推拿,刺激经络的气血流通,调理脏腑功能,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效果。
2. 神经调节:中医推拿按摩通过刺激皮肤、肌肉等组织,产生神经反射,达到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的目的。
比如,可以通过推拿按摩缓解神经紧张、改善睡眠质量。
3. 免疫调节:中医推拿按摩可以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免疫力,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研究发现,推拿按摩可以提高白细胞计数,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等。
三、中医推拿按摩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1. 骨骼肌肉系统康复中医推拿按摩可通过调节肌肉的张力,缓解骨骼肌肉疼痛和僵硬,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例如,对于慢性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推拿按摩可以减轻症状,促进康复。
2. 神经系统康复中医推拿按摩可以刺激神经,改善神经传导功能,并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神经细胞的营养供应。
因此,它在中风、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中有一定的应用。
3. 呼吸系统康复中医推拿按摩的手法可以扩张胸腔,增加肺活量,改善呼吸肌肉的功能,对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的康复有积极意义。
4. 消化系统康复推拿按摩刺激腹部经络,可以改善消化器官的功能,调节胃肠运动,缓解胃肠道问题。
它在便秘、胃炎等疾病的康复治疗中有一定的效果。
四、中医推拿按摩在康复医学中的研究进展1. 临床研究近年来,关于中医推拿按摩在康复医学中的疗效已有多个临床研究进行。
其中一项研究表明,推拿按摩对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康复具有显著效果,另一项研究发现,推拿按摩对于脑卒中后肩手症候群的康复也有积极意义。
中风偏瘫的针灸推拿治疗

Division Two of Rehabilitation,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Neijiang, Sichuan Province 641003,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on hemiplegic motor function and viability in stroke patients. Method 96 patients with stroke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group(50) and acupuncture group(46) in this study. All participants were cured by acupuncture treatment. The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group also had massage therapy. All patients had the Fugl-Meyer and ADL scores at 48 hours and 28 days after stroke. Results scores of Fugl -Meyer and ADL grading of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group are more higher than the acupuncture group(P<0.01). The shoulder pains of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group were obviously alleviated, the cases of basically recovered patients of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the acupuncture group. The efficacy and duration of disease constitute in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group were highly better than the acupuncture group. The total clinical efficacies of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patients were superior to the acupuncture group. Conclusion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remarkably improve the hemiplegic motor function and viability in acute stroke patients.It can reduce shoulder pain level and shorten the treatment period.
中风后遗症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新进展

中风后遗症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新进展中风,这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往往给患者留下各种后遗症,如肢体偏瘫、言语障碍、吞咽困难等,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在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新进展,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一、中风后遗症的概述中风,又称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中风后遗症则是指中风发病后遗留下来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其恢复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常见的中风后遗症包括运动功能障碍、感觉障碍、认知障碍、言语障碍、吞咽障碍、心理障碍等。
这些后遗症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对其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造成严重影响。
二、中医康复治疗方法1、中药治疗中药在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中医师会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以达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益气养血、滋补肝肾等目的。
例如,补阳还五汤常用于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可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天麻钩藤饮则适用于肝阳上亢型患者,有助于缓解头痛、眩晕等症状。
2、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如足三里、合谷、曲池、风池等,可以调节经络气血,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电针、艾灸等方法的应用,进一步增强了针灸的治疗效果。
研究表明,针灸能够改善中风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3、推拿按摩推拿按摩通过手法作用于患者的肢体和穴位,以疏通经络、松解粘连、缓解肌肉痉挛。
它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同时还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疲劳感。
4、中医功法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功法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和平衡能力,促进气血运行,对中风后遗症的康复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三、西医康复治疗方法1、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西医康复治疗的核心内容之一。
包括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如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推拿治疗中风研究进展
作者:聂鹏坤, 赵晓峰
作者单位:聂鹏坤(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 赵晓峰(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
刊名:
江苏中医药
英文刊名:JIANGSU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2008,40(5)
被引用次数:1次
1.吴兆苏;姚崇华;赵冬我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期刊论文]-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03)
2.孙国荣严隽陶老师推拿治疗脑梗塞后偏瘫的经验[期刊论文]-按摩与导引 2005(06)
3.陆筱安按摩与导引在中风康复临床上的应用[期刊论文]-按摩与导引 2007(02)
4.杨少峰;李军;丁乙夫节段性按摩法治疗脑出血偏瘫患者30例初探[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康复 2002(13)
5.杨永谦;谢剑推拿治疗偏瘫八法 1999(03)
6.刘丽秋调整督脉法对中风后遗症的康复体会[期刊论文]-针灸临床杂志 2005(10)
7.李玉亮再谈"按摩以脊背为纲"[期刊论文]-按摩与导引 2006(11)
8.陆智东手法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研究附91例中风偏瘫临床分析 1999(03)
9.张铁柱按摩治疗中风后遗症200例[期刊论文]-按摩与导引 2006(02)
10.何育风;雷龙鸣内功推拿治疗中风后遗症68例临床观察[期刊论文]-按摩与导引 2006(01)
11.屈金康电推拿治疗中风偏瘫100例 2000(04)
12.王彩丽;尹爱兵通络舒筋擦剂配合推拿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80例[期刊论文]-山东中医杂志 2003(02)
13.韩慧婉足反射法对脑缺血病人甲襞和球结膜微循环的影响 2000(06)
14.王绪西;杨秀惠;魏婧婧足部反射区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山东中医杂志 2006(05)
15.雷龙鸣;庞军;黄锦军按摩足反射区对中风偏瘫康复作用的临床观察[期刊论文]-四川中医 2006(05)
16.朱江中风病人便秘的护理[期刊论文]-辽宁中医杂志 2006(01)
17.梁雯经穴按摩法治疗老年性便秘的临床观察[期刊论文]-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3(06)
18.王晶心;曲红岩脑中风患者便秘的中医调护[期刊论文]-新疆中医药 2006(04)
19.田洪文;高欣;于洪梅脑卒中后肩手综合症治疗36例临床体会[期刊论文]-航空航天医药 2005(02)
20.程晓巍;金伟;秋红穴位按摩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期刊论文]-针灸临床杂志 2002(06)
21.郭泽新;陈卫华缓解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推拿手法及其机理探讨[期刊论文]-按摩与导引 2003(01)
22.徐力推拿治疗中风后遗症110例 2006(01)
23.卢锦华58例中风患者康复护理体会[期刊论文]-井冈山医专学报 2001(02)
1.曾庆云.曹晓岚改良陆氏推拿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运动功能障碍治疗机制研究[会议论文]-2008
2.曾庆云.曹晓岚现代康复理论在指导脑卒中偏瘫早期推拿治疗中的重要性[期刊论文]-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10)
3.杨冬梅.Yang Dongmei手臂三阴经推拿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期刊论文]-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2)
4.顾金花.徐世芬.Gu Jinhua.Xu Shifen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医药导报2010,16(7)
1.王振林推拿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期刊论文]-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31)本文链接:/Periodical_jszy20080505
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