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遗推拿治疗

合集下载

中风后遗症的针灸推拿治疗ppt课件

中风后遗症的针灸推拿治疗ppt课件
明、清时期,医家们对引起中风的原因 有又新的提法,如王肯堂提出饮食习惯 和营养与本病的关系,指出“久食膏梁 厚味、肥甘之品,或饮食不节,损伤脾 胃
源流
而病中风”。王清任指出:“中风,偏 身麻木、半身不遂,是气虚血瘀所致”。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论杂风状第一》 中指出:“偏枯者、半身不遂也”。明、 戴思慕《论治要诀、中风》有:“中风 之征,或见口眼歪斜、舌强言蹇,或手 足瘫痪、半身不遂”的描述。
中风的危害
国家卫生部疾病监测资料显示,中风的 死亡率已经跃居我国死亡原因之首,成 为我国城市居民的第一杀手。2001年我 国的人群监测资料显示,中风占全部死 亡原因20%,即死亡5人中,就有1人死 于中风。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随着人 口老龄化和人口平均寿命延长,我国的 中风发病率将继续上生。中风发病前往
(一)、中经络(邪在经络)
1、经络空虚、风邪入中 (1)、表现:半身手足麻木、肌肤不仁、
语言蹇涩、口眼歪斜、口角流涎,甚则 半身不遂、肢体拘急,关节痠痛,舌苔 薄白,脉浮弦。
(2)、病机分析:因正气不足,致经脉
辨证
空虚;又因卫气不固,风邪乘虚而入, 留注经脉,阻闭气血,造成经脉不通、 肌肤失养,故见肌肤麻木不仁,语言蹇 涩、口眼歪斜;邪留肢节,则肢体麻木、 关节痠痛;舌苔薄白,脉浮弦为邪在表 之症。
脑溢血和脑血栓。本病的发病率、病残 率、病死率均较高,是直接危害人们生
命安全和健康的四大疾病之一。四大疾 病指脑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肿瘤。
怎样预防和治疗
积极治疗中风相关疾病,改变不良生活习 惯。
中风是在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 脂、肥胖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导致脑血 管功能损害,当损害到一顶程度时,在诱 发因素的促使下而发病。

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方案

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方案

中风后遗症中医药康复治疗方案中风造成的功能障碍一般来讲有肢体瘫痪、失语失忆、吞咽困难、心理障碍等,治疗这些中风后遗症应遵医嘱按疗程坚持用药,并配合功能康复锻炼、理疗、心理障碍康复进行综合治疗。

(一)药物治疗坚持服用汤药以促进脑血管病变区域侧支循环的形成和丰富,改善脑血流循环和脑缺氧状态;激活和修复受损脑细胞,清除脑组织代谢产物;清除自由基,建立脑组织功能代偿;同时对降低血粘度和高脂血症,对硬化动脉有软化作用,可以达到标本兼治和预防中风复发的双重目的。

中药汤药常分两型:气虚血瘀型方用补阳还五汤,中成药可用华佗再造丸、三七总甙片等;阳亢络阻型方用镇肝熄风汤,中成药可用太极通天口服液等。

(二)功能康复锻炼1、肌力、关节活动度训练:是增强肌力、调节肌张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方法包括被动训练、主动锻炼、助力运动,个别不能活动的患者可采用意识锻炼。

2、平衡和步行训练:包括坐位、站位平衡,有支撑无支撑、静态、动态平衡等,患者平衡训练应根据瘫痪恢复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程度进行,当站立平衡后方可进行步行训练,训练应循序渐进,不能运动过度,以免造成新的伤害。

3、日常生活训练:个人洗漱,行走动作、更衣等。

作业疗法:患者有目的进行动作训练,尽可能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工作能力,如下棋、珠算、桌球、阅读、书写、刺绣等。

(三)理疗电疗、磁疗、高压氧治疗等,结合中医的针灸、推拿按摩。

针灸一般取穴百会、风俯、内庭、太冲。

上肢不遂加肩榆、曲池、手三里、外关;下肢不遂加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口眼歪斜加地仓、颊车、合谷、四白;舌强语涩加廉泉、通里。

推拿疗法能通过手法的作用以舒筋通络、活血化瘀,并能保护关节功能,防止患侧肌肉的萎缩,亦是本病康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推拿要点手法以揉捏、扣拍、点按为主,并应掌握轻松柔和、舒适透热为度,切忌暴力损伤肌肉。

一般操作如下:1、患者取仰卧位,按摩者站在其右侧,用右手拇指按揉膻中、中脘、关元等穴。

针灸推拿治疗中风面瘫医学课件

针灸推拿治疗中风面瘫医学课件

主穴
太阳、攒竹、鱼腰、阳白、四白、下关、颊车、地仓等面部穴位,可缓解面部肌肉紧张、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等症状。
配穴
合谷、外关、曲池等全身穴位,可辅助治疗面部症状、调理机体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功能。
推拿治疗的穴位
采用轻柔、渗透、平稳的手法,如揉法、按法、推法等,避免使用暴力或刺激性过强的手法,以免加重病情。
针灸与推拿交替进行
另一种常见的联合方式是针灸和推拿交替进行,即第一天进行针灸治疗,第二天进行推拿治疗,第三天再进行针灸治疗,以此类推。这种联合方式可以避免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疲劳和不适。
针灸与推拿治疗的联合方式
增强疗效
缩短疗程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针灸与推拿联合治疗的效果
中风面瘫的治疗误区与注意事项
05
中风面瘫的针灸治疗
02
针灸治疗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面瘫,如病毒感染、受寒、中耳炎等引起的周围性面瘫。
针灸治疗的原则
适应症
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凝血功能障碍等患者不宜针灸。
禁忌症
针灸治疗宜在面瘫发生后尽早开始,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时机
主穴
太阳、攒竹、四白、迎香、颧髎、下关、颊车、地仓、翳风等。
所有患者都适合针灸推拿治疗。实际上,中风面瘫患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接受这种治疗方式,如发病初期、病情较轻且没有严重的并发症。
避免常见的治疗误区
针灸推拿治疗可以在短时间内治愈。尽管针灸推拿治疗对于中风面瘫有一定的疗效,但并非所有患都能在短时间内恢复,需要配合药物治疗和其他康复手段。
针灸推拿可以完全取代其他治疗方法。针灸推拿治疗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的,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仍需采取综合治疗方法。
中风面瘫的定义

中风推拿手法规范

中风推拿手法规范

中风一、治疗原则:疏通经脉,调和气血,促进功能的恢复。

(中风后两星期进行推拿治疗)二、操作方法:(一)、头面部操作1、取穴及部位:印堂、神庭、睛明、太阳、阳白、鱼腰、迎香、下关、颊车、地仓、人中,头侧部。

2、主要手法:推法、按法、揉法、扫散法、拿法、擦法、一指禅推法。

3、操作方法:(1)、患者仰卧位,医者坐于头侧。

先推印堂至神庭6-9遍,继之用一指禅推法自印堂依次至睛明、阳白、鱼腰、太阳、四白、迎香、下关、颊车、地仓、人中等穴,往返推之1~2遍。

每遍3-5分钟。

(2)、推百会穴1分钟,并从百会穴横行推到耳廓上方发际,往返6-9次,强度要大,以微有胀痛感为宜。

按揉风池穴1分钟。

(3)、用大鱼际轻揉痉挛一侧的面颊部。

最后以扫散法施于头部两侧,拿五经,擦面部。

(二)、上肢部操作1、取穴及部位: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上肢部。

2、主要手法:揉法、滚法、按法、摇法、抖法、搓法、捻法。

3、操作方法:(1)、患者由仰卧位改侧卧位,医者立于侧。

先拿揉肩关节前后侧,继之滚肩关节周围,再移至上肢,依次滚上肢的后侧、外侧与前侧(从肩到腕上),往返滚之2~3遍。

(2)、双掌合揉、挤压肩关节1分钟,然后按揉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等上肢诸穴,每穴约1分钟。

(3)、轻摇肩关节、肘关节及腕关节,以患者耐受为度。

拿捏全上肢5遍,最后搓、抖上肢2-3遍,捻五指。

(三)、腰背部及下肢后侧操作1、取穴及部位:八髎、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腰部、骶、下肢后侧部。

2、主要手法:推法、滚法、拍打法、擦法、按法、拿法。

3、操作方法:(1)、患者俯卧位,医者立于患侧。

拿揉风池穴1分钟。

按揉肩井穴1分钟。

(2)、推督脉与膀胱经(用八字推法)至骶尾部1-2分钟。

继之施以滚法于膀胱经夹脊穴及八髎、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等穴5分钟左右。

(3)、轻快拍打腰骶部及背部2-3遍。

擦背部、腰骶部及下肢后侧,以透热为度。

(四)、下肢前、外侧操作1、取穴及部位:髀关、伏兔、风市、梁丘、血海、膝眼、足三里、三阴交、下肢前、外侧部。

针刺推拿加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偏瘫46例

针刺推拿加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偏瘫46例

针刺推拿加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偏瘫46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推拿及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运用针刺推拿及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偏瘫46例患者,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4个疗程统计结果。

结果:46例患者中,痊愈16例占34.8%,好转29例占63.1%,无效1例占2.1%,总有效率97.9%。

结论:认为该综合方法治疗中风偏瘫效果明显,疗效满意。

关键词:针刺推拿运动疗法中风偏瘫【中图分类号】r2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084-01中风偏瘫,又称“中风后遗症”,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手足麻木不仁、语言蹇涩为主要临床表现。

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推拿、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偏瘫4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46例均为门诊患者,急性期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风病诊断,并经c7或mri确诊为脑梗塞或脑出血。

其中男性30例,女性16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32岁,病程都在6个月以内。

2 治疗方法2.1 针刺。

头针:取偏瘫对侧的头皮运动区。

语言不利加面部运动区,命名性失语加言语二区,感觉性失语加言语三区。

运用28号1.5寸不锈钢毫针,局部经常规消毒后,针与头皮30度左右夹角,快速刺入帽状腱膜下,达到所选刺激区长度后,以每分钟200—240转的速度快速捻转,局部有热、麻后留针30-60分钟,期间捻转2--3次,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捻针及留针期间嘱患者或家属帮助活动患侧肢体。

体针:(1)取穴:患侧风池、肩井、肩髃、极泉、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伏兔、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太冲等,口眼歪斜加下关、地仓透颊车,语言不利加廉泉。

(2)操作:取健侧卧位,常规消毒。

进针后捻转提插,平补平泻,气至病所,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1疗程,同时用tdp 治疗仪照射患肢。

其中上肢先刺极泉穴,用提插泻法,可出现手指抽动感,针感传到手后出针。

推拿治中风

推拿治中风

推拿治疗,主要用于中风后偏瘫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病,是用各种推拿按摩手法作用于穴位和有关部位,并配合进行特定的活动,以促使中风病人早日康复。这种治法的关键在于所应用的手法,一般要求在推拿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脑病科周慎
中风偏瘫的推拿治疗主要有三种情况。
导语:中风可分为缺血性与出血性两大类。缺血性中风包括脑血栓、脑栓塞、脑血管痉挛;出血性中风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中风多数发生在中老年人当中。在发病前患者常有头晕、身体乏力、手脚麻痹等症状,或者有多年的颈椎病、高血压病等。
缺血性中风患者在发病时常有突然昏倒或口吐泡沫、口眼歪斜、肢体抽搐或软瘫,当日或数日后出现一侧手脚瘫痪——即偏瘫症状。
第一种情况:对中风而有偏瘫拘挛、烦躁易怒、口苦脉弦等临床表现的病人,要病人俯卧,先施按法于背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2~3次,重点在天宗、肝俞、膈俞、肾俞,再在脊柱两侧施滾法于背、腰、臀及瘫侧上、下肢,重点按揉腰椎两侧、肩贞、曲池、合谷、环跳、委中、承山及跟腱部,被动活动肩、肘、腕、髋、膝、踝各关节,时间约5分钟;患者取健侧卧法(瘫侧在上),用滾法自瘫侧臀部,沿大腿外侧经膝部至小腿外侧,重点在髋关节和膝关节,时间约3分钟;患者取仰卧位,先用滾法在瘫侧髂前上棘,向下沿大腿前面至踝关节及足背部,重点按揉伏兔、膝眼、解溪,同时配合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被动伸屈活动和整个下肢内旋动作,再用拿瘫侧委中、承山,按揉风市、膝眼、阳陵、解溪,最后用搓法施于下肢,时间约3分钟;最后用一指禅推面额,分抹面部,拿肩井,时间约1分钟。
按摩治疗中风具有双向调节(包括溶栓、止血)作用,可解除颈脑血管痉挛和降低颅内压等。许多人在为中风患者按摩时重点只是放在手脚上,故收效较差。以下介绍中风的按摩方法:

中风后遗症的推拿治疗

中风后遗症的推拿治疗
l 头颈部的治疗手法
1 患者俯卧位 。 . 1 医者双手拇指沿肩上线由内向外
反复点压揉拨 5 8 。 次 然后 医者在颈部两侧做常规 推拿按摩手法。 如拿法、 揉法 、 滚法 、 摩法、 捏法等 。 然
后在用双掌挤压法挤压颈部两侧 的肌肉从大椎穴至
风池 穴 。
2 压脊法 医者 右手无名指 、 . 4 小指弯 曲。 拇指压 于指背侧上形成空拳 , 中二指呈勾状 , 食、 用第二指 骨背侧面按压在脊柱两侧 的皮肤上 。由上至下点压 脊柱两侧华佗夹脊穴 , 施术 8 1 次 , — 0 力度由轻至重 。 如患者体型过于肥胖 。医者可将左手按于右手背上 帮助用力 。 医者也可采用双手拇指压脊法。 在脊柱两 侧进行治疗。
维普资讯 http://www.cq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按摩与导 引》 2 0 0 7年 6月第 2 3卷 第 6 ( 10期) 期 总 5
C iee Maiua o & Q o gteay Jf2 0 V 12 N . hns nplt n i iG n h rp . l 07, o.3, o 6 u 3 5
2 颤掌压脊法 患者俯卧位 , . 5 医者站其侧 , 医者 刘某, 5 男,5岁,9 8 l 月前来就诊 , 18 年 1 患者就 用单掌或双掌压在患者的脊柱上 , 从上 至下 , 边颤边 诊时 已经丧失 了自由行动能力。 病人主述 : 半月前夜 压边往下走 , 直到骶部为止 。 2 滑拿肩背法 医者双手搭在患者两肩上 , . 6 拇指 放于肩并穴后方 , 其余 四指放置于肩井穴前方 , 进行 大捏拿面积 , 达到滑拿效果。 背腰部的推拿手法应用 中力或重力为好 ,因为 背腰部的肌肉比较丰厚 ,用力不够恐怕达不到治疗

中风后遗症良药治疗方案

中风后遗症良药治疗方案

一、前言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

中风后遗症是指患者在发病后遗留的肢体功能障碍、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等症状。

目前,中风后遗症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

针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中医理论的中风后遗症良药治疗方案,旨在为广大中风患者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二、中医理论概述中医理论认为,中风后遗症的发生与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等因素有关。

治疗中风后遗症,应以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补益肝肾为基本原则。

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推拿、食疗等。

三、中风后遗症良药治疗方案1. 中药治疗(1)基本原则:调和阴阳,活血化瘀,补益肝肾。

(2)方剂组成:①基础方:黄芪、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地龙、牛膝、地黄。

②加减方: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加减。

如肢体瘫痪者,加桑枝、桂枝;言语不清者,加石菖蒲、远志;认知障碍者,加益智仁、石菖蒲;头晕目眩者,加天麻、钩藤;便秘者,加枳实、大黄。

(3)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

2. 针灸治疗(1)基本原则: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2)穴位选择:①主穴:百会、风池、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

②配穴: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加减。

如肢体瘫痪者,加阳陵泉、环跳;言语不清者,加廉泉、通里;认知障碍者,加神门、太冲;头晕目眩者,加风池、太冲;便秘者,加天枢、大肠俞。

(3)操作方法:采用针刺法,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3. 推拿治疗(1)基本原则: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2)手法:揉、按、捏、拿、擦、摇等。

(3)操作方法: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4. 食疗(1)基本原则:补益肝肾,养血活血。

(2)食物选择:①肝肾阴虚者:枸杞子、菊花、桑椹、黑芝麻等。

②气血两虚者:红枣、桂圆、山药、核桃等。

③活血化瘀者:山楂、桃仁、红花、丹参等。

(3)用法:将食物煮汤或做成药膳,每日1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1/14
6
源流
明、清时期,医家们对引起中风的原因 有又新的提法,如王肯堂提出饮食习惯 和营养与本病的关系,指出“久食膏梁 厚味、肥甘之品,或饮食不节,损伤脾 胃而病中风”。王清任指出:“中风, 偏身麻木、半身不遂,是气虚血瘀所 致”。
2020/11/14
7
源流
可见风、火、痰、虚、瘀皆可导致中风(半身 不遂)的发生。有关中风的证候表现,历代文 献都有记载,如《素问、通评虚实论》有“仆 击偏枯”的记载,即指突然昏倒而发生半身不 遂。
中风后遗推拿治疗
中风后遗症的推拿治疗
中风后遗症又称半身不遂或 “偏枯”,是以患 者一侧肢体不能自如运动,或偏废不用,或伴 口眼歪斜、语言困难为主要特征。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还与季节、气候变化 有关,多在骤冷或骤热时发病。入冬骤冷,寒 邪入侵,邪留经脉,血脉凝滞,脉络不通而发 病;或早春骤热,阳气亢奋,风阳内动,上扰 清窍,亦可导致本病发生
现代医学认为,中风就是脑血管病变,也就是 脑溢血和脑血栓。本病的发病率、病残率、病 死率均较高,是直接危害人们生命安全和健康 的四大疾病之一。四大疾病指脑血管病,冠心 病,糖尿病,肿瘤。
2020/11/14
14
怎样预防和治疗
积极治疗中风相关疾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中风是在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肥 胖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导致脑血管功能损害,
当损害到一顶程度时,在诱发因素的促使下而发 病。
当患有上述疾病时,应及时诊治,尤其是高血压 患者,应将血压水平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
隋、巢元方《诸病源侯论》有“风偏枯侯”的 记载。唐、孙思邈《千金要方、论杂风状第一》 中指出:“偏枯者、半身不遂也”。明、戴思 慕《论治要诀、中风》有:“中风之征,或见 口眼歪斜、舌强言蹇,或手足瘫痪、半身不遂” 的描述。
2020/11/14
8
中风的危害
国家卫生部疾病监测资料显示,中风的死亡率
2020/11/14
9
中风病的好发人群
老年人是中风的高发人群,男性的发病
风险略高于女性。人群监测资料显示, 64%病例发生在55—75岁年龄段,其中 55--65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高,为34、 6%,45岁以下发病的比例占4、4%。因 此,55岁以上的人群应作为中风的重点
预防对象。但近代年来的监测资料显示, 中风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对于40岁 以上的人群,均应加强中风预防。
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衰,真气 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
宋、严用和对其病因论述更为具体,他说: “营卫失度,腠理空疏,邪气乘虚而入,极其 感也,发为半身不遂”。金元时代,许多医家 提出了内在因素导致半身不遂的观点,如刘和 间(金代医家)的“心火暴盛”;李东垣的 “正气自虚”;朱丹溪(元朝医家)的“湿痰 生热”等,三家立论不同,但都重于内因,对 中风的病因学有重大发展。
2020/11/14
2
中风后遗症的推拿治疗
半身不遂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患者大多 有肝阳偏亢(即高血压病)的病史。患 病后由于肢体偏废,因而病人的生活、 精神都受到很大的影响,其健康也受到 严重威胁,病后要彻底恢复也很困难。
2020/11疗法对促进病人已偏废肢体的功能 恢复,有很大的帮助。一般早期治疗应 在患者中风危象稳定两周后为宜,一年 之内可谓治疗最佳时期,两年以上者疗 效较慢。
已经跃居我国死亡原因之首,成为我国城市居 民的第一杀手。2001年我国的人群监测资料显 示,中风占全部死亡原因20%,即死亡5人中, 就有1人死于中风。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随
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平均寿命延长,我国的中
风发病率将继续上生。中风发病前往往缺乏明
显的临床症状。一旦发病,重者偏瘫或死亡, 幸存者约75%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而且有 1/4的中风病人在1—5年内会再次发生中风。
第二类:可以改变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高血 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吸烟和无症状 的颈椎动脉狭窄,其中高血压被认为是中风的 首要易患因素。上述因素可以使中风发病的可 能性增加。但经过控制或合理治疗后,发病的 机遇肯定会不同程度的降低。
2020/11/14
13
第三类:有希望改变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肥 胖、体力活动少、高脂饮食、酗酒、血液高凝 状态等。这些因素经过控制或合理治疗后有希 望使中风发病的可能性下降,但目前还没有明 确的证据。不过、最新的研究成果发现,脑血 管功能积分异常是中风发病最强的独立易患因 素,分值越低,中风危险性越大。
2020/11/14
4
源流
有关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的描述, 历代医家都有相关立论。最早见于《内 经》,书中把半身不遂称为“偏枯”、 “身偏不用”等。半身不遂多出现在中 风之后,为中风后遗症的表现,临床上 多表现为半身不遂。就其病因而言,历 代医家都有相关论述。
2020/11/14
5
源流
唐、宋以前医家对中风的成因多从“内虚邪中” 立论。《灵枢、刺节真邪论》说:“虚---,邪
2020/11/14
10
之所以发生中风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 高血脂、肥胖、血管硬化、颈椎动脉狭窄、吸 烟和家族遗传等中风易患因素的综合作用。老 年人难免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因 此,绝大多数人老年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脑 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较轻、进展速度较慢 者,不会出现明显的脑血管供血不足、发生中 风的可能性也较小。病变较重者,会出现脑血 管明显狭窄或形成小动脉瘤。当受到外界环境 因素刺激时,会在脑血管内形成血栓,造成脑 梗死(缺血性中风),或者脑动脉破裂,造成 脑溢血(出血性中风)。
2020/11/14
11
什么人容易发生中风
国内外对中风的易患因素进行了长期、 深入的研究。美国专家对各种因素进行 了全面的总结,认为中风的易患因素可 分为3类:
2020/11/14
12
第一类:是无法改变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年 龄、性别、种族或民族、家族史。随着年龄的 增长,中风发病的可能性会增加,男性高于女 性,家族中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发生中风,家庭 成员发生中风的可能性也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