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

合集下载

补阳还五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

补阳还五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

补阳还五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中风后遗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甚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中风后遗症是由于阳气不足导致的,因此补阳还五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成为了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本文旨在通过对补阳还五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探讨其疗效和临床价值。

一、研究背景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患者在脑血管意外后所遗留下来的一些症状和障碍,如肢体无力、言语障碍、记忆力减退等。

这些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重大的负担。

对于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传统中医认为是阳气不足,必须从阳气入手来进行调理。

补阳还五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就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二、治疗方法1. 补阳还五汤补阳还五汤是一种具有补阳祛邪的中药方剂,它由黄芪、人参、防风、白术、茯苓五味中药组成。

这些中药具有益气健脾、祛风通络、益肾固精等功效,适用于阳气不足导致的中风后遗症。

2. 醒脑开窍针刺法醒脑开窍针刺法是一种常用的针灸疗法,通过选取特定的穴位进行针刺,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达到醒脑开窍的目的。

这种针刺法适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中的认知障碍、言语障碍等症状。

三、临床观察为了验证补阳还五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我们进行了一项临床观察。

选取了3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认知功能改善情况、言语功能改善情况等。

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有27例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完全恢复,对照组仅有15例;治疗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言语功能的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提高。

四、讨论与展望通过本次临床观察,我们得出了补阳还五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较好的结论。

这表明,这种治疗方法在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肢体功能、认知功能和言语功能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医学养生常识】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医学养生常识】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
文章导读
中风患者虽然经过治疗,但其中风后留下的后遗症也是十分严重的,尤其对于严重中
风患者,即使在中风治疗后也会出现系列各不相同的后遗症,而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就
是一种专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法,面对各种各样的中风后遗症,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
方法也是大家十分关心的。

提及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是很多中风后遗症患者最常采用的一种较为安全的中医治疗方法,本文是专门为了帮助中风后留下后遗症所应进行的针灸治疗方法所做的讲述,希望
能帮助到大家。

面瘫
症状:一侧眼睑不能闭合或抬起,嘴角下垂,伸舌偏向患侧,口角流涎。

取穴:太阳、四白、风池、地仓、颊车、合谷。

针灸方法:太阳可沿颧弓内缘进针,向颊车透刺。

四白可直刺触及骨孔,有放电感出现。

风池可刺向结喉,深达1.5~2寸。

地仓与颊车可相互透刺。

失语
症状:不能回答问题或听不懂问话,不能讲话,不能正确叫出物品名称。

取穴:上星、百会、风池、金津、玉液、通里、天柱、廉泉。

针灸方法:上星与百会可互相透刺,金津、玉液可用三棱针点刺放血。

廉泉可深刺向舌根,使酸胀感直抵舌根。

上肢不遂
症状:早期软弱无力,后期上肢拘挛,患肢不能自由屈伸。

取穴:极泉、尺泽、合谷、肩、曲池、外关。

中风后遗症的针灸推拿治疗ppt课件

中风后遗症的针灸推拿治疗ppt课件
明、清时期,医家们对引起中风的原因 有又新的提法,如王肯堂提出饮食习惯 和营养与本病的关系,指出“久食膏梁 厚味、肥甘之品,或饮食不节,损伤脾 胃
源流
而病中风”。王清任指出:“中风,偏 身麻木、半身不遂,是气虚血瘀所致”。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论杂风状第一》 中指出:“偏枯者、半身不遂也”。明、 戴思慕《论治要诀、中风》有:“中风 之征,或见口眼歪斜、舌强言蹇,或手 足瘫痪、半身不遂”的描述。
中风的危害
国家卫生部疾病监测资料显示,中风的 死亡率已经跃居我国死亡原因之首,成 为我国城市居民的第一杀手。2001年我 国的人群监测资料显示,中风占全部死 亡原因20%,即死亡5人中,就有1人死 于中风。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随着人 口老龄化和人口平均寿命延长,我国的 中风发病率将继续上生。中风发病前往
(一)、中经络(邪在经络)
1、经络空虚、风邪入中 (1)、表现:半身手足麻木、肌肤不仁、
语言蹇涩、口眼歪斜、口角流涎,甚则 半身不遂、肢体拘急,关节痠痛,舌苔 薄白,脉浮弦。
(2)、病机分析:因正气不足,致经脉
辨证
空虚;又因卫气不固,风邪乘虚而入, 留注经脉,阻闭气血,造成经脉不通、 肌肤失养,故见肌肤麻木不仁,语言蹇 涩、口眼歪斜;邪留肢节,则肢体麻木、 关节痠痛;舌苔薄白,脉浮弦为邪在表 之症。
脑溢血和脑血栓。本病的发病率、病残 率、病死率均较高,是直接危害人们生
命安全和健康的四大疾病之一。四大疾 病指脑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肿瘤。
怎样预防和治疗
积极治疗中风相关疾病,改变不良生活习 惯。
中风是在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 脂、肥胖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导致脑血 管功能损害,当损害到一顶程度时,在诱 发因素的促使下而发病。

董氏奇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病例

董氏奇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病例

董氏奇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病例
,66岁,2015年2月底中风,6年前曾中一次,左侧。

此次右侧,右上肢麻木但活动基本不受限,右下肢麻木、无力、足外扫,无法蹲、起,需人抱着蹲下,抱着起身,需用拐行走。

2016.12.16日来我店针灸治疗,
取穴:木火处寻乌筋放血,针灵大、足三重、下三皇,留针1小时,术后竟可无需拐缓慢行走。

病人非常高兴。

12.17二诊,取穴:健侧木火(留针10分钟,让其走动)下三皇、三重,患侧内通关、通山、通天。

之后:1,灵大、下三皇、足三重。

2,阴陵泉透阳陵泉、肾关、四肢、内三通。

两组交替针,10次后可完全不用拐,自行上下楼,坐公交,上厕所,洗澡,蹲起也不需要人抱,走路脚不外扫,病人极满意。

双下肢浮肿时好的坏,第二疗程,两组穴交替扎:一,灵大、水曲、肾关、中上九里。

二,水曲、太冲、四肢、肾关。

第二疗程针八次,患肢可抬起(但膝平不了大腿根)半年后随访,已无须拄拐,不需要人陪伴。

中风后遗症针刺疗法ppt课件

中风后遗症针刺疗法ppt课件

学习交流PPT
26
• (5) 吞咽困难病人取穴:廉泉、金津、玉液、 海泉、风府、双风池、双医风等
• 操作:于廉泉穴处,针尖向风府穴方向快速 将针刺入0.8寸,快速手法后出针不留针。 于金津、玉液、海泉穴处,实施点刺。于医 风穴处,针尖平行于外耳道方向针刺0.8寸。 风府、双风池穴操作同前。
学习交流PPT
学习交流PPT
10
• 平衡区 沿枕外粗隆水平线,旁开前后正中线3.5
厘米,向下引垂直线4厘米,即为本区。 主治:小脑损害引起的平衡障碍。
上面7个头皮针刺激区在临床上最为常用, 另外尚有血管舒缩区、言语二区、言语三区、 运用区、胃区、胸腔区和生殖区等7个区, 因不太常用,故略而不论。
学习交流PPT
11
局部施灸、按摩或热敷。
(四) 共济失调:针风府、哑门、颈椎夹脊穴。 (五) 复视:针天柱、晴明、球后。 (六) 癫痫:针大陵、鸠尾、 (七) 肩周炎:针肩髃、肩髎、肩内陵、肩贞、 肩中俞、肩外俞,痛点刺络拔罐。
(八) 血管性痴呆:针百会、四神聪、四白、 太冲。
(九) 睡眠倒错:针上星、神门。
学习交流PPT
• 上廉泉:针向舌根1.5~2寸,用提插泻法。 • 金津、玉液: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1~2ml • 丘墟透向照海穴:约1.5~2寸,局部酸胀为度。
学习交流PPT
19
• 三、并发症的治疗 (一)便秘:针外水道、外归来、丰隆。 (二) 呼吸衰竭:针刺双侧气舍。 (三) 尿失禁、尿潴留:针中极、曲骨、关元,
委中:仰卧直腿抬高取穴,直刺0.5~1寸, 施提插泻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学习交流PPT
18
• 尺泽:屈肘成120度角,直刺1寸,用提插泻法, 使患者前臂、手指抽动3次为度。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法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法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法作为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风患者不仅具有发病率、死亡率高的特点,而且患者的并发症较多,这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较大影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从中风后遗症类型来看,其不仅包含了语言障碍、行动不便,而且涉及口眼歪斜等多种情况,给患者本人及家庭带来较大负担。

临床实践中,西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并不理想,这使得中医治疗手段的应用逐渐增多。

目前,针灸在中风后遗症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今天就给大家科普一下中风后遗症针灸治疗的那些事。

1、中风后遗症的基本情况中风又被人们成为脑卒中,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中风不仅会造成患者伤残,而且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我国,每年新发的脑卒中病例高达150~200万,患者死亡率高达58~142/10万人。

目前我国幸存的中分患者近700万,其中超过75%的患者存在伤残问题。

这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对国家的发展较大阻碍。

中风患者发生后遗症的概率较高。

肢体障碍、语言障碍是较为常见的后遗症类型,此外患者多有口眼歪斜、抑郁、吞咽障碍、尿失禁等问题。

在中医学领域,中风后遗症被归结为“大厥”和“偏枯”范畴,中医指出:脑络瘀滞会造成人体气血逆乱,这使得导致中风患者发生多种后遗症的重要原因。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中,不仅要注意改善患者的气血额,而且要注意通络祛滞。

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疗方法中的常用手段,在中医后遗症治疗中,其能通过活血化瘀、舒经通络,确保患者的气血畅通,这对于提升患者质量效果,改善患者病情具有积极作用。

2、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2.1吞咽功能障碍针灸治疗在中风患者中,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约为22%~65%。

在这些患者中,症状较强的患者有饮水呛咳问题,症状较严重的患者往往需要静脉注射补水或鼻饲。

吞咽功能障碍不仅会导致患者营养不良,而且会使得患者水电解质失衡,有的患者还会发生吸入性肺炎、脱水窒息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预后。

目前,采用针灸方法治疗吞咽功能障碍时,除醒脑开窍针刺法、通关利窍针刺法外,靳三针、腹针、舌针、头针等都是较为常用的治疗方式。

中医中风后遗症的针灸治疗方法有哪些

中医中风后遗症的针灸治疗方法有哪些

中医中风后遗症的针灸治疗方法有哪些中风,这一常见的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负担。

中风后遗症更是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在中医领域,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改善中风后遗症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中医中风后遗症的针灸治疗方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中风后遗症的常见表现。

中风后遗症可能包括肢体偏瘫、言语不清、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等。

这些症状不仅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还对其心理造成巨大压力。

在针灸治疗中,头针疗法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针刺头部的特定穴位,如运动区、感觉区等,可以刺激大脑皮层的功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例如,针对肢体偏瘫的患者,在相应的运动区进行针刺,能够激发患肢的运动能力,提高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体针疗法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不同的穴位组合。

比如,对于上肢偏瘫,常选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等穴位;下肢偏瘫则多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等穴位。

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改善肢体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

除了头针和体针,电针疗法也逐渐被广泛应用。

在针刺得气后,接上电针仪,通过一定的电流刺激,增强针刺的效果。

这种方法能够更有效地促进肌肉收缩,防止肌肉萎缩,对于恢复肢体功能具有积极作用。

还有一种特殊的针灸方法——眼针疗法。

依据眼周穴位与脏腑经络的对应关系,通过针刺眼周特定区域,来调节全身气血和脏腑功能。

对于中风后出现的各种症状,眼针疗法都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进行针灸治疗时,针灸的手法和刺激强度也非常关键。

一般来说,对于体质较弱、病程较长的患者,刺激强度宜轻;而对于体质较好、病程较短的患者,可以适当增加刺激强度。

同时,针灸的频率和疗程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通常一周进行数次针灸治疗,每个疗程持续数周或数月。

需要注意的是,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并非孤立进行,往往需要与康复训练、中药调理等综合治疗方法相结合。

中风后遗症的头针治疗

中风后遗症的头针治疗

中风后遗症的头针治疗【关键词】中风后遗症头针针灸疗法中风亦称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危急病。

中风在急性危险期后,常出现严重后遗症,重者生活不能自理,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精神痛苦,亦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笔者运用头针治疗中风后遗症,可使症状缓解,脑功能获得改善和恢复,有明显的康复治疗作用。

1 理论基础1.1 脏腑经络理论头针是在传统针灸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头者,精明之府”,张介宾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升于头”,《内经》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上属于脑”,说明头部与各脏腑器官均有密切关系。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如足太阳膀胱经“上额、交巅……从巅入络脑”;手少阳三焦经“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足少阳胆经“上抵头角、下耳后”;足阳明胃经“循发际至额颅”;足厥阴肝经“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督脉“上至风府入属于脑,上巅”;阳跷脉绕头,“在项中两筋间入脑”;阳维脉绕头“会哑门、风府,复入风池”,亦通脑。

此外,十二经别和十二经筋中,分布于头部者亦多,如手少阳经别“指天,别于巅”;足太阳之筋“结于枕骨,上头下颜”;足少阴之筋“结于枕骨”;手阳明之筋“上左角,络头,下右颔”。

十二经别中的阳经经别在颈部合于本经,上达于头部;十二经别中的阴经经别在颈部合于其相表里的经脉上达于头。

头也是气街所在部位,通过气街的作用,经气内止于脑,构成了头皮与脑髓的紧密联系。

因此,分布于头的经别、经筋、经脉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脑联系。

它们在生理上密切相关,病理上相互影响。

同时,头皮选区治疗脑源性疾病,距离最近,使针刺作用直趋病所,符合“近部选穴”原则。

1.2 现代医学理论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大脑神经细胞是不可再生的。

脑血管病患者虽然病灶处有一部分神经细胞已经死亡,但在病灶周围的神经细胞并没有完全死亡,大多数仍处于休眠状态,如何使这部分暂时失活的神经细胞恢复其正常功能是各种治疗方法的目的[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治疗中凤后遗症
广州中医药大学 吴加利
什么是中风�
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语言 謇涩或失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为主要 表现�幵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 行数变的特点的疾病。 又称“卒中”、“大厥”、“簿厥” “偏 枯”、“半身不遂”。
•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血管病�脑血管 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乊一�在全
2、针灸的时机�必须强调�如果是脑出 血者�于出血停止、病情稳定一周后才 可针刺�三周内尽量不针人中、十二井 穴、头部穴位(头针)等刺激较强的穴位� 蛛网膜下腔出血者�绝对卧床一月后才 可针刺。缺血性中风者�全身状况许可 时�一起病即可针灸。亦有相当一部分 病人不用针灸。
4、脑中风的危险因素有�年龄、遗传、高血 压、低血压、心脏病、心律失常、眼底动 脉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 、肥胖、口服避孕药�饮食因素如高盐、 多肉、高动物油饮食�饮浓咖啡浓茶、体 力活动过量等�均被认为是脑卒中的危险 因素。应注意预防。
球范围内�每年使460万人死亡�其中1/3 在工业化国家�其余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患病和死亡主要在65岁以上的人群。是世 界上三大疾病乊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
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我国是脑卒中死
亡率高发地区�据估计居民现患脑血管病
600万�每年新发生脑血管病130万人、死 亡近100万人�在并存者中约3/4的人留下 偏瘫等后遗症状�部分病人丧失劳动能力
• 阴虚风动�肢体麻木�心烦失眠�眩晕耳 鸣�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苔少�脉细数 。
中脏腑
以神志恍惚、迷蒙、嗜睡或昏睡�伸着昏迷 、半身不遂为主症者为中脏腑。
2
�一�中经络 治则�醒脑开窍�滋补肝肾� 疏通经络�宣导气血。
主穴�
中经络加减配穴�
• 肝阳暴亢�加太冲、太溪 • 风痰阻络�加丰隆、合谷 • 痰热腑实�加曲池、内庭、丰隆 • 气虚血瘀�加气海、血海 • 阴虚风动�加太溪、风市、风池
其他疗法
梅花针�叩打三阳经、 夹脊穴。
推拿、按摩及功能锻炼 。
1、除掌握主症外�如半身不遂、言语蹇涩或 失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或神昏�对 次症(或先兆)应有充分认识�这对于及时予 防、及时个体化治疗具有深远的意义。次
症有头痛、头晕、呕吐、烦躁、抽搐、呃
逆、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舌歪、舌卷二便失禁或不通等 。
口眼歪斜�牵正、翳风、合谷 上肢不遂�极泉、手三针 下肢不遂�足三针 便秘�丰隆、支沟 尿失禁、尿潴留�中极、关元、
�二�中脏腑
1、闭证� 治则�启闭开窍�平肝熄风。
取穴�颞三针、四神针、人中、合谷、太冲 、十二井穴、十宣用泻法或三棱针点刺出 血。
• 1、脱证� • 治则�回阳固脱 • 取穴�关元、气海、神阙、百会 • 多用灸法
和生活能力
蛛网 膜下腔 出血
脑血管意外
• 内伤积损 • 劳欲过渡 • 饮食不节 • 情志所伤 • 气虚邪中
病因
嗜食肥甘

厚腻



聚湿成痰� 痰郁化热
引动肝风� 夹痰上扰。
阴血暗耗
气虚血瘀
劳 气虚生痰 累 过 度
虚阳化风扰动 气血错乱
肝 肾 阴 虚
阳亢风动
中风的病机
• 病机总属�阴阳失调 气血逆乱 • 病位在心脑�与肝肾密切相关 • 病理基础�肝肾阴虚 • 病理因素为�风、火、痰、气、淤 • 病性�本虚标实
1 ---------
2
:

中经络证型
• 肝阳暴亢�面红目赤�眩晕头痛�心烦易 怒�口苦咽干�尿黄便秘�舌红或绛、苔 黄或燥�脉弦有力。
• 风痰阻络�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 眩�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 痰热腑实�口粘痰多�腹胀便秘�舌红、 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
• 气虚血瘀�肢体软弱�偏身麻木�手足肿 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 淡苔白�脉弦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