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灸推拿治疗脑中风后遗症56例
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效果

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效果中风偏瘫后遗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中医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常采用针灸结合药物疗法,其中补阳还五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中药方。
本文将就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效果进行探讨。
中风偏瘫后遗症是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特征为面瘫、言语障碍、肢体无力等。
传统中医认为中风偏瘫后遗症主要为“气血不足”、“阳虚”所致。
中医治疗常以温补阳气为主要治疗手段。
而补阳还五汤正是一种温补阳气、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常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
针灸疗法也被广泛应用于中风后遗症的治疗。
通过对患者特定穴位的刺激,针灸可以调节人体内脏器的功能,恢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临床实践中,患者常采用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穴位和治疗方法,并配合草药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会感受到针灸刺激后局部的热感和舒适感,并在针灸治疗后出现疲乏感并感到睡意。
而服用补阳还五汤的患者则会感到全身温热,尤其是手脚。
1.改善神经功能:针灸刺激和补阳还五汤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受损神经的再生和修复,改善患者的肌肉活动功能。
而补阳还五汤则可以温补阳气,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神经供血,使患者神经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2.促进康复治疗: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治疗。
针灸可通过刺激神经末梢,促进患者肌肉的活跃,增强患者对康复运动的参与度。
补阳还五汤可改善患者的体质,并且对促进康复运动的效果有所帮助,使患者能够更快地康复。
3.缓解症状: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
针灸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减轻患者的肌肉痉挛和疼痛感。
补阳还五汤对改善患者的全身状态有明显效果,使患者的精神状态更加积极,缓解情绪紧张和忧郁的症状。
4.提高生活质量: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价值分析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价值分析
脑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进而引发多种后遗症。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价值分析如下:
一、补阳还五汤的临床价值
1.1 补阳还五汤可以提升体内阳气,并温暖脑血管:根据中医理论,阳气的充盛与否
对维护脏腑功能有重要影响。
补阳还五汤中的各味药物,如附子、肉桂等,具有温热的特性,可以增强体内阳气,进而改善脑血管的血液循环,提高缺血缺氧区域的血液供应。
1.2 对脑中风后遗症的神经恢复有积极作用:脑中风后遗症主要表现为肢体无力、言
语障碍、认知功能受损等。
补阳还五汤中的各种药物,如黄耆、当归等,具有补血活血的
作用,可以促进神经的再生与修复,改善脑功能障碍。
1.3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补阳还五汤的治疗,患者能够有效改善后遗症的症状,提高肢体活动能力、言语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由于补阳还五
汤是中药制剂,相对于西药治疗,其副作用较少,对于老年患者而言更加安全可靠。
2.2 缓解脑中风后遗症的症状: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主要通过调整脏腑功能,对症
缓解症状。
例如针灸治疗可以缓解偏瘫患者的肢体无力及痉挛症状,改善言语障碍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价值较高。
补阳还五汤可以补充阳气,
改善脑血液循环,并促进神经的恢复。
针灸治疗通过调节体内气血流动,缓解脑中风后遗
症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治疗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由专业
医生合理选择药物和穴位,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价值分析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价值分析【摘要】脑中风后遗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给患者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补阳还五汤作为传统中医药物,在治疗脑中风后遗症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其药物成分和功效通过温阳补脑的作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针灸作为古老而有效的治疗手段,也在脑中风后遗症中展现出独特的作用,可以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实践经验表明,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并降低患者的病情复发率。
临床疗效评估和安全性评估也证实了这种治疗方法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具有明显的临床价值,未来更深入的研究将进一步拓展该治疗方法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关键词:补阳还五汤、针灸、脑中风后遗症、临床价值、药物成分、功效、安全性评估、临床实践经验、疗效评估、研究目的、疾病背景、治疗手段介绍、结论、未来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疾病背景脑中风,即中风,是指脑血管出现缺血或出血等病理性改变,导致大脑功能突然发生障碍的一种疾病。
脑中风后遗症是指脑中风患者在病情稳定或好转后,仍存在的各种神经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能力障碍,主要表现为肢体活动功能减退、言语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
脑中风后遗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价值,希望通过对药物成分、作用机制、临床实践经验、疗效评估和安全性评估的综合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改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1.2 治疗手段介绍脑中风是指脑血管急性发生破裂或梗塞而引起的脑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目前治疗脑中风的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溶栓药物、抗凝药物等,用于防止血栓形成和促进血栓溶解。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血管瓣膜修补、动脉瘤夹闭等,用于恢复脑血流和修复血管结构。
康复治疗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职业治疗等,用于促进患者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价值分析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价值分析脑中风是一种常见的中风类型,通常由于血管阻塞或破裂导致大脑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导致大脑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
尽管脑中风后的康复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是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已经在临床中显示出了显著的疗效,为脑中风患者的康复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补阳还五汤补阳还五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方,最早见于《伤寒杂病论》,用于治疗气血不足导致的各种疾病。
该汤剂主要成分包括当归、川芎、熟地、沙参、白术等多种药材,具有温阳补气、活血化瘀的作用。
补阳还五汤在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实践中,常常与针灸疗法结合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二、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1.改善肢体活动能力: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
针灸可以刺激周围神经系统,促进肌肉的收缩和松弛,提高患者的肌肉张力和协调性。
补阳还五汤可以活血化瘀,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和再生。
该治疗方案在改善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上有显著的疗效。
2.提高语言功能: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常常出现语言障碍,包括说话困难、理解能力下降等问题。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可以通过调节大脑皮层的功能,促进语言中枢的再生和修复,从而提高患者的语言功能。
临床观察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很多患者的语言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能够更加流利地说话,理解能力也有所提高。
3.改善认知能力: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常常伴随着认知障碍,如记忆力减退、集中注意力困难等问题。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可以通过调节大脑神经递质的平衡,促进神经元的再生和连接,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
研究表明,许多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记忆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可以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和工作。
四、临床价值分析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在临床中展现出了显著的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灸推拿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效果

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灸推拿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效果摘要:目的:研究在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中采取补阳还五汤加减与针灸推拿配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次数据涉及到56例样本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样本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诊治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参照组纳入28例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实验组纳入28例补阳还五汤加减与针灸推拿配合治疗,比较验证两组的数据差异。
结果:数据统计发现,实验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临床有效率计算值显著优于参照组数据指标,P<0.05,展现统计学显著参考意义。
结论:将补阳还五汤加减与针灸推拿配合治疗应用在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中具有值得借鉴的价值。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针灸推拿;脑中风后遗症脑中风是因气血逆乱、阴阳失调促使上犯脑部位导致的不省人事、突然昏倒、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的情况,或者出现半口眼歪斜、身不遂、偏身麻木、言语不清中的一种,也被叫做脑卒中[1]。
现报道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诊治的56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治疗结果。
1 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数据统计涉及的56例样本均来源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本院治疗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依据,参照组纳入28例患者,女比男为13:15,年龄在40至75岁间不等,中位年龄(56.22±4.33)岁;实验组纳入34例患者,女比男为15:13,年龄在41至76岁间不等,中位年龄(56.99±4.22)岁。
分析对比参照组与实验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一般资料,P>0.05,统计学对比意义不显示。
1.2 方法参照组患者实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予以硝苯地平对血压进行控制,以甘露醇脱水来降低颅内压。
实验组患者实行补阳还五汤加减与针灸推拿联合治疗,中药予补阳还五汤组方包括黄芪50g、当归尾15g、地龙15g、赤芍15g、川芎15g各、红花10g、桃仁10g;对于口眼歪斜明者方剂增加白附子,具有祛风通络的作用;对于上肢严重偏废患者方剂增加桑枝、桂枝,具有通络的作用;对于患侧肢体浮肿患者方剂增加茯苓、防己、泽泻,具有祛湿的作用;对于下肢瘫软无力患者方剂增加桑寄生、杜仲、牛膝、续断,具有补益肝肾的作用;每天水煎1剂,早晚进行两次温服。
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效果

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效果中风偏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多数表现为一侧肢体肌肉无力,甚至完全瘫痪,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
虽然现代医学在治疗中风偏瘫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许多患者在治疗之后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后遗症。
近年来,针灸结合中药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逐渐受到了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补阳还五汤被证实在改善中风偏瘫后遗症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针对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效果进行深入探讨。
补阳还五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处方,其主要成分包括茯苓、炙甘草、大枣、人参、生姜。
补阳还五汤的药理作用表现在活血化瘀,温经散寒,补益脾肾,调和脏腑等方面,适用于治疗脓疡热毒之疾,产后元气不足,慢性疾病体虚等情况。
而在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治疗中,补阳还五汤主要起到回阳散寒、疏络活血的作用,有助于恢复患者受损的神经功能,改善瘫痪肢体的情况。
针灸作为传统中医疗法之一,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中风偏瘫的康复治疗中。
通过在患者身体的特定穴位上施加针刺和温热的作用,可以刺激相关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神经再生,达到恢复受损神经功能的目的。
与传统中药相结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效果更为显著。
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结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
在临床实践中,患者服用补阳还五汤后可以显著感觉到体温逐渐升高,受损的肢体逐渐有了一定程度的活动能力恢复。
补阳还五汤能够促进患者的新陈代谢,促进受损神经的再生和修复,从而加快瘫痪肢体的康复进程。
补阳还五汤还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可以缓解患者因肌肉痉挛和神经疼痛所带来的不适感。
补阳还五汤在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除了补阳还五汤的药物治疗外,针灸在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通过针灸治疗,可以刺激受损神经的再生,并调节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患者的康复过程。
特别是在患者出现肌肉痉挛和疼痛的情况下,针灸更是可以起到显著的缓解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100例

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100例2006年6月-2012年6月,笔者选取本院10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味联合针灸治疗,再总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中风后遗症患者100例,其中出血性中风后遗症33例,缺血性中风后遗症67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40-50岁者20例,50-60岁者36例,60岁以上44例,单侧上下肢体偏瘫者58例,伴有口眼歪斜、言语蹇塞者43例;病程2-4月者48例,4-6月者30例,六个月以上者22例,血压不稳者40例,血压在正常范围者20例,血压偏高者40例。
根据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病情分轻中重3度:意识清楚,肌力三级以上者为轻度,共36例;意识清楚,肌力2-3级者为中度,共43例;意识不太清楚,肌力0-1级为重度,共21例。
100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均经头颅CT检查,诊断为不同程度的脑血管梗死或出血病灶。
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按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由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在1995年修订),并且采用CT进行确诊,排除肌肉关节疾病予严重心功能不全者。
中医诊断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主症: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予言语不清。
次症:①气短乏力、面色晄白,自汗出。
②手足心热,眩晕耳鸣,咽干口燥。
舌脉象:舌质淡暗或舌质红瘦,舌苔白腻或少苔或无苔,或由齿痕,脉沉细或弦细数。
具有两个主症以上,或一个主症、两个次症,并参考舌脉象即可诊断。
3.治疗方法①所有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肠溶阿司匹林、曲克芦丁、维生素E、脑复康、以及降压药物等。
②中药汤剂。
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药物组成:黄芪30克,当归尾、赤芍、川芎、桃仁各10克,红花5克,地龙10克。
加减: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者,加珍珠母、枸杞子、天麻、钩藤、熟地黄、山茱萸等补益肝肾、平肝潜阳;胸部闷痛,加丹参、鸡血藤、瓜蒌皮、蒲黄、五灵脂等宽胸活血止痛;久病入络肢体偏瘫者,加地龙、全蝎、蜈蚣等虫类药以祛风通络。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价值分析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价值分析脑中风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或血流阻断所导致的脑部功能障碍的疾病,其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中医药及针灸疗法在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补阳还五汤》是中医药中常用的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方剂,与针灸疗法相结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
本文旨在对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价值进行深入分析。
1. 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表现脑中风后遗症包括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药物来缓解症状,但副作用大,并不能根本性地治愈疾病。
而中医药及针灸疗法在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方面有其独特优势,能够从整体上调节患者的身体功能,改善症状。
2.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应用补阳还五汤是中医药中常用的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方剂,其组成包括黄芪、附子、熟地黄、杜仲和肉苁蓉等药物,具有温阳祛寒、益气活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所致的肢体无力、言语不利、认知障碍等症状。
临床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能够明显改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症状,并且长期服用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4.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补阳还五汤和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常常结合应用,两者相辅相成,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症状。
补阳还五汤可以温阳祛寒、益气活血,从根本上改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体质,而针灸治疗则可以具体调理患者的气血,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功能。
临床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一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行动能力、感觉功能、言语能力等,提高生活质量。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对改善患者的症状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该疗法的适应症、治疗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为脑中风后遗症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 响脑卒 中的预 后 , 使 其 致 残 卒 和死 亡卒 上 升 。顽 固 性 呃逆频 繁 发作 , 可导 致颅 内压 增 高 , 加 重脑 损 害或诱 发脑 疝 。 因此对脑 卒 中伴顽 固性 呃逆患 者应 尽早 干预 治疗 , 有 利于 卒 中的康 复 。 中医认 为 , 呃逆是 因寒 气蕴 结、 内热 炽盛 、 气郁 痰 阻 、 气 血 亏 虚 等 因 素致 胃气 上 逆 动膈 而成 。《 素问・ 宣 明五 气篇 》 说“ 胃为气 逆 , 为哕” 。 其病 因虽 有 虚实寒 热 , 笔 者 认 为 卒 中后 呃 逆绝 大 多数
马 继 红
摘要: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 6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 组, 治疗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灸推拿治疗 , 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 疗程均为 1 个月, 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
效率为 9 0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 9 %,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灸推拿治疗脑 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满意。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加减; 针灸; 推拿; 脑中风后遗症
气止 呃 , 二 者 共 为 主 药 。党 参 补 中 益 气 , 生 姜 温 中降 逆 。诸 药 合 用 , 使 胃寒 去 , 脾虚 除, 逆气降 , 则 气逆 自 止 。代 赭 石色 赤 , 性微凉 , 而 其 质重 坠 , 又 善镇 逆气 , 降 痰涎 , 止 呕吐 , 通燥 结 , 用 之得 当能 建 奇 效 。生 研 服 之
[ 6 ] 张 锡纯 . 医学 衷 中 参 西 录 ( 中册 ) [ M] . 石 家庄 : 河北 科学 技术 出
版社 , 1 9 9 1 : 4 2 .
( 本文校对 : 陆新 收稿 日期 : 2 0 1 3—0 4—2 5 )
补 阳还 五汤 加 减 配合 针 灸 推拿 治 疗 脑 中风后 遗症 5 6例
烦 躁不 安 , 增 加 心脑 耗 氧 量 , 进 一 步 加 重脑 水 肿 , 严 重
不 伤肠 胃, 且 生服代 赭 石 压 力 最 胜 , 能 镇 胃气 , 冲气 上
逆, 开胸 隔 、 坠痰涎 、 止 呕吐 、 通燥 结 , 用 之得 当、 诚有捷
效 。虚者 可 与人 参 同 用 , 降 逆 止 呃 之 功 。 甘 草 、 白
胃运 化失 司 , 痰湿 内 困阻碍 中焦 气机 ; 或 因病后 心 情不
畅, 引起肝 郁气 滞 , 气滞痰阻 , 脾不升 , 胃不 降 , 气 机 不
得顺降 , 上 逆 动膈 而 引 起 呃 逆 。究 其 病 机 的关 键 在 于
阳衰气 虚 , 胃失 和 降 , 胃气 上逆 动 膈 , 治疗 上 以温 阳益 气、 理气 和 胃 , 降逆 平 呃为 基本 大法 。本 组治疗 方 中重
版社 . 1 9 9 2 : 7 7 .
[ 4 ] 谢光亮 , 2 8 5例 急 性 脑 出血 并 发 顽 固性 呃 逆 临 床 分 析 [ J ] . 实 用 临
床医学 , 2 0 1 0 , 1 1 ( 6 ) : 2 4 - 2 5 . [ 5 ] 王 春扬 , 邵 国芬 , 杨立军 , 等. 脑 卒 中 后 顽 固性 呃 逆 的康 复 治 疗 探 讨[ J ] . 中 国I 临床 康 复 , 2 0 0 3 , 7 ( 2 5 ) : 3 5 0 .
光 明中医 2 0 1 3年 1 2月 第 2 8卷 第 1 2期
C J G MC M D e c e m b e r 2 0 1 3 . V o l 2 8 . 1 严 重影 响患 者 的进 食 、 休息 、 睡眠、 正 常 呼 吸。 极 大 地消 耗 了患者 的 体 力 、 造 成 患 者 的 心理 障碍 、 忧郁 、
用 丁香 、 柿 蒂 二昧 , 丁香 、 柿 蒂温 胃散 寒 , 温化痰湿 , 下
[ 2 ] 陈灏珠. 内科 学 [ M] . 7版 .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2 0 0 8 . [ 3 ] 孙 传兴 . 临床 疾 病 诊 断 依 据 治 愈 好 转 标 准 [ S ] . 北京 : 人 民军医 出
用双 足三 里穴 注射 维生素 B 。 、 维生 素 B 足 三里 为 足 阳 明 胃经 三合穴 , “ 合 治 内腑 ” , 有健 脾 理 气 和 胃之 功 。 两者合 用 , 疗效 肯定 , 利于 更好 地配合 卒 中 的治 疗 和康 复, 提高患 者生 活质 量 , 减 少 致 残 率 和死 亡 率 , 临床 上 值得 推广使 用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3 . 1 2 . 0 7 0 文 章编 号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3 ) 一 1 2 - 2 5 9 5 - 0 2
中风 又 名 卒 中 , 是 由于 阴 阳失’ 调, 气 血 逆乱 , 上 犯 于脑 所 引 起 的 以 突 然 昏倒 , 不省 人事 , 半 身不遂 , 口眼 歪斜 ; 或 者仅 以半 身 不 遂 , 口眼歪 斜 , 言语不 利 ,
参 考 文 献
[ 1 ] 中华医学会. 全 国第 四次 脑 血 管 病 学 大 会 议 制 定 各 类 脑 血 管 病 的 诊 断要 点 [ J ] . 中华 神 经 内 科 杂 志 , 1 9 9 6 , 2 9 ( 6 ) : 3 7 9 .
属 阳衰气 虚类 型 , 因 身体 虚 弱 , 脾气 受 损 而 致 脾 虚 , 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