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照灭菌确认方案
辐照灭菌确认方案(最新)

**************有限公司************** 产品辐照灭菌确认方案文件编号:STP-YZ-001-A文件版次: A分发号:受控标识:生效时间:目录1概述 (3)2确认目的 (3)3确认小组人员组成及职责分工 (3)4确认范围 (4)5参考文件 (4)6确认方法及步聚 (5)7辐照确认的实施结果 (6)8确认结论 (8)9验证的保持 (8)10再确认 (8)11相关记录 (9)辐照灭菌确认方案1概述本次委外辐照灭菌确认主要根据GB18280-2015/ISO11137-2006医疗产品灭菌-辐照灭菌-第 1 部分:医疗器械灭菌过程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对公司生产的·进行委外辐照灭菌确认,本次确认的委外辐照灭菌的确认方为 *****技术有限公司。
我公司对*****技术有限公司已进行了辐照灭菌设备的安装确认和过程确认以及性能确认,因此本次对委外辐照灭菌的确认主要内容包括辐照机构、辐照剂量以及辐照加工。
目的是通过实施确认,以证明产品灭菌过程是否符合 ISO 标准的要求,产品的技术性能是否符合产品标准的要求。
以后应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生物负载监测和剂量审核,当产品或辐照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再验证。
为了确保辐照过程中对产品辐照灭菌效果符合相关要求,两家公司商定组织联合确认小组进行本次委外辐照灭菌确认。
2确认目的依据GB18280.1-2015/ISO11137-1:2006《医疗产品灭菌-辐照灭菌-第 1 部分:医疗器械灭菌过程确认和常规控制》进行灭菌确认,确保产品灭菌过程控制符合要求,确保产品在经过辐照灭菌后的产品能达到 10-6 的无菌保证水平。
3确认小组人员组成及职责分工4确认范围本方案是根据GB18280.1-2015/ISO11137-1:2006《医疗产品灭菌-辐照灭菌-第 1部分:医疗器械灭菌过程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进行,并按照要求规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确认工作。
4.1辐照机构鉴定本次委外辐照灭菌确认建立在 2019年 01 月 01日生效的《灭菌过程确认控制程序》基础上,确认辐照中心是否按照标准要求完成辐照设备的安装及运行鉴定。
辐照灭菌验证确认方案

辐照灭菌验证确认方案1概述1.1辐照灭菌与其他主要灭菌方式对比所存在的优点1.2相关术语和定义1)钴 60 :钴59的同位素,半衰期约为5-27年。
2)半衰期:放射性原子核的数量因衰变而减少为初始值一半所需的时间。
3)放射性活度: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发生的核衰变数除以该时间间隔叫做放射性活度。
在国际单位制中,放射性活度的单位为贝可勒尔,简称贝可,符号为Bq,1Bq 等于放射性核素在1秒钟内有1个原子核发生衰变,即1Bq=1次衰变/秒。
早期的放射性活度单位叫居里(Ci),1Ci=3.7×1010Bq。
4)吸收剂量:传输到物质单位质量上的辐射能的量。
衡量吸收剂量的单位是Gray(戈瑞),1Gray就是1千克的物质吸收1焦耳的能量。
以前衡量吸收剂量使用的单位是rad (拉德) ,取名于"radiation absorbed dose”。
1戈瑞= 100 拉德。
5)无菌保证水平 (SAL) :灭菌后单元产品上存在微生物的概率。
例如SAL为10-6的含义是100万个产品里有一个产品被污染。
6)D-10值:将同源微生物总数杀灭90%所需的辐照剂量 (kGy)。
7)不均匀度:同批产品在辐照容器中的最大吸收剂量与最小吸收剂量之比值,即U=Dmax/Dmin,亦称剂量均匀性。
8)最低辐照吸收剂量:在辐照容器内,传输到最低剂量位置上物质的单位质量上的辐射能量。
9)最高辐照吸收剂量:在辐照容器内,传输到最高剂量位置上物质的单位质量上的辐射能量。
10)生物负载:一件产品上活微生物的总数。
11)剂量计:对辐射有可重复出现、可测量的响应的器件或系统,可用于测量给定材料中的吸收剂量。
12)微生物限度标准:由相关法规和或生产工艺标准规定的具体量化标准。
合格产品的微生物负载,在保质期限内,不得高于微生物限度标准。
13)初始微生物指标:进行灭菌(杀菌)之前,产品的微生物负载。
14)照否标签:一种粘贴式标签,接受足够的伽玛射线时会改变颜色,从而将已经辐照的产品与未辐照产品区分开。
辐射灭菌工艺验证方案

辐射灭菌工艺验证方案1. 引言辐射灭菌是一种常用的灭菌方式,可用于杀灭微生物、病毒和其他有害生物。
辐射灭菌工艺验证是确保灭菌过程有效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介绍辐射灭菌工艺验证的目的、范围、验证方法及相关要求。
2. 验证目的辐射灭菌工艺验证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辐照方法能够达到预期的灭菌效果,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验证过程将验证辐照设备的有效性,并检验辐照剂量对不同类型微生物的灭菌能力。
3. 验证范围辐射灭菌工艺验证应涵盖以下方面:•辐照设备验证:验证辐照设备的设备参数和性能,如辐照剂量、辐射源功率等;•辐射剂量测定:验证辐照剂量的测定方法和准确性;•微生物灭菌效力验证:验证辐照剂量对不同类型微生物的灭菌效果。
4. 验证方法4.1 辐照设备验证4.1.1 设备参数验证辐照设备应进行标定,确保辐照剂量和辐射源功率的准确性。
标定应定期进行,标定方法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并由经过培训的人员进行。
4.1.2 设备性能验证对辐照设备进行性能验证,包括但不限于设备运行稳定性、辐射源的寿命等。
验证方法包括观察设备运行情况、记录设备运行参数等。
4.1.3 辐照剂量均匀性验证对辐照设备的辐照剂量均匀性进行验证。
验证方法可以采用放置多个辐射剂量探测器,并进行多次测量的方式进行。
4.2 辐照剂量测定4.2.1 辐照剂量测定方法选择合适的辐照剂量测定方法,确保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电离室、化学剂量测定等。
选择测定方法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4.2.2 辐照剂量测定准确性验证进行辐照剂量测定准确性的验证,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验证方法可以通过与已知剂量进行对比、重复测量等。
4.3 微生物灭菌效力验证4.3.1 灭菌微生物选择根据产品要求和相关标准,选择代表性的灭菌微生物进行灭菌效力验证。
微生物应选取不同类型、不同抗性的菌株。
4.3.2 灭菌条件选择根据产品特性和相关标准,确定灭菌条件,包括辐照剂量和时间等。
辐照灭菌最高剂量确认方法

辐照灭菌最高剂量确认方法辐照灭菌是一种常用的物理灭菌方法,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和药品等领域。
为了确保灭菌的有效性,需要确定辐照的最高剂量,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确定辐照灭菌最高剂量的方法有多种,下面将依次介绍其中的几种常用方法。
最常见的方法是生物学指标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使用微生物指标,如大肠杆菌或芽孢菌,来评估辐照灭菌的效果。
在辐照前,将一定数量的微生物接种到待灭菌物品上,然后进行辐照处理。
处理后,将灭菌物品上的微生物进行培养,观察是否有生长,以确定辐照灭菌的效果。
通过逐渐增加辐照剂量,可以确定最高剂量,即在该剂量下能够完全灭菌。
化学指标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使用化学指标,如过氧化值或酸碱值,来评估辐照灭菌的效果。
在辐照前,将化学指标添加到待灭菌物品中,然后进行辐照处理。
处理后,检测化学指标的变化,观察辐照是否对物品产生了影响。
通过逐渐增加辐照剂量,可以确定最高剂量,即在该剂量下能够保持物品的化学性质稳定。
物理性能指标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使用物理性能指标,如拉伸强度或透明度,来评估辐照灭菌的效果。
在辐照前,测量物品的物理性能指标,然后进行辐照处理。
处理后,再次测量物理性能指标的变化,观察辐照是否对物品的物理性能产生了影响。
通过逐渐增加辐照剂量,可以确定最高剂量,即在该剂量下能够保持物品的物理性能稳定。
生物学指标法、化学指标法和物理性能指标法可以结合使用,以增加灭菌效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综合考虑不同指标的变化情况,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辐照灭菌的最高剂量。
确定辐照灭菌最高剂量的方法有多种,包括生物学指标法、化学指标法和物理性能指标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以确保辐照灭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进行辐照灭菌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进行充分的验证和确认,以保证灭菌的效果符合要求。
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可以为辐照灭菌提供可靠的剂量确认依据,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辐照灭菌验证方案

辐照灭菌验证方案辐照灭菌验证方案引言辐照灭菌是一种常用的无菌处理方法,通过使用电离辐射将生物体或物品暴露在辐射源下,以破坏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DNA和RNA,从而实现灭菌的效果。
辐照灭菌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制药、食品等领域,确保产品在生产和存储过程中的无菌状态。
为了确保辐照灭菌过程的有效性和一致性,辐照灭菌验证至关重要。
验证方案旨在评估辐照灭菌方法对微生物灭菌的效果,并确保在设定的辐照剂量下,所处理的物品能够达到要求的灭菌水平。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见的辐照灭菌验证方案,旨在帮助实施此过程的人员。
辐照灭菌验证方案的步骤辐照灭菌验证方案通常包括以下步骤:确定辐照参数和目标灭菌指标在开始验证之前,需要明确辐照的参数,如辐照剂量、辐照源的能量和辐照时间。
此外,还需要确定目标灭菌指标,即在辐照之后,物品上允许存在的微生物的数量限制。
准备样本选择适当的样本进行验证,样本应该代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物品。
样品的选择应基于其复杂程度和对灭菌的要求。
封装样品将选择的样品适当地封装,以便于辐照处理。
封装材料应具备较好的耐辐照性能,不会对样品产生污染或影响辐照效果。
进行辐照灭菌处理根据所确定的辐照参数,将封装好的样品放置在辐照设备中进行辐照处理。
确保样品遵循辐照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并确保辐照剂量的准确性。
检测辐照灭菌效果辐照处理后,使用适当的方法检测样品上的微生物数量。
可以使用菌落计数法、生物指示剂或其他灭菌效果评估方法。
确保所选方法为可行的、准确的和重复性良好的。
数据分析和评估根据检测结果,对辐照灭菌效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
比较实际灭菌效果与目标灭菌指标之间的差距,确保实际灭菌符合要求。
撰写验证报告根据验证过程的结果,撰写验证报告。
报告应包括验证方案的概述、数据分析结果、评估结论以及建议的改进措施。
报告应经过适当的审查并保存备查。
结论辐照灭菌验证方案是确保辐照灭菌过程有效性和一致性的关键步骤。
通过明确辐照参数、进行适当的样品选择和封装、准确的辐照处理以及有效的数据分析和评估,可以确保辐照灭菌达到要求的灭菌水平。
辐照灭菌验证确认方案

辐照灭菌验证确认方案编号: .版次:起草人:日期: . 审核人:日期: . 批准人:日期: .目录1概述2目的3验证人员4验证进度5验证方案内容5.1资料档案确认5.2设备检查确认5.2.1安装确认与运行确认5.2.2辐照单位相关资质证件(附件一)5.2.3辐照单位相关信息、银行账号(附件二)5.3性能确认5.3.1目的5.3.2内包装材料材质确认5.3.3灭菌剂量确认(附件三)5.3.4 产品装载模式的确认5.3.5产品剂量分布图(附件四)5.3.6检测项目及标准5.4灭菌效果测试5.5异常情况处理程序5.6第三方检验、检验报告(附件五)6再验证周期7验证总结及方案批准7.1验证总结7.2验证结果审核7.3方案批准8 GB 18280 – 2000 idt ISO11137:1995《医疗保健产品灭菌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辐照灭菌》(附件六)9老化试验方案、试验记录(附件七)10再验证记录(附件八)1概述辐照灭菌与其他主要灭菌方式对比所存在的优点常见术语和定义2)半衰期:放射性原子核的数量因衰变而减少为初始值一半所需的时间。
3)放射性活度: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发生的核衰变数除以该时间间隔叫做放射性活度。
在国际单位制中,放射性活度的单位为贝可勒尔,简称贝可,符号为Bq,1Bq 等于放射性核素在1秒钟内有1个原子核发生衰变,即1Bq=1次衰变/秒。
早期的放射性活度单位叫居里(Ci),1Ci=3.7×1010Bq。
4)吸收剂量:传输到物质单位质量上的辐射能的量。
衡量吸收剂量的单位是Gray(戈瑞),1Gray 就是1千克的物质吸收1焦耳的能量。
以前衡量吸收剂量使用的单位是rad (拉德) ,取名于"radiation absorbed dose”。
1戈瑞= 100 拉德。
5)无菌保证水平(SAL) :灭菌后单元产品上存在微生物的概率。
例如SAL为10-6 的含义是100万个产品里有一个产品被污染。
辐照灭菌验证方案

辐照灭菌验证方案引言:辐照灭菌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食品、药品等行业的有效方式,通过高能辐射破坏微生物的遗传物质,达到杀灭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目的。
辐照灭菌验证是确保灭菌过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步骤。
本文将介绍辐照灭菌验证的基本原理、验证方案的设计和执行过程,旨在为从事辐照灭菌的相关行业提供指导和参考。
一、辐照灭菌的基本原理辐照灭菌是利用高能辐射(例如γ射线、电子束)来破坏微生物的遗传物质(DNA、RNA),从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辐照灭菌的原理基于辐射能量的吸收与微生物细胞的生物学效应。
当高能辐射与微生物细胞相互作用时,会发生DNA链断裂、损坏蛋白质和细胞膜等生物学效应,进而导致微生物的灭活。
辐照灭菌的有效性取决于辐射剂量、辐射来源和辐照时间等因素。
二、辐照灭菌验证方案的设计辐照灭菌验证方案的设计是确保灭菌过程的有效性和一致性的关键步骤。
验证方案的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 目标菌株和指标菌株的选择:验证方案需要明确选择一种或多种目标菌株和指标菌株。
目标菌株是灭菌目的所针对的具体微生物,而指标菌株用于监测灭菌过程中辐照的效果。
目标菌株和指标菌株的选择应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和要求来确定。
2. 辐照剂量的确定:验证方案需要确定辐照剂量,即辐照过程中微生物所接受的辐射剂量。
辐照剂量的确定应考虑到目标菌株和指标菌株的抵抗力以及辐射源的特性。
一般来说,辐照剂量应能够达到目标菌株的最小致死剂量,同时保证指标菌株的完全灭活。
3. 辐照设备的校准和验证:验证方案需要确保辐照设备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辐射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验证,以确保输出剂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校准和验证的方法可基于国际标准或相关行业标准进行。
4. 辐照设备操作流程的制定:验证方案需要制定辐照设备的操作流程,包括辐照剂量的调整、设备的启动和停止、样品的装载和卸载等。
操作流程应清晰明确,确保灭菌过程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
5. 辐照灭菌验证实验的设计:验证方案需要设计辐照灭菌验证实验,并明确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指标。
辐照灭菌验证确认方案

辐照灭菌验证确认方案1概述1.1辐照灭菌与其它主要灭菌方式对比所存在的优点1.2相关术语和定义1)钴 60:钴59的同位素,半衰期约为5-27年。
2)半衰期:放射性原子核的数量因衰变而减少为初始值一半所需的时间。
3)放射性活度: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发生的核衰变数除以该时间间隔叫做放射性活度。
在国际单位制中,放射性活度的单位为贝可勒尔,简称贝可,符号为Bq,1Bq等于放射性核素在1秒钟内有1个原子核发生衰变,即1Bq=1次衰变/秒。
早期的放射性活度单位叫居里(Ci),1Ci=3.7×1010Bq。
4)吸收剂量:传输到物质单位质量上的辐射能的量。
衡量吸收剂量的单位是Gray(戈瑞),1Gray就是1千克的物质吸收1焦耳的能量。
以前衡量吸收剂量使用的单位是rad (拉德) ,取名于"radiation absorbed dose”。
1戈瑞= 100 拉德。
5)无菌保证水平 (SAL) :灭菌后单元产品上存在微生物的概率。
例如SAL为10-6的含义是100万个产品里有一个产品被污染。
6)D-10值:将同源微生物总数杀灭90%所需的辐照剂量 (kGy)。
7)不均匀度:同批产品在辐照容器中的最大吸收剂量与最小吸收剂量之比值,即U=Dmax/Dmin,亦称剂量均匀性。
8)最低辐照吸收剂量:在辐照容器内,传输到最低剂量位置上物质的单位质量上的辐射能量。
9)最高辐照吸收剂量:在辐照容器内,传输到最高剂量位置上物质的单位质量上的辐射能量。
10)生物负载:一件产品上活微生物的总数。
11)剂量计:对辐射有可重复出现、可测量的响应的器件或系统,可用于测量给定材料中的吸收剂量。
12)微生物限度标准:由相关法规和或生产工艺标准规定的具体量化标准。
合格产品的微生物负载,在保质期限内,不得高于微生物限度标准。
13)初始微生物指标:进行灭菌(杀菌)之前,产品的微生物负载。
14)照否标签:一种粘贴式标签,接受足够的伽玛射线时会改变颜色,从而将已经辐照的产品与未辐照产品区分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公司xxxx产品辐照灭菌确认方案文件编号:文件版次:分发号:受控标识:生效时间:目录1概述 (3)2 确认目的 (3)3 确认小组人员组成及职责分工 (3)4 确认范围 (4)5 参考文件 (4)6 确认方法及步聚 (5)7 辐照确认的实施结果 (6)8 确认结论 (8)9 验证的保持 (8)10再确认 (8)11 相关记录 (9)辐照灭菌确认方案1概述本次委外辐照灭菌确认主要根据ISO11137-1《医疗产品灭菌-辐照灭菌-第1部分:医疗器械灭菌过程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对公司生产的xxx进行委外辐照灭菌确认,本次确认的委外辐照灭菌的确认方为xxxxx有限公司。
我公司对xxxxx已进行了辐照灭菌设备的安装确认和对公司生产的xxx进行了过程确认和性能确认,因此本次对xxxx 委外辐照灭菌的确认主要内容包括辐照机构、辐照剂量以及辐照加工。
目的是通过实施确认,以证明产品灭菌过程是否符合ISO标准的要求,产品的技术性能是否符合产品标准的要求。
以后应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生物负载监测和剂量审核,当产品或辐照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再验证。
为了确保辐照过程中对产品辐照灭菌效果符合相关要求,两家公司商定组织联合确认小组进行本次委外辐照灭菌确认。
2 确认目的依据ISO11137-1《医疗产品灭菌-辐照灭菌-第1部分:医疗器械灭菌过程确认和常规控制》进行灭菌确认,确保产品灭菌过程控制符合要求,确保产品在经过辐照灭菌后的产品能达到10-6的无菌保证水平。
3 确认小组人员组成及职责分工4 确认范围本方案是根据ISO11137-1《医疗产品灭菌-辐照灭菌-第1部分:医疗器械灭菌过程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进行,并按照要求规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确认工作。
4.1 辐照机构鉴定本次委外辐照灭菌确认建立在2012年04月01日生效的《灭菌过程确认控制程序》基础上,确认辐照中心是否按照标准要求完成辐照设备的安装及运行鉴定。
4.2 辐照剂量确认产品在委外辐照灭菌之前,应根据产品的特点、产品的有效期和产品初始污染菌情况,建立辐照剂量、最大可接收剂量值。
根据本产品的特点,采用25kGy灭菌剂量作为产品辐照剂量,并予以证实。
4.3 辐照加工确认确定辐照灭菌时装载模式、剂量分布实验方法,按照确认要求完成产品的常规辐照以及检测。
5 参考文件5.1 GHTF/SG3/N99-10:2004 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确认指南(第二版)5.2 ISO11137-1:2006《医疗产品灭菌-辐照灭菌-第1部分:医疗器械灭菌过程确认和常规控制》ISO11137-2:2012《医疗产品灭菌-辐照灭菌-第2部分:辐照灭菌剂量设定》ISO11137-3:2006《医疗产品灭菌-辐照灭菌-第3部分:辐照剂量的检测》5.3 《灭菌过程确认控制程序》 GZTK—QP—0105.4 《辐照过程确认控制程序》 HD/QP/20 V1.15.5 《生产加工控制系统操作规程》 HD/PD/WI/056 确认方法及步聚6.1 辐照机构鉴定辐照机构为xxxx有限公司,具有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辐射安全许可证、质量体系认证证书。
xxxxx有限公司辐照灭菌采用的装置经过了安装确认、运行确认、性能确认,有完善的产品合格放行管理文件、库房管理文件,有产品辐照技术作业指导文件,并能提供剂量检测报告。
辐照机构鉴定记录见附录A(《供方调查表》及其资料)。
6.2 辐照剂量确认6.2.1 辐照剂量的建立1)初始污染菌的检测采用平板计数法检测产品中的初始污染菌数量,依据《ISO11737-1:2006医疗器械产品辐照灭菌:微生物学方法-第一部分:产品上微生物总数的测定》。
在灭菌前从三个批次产品中选择10个单元产品作为检测样本,采用SIP=1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初始污染菌检测,获得产品中初始污染菌的数量。
2)VD25辐照的确定max25的验证剂量,从而进行验证剂量辐照检测根据产品中初始污染菌的数量建立VDmax无菌情况,根据验证剂量验证SAL=10-6时的辐照剂量即25.0kGy辐照剂量。
3)产品的无菌检测依据ISO11737-2:2006《医疗器械辐照灭菌-微生物学方法-第二部分:无菌试验》,采用薄膜过滤法对辐照灭菌后的产品进行无菌检测。
6.2.2 最大耐受剂量的建立根据美国FDA的参考文献,在伽马加工过程中,最大耐受剂量必须是其最小灭菌剂量的1.6倍以上,结合xxxx的实际经验,设定最大耐受剂量值为40.0kGy,委托xxxxx 有限公司辐照40.0kGy后,验证此剂量对产品特性的影响。
6.3辐照加工确认6.3.1 编制了装载模式工艺文件,工艺文件应按照辐照机械的辐照容器的尺寸、钴源情况、运行方式,结合公司产品包装盒尺寸、材质、重量,制定具体的装载模式要求。
6.3.2 辐照剂量分布的检测根据产品装载模式,设计剂量测试分布点,并按剂量测试分布点对产品接收的辐照剂量进行监测,绘制剂量分布图,并获得最大剂量吸收点和最小剂量吸收点,提供以后辐照剂量监测控制点。
装载产品进辐照室的容器称为货箱,体积为125×112×51cm3,在货箱高度方向与源板平行方向分为A、B、C三个面,贴近货箱不锈钢板的两个面为A、C面,B面是指货箱内Y=0的点所在的平面;在实验中将整个货箱长度方向从左至右用7条垂直线分割,垂直线间距15cm;在高度方向由下而上分成1至10共10层,水平线与垂直线的交叉点即放置剂量计的位点。
在均装载该产品的的辐照容器内放置剂量计,辐照容器内A、B、C各布7×10=70个位点,每个点位布1个重铬酸银剂量计,共70×3=210个剂量计。
根据xxxx科技有限公司辐照剂量场的规律和我们的实践经验,以上点位能测量出产品的最高和最低吸收剂量。
6.3.3 根据各点的吸收剂量值,绘制剂量分布图,确定最高剂量吸收点、最低剂量吸收点,以及常规监测点,形成《医疗器械产品辐照加工确认报告》。
7 辐照确认的实施结果7.1 辐照机构鉴定根据xxxx有限公司辐照灭菌采用的装置经过了安装确认、运行确认、性能确认,有完善的产品合格放行管理文件、库房管理文件,有产品辐照技术作业指导文件,并能提供剂量检测报告。
形成对辐照机构鉴定的结果,其中辐照机构鉴定记录见附录A(《供方调查表》及其资料)。
7.2 辐照剂量确认结果依据ISO11137标准要求,确定医疗器械产品辐照灭菌剂量。
通过定义产品族及检测产品中微生物负载,设定在SIP=1.0的情况下产品辐照灭菌加工过程中的验证剂量25,并通过试验证实验证剂量,进一步证实25.0kGy作为公司产品辐照灭菌剂量,VDmax同时,指定最大可接收的剂量值。
本次辐照灭菌确认以公司生产的xxxx为确认对象。
根据ISO11137中剂量设定方法和要求,验证过程中对xxxxx连续3批次的产品进行初始污染菌的检验及分析,结果表明,3个批号中xxxxx中的初始污染菌的数量分别为780.0cfu/件、860.0cfu/件、690.0cfu/件,其中回收率为89.8%,校正因子为1.11。
25要求,确定了xxxx的辐照灭菌验证剂量为8.2同时根据ISO11137-2:2006 VDmax±10%kGy,并从该产品中独立批号中随机抽取10件样品,用验证剂量进行辐照灭菌,并对验证产品进行无菌检查。
无菌检测表明无一件产品为阳性,符合ISO11137-2:2006标准的要求。
验证后,并采用25.0kGy辐照剂量对xxxxx进行辐照加工,经无菌检验结果显示辐照后的产品无菌检验无一件为阳性结果,符合规定要求。
从以上实验结果可得,代表产品族的xxxxx在8.2kGy剂量验证实验结果符合ISO11137 VD25中规定的合格标准。
这表明,在本研究条件下,25.0kGy可确定为常规max灭菌的最低剂量,此剂量提供的灭菌保证水平为SAL=10-6。
同时,根据最大耐受剂量实验的验证结果,确定了xxxxx最大可接受的剂量值为40.0kGy。
其中相关记录见附件B:《辐照灭菌剂量设定报告》及其相关记录。
7.3 辐照加工确认结果产品的要求辐照剂量为25.0~40.0kGy。
本次试验是在辐照工艺:链速为4.5米/分钟的条件下,辐照5圈。
本次试验实测数据如下:以上试验数据最大不均匀度为1.34,以本报告的装载模式,在链速为4.5米/分钟的条件下,辐照5圈的辐照工艺条件下,最低吸收剂量为27.6kGy、最高吸收剂量为37.4kGy,均符合产品要求的辐照剂量。
日常监控位点在(45,0,0),此点为最低吸收剂量,因此:最低吸收剂量=日常监控点位的吸收剂量,最高吸收剂量=日常监控点位的吸收剂量×1.33。
辐照加工确认报告见附页。
8 确认结论灭菌确认过程以上项目经过全部验证合格后,证明在该条件下辐照灭菌符合规定要求。
由确认小组根据确认结果编制灭菌确认报告,并经审核批准后生效。
根据以上委外辐照灭菌审核,辐照机构、辐照剂量确定、辐照加工确定程序符合ISO11137:2006的要求,通过验证,并可以进行产品大规模日常辐照。
9 验证的保持通过生物负载监测、剂量审核及产品族的保持来确定灭菌剂量的持续有效,通过辐照条件的保持来验证辐照加工的持续有效。
9.1生物负载监测建立灭菌剂量后每3个月抽取代表产品进行生物负载监测,实验依照《ISO11737-1:2006医疗器械产品辐照灭菌:微生物学方法-第一部分:产品上微生物总数的测定》进行,批平均生物负载应小于当初建立灭菌剂量时的生物负载值。
9.2剂量审核建立灭菌剂量后每3个月抽取代表产品进行剂量审核,剂量审核按照ISO11137-2:2006要求需完成生物负载实验、剂量实验及无菌实验。
剂量审核成功灭菌剂量持续有效。
9.3辐照条件的保持检查辐照条件,当辐照条件发生变化时,根据影响的结果进行剂量分布实验或再验证或更换辐照机构。
10 再确认10.1 当辐照机构发生变化时,需进行辐照机构验证、辐照加工验证;10.2 产品生产过程中关键过程发生变更时;10.3 日常生产超出控制范围,采取纠正/预防措施后;10.4 过程确认小组要求时;10.5 法规要求时;11 相关记录附录A:辐照灭菌验证——辐照机构鉴定1.《供方调查表》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3.辐射安全许可证4.质量体系证书5.辐照装置设备鉴定报告6.监视设备校准证书7.辐照装置运行鉴定报告附录 B:辐照灭菌验证——辐照灭菌剂量设定报告1.辐照加工剂量确定控制程序2.辐照灭菌剂量审核控制程序3.初始污染菌作业指导书4.无菌检测作业指导书5.初始污染菌检测报告6.无菌检测报告附录C:辐照灭菌验证——辐照加工确定1.辐照加工协议2.现场顾客服务及顾客财产保护程序3.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控制程序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5.T6型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剂量作业指导书6.不合格品控制程序7.辐照灭菌剂量确定报告8.辐照加工工艺确认报告9.产品辐照证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