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实验室检查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脑脊液检查及相关知识PPT课件

渗出液(exudate)形成的主要原因: 1)感染性:化脓性,结核性 2)非感染性:外伤,化学性刺激
3)肿瘤性
检验内容
一.一般性状 1.颜色:漏出液-淡黄,渗出液-深黄、红色等 2.透明度:漏出液--清亮,渗出液—混浊 3.比密:漏出液<1.015, 渗出液>1.018 4.凝固性:漏出液-一般不凝, 渗出液-易凝
颜
原因
色
红 出血 色
黄 黄变症 色
临床意义
穿刺损伤出血、蛛网膜下隙或脑室出血
出血、黄疸、脑脊液淤滞和梗阻,黄色素、 胡萝卜素、黑色素、脂色素增高
白 白 细 胞 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引
色 增高
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绿
绿脓杆菌性、急性肺炎双球菌性脑膜炎
色
褐
脑膜黑色素肉瘤、黑色素瘤
色
无
正常脑脊液、病毒性脑炎、轻型结核性脑
临床意义:结脑病人脑脊液中氯化物明显降低,常 <102mmol/L,其次是化脑。
病脑氯化物不降低。
4.酶学检查: 包括LDH,AST,CK,LZM,ADA等,临床无特异
性。 LDH:中枢神经疾病一般都会增高,以细菌感染明显。 ADA:结脑 5.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 MBP) 多发性硬化症增高
概述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 :具有 选择性的通透作用,防止血液中的有害成分进 入脑脊液中,对维持脑脊液成分的稳定起了重 要的作用。
炎症、损伤、肿瘤、缺血、缺氧等原因均 可致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从而使脑脊液成分 发生变化,通过对脑脊液成分的检查,可帮助 诊断。
适应症与标本采集
寄生虫感染
蛛网膜下隙出血或脑出血
3)肿瘤性
检验内容
一.一般性状 1.颜色:漏出液-淡黄,渗出液-深黄、红色等 2.透明度:漏出液--清亮,渗出液—混浊 3.比密:漏出液<1.015, 渗出液>1.018 4.凝固性:漏出液-一般不凝, 渗出液-易凝
颜
原因
色
红 出血 色
黄 黄变症 色
临床意义
穿刺损伤出血、蛛网膜下隙或脑室出血
出血、黄疸、脑脊液淤滞和梗阻,黄色素、 胡萝卜素、黑色素、脂色素增高
白 白 细 胞 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引
色 增高
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绿
绿脓杆菌性、急性肺炎双球菌性脑膜炎
色
褐
脑膜黑色素肉瘤、黑色素瘤
色
无
正常脑脊液、病毒性脑炎、轻型结核性脑
临床意义:结脑病人脑脊液中氯化物明显降低,常 <102mmol/L,其次是化脑。
病脑氯化物不降低。
4.酶学检查: 包括LDH,AST,CK,LZM,ADA等,临床无特异
性。 LDH:中枢神经疾病一般都会增高,以细菌感染明显。 ADA:结脑 5.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 MBP) 多发性硬化症增高
概述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 :具有 选择性的通透作用,防止血液中的有害成分进 入脑脊液中,对维持脑脊液成分的稳定起了重 要的作用。
炎症、损伤、肿瘤、缺血、缺氧等原因均 可致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从而使脑脊液成分 发生变化,通过对脑脊液成分的检查,可帮助 诊断。
适应症与标本采集
寄生虫感染
蛛网膜下隙出血或脑出血
脑脊液检查演示精品PPT课件

脑及蛛网膜下腔出血 穿刺损伤出血
观察红色是否改变
前后三管均为红色
前后三管红色逐渐变淡
离心后上清
淡红色或黄色
无色
上清液隐血试验
阳性
阴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3
正常脑脊液清晰透明,当细胞、蛋白增多或存 在病原菌时出现浑浊 透明度改变的临床意义
– 脑脊液仍清晰透明提示细胞数轻度增加,见于病毒 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膜炎等
– 脑脊液呈毛玻璃样浑浊提示细胞数中度增加,见于 结核性脑膜炎
– 脑脊液呈乳白色浑浊提示细胞数极度增加,见于化 脓性脑膜炎
14
正常脑脊液内不含纤维蛋白原,静置24 小时,不会出现凝块或薄膜 炎症渗出时,因纤维蛋白原及细胞数增 加,可使脑脊液形成凝块或薄膜。
需将脑脊液静置若干时间后观察是否出 现凝块或薄膜
对凝块或薄膜进行病原学检查阳性率极 高
15
16
17
18
病人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以及局部皮肤有炎症者亦 不宜作腰椎穿刺。
7
8
9
10
正常成人卧位时脑脊液压力为40~50滴/分钟 (80~180mmH2O),随呼吸波动在10mmH2O 以内 压力升高见于脑膜炎、上腔静脉综合征、脑水 肿、充血性心力衰竭、紧张等 压力降低见于蛛网膜下腔阻塞、脱水、循环衰 竭、脑脊液漏等
11
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液体 红色: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穿刺损伤出血
黄色:含有变性血红蛋白、胆红素或蛋白质含量增高
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陈旧)、椎管阻塞、脑膜炎等病变时
乳白色:白细胞增多引起
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绿色:
见于绿脓杆菌引起的脑膜炎
黑色:
观察红色是否改变
前后三管均为红色
前后三管红色逐渐变淡
离心后上清
淡红色或黄色
无色
上清液隐血试验
阳性
阴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3
正常脑脊液清晰透明,当细胞、蛋白增多或存 在病原菌时出现浑浊 透明度改变的临床意义
– 脑脊液仍清晰透明提示细胞数轻度增加,见于病毒 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膜炎等
– 脑脊液呈毛玻璃样浑浊提示细胞数中度增加,见于 结核性脑膜炎
– 脑脊液呈乳白色浑浊提示细胞数极度增加,见于化 脓性脑膜炎
14
正常脑脊液内不含纤维蛋白原,静置24 小时,不会出现凝块或薄膜 炎症渗出时,因纤维蛋白原及细胞数增 加,可使脑脊液形成凝块或薄膜。
需将脑脊液静置若干时间后观察是否出 现凝块或薄膜
对凝块或薄膜进行病原学检查阳性率极 高
15
16
17
18
病人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以及局部皮肤有炎症者亦 不宜作腰椎穿刺。
7
8
9
10
正常成人卧位时脑脊液压力为40~50滴/分钟 (80~180mmH2O),随呼吸波动在10mmH2O 以内 压力升高见于脑膜炎、上腔静脉综合征、脑水 肿、充血性心力衰竭、紧张等 压力降低见于蛛网膜下腔阻塞、脱水、循环衰 竭、脑脊液漏等
11
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液体 红色: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穿刺损伤出血
黄色:含有变性血红蛋白、胆红素或蛋白质含量增高
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陈旧)、椎管阻塞、脑膜炎等病变时
乳白色:白细胞增多引起
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绿色:
见于绿脓杆菌引起的脑膜炎
黑色:
脑脊液检验ppt课件

A.脉络丛C
B.室管膜C
C.蛛网膜C
临床意义:见于气脑造影,小儿脑积
水.
5.CSF肿瘤C
在CSF脱落C中,肿瘤C最具有诊断价值. CSF中肿瘤C多为转移肿瘤C.
CSF中肿瘤C一般分为四种类型: 原发性肿瘤C. 继发性肿瘤C. 白血病C L瘤C.
肿瘤C的异5常.特CS征F:肿瘤C
(1).C本身的改变:
米水柱(相当于60滴/分).
(二).CSF外观检查
正常CSF外观无色.透明,久置不 凝.
出现混浊,提示含有少量红.白细 胞.霉菌.瘤细胞.
当细胞含量达300~700/mm3即可出 现混浊.
出现尘埃状微混,提示细胞轻度增 多,见于CNS急性感染早期.
呈毛玻璃状,提示细胞中度增多. 见于结核.霉菌.性脑膜炎.
(二).CSF的分布
CSF的总量为120~180ml, (平均为150ml).
占体内水分总量的1.5%.分布如下: 1. 每个侧脑室10~15ml. 2.第三.四脑室共约含5~10ml. 3.脑蛛网膜下腔与各脑池(脚间池.桥脑 池.小脑延髓池)约含25~30ml. 4.脊髓蛛网膜下腔约含70~75ml.
七.CSF细胞学的检测与诊断
(一)正常CSF C成分: 正常成人CSF C (0~5个/mm3). 儿童CSF C(0~10个/mm3). 其C学分类为小L.C,M.C(二者之比为
7:3).比例相当恒定.仅占1~3%激活性 单核样 C. 正常人CSF中不含红 C.
(二).CSF的正常C及其演变C
A.核的改变:▲ 核大,核浆比例失常,
核的染色质增多.
▲核的形态和结构异常.
▲.核分裂的活跃.
B.胞浆的改变:可有胞浆色素颗粒
试验-脑脊液检验ppt课件

(4)白色浑浊或白色薄云状沉淀为 (++)。
(5)白色絮状沉淀或白色浓云块状为 (+++)。
(6)立即形成白色凝块为(++++)。
注意事项
– 当室温在10℃以下时,应将试剂保存 在37℃温箱中,否则饱和度降低,可 致假阴性。
– 试管内径以小为佳,一般为(13+-1) mm,加入试剂后立即观察结果。
(标本)新鲜脑脊液。
(操作)
1.加试剂 取试剂2ml于小试管中。
2.加标本 用尖滴管垂直滴加脑脊液标 本1—2滴。
3.观察结果 在黑暗背景下立即用肉眼 观察结果。
4.判断结果
(1)清晰透明,不呈现云雾状为 (一)。
(2)呈微白雾状,对光不易看见,黑 色背景下才能见到为(+—)
(3)灰白色云雾状为(+)。
– 本中如红细胞过多,应离心沉淀取 上清液检测
质量控制
标本因穿刺出血,有血清蛋白混入可引起假 阳性。
实验中所用试管和滴管必须洁净,否则易出 现假阳性。
苯酚不纯可引起假阳性。室温低于10℃,苯 酚饱和度降低可引起加阴性。
人工配置含球蛋白的溶液作阳性对照,可在 正常脑脊液或配置与正常脑脊液基本成分相 似的基础液中加不同量的球蛋白。
(注意事项)
当标本颜色或透明度改变不明显时, 应在灯光下以白色或黑色为背景仔细观 察,同时观察有无凝块。
怀疑为结核性脑膜炎时,标本应在 2~4℃环境中静置12~24h再观察脑脊液 表面有无薄膜形成。
参考值 :无色,清晰透明,放置后无凝 块或薄膜形成。
实验二 脑脊液显微镜检查
(目的)掌握脑脊液显微镜检查的内容, 方法。
(原理)脑脊液中球蛋白与苯酚结合,形成 不溶性蛋白盐而产生白色浑浊或沉淀。
(5)白色絮状沉淀或白色浓云块状为 (+++)。
(6)立即形成白色凝块为(++++)。
注意事项
– 当室温在10℃以下时,应将试剂保存 在37℃温箱中,否则饱和度降低,可 致假阴性。
– 试管内径以小为佳,一般为(13+-1) mm,加入试剂后立即观察结果。
(标本)新鲜脑脊液。
(操作)
1.加试剂 取试剂2ml于小试管中。
2.加标本 用尖滴管垂直滴加脑脊液标 本1—2滴。
3.观察结果 在黑暗背景下立即用肉眼 观察结果。
4.判断结果
(1)清晰透明,不呈现云雾状为 (一)。
(2)呈微白雾状,对光不易看见,黑 色背景下才能见到为(+—)
(3)灰白色云雾状为(+)。
– 本中如红细胞过多,应离心沉淀取 上清液检测
质量控制
标本因穿刺出血,有血清蛋白混入可引起假 阳性。
实验中所用试管和滴管必须洁净,否则易出 现假阳性。
苯酚不纯可引起假阳性。室温低于10℃,苯 酚饱和度降低可引起加阴性。
人工配置含球蛋白的溶液作阳性对照,可在 正常脑脊液或配置与正常脑脊液基本成分相 似的基础液中加不同量的球蛋白。
(注意事项)
当标本颜色或透明度改变不明显时, 应在灯光下以白色或黑色为背景仔细观 察,同时观察有无凝块。
怀疑为结核性脑膜炎时,标本应在 2~4℃环境中静置12~24h再观察脑脊液 表面有无薄膜形成。
参考值 :无色,清晰透明,放置后无凝 块或薄膜形成。
实验二 脑脊液显微镜检查
(目的)掌握脑脊液显微镜检查的内容, 方法。
(原理)脑脊液中球蛋白与苯酚结合,形成 不溶性蛋白盐而产生白色浑浊或沉淀。
脑脊液检验 ppt课件

其他
肺炎、尿毒症等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脑脊液蛋白 质含量也可增高
第十五章 脑脊液检验
ppt课件 20
二、 葡萄糖
CSF中的葡萄糖约为血液的60%。
1.参考范围
成 人 腰 椎 2.5~4.4mmol/L ; 小 脑 髓 池 2.8~4.2mmol/L;脑室2.8~4.2mmol/L。
2.临床应用:
第十五章 脑脊液检验
ppt课件 26
六、酶学检查
正常时,血清酶不能通过血脑屏障。 1. ADA :TBM显著高于其他脑(膜)炎。
2. LD ↑:脑组织损伤、细菌感染。
3. CK ↑:脑实质破坏。
4. AST ↑:脑组织坏死、出血、脑萎缩等。 5.溶菌酶↑:细菌感染。
第十五章 脑脊液检验
ppt课件 27
第十五章 脑脊液检验
ppt课件 41
(2)建立室内质控
定期校正实验所用的仪器和设备。 选择建立适当的检测方法。 保证所用检验试剂的质量。 采用适当的质控物。
第十五章 脑脊液检验
ppt课件 42
二、临床应用
1、适应证 ①有脑膜刺激症状。 ②疑有颅内出血。 ③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④不明原因的剧烈头痛、昏迷、抽搐或瘫痪。 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需管内给药治疗及手术前麻醉、造影等。
灵敏度高,标本少, 结果易观察,操作 标本可现弱阳性 简便 检测球蛋白,操作 灵敏度较弱 简便
分别检测球蛋白和 清蛋白
ppt课件
操作较繁琐
第十五章 脑脊液检验
16
2.定量法
方法 优点 缺点
比浊法
简 便 , 快 速 , 无 需 标 本 量 大 , 对 两 种蛋 白 特殊仪器 沉淀能力不同
染料结合法 快 速 , 灵 敏 度 高 , 对实验条件的 pH 值要求 考马斯亮蓝 标本量少 较高
《脑脊液检查》课件

注意事项:避免损伤脑组织,防止感染 并发症:可能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颅内出血或 感染
硬膜外穿刺术
目的:采集脑脊液进行化验,诊断神经系统疾病 操作步骤:定位、消毒、麻醉、穿刺、采集、缝合 注意事项:避免损伤血管和神经,防止感染 适应症:脑膜炎、脑炎、脑肿瘤、脑出血等
脑脊液检查的异常表现和诊断 价值
诊断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脑炎等,通过检测脑脊液中的相关指标,判断是否患 有这些疾病。
脑脊液检查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
脑膜炎:脑脊液检查可帮助诊断脑膜炎及其类型 脑肿瘤:脑脊液检查可帮助诊断脑肿瘤及其类型 神经退行性疾病:脑脊液检查可帮助诊断神经退行性疾病
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 脑外伤:脑脊液检查可帮助诊断脑外伤及其严重程度 脑积水:脑脊液检查可帮助诊断脑积水及其严重程度 脑部感染:脑脊液检查可帮助诊断脑部感染及其类型
脑脊液压力异常
正常范围:70-180mmH2O
异常表现:超过180mmH2O为颅内压增高,低于70mmH2O为颅内压降 低 诊断价值:颅内压增高可能与脑积水、脑肿瘤、脑出血等疾病有关,颅内 压降低可能与脑脊液漏、脑脊液循环障碍等疾病有关
治疗方法: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如手术、药物治疗等
脑脊液成分异常
脑脊液检查的注意事项和并发症处理
检查前准备:避免剧烈运动、饮食清淡、保持良好的睡眠 检查过程:保持安静、配合医生操作、避免紧张情绪 检查后注意事项: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 并发症处理:如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处理
THANK YOU
汇报人:Biblioteka 脑脊液的功能: 保护大脑和脊髓, 维持颅内压稳定, 参与脑代谢和免 疫功能
脑脊液的检查: 通过腰椎穿刺抽 取脑脊液进行化 验,了解脑脊液 的性质、成分和 细胞学特征,辅 助诊断神经系统 疾病
硬膜外穿刺术
目的:采集脑脊液进行化验,诊断神经系统疾病 操作步骤:定位、消毒、麻醉、穿刺、采集、缝合 注意事项:避免损伤血管和神经,防止感染 适应症:脑膜炎、脑炎、脑肿瘤、脑出血等
脑脊液检查的异常表现和诊断 价值
诊断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脑炎等,通过检测脑脊液中的相关指标,判断是否患 有这些疾病。
脑脊液检查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
脑膜炎:脑脊液检查可帮助诊断脑膜炎及其类型 脑肿瘤:脑脊液检查可帮助诊断脑肿瘤及其类型 神经退行性疾病:脑脊液检查可帮助诊断神经退行性疾病
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 脑外伤:脑脊液检查可帮助诊断脑外伤及其严重程度 脑积水:脑脊液检查可帮助诊断脑积水及其严重程度 脑部感染:脑脊液检查可帮助诊断脑部感染及其类型
脑脊液压力异常
正常范围:70-180mmH2O
异常表现:超过180mmH2O为颅内压增高,低于70mmH2O为颅内压降 低 诊断价值:颅内压增高可能与脑积水、脑肿瘤、脑出血等疾病有关,颅内 压降低可能与脑脊液漏、脑脊液循环障碍等疾病有关
治疗方法: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如手术、药物治疗等
脑脊液成分异常
脑脊液检查的注意事项和并发症处理
检查前准备:避免剧烈运动、饮食清淡、保持良好的睡眠 检查过程:保持安静、配合医生操作、避免紧张情绪 检查后注意事项: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 并发症处理:如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处理
THANK YOU
汇报人:Biblioteka 脑脊液的功能: 保护大脑和脊髓, 维持颅内压稳定, 参与脑代谢和免 疫功能
脑脊液的检查: 通过腰椎穿刺抽 取脑脊液进行化 验,了解脑脊液 的性质、成分和 细胞学特征,辅 助诊断神经系统 疾病
脑脊液检测ppt课件

临床应用
1.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 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出血性脑病 3. 协助脑部肿瘤的诊断:脑膜白血病 4.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及疗效观察
一般性状检查
2. 透明度 正常脑积液清晰透明,病毒性脑炎、梅毒、流脑 结核性脑膜炎呈毛玻璃样改变 化脓性脑膜炎呈乳白色浑浊 3. 凝固物 正常脑积液不含有纤维蛋白原,放置24h后不会 形成薄膜及凝块。结核脑静置12-24h后形成纤细的薄膜,化脑1-2h见凝块或沉淀物。蛛网膜下腔阻塞呈黄色胶胨状
细菌学检查
细菌学检查可用直接涂片法或离心沉淀后取沉淀物制成薄涂片。作革兰染色后镜检,抗酸染色,加印度墨汁染色,培养
免疫学检查
1. 免疫球蛋白检测 感染时合成量可增加数倍 [临床意义] ⑴ IgG增加见于多发性硬化、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结核性脑膜炎和梅毒性脑膜炎等。 ⑵ IgA增加见于各种脑膜炎及脑血管疾病。 ⑶ IgM提示中枢神经系统近期有感染(如急性化脓性脑 膜炎、急性病毒性脑膜炎)、脑肿瘤及多发性硬化 症。
化学检查
⑵ 蛋白定量试验 [参考值] 腰椎穿刺 0.20-0.45g/L [临床意义] ① 脑神经系统病变使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 常见原因有脑膜炎、出血、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药 物中毒。 ② 脑脊液循环障碍:脑部肿瘤、椎管受阻 ③ 鞘内免疫球蛋白合成增加伴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自 身免疫性疾病,脱髓鞘病变
化学检查
4. 酶学测定 正常脑脊液中含有多种酶,如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等,其含量低于血清。 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测定: [临床意义] 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中的LDH活性多增高。 脑血管病变 脑肿瘤、脱髓鞘病进展期
脑脊液检测
脑脊液检测PPT课件

1、细细胞胞计计数数 细胞总数计数
白细胞计数
细胞计数方法
手工显微镜计数
参考值
1.红细胞:无。
2.白细胞:
成人(0~10)×106/L; 儿童(0~15)×106/L; 新生儿(0~30)×106/L。
.
16
2 白细胞分类计数
方法:直接分类和染色分类 参考值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主,两者之比约7:3。 中性粒细胞可见少量 偶见软脑膜和蛛网膜细胞、室管膜细胞、脉络
生理 30%细胞间隙 主动分泌
70%脉络丛 超滤作用
侧脑室 室间孔
第四脑室
中脑导水管
第三脑室
两侧孔 中间孔
蛛网膜下腔及脑池
蛛网膜绒毛
吸收
.
血管及神经根间隙
4
标本采集
CSF标本一般通过穿刺取得,
部位:腰椎,特殊情况下可由小脑延髓池或侧脑 室
压力测试:穿刺成功后先作压力测定,正常在 8控解0有制—无在18蛛20m网ml内m膜,H下2低腔O于超阻8塞过0。m20m0mH2mOH可2作O 放动出力试CS验F 量以应了
膜细胞。
.
17
3 细胞学检查
细胞成分:
可见免疫活性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多形核白细胞、 肿瘤细胞。
细胞收集方法:离心沉淀、细胞玻片离心仪 染色方法
可用综合应用多种染色鉴别
(吖啶橙荧光染色---肿瘤细胞等) PAS染色---------------鉴别原淋与腺癌细胞
.
18
CSF细胞计数和分类的临床意义1
蛋白质与苯酚结合成 原理: 不溶性蛋白盐而产生
白色混浊。
(Ross-Jone test)和
Nonne-Apelt tes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脊液采集
腰椎穿刺
小脑延髓池 穿刺
侧脑室穿刺
常规检查:一般性状
1.颜色:无色清亮水样液体
红色:穿刺时损伤、蛛网膜下腔、脑出血
黄色: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肿瘤或蛛网膜下腔
粘连梗阻(蛋白>1.5g/l)
乳白色:白细胞增多,多为化脓性脑膜炎
微绿色:见于绿脓杆菌脑膜炎
2.透明度:清亮
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的生理
产生部位 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是存在于
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内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 70%来自脑室系统脉络丛的超滤和分泌,其
余由脑室的室管膜和蛛网膜下腔产生,其生成速 度为0.35ml/min,约500ml/d,脑脊液总量约110200ml,平均130ml,即每天可更新3-4次。
正常
轻度增 多增高 加
正常
数十或数百,以淋巴细 无 胞为主
增加,以红细胞为主
无
SUCCESS
THANK YOU
2019/7/30
可编辑
病脑: 细胞数 几十×106/L, 以淋巴细胞为主。 肿瘤: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加。
脑脊液生化检查
1.蛋白质检查:正常:微量白蛋白 炎症:球蛋白增多 1)定性检查(Pandy试验): 球蛋白+石炭酸→产生沉淀 2)定量检查: 儿童:0.20—0.40g/L 成人:0.20—0.45g/L 3)蛋白电泳检测: 临床意义:蛋白含量增加: 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炎症、出血、内分泌疾病; 脑脊液循环障碍; 鞘内免疫球蛋白合成增加伴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
脑脊液生化检查
3.氯化物检查(正常情况下CSF中蛋白含量较少,为维持脑脊 液/血浆渗透压平衡,CSF中氯含量较血浆中高20%)
正常值:120—130mmol/L 临床意义:
结脑:脑脊液中氯化物明显降低,常<102mmol/L; 化脑:亦会减少,但无结脑明显; 其他病变多为正常。
脑脊液生化检查
4.酶学检查 5.免疫学检查 6.细菌学检查(涂片、培养)
脑脊液的生理
功能 保护脑和脊髓免受外界震荡损伤; 调节颅内压力变化; 供给脑、脊髓营养物质,并运走代谢产物; 调节神经系统酸碱平衡,维持正常PH等。
脑脊液检查的目的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 断。
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协助脑部肿瘤的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与与疗效观察。
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检查特点
压 力
mm
H2O 正 常 70成人 180
外观 透明
蛋白 定性
(-)
蛋白定 量g/L
0.20.45
葡萄糖 mmol/L
2.5-4.5
氯化 物 mmol/ L
120130
细胞计数及分类 ×106/L
0-8,多为淋巴细胞
细菌 无
化脑 显 著 增 高
结脑 增 高
混浊,脓 性
微混:病脑、乙脑
毛玻璃样混浊:结核性脑膜炎
乳白色混浊:化脓性脑膜炎
3.凝固物:正常情况下因不含纤维蛋白原,静置24小时不凝
固。
结核性脑膜炎:12-24h液面有薄膜形成。
化脓性脑膜炎:1-2h出现凝块与沉淀物。
量异
蛛网膜下腔梗阻:黄色胶东状(梗阻远端蛋白含
SUCCESS
THANK YO检查(来源于血糖,受血糖、血脑屏障通透性及CSF 中糖酵解速度影响,理想的CSF中糖检测应在禁食4h后行 腰穿检查)
正常值: 儿童:2.8—4.5mmol /L 成人:2.5—4.5mmol /L 脑脊液/血浆葡萄糖:0.3—0.9
临床意义: 葡萄糖含量降低: 化脑:显著降低或消失; 结脑:降低多发生在中晚期; 病脑:多无明显下降。
可编辑
脑脊液细胞计数
细胞计数及分类: 脑脊液中正常无红细胞,仅有少数白细胞 (淋
巴细胞). 正常值:成人: (0--8)×106/L 儿童: (0--15)×106/L
临床意义: 化脑:细胞数可达1000×106/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结脑:细胞数<500×106/L,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
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同时存在为特征。
++ 以 上
显著增 加
明显减 少或消 失
稍低
显著增加,数千,以中性 可 发 现
粒细胞为主
病原菌
微 混 , 呈 +— 毛 玻 璃 +++ 状
增加
减少
明显 减少
数十或数百,早-中性粒 细胞为主,后-淋巴细胞 为主
可找到 抗酸杆 菌
病脑 稍 增 高
颅内 稍 出血 增
高
清 晰 或 +—
微混
++
血性
+—
++
轻度增 正常 加
侧卧位成人正常压力为80-180mmH2O(40-50 滴/min),儿童为50-100mmH2O,随呼吸波动 10mmH2O
脑脊液的生理
循环和吸收
由侧脑室室间 孔入第三脑室,经 中脑导水管入第四 脑室,经其中间孔 及侧孔进入蛛网膜 下腔和脑池,大部 分经脑穹窿面的蛛 网膜颗粒吸收至上 矢状窦,小部分经 脊神经根间隙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