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eta无线表面肌电系统

合集下载

一种便携式表面肌电采集系统设计

一种便携式表面肌电采集系统设计

一种便携式表面肌电采集系统设计
冀孟杰;李晓欧
【期刊名称】《软件》
【年(卷),期】2018(039)009
【摘要】为有效提高表面肌电采集系统的便携性,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便携式表面肌电采集系统.该系统的硬件系统由前置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电平抬高电路等组成,软件系统则是利用C#和MATLAB混合编程对肌电信号进行实时显示和预处理.利用该系统采集肌电信号,并选择基于模糊熵特征量和支持向量机的方法识别手部动作.实验结果表明,系统成功地采集到肌电信号,并且采集部分体积为40 cm3,达到小型化,便于携带.同时在动作识别测试中,握拳动作识别率达到了100%,展拳动作识别率是88.9%,具有较高的识别率.
【总页数】6页(P21-26)
【作者】冀孟杰;李晓欧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上海 200093;上海健康医学院医疗器械学院,上海 2013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11.7
【相关文献】
1.32通道无线表面肌电和加速度信号采集系统设计 [J], 左鹏飞;路知远;张永强;董中飞;陈香
2.基于ADS1298的表面肌电采集系统设计 [J], 路敦强;王为;陈永鹏
3.基于CC2431的便携式动物脑电采集系统设计 [J], 巫洋;张典;赵彤
4.一种便携式脑电与血氧同步采集系统设计 [J], 刘伟清;邢丽冬;姚柳叶;邹止寒;张宇
5.多通道表面肌电无线采集系统设计及实验研究 [J], 王星;张莹;赵德春;万小萍;彭承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表面肌电的基本原理及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表面肌电的基本原理及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表面肌电的基本原理及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苏娜
【期刊名称】《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年(卷),期】2009(018)009
【摘要】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是一种安全,容易掌握、非侵入性的记录肌电的办法,能使肌肉的能量客观量化。

它能不需要穿透皮肤记录单个运动单位的活动来获得有意义的相关肌肉的信息。

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相对于针电极肌电信号更易为患者所接受,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存在干扰人,以别困难,难以定位及定量、分析等问题。

【总页数】2页(P203-204)
【作者】苏娜
【作者单位】山东省武术院,2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18.04
【相关文献】
1.表面肌电信号分析及其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J], 吴銮;黄鹏程;鲍官军;杨庆华
2.表面肌电图在康复医学中的一些应用 [J], 潘文平;范建中
3.表面肌电图在儿童神经康复医学中的应用现状 [J], 马庆春;李林
4.康复医学领域的表面肌电应用研究 [J], 王健;金德闻
5.表面肌电及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膝关节力电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J], 马静; 刘功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CC430的表面肌电信号无线采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基于CC430的表面肌电信号无线采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收稿 日期 : 2 0 1 3—0 1一 O 5 基金项 目: 河 南理工大学博 士基金 ( B 2 0 1 0 — 6 0 ) 作者简介 : 姜磊( 1 9 8 7一 ) , 男, 河南巩 义人 , 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 事机 器人控制研究

6 2・
河南工程 学院学报(自然科 学版 )
式表面肌 电信号 电极与带通信号调理 , 采 集 电路和 基 于单 片机 C C 4 3 0的无 线数据 收发 电路 . 该 电路 系统 能有效覆 盖 带宽为 1 0—1 0 0 0 H z的表 面肌 电信号 , 实现 了肌 电信号的采集和与上位机的无线射频通信.
关键词 : 表面肌 电信号 ; C C 4 3 0 ;信号调理 ; 无线通信
2 0 1 3 g -
2 印制阵列电极 的设计
与普通 的 A g / A g C 1 电极 相 比 , 印制 电极不 需要涂 抹导 电膏 和 电解溶 液 , 具有 佩戴 便 捷性 和舒 适 性 . 如 图2 ( a ) 所示 , 单个 印制 电极 由铜制 圆盘 、 导 电孔 和屏 蔽层 3部分 组成 . 铜制 圆盘是使 用 印刷 电路板 的方式 印 制 而成 , 直径为 2 . 5 m m. 圆盘 中心通过 导 电孔 与其 他 电气层连 接 , 并 在 圆盘上镀 镍 , 在镍 上镀 厚度 为 0 . 1 I , z m 的金 层就 形成 表面 肌 电印制 电极 J . 电极 的外 部用作参 考点 ( 接地 点 ) , 以减 少 电路 串扰 、 提高 电路可靠 性. 如 图2 ( b ) 所示 , 电极 阵列式排列 , 相邻两个 电极 的间距 5 m m, 中心 电极 为参 考 电极 , 与电路板 G N D相连 . 中心 电 极 的上 、 下和左 、 右两对 电极分别作 为信号采集通道 1和 2的差分 式输入端 . 本设计 的阵列式 电极体 积小 , 而且 集成 了两对差分式 电极作 为信号采集输入端 , 结 构上互相垂直 , 可 以有效地采集表面肌 电信 号 , 抗 干扰能力强 .

Delsys和Cometa的区别与优缺点

Delsys和Cometa的区别与优缺点

Delsys和Cometa的区别与优缺点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 是一种用于测量肌肉电活动的技术,通常用于评估肌肉疾病、肌肉损伤和肌肉训练。

在sEMG技术中,常用到两种设备:Delsys和Cometa。

下面分别介绍它们的区别:1. 原理:Delsys使用功率谱分析方法对EMG信号进行处理,可以自动滤除可引起误差的干扰成分,从而提高信号的准确性。

而Cometa则使用非线性处理技术和时间-频域分析来处理EMG 信号,并可以进行聚类和分类,从而提高信号的解析度。

2. 传感器:Delsys的传感器通常使用线性传感器设计,可以滤除干扰信号。

而Cometa的传感器则采用了非线性传感器设计,可以更好地检测微弱的肌肉电信号。

3. 数据采集:Delsys可以同时采集多块肌肉的EMG信号,并可以进行自动或手动信号识别和分析。

Cometa则可通过预置的电极组来采集肌肉信号,并自动分析数据并生成报告。

4. 软件功能:Delsys的软件可以进行实时肌肉活动的分析,并可以对肌肉功率进行可视化显示。

Cometa的软件则可以进行肌肉信号的时间序列分析和空间分析,可以分析肌肉活动的时域特征和频域特征。

综上所述,虽然Delsys和Cometa都是表面肌电技术的设备,但是它们在原理、传感器、数据采集和软件功能上均存在一定的区别。

选择合适的设备,则需要考虑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

Delsys 和Cometa 都是用于表面肌电信号记录和分析的设备,它们之间的区别和优缺点如下:1. 原理和技术:Delsys 的表面肌电信号记录和分析是使用多通道sEMG技术,它是一种使用6-13 mm的电极间隔并同时记录多肌肉的技术。

Cometa 则是使用能量分析技术,它是一种将sEMG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以进行频率分析的技术。

优点: Delsys 使用多通道sEMG技术能够记录多肌肉的活动,同时提供高信噪比和较高的频率响应范围。

cometa无线表面肌电系统

cometa无线表面肌电系统

cometa无线表面肌电系统
无线表面肌电测试分析系统简介
产品介绍:
原理:肌电信号是产生肌肉力的电信号根源,它是肌肉中许多运动单元动作电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叠加,反映了神经、肌肉的功能状态。

人体的运动是由运动神经放电,刺激相关肌肉收缩,以带动骨及关节来完成的,因此肌肉在收缩时会产生微弱的电信号。

表面肌电图是从肌肉表面通过电极引导、记录下来的神经肌肉系统活动时的生物电信号。

肌电信号本身是一种较微弱的电信号,加之皮肤和组织对肌电均有衰减作用, 在皮肤表面记录的表面肌电信号比针电极记录的信号更微弱, 也更易受干扰影响。

Cometa 肌电测试系统通过将特殊设计的电极,贴在肌肉表面来捕捉微弱的电信号,经放大并转换成数字信号,再通过无线方式送到电脑里用专业软件分析,能对神经-肌肉的功能做出评价。

应用领域:
运动生理教学与科研
体育基础理论教学,运动生理学教材中的试验部分。

肌肉收缩的生理学基础需要用该设备示教。

用肌电图研究肌肉的不同状态,肌肉之间的协调程度,收缩类型及强度。

运动训练及选材
指导科学训练:研究运动技术动作的生理学基础,帮助运动员改进技
术动作,科学训练
运动员选材:测试运动员的肌肉类型和工作能力,为科学选材提供理论依据
医学研究
检测神经对肌肉的支配程度和肌肉的损伤程度
康复领域神经肌肉疾病诊断,肌肉功能评价
人因工效学研究:
肌肉工作的工效学分析
表面肌电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应用于典型的人机智能系统。

基于颞肌表面肌电信号控制的无线鼠标

基于颞肌表面肌电信号控制的无线鼠标

基于颞肌表面肌电信号控制的无线鼠标
赵域;张腾宇;李立峰;郭欣
【期刊名称】《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1(26)10
【摘要】鼠标作为计算机的输入设备在现代生活中已必不可少,而现有的鼠标主要是南健康人的手来操控的,还没有截肢伤残人士专用的鼠标,但是对于这些伤残者来说,在很多情况下也需要使用计算机和鼠标.近年来国内外均已展开助残鼠标的研究:上海科生假肢有限公司的兆峰、罗永昭等人发明了肌电信号控制鼠标装置,可利用残肢的肌电信号来控制鼠标的左右键开关,并利用肌电控制假手来抓住鼠标,靠残肢的运动来实现鼠标的移动[1];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的Jong-Sung Kim等人采用差分绝对平均值法提取上肢肌电特征,采用模糊最大—最小神经网络做分类器,实现了对鼠标的控制[2];国内推出一款为失去双臂的残疾人设计的“特殊”鼠标,其外观类似一个耳机,使用者可将鼠标佩戴在头上,摆动头部,利用陀螺仪的空间定位原理,由陀螺仪感知平面移动,在屏幕上显示光标轨迹.精确定位光标位置后,使用者向两边吹起触动传感器,信号传回电脑便可控制鼠标左右键按动[3].
【总页数】3页(P960-962)
【作者】赵域;张腾宇;李立峰;郭欣
【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130;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河北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13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无线交互控制系统
2.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无线交互控制系统
3.基于手臂表面肌电信号的智能小车控制系统
4.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虚拟现实控制系统设计
5.基于讯飞SDK的智能语音无线鼠标控制系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STM32微处理器的表面肌电信号无线采集与处理系统设计

基于STM32微处理器的表面肌电信号无线采集与处理系统设计

基于STM32微处理器的表面肌电信号无线采集与处理系统设计章帆;邢丽冬;钱志余;董猷琴;方德胜【期刊名称】《医疗卫生装备》【年(卷),期】2016(037)007【摘要】目的:设计基于STM32微处理器的表面肌电信号无线采集与处理系统.方法:该系统由肌电电极、前端调理电路、STM32微处理器以及安卓APP等组成.肌电电极采得的信号通过前端调理电路放大、滤波后,由STM32微处理器进行采集,并对采集的数据处理后发送至安卓APP进行显示.结果:该系统能够对人体表面肌电信号进行实时采样,而且能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数字滤波处理,并发送到安卓APP进行显示.结论:该系统硬件电路简单、成本低,且提升了采集人体表面肌电信号的精确度,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总页数】3页(P50-52)【作者】章帆;邢丽冬;钱志余;董猷琴;方德胜【作者单位】210016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210016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210016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210016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210016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6;TH772.2【相关文献】1.基于STM32微处理器的泥石流次声采集系统 [J], 冷小鹏;刘敦龙;韦方强2.基于STM32微处理器的空气波压力的外周循环不良治疗系统设计 [J], 胡海洋; 陈月明; 叶继伦; 项勇; 文斌; 王业磊3.基于STM32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农业气象物联网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J], 韩琛晔4.基于STM32微处理器的人眼虹膜识别系统设计 [J], 卢贶;宋霞5.基于STM32微处理器的人眼虹膜识别系统设计 [J], 卢贶;宋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上肢外骨骼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上肢外骨骼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上肢外骨骼康复训练系统设计付强;张志辉;张松源;段佰龙【期刊名称】《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年(卷),期】2024(43)1【摘要】目的为实现不同上肢损伤程度患者的康复训练,设计一种基于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ic signal,sEMG)的上肢外骨骼康复训练系统。

方法该康复训练系统的机械结构主要由背部控制部分、可变刚度驱动器以及可调节上肢支架部分组成;控制系统包括肌电采集、滤波、特征提取和动作分类识别。

首先采集肌电信号,并提取时域特征;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进行降维处理,用K均值聚类算法(K-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进行动作模式分类识别;最后对可变刚度驱动器进行刚度测量实验,并进行仿真实验验证分类效果。

结果康复训练系统可以自主地调节刚度,并且动作模式的总体识别率为8974%。

结论该康复训练系统动作模式识别率高,可以更好地带动患者完成康复训练。

【总页数】6页(P29-34)【作者】付强;张志辉;张松源;段佰龙【作者单位】天津理工大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市第二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相关文献】1.基于人体上肢表面肌电信号在运动过程中的研究2.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绝缘手套法带电作业人员上肢肌肉疲劳分析3.基于运动想象脑电信号分类的上肢康复外骨骼控制方法研究4.基于上肢表面肌电信号离线识别的机械手掌系统5.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上肢康复机器人变阻抗控制技术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线表面肌电测试分析系统简介
产品介绍:
原理:肌电信号是产生肌肉力的电信号根源,它是肌肉中许多运动单元动作电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叠加,反映了神经、肌肉的功能状态。

人体的运动是由运动神经放电,刺激相关肌肉收缩,以带动骨及关节来完成的,因此肌肉在收缩时会产生微弱的电信号。

表面肌电图是从肌肉表面通过电极引导、记录下来的神经肌肉系统活动时的生物电信号。

肌电信号本身是一种较微弱的电信号,加之皮肤和组织对肌电均有衰减作用, 在皮肤表面记录的表面肌电信号比针电极记录的信号更微弱, 也更易受干扰影响。

Cometa 肌电测试系统通过将特殊设计的电极,贴在肌肉表面来捕捉微弱的电信号,经放大并转换成数字信号,再通过无线方式送到电脑里用专业软件分析,能对神经-肌肉的功能做出评价。

应用领域:
运动生理教学与科研
体育基础理论教学,运动生理学教材中的试验部分。

肌肉收缩的生理学基础需要用该设备示教。

用肌电图研究肌肉的不同状态,肌肉之间的协调程度,收缩类型及强度。

运动训练及选材
指导科学训练:研究运动技术动作的生理学基础,帮助运动员改进技
术动作,科学训练
运动员选材:测试运动员的肌肉类型和工作能力,为科学选材提供理论依据
医学研究
检测神经对肌肉的支配程度和肌肉的损伤程度
康复领域神经肌肉疾病诊断,肌肉功能评价
人因工效学研究:
肌肉工作的工效学分析
表面肌电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应用于典型的人机智能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