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上册 4.3 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 浙教版(2021年整理)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体内物质的运输 学讲稿3

§4.3 体内物质的运输(第3课时)【学讲目标】1、知道血液循环的组成,能够描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2、能够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掌握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以及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意义。
;3、了解并能够说出心率、脉搏、血压的概念,学会测量它们的一般方法。
【知识回顾】1、心脏结构及相连血管:请把空格填写好。
右半心:左半心上、下腔静脉肺静脉2、血红蛋白的特点:在氧浓度的地方,容易与氧;在氧浓度的地方,容易与氧;3、经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后,血液中氧的含量,二氧化碳的含量;经过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后,血液中氧的含量,二氧化碳的含量。
思考:你能说出血液是怎样在人体内流动的吗?【学讲互动】一、血液和血液循环:阅读P136-137页,回答下列问题1.血液循环:在由和全部组成的管道中,按方向周而复始的流动,叫做血液循环;2.血液按氧气的含量分为:和,前者含氧量,呈鲜红色;后者含氧量,呈暗红色。
3.血液循环的途径可分为和:阅读P136页图4-34,在书上完成相关部分的填写,并回答下列问题:血液循环的途径:心肌分隔,左右不通左心室右心房:肺动脉瓣动脉瓣瓣瓣①体循环:左心室→→→毛细血管网→→→。
②肺循环:右心室→→肺毛细血管→→。
体循环由血变成血,肺循环由血变成血;体动脉、肺静脉里流的是血,体静脉、肺动脉里流的是血。
阅读并思考:P137的思考1、24.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不断地将、和激素等运送到全身各个,同时将组织器官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和其他代谢产物运送到器官并排出体外,以保证生理活动正常进行。
★即时反馈:小敏的手指发炎,到医院进行臀部肌肉注射,药物成分由(填血管名称)流入心脏的心房,经房室瓣流入,再经循环回到心房,经房室瓣流入,再由动脉送出心脏,最后到达伤口发炎部位,在整个过程中,共经过心脏次。
二、心率、脉搏和血压:阅读P137-138页,回答下列问题1、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成年人安静时心率为次/分。
2、脉搏:心脏每次收缩都会产生很大的压力,这个压力会沿动脉向前推动血液,使所有的动脉受到压力,形成脉搏。
4.3 体内物质的运输-血液循环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学案

4.3体内物质的运输-血液循环一、血液循环1、血液循环(1)概念:血液在由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的封闭管道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叫做血液循环。
(2)组成:心脏和血管。
(3)途径:血液在一次完整的循环过程中要流经心脏两次,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是人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承担者。
2、体循环与肺循环(1)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将动脉血变为静脉血)(2)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将静脉血变为动脉血)(3)体循环主要特点:路程长,流经范围广泛,以动脉血滋养全身各部,并将其代谢产物经静脉运回心脏。
(4)肺循环主要特点:路程短,只通过肺,主要功能是完成气体交换。
【注意】只有毛细血管处,才能进行物质交换。
3、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不断将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等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并将器官组织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运送到排泄器官并排出体外,以保证生理活动正常进行。
4、动脉血和静脉血流入左心室、左心房的血颜色鲜红;流入右心室、右心房的血颜色暗红。
含氧量高的血呈鲜红色,称为动脉血;含氧量较低的血呈暗红色,称为静脉血。
5、心率、脉搏(1)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称为心率。
健康的成年人安静时心率约为75次/分,正常范围是60~100次/分。
(2)脉搏:心脏每次收缩都会产生很大的压力,此压力沿着动脉向前推动血液,使所有动脉都受到压力,形成脉搏。
正常人脉搏范围在每分钟60~90次。
6、血压: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强叫血压,可用血压计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定,单位用千帕或毫米汞柱表示。
(1)收缩压: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达到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
健康成年人收缩压变动范围为12~18.7千帕。
如果一个人的收缩压经常低于12千帕,即为低血压。
(2)舒张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到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健康成年人舒张压变动范围为8~12千帕。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4.3《体内物质的运输》第3课时优秀教案

第4章第3节体内物质的运输第3课时教学设计【内容来源】九年级上册浙教版《科学》第4章第3节【主题】血液循环;血型与输血【课时】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经,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2、说出血压、脉搏和心率的概念,学会测量它们的一般方法;3、说出血型和输血的原则。
【过程与方法】1、能够测定自己的心率,分析自己心脏的工作状况,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确立结构决定功能的观点;2、支持无偿献血制度,宣传无偿献血制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血液循环及血液成分的变化、血型和输血原则。
难点:血液循环及血液成分的变化、血型和输血原则。
三、教学准备PPT、血液循环的结构模型、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教师活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心脏和血管,心脏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学生活动】:有四个腔等。
【教师活动】:血管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学生活动】:说出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
2、新知识呈现【教师活动】:心脏和血管共同组成了我们血液循环的结构,接下来我们就具体看看血液循环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展示是血液循环的模式图。
【学生活动】:观看动画。
【教师活动】:结合书本上的血液循环的模式图,思考以下问题:1.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各是什么部位?2. 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的成分各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部位各在哪里?并在书本上写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问题,写出循环的过程。
【教师活动】:播放体循环过程的动画,并做相关的介绍。
【学生活动】:观看动画。
【教师活动】:校对体循环的过程的答案。
展示肺循环的动画,并做相关的介绍(蓝色表示的静脉血,红色表示的动脉血)。
【学生活动】:观看动画,认真听讲。
【教师活动】:校对肺循环的过程的答案。
展示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图片,让学生区别什么两种类型的血液。
【学生活动】:含氧量高的血呈鲜红色,称为动脉血;含氧量较低的血呈暗红色,称为静脉血。
4.3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体内物质的运输”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血液循环和体液循环吗?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血液循环和体液循环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其重要性。
简短介绍血液循环和体液循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在小组讨论中,采用激励机制,如加分奖励、优秀小组评选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加强随堂测试和作业的反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详细的解析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4.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针对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方法,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6.定期进行教学反思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4.应用题
题型示例:假设你是一位医生,你的患者出现了心脏病症状,请设计一项针对性的检查计划。
答案:
(1)进行心电图检查,以评估心脏的电生理功能和是否存在心律失常。
(2)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评估心脏瓣膜是否正常。
(3)进行血液检查,包括血液胆固醇、血糖和血压等指标,评估是否存在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随堂测试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提供具体的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并提出进一步的学习建议。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重点题型整理
八、重点题型整理
1.简答题
题型示例:请简述血液循环的两个途径及其主要功能。
4.3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
初中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4.3《体内物质的运输》第4课时优秀教案

第4章第3节体内物质的运输第4课时教学设计【内容来源】九年级上册浙教版?科学?第4章第3节【主题】实验:解剖牛的心脏、观察小金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课时】第4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指出心脏的构造,观察毛细血管的血液流动;2、说出解剖实验的标准、方法和过程。
【过程与方法】1、尝试使用解剖的方法认识生物;2、熟练使用显微镜,扩展人们的视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遵守实验室规那么的习惯;2、形成尊重生命,崇尚科学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解剖牛的心脏、观察小金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难点:观察小金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三、教学准备实验器材、PPT、心脏的构造模型四、教学过程实验一解剖牛的心脏【教师活动】:强调实验室准那么,讲解实验目标和实验器材。
现在我们开场实验,5个人为一组,每组一个动物心脏,第一步我们先观察动物心脏的外形,根据如下图位置,识别动物心脏的各个局部。
演示实验。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仔细观察。
【教师活动】:比拟主动脉和肺静脉,哪一条血管的管壁较厚?【学生活动】:主动脉管壁较厚。
【教师活动】:观察心脏的外部构造后,我们开场解剖心脏,首先沿图上虚线把心脏剖开,然后用镊子将心脏内血块取出。
〔演示操作〕【学生活动】:观察实验演示。
【教师活动】:先沿着室间沟和房室沟各约1厘米处,往下与室间沟平行、往左与房室沟平行剖开左心室壁;再在室间沟右侧按上述方法剖开右心室壁。
〔演示〕【学生活动】:观看演示。
【教师活动】:比拟左心室和右心室,哪一个心室的肌肉较厚?【学生活动】:左心室肌肉较厚。
【教师活动】:用剪刀把主动脉和肺动脉的管壁剪开,观察管壁内的瓣膜〔演示〕。
请你试着将瓣膜的外形画出来。
【学生活动】:观看演示。
【教师活动】:找到心房与心室之间的房室瓣,观察其瓣膜构造。
展示心脏解剖图。
【学生活动】:观看解剖图,识别构造。
【教师活动】:现在开场实验,先观察心脏的外形,在进展灌水实验,最后进展解剖实验。
九年级科学上册 4.3-4.4 体内物质的运输与能量的获得教案1 (新版)浙教版-(新版)浙教版初中

体内物质的运输与能量的获得
1 / 3
2 / 3
重难点突破:
例:说出右图中ABCD 分别代表什么?
分别是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
例:分析:若人体贫血,有炎症,血液不凝固,人体内的血细胞如何变化?
分别为红细胞低于正常值,白细胞高于正常值,血小板低于正常值
2. 红骨髓 担负血细胞的再生任务。
血液具有输送氧,二氧化碳,各种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的功能,还能起到防御的作用,血液对调节体温有 重要作用。
3.心脏的结构及血液循环的途径。
心脏被心肌隔成左右不通的两部分,且左边心肌厚。
注:冠状动脉提供心脏本身所需要的营养和氧气
血液循环:体左肺右
体循环:左心室 −→主动脉 −→ 毛细血管网 −→→ 上、下腔静脉 −→ 右心房 。
肺循环:右心室 −→ 肺动脉−→ 肺毛细血管−→ 肺静脉−→ 左心房。
意义: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不断地将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等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并将器官组织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运送到排泄器官并排出体外,以保证生理活动正常进行。
4.心脏的功能。
心脏是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动力来源。
主要由心肌构成
瓣膜的作用: 保证血液朝一个方向流动 。
瓣膜分为房室瓣:位于房室之间,
动脉瓣:位于心室和动脉之间,
静脉瓣:位于大静脉中。
重难点突破:
例:写出图中编号的结构名称: ① 主动脉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肺动脉 ,错误!未找
到
3 / 3。
科学九年级上浙教版4.3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设计(精)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课时)编号:1 备课时间:9.2 教师:相春雷教学目标:1.区别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2.通过描述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
3.通过与同学合作完成脉搏的测定,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的精神。
教学重点: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教学方法:讲授与观察教学过程:一、新课的引入引入: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主要是由血液来完成的。
血液在人体哪些部位流动?怎样流动?流动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血液只能向一个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那呢?(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构成的封闭的管道中流动的,流动的动力来自心脏的搏动导入血液循环的组成以及每个组成的功能。
二、新课讲解1、简介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功能。
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和血液组成,主要是运输人体内的各种营养物质和废物的排出。
2、血管从粗到细,就像城市的自来水管道一样,人体内的全部血管连接起来全长可达10万公里。
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血管的跳动。
(1)师:请同学们对照书上第3页图,摸一摸自己的头部、腕部、足部有跳动感的部位,跳动的器官是什么?有什么规律?(学生摸后回答。
)(注意:颈部的血管不能重压,也不能长时间压迫)(2)师:再看手背上的“青筋”,它是什么?(生:观察后回答是静脉。
)(3)师:你摸到跳动的部位是动脉,手背上的“青筋”是静脉(医生经常提到的静脉注射),连接动脉和静脉的是毛细血管。
导入动脉血管的这种跳动称脉搏。
(脉搏的形成)心脏收缩时,左心室的血液射入主动脉,使得动脉血管壁先向外扩张,然后再收缩。
动脉血液随着这种一张一缩的搏动,像波浪一样沿着血管壁向远处传播就形成了脉搏。
下面一起来测一下自己的脉搏。
(4)统计男、女生脉搏的次数,并结合小资料的内容讨论:男女生的脉搏有什么不同?体质的强弱与脉搏有关系吗?3、观察三种血管的插图,并结合书本讨论以下问题:(a)三种血管的分布和功能怎样?(b)从图上分析比较三种血管管壁的厚度、管腔的大小有何不同?(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并发言后,老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回答的内容予以补充和修正。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4.3 体内物质的运输 教案设计

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目标】1.了解正常人体血液的总量,宣传义务献血的意义2.掌握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3.了解各血液成分的正常含量,能看懂常规血液化验单4.学会制作血涂片,尝试借助显微镜观察血细胞【教学重难点】重点:1.血液的成分及功能2.血液成分的正常含量难点:制作血涂片【教学准备】载玻片,胶头滴管,红墨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提问: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最终在小肠被分解成什么?(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和甘油)它们通过小肠壁进入循环系统后,是如何被运输到全身各个部位的呢?(血液)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体内物质的运输(血液)引入:是血液中哪些成分具有运输功能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血液的总量和成分㈠人体血液的总量和成分1.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血液的总量及其重要性2.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血液分层的情况3.讲述血液的组成:血浆血细胞㈡活动:制作血涂片1.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血涂片的制作和显微镜观察血细胞2.讲解血涂片制作的注意点3.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㈢血细胞的组成1.引入: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显微镜下血细胞的图片,提问:图片中有大概有几种细胞?分别是什么细胞呀?2.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3.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让学生举手回答,其他学生补充特点:数量最多,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盘形。
红细胞特性:内含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所以使血液呈红色。
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
功能: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提问:如果红细胞偏少,对身体有什么影响?(贫血)特点: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人体内有多种白细胞。
白细胞功能:能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保护人体免受病患。
提问:如果白细胞偏多,说明什么?(身体某个部位有炎症)特点:没有细胞核,是最小的血细胞。
血小板功能:加速血液凝固,防止伤口大量出血及阻止细菌入侵的作用。
提问:如果血小板偏少,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凝血障碍)㈣人体血细胞的来源1.提问:人体内的血细胞从形成后就一直保持不变吗?(学生自由回答)2.教师讲述:红骨髓担负着造血和血细胞的再生功能,正常健康人的血液中血细胞含量基本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科学上册4.3 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新版)浙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科学上册4.3 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新版)浙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科学上册4.3 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新版)浙教版的全部内容。
物质在体内的运输
端.
人体内是否只要有血管,血液就能自行流动了呢?———-—还需要动力:心脏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它昼夜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心脏工作就像一只水泵,它是如何“动"起来?那么,心脏的结构是如何适应这种生理功能的?
任务三:对照心脏模型,说出下列结构
1、心脏由哪四个腔组成?
2、与心脏四腔相连的
血管分别是什么?
3、心房与心室之间、
心室与动脉之间有什
么特殊结构?这些结
构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演示-—---介绍的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思考1。
根据瓣膜的作用,推测心脏内以及心脏与相邻血管间血流的方向应该是怎样
的?
学生回答,并完成板书。
2. 若从肺动脉注入红墨水,则红墨水将从______流出;若从肺静脉注入蓝墨水,则蓝墨水将从_____流出。
生:心脏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若从肺动脉注入红墨水,由于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的动脉瓣的作用,水不能进入右心室,只能从肺动脉流出;若从肺静脉注入蓝墨水,则蓝墨水的流动路线是: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即从主动脉流出.
3.比较心室和心房,比较左心室和右心室,哪个的肌肉较厚?为什么?
生: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与各自的功能相适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因此左心室的壁最厚.心房比心室要薄,因为输送血液的距离短.
小结:本节课了解三类血管的特征和心脏的结构。
完成课后作业与作业本
作布
业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