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学案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特点、实例及区别;(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物质跨膜运输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利用模型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3)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三种方式;(2)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分析。
2. 教学难点:(1)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原理和区别;(2)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物质跨膜运输现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以问题导入:什么是物质跨膜运输?它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2)学生结合实例,分析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区别。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原理和实例;(2)教师利用模型演示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的物质跨膜运输现象;(2)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汇报;5. 课堂小结:(2)教师补充并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知识点;3. 观察生活中的物质跨膜运输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本节课中的教学效果如何?2. 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三种方式的理解程度如何?3. 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物质跨膜运输现象?4.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如何改进教学方法?5.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调整教学策略?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知识掌握等方面。
新人教生物必修一(学案+练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新人教生物必修一(学案+练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影响因素(1)图示表示的跨膜运输方式中,甲为主动运输,乙为自由扩散,丙为协助扩散,丁为协助扩散。
(2)图中物质a为载体蛋白,b为通道蛋白,c为载体蛋白。
它们都属于转运蛋白。
(3)影响跨膜运输方式的因素:甲为载体蛋白和能量,乙为浓度差,丙、丁为浓度差和转运蛋白。
1.主动运输都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
(√)2.主动运输使膜内外物质浓度趋于一致,维持了细胞的正常代谢。
(×) 3.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转运蛋白的作用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
(×) 4.低温不影响矿质离子的吸收速率。
(×)5.新生儿从乳汁中获得抗体需要消耗能量。
(√)6.同种物质进出同一细胞的方式一定相同。
(×) 7.以胞吐的方式排出细胞的物质不一定都是生物大分子。
(√)1.膜上的两种转运蛋白比较3.不同因素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1)影响因素。
(2)曲线分析。
4.探究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实验设计思路(1)探究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
(2)探究是自由扩散还是协助扩散。
5.归纳概括同一物质的不同运输方式考向1|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判断1.下图为动物细胞的细胞膜转运部分物质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根据乙侧耗能的情况可知,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B .图示中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方式与细胞吸收水分的方式相同C .图中a 和b 不是静止的,其运动的特性有利于物质的跨膜运输D .用胰蛋白酶处理细胞膜,会影响葡萄糖、Na +等物质的运输B 解析:动物细胞内的K +浓度远高于细胞外,会通过主动运输将K +运到细胞内(图中K +进细胞耗能),而Na +正好相反,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将Na+运输到细胞外(图中Na+出细胞耗能),据此可判断甲侧是细胞外,乙侧是细胞内,A正确;图中细胞吸收水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与图中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方式不同,B错误;图中的a是磷脂双分子层,b为蛋白质,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大都可以运动,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利于物质的跨膜运输,C正确;葡萄糖、Na+等物质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用胰蛋白酶处理细胞膜,会破坏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进而影响到葡萄糖、Na+等物质的运输,D正确。
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教案(详案)

第3节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模块第3章已经介绍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细胞膜结构以及大致的功能,本节着重介绍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这一重要功能,包括小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和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通过对几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探究,,培养学生对图表数据的解读能力,即信息解读和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及运用建模思想构建生物学数学模型的能力。
.这部分内容和前面所学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有关联的地方,同时又是对生物膜具有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的一个很好的佐证.对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2、对课程标准的理解(1)课程标准:说出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进行图表数据解读。
(2)我的理解: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包括三种跨膜运输和胞吞胞吐方式,这与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
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并描述这些运输方式的基本特征,并且与之前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同时训练学生解读图表数据的能力,学会分析资料及数据并得出相关结论。
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了下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a、能举例说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b、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和探究,说明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
c、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d、能正确解读柱形图。
(2)能力目标a、通过学生对教材的阅读、思考,总结归纳出三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b、通过学生对物质进出细胞的几种方式的探究和对比,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对比归纳能力。
c、通过学生对图表的分析,培养学生解读图表的能力。
d、通过学生绘制概念图培养学生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
e、通过学生对本节内容有关的生活中的实例的分析,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a、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实用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实用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基本方式。
2.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
2.教学难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机制及影响因素。
三、教学准备1.教具:细胞膜模型、物质跨膜运输动画、PPT课件。
2.学具:实验报告、笔记本、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PPT展示细胞膜结构,引导学生关注细胞膜的作用。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物质是如何进出细胞膜的吗?(二)新课讲解1.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1自由扩散:展示动画,解释自由扩散的特点,如氧气、二氧化碳的跨膜运输。
1.2协助扩散:展示动画,解释协助扩散的特点,如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1.3主动运输:展示动画,解释主动运输的特点,如氨基酸、离子的跨膜运输。
2.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因素:2.1物质浓度梯度:讲解浓度梯度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
2.2膜的通透性:讲解膜的通透性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1.案例一:展示细胞吸水、失水的动画,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2.案例二:展示神经细胞内外离子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神经冲动产生的原因。
(四)实验探究1.实验一: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吸水、失水现象,分析原因。
2.实验二:观察神经细胞内外离子分布,分析神经冲动产生的原因。
(五)课堂小结2.强调物质跨膜运输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特点。
2.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跨膜运输实例。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动画、实验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特点。
2.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积极参与,提高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互动良好。
4.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对主动运输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强化。
六、教学拓展1.进一步讲解物质跨膜运输与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关系。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3. 能够区分和应用这三种运输方式。
教学重点:1. 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机制和特点。
教学难点:1. 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机制和应用。
二、教学准备教材或教学资源:1. 生物教材相关章节。
2. 物质跨膜运输的图解或动画演示。
教具:1. 投影仪或白板。
2. 教学PPT或幻灯片。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兴趣,如:“为什么氧气可以自由通过肺泡壁,而葡萄糖需要特殊的运输方式?”二、新课内容(15分钟)1. 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3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物质跨膜运输的定义,解释其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
2. 自由扩散(5分钟)教师讲解自由扩散的机制、特点和实例,如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物质的跨膜运输。
3. 协助扩散(5分钟)教师讲解协助扩散的机制、特点和实例,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
三、课堂互动(10分钟)1. 学生参与讨论:比较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异同点。
2. 教师提问:主动运输与其他两种运输方式的区别是什么?四、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分类和特点。
2. 布置作业:请学生结合教材,举例说明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在生物体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一、课堂回顾(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讨论的方式,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二、新课内容(15分钟)1. 主动运输(10分钟)教师讲解主动运输的机制、特点和实例,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钾离子等。
2. 实例分析(5分钟)教师给出实例,引导学生分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应用,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
三、课堂互动(10分钟)1. 学生参与讨论:比较主动运输和其他两种运输方式的异同点。
高中生物《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

高中生物《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高中生物《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生物《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生物《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说明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的方式和特点;能够判断不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学习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总结,提升分析图表的能力。
3.调动自觉发现问题,积极思考的学习热情;同时体会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难点:不同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判断。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复习导入,提问:细胞膜的作用?学生思考作答:细胞膜将细胞内的物质和细胞外的环境分隔开来,具有选择透过性和流动性。
继续提问:细胞要生活下去就必须从外界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同时将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排出,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什么活动。
那么物质怎样通过细胞膜呢?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1.跨膜运输的物质分类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具体的内容是什么?回顾一下初中物理学过的扩散现象。
2.被动运输教师演示蓝墨水在清水中的扩散实验,提问:这种现象叫什么?学生观察并根据所学物理知识可以得出:这是简单的扩散现象。
提问:人体内水分子进出细胞是不是与上述扩散相似?学生思考回答:二者原理相同。
教师列举氧气和二氧化碳进出细胞的现象,提问:这些物质进出细胞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总结:物质由高浓度扩散到低浓度区域,直接穿过细胞膜脂双层。
教师明确自由扩散的概念,多媒体展示自由扩散示意图。
并且教师绘画示意图在副板书上。
提问:离子和大分子葡萄糖无法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它们是怎样跨膜的呢?学生自由阅读课本相关知识,回答:借助载体蛋白,从高浓度扩散到低浓度区域。
教师明确协助扩散概念,多媒体展示协助扩散示意图,并出示空白表格,要求学生对比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3. 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教学重点:1. 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1. 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异同。
2.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展示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
3. 结合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内容:1. 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自由扩散的特点和实例。
3. 协助扩散的特点和实例。
4. 主动运输的特点和实例。
5.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教案设计: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物质跨膜运输?为什么物质需要跨膜运输?二、自由扩散(10分钟)1. 提问:自由扩散是什么?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自由扩散的原理和特点。
3. 举例说明自由扩散的实例,如氧气、二氧化碳的跨膜运输。
三、协助扩散(10分钟)1. 提问:协助扩散是什么?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协助扩散的原理和特点。
3. 举例说明协助扩散的实例,如红细胞的葡萄糖运输。
四、主动运输(10分钟)1. 提问:主动运输是什么?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主动运输的原理和特点。
3. 举例说明主动运输的实例,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钾离子等。
五、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10分钟)1. 提问:如何运用所学的物质跨膜运输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3. 举例说明如何解释现象,如人体排出代谢废物、药物吸收等。
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
2. 强调物质跨膜运输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人教版教学教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

人教版教学教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物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
【教学内容】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定义。
2. 物质跨膜运输的重要性。
3. 物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
2. 通过实例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重要性。
3. 介绍物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
【作业布置】1. 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预习后续章节,了解各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二章:扩散【教学目标】1. 理解扩散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扩散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1. 扩散的概念。
2. 扩散的特点。
3. 扩散的计算方法。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扩散的概念。
2. 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扩散的特点。
3. 讲解扩散的计算方法。
【作业布置】1. 复习扩散的概念和特点。
2. 练习扩散的计算方法。
第三章:渗透【教学目标】1. 理解渗透的概念和条件。
2. 掌握渗透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1. 渗透的概念。
2. 渗透的条件。
3. 渗透的计算方法。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渗透的概念。
2. 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渗透的条件。
3. 讲解渗透的计算方法。
【作业布置】1. 复习渗透的概念和条件。
2. 练习渗透的计算方法。
第四章:主动运输【教学目标】1. 理解主动运输的概念和机制。
2. 掌握主动运输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1. 主动运输的概念。
2. 主动运输的机制。
3. 主动运输的计算方法。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主动运输的概念。
2. 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主动运输的机制。
3. 讲解主动运输的计算方法。
【作业布置】1. 复习主动运输的概念和机制。
2. 练习主动运输的计算方法。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教学目标】1. 总结物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
2. 展望物质跨膜运输的研究方向。
【教学内容】1. 总结物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
2. 展望物质跨膜运输的研究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类型、特点及过程
2.能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区分三种运输方式。
(重难点)
问题探讨:结合人工合成的无蛋白质的脂双层膜对不同分子的通透性。
思考1、什么样的分子能够通过脂双层?什么样的分子不能通过?
2、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但是小肠上皮细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对此该如何解释?(提示: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的脂双层与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膜有何区别)
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思考:脂溶性小分子如甘油能够通过自由扩散出入膜的原因是什么?
二、物质Array出入细胞方式的图例比较
三、影响跨膜运输的因素
1、完成图像
(一)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
(二)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1、。
2、
(三)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1、。
2、
四、主动运输的意义:
五、大分子物质以和方式进出细胞,这与细胞膜的有关,属于/不属于跨膜运输。
1.胞吞:大分子或颗粒附着在细胞膜上,这部分_______________内陷形成小囊,然后小囊从细胞
膜上分离下来,形成_________________进入细胞内部,如白细胞的吞噬过程。
2.胞吐: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______________,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___________,
将大分子排出,如:胰腺细胞分泌胰岛素
思考:1.胞吞、胞吐作用是否需要载体及能量?
2.人体的白细胞能吞噬入侵的细菌、细胞碎片等,这是什么作用?对人体有什么意义?
3.要确定某种物质的运输方式,关键应该抓住那些方面?
六、物质穿膜层数的归纳总结——简图法
1.葡萄糖由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进入肌肉细胞,至少需要穿过几层膜?()
A. 4层
B. 7层
C. 9层
D. 6层
2.人体组织细胞(如骨骼肌细胞)有氧呼吸时需要的O2从外界进入该细胞的线粒体参与反应,至少需要通过多少层生物膜()
A. 4
B.5
C.9
D. 11
练习:3.细胞核中转录而成的RNA要与核糖体结合来翻译相关蛋白质,需穿过几层膜?()
A. 0层
B. 3层
C. 8层
D. 6层
4.胰腺合成分泌的消化酶到十二指肠消化食物需穿过几层膜?()A. 1层B. 4层C. 0层D. 8层
答案
问题探讨
思考1.氧气、二氧化碳、甘油、乙醇等小分子能通过,离子、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
2.人工合成的脂双层上没有蛋白质,而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上有蛋白质,葡萄糖的吸收很可能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
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思考:相似相溶原理,脂溶性小分子能与细胞膜成分中的脂质相溶。
二、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图例比较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三、影响跨膜运输的因素
(一)膜内外的浓度差及温度等(二)1.膜内外的浓度差;2.载体蛋白的数量;(三)1.载体数量2.能量供应
四、主动运输Array的意义:保证
了活细胞能够
按照生命活动
的需要主动选
择吸收所需要
的营养物质排
出代谢废物和
对细胞有害的
物质。
五、胞吞胞
吐流动性
不属于
1.细胞膜
囊泡;2.囊泡
融合
思考 1. 不需
要载体但需要
能量;2.胞吞,
有助于及时清
除侵入人体的
病原体及体内由于细胞破裂产生的细胞碎片;3.关键应该抓住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载体及是否需要能量。
六、1.B 2.D 3.A 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