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复习

经济学原理复习
经济学原理复习

2015经济学原理复习

单选题

1.你免费获得了一张周杰伦的演唱票(该票没有任何转卖价值)。吴克群演唱会和周杰伦的是同一时间,并且听吴克群的演唱会是你第二喜欢的选择。吴克群演唱会的票价是100 元,你的支付意愿是120 元。同时假设看演唱会的时间机会成本为零。请问如果你去看周杰伦的演唱会,机会成本是()。

A)0 元 B)20 元 C)120 元 D)100 元

2.《国富论》中亚当·斯密提出公共利益可以通过以下何种方式被最好地促进()。 A)政府对经济的管制

B)好心市民的善行

C)个人对自我利益的追求

D)对历史悠久的传统的坚持

3.以下()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A)政府管制对民航机票价格的影响

B)农民决定今年种植多少粮食的决策

C)加入WTO 对中国汽车业的影响

D)中国的高储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4.以下()表述是实证而非规范的表述。

A)我国政府应该调高人民币汇率

B)加入WTO 对中国经济总体的影响是有利的

C)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理应得到保障

D)我们必须要遏制经济过热的势头

5.为了大力发展某地区经济,某地区提出了以下政策措施。你认为最符合经济学原理的是()。

A)因为本地区的第三产业比重大大低于发达地区,所以发展第三产业是我们的政策方向

B)为了本地区的经济安全,我们一定要做到粮食自给自足

C)因为其他地区都实行了贸易保护,所以我们也别无选择

D)本地区将降低城乡户口壁垒,直至最后消除

6.假定在某个市场中,消费者用于购买正常品的收入减少,而生产该物品的投入品的价格下降。那么,我们可以预期()。

A)均衡价格将上升,但对该市场均衡数量的影响则是不确定的。

B)均衡价格将下降,但对该市场均衡数量的影响则是不确定的。

C)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都上升。

D)均衡数量将上升,但对该市场均衡价格的影响则是不确定的。

7.当禽流感到来时,鸡蛋的销量下降了,但价格却没有太大的变化。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A)鸡蛋的供给曲线完全水平,而需求曲线左移

B)鸡蛋的需求曲线完全水平,而供给曲线左移

C)鸡蛋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都发生了左移

D)这种现象违背了供求理论,属于异常现象

8.以下()概念不能用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现出来。

A)效率 B)公平

C)权衡取舍 D)机会成本

9.以下()关于税收的说法不对。

A)谁支付税单,谁承担税负

B)税负由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承担

C)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相对弹性影响消费者和生产者各自承担的税负水平

D)税收规模越大,福利损失越大。

10.在经济衰退期间,在餐馆吃饭的支出比在家吃饭的食物支出减少得多。以下用弹性概念对此做出的解释是最合理的()。

A)在外就餐的需求收入弹性小于1,在家吃饭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

B)在外就餐的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在家吃饭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

C)在外就餐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在家吃饭的需求收入弹性小于1

D)在外就餐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在家吃饭的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

1.稀缺性的存在意味着()。

A)人们时刻面临选择

B)人们的生活水平会不断下降

C)需要用政府计划来配置资源

D)一个人不应该把今天能买到的东西留到明天来买

2.缘于一种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导致的对该商品需求的变化叫做()。

A)收入效应B)替代效应

C)溢出效应D)挤出效应

3.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 )。

A)实际所得 B)主观感受

C)没有购买的部分D)消费剩余部分

4.当总效用增加时,边际效用应该()。

A)为正值,且增加B)为正值,且减少

C)为负值,且增加D)为负值,且减少

5.以下属于纯公共物品的有()。

A)私人汽车 B)无线广播

C)河流里的鱼 D)草坪

6.总效用曲线达到顶点时,()。

A)边际效用曲线达到最大点 B)边际效用为零

C)边际效用为正D)边际效用为负

7.保持所有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A)需求量增加 B)需求量减少

C)需求增加 C)需求减少

8.以下哪一个事件会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A)政府军备支出增加B)物价预期上升

C)石油价格下降D)货币供给减少

9.等成本曲线围绕着它与纵轴的交点逆时针移动表明()。

A)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B)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C)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 D)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10.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

A)越低B)没有差别

C)越高D)不确定

1.以下各项中属于宏观观经济学研究范围的是()。

A)家庭关于把多少收入用于储蓄的决策

B)政府管制对企业废气的影响

C)高国民储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D)企业关于雇佣多少工人的决策

2.以下各项中属于规范表述的是()。

A)社会面临着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B)减少货币增长率将降低通货膨胀率

C)中央银行应该降低货币增长率

D)降低税率鼓励了人们更多地工作和更多地储蓄

年代期间,技术进步降低了电脑芯片的成本。这会导致电脑的市场价格,电脑软件的市场价格,打字机的市场价格()。

A)下降;上升;下降

B)上升;下降;上升

C)下降;下降;下降

D)上升;上升;上升

4.艾米莉决定总是把她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购买衣服。则她对衣服的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均考虑绝对值)各为()。

A)前者等于0,后者等于1

B)前者等于1,后者等于0

C)二者都为1

D)二者都为0

5.政府征收燃油税。对其后果评价正确的是()。

A)这种税的无谓损失和税收收入在征税后第一年都比在第五年时大

B)这种税的无谓损失和税收收入在征税后第一年都比在第五年时小

C)这种税的无谓损失在征税后第一年比在第五年时大,但税收收入在征税后第一年比在第五年时小

D)这种税的无谓损失在征税后第一年比在第五年时小,但税收收入在征税后第一年比在第五年时大

6.经济学家巴格瓦蒂(Bhagwati)认为,美国应该单边降低自己的贸易壁垒。你认为这种做法的后果是()。

A)美国受损,其他国家受益

B)美国受益,其他国家受损

C)所有国家都受益

D)所有国家都受损

7.某国正在讨论修改婚姻法。现有的离婚规定依照“合同制原则”,即夫妻双方都同意才可准许离婚。有人建议将离婚规定改为“合伙制原则”,即夫妻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同意便可准许离婚。根据科斯定理,若采纳这一建议,与现有规定相比,其结果将使()。

A)离婚率上升,离婚双方的利益分配不变

B)离婚率上升,离婚双方的利益分配改变

C)离婚率不变,离婚双方的利益分配不变

D)离婚率不变,离婚双方的利益分配改变

8.如果每个人都可以从帮助穷人中受益,那么()。

A)向富人征税以提高穷人的生活水平,有可能使得每个人都更好

B)取消旨在收入再分配的征税必定会使得富人更好

C)政府干预只能使得事情更糟糕

D)尽管有搭便车问题,私人市场仍然可以恰当地提供慈善计划以帮助穷人

9.甘草行业是竞争的。每个企业每年生产200 万根甘草。每根甘草的平均总成本为美元,并按照美元出售。一根甘草的边际成本是()。甘草行业是否处于长期均衡()

A);是

B);不是

C);不是

D);是

10.某商品的价格上升了2%,其需求量下降了12%,以下()陈述最适用该商品。 A)该商品几乎没有相近的替代品。

B)该商品是奢侈品。

C)该商品的市场定义范围很大。

D)相关的考察时间段很短。

1.经济学上所说的稀缺性是指()。

A)欲望的无限性 B)资源的无限稀缺

C)资源的相对有限 D)欲望的相对有限

2.对于一种商品,消费者想要的数量都已有了,这时( )。

A)总效用为零 B)边际效用小于零

C)边际效用最大 D)总效用最大

3.某地区的居民收入从去年的200亿元上升到今年的220亿元,对商品的需求数量上升了20%,此种商品是()。

A)奢侈品 B)必须品

C)低等品 D)吉芬商品

4.无差异曲线为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时,表示这两种商品是( )。

A)完全替代 B)可以替代

C)互补的 D)互不相关的

5.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中,使得“甲之砒霜,乙之佳肴”成为可能的原因是()。A)欲望 B)偏好

C)预算约束 D)价格

6.商品X、Y的价格与消费者收入以相同比例下降,则预算线()。

A)向右上方平移 B)向左下方平移

C)不变动 D)不能确定

7.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是()。

A)连续等量地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

B)生产技术既定不变

C)按比例同时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D)A和B

8.假定商品x和商品y的需求交叉弹性是—2,则()。

A)x和y是互补品 B)x 和y是替代品

C)x和y是正常商品 D)x 和 y 是劣质品

9.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

A)产量提高了; B)成本增加了;

C)生产要素的价格按同比例提高了 D)生产要素的价格按不同比例提高了10.弹性系数=()。

A)因变量/自变量B)自变量的变动比例/因变量的变动比例C)自变量/因变量D)因变量的变动比例/自变量的变动比例

1.以下那一项不会使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移动()

A)资本存量增加 B)技术进步

C)失业减少 D)劳动增加

2.如果一个国家在生产一种物品上有绝对优势,那么()。

A)它可以以低于其贸易伙伴的机会成本生产该物品 B)它可以用少于其贸易伙伴的资源来生产该物品

C)它可以通过限制该物品的进口而获益 D)它可以专门生产该物品并出口

3.完全竞争的市场()。

A)只有一个卖者 B)至少有几个卖者

C)有许多买者和卖者 D)有能确定自己价格的企业

4.假设个人电脑的供给和需求都增加。在个人电脑市场上,我们可以预期()。

A)均衡数量增加,而均衡价格上升。 B)均衡数量增加,而均衡价格下降。

C)均衡数量增加,而均衡价格保持不变。 D)均衡数量增加,而均衡价格的变动是无法确定的。

5.如果消费者认为一种物品很少有替代品,那么()。

A)供给将是富有价格弹性的 B)供给将是缺乏价格弹性的C)需求将是富有价格弹性的 D)需求将是缺乏价格弹性的6.国内生产总值可以用以下那一项总和来衡量()

A)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消费、转移支付、工资和利润。

C)投资、工资、利润和中间物品。 D)最终物品和劳务、中间物品、转移支付和租金。

7.以下哪一项政府政策提高非洲经济增长的可能性最小()

A)增加对公共教育的支出 B)提高对日本汽车和电器进口的限制

C)消除内战 D)减少对外国资本投资的限制

8.我们的生活水平与以下哪一项关系最密切()

A)我们工作努力的程度

B)我们的资本的供给,因为每一种有价值的东西都是用机器生产的。

C)我们的自然资源供给,因为它们限制了生产。

D)我们的生产率,因为我们的收入等于我们生产的。

9.如果有效市场假说是正确的,那么()。

A)股票通常会被高估

B)股票市场是信息有效的,因此,股票价格将遵循随机游走。

C)基本面分析对增加一种股票的收益来说是一种有价值的工具。

D)指数基金是不良投资

10.如果央行进行公开市场购买,同时它提高法定准备金,那么()。

A)货币供给将增加 B)货币供给将减少

C)货币供给将保持不变 D)我们无法确定货币供给将会发生什么变动

1.经济模型是()。

A)为了复制现实而创造的 B)以假设为基础建立的

C)通常由木头和塑料组成 D)如果他们是简单的,就没有用。

2.如果一个国家在生产一种物品上有比较优势,那么()。

A)它可以以低于其贸易伙伴的机会成本生产该物品 B)它可以用少于其贸易伙伴的资源来生产该物品

C)它可以通过限制该物品的进口而获益 D)它一定是唯一有能力生产该物品的国家

3.垄断市场()。

A)只有一个卖者 B)至少有几个卖者

C)有许多买者和卖者 D)有作为价格接受者的企业

4.假设个人电脑的供给和需求都增加。再假设个人电脑的供给的增加大于个人电脑需求的增加。在个人电脑市场上,我们可以预期()。

A)均衡数量增加,而均衡价格上升。 B)均衡数量增加,而均衡价格下降。

C)均衡数量增加,而均衡价格保持不变 D)均衡数量增加,而均衡价格的变动是无法确定的。

5.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是负的,它必定是()。

A)一种奢侈品 B)一种正常物品

C)一种低档物品 D)一种富有弹性的物品

6.如果存在生产设备的能力过剩,很可能的情况是企业的供给曲线()。

A)缺乏价格弹性 B)富有价格弹性

C)单位价格弹性 D)以上各项都不对

7.如果一个鞋匠购买了100元的皮革和50元的线,并用它们制作成鞋,向消费者出售的价格为500元,那么对GDP的贡献是()。

A)50元 B)100元

C)500元 D)650元

8.如果中国人变得更加节俭,那么我们将预期()。

A)可贷资金供给向右移动,真实利率上升。 B)可贷资金供给向右移动,真实利率下降。

C)可贷资金需求向右移动,真实利率上升。 D)可贷资金需求向右移动,真实利率下降。

9.发生下列哪种情况,股票价格就会遵循随机游走()

A)当人们选择股票时非理性地行事 B)市场以理性方式反映了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

C)股票被低估 D)股票被高估

10.即使工资处于竞争均衡水平,也将存在以下哪一种类型的失业()

A)由最低工资法引起的失业 B)由工会引起的失业

C)由效率工资引起的失业 D)摩擦性失业

判断题

1、因为历史数据表明,基础教育的平均社会收益大于高等教育,所以在资金有限的情

况下,应该优先增加对基础教育的投入。

错误。这里应该考虑的是给定的新增投入带来的收益的增加量,也即边际收益,而不是根据历史数据计算的平均收益。(原理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2、某大学决定将拥挤的学生澡堂扩建一倍。这一做法必定会使得澡堂的拥挤程度下降一半。

错误。在学生的洗澡行为(特别是洗澡频率)不变时,澡堂扩建一倍会使得其拥挤程度下降一半。但学生会对澡堂拥挤下降的激励做出反应,增加洗澡频率,这样澡堂的拥挤程度会有所回升。(原理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3、单个农民减少自己的产量并不能使自己受益,但农产品总量的减少可能使农民在总体上受益。

正确。在市场上,单个农民面对的是既定的市场价格,减少产量只能使自己的收益下降。但市场供给总体上的减少,由于市场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可以使得价格上升,其幅度大于销售量下降的幅度。从而使得卖者的总收益上升,农民在总体上受益。

4、在完全市场条件下,练习本需求的增加提高了练习本的需求量,但与供给量无关。错误。练习本的需求提高了练习本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均衡数量同时代表者需求和供给的数量,所以供给量也增加了。这一说法混淆了供给变动和供给量变动两个术语。实际上,随着需求增加,开始会出现短缺现象,推动价格上升,从而刺激供给量增加(和需求量下降),最终回到供求平衡。

5、“非典”期间,口罩的价格上升了,购买的人也大大增加了。这一现象违背了需求定律,因为价格上升导致需求上升而非下降。

错误。“非典”事件是除价格以外其他因素导致的需求变动,是需求曲线的移动而不是沿着需求曲线移动。因此,这一变化不能用需求定律(沿着需求曲线移动)来解释。实际上,需求曲线右移,均衡价格和数量上升,运用比较静态分析可以得出正确结论。

6.全世界的干旱使得从出售粮食中得到收入的农民的总收益增加,但只是堪萨斯州有干旱,就会减少该州农民得到的总收益。

正确。由于粮食需求缺乏弹性,而干旱导致了市场供给下降;这使得市场总收益增加,所有农民获益。但堪萨斯州的农民只是市场供给中很小的部分,其干旱几乎无法影响整个市场的均衡价格,而自己产出的下降则会导致自己总收益下降。

7、在竞争市场上,由于强劲的需求所引起的高价格和高利润,会引起进入增加、价格下降和利润减少。这种现象是“过度投资”的表现,它有损社会效率。

错误。长期内的自由进入和退出使得社会生产的边际成本维持在最低可能的情况下。

而且竞争(无论长期还是短期)又保证了既定边际成本下的社会总福利最大。因此,这种状态是社会福利最大的。

8.同需求价格弹性的情况一样,如果供给价格弹性大于1,价格上升则卖者总收益下降。错误。供给弹性永远是大于零的,价格上升总会导致供给增加和总收益上升。

9. 从短期来看,通货膨胀可能降低人们的实际购买力;从长期来看,通货膨胀通常不会降低人们的实际购买力。

正确。短期通货膨胀下,由于名义工资的粘性,导致人们的实际工资和购买力下降。

长期来看,名义工资随着通货膨胀做相应调整,人们的实际工资和购买力不变。

10.因为中国的总体生产率低,所以在国际贸易中受到了损害;而通过提高生产率就可以不再出口这些产品,从而使自己受益。

错误。生产率高低反映的只是绝对优势,与贸易无关——只有比较优势才是决定贸易

的条件。通过比较优势决定的分工和贸易对双方都有好处,而不会损害任何一方。11、《环境保护法》规定:“征收的超标准排污费必须用于污染的防治,不得挪作他用。”这一规定很有可能是无效率的。

正确。一个恰当的排污收费(庇古税)代表了污染的(边际)社会成本,它可以将企业污染外部性内部化,自.动.达成社会最优,无须其他干预。进一步的,企业既然选

择了在给定税收下进行污染(并缴税)而不是治理(或减少污染),说明企业治理污染

的成本高于税收(即污染的社会成本)。强迫(无论是哪一家)企业进行污染治理反而可能损害了效率。

12、按照能力纳税的纵向和横向平等原则,累进税比比例税和累退税更平等。

错误。纵向平等原则只要求收入高的人多纳税;横向平等原则只要求相同收入的人纳相同数量的税。而累进、比例和累退三种税制都有可能满足这两个条件,因此无法据此判断哪一个更加平等。

13、在一个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价格上,单个企业如果提高价格,就会失去全部顾客;而当他降低价格时,就会得到几乎所有的顾客。这样看来,它虽然没有激励提高价格,但有激励降低价格。

错误。在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价格下,单个企业愿意卖多少都可以卖多少。降低价格只能导致他愿意出售数量下降,利润也随之下降。

14、既然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使得每个企业都是零利润,那么,当需求增加时,政府就应该

限制企业进入,以减少无谓竞争,提高经济福利。

错误。在竞争市场上,虽然自由进入和退出使得需求增加没有给企业带来长期的福利增加,但它降低了市场价格,给消费者带来的福利,而且最大化了整个社会总福利,政府没有必要加以限制。

15、某经济学家认为:“那些以较低工资雇佣农民工的企业是可耻的,因为没有他们,农民工就不会受到歧视性的待遇。”这一看法是正确的。

错误。以较低工资雇佣农民工的企业实际上是校正歧视的力量,这一行为有助于增加农民工需求从而提高工资,最终可能消除歧视。如果没有企业雇佣农民工,他们反而会更糟糕。

16、张三和李四在下晚自习的路上突然感到饥饿,每个人分别买了一个煎饼。张三付了钱,李四赊帐。则张三的购买行为对GDP的影响更大。

错误。无论是张三还是李四的行为都导致了GDP增加一个煎饼的数量——同等支出导致同样的产出增加。

17、技术进步带来了农业部门的产量不断提高,但就业却不断减少。以此类推,整个社会的技术进步必然带来整体就业的减少。

错误。技术进步未必带来就业减少,而且经验表明它通常带来就业的增加。单个部门就业的减少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带来的产业结构的改变。

18、理发不能计入GDP当中。因为当理发结束时,经济中没有增加任何东西,只不过是理发者和理发师之间发生了收入转移。

错误。理发为理发者带来了实际的好处(否则他不如选择不理发),因此在GDP当中类似的服务也是计入的,它并不是单纯的转移支付。

19.在GDP=C+I+G+NX,其中NX是净出口,即出口减进口。如果进口品中包含有国外的二手货,那么这部分二手货的总价格应该不计入NX中。

错。应该计入NX中。在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只有本国生产的二手货不计入GDP。20. 银行创造货币的过程增加了经济中的货币量,从而使得经济整体上更加富有了。错误。银行创造货币的过程确实增加了货币量,但没有使得经济整体上更富有,因为得到额外货币的人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净财富没有改变。但货币创造使得经济流动性增强了。

21、如果高的失业率使得工人放弃寻找工作,那么将失业率作为劳动市场状况的指标就不够准确。这时还需要同时考察劳动力参工率。

正确。工人放弃寻找工作后,不再记入失业者而成为非劳动力,这导致测量到的失业率低估了实际的失业状况。而这些放弃工作的工人体现在更低的劳动力参工率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失业的状况。

22、消费者增加储蓄的企图无论在短期还是中期都会引起储蓄的上升。

错误。消费者增加储蓄的企图减少了消费和总需求,短期内引起产出下降,利率下

降,这使得投资的变化不确定,而投资永远等于储蓄,因此储蓄的变化不确定。中期内,产出回到自然产出水平,利率下降,因此投资和储蓄都确定无疑地上升了。

23、短期内,政府同等数量地增加支出(G)和税收(T)不会引起产出的增加。

错误。同等数量的G 和T 的增加会增加自主性支出,这是因为T 的增加只以c1<1 的比例减少自主性支出,而G 的增加一对一的增加自主性支出(注意二者以G - c1T 的形式出现在自主性支出中)。而自主性支出的增加(以乘数效应)导致短期内产出的增加。

24、失业保险的增加使得工人要求更高的工资;但在劳动市场均衡的情况下(假定预期价格等于实际价格),他们获得的实际工资没有改变,而失业率上升了。

正确。失业保险增加提高了工资设定关系W/P = F(u, z)中的z 值,使得工资设定关系的曲线上移。但由于价格设定关系W/P=1/(1+μ)不变,因此只能导致(自然)失业率下降,而实际工资不变。

25、总需求曲线意味着价格水平的上升导致产出的减少;总供给曲线意味着价格水平的上升导致产出的增加。

错误。关于总需求曲线的说法正确。但是,总供给曲线的含义是产出的增加导致价格

水平的上升,题目中的说法颠倒了因果关系。

26、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一样不能改变自然产出水平,因此也和货币政策一样是中性的。错误。财政政策虽然不能改变自然产出,但会改变利率从而影响产出的结构。特别是

导致投资的改变,这在长期内对产出有重要影响。

27、资本积累在长期中不影响产出水平;只有技术进步才有影响。

错误,资本积累在长期内提高了产出水平。不过,资本积累在长期内不能提高增长

率,只有技术进步才是增长率的决定因素。

28、为了了解清华大学学生对某一食堂饭菜质量的评价,小明对去该食堂就餐的同学进行了随机采访。发现满意率相当高。他由此作出结论,清华学生对该食堂的饭菜质量相当满意。

错误。因为选择去该食堂就餐的本身通常是对该食堂较为满意的学生群体,而不满意

的通常选择不去该食堂。因此小明所选择的样本不能代表清华同学的普遍情况。从而

得出的结论也不能说是清华学生的普遍偏好。

29. 在一个自由进入和退出的完全竞争市场当中,所有企业都获得零利润。给定这一点,

所有企业就无所谓是否选择使利润最大的产量。

错误。虽然均衡时大家都获得零利润,但给定其他企业的选择,每个企业追求利润最

大化仍然是他的最优选择(按定义如此)。退一步讲,任何一个不追求利润最大的企业,在达到长期均衡的过程中,会因为比追求利润最大的企业更容易出现负利润而不

得不更早退出或无法进入,这样长期均衡时留下的所有企业必定是利润最大的那些企业。

30.在美国销售的耐克鞋很多是在中国生产的,制造商向中国工人支付的工资比美国工人低得多。不论从哪个国家工人的利益着想,都应该禁止耐克公司在中国开厂。

错误。作为耐克鞋的出口方,中国的生产者(工人)从中受益,而美国的生产者(工人)则从中受损。实际上,中国工人可以选择不进入耐克鞋厂工作;做出这样的选择一定是因为这改进了他们的福利。

31.没有所谓“失业率太低”这种事情,失业率越低越好。

错误。失业率太低——低于自然失业率,会导致价格水平上升,引发通货膨胀。如果持续保持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甚至会引发持续或加速的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对整个社会是有成本的。

32.一种没有无谓损失的税不能增加任何政府收入;反之,不增加政府收入的税也不会有任何无谓损失。

错误。如果供给或者需求完全缺乏弹性,该项税收即使带来很高的税收收入也没有任何无谓损失(例如土地税)。相反,如果税率很高(例如100%的工薪税),可以带来很大的无谓损失但没有税收收入

33.政府支出(G)增加1 单位导致均衡产出增加1 单位(假定价格和利率都不变)。错误。政府支出增加 1 单位导致均衡产出增加大于1 单位,因为存在乘数效应。34.在物品市场上,同等幅度地增加政府支出(G)和税收(T)将不会影响宏观经济的产出。

错误。这将增加产出。原因是 G 的增加导致自主支出的一对一增加,而税收的增加只导致自主支出以一个比例(等于边际消费倾向)的减少。总的效应仍然是自主支出增加,这将通过乘数效应导致产出增加。

35.货币需求与利率无关,因为只有债券才有利息。

错误。给定财富数量(短期内不变),人们在货币与债券之间做出权衡取舍。债券的利率是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相对价格),因此货币需求与利率负相关。

36.政府支出(G)的增加在短期内可能增加或者减少投资(I);在中期内则必定减少投资。

正确。在短期内,政府支出增加导致利率上升但产出增加,因此投资的变化方向不确定;而在中期内,政府支出增加只会导致利率上升,产出不变,因而投资下降。

37.当出现流动性陷阱(利率非常接近零)时,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有效。

正确。此时增加货币供给已经不能降低利率,从而增加投资和总需求。相反,财政政策除了直接增加总需求外,对利率的负面影响也变小。从而使得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加有效。

38.与单个市场的供给曲线类似,总供给关系意味着价格水平的上升导致产出的增加。错误。总供给关系意味着产出的增加导致价格水平的上升。(这是因为:产出增加导致失业率下降,这导致工资上升,进而导致价格上升。)

39.和货币政策一样,财政政策在中期也是中性的。

错误。虽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中期都不能影响产出(它等于自然产出水平)。但财政政策改变了产出的结构,特别是影响了投资。这会对长期经济产生影响,因此并不是中性的。

40.北京市现在的交通非常拥挤,特别在上下班高峰期,塞车得很厉害。有人建议,从长远计议来看,应该通过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来缓解堵车现象。

错。也许短期轨道交通可以缓解拥挤现象。但是轨道交通不会解决驾车者对其他人的负的外部性问题,因此长远看,较为可行的办法是道路收费或征收燃油税。

41.如果买者是理性的,消费者剩余就是对买者利益的一种良好衡量。对

42.如果允许自由贸易,而且一国进口小麦,与贸易前的国内均衡相比,国内面包买者

的状况会变好,而国内农民的状况会变坏。对

43.关税往往有利于消费者。错

44.只有当一种行为的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时,理性人才行动。对

45.如果名义利率是7%,而通货膨胀率为5%,那么真实利率就是12%。错

46.通货膨胀侵蚀了人们工资的价值,并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错

47.假设投资者和消费者对未来变得悲观,并消减支出。如果财政决策者采取积极的稳

定政策,回应的政策应该是减少政府支出并增加税收。错

48.如果有百分之百准备金银行,那么货币供给不受公众选择以通货或存款持有的货币比例的影响。对

49.人们可以通过使自己的投资组合多元化来减少称为市场风险的风险。错

50.经验证据支持马尔萨斯关于人口增长和食物供给对生活水平影响的预言。错

51.竞争市场上的均衡使总剩余最大化。对

52.如果一个经济在其生产可能性边界上运行,它肯定有效地使用了自己的资源。对

53.“通货膨胀上升往往引起短期中失业减少”的表述是规范的。错

54.如果生产者生产的机会成本有差别,贸易就可以使他们的消费在其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对

读《经济学原理》有感

读《经济学原理》有感 读《经济学原理》有感 ――马歇尔的理论贡献和特点 马歇尔在西方经济学中是一个类似于马克思的人物,对于其经济学的阅读,不得不考虑其对后世经济学的影响。通过仔细阅读,下面从经济学方法论、价格理论、分配理论、对竞争和善恶的观点来评价。 经济学方法论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建立了经济学的“静态分析范式“,现在被演变为局部分析法。熊彼特曾说过:与其说马歇尔创造了一种分析的工具,还不如说他熟练地掌握了一种的工具;马歇尔的方法论主要可概括为: 既主张采用推导理论模型的抽象法,又赞成历史主义的描述法。他对历史学派和奥地利学派就经济学研究是采取历史归纳法还是采用抽象法的争论的态度是:每一种方法都有利有弊,因此各种方法应适当配合,而不应该相互排斥。 吸收了进化论的观点,提出的“只有渐进,没有突变”的连续原理,用以分析各种商品现象。 数量关系分析法更明确地演化为边际增量分析法,不仅用它分析价值问题,而且把它推广到其他经济问题的分析上,如国民收入的分配、生产、要素的组合替代原则,生产过程中各类资源的配置原则等。 把力学中的均衡引入到经济分析当中,创立了静态的局部均衡分析法,运用这种访求来分析相反经济力量的关系,如均衡价格的形成。这分析方法奠定了现代微观经济学分析法的基础。 运用数学公式、几何图形以及图表来解释各种经济现象,例如供给表和需求表、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弹性公式等。

价格理论 在书中,马歇尔用大量篇幅论述了价格理论,亦即他的价值论。在价值的决定问题上,马歇尔把传统经济的供给决定论和边际学派的需求决定论进行了有机结合。他认为,需求和供给都是价值决定的因素,二者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均衡价格。这样,马歇尔既否定了劳动价值论,又修改了边际效用价值论。这一价格理论至今仍然是西方经济学中价格理论的基础。 分配理论。 马歇尔把萨伊的生产三要素扩充为生产四要素,即劳动、资本、土地、和组织(企业家才能)。这是他的一个独创。他运用均衡价格分析方法依次研究各个生产要素,分配理论成为四个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决定理论,即各生产要素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的均衡形成。它们的均衡价格主要由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来决定。 关于竞争与善恶 马歇尔对“竞争”研究也比较深入,在《经济学原理》导言中,他指出:竞争可以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他认为“竞争”这个词充满了罪恶的意味,而且还包含着某种自私自利以及对他人的福利漠不关心的意思。 马歇尔认为人的自私性在古代同样存在,近代不过是“有着有意的自私自利的特点”,他认为“近代的特点是有意识性而不是自私性”。同样近代具有的有益的无私奉献之心,在古代同样存在但只不过古代不具有有意性的特点。有意性自觉性成为现代自私、无私的特点。 马歇尔一方面说竞争充满了罪恶,另一方面认为限制竞争会生成特权阶级,他说了这么多,实际上是通过评判竞争,推出一个词:经济自由。他认为经济自由是近代企业和产业的特征,不含有任何好的或坏的道德评价的意味,只是一个更有远见以及更为谨慎和自由的选择。经济自由的观念实开自由主义之先河。

经济学原理第7版(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23章 1.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2.国内生产总值(GDP ) 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通常是一年或一个季度(3个月);衡量的生产价值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不管是由本国的国民还是住在本国的外国人生产;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不包括过去生产的物品;生产并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包括有形的物品,也包括无形的劳务;使用市场价格。 3.GDP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G )和净出口(NX )。 (1)逍费是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2)投资是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3)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4)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 4.真实GDP和名义GDP 真实GDP :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反映产的产量的变动 名义GDP :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当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是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即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 通货膨胀率=[(第2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 第24章

1 .消费物价指数CPI 答:指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服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即:CPI =(当年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的价格)*100 计算消费物价指数:固定篮子、找出价格、计算这一篮子东西的费用、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从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 ]*100% 生产物价指数:企业所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 衡量生活费用中的三个问题。(CPI高估了生活费用的增加) (1)替代倾向。CPI使用了一篮子固定不变的物品。 (2)新产品的引进。CPI基于固定不变的一篮子物品和服务,没反映出因引进新物品而引起的货币价值的增加。 (3 )无法衡量质量的变动。 GDP平减指数与CPI的差别: (1)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CPI反映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CPI比较的是固定的二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这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GDP平减指数比较的是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同样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矫正经济变量 今天美元的数量=T年美元的数量* (今天的物价水平/T年的物价水平) 指数化:根据法律或合同按照通货膨胀的影响对货币数量的自动调整 真实利率和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指通常公布的、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货币数量) 真实利率指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货币购买力)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案例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课程案例分析集 同济大学文法学院理论经济学系经济学教研室 案例一 材料1.提供气象信息商品的劳动创造价值吗? 2002年7月4日夜,2002年第5号热带风暴“威马逊”肆虐东海,近中心最大风力达到12级(50米/秒)以上,东海海面巨浪汹涌。 “威马逊”到来的前6天,坐落在北纬29度、东经125度东海海面的平湖油气田收到了上海市中心气象台传来的“警报”:“未来5~6天,台风‘威马逊’将影响你平台,建议作好撤出的准备。”平台上的所有工作人员在直升飞机的协助下迅速撤离,避免了一场灾难的发生。 “台风对平台的影响本身不大,但在上面作业的人员面对台风的心理压力极大,如果不及时撤离,有可能发生一些极端事件。”上海市中心气象台副台长杨礼敏说。 平湖油气田是上海市中心气象台的长期企业客户之一。气象台每隔3~6小时左右向该平台提供海上、空中和陆地的全方位信息,以图文传送,还提供气象专业网站。上海市中心气象台现已拥有120家左右的长期客户和100多家“散户”,。“根据企业各自的需求,我们为其量身定制气象信息,并在物价局制定标准伪基础上协商信息使用的费用,所以,每家的费用都不同。”最高的达到每年20万元;而最低的也就几百块钱。”杨礼敏说:“但我们也要承担很大风险和压力:预报毕竟是有误差的,像这次的台风,企业撤离和重返平台的成本都是上千万元,所以,如果我们的信息不准,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据杨礼敏介绍,上海市中心气象台向企业提供专业有偿气象服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4年,为英国的BP公司在南黄海的石油钻探作“气象护航”。现在,气象台的客户除了海上作业、码头、航运等一贯靠天吃饭的企业外,还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材料2.电子货币——中外银行卡的产生及作用 信用卡作为电子货币的主要形式,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它最早是由商家发行的。商家们为了推销商品的需要,刺激购买,有选择地向一些讲信誉的

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 任何一个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理性人最终的选择必然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第十章:外部性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如果没有市场失灵,竞争市场的结果是有效率的,即最 大化了总剩余(包括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外部性(是一种市场失灵):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由于自利的买卖者忽略其行为的外部成本或收益,有外部性时,市场结果是没有效率的。政府行为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即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公共政策能够提高效率。 负外部性的例子:空气污染,狗叫,邻居吵闹,噪声污染,二手烟,驾车时打电话对路人不安全 市场均衡,最大化了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 供给曲线,表示私人成本,卖着直接承担的成本。需求曲线,表示私人价值,对于买者的价值(也就是支付意愿)。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外部成本:对旁观者负外部性影响的价值。 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征税=社会成本 当市场参与者必须支付社会成本时,市场均衡=社会均衡。 正外部性的例子:接种预防传染病的疫苗,研究创造知识,教育(减少了犯罪和改善了政府)。存在正外部性时,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私人价值(对买者的直接价值)+外部利益(对于旁观者的价值)。 社会最优数量是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补贴=外部利益 如果存在负外部性,市场生产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征税。 如果存在正外部性,小于。补贴。 技术政策:政府干预经济旨在扶持增进技术的企业。 专利法,技术政策的一种,对个人或公司创造发明的产权予以专利保护。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命令与控制政策:直接管制。限制排污,强制使用某项技术。 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向私人决策者提供由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的激励。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矫正税: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庇古税。理想的矫正税=外部成本。 对于正外部性的活动,理想的矫正补贴=外部利益。 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使私人激励和社会利益结合,使私人决策者做决策时考虑行为的外部利益和外部成本,使经济向资源配置更有效率的方向移动。 不同企业削减污染成本不同,有效率的结果:减排成本最低的企业减少最多的污染。 污染税是有效率的:减排成本低的企业减少污染,进而减少税收负担;减排成本高的企业更愿意支付税收。 管制是无效率的:需要所有企业都减少一定数量的污染。 矫正性税收对环境更有利:给企业激励,只要减污成本低于税收。而管制没有给企业继续减 排的激励。 汽油税,消除三种负外部性:拥挤,车祸,污染。

《经济学原理》有感

《经济学原理》有感 最近,一直都在忙兼职班主任的事情,书,确实读少了不少,但是在与小师弟小师妹的交往中,我又对“经济学”这个词汇有了新的认识。 今年华师经管院的招生是大类招生,我带的班级是经济学类1班。经济学类,别说对于他们,就是对于我这个理论上已经读了6年大学的人来说,都觉得十分不解。于是,他们带着很多疑问,很多困惑,很多迷茫迈入了大学校门,开始了大学的生活……作为兼班师姐,自然会面对很多来自他们的问题,比如说经济学究竟是什么,要学哪些科目,学经济学以后有什么用。后面两个问题都还挺好回答的,但第一个问题,一个本源的问题真的把我给问倒了。于是,新生进入军训后,趁着一些空闲,我端起了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希望能在这本经济学的里程碑和经济学入门教程中找到答案。 马歇尔是英国近代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新古典学派和剑桥学派的创始人,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经济学界最重要的人物。他生于英格兰,1865年毕业于剑桥大学。毕业后她在剑桥任教九年,然后又到了牛津大学,1885年,他又回到了母校执教,直到1905年退休。这样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他进入大学后开始学习数学、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而且他最有兴趣的哲学,但他最后还是选定经济学为专业。做出这个决定的重要原因是马歇尔曾走访英国的贫民区,无法忘却他所见到的贫穷和饥饿。 有人说,每一本经济学巨著,之所以流行或具有里程碑意义,其主要原因在于其符合其特殊的社会背景和经济状态,符合各自历史条件的要求。亚当?斯密在他的经济学巨著《国富论》中提出了著名的被称为“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强调资本主义自由经济;马歇尔继承了斯密的“看不见的理论”,反对国家政府干预经济,他在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中阐述了供求论、节欲论、生产费用论,特别是边际效用论,形成了“折衷的理论体系”。他在这本书里建立了静态经济学,所阐述的经济学说被看作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续和发展。他的这一著作被看作是与斯密《国富论》、李嘉图《赋税原理》齐名的划时代著作,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专著,成为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多年来一直被奉为英国经济学的圣经。这本经济学著作,在马歇尔在生之年就出版了8次之多。 马歇尔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有相当严密的体系,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个体系,一个研究经济学的基本框架。这本书分成了6篇。第一篇序论。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财富及人类需求关系的一门应用科学,认为其目的在于解救贫困和增进福利。第二篇,说明财富、价值、土地、所得、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准租、生产、消费、劳动等若干基本概念。第三篇,需求及其满足,论述消费理论。第四篇,生产要素,论述生产理论,在这一部分,讲述了土地、劳动、资本和组织之间的关系。第五篇,需求、供给与价值的一般关系。第六篇,国民所得的分配,论述分配理论。 马歇尔是局部均衡分析,即微观经济学的创始者,他研究单个市场的行为而不考虑市场与市场之间的影响。他运用上升的供给曲线和下降的需求曲线分析收入、成本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从而得出了均衡价格理论,这也是马歇尔经济学说的核心。他认为,市场价格决定于供需双方的力量均衡,二者同时起作用的。而《经济学原理》这本著作正是对均衡价格论的论证和引申。 好的经济学教科书能引导学生们去感受经济学家们见微知著的洞察力、把握实质的判断力,以及他们恪守的自由信念和特有的乐观精神。坏的教科书却只能让学生们觉得:经济学无非就是那些画在黑板上的、不知所云的曲线。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无疑属于前者。作为一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为什么你还应该学习经济学呢?曼昆在《经济学原理》的前言里列举了以下三个原因: 学习经济学的第一个原因是,它有助于你了解你所生活在其中的世界。有许多经济问题会激

曼昆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

1 Q4Why should policy makers think about incentives? Policymakers need to think about incentives so they can understand how people will respond to the policies they put in place. The text's example of seat belts shows that policy actions can have quite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If incentives matter a lot, they may lead to a very different type of policy; for example, some economists have suggested putting knives in steering columns so that people will drive much more carefully! While this suggestion is silly, it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incentives. Q6what does the invisible hand of the marketplace do? The "invisible hand" of the marketplace represents the idea that even though individuals and firms are all acting in their own self-interest, prices and the marketplace guide them to do what is good for society as a whole. 2 Q1How is economics like a science? Economics is like a science because economists use the scientific method. They devise theories, collect data, and then analyze these data in an attempt to verify or refute their theories about how the world works. Economists use theory and observation like other scientists, but they are limited in their ability to run controlled experiments. Instead, they must rely on natural experiments.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现象和案例精修订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原 理现象和案例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现象和案例经济学原理 一、决策中的经济学原理 原理一、机会选择 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而言,满足人类欲望需要的资源是有限的,这也就是经济学中所说的资源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必然导致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处于无限的选择之中。人们为了得到自己喜爱的事物,必然在众多食物中权衡取舍。选择是一个得到一样事物同时必须放弃另一样事物的过程,这样的选择就产生了机会成本。被放弃的事物的价值就是得到事物的机会成本。选择要决定用既定的资源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经济学家称为资源配置问题,而资源的有限性被经济学家称为稀缺性。稀缺性决定了每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做出选择。 作为例子,我们考虑我们买水果时的机会选择,现在有三种水果提供给我们,一种是苹果,一种是西瓜,还有一种是香蕉并且它们的价格都是一样的,而且只能一次买一样水果。那么如果我买了苹果那也就意味着我就要放弃选择买西瓜和香蕉的机会。同样的如果我选择买西瓜就要放弃买苹果和香蕉的机会,如果买香蕉就要放弃买西瓜和苹果的机会。 还有一个经典例子就是面包和大炮的事例。在战争年代这个决策是关乎国家兴旺的抉择。当时俄罗斯较多比例的选择了大炮,因此它的军事工业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从而有了较强的军事实力用来对抗美国。另一方面,由于它较少的选择了面包,它的轻工业和食品业发展十分落后,很难满足人民生活供给。这是一个机会选择的经典案例,在需要扞卫祖国安定的情况下就要较多的选择大炮,而在和平年代就要较大的选择面包,以取得更快的经济发展。 认识到人们面临不同目标中的权衡取舍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作出什么决策。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他们可以得到的选择,才能作出良好的决策。 原理二、用所放弃的东西的价值来衡量机会成本 在我们做出选择的同时机会成本就已经产生了,机会成本的代销可以用所放弃的东西的价值来衡量。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马歇尔是近代英国十分着名的经济学家,也是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其着作《经济学原理》是19世纪之前经济学理论之集大成,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经济学原理》是对均衡价格论的论证和引申,正如马歇尔书中写到“市场价格取决于供给和需求双方的力量均衡,犹如剪刀的两翼,同时起作用”,对于《经济学原理》的内容我主要有四点认识 一、均衡价格理论 马歇尔把牛顿力学的均衡概念应用到经济学中提出了“均衡价格论”,不得不说这是伟大的创举,这也为经济学借鉴其它学科的方法开创了先河。马歇尔的在《经济学原理》中确立了均衡概念在经济学分析中的核心地位,这就等于确立了价格机制在经济运行与资源配置中的中心地位,即价格的变动反映了商品稀缺程度的变化,并进一步调节着供求水平使其最终达到平衡。那么什么是均衡价格呢马歇尔认为,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所形成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它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需求直接决定的,其交叉点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但是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并不仅仅局限于供求决定论。马歇尔认为,价格与供求是相互作用的连锁反映,价格会影响供求,供求也会影响价格。他的论证是这样的:假设价格水平一定,如果需求大于供给,价格会上升到当前价格以上,生产也会随之增加。与此相反,假如需求小于供给,那么价格就要下降到当前价格一下,生产也会因之减少。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从这种相互关系出发,分析了供给、

需求和价格的函数关系。《经济学原理》强调的是均衡价格的形成,马歇尔用坐标轴的方式表现了均衡价格,即某种商品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相交之点就是该商品的均衡价格(纵坐标表示)与均衡产销量(横坐标表示),这个产量点表示均衡价格下生产者愿意供应的数量恰好等于消费者愿意买进的数量。 二、经济学对象 经济科学的研究内容乃至它的命名,是在《经济学原理》问世后有所改变的。马歇尔认为,经济学不只是研究财富的学问,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主要研究影响人类日常生活事物方面最有利、最坚定的那些动机和阻力。马歇尔改变了传统思路,不再像古典经济学家那样,仅仅重视对生产的研究,而是把研究的重心转向消费、需求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上,并且认为商品的价值不是取决于商品中所包含的劳动量而是取决于人们对商品效用的主观评价啊。这一转变是经济学由一门主要研究整个国家如何致富的学问,转变为主要研究个别消费者行为、个别厂商行为以及这两方面行为对价值价格决定机制的学问。“经济学”一词正式取代“政治经济学”,而被广大西方经济学者所接受。 三、国民收益的分配 《经济学原理》主要是以完全竞争和充分就业的假设为先决条件,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把市场价格作为基本的信息载体和传导机制,以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对物品与劳务进行供给与分配以及制定报酬。

我读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感悟、读后感)

我读经济学原理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让我受益匪浅,感悟颇多。俗话说: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这本书的字里行间反映出家庭、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状况,也深刻揭露了状况背后的规律和原理,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思考,也有助于我们培养缜密的思维和获得更加宽阔的视野。 我来谈谈自己对本书较为感兴趣的部分。经济学十大原理的第一条就是人们面临权衡取舍。这是一个不管从经济学还是从整个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得出的理论。做出决策就是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取舍。你从生活中来看,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要决定如何配置自己的时间,有一个小时,是用来学习,还是用来游玩?如果是用来学习,是做英语阅读,还是细读经济学课本?我们要做的选择很多,正如高考时选择要读的大学和专业,当大学时光走近尾声时,我们又面临着考研、直接工作、出国留学等多种选择。拓展到一个国家面临的选择,其实比个人的少不了多少,例如“大炮与黄油”之间的抉择,一个社会的支出,更多的是要用在保卫国土免受侵犯的国防上,还是要多用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这并不易于得出结论。还有效率与公平间的抉择也是我们时常关注的话题。当然了,我们的每一种选择都要为此付出代价。这就引入了书中提出的机会

成本,即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还是拿我们自己来说,我们选择学习最大的成本就是时间,如果我们把上学的时间用于其它事情,这又是另外一个局面。我们选择则做一件事而放弃做的另一件事可以说是我们投入的成本,所以在做一件事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这件事是否值得去做。 这本书讲的经济学十大原理通俗易懂,它很有效地联系我们周边生活讲述理论知识,不乏味的同时也不费力。理性人考虑边际量,考虑边际利益可以使我们做出的决策更加明智。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这可以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贸易可以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它既可以使我们享受更多品种的物品,还可以让我们自己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当然也不能忽略政府这双“看得见的手”对经济起的积极的调控作用。 经济学原理还讲了更为深入的理论,这在我们学习专业知识时将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当然,学习经济学,细读经济学的著作,其作用不仅仅在扩充我们的知识上,还在于培养我们思考问题的能力上。

经济学原理二复习资料全

《经济学原理(二)》期末复习资料 参考教材信息:请到导学资料下载区,下载《经济学原理参考教材》、《经济学原理》讲稿》。 第21章选择题 1.消费者可以承担的消费组合的限制被称为C A.无差异曲线。 B.边际替代率。 C.预算约束线。 D.消费限制。 2.以下哪一对物品的相对价格变动可能引起的替代效应最小?B A.7-11便利店的汽油和快客便利店的汽油。 B.右脚鞋和左脚鞋。 C.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 D.百城淡啤酒和库尔斯淡啤酒。 3.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称为B A.权衡取舍率。 B.边际替代率。 C.边际权衡取舍率。 D.编辑无差异率。 4.消费者任何两种物品的最优购买量是A A.在预算约束线不变时消费者达到最高无差异曲线的一点。 B.消费者达到最高无差异曲线的一点。 C.两条最高无差异曲线的相交点。 D.预算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相交之点。 5.如果收入翻了一番,价格也翻了一番,预算线将C A.平行向外移动。 B.平行向内移动。 C.保持不变。 D.向内旋转。 第21章判断题 1.预算约束线是向消费者提供了同样满足程度的一组商品组合。错 2.当在一个用每条轴表示一种物品量的图上作图时,无差异曲线通常是向右下方倾斜(负的)的直线。错 3.无差异曲线倾向于凸向原点,因为如果消费者拥有的想换出去的物品多,他们就愿意用大量的这种物品来换另一种物品。对 4.如果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替代效应总会引起该物品的需求量增加。对 5.吉芬物品是极端的低档物品。对 第22章选择题 1.约翰的汽车需要修理,因此,约翰决定卖掉这辆破车,以避免修理费。由于不知道有问题,苏珊买了这辆车。这是以下哪一项的例子?A A.逆向选择。 B.道德危险。 C.效率工资。 D.隐蔽行为。 2.朱迪想避免买一辆次品车。在她购车之前,她把她想买的车给她的机械师。这称为D A.道德危险。 B.逆向选择。 C.发信号。 D.筛选。 3.克里斯是一家服装公司的外出推销员。在这种就业关系中,克里斯是B A.委托人。 B.代理人。 C.发信号者。 D.筛选者。 4.为了使信号有效,以下哪一种关于用来透露私人信息的信号的说法是正确的?B A.它对有信息一方应该是免费的。 B.它对有信息一方应该是有代价的,但对有高质量产品的一方是低成本的。

《经济学原理》案例研究报告

《经济学原理》案例研究报告 一、案例研究报告的培养目标 《经济学原理》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案例研究报告拟要求学生针对课程所学知识,选择某一具体经济学现象或问题,撰写研究报告。在案例研究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资料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这样一方面增强学生对现实经济活动的了解,另一方面,通过把学过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应用到案例分析过程中,深化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的认识,促进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通过案例的编写和分析,我们要达到如下几个目标:①深化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的认识; 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③培养学生撰写论文和报告的基本素质;④培养学生资料收集、数据处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案例研究报告的基本要求 案例写作要符合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①结合微观经济学某一章节,也可以结合多个章节,把一个经济学理论点如供给、 需求、弹性、产量、成本、价格、市场结构、资源、政府管制等(学生在选择理 论点时,不要局限于上述理论点,可以自己选择感兴趣的理论点),在结合现实 案例的基础上,进行案例的写作工作。 ②在撰写案例时,要按照规范进行写作,案例要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 参考文献等组成部分。 ③案例写作要阅读至少5篇文献,如表1所示。学生要把文献笔记附在案例报告后 面,案例中引用别人的观点、文字、数据、图表等,要标明出处,精确到引用文 献的页码。 ④案例写作要对经济现象进行详细描述,对你打算研究的经济现象的起因、过程和 结果进行充分、细致的叙述,要有逻辑性,最好有统计数据资料作为支持。 ⑤在案例分析过程中,要把经济学理论和案例结合在一起,避免出现“两层皮”, 即理论和案例内容脱节的问题。 三、案例研究报告格式示例 题目(如我国汽车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摘要: 要求说明这篇报告分析的经济现象、采用的经济学理论、方法特色、分析过程与主要结论与观点。 关键词: 要求论文观点表达、逻辑构建的最关键词汇,切忌一般化。把案例分析报告的关键词列示时,要有3-5个关键词。 1 问题的提出 确定本文要采用的经济学理论,分析的主要经济现象,以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30章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30章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古典通货膨胀理论 1.物价水平与货币价值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待经济中的物价总水平: (1)物价水平可看作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当物价水平上升时,人们必须为他们购买的物品与劳务支付更多的钱。 (2)可以把物价水平看作货币价值的一种衡量指标。物价水平上升意味着货币价值下降,因为每一美元所能购买的物品与劳务量变少了。 用数学方法来表述上述思想:假设P 是用消费物价指数或GDP 平减指数所衡量的物价水平,那么P 也就衡量了购买一篮子物品与劳务所需要的美元数量。用一美元所能购买的物品与劳务量等于1/P 。换句话说,如果P 是用货币衡量的物品与劳务的价格,那么1/P 就是用物品与劳务衡量的货币价值。因此,当物价总水平上升时,货币价值下降。 2.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 (1)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货币供给的基本方程式:s M B M =?,它提示了影响货币供给的两大基本因素:基础货 币(B )和货币乘数(M )。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通常认为货币供给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 (2)货币需求 ①货币需求指有效的货币需求,它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得到或持有货币的意愿;二是必须有得到或持有货币的能力。 ②影响和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包括收入状况、信用的发达程度、市场利率、消费倾向、货币流通速度、社会商品可供量和物价水平、心理预期、人们的资产选择等因素。物价水平上升(货币价值下降)增加名义货币需求量。 ③名义货币需求指社会各经济部门所持有的货币单位的数量。实际货币需求指扣除了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实际货币数量。 (3)货币均衡 货币均衡指货币供给与由经济的实际变量或客观因素决定的货币需求相符合。如图30-1所示,横轴表示货币量;左边纵轴表示货币价值1/P ,而右边纵轴表示物价水平P 。物价水平轴正好上下颠倒:较低的物价水平接近于这条轴的顶端,而较高的物价水平则接近于底部。这种颠倒的轴表示,当货币价值高时(用接近左边纵轴的顶端来表示),物价水平

《经济学原理》读书心得

( 心得体会)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07186 《经济学原理》读书心得Reading experience of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经济学原理》读书心得 《经济学原理》读书心得 经济学一直是我感兴趣的学科,大体是因为经济学可以让我清楚地看到一些社会现象的本质。经典的经济学入门教材很多,如斯密的《国富论》,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等,但我想向大家推荐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一书。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曾创造了两次吉尼斯世界记录:一是书还未完稿时,出版商就出价140万美元买下版权,从而创下经济学著作卖价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二是书一出版便很快风行美国,出版仅3个月就被300多所大学采用作为教材,其英文版发行量在1998年出版当年就高达20万册,成为世界上首版最成功的经济学教材,其畅销速度与畅销数量又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本书特点鲜明,简明、有趣味、思路清晰且逻辑严谨,是一本绝对值得去细细品读的书!我是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读后有种醍醐灌顶的新鲜感。 通常认为,经济学是一门艰深的学科,常常需要运用大量深奥的数学知识,令人望而却步,但在读完本书后,却有了另一番感受。这主要因为曼昆从容易理解的经济学的十大基本原理入手,循序渐进,旁征博引,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向读者展示经济学的无穷魅力。限于本人的专业知识与文字驾驭能力,就书中前三条基本原理浅显地谈谈我的一些读后体会。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书中告诉我们,由于资源的稀缺性,我们面临权衡取舍,这才会在生活中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选择。相信大多数人对于其中的道理并不陌生,但能够时时做出正确取舍的人不多。孟子在《告子上》中感叹,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这充分说明了取舍的痛苦,如何取舍,就得按照理性人的思维模式了。曼昆在提到这个原理时写到:也许一个人一生中没有一种取舍比工作和闲暇之间的权衡取舍更明显和更重要。我完全赞同这句话。尤其对于个人来说,时间是最大的稀缺性资源。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要是把时间都用在怨天尤人上,你就放弃了学会改变境遇的奋斗和追求。 其实,我们自己也在被取舍中生活着。无论我们在找工作时,还是与他人合作时,甚至找女朋友时,如果想脱颖而出,就必须拥有稀缺性资源,如高学位、良好的口碑、漂亮的相貌只有这样才可以发送有效的信号,才可以让他人权衡取舍时更多的考虑我们。当然,其信号的成本是昂贵的。 个人行为的取舍或许是简单的,当个人组成社会时,将会面临更多、更难的权衡取舍。对于社会,效率与公平永远是鱼与熊掌的关系。效率决定整个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则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当政府想要把经济蛋糕切得更均匀时,就减少了人们做大蛋糕的热情,从而这块蛋糕本身也就变小了。这就要求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取舍。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读研,对于一个没接触过经济学的人来说,他认为的成本是:学费+住宿费+生活费+考试费用,时间是一个不会计入成本的因素。曼昆却认为:住宿费和生活费是收益,而非成本。想想就会明白,因为这些开支

经济学原理经典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供给:卖者愿意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 2 需求:买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 3 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4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5供给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6最高限价: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高价格比如:租金控制。 7最低限价: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低价格比如:最低工资。 8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9边际效用:即每一单位新增的商品或服务带来的效用量的增量。 10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 11机会成本:是指当经济资源有多种用途时,把资源投入到某一特定用途以后,在所放弃的其他用途中,可能给选择者带来的最大收益。 12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能力 13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 14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15完全竞争市场:交换和竞争没有任何阻力和干扰的理想化市场。 16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非分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17外部性:生产或消费一个物品影响到旁观者的福利(比如:污染) 18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二、简答题 1、解释市场失灵的两个主要原因,并各举出一个例子。 外部性:污染市场势力:垄断 2、画出并解释一个生产牛奶与点心的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一场瘟疫造成该经济一半奶牛死亡,这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发生什么变动? 答:假设在正常情况下,将可能得到的所有资源用于生产点心,可以生产300千克,如果全用于生产牛奶,可以生产1 000升。L1表示正常情况下该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一场疾病造成该经济一半的奶牛死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向内移,即L2线。因为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可用于生产点心和牛奶的经济资源减少了。 3.画一张循环流向图,确认模型中对应于下列每种活动的物品与劳务流向和货币流向的部分。

曼昆《经济学原理》笔记

曼昆《经济学原理》汇总 第一章 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 1)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做出决策的时候人们不得不在不同的目标之间做出取舍) 2)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比如读大学,要考虑到不能工作带来的工资损失) 3)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比如应该读到什么时候才能拿到最好的工资,博士,硕士呵呵) 4)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比如去超市买东西很便宜,于是我们去买,结果买了很多的不需要的东西,反倒花了更多的钱) 经济相互交易的三个原理: 5) 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想想如果没有贸易,我们还处于自然经济的状况,那么我们需要做所有的事情,需要去做冰箱,彩电……不可能吧。没有贸易就没有竞争了,那么我们就可能在某一领域被人们垄断,想想封闭的中国,我们可能不能得到很多的先进的科技,但是我们现在和很多的国家贸易,这样我们可以享用更多的先进的技术) 6)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这个东西从我学过的邓小平理论当中可以反复地看到,无形的手,价格!) 7) 政府有的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我们需要政府来维持这个社会的治安……,抄一句:促进效率和促进公平〈尽管很多的时候他们是一对矛盾,有的时候政府也不一定能做到这一点〉市场失灵)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的三个原理: 8)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就是劳动生产率,你工作一个小时,那么你能够创造出多少的财富。那么我们要提高生活水平,我们就需要去得到良好教育,现在我就在这么做,呵呵,拥有生产工

具——我现在需要一台电脑,速度要快些,屏幕要液晶的更好,以及获取最好技术的机会——这我需要向导师和图书馆,师兄多多请教了,还要自己去争取机会!)

心得体会 宏观经济学心得体会

宏观经济学心得体会 这一阶段的宏观经济学课程结束了,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获得了一种把经济学理论和实际经济问题相结合的思维,逐步尝试把平时看到的新闻中的经济问题与所学过的理论结合起来,宏观经济学心得体会。 一,理论基础仍是重点 当然宏观经济理论的学习仍然是基础,凯恩斯的理论仍然是学习的重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的时期产生了一些凯恩斯主义无法解决的问题,凯恩斯主义一度走入低谷,但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是凯恩斯主义将重新受到重视,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相信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靠拢,新增长理论将继续是一个研究热点,不远的将来宏观经济学将出现新的综合。 二,宏观经济问题的关注和理论的应用 在本课的学习中着重讲到了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问题:首先,经济的增长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以我国的经济增长现状为例。现阶段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可是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感觉到财富的相应迅速增加,甚至感觉在缩水。到底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能持续多久?这个问题从乐观和悲观两方面来分析,并从两种观点中分析中国的经济增长的现状。中国近几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很快,增长百分比在10%左右,但是人们一直对现在反应经济增长的GDP的核算是否能反应经济的实际增长存在怀疑,所以在学习中我们引入了绿色GDP的核算。

除了对经济增长的关注,我们还对经济周期、失业和通货膨胀等问题都进行了学习,分别以中国的数据作为实例进行了详细的( 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在xx年至现在国家一直采用稳健的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可以用研究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IS-LM曲线来分析,并且对IS-LM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每一个国家不再可能是完全封闭的,所以IS-LM模型进一步扩展为IS-LM-BP模型。这样可以更完善分析各国的经济。从IS-LM模型中还可以推出AD-AS曲线,这时价格不再作为一个常量而是作为一个变量来考虑,并且把总供给和总需求结合了起来。用AD-AS模型可以充分的分析美国90年代后的新经济,从而研究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启示的因素。 三,结论 在宏观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门论战激烈,不断变动发展的学科。除了在有关影响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方面经济学家能达成一致以外,在其他领域中,尤其是在涉及商业周期,失业,通货膨胀中宏观经济学各流派争论不休。而且各个流派的理论研究都是在很多假设条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每个流派在研究时都是寻找能够支持自己观点的依据,而对反方面的实际问题则不予考虑,这样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多局限性,精品范文网|宏观经济学心得体会。所以我个人认为宏观经济学对经济的运行有着指导作用,但是仍存在很多的局限。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 现象和案例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现象和案例经济学原理 一、决策中的经济学原理 原理一、机会选择 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而言,满足人类欲望需要的资源是有限的,这也就是经济学中所说的资源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必然导致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处于无限的选择之中。人们为了得到自己喜爱的事物,必然在众多食物中权衡取舍。选择是一个得到一样事物同时必须放弃另一样事物的过程,这样的选择就产生了机会成本。被放弃的事物的价值就是得到事物的机会成本。选择要决定用既定的资源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经济学家称为资源配置问题,而资源的有限性被经济学家称为稀缺性。稀缺性决定了每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做出选择。 作为例子,我们考虑我们买水果时的机会选择,现在有三种水果提供给我们,一种是苹果,一种是西瓜,还有一种是香蕉并且它们的价格都是一样的,而且只能一次买一样水果。那么如果我买了苹果那也就意味着我就要放弃选择买西瓜和香蕉的机会。同样的如果我选择买西瓜就要放弃买苹果和香蕉的机会,如果买香蕉就要放弃买西瓜和苹果的机会。 还有一个经典例子就是面包和大炮的事例。在战争年代这个决策是关乎国家兴旺的抉择。当时俄罗斯较多比例的选择了大炮,因此它的军事工业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从而有了较强的军事实力用来对抗美国。另一方面,由于它较少的选择了面包,它的轻工业和食品业发展十分落后,很难满足人民生活供给。这是一个机会选择的经典案例,在需要捍卫祖国安定的情况下就要较多的选择大炮,而在和平年代就要较大的选择面包,以取得更快的经济发展。 认识到人们面临不同目标中的权衡取舍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作出什么决策。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他们可以得到的选择,才能作出良好的决策。 原理二、用所放弃的东西的价值来衡量机会成本 在我们做出选择的同时机会成本就已经产生了,机会成本的代销可以用所放弃的东西的价值来衡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