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船舶旋回运动-6解析
6船舶旋回运动-6

(3)在两船相遇中,由于两船距离很近,若两船同 时操舵避让,两船可能突然靠拢而发生碰撞,这正是 两船同时产生反横距的结果。(另外还有船吸作用) (4)在横移驶靠码头(或他船)时,在靠离泊作业 及避碰时,应充分利用kick。 (5)内河船在狭窄航道中回转时,反横距也是一个 重要参数。
4.旋回初径(tactical diameter) DT
P 在重心之前,靠近船首,所以船首处
横向分速小,船尾处横向分速大,从而出现“首动一
尺,尾动一丈”的现象。
船舶后退中回转时,转心 P 在重心 G 之后;
内河中船舶上水(下水)时:船首顺流转向,转
心位置后移甚至于在重心之后;船首逆流转向,转心
位置前移甚至于在首柱之前。
绕 GZ 轴的惯性矩为:
M jz
d J m (1 k3 ) dt
3.船舶非定常回转运动时的运动方程
根据达朗贝尔定理,即:
Fx F jx 0
Fy F jy 0
将以上各式代入并整理得:
T PN sin R1 cos R2 sin dV d V2 w (1 k1 ) cos w (1 k1 )V sin w (1 k 2 ) sin dt dt R
(3)船首有朝操舵一侧偏转的趋势,
∵
(4)船舶朝操舵一侧横倾(内倾), ∵舵力位置较船舶重心位置低。
MP d ,即回转角加速度为正。 dt J m (1 k 3 )
2.变化阶段(过渡阶段、渐变阶段):
回转运动时起——定常旋回时止
运动参数:∵船舶初始漂角很小,所以 ∴ cos 1 , sin 0 。 运动方程简化为:
Fx T Px Rx T PN sin R1 cos R2 sin
船舶操纵试题六(含答案)

试题六1. 直航船操一定舵角后,其过渡阶段的:A. 横移速度为常量,横移加速度为常量B. 横移速度为常量,横移加速度为变量C. 横移速度为变量,横移加速度为变量D. 横移速度为变量,横移加速度为常量2. 船舶旋回过程中,转心位置:A. 在转舵阶段和过渡阶段不变,在定常旋回阶段不变B. 在转舵阶段和过渡阶段变化,在定常旋回阶段变化C. 在转舵阶段和过渡阶段变化,在定常旋回阶段不变D. 在转舵阶段和过渡阶段不变,在定常旋回阶段变化3. 船舶旋回运动中,漂角越大:A. 速降系数越小,速度下降越小,转心前移B. 速降系数越小,速度下降越大,转心前移C. 速降系数越大,速度下降越大,转心前移D. 速降系数越小,速度下降越大,转心后移4. 航向稳定性好的船舶在:A. 改向时应舵较快,旋回中操正舵能较快地恢复直线运动B. 改向时应舵较快,旋回中操正舵能较慢地恢复直线运动C. 改向时应舵较慢,旋回中操正舵能较快地恢复直线运动D. 改向时应舵较慢,旋回中操正舵能较慢地恢复直线运动5. 船舶航向稳定性与船体水下侧面积形状分布和纵倾情况有关:A. 船尾钝材、尾倾越大,航向稳定性越好B. 船首钝材、尾倾越大,航向稳定性越好C. 船首钝材、首倾越大,航向稳定性越好D. 船尾钝材、首倾越大,航向稳定性越好6. 船舶在大风浪中航行,甲板上浪:A.将会影响船舶稳定性,需适当加速航行B.将不会影响船舶稳定性,需适当加速航行C.将会影响船舶稳定性,需适当减速航行D. 将不会影响船舶稳定性,需适当减速航行7. 船舶由静止状态进车,达到相应稳定航速的时间:A. 与船舶排水量成正比,与达到相应稳定航速时的螺旋浆推力成正比B. 与船舶排水量成反比,与达到相应稳定航速时的螺旋浆推力成正比C. 与船舶排水量成正比,与达到相应稳定航速时的螺旋浆推力成反比D. 与船舶排水量成反比,与达到相应稳定航速时的螺旋浆推力成反比8. 匀速前进中的船舶主机停车后,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为:A. 呈线性变化,逐渐降速为零B. 呈线性变化,逐渐降速为定常值C. 呈非线性变化,开始降速较快,而后下降率变低,逐渐降速为零D. 呈非线性变化,开始降速较慢,而后下降率加快,逐渐降速为零9. 船舶旋回性指数K的物理意义是:A. 操舵后,单位舵角作用下产生的最大定常旋回角速度的大小B. 操舵后,单位舵角作用下产生的最大旋回角速度的大小C. 操舵后,单位舵角作用下产生的最小旋回角速度的大小D. 操舵后,单位舵角作用下产生的0.63倍最终旋回角速度的大小10. 同一艘货船,在航速和舵角不变的条件下,其操纵性指数随吃水增加的变化情况为:A. K′减小,T′增大B. K′增大,T′增大C. K′减小,T′减小D. K′增大,T′减小11. 船舶改向时的新航向距离:A. 与舵角到位所需时间和舵角有关,与船速成正比B. 与舵角到位所需时间和舵角有关,与船速成反比C. 与舵角到位所需时间和舵角无关,与船速成反比D. 与舵角到位所需时间和舵角无关,与船速成正比12. 船舶在旋回中降速:A. 主要是大舵角的舵阻力造成的,可降速1/2B. 主要是斜航中船体阻力激增所致,可降速1/4~1/2C. 主要是推进器效率降低所致,可降速1/5D. 即使使用满舵也只降低10%左右13. 直航低速前进中的船舶,当存在横倾时:A. 在首波峰压力转矩的作用下,船首易向低舷一侧偏转B. 在阻力和推力转矩的作用下,船首易向低舷一侧偏转C. 在阻力和推力转矩的作用下,船首易向高舷一侧偏转D. 在首波峰压力转矩的作用下,船首易向高舷一侧偏转14. 为了留有一定的储备,主机的海上转数通常定为额定转数的:A. 89~92%B. 92~93%C. 94~95%D. 96~97%15. 单车船静止中倒车,螺旋桨产生的横向力的大小排列顺序为:A. 伴流横向力>沉深横向力>排出流横向力B. 沉深横向力>伴流横向力>排出流横向力C. 排出流横向力>沉深横向力>伴流横向力D. 伴流横向力>排出流横向力>沉深横向力16. 舵速是指:A. 舵相对于水的相对运动速度在舵翼前后方向上的分量B. 舵相对于水的相对运动速度在舵翼垂直方向上的分量C. 舵相对于水的相对运动速度在船舶首尾方向上的分量D. 舵相对于水的相对运动速度在船舶横向方向上的分量17. 航行中的船舶,提高舵力转船力矩的措施包括:A. 增大舵角、提高舵速和增大舵面积B. 增大舵角和增大舵面积C. 提高舵速和增大舵面积D. 增大舵角和提高舵速18. 舵效与舵角有关,一般舵角为______时,舵效最好。
船舶的旋回性能船舶操纵

3.第三阶段——定常旋回阶段
当漂角增加到一定值时,作用于 船体所受合力矩为零,进入定常旋回运 动。空船约在转首60°左右,满载约在 100 ° ~ 120 °左右进入定常旋回阶段。
• 特征:
• 船舶以固定漂角作匀速圆周运动
• 船舶处于相对稳定的外倾
二、旋回圈的大小及其要素
概念: 定速直航(一般为全速)的船舶操一定舵 角(一般为满舵)后,其重心所描绘的轨迹叫做 旋回圈(turning circle)。
船舶的追随性指数(turning lag index),单位为
s;K称之为船舶的旋回性指数(turning ability
index),单位为1/s。
二、船舶操纵性指数及其意义
1.K表示船舶旋回性的优劣
又称旋回性指数。K值大,则操舵后的转向角加 速度初始值、定常转向角速度值均较高,易于有较大 的转向角。
三、影响旋回圈大小的因素
1.方形系数Cb(block coefficient)
方形系数较低的瘦形高速船(Cb≈0.6)较方形系数较高的 肥形船(Cb ≈0.8)的旋回性能差得多,即船舶的方形系数越大, 船舶的旋回性越好,旋回圈越小。
2.船体水线下侧面积形状及分布
就整体而言,船首部分分布面积较大如有球鼻首者 或船尾比较瘦削的船舶,旋回中的阻尼力短小,旋回性 较好,旋回圈较小,但航向稳定性较差;而船尾部分分 布面积较大者如船尾有钝材或船首比较削进 (cut up) 的船舶,旋回中的阻尼力矩比较大,旋回性较差,旋回 圈较大,但航向稳定性较好
在3°~15°之间。
2) 转心(pivoting point)及其位置
旋回中的船舶可视为一方面船舶以一定的速度前进, 同时绕通过某一点的竖轴而旋转的运动的叠加,这一点就是 转心,通常以P代表之。船舶操舵旋回时,在旋回的初始阶 段,转心约在重心稍前处,以后随船舶旋回不断加快,转心 随着旋回中的漂角的增大而逐渐向船首方向移动;当船舶进 入定常旋回阶段即船舶旋回中的漂角保持不变时,转心P逐 渐稳定于某一点,对于不同船舶,该点的位置大约在离船首 柱后1/3~1/5船长处;船处于后退中,转心位置则在船尾 附近。
船舶操纵旋回性

又称心矩,指操舵开始重心至旋回曲率中心纵距. 又称心矩,指操舵开始重心至旋回曲率中心纵距.
船舶旋回性
二,旋回圈及其要素 6,反移量(kick) ,反移量( ) 即偏距, 即偏距 , 当航向转过一个罗经点时达最大 . 约
为船长的1%左右 而船尾可达船长的1/10~1/5. 左右, 为船长的 左右,而船尾可达船长的 . 7,漂角β(drift angle) ,漂角 ( )
船舶旋回性
一,船舶旋回运动的过程
1.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转舵阶段 转舵阶段 出现降速和漂角但量都很小;旋回角速度不大, 出现降速和漂角但量都很小;旋回角速度不大,但旋 回角加速度最大.重心向操舵相反方向少量横移 少量横移, 回角加速度最大.重心向操舵相反方向少量横移,同时因 舵力位置比重心位置低而出现少量内倾 少量内倾. 舵力位置比重心位置低而出现少量内倾. 2.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过渡阶段 过渡阶段 船舶的旋回角速度,横移速度和漂角均逐步增大. 船舶的旋回角速度,横移速度和漂角均逐步增大.降 速明显(斜航阻力增加) 由反向横移变成向操舵一侧正 速明显(斜航阻力增加);由反向横移变成向操舵一侧正 向横移;船舶由内倾变为外倾逐渐增大;船舶加速旋回 内倾变为外倾逐渐增大 加速旋回. 向横移;船舶由内倾变为外倾逐渐增大;船舶加速旋回. 3.第三阶段——定常旋回阶段 .第三阶段 定常旋回阶段 当漂角增加到一定值时,作用于船体所受合力矩为零, 当漂角增加到一定值时,作用于船体所受合力矩为零, 进入定常旋回运动.空船约在转首60°左右, 进入定常旋回运动.空船约在转首 °左右,满载约在 100 ° ~ 120 °左右进入定常旋回阶段. 左右进入定常旋回阶段.
船舶旋回性
二,旋回圈及其要素
Tr G DT G G
大学航海学考试(习题卷25)

大学航海学考试(习题卷25)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98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北半球台风危险半园的特点和避航法是:A)右半园,风向右转,右首受风驶离B)右半园,风向右转,左尾受风驶离C)左半园,风向左转,右尾受风驶离D)左半园,风向左转,左首受风驶离答案:A解析:2.[单选题]利用__________说明时间比较直观。
A)赤道面平面图B)子午面投影图C)子午面天球图D)真地平平面图答案:A解析:3.[单选题]在周日视运动中,春分点连续两次在某地___所经历的时间 间隔称为 1 恒星日。
A)上中天B)下中天C)视出D)视没答案:A解析:4.[单选题]为减小雷达测距误差,下述说法错误的是( )。
A)适当调节各控钮,使回波清晰、包满B)应经常检查距标的精度,掌握其误差C)应将VRM与回波的中心精确重合D)应选择陡峭、回波清晰稳定的物标答案:C解析:5.[单选题]测者眼高为9m,物标高程为16m,则测者能见地平距离为________海里。
A)@6.27B)@ 8.36C)@ 14.63D)@6.67答案:A解析:6.[单选题]已知到达点经度16812.’6E,两地间的经差2426.’0W,则起航点经度为:D)16721.’4W答案:D解析:7.[单选题]英舨海图上某灯塔射程35n mile ,灯高144m,眼高9m,则该灯塔灯光最大可见距离为________A)@26.7nB)@ 31.3C)@ 22.9nD)@35.0n答案:B解析:8.[单选题]某轮沿某叠标线航行,图示叠标方位为358,罗航向003,罗经差-2,则风流压差为:A)@-3B)@ +3C)@ -7D)@+7答案:A解析:9.[单选题]航迹计算法主要适用于:A)@海区海图比例尺小,为了提高推算精度B)@ 渔区航行需频繁转向的场合C)@ 现代化导航仪中的航行计算D)@以上都对答案:D解析:10.[单选题]制链器的主要作用是:A)使锚链平卧在链轮上B)防止锚链下滑C)固定锚链并将锚和卧底链产生的拉力直接传递至船体D)为美观而设计答案:C解析:11.[单选题]中版海图和航标表中灯标射程取值为A)@光力能见距离与地理能见距离两者当中较大者B)@ 光力能见距离与地理能见距离两者当中较小者C)@ 光力能见距离与测者5m眼高的地理能见距离两者当中较大者D)@光力能见距离与测者5m眼高的地理能见距离两者当中较小者答案:D解析:12.[单选题]雷达目标相对矢量方向指示( )。
船舶旋回性PPT课件

二、船舶旋回的运动过程 船舶以一定航速直进当中操某一 舵角并保持之,船舶将进入旋回过 程。 1.第一阶段 转舵阶段指从转舵开始到舵转至 规定角度为止,时间很短,通常船 舶不超过15s。
第6页/共40页
1)受力特点 船舶操舵后,由舵角引起横向力 和力矩,使船产生横向加速度和回 转角加速度 。
第37页/共40页
五、旋回圈要素在实际操船中的应用 1.旋回初径可以用来估算船舶用舵旋回掉头所 需的水域; 2.横距可以用来估算操舵转首后,船舶与岸或 其它船舶是否有足够的间距; 3.滞距可以用来推算两船对遇时无法旋回避让 的距离,即两船对遇时的距离小于两船的滞距 之和,则用舵无法避让; 4.两船的进距之和则可以用来推算对遇时的最 晚施舵点。
第7页/共40页
2)运动特点(1)船舶产源自一定的漂角斜航 ;(2)船尾出现明显外移; (3)转心P在船首附近,也可能 在首尾线延长线上;
(4)降速不明显; (5)船舶还将因舵力位置较船 舶重心位置低而出现少量的向操舵 一舷的横倾(内倾)。内倾角大小 与船舶初稳性GM值、所操舵角及 船速有关
第8页/共40页
第24页/共40页
5.滞距Re 亦称心距。正常旋回时,船 舶旋回轨迹曲率中心O总较操 舵时船舶重心位置更偏于前方 。滞距是该中心O的纵距。 滞距大约为1~2倍船长,它 表示操舵后到船舶进入旋回的 “滞后距离”,也是衡量船舶 舵效的标准之一。
第25页/共40页
6.反移量 Lk 在旋回转舵阶段,在舵产生 的横向力的作用下,使船舶重 心产生向转舵相反方向的横移 量,其称为反移量 。 一般情况下,满舵旋回反移 量约为船长的1/100左右。
2.第二阶段
操舵后,随着船舶横移速度与漂 角的增大,船舶的运动速度矢量将 逐渐偏离首尾面而向外转动,越来 越明显的斜航运动将使船舶的旋回 运动进入加速旋回阶段 。
船舶操纵知识

– – – – 舵面积比随吃水增加而降低; 随着吃水的增加,船舶通过重心G点竖轴的转动惯量增加; 随着吃水的增加,初始旋回大大减慢。 若纵倾状态相同,吃水增加时,旋回进距增大,横距和旋回初径也 将有所增加。
吃水差影响:
– 较大程度地改变了船舶水线下船体侧面积的分布状态,因而对船舶 旋回性能带来明显的影影响。 – 尾倾增大,旋向圈也将增大;对于Cb=0.8的船舶,若尾倾增大量为 船长的1%,旋回初径将可增加10%左右;对于Cb=0.6的船舶,若尾 倾增大量为船长的1%,旋回初径将可增加3%左右。
主要原因:
3.船体水线下侧面形状
规律:
就整体而言,船首部分分布面积较大如有球鼻首者, 或船尾比较瘦削的船舶,旋回中的阻尼力矩小,旋回 性较好,旋回圈较小,但航向稳定性较差; 船尾部分分布面积较大者如船尾有钝材,或船首比较 削进(cut up)的船舶,旋回中的阻尼力矩比较大, 旋回性较差,旋回圈较大,但航向稳定性较好。
mxG r mv
mxG r mu0 r mv
mu0 r
G
Yr r Yv v
G
Yv v Yr r Y Yr r Yv v
G K
Y C Yv v Yr r
K
K
Y C
转舵阶段
过度阶段
定常阶段
第一阶段(转舵阶段)
• 转舵阶段: 从转舵开始到舵转至规定角度 为止,时间很短(约15s) • 受力情况:由舵角引起横向力和力矩, 使船产生横向加速度和回转角加速度。 • 运动特点 : 由于船体本身的惯性很大,还来不及产生 明显的横向速度和回转角速度; 船舶重心G操舵相反一舷的小量横移; 船舶横向向操舵一舷倾斜(内倾);
船舶的旋回性能-船舶操纵

2、描述船舶旋回运动状态的运动要素
1) 漂角(drift angle) 漂角(
船舶首尾线上某一点的 线速度与船舶首尾面的交角叫 做漂角, 如左图所示 。 做漂角 , 如左图所示。 船舶在 首尾线上不同点的漂角是不同 的 , 在船尾处, 由于其横移速 在船尾处 , 度最大, 因此漂角也最大 。 度最大 , 因此漂角也最大。 但 通常所说的漂角是指船舶重心 处的线速度Vt 与船舶首尾面的 处的线速度 Vt与船舶首尾面的 交角,也就是船首向与重心G 交角,也就是船首向与重心G点 处旋回圈切线方向的夹角, 处旋回圈切线方向的夹角,用B 表示之。 表示之 。 一般船舶的漂角大约 在3°~15°之间。 15°
第一节 船舶的旋回性
概述:旋回性是指定速直航的船舶操 某一大的舵角后进入定常旋回的运动性 能。
旋回性是船舶操纵性当中极 其重要的一种性能! 其重要的一种性能!
一、船舶旋回的运动过程
1、第一阶段(转舵阶段) 第一阶段(转舵阶段)
船舶向一舷操舵后, 船舶向一舷操舵后, 保持或近乎保持其直进速 度,同时开始进入基本沿 原航向前进而船尾外移同 时少量的向操舵一舷横倾 的初始旋回阶段 —反移内倾。
2) 转心(pivoting point)及其位置 转心( point)及其位置
旋回中的船舶可视为一方面船舶以一定的速度前进, 同时绕通过某一点的竖轴而旋转的运动的叠加,这一点就是 转心,通常以P 转心,通常以P代表之。船舶操舵旋回时,在旋回的初始阶 段,转心约在重心稍前处,以后随船舶旋回不断加快,转心 随着旋回中的漂角的增大而逐渐向船首方向移动;当船舶进 入定常旋回阶段即船舶旋回中的漂角保持不变时,转心P 入定常旋回阶段即船舶旋回中的漂角保持不变时,转心P逐 渐稳定于某一点,对于不同船舶,该点的位置大约在离船首 柱后1 柱后1/3~1/5船长处;船处于后退中,转心位置则在船尾 附近。 对于不同船舶而言,旋回性能越好、旋回中漂角B 对于不同船舶而言,旋回性能越好、旋回中漂角B越大 的船舶,其旋回时的转心越靠近船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船舶重心由反向横移变为正向横移。
因为:
V2 PN cos R2 w (1 k 2 ) d R PN cos R2 (1 k 2 )V dt w (1 k1 )V w (1 k1 )V (1 k1 ) R
二.船舶旋回的运动过程
1.机动阶段(反向横移内倾阶段):开始转舵——
船首开始转动
运动参数:∵ 0 , ∴ R R0 , Rb 0 , R f 0 , Rc 0 , 0 运动方程简化为:
dV T PN sin R0 w (1 k1 ) dt V2 PN cos w (1 k 2 ) R d M P J m (1 k 3 ) dt
d (V sin ) V2 F jy w (1 k1 ) w (1 k 2 ) cos dt R dV d V2 w (1 k1 ) sin w (1 k1 )V cos w (1 k 2 ) cos dt dt R
运动特征:
T PN sin R0 dV (1)船速继续下降,∵ dt (1 k ) ,仍为负加速度。 w 1
d M P M R (2)船舶加快向操舵一侧偏转。∵ dt J (1 k ) ,即回转角 m 3 加速度仍为一正值且比机动阶段要大。水动力转船力矩仍大于回 转阻矩。
2.船舶产生的惯性力 F j 和惯性矩 M j
船舶回转运动曲线的切线 方向上,因速度变化产生: 惯性力——
dV w(1 k1 ) dt
惯性离心力——
V2 w (1 k 2 ) R
将惯性力和惯性离心力分解在 X 、 Y 轴上得:
d (V cos ) V2 F jx w (1 k1 ) w (1 k 2 ) sin dt R dV d V2 w (1 k1 ) cos w (1 k1 )V sin w (1 k 2 ) sin dt dt R
运动特征:
(1)船速下降,∵ 度。
T PN sin R0 dV ,为负加速 dt w (1 k1 )
(2)反向横移,即船舶重心有向操舵相反一侧横移的 趋势。
w (1 k 2 )V 2 ∵ R ,为负的曲率半径,瞬时回转 PN cos
中心在操舵相反的一侧。
0 ,
dV T PN sin R0 w (1 k1 ) dt d V2 w (1 k 2 ) PN cos R2 w (1 k1 )V dt R d M P M R J m (1 k 3 ) dt
1.船舶所受的非惯性力 F 和力矩 M
(1)螺旋桨所受的推力 T 。 (2)舵压力 PN和转船力矩 M。 P
Px PN sin
Py PN cos
(3)船体在某一漂角 下的水动力 R 和转船力矩 M R
R y R1 sin R2 cos
Rx R1 cos R2 sin
3.2 船舶回转运动
一.船舶回转运动的方程
达朗贝尔定理: 作用于任意物体上的力与力矩与该物体的惯性力和惯性矩平衡。
假定条件:若船舶仅作平面(三维)回转运动,它所受的力分为非惯
性力和惯性力;所受力矩分为非惯性力矩和惯性力矩。 力和力矩的方向:与推力方向相同的纵向力为正(+),相反方向的为负
(—);与转舵方向相同的横向力和力矩为正(+),相反方向为负(—)。
MR
M R R y l (R1 sin R2 cos ) l
(4)船体回转运动后出现的阻尼力、阻尼力矩
R f ,Ra 阻尼力: 阻尼力矩:
M f R f f
M a Ra a
综合(1)~(4),船舶平面回转运动受到的总 的非惯性力及总的非惯性力矩为:
绕 GZ 轴) dt
3.船舶非定常回转运动时的运动方程
根据达朗贝尔定理,即:
Fx F jx 0
Fy F jy 0
将以上各式代入并整理得:
T PN sin R1 cos R2 sin dV d V2 w (1 k1 ) cos w (1 k1 )V sin w (1 k 2 ) sin dt dt R
PN cos R1 sin R2 cos R f Ra dV d V2 w(1 k1 ) sin w(1 k1 )V cos w(1 k2 ) cos dt dt R
d (M P M R ) (M f M a ) J m (1 k3 ) dt
Fx T Px Rx T PN sin R1 cos R2 sin
Fy Py Ry R f Ra PN cos R1 sin R2 cos R f Ra
M z (M P M R ) (M f M a )
(3)船首有朝操舵一侧偏转的趋势,
∵
(4)船舶朝操舵一侧横倾(内倾), ∵舵力位置较船舶重心位置低。
MP d ,即回转角加速度为正。 dt J m (1 k 3 )
2.变化阶段(过渡阶段、渐变阶段):
回转运动时起——定常旋回时止
运动参数:∵船舶初始漂角很小,所以 ∴ cos 1 , sin 0 。 运动方程简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