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心理学部分)课件_模块一
合集下载
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课件

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
15
三、行为主义理 论
(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行为的习得与及时强化有关, 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 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所谓正强化,是由于一个刺激的加入而增强 了一个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作用。 所谓负强化,是由于几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 率作用。
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
14
三、行为主义理 论
(一)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 1、心理的本质 2、华生的幼儿心理发展观。 (1)华生发现了“经典条件反射”。 华生认为心理的本质就是行为,行为是可以预测和控制的,已知刺激能预 测反应,已知反应能推断出刺激,这就是“刺激(S)—反应(R)”理 论。这一理论最突出的观点是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 3、华生提出了有名的“教育万能论”。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把他们带到我独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证,在其 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 – 医生、律师、 艺术家、巨商人,或者乞丐、窃贼,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 先的职业与种族。我承认这超出了事实,但是持相反主张的人已经夸张了 数千年。”(1930)
我们把可能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 准则的表现,称为危机期 。
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某种特征的形成或某种能力的发展,在某一个时期容易出现,错过 这个时期就很难形成,这个使儿童心理获得显著而迅速发展的时期就是关键期。 如:(一切先天缺陷都发生在妊娠的关键性的头3个月内。)大脑发展的关键期为生后第 5~10个月,在这时期,如果疏忽或缺乏良好的环境教育,会使发展受到损害。
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
10
第四节 幼儿身体发育与动作发展
保教知识与能力(模块一)资料讲解

获得勤奋感,克 服自卑感
能力品质
形成自我同一性, 诚实品质 防止角色混乱
获得亲密感,避 爱的品质 免孤独感
获得繁衍感,避 免停滞感
关心品质
获得完善感,避 免失望感
智慧贤明 品质
能够被生产性的工 不适合感和自卑感,不能完 作吸引,因完成工 成任务
作而自豪
对内在一致性和连 角色混乱,没有固定的标准, 续性有信心,生活 感到虚伪
午餐时餐盘不小心掉到地上,看到这一幕的亮亮对老师说:“盘子受伤了, 它难过的哭了。”这说明亮亮的思维特点是( )
A.自我中心
B.泛灵论
C.不可逆
D.不守恒
3.具体运算阶段(7岁―12岁): ①儿童能在具体事物或具体形象的帮助下组织各种方法进行逻辑思维,可
以进行逻辑运算,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②这个 积守恒和形状守恒等
心理任务
培养的品质
积极结果
消极结果
获得信任感,克 服怀疑感
获得自主感,克 服羞耻感
希望品质 意志品质
内在好的感觉,信 坏的感觉,不信任自己和他 任自己和他人,乐 人,悲观
观
意志训练,自我培 积极严厉,自负怀疑,关注 训,能作决定 自我,空虚
获得主动感,克 服内疚感
目标品质
成功的欢乐,主动 对深思的目标和取得的成就 性方向性目的性 感到内疚
循环系统的保育 要点
1.防治贫血,多吃含铁和蛋白质的食物
2.注意饮食搭配和饮食习惯
3.适当锻炼,不要过累
4.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和休息
客体永久性: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 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大约在9―12个月出现。
2.前运算阶段(2―7岁):
主要特征是把上一阶段中获得的感知运动图式内化为表象系统,具有了符 号功能,开始能够运用语言或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的事物,但还不能很好地 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具体表现为: ①儿童开始用表象和词来描述外部世界,能用表象进行思维活动。 ②自我中心,认为所有的人与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不能从他人的角度看待 问题。 ③ 缺乏守恒。掌握守恒是指不论事物的形态如何变化,儿童都知道其本质是 不变的。
保教知识与能力(模块一)PPT优秀课件

模拟试卷 P116 四材料分析题
(二)幼儿中期(4-5岁)
1.下列哪一种活动重点不是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能力?( )
A.扣纽扣
B.使用剪刀
C.双手接球
D.系鞋带
P118 四、材料分析题 14
概括能力的发展
直观形象水平:是指所概括的事物特征或属性是事物的外表的直 观形象特征。“有头无尾”—低年级学生说:“有头无尾表示人, 因为人是有头没有尾巴的。” “走马看花”—低年级学生说:“马 走得很快,花一排排往后退。”
A.电报句
B.完整句
C.单词句
D.简单句
在商场,4- 5岁的幼儿看到自己喜爱的玩具时,已不像2-3岁时那样吵着要买, 他能听从成人的要求并用语言安慰自己:“家里有许多玩具了,我不买了。” 对以上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4-5岁幼儿形成了节约的概念 B. 4-5岁幼儿的情绪控制能力进一步发展
C.4-5岁幼儿能理解玩其他玩具同样快乐 D.4-5岁幼儿自我安慰的手段有了 进一步发展
午餐时餐盘不小心掉到地上,看到这一幕的亮亮对老师说:“盘子受伤了, 它难过的哭了。”这说明亮亮的思维特点是( )
A.自我中心
B.泛灵论
C.不可逆
D.不守恒
3.具体运算阶段(7岁―12岁): ①儿童能在具体事物或具体形象的帮助下组织各种方法进行逻辑思维,可 以进行逻辑运算,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P114 四、材料分析题 14
P116 二、简答题 11、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2.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同卵双胞胎的智商测试分数很接近,这说明( ) A.遗传和后天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是平行的 B.后天环境对智商的影响较大 C.遗传对智商的影响较大 D.遗传和后天环境对智商的影响相对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 模块一

游戏过程指导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观察幼儿的表现和发展状况,根据需要给予适时的指导和支持。指导应以启发引导为主,尊重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同时,教师还应及时处理游戏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游戏的安全和有效性。
幼儿游戏活动的实施与指导
05
CHAPTER
幼儿教育评价
对幼儿教育活动的过程、结果进行测定、分析和评定的活动,包括对幼儿发展水平的评价和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评价。
幼儿园室外环境利用
03
幼儿园室外环境应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设施,开展各种户外活动,如体育活动、观察活动、实验活动等,以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幼儿园环境利用
1
2
3
幼儿园环境评价是提高保教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环境的评价和改进,可以不断完善环境,提高环境的教育价值。
幼儿园环境评价的意义
幼儿园环境评价可以采用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等多种方法,根据评价目的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 模块一
目录
幼儿发展知识 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 幼儿园环境创设和利用 幼儿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 幼儿教育评价
01
CHAPTER
幼儿发展知识
幼儿通过感知觉来认识世界,随着年龄增长,感知觉的准确性和敏锐度逐渐提高。
感知觉发展
幼儿的运动发展表现为从大动作到精细动作的逐渐完善,如从翻身、坐、爬到站立、行走等。
熟悉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确保幼儿在园安全。
幼儿安全意识培养
教育幼儿认识常见的危险物品和安全标识,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
幼儿安全教育知识
03
CHAPTER
幼儿园环境创设和利用
幼儿园环境创设应遵循安全性、适宜性、丰富性、参与性等原则,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观察幼儿的表现和发展状况,根据需要给予适时的指导和支持。指导应以启发引导为主,尊重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同时,教师还应及时处理游戏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游戏的安全和有效性。
幼儿游戏活动的实施与指导
05
CHAPTER
幼儿教育评价
对幼儿教育活动的过程、结果进行测定、分析和评定的活动,包括对幼儿发展水平的评价和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评价。
幼儿园室外环境利用
03
幼儿园室外环境应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设施,开展各种户外活动,如体育活动、观察活动、实验活动等,以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幼儿园环境利用
1
2
3
幼儿园环境评价是提高保教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环境的评价和改进,可以不断完善环境,提高环境的教育价值。
幼儿园环境评价的意义
幼儿园环境评价可以采用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等多种方法,根据评价目的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 模块一
目录
幼儿发展知识 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 幼儿园环境创设和利用 幼儿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 幼儿教育评价
01
CHAPTER
幼儿发展知识
幼儿通过感知觉来认识世界,随着年龄增长,感知觉的准确性和敏锐度逐渐提高。
感知觉发展
幼儿的运动发展表现为从大动作到精细动作的逐渐完善,如从翻身、坐、爬到站立、行走等。
熟悉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确保幼儿在园安全。
幼儿安全意识培养
教育幼儿认识常见的危险物品和安全标识,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
幼儿安全教育知识
03
CHAPTER
幼儿园环境创设和利用
幼儿园环境创设应遵循安全性、适宜性、丰富性、参与性等原则,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

其中,环境和教育还能对遗传素质的优势与不足起到一定发 挥与弥补作用。这一特征也是实行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教育 原则的基础。
综上所述,儿童的生理成熟先于其心理的成熟;每一年龄阶 段儿童发展水平、特点的充分实现,将有助于其后的发展,否则 儿童在下一阶段的发展将会受到一定阻碍;
1.1 学前儿童发展概述
幼儿教师资格证
保教知识与能力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
【章节内容】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与趋势 第三节 学前儿童生理发展 第四节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 第五节 学前儿童情绪与情感发展 第六节 学前儿童个性发展 第七节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 第八节 个体差异 第九节 学前儿童身心健康教育
1.1 学前儿童发展概述
三、儿童发展理论 (一)行为主义理论 1.华生的行为主义
华生是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创始人,主张环境决定 论。华生认为,习惯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学会的快速行动的 结果。人有很多习惯系统,其中占据支配地位的习惯系统就构 成了一个人的人格。但人格中哪个系统如何受人支配,则受环 境的影响,个人的行为特征也取决于环境。他强调环境对塑造 儿童行为的决定性作用,进而发展为教育万能论,强调对儿童 发展的控制。
1.1 学前儿童发展概述
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是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
始人之一,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奠基者。斯金纳认 为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
1.1 学前儿童发展概述
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是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社会学习
危机期是指儿童在某些特定的年龄时期,心理常常发生紊乱, 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3岁是学前儿童发展的危机年龄。
1.1 学前儿童发展概述
综上所述,儿童的生理成熟先于其心理的成熟;每一年龄阶 段儿童发展水平、特点的充分实现,将有助于其后的发展,否则 儿童在下一阶段的发展将会受到一定阻碍;
1.1 学前儿童发展概述
幼儿教师资格证
保教知识与能力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
【章节内容】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与趋势 第三节 学前儿童生理发展 第四节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 第五节 学前儿童情绪与情感发展 第六节 学前儿童个性发展 第七节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 第八节 个体差异 第九节 学前儿童身心健康教育
1.1 学前儿童发展概述
三、儿童发展理论 (一)行为主义理论 1.华生的行为主义
华生是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创始人,主张环境决定 论。华生认为,习惯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学会的快速行动的 结果。人有很多习惯系统,其中占据支配地位的习惯系统就构 成了一个人的人格。但人格中哪个系统如何受人支配,则受环 境的影响,个人的行为特征也取决于环境。他强调环境对塑造 儿童行为的决定性作用,进而发展为教育万能论,强调对儿童 发展的控制。
1.1 学前儿童发展概述
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是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
始人之一,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奠基者。斯金纳认 为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
1.1 学前儿童发展概述
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是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社会学习
危机期是指儿童在某些特定的年龄时期,心理常常发生紊乱, 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3岁是学前儿童发展的危机年龄。
1.1 学前儿童发展概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心理学部分)课件_模块一

• 1、本我遵循的是快乐原则。
• 2、自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它是人格的心理成分。
• 3、超我遵循的是道德原则,是人格的社会成分。
• ★弗洛伊德根据不同阶段儿童的集中活动能力,把心理和行 为发展划分为由低到高的五个渐次阶段,依次是口唇期、肛 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1、埃里克森是美国精神分析医生,也是美国现代最有名望的精 神分析理论家之一。 •2、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包括有机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 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经受着内外部的一切冲突。
• 5、当儿童能够认识到一个完整的苹果被切成4小块后的重量并没有改变时 ,儿童的思维已经具备了(D)
• A、平衡性 B、同化性 C、顺应性 D、守恒性
• 解析:儿童能够认识到苹果没有因为切开而改变重量,这说明儿童思维具 备了守恒性。平衡性、同化性、顺应性均不符合题意。
(一)、遗传
(二)、生理成熟 (四)、教育
(三)、环境
(五)、
幼儿的主观
能动性
返回
第二节 儿童发展的主要理论
一、 遗传决定论
二、 环境决定论
第二节 儿童发展的主要理论
三、成熟势力说(简称成熟论)
主要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
主要观点: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成熟和学习两个因素。
成熟是发展的重要条件,决定机体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因此成 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双生子爬楼梯实验)
• 2、照料者对婴儿的需求应给予及时回应是因为: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在 生命中第一年的婴儿面临的基本冲突是( B )
• A、主动对内疚
B、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性对害羞
• 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婴儿期(0-1.5岁)面临 的基本冲突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
• 2、自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它是人格的心理成分。
• 3、超我遵循的是道德原则,是人格的社会成分。
• ★弗洛伊德根据不同阶段儿童的集中活动能力,把心理和行 为发展划分为由低到高的五个渐次阶段,依次是口唇期、肛 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1、埃里克森是美国精神分析医生,也是美国现代最有名望的精 神分析理论家之一。 •2、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包括有机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 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经受着内外部的一切冲突。
• 5、当儿童能够认识到一个完整的苹果被切成4小块后的重量并没有改变时 ,儿童的思维已经具备了(D)
• A、平衡性 B、同化性 C、顺应性 D、守恒性
• 解析:儿童能够认识到苹果没有因为切开而改变重量,这说明儿童思维具 备了守恒性。平衡性、同化性、顺应性均不符合题意。
(一)、遗传
(二)、生理成熟 (四)、教育
(三)、环境
(五)、
幼儿的主观
能动性
返回
第二节 儿童发展的主要理论
一、 遗传决定论
二、 环境决定论
第二节 儿童发展的主要理论
三、成熟势力说(简称成熟论)
主要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
主要观点: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成熟和学习两个因素。
成熟是发展的重要条件,决定机体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因此成 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双生子爬楼梯实验)
• 2、照料者对婴儿的需求应给予及时回应是因为: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在 生命中第一年的婴儿面临的基本冲突是( B )
• A、主动对内疚
B、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性对害羞
• 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婴儿期(0-1.5岁)面临 的基本冲突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
《保教知识与能力》模块-第章课件 (一)

《保教知识与能力》模块-第章课件 (一)
保教知识与能力模块-第章课件,是幼师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
在提高专业幼师的综合素质,促进其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适应
多样化的教育需要。
该课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儿童心理学知识
幼师在教育工作中,应该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能够科学
地进行教育干预,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课程内容包括儿童认知和情
感发展、性格特点、社会关系等多个方面。
二、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是基础性学科,幼师应该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基础知识,以促进
自身的教育实践。
课程内容包括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
三、幼儿园教育与管理知识
幼师在幼儿园工作中,需要了解幼儿园的组织结构及管理模式,能够
对幼儿园进行有效的管理。
课程内容包括幼儿教育与管理的基本原则、幼儿园组织管理、园所文化建设等方面。
四、幼儿教育技巧与方法
幼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教育技巧和方法,以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课程
内容包括多种教学方法、幼儿教育实施技巧以及评估与反思技能等方面。
五、安全与卫生知识
幼师在幼儿园工作中,需要对儿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负责,需要具备一定的安全与卫生知识。
课程内容包括预防意外事故、儿童疾病预防与管理、幼儿卫生、食品卫生管理等方面。
保教知识与能力模块-第章课件,对幼师的专业素质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为幼师的发展和成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希望广大幼师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深入领会课程内容,把握教育教学的关键要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章保教知识与能力【PPT课件】

❖ 生活常规教育之中必须结合使用。
❖ 集中训练---生活常规知识和技能 ❖ 个别指导---个别差异 ❖ (四)随机教育法
❖ 利用偶发事件进行及时、灵活的教育
❖ 随机教育法的关键是“发现”,必须善于 捕捉和利用偶然的、短暂的、稍纵即逝的 时机
❖ 针对不同的事件,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相 应的处理
❖ 补充: ❖ 教育活动的方法: ❖ (1)直观的方法 ❖ 直观的方法是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被认识对象
❖ 包括洗手、洗脸、漱口、梳头等活动
❖ 洗手是进行最频繁的盥洗活动(饭前饭后、便前 便后、活动前后)
❖ 进餐后---漱口,一般每天进行四次左右 ❖ 洗脸和梳头---幼儿午睡起床后进行 ❖ 具体要求p129-130
❖ (三)进餐
❖ 进餐是幼儿生活学习的物质前提
❖ 教师需明确各阶段存在的突出问题。有目 的有计划展开丰富多样的活动,并适时加 以帮助、指导
须做到人到、心到、眼到、口到 ❖ 4.注意照顾个体差异
❖ 三、幼儿生活常规教育常用方法
❖ (一)示范讲解法
❖ 是生活常规教育中最基本的办法,主要有 整体示范讲解法(简单常规)和分解示范 讲解法(较难常规)
❖ (二)操作法
❖ 生活常规教育中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养成 教育的主要方法---反复的练习
❖ (三)集中训练与个别指导法
❖ 三、学前儿童营养基本知识
❖ 摄入充足营养物质是维持学前儿童生命和 生长发育,保证身心健康的物质基础。
❖ (一)为儿童提供合理膳食
❖ 1.合理膳食
❖ 合理膳食(平衡膳食、健康膳食)指所摄 入的食物不仅含有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 而且各种营养的数量和比例也科学、合理
❖ 2.合理调配膳食的基本原则 ❖ (1)膳食中含有人体所需要的一切营养和
❖ 集中训练---生活常规知识和技能 ❖ 个别指导---个别差异 ❖ (四)随机教育法
❖ 利用偶发事件进行及时、灵活的教育
❖ 随机教育法的关键是“发现”,必须善于 捕捉和利用偶然的、短暂的、稍纵即逝的 时机
❖ 针对不同的事件,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相 应的处理
❖ 补充: ❖ 教育活动的方法: ❖ (1)直观的方法 ❖ 直观的方法是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被认识对象
❖ 包括洗手、洗脸、漱口、梳头等活动
❖ 洗手是进行最频繁的盥洗活动(饭前饭后、便前 便后、活动前后)
❖ 进餐后---漱口,一般每天进行四次左右 ❖ 洗脸和梳头---幼儿午睡起床后进行 ❖ 具体要求p129-130
❖ (三)进餐
❖ 进餐是幼儿生活学习的物质前提
❖ 教师需明确各阶段存在的突出问题。有目 的有计划展开丰富多样的活动,并适时加 以帮助、指导
须做到人到、心到、眼到、口到 ❖ 4.注意照顾个体差异
❖ 三、幼儿生活常规教育常用方法
❖ (一)示范讲解法
❖ 是生活常规教育中最基本的办法,主要有 整体示范讲解法(简单常规)和分解示范 讲解法(较难常规)
❖ (二)操作法
❖ 生活常规教育中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养成 教育的主要方法---反复的练习
❖ (三)集中训练与个别指导法
❖ 三、学前儿童营养基本知识
❖ 摄入充足营养物质是维持学前儿童生命和 生长发育,保证身心健康的物质基础。
❖ (一)为儿童提供合理膳食
❖ 1.合理膳食
❖ 合理膳食(平衡膳食、健康膳食)指所摄 入的食物不仅含有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 而且各种营养的数量和比例也科学、合理
❖ 2.合理调配膳食的基本原则 ❖ (1)膳食中含有人体所需要的一切营养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 (1)环境影响着遗传物质的变化和生理理的影响。
• (二)主观因素
•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这种反映不是机械的、 如镜子般的反映,而是会受到个体主观因素的影响。影响儿童 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是指儿童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
2、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班杜拉 3、主要学习理论:联结论和刺激—反应论。 4、基本观点:学习是环境刺激与学习者行为反应之间的
联结过程。 行为主义学派注重学习的外部条件对学习的影响,又注重学习 者对环境的行为反应。 (一)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学习本质上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 (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见P5 (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节 婴幼儿发展概述
一、婴幼儿发展的涵义
涵义
儿童发展主要是指个体从不成熟到成熟 这一成长阶段,在此过程中身心日趋完 善和复杂。其中,婴幼儿是婴儿和幼儿 的统称,这是发展中最关键、最迅速的 时期,一直受到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 重视。
第一节 婴幼儿发展概述
二、婴幼儿发展的过程 婴儿期 幼儿早期 学前期
• 1、儿童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
• 儿童年龄越大,主观因素对其心理发展的作用越明显。
• 2、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
• 教育的任务就是根据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状态,提出恰 当的要求,激发儿童新的需要,使儿童产生新的矛盾运动,从 而促使其心理发展。
四、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遗传
(二)、生理成熟 (四)、教育
(三)、环境
(五)、
幼儿的主观
能动性
返回
第二节 儿童发展的主要理论
一、 遗传决定论
二、 环境决定论
第二节 儿童发展的主要理论
三、成熟势力说(简称成熟论)
主要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
主要观点: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成熟和学习两个因素。
成熟是发展的重要条件,决定机体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因此成 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双生子爬楼梯实验)
在成熟论看来,个体心理发展具有方向性,如动作的发展遵 循由上而下、由中心向边缘的发展规律。发展取决于成熟,而 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因此,年龄便成为心理 发展的主要参照物。
格赛尔的成熟势力说的缺陷,就在于过分夸大了生理成熟 的作用,而忽视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其他条件。
四、行为主义观点
1、行为主义学派创立于20世纪初期,是西方心理学的主 要流派之一。
1、观察学习及其分类
所谓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 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 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作 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 • 观察学习可以分为三类: • (1)直接的观察学习 • (2)抽象性观察学习 • (3)创造性观察学习
2、观察学习的过程:班杜拉认为,新行为的习得过
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是属于( ) •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 C、自我强化 D、替代性强化
• 练习
• 1、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 A )
• A、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身边人的行为学会分享
• B、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儿童学会分享最重要的学习形式
• C、儿童能够学会分享是因为儿童天性本善
• D、儿童学会分享是因为成人采取了有效的奖励措施
(2)遗传奠定了幼儿身心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3)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 性。 (4)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心理发展。 2、社会因素 • 环境和教育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因素,提供了儿童心 • 理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 (1)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 Eg:印度狼孩卡玛拉和阿玛拉的故事;美国基妮的故事 • (2)环境制约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五、精神分析理论
• 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代表人物 是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 弗洛伊德是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第 一次从精神动力学和精神分析的角度对幼儿的发展和行为进 行了描述。他认为,在人格发展上存在三个主要的、连续的 阶段,这些阶段主要反映在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发展过程中
第一节 婴幼儿发展概述
三、婴幼儿发展的特点
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返回
第一节 婴幼儿发展概述
• 四、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 (一)客观因素 • 1、生物因素 • 遗传因素与生理成熟,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 • (1)遗传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
第一节 婴幼儿发展概述 第二节 儿童发展理论 第三节 婴幼儿的身心发展 第四节 幼儿身体发育与动作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第五节 幼儿认知发展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
第六节 幼儿情绪、情感发展 第七节 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 第八节 幼儿的个体差异 第九节 幼儿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十节 幼儿身心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 解析: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观察学习是幼儿社会行 为获得重要方式,观察学习是指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 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
• 2、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 化相应学习行为是属于( C )
•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 C、自我强化 D、替代性强化
• 解析:自我强化是班杜拉在斯金纳强化理论基础上的重新解 释。自我强化是指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 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
程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包括注意、保持、运动再 现、动机作用四个具体过程。
• 3、强化的种类: • (1)直接强化 (2)替代性强化 (3)自我强化 • 练习 • 1、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 ) • A、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身边人的行为学会分享 • B、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儿童学会分享最重要的学习形式 • C、儿童能够学会分享是因为儿童天性本善 • D、儿童学会分享是因为成人采取了有效的奖励措施 • 2、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