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力学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结构力学(二) ( 复习资料汇总 )

结构力学(二) ( 复习资料汇总 )

第1次作业(结构力学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1. 位移法的基本结构是( )A. 静定刚架;B. 单跨静定梁的组合体;C. 单跨超静定梁的组合体D. 铰结体系2. :以下关于影响线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 )A. 影响线指的是单位力在结构上移动时所引起的结构的某一内力(或反力)变化规律的图形B. 利用影响线可以求结构在固定荷载作用下某个截面的内力C. 利用影响线可以求结构某个截面内力的最不利荷载位置D. 影响线的横坐标是截面位置,纵坐标为此截面位置处的截面内力值3.A. B. C. D. 仅由平衡条件不能确定4. 不计杆的分布质量,图示体系的动力自由度为( )A. 1;B. 2;C. 3;D. 45. 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时,其基本未知量为A. 杆端弯矩;B. 结构角位移;C. 结点线位移;D. 多余未知力6. 单元坐标转换矩阵是() A. 奇异矩阵 B. 对称三对角矩阵 C. 对称非奇异矩阵 D. 正交矩阵7. 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包括()A. 独立的角位移B. 独立的线位移C. 独立未知的结点角位移和线位移D. 结点位移8. 图乘法计算位移的公式中( )A. A和yC 可取自任何图形B. A和yC必须取自直线图形C. 仅要求A必须取自直线图形D. 仅要求yC必须取自直线图形9. 已知材料屈服极限 =300MPa,结构截面形状如图所示,则极限弯矩Mu=()A. 20kN•mB. 25kN•mC. 30kN•mD. 35kN•m.10. 整体坐标系下单元刚度矩阵与下面的哪一个因素无关A. 局部坐标与整体坐标的选取B. 结构的约束信息C. 单元的几何参数D. 杆端位移与杆端力之间的变换关系11. 欲减小图示结构的自振频率,可采取的措施有()A. 减小质量mB. 增大刚度EIC. 将B支座改为固定端D. 去掉B支座12. 图(b)为图(a)所示结构MK影响线,利用该影响线求得图(a)所示固定荷载作用下的MK值为()A. 4kN•mB. 2kN•mC. -2kN•mD. -4kN•m13. 图示为三自由度体系的振型,其相应的频率是ωa 、ωb、ωc,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应是( )A. B. C. D.14. 图(a)所示一组移动荷载作用在图(b)所示的梁上,则C截面弯矩的最不利位置为()A. P1作用在C点上 B. P2作用在C点上 C. P3作用在C点上 D. P3作用在B点上15. 平面杆件自由单元(一般单元)的单元刚(劲)度矩阵是( )A. 非对称、奇异矩阵B. 对称、奇异矩阵C. 对称、非奇异矩阵D. 非对称、非奇异矩阵16. 对称结构在反对称荷载作用下,内力图中为正对称的是( )A. 弯矩图B. 剪力图C. 轴力图D. 弯矩图、剪力图和轴力图17. 由于温度改变,静定结构() A. 会产生内力,也会产生位移; B. 不产生内力,会产生位移; C. 会产生内力,不产生位移; D. 不产生内力,也不产生位移。

结构力学复习范文

结构力学复习范文

结构力学复习范文结构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静力学和动力学特性的学科。

它是工程学的基础科学之一,对于工程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复习一些关键的结构力学概念和公式。

1.静力平衡:静力平衡是结构力学的基础,它通过分析受力结构体的各个部分,使得结构体整体处于平衡状态。

静力平衡的条件是力的合力为零,力的合力矩为零。

力的合力是所有外力和内力与零点连接线的代数和,力的合力矩是所有外力和内力与零点连接线的代数和与零点的距离的乘积。

2.梁的静力学:梁是一种常见的结构物,用来承载和传递载荷。

梁的静力学分析是确定梁在给定外力作用下的内力、弯矩和剪力。

常见的梁的静力学方程有弯矩方程和剪力方程。

在梁的静力学分析中,我们通常假设梁是细长的,并且在小段上是直线的。

3.杆的静力学:杆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元素,用来承受拉压载荷。

杆的静力学分析是确定杆在给定外力作用下的应力和变形。

在杆的静力学分析中,我们通常假设杆是细长的,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均匀的。

4.桁架的静力学:桁架是由杆件和连接节点构成的结构体系,用于支撑和分散荷载。

桁架的静力学分析通常涉及到力的平衡和节点的变形。

常见的桁架的静力学方程有平衡方程和位移方程。

5.刚体平衡:刚体是一个不会变形的物体,在静力学中,我们假设结构体是刚体。

刚体平衡是指刚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平衡的条件。

刚体平衡的条件是力的合力为零,力的合力矩为零。

6.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学科。

在结构力学中,我们主要关注结构体在外力作用下的振动特性。

常见的动力学方程有加速度方程和位移方程。

动力学分析可以用来确定结构体的共振频率和模态形状。

这些是结构力学的一些关键概念和公式。

希望本次复习可以帮助你加深对结构力学的理解和应用。

结构力学位移法的计算分享资料

结构力学位移法的计算分享资料
第八章 位移法
§8-1 位移法的基本概念 §8-2 等截面直杆的刚度方程 §8-3 无侧移刚架和有侧移刚架的计算 §8-4 对称结构的简化计算 §8-5 支座移动,温度变化及具有弹性支座结构的计算 §8-6 带有斜杆刚架的计算 §8-7 剪力分配法
1
2
§8-1 位移法的基本概念
一. 位移法的基本概念
位移被只确限定制为转基角本位未移知量,增加附加刚臂。结点的转
角位移的基本未知量的数目就是 i 个。
A
B
C
似乎看D起来
Z1 B
Z2 C 比较容易。
B
C
A
B
C
Z1 B
Z1 B
Z2 C
A
D
E
10
2.独立的结点之间的相对线位移的基本未知量Zj KL
的确定:
采用增加附加链杆的方法只确限定制独相立对的线结位点移之间的
1. 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
选取结构内部结点的转角位移或结点之间的相 对线位移作为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
q
A
B
C
EI
B
EI
l
l
如上图所示的连续梁,取结点B的转角位移 B 作 为基本未知量,这就保证了AB杆与BC杆在B截面的
转角位移的连续协调( BBLBR)。
3
2. 位移法求解的基本步骤
1)在B结点增加附加转动约束(附加刚臂)( )。 附加转动约束只能阻止刚结点的转动,不能阻止结
一. 符号规则:
B MBC
MCB C
1.杆端弯矩:
规定杆端弯矩顺时针
MBA
方向为正,逆时针方向为 负。
杆端弯矩具有双重身份: A
1)对杆件隔离体,杆端弯矩是外力偶,顺时针方向 为正,逆时针方向为负。

《结构力学》课程考试考前辅导资料

《结构力学》课程考试考前辅导资料

《结构力学》课程考试考前辅导资料一、考试题型介绍本次考试总共分为四个大题:(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二)名词解释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三)简答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四)计算题,共1题,共15分;试卷中有注明本科和专科不同层次学生所做题目,请仔细阅读题目,不要盲目做题。

二、参考教材《结构力学Ⅰ》基本教程(第2版),龙驭球、包世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三、主要知识点及相关例题1.基本概念(1)自由度:是指体系远动时所具有的独立运动方式数目,也就是体系运动时可以独立变化的几何参数数目,或者说确定体系位置所需的独立坐标数目。

(2)刚片:在机动分析中,由于不考虑材料的变形,因此可以把一根杆件或已知是几何不变的部分看作是一个刚体,在平面体系中又将刚体称为刚片。

二维刚片有三个自由度。

(3)约束:限制运动的装置称为约束(或联系),体系的自由度可因加入约束而减少,能减少一个自由度的装置称为一个约束。

(4)虚铰:联结两个刚片的两根链杆的作用相当于在其交点处的一个单铰,不过这个铰的位置是随着链杆的转动而改变的,这种铰称为虚铰。

(5)几何不变体系:在不考虑杆件应变的假定下,体系的位置和形状是不会改变的体系叫做几何不变体系。

(6)几何可变体系:即使不考虑材料的变形,在很小的荷载作用下,也会发生机械运动而不能保持原有的几何形状和位置,这样的体系称为几何可变体系。

(7)瞬变体系:原为几何可变体系,经微小位移后即转化为几何不变的体系,称为瞬变体系。

(8)常变体系:经微小位移后仍能继续发生刚体运动的几何可变体系称为常变体系。

(9)结点法:为了求得桁架各杆的内力,可以截取桁架的一部分为隔离体,由隔离体的平衡件来计算所求的内力,若所取隔离体只包括一个节点,称为结点法。

(10)截面法:为了求得桁架各杆的内力,可以截取桁架的一部分为隔离体,由隔离体的平衡件来计算所求的内力,若所取隔离体不止包含一个结点,称为截面法(11)零杆:桁架中内力为零的杆件称为零杆。

结构力学复习参考资料201303名词解释

结构力学复习参考资料201303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为帮助同学们复习,提出一些名词解释,请同学们总结以下:(注意总结全面)1.计算图形2.刚架3.平面刚架4.板架5.弹性支座6.梁的弯曲要素7.梁的复杂弯曲8.叠加原理9.静定结构10.超静定结构11.几何不变体系12.超静定次数13.力法14.位移法15.矩阵位移法16.三弯矩方程17.杆元18.平面刚架单元19.平面板架单元20.固端弯矩21.结构刚度矩阵22.单元刚度矩阵23.节点未知位移向量24.杆元定位向量25.节点外荷载向量26.节点自由度27.单元自由度28.对称阵29.正定阵30.方阵31.稀疏矩阵32.半带宽33.强迫位移34.乘大数法35.降阶法36.杆元内力37.支反力38.固端力向量39.梁的应变能40.几何非线性问题41.材料非线性问题42.外力功43.比能44.泛函45.余能46.虚位移原理47.结构总位能48.位能驻值原理49.应变能原理50.虚力原理51.余位能驻值原理52.应力能原理53.卡氏第二定理54.最小余能原理55.最小功原理56.形(状)函数57.李兹法58.位移边界条件59.应力边界条件60.平衡方程61.几何方程62.物理方程63.薄板64.薄板的筒形弯曲65.薄板的筒形横弯曲66.薄板的筒形复杂弯曲67.薄板的筒形大挠度弯曲68.刚性板69.柔性板70.薄板小挠度弯曲的基本假定71.屈曲72.稳定平衡73.中性平衡74.最小临界荷载75.中性平衡微分方程76.稳定性方程式77.欧拉(应)力78.临界(应)力79.压杆柔度80.板的极限荷载问答题:一部分,有时间再补全1、何谓骨架的带板?骨材与带板为什么会共同工作?其宽度(或一积)与什么因素有关,如何确定?试分析带板宽度对骨架断面几何要素的影响。

2、什么叫做船体结构的计算图形,它是用什么原则来确定的?它与真实结构有什么差别?3、一个完整的船体结构计算图形应包含哪些具体内容?为什么对同一船体结构构件,计算图形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4、梁弯由微分方程式是根据什么基本假定导出的,有什么物理意义,适用范围怎样?5、单跨梁初参数法中的四个参数指什么参数?它们与坐标系统的选择有没有关系?6、为什么当单跨梁两端为自由支持与单跨梁两端为弹性支座支持时,在同样外荷重作用下两梁断面的弯矩和剪力都相等,而当梁两端是刚性固定与梁两端为弹性固定时,在同样外荷重作用下两梁断面的弯矩和剪力都不同?7、梁的边界条件与梁本身的计算长度、剖面几何要素、跨间荷重有没有关系?为什么?8、当梁的边界点上作用有集中外力P或集中外弯矩M时,一种处理是把该项外力放在梁端,写进边界条件中去。

成人高等教育《结构力学(土木类)》复习资料

成人高等教育《结构力学(土木类)》复习资料

成人高等教育《结构力学(土木类)》复习资料1、用图乘法求位移的必要条件之一是()结构可分为等截面直杆段;2、( )个刚片用一个铰和两对平行链杆两联相连,若两对平行链杆方向不同,则组成内部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反之,体系几何可变。

三3、单位荷载法是由()推导出来的。

虚力原理4、三铰拱的合理拱轴线为()确定荷载下且跨度给定时为合理轴线5、图示结构,M影响线(下侧受拉为正)D处的纵坐标为()。

[如图1]图16、在线弹性体系的四个互等定理中,最基本的有()虚功互等定理7、房屋的阳台挑梁、雨蓬等悬挑结构,一端为自由端,另一端是()约束。

光滑面约束8、力法的基本未知量是多余约束力9、确定图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为()。

[如图1]图1210、单位荷载法梁位移的计算公式为:其中Mp是指( )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11、图示刚架l > a > 0,B点的水平位移是()。

[如图1]图1向右12、位移法典型方程实质是[ ]平衡条件13、图示结构按位移法求解时,基本未知量个数为()。

[如图1]图1614、在一个无多余联系的几何不变体系上加上一个二元体,得到的体系为无多余联系的几何不变体系15、常用的杆件结构类型包括梁、拱、刚架等16、以下选项中相当于2个约束的有()B单铰D定向支座17、已知某单元的结点位移向量[如图1],则单元类型不是()图1A梁单元C一般杆单元D其他单元18、位移法典型方程中系数[如图1]反映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图1A位移互等定理C变形协调D位移反力互等定理19、力偶的三要素()。

A力偶矩的大小B力偶的转向C力偶的作用平面20、下列几何构造不属于几何瞬变体系的体系有()。

A、[如图1]B、[如图2] C、[如图3]D、[如图4]图1图2图3图4 ABC21、以下选项中不是3个约束的有()A链杆B单铰22、下列构件()属于杆件。

A轴B梁C柱23、单元刚度矩阵中元素[如图1]的物理意义不包括()。

结构力学复习题资料资料

结构力学复习题资料资料

一、填空题1、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称为_________。

2、位移法中k12表示基本体系在_________单独作用时,在第_________个附加约束中产生的约束力。

3、当三铰拱的轴线为合理拱轴时,其横截面上的内力只有_________,三铰拱在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合理拱轴线是:_________。

4、一个单铰相当于_________个约束。

5、本来是几何可变,经过微小位移后又变成几何不变体系称为_________。

6、结构位移产生的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结构构件的几何特征,可以将建筑结构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实体结构。

8、根据荷载作用时间的久暂,荷载可以分为_________荷载和_________荷载。

9、由于三铰拱支座处存在_________,使得三铰拱截面上的弯矩,比跨度相同,荷载相同的简支梁要小。

10、平面内一刚片有_________个自由度;一个刚结点相当于_________约束。

11、两个刚片通过一个单铰联结,该单铰相当于()个约束。

12、力法中Δ1p表示基本结构在_________单独作用时,沿_________方向的位移。

13、位移法中R1P表示基本体系在_________单独作用时,在第_________个附加约束中产生的约束力。

14、当三铰拱的轴线为合理拱轴时,其横截面上的内力只有_________,三铰拱在静水压力作用下的合理拱轴线是:_________。

15、一个联结三个刚片的复铰相当于_________个单铰。

16、将刚结处改为单铰联结相当于去掉_________个联系。

18、对称结构在对称荷载作用下弯矩图_________,剪力图_________,轴力图_________。

19、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称为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1、图-1所示结构自由度W为()。

A.-1 B.0 C.2 D.-22、与简支梁相比,下列有关三铰拱说法错误的是()。

结构力学知识点

结构力学知识点

结构力学知识点结构力学是研究结构在外力作用下的受力和变形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到力学、材料科学、数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以下是结构力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1. 基本概念- 外力:作用在结构上的力,包括重力、风力、地震力等。

- 内力:结构内部由于外力作用而产生的力,如拉力、压力、剪力等。

- 变形:结构在外力作用下形状或尺寸的变化。

- 刚度: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

- 强度:结构在外力作用下不发生破坏的能力。

2. 基本假设- 材料均质连续:假设结构材料是均匀且连续分布的。

- 线弹性:材料的应力与应变关系遵循胡克定律,即在弹性范围内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 小变形:结构的变形量远小于原始尺寸,可以忽略变形对结构受力的影响。

3. 基本方法- 静力平衡:通过静力平衡方程求解结构的内力。

- 虚功原理:利用虚功原理求解结构的位移和应力。

- 能量方法:通过能量守恒原理分析结构的受力和变形。

- 有限元分析:利用数值方法将结构离散化,通过计算机求解结构的受力和变形。

4. 基本构件- 杆件:承受轴向力的构件,如梁、柱。

- 梁:承受弯矩和剪力的构件,通常承受垂直于轴线的载荷。

- 板:承受面内力的构件,如楼板、墙板。

- 壳:承受曲面内力的构件,如屋顶、管道。

5. 基本理论- 材料力学:研究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和破坏规律。

- 弹性力学:研究材料在弹性范围内的应力、应变和变形规律。

- 塑性力学:研究材料在塑性变形范围内的应力、应变和变形规律。

- 断裂力学:研究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裂纹扩展和断裂规律。

6. 分析方法- 刚度法:通过建立结构的刚度矩阵求解结构的位移和内力。

- 柔度法:通过建立结构的柔度矩阵求解结构的位移和内力。

- 弯矩分配法:一种简化的梁结构分析方法,通过分配弯矩来求解结构的内力。

- 影响线法:通过绘制结构的弯矩、剪力等影响线来分析结构的受力。

7. 结构稳定性- 屈曲:结构在外力作用下失去稳定性,发生弯曲变形。

- 振动:结构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计算结构位移的目的
1、刚度验算:电动吊车梁跨中挠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max≤l/600。
2、计算超静定结构必须考虑位移条件。
3、施工技术的需要。
P
P
P
P
P
P/2
P/2
c
c CV
4、结构的动力计算和稳定分析中,都常需计算结 构的位移。
第6章
三、计算位移的有关假定
1、结构材料服从“虎克定律”,即应力、应变成线形关系。
结构在外部因素作用下,将产生尺寸形状的改变,这种
改变称为变形;由于变形将导致结构各结点位置的移动,
于是产生位移。
1、线位移
(1)水平线位移: (2)铅直线位移:
H
p
c
c
C’
p
CV C
CH C’
V
2、角位移: 3、“相对位移”与“绝对位移”
A
A
p
A B
p
A
AB B
AB AB ABAB
第6章
4、上述各种位移统称为“广义位移”。与广义 位移相对应的力称为“广义力”。
当所研究的体系为刚体时,虚功方程则简化为: T=0
第6章
二、变形杆件体系的虚功方程证明
q( x )
MA
MB
力状态(状态1)
MA
NA QA
NA A QA
M(0)+dM
y
N(0)+dN
Q(0)+dQ
m( x)
p( x)
M
M+dM
N+dN
N
Q
Q+dQ
v
* A
A
* A
u
* A
y
v u v2 ds (dv1ds)
1 K R K a 1 C a 1 R K 2 C a 2 M K a d Q s K a d N s K a ds
即: K a M K a d s Q K a d s N K a d R s K C a
第6章
三、如何施加单位荷载(求线位移、相对线位移)
3、虚力原理:研究虚设的平衡力系在实际位移上的功, 以计算结构的未知位移(如挠度、转角等)。
第6章
二、单位荷载法
1、定义:应用虚力原理,通过加单位力求实际位移的方法。 2、计算结构位移的一般公式
PK=1
RK
1
RK
RK3
2
(a,a,a,Ca)
位移状态
(MK,QK,NK,RK)
虚力状态
RK
对上述两种状态应用虚功原理: 4
求哪个方向的位移就在要求位移的方向上施加相应的单位力。
B P=1
A (a)求ΔBH
P=1 A
C A
P=1 C
(b)求ΔCV P=1
B
B B
C M=1
A
(c)求φC P=1
B A P=1
(d)求ΔAB C M=1
(e)求ΔAB
一、基本概念 1、功:一般来说,力所作的功与其作用点移动路线的形状、
路程的长短有关。
T dT P COS(P,ds)ds
S
S
或:T P • ds
2、实功:力由于自身所引起的位移而作功。作的功与其作用 点移动路线的形状、路程的长短有关。
实功的计算式:
T 1P 2
第6章
实功计算公式的建立
结构力学
STRUCTURE MECHANICS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力学教研室
复习思考
(1)图乘法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2)图乘法的公式是怎样的?说明各符号的物理意 义。如何图乘?
(3)使用图乘法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
第6章
图乘法应满足的条件 1、杆件为等截面直杆。 2、EI为常数。 3、MK、MP图形中至少有一个为直线图形。
第6章
二、变形杆件体系的虚功方程
“杆件AB处于一静力可能的力状态,设另有一与其无关的 几何可能的位移状态,则前者的外力由于后者的位移所做的 虚外功T等于前者的切割面内力由于后者的变形所作的虚变 形功V”。
T=V
虚功方程也可以简述为:“外力的虚功等于内力的虚变形 功”。其具体表达式为:
( i)[ u v N m Q ] B A I I ( i)A B iI( p q u m v ) d ( i s )A B iI( N Q M ) ds
返回
第6章
图乘法公式及其物理意义
y
MP(x)
d
dx
MK(X)
y yo
o
A x
Bx
xo
Δ MKMPdsωPy0
l EI
EI
结论:
l
MKMP EI
ds
之值等于某一曲线图形的面积乘以
该面积形心所对应的另一直线图形的纵标y0,再除以EI。
返回
第6章
第6章 结构位移的计算
6.1 概述
一、结构的位移
第6章
3、虚功:当位移与作功的力无关时,且在作功的过程中,
力的大小保持不变,这样的功称为虚功。
D C OS
P
式中为总位移D在力P方向的投影。
A D
A
虚功的计算式为:
TP
4、虚功对应的两种状态及应满足的条件:
(1)虚力状态:为求真实位移而虚设的力状态,它应满足 静力平衡条件。
(2)虚位移状态:为求真实力而虚设的位移状态,它应满 足变形协调条。
2、小变形假设。变形前后荷载作用位置不变。
3、结构各部分之间为理想联结,不计摩擦阻力。
4、当杆件同时承受轴力与横向力作用时, 不考虑由于杆 弯曲所引起的杆端轴力对弯矩及弯曲变形的影响。
P
A
B
P
满足以上要求的体系为“线变形体系”。因位移与荷载 为线形关系,故求位移时可用叠加原理。
第6章
6.2 虚功原理
当静力加载时,即: P由0增加至P Δ由0增加至Δ P
荷 载
p dp py
o
y dy
A
B 位移
ΔΔ
T dT pydy
0
0
yfpy (B)
(A)
T 1P 2
由 p yp 时 y , 可:确 f P定 (C )
代 ( C 入 ( B ) ) 再 A ) : 入 T 0 d ( T 0 p y d y 0 p d y 1 2 y p
第6章
6.3 结构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 单位荷载法
一、虚功方程的意义及应用
[u N v Q m ]B A I I
(i)
(i)
B I(p u q v m )ds
A i
BI(NQM)ds (i) Ai
1、意义:虚功方程的每一项都是广义力与广义位移的乘 积。
2、虚位移原理:研究实际的平衡力系在虚设位移上的功, 以计算结构的未知力(如支座反力等)。
ds duds
ds
令力状态上的力在位移状态的位移上作功,可得:
B NB s QB
M(l)-dM N(l)-dN
Q(l)-dQ
s
v B
* B
* B
MB
QB 位移状态(状态2)
u
* B
ds
dds
([ iN ) Q u M θ v ] B A I I (iA B i ) I( p q u m v ) d ( s iA B i ) ( I N ε Q γ M κ ) d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