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分类汇编附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说明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说明文阅读理解及答案目录【一】真假近视都是不可逆的 (1)【二】人脸识别的漏洞 (2)【三】磷虾也能搅动大海 (3)【四】虫瘿:植物上的育婴房 (4)【五】小心!书可“杀.人” (5)【六】蓝色生物为什么这样少 (6)【七】中药禁忌要讲明白 (7)【八】海洋“黑洞” (9)【九】混合词:词语中的“混血儿” (10)【十】蝴蝶没了 (11)【十一】人类的建筑文明会终结吗 (12)【十二】港珠澳大桥:伶仃洋上的亮丽风景 (13)【十三】说“裳” (15)【十四】大脑瞬间的愚蠢 (16)【十五】《流浪地球》的科学奥秘 (18)参考答案 (19)【一】真假近视都是不可逆的①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近视患者呈现低龄化、度数高的特点,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很多家长认为假性近视或低度的真性近视是可逆的。
在门诊中,经常有近视患儿家长问:“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孩子的视力恢复正常?”一项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7—12岁小学生、13—15岁初中生、16—18岁高中生及19—22岁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分别为45.71%、74.36%、83.28%和86.36%。
而在调查中,居然有近五成的家长不知道近视是不可逆的。
②事实上,如果是真性近视,无论中低度还是高度近视,都不可逆。
假性近视实际上是调节痉挛,是由于长时间高强度近距离用眼,导致睫状肌持续紧张收缩不能放松所致。
对这种类型的“近视”,通过放松调节,多看远处,必要时辅以睫状肌麻痹药物使用,是可以恢复部分视力的。
但需要指出的是,所谓假性近视,不过是即将步入近视的一种过渡状态,临床上很少有一直能维持视力而不近视的青少年近视患者。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还没有发现任何一种方法能够逆转真性近视或者阻止假性近视转变成真性近视。
现有的任何方法,都只能延缓近视发生的时间和进展速度。
③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和进展,并非一朝一夕。
刚出生的婴幼儿都是远视眼,一般而言,4—5岁的孩子应该具备200度左右的远视储备,6—8岁的孩子应当具有100度到150度的远视储备。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答案解析)——说明文阅读

2020年中考语⽂试题分类汇总(答案解析)——说明⽂阅读2020年中考语⽂试题分类汇总(答案解析)——说明⽂阅读2020杭州--阅读下⾯的⽂本,完成⼩题。
近视漫谈眼睛是⼈体最重要的器官之⼀,它让我们把这个美好的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
你知道它是怎么⼯作的吗?打个⽐⽅,眼睛就像⼀台精密的照相机,⾓膜和晶状体组合成了相机的镜头,眼睛通过这个“镜头”调整焦距,从⽽看清远近距离不同的物体。
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变⼤,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膜上,从⽽看清近处物体;反之,则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眼睛近视,主要是这个“镜头”的调焦功能失灵,不能精准地将物体的实像会聚在视⽹膜上。
近视轻则影响正常⽣活、⼯作,重则引起视觉疾病,如视⼒障碍、视⽹膜脱落等。
据调查,⽬前我国近视患者⼈数已多达6亿,其中青少年占了很⼤⽐例,视觉健康形势极为严峻。
青少年近视,除了先天性遗传因素外,主要是环境因素:⼀是眼睛近距离使⽤时间长、强度⼤,⽤眼⾓度不合理,加重了⽤眼负荷;⼆是缺少户外活动。
当今⼤部分青少年学习压⼒⼤,长时间看书、写作业,有的还沉迷于⼿机、电脑等电⼦产品,户外活动时间普遍不⾜。
⼤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减少⽤眼负荷、每天户外活动超过2⼩时,能减少50%的近视发⽣风险。
物理学中街量光照强度的单位叫做勒克司,明亮的室内环境,光照⽔平⼀般不超过500勒克司,⽽室外环境即便是阴天,光照⽔平也可以达到⼀万多勒克司,⼤晴天更可⾼达⼗⼏万,这是室内光线根本⽆法企及的。
室外光照还能够刺激视⽹膜多巴胺的⽣成,⽽多巴胺能够延缓近视的加深。
另外,户外活动时⼈常常会看向远⽅,也能帮助收缩的眼部肌⾁恢复。
家长、教师应引导孩⼦在看书学习后休息、远眺,每天进⾏⼀定时长的户外活动。
(根据相关资料编写)13. 下列对⽂中内容的理解,正确的⼀项是()A. 把“眼睛”⽐作“照相机”,⽣动地说明了眼晴是⼈体最重要的器官之⼀。
B. 为保护视⼒,中⼩学⽣应养成良好的⽤眼⾏为习惯,参加⾜量的户外活动。
一只鲸鱼最后一次拥抱大海的方式(2020湖北荆门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鲸落——一只鲸鱼最后一次拥抱大海的方式(2020湖北荆门)①2020年4月,中国“深海勇士”载人潜水器完成本年度的首次科考任务,并收获了一个重要成果一一在中国南海1600米深处发现了鲸落,这也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发现该类型的生态系统。
②但你知道吗?鲸落其实是一个很残忍又悲壮的过程。
当一只鲸鱼预感到自己快死亡的时候,它会悄悄寻一片深海域,然后孤独地等待最后时刻的到来。
等到气息消绝之后,鲸鱼巨大的身体便会沉落到漆黑的深海。
而此刻,那些聚集在鲸鱼旁边的海洋生物便会蜂拥而至,疯狂吞食鲸尸。
从鲸鱼停止呼吸的那一刻起,到巨大的身体被分食干净,大概..需要4-24个月的时间。
而在这段时间里,除了早就守候在鲸鱼旁边的海洋生物外,还会有成千上万只海洋生物被鲸鱼血肉的腥味吸引过来,等到它身上90%的皮肉被消解之后,这群嗅着味道来的海洋生物才慢慢散去。
但这还只是开始,在这些海洋生物离开之后,一些体型较小的甲壳类生物便会在鲸尸上安家落户,接着啃食鲸尸上残余的软组织,它们会在鲸尸上停留大约两年的时间。
尽管鲸尸的最后一丝血肉也被蚕食干净了,但鲸落的过程还远远没有结束;等甲壳类生物离开之后,食腐蠕虫和厌氧细菌开始进入鲸骨中,分解并吸食其中丰富的脂类,它们要在鲸骨中生活50到100年。
这样,在鲸骨中的养料被吸食殆尽后,鲸鱼的残骸便在海底迻渐化作礁岩,成为一些海洋生物的寄居场所,这场盛大且漫长的仪式才算画上了句号。
③所以,鲸落不仅指死掉的鲸鱼缓缓沉入海底,不断被分食、分解的漫长过程,还指深海中依赖鲸鱼尸体中所含的有机质而生存的底栖生态系统、据不完全统计,在北太平洋的深海中,至少有43个种类的13490个生物体都是依靠鲸落而生。
鲸尸从海平面沉落至深海,然后在长达上百年的被分食、分解的过程中,成为海洋里最温暖的绿洲,给贫瘠的深海带来了巨大的养分,就像《禅定荒野》里面说的那样,“鲸落海底,哺暗界众生十五年”。
④一鲸落,万物生,这才是鲸落真正的样子,美丽又残忍,残忍却包容。
2020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练习及答案

“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漂亮的脸蛋能出大米吗?”曾是一句著名的电影台词。
在刷脸支付时代来临的当下,每一张普通的脸蛋都有可能刷出钱来,作为一种新型支付方式,刷脸支付采用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技术,让用户在无需携带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凭借刷脸完成支付。
靠谱的刷脸技术刷脸认证的靠谱程度到底有多高?准确度能与人眼识别相比吗?对此,有关专家举了个例子:像《碟中谍》里汤姆·克鲁斯那样采用人皮面具这招,己无法从目前人脸识别技术下蒙混过关,因为其识别准确率已达到99.99%。
刷脸支付具有以下特点:采用人脸检测技术,可防止用照片、视频冒充真人,有高安全性;人脸比对结果实时返回,有高实时性;采用海量人脸比对,有高准确率。
例如某餐饮企业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会用3D红外深度摄像头进行检测,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否是照片、视频等,能有效避免各种人脸伪造带来的身份冒用情况。
尤其利好老年人刷脸技术用于银行卡等的小额支付时,对老年人很友好。
老年人一般记性会变差,各种卡的密码又不能设得太简单。
刷脸支付,用户不必记住多个复杂的密码,降低了老年用户使用难度。
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
在授权的应用程序上,用户刷脸完成身份核验后,就能领取电子交通卡、电子社保卡等,不再需要随身携带实体证件。
部分人担心的因化妆等使容颜发生变化的问题,要看具体情况。
机器可识别化妆,但若整容幅度过大,或脸部信息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则可能无法识别。
不过,使用者只需去系统更新脸部照片就可解决。
进入“弱隐私”时代刷脸支付就好比是一把“芝麻开门”的钥匙,开启系统进入应用过程中,大量用户的“人脸”信息被采集并储存。
与之连通的商业机构等均有可能“正当”地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手机号……还有你的脸,甚至你不同的表情等。
在信息即价值的时代,这样精准翔实的“立体”资料,必将成为各万环伺围猎的目标。
但并不是说,“人脸”被收录就必然指向泄漏,乃至被用来行骗牟利;只是刷脸技术的成熟,让我们真正进入了一个“弱隐私”时代。
2020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只吃一种食物,我们能活吗》练习与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9 -23题(15分)只吃一种食物,我们能活吗①只吃一种食物,会发生什么呢?有没有哪种食物是相对来说更有营养的,能支撑我们活得更久呢?②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多数人都喜欢的美味的肉类,肉类富含蛋白质以及我们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但是只吃肉可不可行?红烧排骨香气四溢、美味的牛排让你口齿留香,只吃猪肉或者牛肉的生活一定很美好吧?那可不见得。
由于无法从食物中摄取任何葡萄糖,你的身体将会另谋出路,从你自己的脂肪和肌肉中摄取能量,于是你的脂肪和肌肉不断消失,你慢慢变得骨瘦如柴。
而且只吃这些肉会造成维生素c严重缺乏,而维生素c是制造胶原蛋白的小能手。
长此以往,你将会得坏血病,整日无精打采,肌肉疼痛,全身长着红斑,面容枯槁,牙龈肿胀出血。
肉类本身就缺乏纤维素,培根、香肠、热狗这些加工肉类长期过量食用更是会致癌。
如果三餐只吃培根,那问题可能就更严重了。
比如,一个人每天吃51克培根,他得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几率将增加18%。
只吃脂肪含量低一些的瘦肉也会让肝脏不堪重负,影响其处理蛋白质的能力。
③那么,只吃谷物、蔬果呢?它们都属于碳水化合物,这些碳水化合物会向你的身体提供葡萄糖,而葡萄糖能够转化为支持身体基本功能的能量。
但是身体将会极度缺乏蛋白质,而缺乏蛋白质会导致身体分解肌肉来得到所需的氨基酸。
为了得到足够的能量,身体吃掉的可不仅仅是让你显得强健、帮助你突显好身材的肱二头肌,那些以肌肉为主的器官(比如心脏)以及身体组织也会变得衰弱。
心脏都不再强健,人的身体状态也自然会每况愈下。
④这样看来,肉类和大多数谷物、蔬果都不符合条件。
肉类不舍纤维素,也没有重要的维生素。
谷物、蔬果富含维生素和糖类,但即便吃一大堆,它们.也无法提供足够的脂肪和蛋白质。
那么,到底有没有一种食物能为我们身体提供比较全面的营养?⑤土豆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它作为一种富含淀粉(可转化为葡萄糖)的食物,竟然还含有许多蛋白质以及多种氨基酸。
澳大利亚有一个叫泰勒的瘦身者,坚持一整年只吃土豆,体重从151.7千克减到了99千克。
江苏省2020年中考语文卷【说明文阅读题】汇集附答案解析

江苏省2020年中考语文卷【说明文阅读题】汇集无锡市中考题(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台风暴雨能不能“灭”蚊“床前明月光,蚊子好嚣张!”夏天,蚊子再次进入大家视野,有人大开脑洞:“让台风刮跑所有的蚊子吧!”一、台风会把蚊子都吹跑吗?台风是一个强大的气旋性旋涡,假如把蚊子放到台风中心,随着旋涡快速旋转,那风力足以把蚊子吹到“九霄云外”。
但台风登陆后,风力明显减弱,对蚊子产生的作用力也减弱。
而且蚊子非常“鸡贼”,大风天它们会躲起来,风小了才出来。
即使刮台风,它被吹跑的概率也大大降低。
蚊子体重很轻,常随风而动。
蚊子虽飞翔能力不强,但20多层的高楼也有它的身影,除了“坐电梯”,更多是被风吹上去的。
二、________蚊子体重极轻,大约是几毫克。
当它穿梭于雨滴之间,被重量远远超过自己的雨滴砸中,一滴毛毛雨,可能就是从天而降的一块巨石,蚊子一不小心就呜呼哀哉。
真的是这样吗?然而,蚊子除了继续发挥“鸡贼”特点外,它还有保命“秘诀”--极轻的体重和疏水性细毛。
飞翔中的蚊子与雨水碰撞时,采取不抵抗策略,或顺势而下,或“侧身翻滚”让雨滴从身侧滑落,或与雨滴融为一体,“以柔克刚”。
此外,疏水性细毛使得它们能迅速摆脱雨滴重新飞起,在雨滴落地前逃出。
从理论上说,暴雨台风能让蚊子毙命;但若要被彻底“消灭”,是不大可能的。
大雨过后蚊子为何不减反增?闷热潮湿的天气为蚊虫滋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蚊子更猖狂。
成蚊在气温20~30°C.相对湿度80%左右时最为活跃,有积水的地方容易成为蚊子的滋生地。
风雨过后,地面上的积水和潮湿环境为蚊子生长、繁殖提供了绝好的温床。
蚊子繁殖力很强,从卵、幼虫、蛹到成蚊,最快只需几天。
强风雨无法对蚊子产生大规模的“消灭”效果,不少地方大雨过后蚊虫反而会“报复性”增长。
13.结合全文,分析开头“床前明月光,蚊子好嚣张”一句的妙处。
14.依照第一、三两部分小标题的样式,为第二部分拟一则小标题。
(不超过15个字)【分析】这篇说明文开头化用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二)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二)中考分类说明文阅读2020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说明文阅读(二)【河南省】(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11~13题。
(共12分)文本一为什么说月球是地球的“女儿”①为什么地球边上有个月球?它是怎么来的?与地球有怎样的关系?②多年以来,科学家提出了多种假说。
其中,“同生说”认为,地球和月球各是由一块太阳星云形成的,是一对“姐妹”;“捕萩说”认为,地球和月球各自形成后,地球把运行到它附近的月球捕获为自己的卫星,月球是地球的“干女儿”。
但后来的研究证明,这些假说都缺乏科学依据。
现在大多数科学家比较支持“大碰撞说”。
这个假说认为,大约46亿年前,太阳星云中还残存着一些没有构成行星的大大小小的天体,在太阳系中各行其道。
大约45亿年前,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撞上了地球,撞击产生的大量碎块绕着地球运行,最后慢慢聚集凝结,形成了月球。
受地球引力的作用,月球始终围绕地球公转,不离不弃,就像是地球的“女儿”。
③但月球是不是真的就是地球的“女儿”呢?这还需要科学的确证。
科学家提取了月球和地球的“基因”——岩石样品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同位素组成,做“亲子鉴定”,测定的结果证明月球就是地球的“女儿”。
④跟地球相比,月球很小,没有能力把空气“抓”在周围,所以它的表面是超高真空的环境,没有任何天气变化,没有液态水,也没有生命迹象。
【甲】月球的结构很简单,从外到内由月壳、月幔和月核构成,就像蛋壳、蛋清和蛋黄。
在诞生之初的10多亿年里,月球一直非常活跃。
那时它很年轻,活力四射,内部的能量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月震和火山喷发频繁。
后来,内部的能量渐渐耗尽,月球慢慢成为一个“僵死”的星体。
⑤催生月球的那场惊天动地的撞击,也使地球从直立自转变为倾斜自转,但这“终身残疾”促成了地球表面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
月球的引力使地球产生了潮汐,对生物从海洋迁徙到陆地发挥了巨大作用。
同时,月球还像一个巨大的“刹车片”,不断为地球自转减速。
2020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三篇)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7题(12分)从世界视角看丝绸之路葛剑雄丝绸之路在历史上的作用不言而喻,但中国人几乎从未主动利用这条路获取利益;相对的,回鹘、阿拉伯商人途经此地,把丝绸贩运到波斯、罗马一带,成为了直接的获利者。
丝绸一经传入西欧,立刻成为了上流社会追逐的奢侈品,价格一度比黄金还贵。
正是这样的市场需求驱使了一批商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维持着这条路线。
安史之乱后,古丝路被切断,中国经济中心持续南移,海上商路逐步形成。
在此之前,中国的海上从未开放外贸,还经常实行海禁、迁海,民间的海外贸易自然被长期禁止。
元朝虽有一个短暂的开放时期,但朱元璋认为海外有敌对势力,在明朝实行了更严格的海禁——“片板不得下海”。
清朝时,为切断郑成功与内地的联系,中央下令从辽东到广东,所有沿海要腾出20~50里的无人区,农田荒废,更谈不上海外贸易。
在严格的限制下,海上丝绸之路虽然存在,但能够利用其获利的中国商人微乎其微。
上世纪在印尼发现的“黑石号沉船”是一艘唐朝后期的船只,打捞后清理出 6万多件中国瓷器和大量中国钱币。
这些瓷器质地粗糙,只有一套阿拉伯风格的瓷器比较精美,考古人员推测此为船主自用,而粗糙的瓷器和钱币仅仅是顺路带回的货品而已。
明朝初年,郑和七下西洋,船队几乎都有六七十艘大船,最远到达东非的肯尼亚。
然而,在世界史评中,这次远航的意义远不如哥伦布的新航线。
我们认为,这和两次航海的性质不同有关。
郑和下西洋毫无疑问是中国航海史上一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举,航海的重要目的是为永乐帝朱棣政权做宣传,到海外诸国赏赐天朝物产,带回各国的朝贡物品。
相较而言,西方航海家发现新大陆,是一个纯粹的地理发现,为人类的认知做出了贡献。
尽管丝绸之路早已存在,但中国古代却从未为其命名,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实际上,这与中国古代长期的“天下观”及“重农抑商”的传统有关。
古代的中国历来只有天下观念而无国家概念,庙堂和江湖都认为四海之内尚存许多还未开化的蛮夷之地,无需统治,加上黄河流域能够产出足够丰富的物资,因此也无需了解外面的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营口】阅读下面选文,完成25~28题。
(12分)森林大火为何扑灭难度这么高魏齐①据“西昌发布”公众号4月1目下午报道,截至当天13时25分,泸山正面明火全部扑灭,四川凉山西昌森林火灾灭火取得阶段性成果。
不过人们不会忘记,3月30日下午,四川凉山西昌突发森林大火造成打火队员19人牺牲。
联想到去年几乎烧遍澳大利亚的森林大火,人们可能会问,森林火灾为何如此凶险,又为何如此难以扑灭?②森林大火较难扑灭,首先是因为往往火势很大,点多面广,森林火灾往往发生在气候干旱、气温较高的季节,加之一些林木富含油脂,积累不少林下可燃物,再加上火借风势,往往会很快扩大、扩散。
以此次西昌地区发生的火灾为例,据西昌市人民政府3月31日下午召开发布会介绍的情况,起火后由于风向多变,火情扩散迅速,并伴多处飞火,造成多处多线速燃态势。
截至3月31日16时,火灾过火面积1000余公顷,毁坏面积80余公顷。
③其次,不少森林火灾发生在山区,这里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为灭火增加了难度。
以凉山地区为例,该地区仅海拔高度超过4000米的高峰就超过20座,山区地形极大限制了人员活动,大型灭火器材很难快速抵达现场。
在山区,林火可能发生爆燃,特别是在陡坡,山脊、草塘沟等特殊险境地形中,这就会极大增加灭火危险性。
④此外,山区的气候气象条件也比较复杂,特别是山谷之间的风向变化比较快,对火势发展影响尤其大。
在干旱季节,山区容易形成明显上升气流,加之各种涡流、越山气流影响,往往风向突然发生变化。
⑤专家认为,随着科技进步,适当引入更多高科技装备协助灭火是一大趋势。
首先要做到预警早,在火灾萌芽阶段就尽早发现火情,例如通过携带红外传感器的卫星或长航时无人机及时预警,然后“打早,打小”,进而“打灭”。
灭火时,可适当派出消防直升机、灭火飞机等大型装备,此外,国内一些企业也研制出“灭火榴弹炮”“灭火导弹”等一些适合森林灭火的新型“武器”,尽管其有效性需要进一步论证,但完全可以尝试。
25.选文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3分)26.选文第②段中加点词语“往往”不能删掉。
为什么?(3分)“森林火灾往往发生在气候干旱、气温较高的季节……”27.选文第③段画线句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28.认真阅读选文,概括森林大火难以扑灭的原因。
(3分)四)(12分)25.(3分)由西昌和澳大利亚森林大火极其凶险的事件(1分),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说明内容):森林大火难以扑灭的原因(1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26.(3分)“往往”是通常的意思,起修饰限制作用(1分),说明森林大火发生在气候干燥、气温较高的季节的概率很大,如果删去,语言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1分),无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分)。
27.(3分)举例子(1分)、列数字(1分):列举凉山地区高海拔山峰多、救援难的事例,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森林火灾发生在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灭火难度增加(1分)。
28.(3分)往往火势很大,点多面广(1分);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1分);山区的气候气象条件比较复杂,山谷之间风向变化比较快(1分)【广东省】(三)(10分)北斗,国之重器①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北斗三号系统“收官之星”成功发射,标志着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系统组网完成。
②提到卫星导航,人们自然会想到GPS系统。
GPS系统由美国研发,自1995年建成后,在多个领域广泛应用。
既然GPS系统方便可用,为什么还要建设北斗系统呢?卫星导航系统属国之重器,只有拥有自主建设和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才能长期、稳定、可靠地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
③目前,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盟的伽利略系统以及中国的北斗系统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服务功能大体相近,都能提供全天候、全天时的高精度定位、导航、测速、授时服务。
而中国的北斗三号系统在诸多方面还拥有自己独特的服务功能。
④高精度的“太空灯塔”。
相比北斗二号,北斗三号系统通过配置新一代原子钟,提升了卫星性能,定位精度提升1至2倍,改善了用户体验。
北斗三号可以为汽车导航提供静态厘米级、动态分米级的高精度定位,实现车道级的导航。
换句话说,在北斗的帮助下,未来导航软件能准确地判断你的车是在中间车道,还是左转车道。
北斗三号系统还可以向用户提供精密测量测绘数据。
北斗三号导航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表示,测量地震后建筑物的下沉变化,即便是几毫米,都逃不过北斗的法眼。
⑤更有效的搜救服务。
北斗三号系统通过在6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上搭载搜救载荷,为水上、陆地以及空中遇险目标提供定位和救援服务。
其他的卫星导航系统只能收到求救者向卫星发出的求救信息,至于求救信息是否发出,救援人员是否收到,求救者无从得知。
我国的北斗三号系统专门设计了反向链路,求救者不仅可以发出求救信息,还可以收到救援人员的反馈信息。
这样大大增强了求救者的获教信心,从而提升了搜救成功率。
⑥独门绝技的“短报文”。
与众不同的是,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附加了通信功能想报具备在没有网络信号条件下的通信功能。
在无人区、荒漠等地区,或在通信基站遭受地录水、台风等破坏时,装有短报文模块的北斗终端仍能保证通信畅通。
如今,北斗三号从文通信能力显著提升,每次能发送汉字1200个,还可发送图片等信息,应用场景更为.北斗的一体化功能不仅能让用户知道自己“在哪儿”,也能告诉别人“发生了什么”。
北斗的这一功能,GPS之父帕金森教授盛赞道:“这是多么美妙的体验!”⑦不少人好奇,我们何时才能用上自己的北斗呢?其实,北斗就在你我手中!卫星导航以态片模式搭载在手机硬件里,只要拥有一台装有北斗芯片的手机,就可以收到北斗卫星导航信号。
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销量已突破1亿片。
2020年一季度,国内市场申请入网的智能手机,超过75%支持北斗定位。
就连大家非常熟悉的共连车,也大量使用了北斗定位系统。
可以说,北斗早已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研发周期最长、投资规模最大、技术最为复杂的航天系统工是我国改革开放40余年来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
(选文有删改)12.选文思路清晰,按照逻辑顺序依次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分)1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之重器北斗导航系统的研制和组网完成必将在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以及方便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B.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具体说明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的新一代原子钟的精度得到显者提升。
C.第⑥段引用GPS之父帕金森教授对北斗三号一体化功能的赞誉,说明了该项功能给用户带来的全新体验。
D.第⑦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截至2019年底”对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的销量统计从时间上进行限制,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4.北斗系统已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气象测报、防灾减灾以及公共安全等领域广泛应用。
结合选文,解释北斗系统被广泛应用的原因。
(4分)12.(3分)研制北斗系统的原因北斗系统独特的服务功能北斗系统目前的应用情况【解析】本题考查说明顺序。
全文的说明顺序,要认真通读全文,抓住关键语句,来理清文章的思路。
②段关键句“为什么还要建设北斗系统呢”可概括出研制北斗系统的原因;②段关键句“而中国的北斗三号系统在诸多方面还拥有自己独特的服务功能”可概括出北斗系统独特的服务功能;⑦段关键句“不少人好奇,我们何时才能用上自己的北斗呢”可概括出北斗系统目前的应用情况。
13.(3分)B【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解答此类选择题,一定要先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结合原文与选项中陈述的文字进行比照。
A选项中所提及的“保障社会经济发展”是原文中没有涉及的。
原文中就精确导航和测量、搜救服务、“短报文”保证通讯三方面展开,未就经济影响展开。
故A是无中生有。
此题还可以用排除法。
结合原文,BCD三个答案都可以直接从原文找得。
14.(4分)示例:①北斗系统兼容其他导航系统;②拥有更高的精准度;③更有效的搜救服务;④独特的短报文功能。
(每1点1分)【解析】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依据上述分析的文章层次,从各段落中抽出与“北斗系统”相关的、得以广泛应用的具体事例,并分析它们各自给人们来的好处。
(贵州省遵义市2020)说明文阅读(9分)中微子,关乎宇宙起源之谜曹俊①日本“顶级神冈”中微子探测器项目已正式启动,计划于2027年开始收集数据。
该项目由日本主导、英国和加拿大等国参与,目的是阐明物质的起源及基本粒子的“大统一理论”,揭开宇宙起源之谜。
②中微子是宇宙中数量最多的基本粒子之一。
基本粒子是已知的最小粒子,它们不能像原子那样被分成更小的粒子,是构造宇宙中一切的基本元素。
而中微子又是最轻的物质粒子,迄今还未能测出它的确切质量,但至少比电子还要轻100万倍。
它们无处不在,如太阳发光、核反应堆发电、岩石的天然放射性衰变等核物理过程中都会产生,就连我们每个人也会因体内的钾-40衰变而每天发射约4亿个中微子。
③中微子的最大特点就是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不管是人体还是地球,在它看来,都是极为空旷、可以自由穿梭的空间。
我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科学上探测也极为困难。
因此,中微子的发现和研究过程,饱含着几代科研人员的心血。
④1930年,奥地利科学家泡利为了解释原子核衰变中能量似乎不守恒的现象,预言了中微子的存在,认为就是这种“永远找不到的粒子”偷偷带走了能量。
经过20多年的寻找,美国科学家科万和莱因斯终于在核反应堆旁探测到中微子,证明了它的存在。
莱因斯因此获得了199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⑤1968年,美国科学家戴维斯在地下1500米深的废弃金矿中进行实验,首次探测到了来自太阳的中微子,证实太阳无穷无尽的能量来自氢核聚变。
1987年,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在第一代神冈实验中,探测到了来自超新星的中微子。
他们二人因此都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此后,戴维斯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却发现太阳中微子的数量比理论预言的要少得多,被称为“太阳中微子失踪之谜”。
此后,小柴昌俊的学生梶田隆章发现,宇宙射线在大气层中产生的中微子也比预期少,称为“大气中微子丢失之谜”。
⑥中微子为什么比预计的少?1998年,梶田隆章在升级后的第二代神冈实验中发现,大气中微子比预期少,是因为在飞行过程中自发变成了其他种类的中微子,这一现象就是中微子振荡。
他也因此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⑦中微子振荡现象证明了中微子有质量,尽管质量极其小,但会影响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根据已知的物理规律,在宇宙早期,正反物质应该成对产生,数量是一样的。
但在现在的宇宙中,并没有发现大量反物质存在的迹象。
为什么宇宙只由正物质构成?反物质到哪里去了?这是宇宙起源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