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实用急性左心衰护理常规

实用急性左心衰护理常规

急性左心衰
1.安置CCU病房,予半卧位或端坐位,双下肢下垂。

2.予高流量(6-10l/分)面罩吸氧,并加入30%-50%酒精湿化。

使用
酒精湿化吸氧时间不超过30分钟,效果不好可与蒸馏水交替使用。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4.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心电图变化。

5.协助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6.遵医嘱给药:强心、利尿、镇静、平喘、扩血管及激素类药物:
如吗啡、速尿、西地兰、硝酸甘油、氨茶碱、泼尼龙琥珀酸钠等。

7.必要时轮扎四肢,每支不超过15分钟。

8.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神志、发绀、呼吸困难等变化,
保持环境安静,限制探视,予心理护理,安慰情绪。

9.必要时留置尿管,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10.出院指导:同慢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常规

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常规

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1、生命体征:患者是否存在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神志、面色改变等。

2、评估导致心力衰竭的原因。

3、辅助检査: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脑钠肽等。

4、社会心理评估:评估患者的情绪及心理反应。

二、护理措施(一)急救护理1、体位:取端坐卧位或半坐卧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荷。

2、吸氧:高流量酒精去泡沫给氧,保持血氧饱和度95%以上。

病情特别严重时行面罩给氧或无创机械通气,必要时行气管插管。

3、行心电监护,监测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

4、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强心、镇静、利尿、平喘、扩血管药物等。

5、遵医嘱描记12导联心电图,抽血查血常规、电解质、脑钠肽、血气分析等。

(二)一般护理1、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双肺呼吸音、咳嗽、咳痰情况,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2、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的变化。

3、药物护理: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4、心理护理:倾听患者主诉,适当安慰患者,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

三、健康指导要点1、向患者及家属宣教有关疾病防治和急救知识。

2、告知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在静脉输液前应主动向医护人员说明病情,便于输液时控制输液量和速度。

3、指导患者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睡眠,避免各种刺激。

四、注意事项1、注意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2、取端坐卧位或半坐卧位时防止坠床。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①监护室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表格内容至少包含监测指标、出入量、用药执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

监测指标至少包含生命体征、瞳孔、意识、仪器参数;出入量应包含每个入出途径的详细记录;用药执行写明药物名称、剂量。

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
致心脏泵血功能减退,无法满足全身器官的需要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性心力衰竭的护理常规是非常重要的,既能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减轻症状,又能提高生活质量。

以下是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的一些要点。

1.体位
2.饮食
3.药物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
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用药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如
低血压、肾功能损害等。

辅助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12、B6等对患者的康复
也有一定的帮助。

4.监测生命体征
护士应定期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心律
失常、肺部感染等并及时处理。

5.体力活动
6.心理支持
护士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提
供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7.定期复诊
8.教育与宣传
护士要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宣传,如心脏保健常识、用药知识、饮食控制等,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总之,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包括体位、饮食、药物治疗、监测生命体征、体力活动、心理支持、定期复诊以及教育与宣传等内容。

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一.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低下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症,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

二.观察要点1.观察早期心力衰竭及心力衰竭加重的临床表现,若出现乏力、呼吸困难加重应通知医生处理。

2.加强护理观察,一旦发生急性肺水肿立即抢救。

三.护理要点1.休息与体位根据心功能分级合理安排休息及活动,尽量减少活动中的疲劳,根据心功能不全程度,协助病人采取半卧位或端坐卧位,使病人舒适。

2.饮食护理①.遵医嘱给予少盐(3-5g/天),易消化、高维生素饮食。

②.少量多餐,忌餐饱。

3.用药护理①.输液速度不超过40滴/分,血管扩张药物一般为8-12滴/分,不超过20滴/分。

②.使用洋地黄时,剂量准确,经稀释后缓慢注射(10-15min),使用前测脉搏或心率,若心率或脉搏小于60次/分,或节律异常,或出现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应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③.应用扩血管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及有无头痛;应用硝普钠时,应现配现用并注意避光;应用ACEI类药物时,应注意肾功能变化。

④.应用利尿药时应注意观察用药效果,准确记录出入液量,定期复查电解质,观察有无水、电解质紊乱。

⑤.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给予缓泻药,防止大便用力而加重心脏负荷。

四.健康指导(1)指导病人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

教育家属给予病人积极的支持,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

(2)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合理安排活动与休息,适当进行身体锻炼,增强体质。

(3)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蔬菜、水果,防止便秘。

(4)育龄妇女注意避孕。

(5)严格按医嘱服药,不能随意增减或中断药物治疗,坚持定期门诊随访。

4. 9。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一.定义心力衰竭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二.症状、体征(一)左心衰竭1.症状⑴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可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

⑵咳嗽、咳痰、咯血。

⑶疲倦、乏力、头晕、心悸。

⑷少尿及肾功能损害。

2.体征⑴肺部湿啰音。

⑵心脏体征心脏扩大、心率加快、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及舒张期奔马律。

⑶发绀。

(二)右心衰竭1.症状⑴消化道症状腹胀、纳差,恶心,呕吐等。

⑵呼吸困难。

2.体征⑴水肿对称性、下垂性、凹陷性水肿。

⑵颈静脉征颈静脉充盈、怒张及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⑶肝脏体征肝脏肿压痛大及肝功能损害。

⑷心脏体征:因右心室扩大而出现三尖瓣关闭不全的返流性杂音。

⑸ 发绀。

三.护理问题(一)气体交换障碍与左心衰竭致肺循环淤血有关。

(二)体液过多与右心衰竭致体静脉淤血、水钠潴留、低蛋白血症有关。

(三)活动无耐力与心排血量下降有关。

(四)用药风险与应用利尿剂、洋地黄等有关。

(五)皮肤完整性受损风险与长期卧床或强迫体位、水肿、营养不良有关。

(六)焦虑与慢性病程、病情反复发作呈加重趋势、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七)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长期食欲下降有关。

四.护理措施(一)体位/休息有明显呼吸困难者给予高枕卧位或半卧位,下肢水肿者可抬高下肢。

根据病人心功能分级安排活动量。

心功能Ⅳ级:Ⅳb级病人卧床休息,日常生活由他人照顾。

Ⅳa 级的病人可下床站立或室内缓步行走;心功能Ⅲ级:严格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心功能Ⅱ级:适当限制体力活动,增加午睡时间;心功能Ⅰ级:不限制一般体力活动。

(二)饮食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畅;营养不良风险者给予营养支持。

(三)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精神状态、食欲、尿量、体重变化,左心衰竭易发生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应加强夜间巡视。

(四)氧疗存在低氧血症时,根据缺氧程度调节氧流量。

(五)控制液体入量严重心衰病人液量限制在1.5-2.0L/d。

急性心衰护理常规

急性心衰护理常规

急性心衰护理常规
按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导致心力衰竭的原因。

2.严密监测病人的呼吸频率及深度、心率及血压、肺部湿罗音等。

3.评估反映病人缺氧的程度的指标如意识、精神状态、皮肤
粘膜颜色等。

4.评估病人的出入量。

(二)操作要点
1.取坐位,双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

2.紧急情况下可行四肢轮流三肢结扎法减少静脉回流。

3.给高流量氧气吸入,特别严重者在湿化瓶内加入 30%~50% 乙醇
4.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使用速效强心,利尿、扩血管
药物,如速尿,西地兰、硝普钠等。

5.安慰病人,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必要时使用吗啡镇静、抗心衰。

6.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7.保持心电监测,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准确记录出入水量。

(三)指导要点
1. 介绍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的诱因,指导病人针对性预防。

2. 告知病人在输液前向医务人员说明心脏病病史,以控制输液速度。

(四)注意事项 1.预防感染。

2.定期复查心电图,及时发现和纠正心律失常。

3.避免劳累过度、情绪激动。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各种疾病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求,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病情评估】1、患者评估对有关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心理状态、自理能力。

2、生命体征观察(1)生命体征、意识、精神状况。

(2)心力衰竭的病因及诱因。

(3)病程发展过程。

(4)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及每小时尿量,若小于20ml/h,应报告医师。

(5)密切观察意识变化。

(6)注意观察有无皮肤黏膜发绀;有无颈静脉怒张;水肿部位和程度。

3、有无潜在并发症。

【护理关键】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精神状况。

2、体位取坐位,双腿下垂。

3、通过氧疗将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98%的水平。

以防出现脏器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4、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

5、做好心理护理,避免精神紧张。

【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加强心电监护,密切观察24小时心电图、血压、呼吸,必要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注意尿量、意识等情况。

2、急性左心衰竭的处理(1)患者取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2)吸氧:给氧时在氧气湿化瓶加50%乙醇,有助于消除肺内的泡沫。

如患者不能耐受,可降低乙醇浓度至30%或给予间断吸氧。

(3)镇痛剂:吗啡10mg皮下注射或哌替啶50~100mg肌内注射,必要时亦可静脉注射。

伴有昏迷、休克,严重肺部感染,呼吸抑制着禁用,老年患者慎用,可先予半量观察后调整。

(4)强心剂:目前多用毛花苷 C (西地兰)0.2~0.4mg加入5% 葡萄糖液20ml缓慢静脉注射。

(5)快速利尿:咲塞米20~40mg,静脉注射,以期迅速减少有效循环血量,减轻心脏前负荷和肺淤血及水肿。

(6)血管扩张剂:经上述处理心力衰竭仍未能得到控制时,可采用酚妥拉明或硝普钠等扩张血管的药物进行治疗。

用药前后必须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急性心力衰竭指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排血量显著、急骤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瘀血的综合征。

常见病因有急性广泛性心肌梗死、急性瓣膜返流,高血压危象、输血输液过多过快等。

以急性左心衰较常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肺水肿,病人常突发极度呼吸困难、端坐卧位、咯粉红色泡沫痰、极度烦躁不安、紫绀。

治疗原则为减少回心血量,改善心功能。

一、主要护理诊断
1.心输出量减少与心脏负荷加重、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左心衰竭所致肺瘀血有关。

3.液体过多与左心衰竭所致体循环淤血有关。

二、观察要点
1.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深度,肺部有无湿啰音,
有无粉红色泡沫样痰,意识状况,病人有无烦躁不安和易激怒现象。

2.监测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变化。

三、护理措施
1.按循环系统一般护理常规
2.一般护理,让病人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心血
量。

3.症状护理:遵医嘱给病人20%-50%的酒精湿化吸氧,以保证
足够的血氧分压。

4.药物治疗的护理,遵医嘱给镇静、扩血管、强心利尿药,并
注意控制输液速度20-30滴/分。

5.心理护理,安抚病人情绪,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四、健康教育
1.鼓励表达内心的恐惧不安。

2.鼓励家属适当的探视,以帮助病人摆脱恐惧与焦虑。

3.告知病人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有头痛、恶心、出汗等应及时
诉说。

4.指导病人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5.出院后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并定期复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心力衰竭是指在大多数情况下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一种综合征,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未主要特征,故也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以其发展速度分为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

按照患者自觉活动能力将心功能分为四级:
Ⅰ级患者有心脏病但体力活动不受限制
Ⅱ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
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
Ⅳ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
1. 护理评估
1.1 心衰评估评估患者有无颈静脉怒张、肺部啰音、心脏扩大、急性肺水肿、奔马律、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

1.2 诱因评估身体或精神过度疲劳,急性感染,静脉输液过多过快,药物使用不当等。

1.3 既往史病人是否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晕厥;是否系统地进行过治疗和用药情况。

1.4 心理社会评估评估病人是否焦虑、恐惧。

病人常表现血压下降、尿量减少,双下肢浮肿、烦躁不安,不听劝解,甚至治疗欠合作。

病人因憋气,有窒息感受而感到恐惧、害怕死亡,加之入住监护病房,更进一步增加了病人的焦虑和恐惧。

2. 主要护理问题
2.1 气体交换功能受损
2.2 清理呼吸道无效
2.3 液体量过多
2.4 有药物中毒或药物不良反应的危险
2.5 焦虑
2.6 感染
2.7 活动无耐力
2.8 知识缺乏
3. 护理措施
3.1 体位选择病人急诊入院后,取半卧位,如呼吸困难不缓解,取端坐位,双下肢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

3.2 根据病情给予氧疗急诊入院时采用高浓度、高流量给氧,病情稳定后鼻导管持续给氧。

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发绀、呼吸、心率变化。

3.3 休息对于慢性心衰的患者要控制体力活动,避免精神刺激,根据心功能情况,指导适当的卧位和休息方式,合理安排活动与休息。

3.4 诱因指导患者及时治疗原发病,消除诱因(如: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过度劳累、情绪激动、钠盐摄入过多、输液过快过多等,育龄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控制妊娠与分娩)。

3.5 饮食应给予清淡、易消化、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少吃多餐。

一般每日食盐量应控制在5g以内,在服用利尿剂期间不应过分限制钠盐。

3.6 病情观察注意有无肺循环淤血的表现,如紫绀、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咯血、头晕、疲乏等,体循环淤血常出现水肿,观察尿量多少,每日监测体重,注意水肿的消长情况。

3.7 严格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向患者讲解其重要意义。

3.8 重视皮肤护理,防止发生褥疮。

3.9 用药护理主要是观察洋地黄类、利尿类、扩血管类、β-受体阻滞剂共同应用后的不良反应和相互影响及疗效。

3.9.1 应用洋地黄类药物的护理观察有无中毒症状,包括胃肠道症状、心脏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

3.9.2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要求剂量准确,根据血压调节给药速度,严密观察血压和心率变化。

3.9.3 应用利尿剂药物的护理记录24小时出入量,检查电解质、酸碱平衡情况,防止血钾过高或过低。

3.10 健康教育
3.10.1 介绍药物相关知识(尤其注意利尿剂和洋地黄类药物)。

3.10.2 讲解休息和治疗饮食的作用。

3.10.3 指导患者做好记录出入量的配合工作。

3.10.4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心力衰竭的病因,继续针对基本病因进行治疗。

3.10.5 告知有心脏病病史的患者,在静脉输液前主动向医护人员说明病情,便于在输液时控制输液量及速度。

4. 护理评价
4.1 胸闷、气短症状改善,夜间可平卧。

4.2 浮肿减轻或消退。

4.3 病人无药物中毒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或其先兆症状得到及时控制。

4.4 患者自诉焦虑症状减轻,夜间可安静入睡。

4.5 感染控制,痰量、色改变,患者有效咳嗽排痰。

4.6 活动耐力增强。

4.7 能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各项诊疗和护理,能正确认识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