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气体交换受损
1、按心功能情况安排休息,呼吸困难时取半卧位或坐位并双腿下垂。
2、、遵嘱给予吸氧。
病情观察
1、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及生命体征,遵嘱给予心电,血氧监测。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呼吸困难、紫绀、浮肿情况、尿量等一系列肺循环(或)及体循环淤血症状,观察有无心律失常、电解质紊应用时应避光,注意血压变化。
3、利尿药物速尿、利尿酸钠、双克、氨基嘧啶、安体舒通等,注意观察水电解质平衡。
饮食
给易消化低热量饮食,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肠内产气食物,限制钠盐摄入,轻度心力衰竭<5g/d、中度<2.5g/d、重度<1g/d,合并稀释性低钠综合征者,应限制水的摄入。
生活护理
1、定时协助翻身
2、保持床铺干燥整洁
3、加强口腔护理
4、加强肢体功能锻炼
用药护理
1、洋地黄类药物应用时,应注意观察有无消化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及心脏方面的毒性反应。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一、疾病概述
是临床上一个常见的严重综合征,是由各种慢性心肌病变和长期的心室负荷过重,使心肌收缩力原发或继发地减弱,心脏不能搏出与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需求相适应的血供,导致各器官明显阻性充血,体循环和肺循环淤血及器官和组织灌注不足的临床表现。
二、观察及护理要点
项目
内容
护理要点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摘要】目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措施与效果总结性分析。

方法:选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接收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计80例。

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观察组实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措施。

对照两组患者护理效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2.5%),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护理满意度差异显著(P<0.05);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观察组患者具有明显的优势,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

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期间,为其提供综合性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产生,降低死亡率,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护理;效率?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nursing measures and effect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receiv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September 2017 were selecte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named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measures. The nursing efficiency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82.5%). The difference of clinical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The average time of hospitalization,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the mortalit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 advantages, 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 It is (P<0.05). Conclusion: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measures for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reduce the mortality, and have a high value of application. [Keywords] chronic heart failure; clinical nursing; efficiency.慢性心力衰竭主要是心脏不能搏出与静脉回流和身体组织新陈代谢所需的血液供应。

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
致心脏泵血功能减退,无法满足全身器官的需要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性心力衰竭的护理常规是非常重要的,既能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减轻症状,又能提高生活质量。

以下是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的一些要点。

1.体位
2.饮食
3.药物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
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用药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如
低血压、肾功能损害等。

辅助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12、B6等对患者的康复
也有一定的帮助。

4.监测生命体征
护士应定期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心律
失常、肺部感染等并及时处理。

5.体力活动
6.心理支持
护士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提
供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7.定期复诊
8.教育与宣传
护士要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宣传,如心脏保健常识、用药知识、饮食控制等,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总之,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包括体位、饮食、药物治疗、监测生命体征、体力活动、心理支持、定期复诊以及教育与宣传等内容。

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心衰病(心力衰竭)中医护理常规

心衰病(心力衰竭)中医护理常规

心衰病(心力衰竭)中医护理常规心衰病是因心病日久,阳气虚衰,运血无力,或气滞血瘀,心脉不畅,血瘀水停而引起的以喘息心悸、不能平卧、咳吐痰涎、水肿少尿为主要表现的脱病类疾病。

一、护理评估(1)观察患者心率、心律、呼吸、尿量、心悸、下肢肿胀情况。

(2)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评估患者心理-社会状况。

(4)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5)中医证型:①慢性稳定期:a.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

证候:胸闷气喘,心悸,活动后诱发或加重,神疲乏力,咳嗽,咳白痰,面色苍白,或发给。

舌质淡或边有齿痕,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b.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

证候:胸闷气喘,心悸,动则加重,乏力自汗,两额泛红,□燥咽干,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或发给。

舌红少苔,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c.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

证候:胸闷气喘、心悸、咳嗽、咳稀白痰,肢冷、畏寒,尿少水肿,自汗,汗出湿冷。

舌质暗淡或绛紫,苔白腻,脉沉细或涩、结代。

CL肾精亏虚、阴阳两虚证。

证候:心悸,动辄气短,尿少、水肿。

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四肢不温,步履无力,或口干咽燥。

舌淡红质胖,苔少,或舌红胖,苔薄白乏津,脉沉细无力或数,或结代。

②急性加重期:a.阳虚水泛证。

证候:喘促气急,痰涎上涌,咳嗽,咳吐粉红色泡沫样痰,口唇青紫,汗出肢冷,烦躁不安。

舌质暗红,苔白腻,脉细促。

b.阳虚喘脱证。

证候:面色晦暗,喘悸不休,烦躁不安,或额汗如油,四肢厥冷,尿少肢肿,面色苍白。

舌淡苔白,脉微细欲绝或疾数无力。

c.痰浊壅肺证。

证候:咳喘痰多,或发热形寒,倚息不得平卧;心悸气短,胸闷,动则尤甚,尿少肢肿,或颈脉显露。

舌淡或略青,苔白腻,脉沉或弦滑。

二、护理要点(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保持病房安静,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以保证患者的休息与睡眠。

(3)休息;根据心功能受损程度而定。

①心功能I级:不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但必须避免重体力活动。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心力衰竭的临床类型按其发展速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按其发生的部分可分为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

左心衰时由于肺淤血而引起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最早为劳力性呼吸困难,逐渐发展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右心衰由于体循环淤血而表现为腹胀、水肿、肝脏肿大、颈静脉怒张。

(一)观察要点⒈严密观察患者的心律、心率、呼吸、BP、神志等的变化,尽早发现各类型的心律失常。

⒉观察患者症状及体征,注意有无呼吸困难、心悸、晕厥等症状及有可能诱发严重后果的因素(如电解质紊乱、洋地黄中毒、心跳骤停等征兆),以便及时抢救。

⒊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有无副作用的发生。

⒋观察血气分析、电解质等与疾病相关的各种实验室指标。

(二)护理措施⒈休息及体位: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有心慌、气短、呼吸困难病人取半卧位或坐位;急性左心衰时取端坐位,双下肢下垂,以利于呼吸和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⒉氧疗:持续吸氧3~4升/分,急性左心衰时立即予鼻异管给氧(氧流量为6~8升/分),病情特别严重可应用面罩呼吸机加压给氧,给氧的同时在氧气湿化瓶内加入50%的酒精,或给予消泡净(二甲基硅油)吸入,有助于消除肺泡内的泡沫。

如患者不能耐受,可降低酒精浓度或给予间断吸入。

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兼行间歇正压呼吸(IPPB)或呼吸末正压呼吸(PEEP)。

⒊严格控制输液量和补液速度,一般为每分钟20-30滴,以防加重心衰及诱发肺水肿发生。

⒋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利尿、强心剂和扩血管药物,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使用利尿剂者,应注意低钠、低钾症状的出现,如全身无力,反应差,神经反射减弱,腹胀,尿潴留等;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时,观察有无毒性反应,如恶心、呕吐、视力模糊,黄绿视及心律失常等;使用血管扩张应密切注意血压变化。

⒌遵医嘱准确测量并记录尿量,并注意嘱咐患者不能用力排便,保持大便通畅。

⒍病情稳定后可鼓励患者做下肢自主活动或下床行走,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

⒎饮食护理:给予低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少量多餐,禁烟酒。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心理衰竭护理常规【观察要点】1.注意观察紫绀情况,呼吸困难的程度和使用辅助呼吸机的情况。

2.观察肾灌注减少的指征,测量并记录尿量。

如果尿量少于30ml/h通知医生。

3.监测体重有无显著变化,观察连续数天体重变化的演变趋势。

4.监测血气分析结果和血氧饱和度。

【护理措施】1、减轻心脏负荷①休息限制体力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根据心功能情况决定休息原则,轻度心衰者(心功能二级)可适当活动,增加休息:中度心衰者(心功能三级)应限制活动,增加卧床休息:重度心衰者(心功能四级)应绝对休息,待病情好转后,活动量可逐渐增加以不出现心力衰竭症状为限,对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定时帮助其进行被动的下肢活动。

②饮食低钠、低盐低热量易消化饮食为宜,应少量多餐,避免过饱,控制钠盐的摄入,一般限制在每日5克以下,切忌腌制制品。

中度心衰的患者,每日盐的摄入量为3克;重度者控制在1克以内。

③保持大便通畅,注意患者大便情况,有便秘者饮食中需要增加粗纤维食物,必要时给缓泻剂或开塞露。

2、缓解呼吸困难①注意室内空气的流通,患者的衣服应宽松,以减少患者的憋闷感。

②给予舒适的体位,采取半卧位或坐位。

③给予吸氧一般为低流量吸氧。

3、控制体液量①精确记录液体出入量。

②每日测量体重,宜安排在早餐前,使用同一体重计。

③严格控制钠和水的摄入,。

4、应用洋地黄类药物的护理①给药前应数心率,若心率低于60次/分,则禁止给药。

②注意查询患者有无恶心、呕吐、乏力.、黄绿视或当患者心电图出现各种心律失常表现时,应及时通知医生。

③嘱患者服用地高辛时,若上一次药漏服,在此服药时不要补服,以免剂量增加而致中毒。

④当患者发生洋地黄中毒时,应立即停用所有洋地黄类制剂及排钾利尿剂。

遵医嘱给予纠正心律失常的药物。

【健康教育】1、环境安静、舒适、整齐、空气新鲜、室内暖和,预防呼吸道感染。

2、饮食清淡易消化,含适量纤维素饮食,限制钠盐,每餐不宜过饱;适当限制水分,一般患者1.5L—2L日;戒烟酒等制剂物。

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一.心力衰竭:是指各种心脏疾病引起心肌收缩力下降,导致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临床综合症,按其发病的缓急可分为慢性心力衰竭和急性心力衰竭。

按其发生部位可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

二.【病因】1、基本病因①原发性心肌损害包括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心肌炎和心肌病等。

②心脏负荷过重: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和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

左室压力负荷过重常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右室压力负荷过重常见于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肺栓塞等。

容量负荷过重常见于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和血液反应等。

2、诱因:感染、心律失常、血容量增加、生理或心理压力过大、妊娠和分娩等。

三、【临床表现】(一)左心衰竭以肺瘀血和心排出量降低表现为主。

1、呼吸困难: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是最主要的症状,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

2、咳嗽、咳痰、咯血。

3、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等症状。

4、体征有肺部湿性啰音、心脏扩大等。

(二)右心衰竭以体静脉瘀血的表现为主。

1、消化道症状:腹胀、恶心、呕吐等是最常见的症状。

2、劳力性呼吸困难。

3、体征:水肿、颈静脉征、肝脏肿大等。

(三)全心衰竭继发于左心衰而形成的右心衰,当右心衰竭出现后,肺於血症状反而有所减轻。

(四)心功能分级:心功能分级特点Ⅰ级病人患有心脏病,但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心绞痛等症状。

Ⅱ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可出现上述症状,休息后很快缓解。

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低于平时一般活动量时间即可引起上述症状,休息较长时间后方可缓解。

四、【治疗要点】(一)病因治疗1、基本原因的治疗:如控制高血压,应用药物,介入及手术治疗改善冠心病心肌缺血,慢性心瓣膜病手术治疗,先天性畸形的纠治手术等。

2、消除诱因:如积极控制呼吸道感染,心房颤动应及时复律或控制心室率,注意检查并及时纠正甲亢、贫血等。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指心脏无法将足够的氧和营养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导致心脏功能下降,引起一系列症状,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力衰竭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能够有效管理症状、延缓疾病进展。

本文将介绍心力衰竭护理的常规,包括病情评估、护理计划制定、用药管理、饮食控制、体力活动管理以及心理支持等方面。

一、病情评估病情评估是心力衰竭护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患者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记录,了解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衡量疾病的严重程度,并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病情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症状、体征、生活质量、心功能、心电图、心肌酶谱、血液学检查等。

二、护理计划制定根据病情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明确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

护理目标包括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等,护理措施包括用药治疗、饮食控制、体力活动管理、心理支持等。

护理计划应具体、可行、定期评估,以确保有效实施。

三、用药管理心力衰竭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用药,护理人员需要熟悉常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适应症和禁忌症等。

常见的药物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和调整药物剂量。

护理人员还需监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以及药物治疗效果,及时纠正不良反应和调整治疗方案。

四、饮食控制心力衰竭患者的饮食控制很重要,既要满足机体的营养需求,又要减轻心脏的负担。

推荐患者低盐饮食,减少纳入的钠盐量,限制高盐食物的摄入。

此外,要注意患者的水分摄入量,避免过多饮水,以防加重血液循环负担。

五、体力活动管理适量的体力活动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很有帮助。

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当的体力活动计划,如日常走动、呼吸操、适度的有氧运动等。

患者需遵从医嘱并进行规范的锻炼,同时监测患者在活动中的症状变化,调整活动强度和频次。

六、心理支持心力衰竭患者常常伴有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需要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

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困惑和需求,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帮助其建立正确的认知和处理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一·临床表现
临床上左心衰竭最为常见,单独的右心衰竭较少见,左心衰后继发右心衰而致全心衰竭者更为多见。

1.症状
左心衰竭:症状主要为肺循环淤血及心排血量低,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咯血,疲劳,乏力,心慌,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等症状。

右心衰竭:主要症状为体循环静脉淤血,表现为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右上腹胀痛,严重者可有黄疸;肾脏淤血可引起少尿,尿颜色深。

2.体征:肺部湿性啰音,心脏增大,第二心音亢进及舒张期奔马律,右室肥厚,颈静脉充盈或怒张,水肿,肝脏增大等。

治疗原则
积极治疗或控制病因和诱因,做好一般治疗和基础护理,药物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终末期病例可考虑心脏移植。

护理
一般护理
1.休息与活动:心衰患者要限制体力活动,活动程度根据心功能程度而定。

心功能Ⅰ级:避免重体力活动,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制。

心功能Ⅱ级:避免较重体力活动,一般体力活动适当限制。

心功能Ⅲ级:严格限制体力活动,避免久站。

心功能Ⅳ级:绝对卧床,日常生活由专人辅助和护理。

护理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活动时心率,呼吸,面色等,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活动,报告医生;长期卧床的患者积极预防并发症;保证病房安静,光线适中,必要时予助眠药物,充肥保证患者休息。

2.饮食及限制水钠摄入:心衰患者饮食原则是低盐饮食,热量中等,维生素丰富,易消化,避免产气食物,少食多餐,对于夜间有阵发性呼吸困难的患者,可将晚饭提前。

根据心衰程度限制钠盐和水量摄入,包括食物含水和输液进水,护士要严格控制液体滴速,及时巡视病房,校对滴数,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要私自调整液体滴数。

3.体位及吸氧:轻度心力衰竭患者为减轻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可采用高枕卧位;严重的采用半坐位或坐位。

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氧浓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供氧可减轻呼吸困难,通常使用鼻导管吸氧,一般缺氧1~2L/min,中度缺氧3~4L/min,吸氧过程中,观察患者神志,缺氧纠正程度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保证吸氧管道通畅,湿化瓶水量适当。

用药护理
⑴洋地黄类药物
①洋地黄中毒症状,包括心脏表现(心律失常),胃肠道表现,神经系统表现(黄视,绿视)。

每次给药前询问病人有胃肠道和神经系统症状,测量心率,心律。

②洋地黄用量个体差异较大,严格遵医嘱给药。

③禁止与钙剂,奎尼丁,抗甲状腺药物,硝苯地平等同用。

④定期监测心电图,血钾,及血中洋地黄药物的浓度。

⑤洋地黄中毒的病人立即停用洋地黄药及排钾利尿剂,给予补充钾盐和纠正心律失常的药物。

(2)利尿剂:是治疗心衰最常用的药物
①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体重,监测血电解质的变化。

②指导病人合理饮食,遵医嘱补充电解质。

③服药时间已选择早晨或日间。

⑶血管扩张药物:密切观察血压及心率变化。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的各种顾虑,关心体贴患者,祛除一切诱因,提高患者与疾病斗争的决心和信心,劝慰患者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与患者,家属建立融洽的护患关心,避免精神刺激,指导患者给予患者理解和支持。

出院指导
⑴选择合适宣教方式,使患者及家属了解慢性心衰的病因,治疗,积极避免诱因。

⑵合理安排活动与休息,可做日常家务及体力劳动,活动要以不出心悸,气急为原则,建议患者散步,打太极拳等。

⑶严格遵医嘱服药,不能随意增减或擅自停药,改药。

⑷教会患者出院后病情的自我观察,自我管理。

⑸告知患者定期复诊,随访的重要性;如有不适,立即就近就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