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考试政治试卷
2014年成人高考 专升本 政治 选择题命题题库(掌握可保通关)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重点选择题备注:为了便于记忆,已将正确选择项整理成知识点式,可以直接背诵记忆!小妹靠这个通过了本科考试,加油!一选择题(单选)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1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19.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21.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22.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2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2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25.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成人高校专升本考试政治试题与参考答案

成人高校专升本考试政治试题与参考答案成人高校专升本考试《政治》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l~40小题,每小题2分。
共8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唯理论和经验论2.设想脱离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B )A.诡辩论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依据的哲学原理是(C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B.矛盾的同一性原理C.矛盾的特殊性原理D.矛盾的斗争性原理4.认识的主体是指(D )A.一切有生命的人B.一切有感觉能力的人C.一切有知识素养的人D.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5.在社会存在中起决定作用的是(D )A.人口因素B.自然环境C.社会心理D.生产方式6.阶级斗争是指( C )A.本阶级内部的斗争B.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C.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阶级之间的斗争D.思想观点根本对立的阶级之间的斗争7.社会进步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C )A.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B.人与人的团结协作C.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D.人性的复归8.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A )A.实事求是B.群众路线C.独立自主D.自力更生9.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B )A.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中共二大10.把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的文件是( C )A.《井冈山土地法》B.《兴国土地法》C.《五四指示》D.《中国土地法大纲》1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是(B )A.三民主义B.新三民主义C.爱国主义D.民主主义12.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特点是( C )A.保持党的优良作风B.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C.着重从思想上建党D.加强党的组织建设13.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到的过渡时期是指从(D )A.旧中国向中国过渡B.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C.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14.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的处理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关系的方针是(B )A.团结一批评一团结B.统筹兼顾、适当安排C.调整、巩固、提高D.三者兼顾、国家利益至上15.邓小平把当今时代主题概括为(A )A.和平与发展B.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C.发展现代科学技术D.改革与发展1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质是保持党的(B )A.阶级性B.先进性C.群众性D.纯洁性17.我国改革前的失误和改革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挫折,归根到底是没有完全搞清楚(C )A.计划与市场的关系B.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问题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关系1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概括为(C )A.一个中心B.两个基本点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D.一个中心、一个基本点19.教育是基础,科技是(D )A.前提B.保障C.中心D.关键2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特殊性在于(D )A.国家有计划地调节市场活动B.国家制定完整法律规范市场活动C.国家直接参与市场活动D.它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21.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服从和服务于(B )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D.经济建设这个中心C.依法治国的目标D.社会稳定的大局22.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D )A.思想建设和道德建设B.教育和文化建设C.教育和科学文化建设D.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23.当今世界局势发展的方向是(D )A.单极化B.两极化C.三极化D.多极化24.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分别是(C )A.1998年7月1日和l999年12月20日B.1997年12月20日和l999年7月1日C.1997年7月1日和l999年12月20日D.1998年12月20日和l999年7月1日25.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努力(B )A.提高党员干部素质B.改善党的领导C.加强群众监督D.加强思想教育26.正式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是(C )A.党的十六大B.十六届三中全会C.十六届四中全会D.十六届五中全会27.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构想,起初是为了解决(B )A.香港问题B.台湾问题C.澳门问题D.以上全对28.90年代,我国对外开发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标志是(D )A.技术引进从注重硬件发展到注重软件B.从兴办经济特区到广大内地的开放C.吸收外资到广泛的国际经济合作D.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29.政治体制是指(B )A.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B.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C.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D.政权的组织形式30.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发展为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是在( A )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31.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是(A )A.相辅相成,相互促进B.物质文明是内容,精神文明是形式C.相互独立,互不相干D.精神文明是内容,物质文明是形式32.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诞生的时间是(C )A.1984年B.1985年C.1990年D.1991年33.在土地改革完成以后,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是( C )A.农民与地地主阶级的矛盾B.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C.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D.人民大众同国民党的矛盾34.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 D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进行再认识C.解决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问题D.回答如何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35.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是( C )A.苏共领导人的错误路线造成的政治动乱B.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C.苏东各国没有及时地,成功地对苏联模式进行根本性的改革D.在与西方国家的经济军事竞争中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36~40为时事政治题(略)二、辨析题:41~42小题,每小题l0分,共20分。
2014年成考专升本政治考试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1.事物的普遍联系:联系作为哲学范畴,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的三个特点:(1)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所固有的,而不是人们主观臆想的。
(2)联系具有普遍性。
(3)联系具有多样性。
(4)联系的观点与系统的观点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称之为系统。
系统的特征如下:①整体性。
②结构性。
③层次性。
④开放性。
2.事物的永恒发展(1)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产生:哲学意义上的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前进趋势,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则是指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而日趋灭亡的事物。
(2)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必然性:新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这是由新旧事物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第一,新事物有新的要素、新的结构和新的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或历史条件。
第二,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腹”中孕育成熟的。
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阶级、人民群众创造性活动的产物,符合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
(3)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规律,在社会生活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1)矛盾及其根本属性:矛盾就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既相对立又相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否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
它们的相互联系表现在:同一性和斗争性作为矛盾双方的本质属性,缺少任何一方面都不成其为矛盾。
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另一方面,同一性是包含斗争性的同一性,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综合试题及答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一、选择题第1题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A.地质学和胚胎学B.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C.机械力学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参考答案:D第2题单选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A.存在就是被感知B.万事皆备于我C.理在事先;事随理变D.物是感觉的复合参考答案:C第3题单选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源是..A.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对立B.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相*C.世界观与方*的对立D.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相*参考答案:B第4题单选“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答案:D参考答案:D第5题单选*和假象的区别在于..A.*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B.*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C.*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D.*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参考答案:D第6题单选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B.联系和发展的观点C.实践第一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参考答案:B第7题单选矛盾的基本属性是..A.同一性和斗争性B.普遍性和特殊性C.共性和个性D.绝对性和相对性参考答案:A第8题单选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A.从感觉到知觉;从知觉到表象B.从概念到判断;从判断到推理C.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D.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参考答案:C第9题单选偶然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是..A.可有可无的作用B.破坏性的作用C.促进或延缓的作用D.决定性的支配作用参考答案:C第10题单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C.实践和理论的关系D.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参考答案:D第11题单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A.一元论B.可知论C.不可知论D.诡辩论参考答案:C第12题单选*思想得到多方面发展而达到成熟是在..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参考答案:C第13题单选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A.农民阶级B.小资产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D.大资产阶级参考答案:A第14题单选*在1941年精辟论述“实事求是”原则的着作是..A.改造我们的学习B.整顿党的作风C.*八股D.学习和时局参考答案:A第15题单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A.资产阶级B.无产阶级C.农民阶级D.地主阶级参考答案:B第16题单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宝是..A.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土地革命B.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实行自我批评C.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D.实事求是、根据地建设、群众路线参考答案:C第17题单选*阐述关于中国民主革命新道路理论的着作是..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C.论持久战D.新民主主义论参考答案:A第18题单选*全面论述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权理论成熟的着作是..A.论人民民主专政B.论联合政府C.新民主主义论D.论政策参考答案:A第19题单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无产阶级的天然和可靠的同盟军是..A.学生B.城市市民C.农民D.民族资产阶级参考答案:C第20题单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参考答案:D二、辨析题:第21题简答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参考答案:错误..1混淆了新旧事物的本质区别..2新生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则是指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而日趋灭亡的事物..3区别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是否有强大的生命力及远大前途..不能把是否是新出现的作为衡量标准..有些事物虽然是新出现的但本质上却是旧事物;是旧事物以新的形象出现..第22题简答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资产阶级革命;所以应该有资产阶级来领导..参考答案:错1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资产阶级革命;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的阶级是无产阶级;2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革命领导的;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它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建立社会主义..3所以上述观点是错的..三、简答题:第23题简答简述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步走”发展战略..参考答案:第一步是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是到20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使人民生活边到小康水平..第三步是指;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第44题简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参考答案:1实行“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个中国;2实行两种制度..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3港、澳、台实行高度自治并保持繁荣稳定局面..4实行”一国两制”长期期不变..第25题简答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参考答案:第一;加大宣传;提高全民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第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清洁生产;第三;完善法规标准;加大监督处罚力度;第四;加快结构调整;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整体水平..四、论述题第26题简答用内因和外因关系原理;说明我国建设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参考答案: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第一;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外部;而在事物内部..第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第三;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地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2014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

考试主耍内容:•:•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三部分:时事主要内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总论)物质和意识(唯物论)实践和认识(认识论)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三、 事物第•:•六、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要求:•:・1、了解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等基木概念,•:・2、理解唯物丄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3、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4、理解马克思卞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主要内容:(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2. 哲学的基本问题3、哲学的主要派别1、什么是哲学❖(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注意把握哲学与世界观关系•:•哲学是世界观,但世界观不一样是哲学,只有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注意把握哲学与方法论关系2、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心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物质和总识的关系问题。
心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依据:•:・A、这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冋避的问题•:・B、如何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C、这一问题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
乡D、这一问题也是人们社会实践中的基本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第一,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第二,思维与存在、精神和物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思维能否反映存在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3、哲学的主要派别❖(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存的根源(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主张物质(存在)第一性、意识 (思维)第二柱,杨质族:定意识、意识是杨质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成考《专升本政治》测试题及答案1.哲学是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C.资产阶级的世界观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2.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A.阶级性B.革命性C.科学性D.实践性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客观实在性B.可知性C.可变性D.广延性4.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A.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B.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C.强调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夸大意识对物质的依赖作用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唯物论与辩证法相统一的观点B.矛盾的观点C.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观点D.内因论的观点6.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斗争性C.事物的外部矛盾D.事物的内部矛盾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A.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B.对立统一规律C.联系与发展的观点D.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原理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物质第一性的观点B.普遍联系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9.感性认识的特点是A.问接性、抽象性B.直接性、形象性C.真实性、可靠性D.深刻性、逻辑性10.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B.社会的政治制度C.国家政权的性质,D.社会精神文明的水平11.国家实质上是A.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B.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机关C.社会平等与正义的象征D.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12.经济基础是指A.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B.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C.一切生产资料的总和D.社会生产力的总和13.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制约条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A.生产方式B.党的领导C.文化水平D.能力大小14.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A.三民主义B.新三民主义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15.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国家领导人是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16.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C.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D.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17.1956年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已经进人A.新民主主义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C. 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D.共产主义社会1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D.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把中国建设成为A.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B.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C.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D.经济发达、军事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改革的目的是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C.实现共同富裕D.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21.实行对外开放是中国的A.长期基本国策B.一项特殊政策C.一次临时政策D.一时权宜之计22.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是 ( )A.全民所有制B.集体所有制C.公有制D.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3.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 )A.补充B.重要组成部分C.主体D.主导24.中国的国体是 ( )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5.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标准是 ( )A.实践标准B.综合国力标准C.人民生活水平标准D.生产力标准2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C.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D.坚持党的领导27.我们党正式确定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的会议是一 (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三大D.十四大2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 )A.基本路线B.基本纲领C.基本方针D.基本原则29.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提出21世纪头20年,我们的任务是A.建设总体小康社会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C.基本实现现代化D.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30.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是A.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B.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3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把教育放在A.社会发展的首要地位B.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C.全部工作的中心地位D.快速发展的战略地位32.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A.公有资产占优势上B.控制力上C.集体经济大发展上D.国有资产占优势上3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A.指导思想B.唯一方法C.基本方略D.基本政策3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A.社会主义劳动者为目标B.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目标C.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D.先进思想的传播者为目标35.“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针对A.香港问题B.台湾问题C.澳门问题D.国际争端问题(36~40题为去年7月1日至今年6月30日的时事题,此处略)二、辨析题:41~42小题,每小题l0分,共20分。
历年成人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

2011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政治一、选择题:1~40小题,每题2分,共8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信息点上。
1、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A、无产阶级的世界观B、科学的世界观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2、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属于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3、把水、火、土、气等具体物质形态看成世界本原的观点,是一种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B、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C、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D、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4、下列选项中,说明了要坚持“两点论”,全面看问题的是A、高岸为谷、深谷为陵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D、监听则明,偏信则暗5、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着,防微杜渐。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一定的原因引起一定的结果C、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D、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会引起质变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
这是一种A、形而上学观点B、唯物辩证法观点C、相对主义观点D、激辩论观点7、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B、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各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A、从知觉到表象B、从判断到推理C、从认识到实践D、从实践到认识9、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A、决定社会革命是否产生B、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C、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D、制约和影响社会的发展10、现代生产力系统中的准备性因素是A、自然科学B、劳动者C、教育D、经营管理11、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源于对立阶级之间A、经济利益的对立B、政治立场的冲突C、思想观念的差别D、生活方式的不同12、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A、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B、开放的市场经济还是封闭的自然经济C、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D、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1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是A、毛泽东思想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4、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B、中共六大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15、当今时代的主题是A、战争与革命B、和平与发展C、改革与开放D、发展与创新16、从社会性质上看,近代中国社会属于A、封建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C、新民主主义社会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7、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D、城市小资产阶级18、邓小平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提出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A、解放生产力B、发展生产力C、实现共同富裕D、建成小康社会19、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是A、四项基本原则B、人人平等原则C、和平共处原则D、公平正义原则20、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鲜明的特点是A、解放思想B、改革开放C、自主创新D、依法治国21、马克思主义认为,决定分配方式的是A、经营方式B、管理方式C、生产方式D、决策方式22、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判断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关键看其A、资产组成B、经营权掌握在谁的手里C、管理模式D、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2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2014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跟答案四

官方网址: 2014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四一、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B)A.人民群众的世界观理论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理论C.科学之科学的世界观理论D.新兴阶级的世界观理论2.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理论特征是(D)A.阶级性B.科学性C.革命性D.实践性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D)A.全局与局部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内容和形式的关系D.共性与个性的关系4.在哲学上,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是(B)A.形而上学的观点B.B.唯心主义观点C.唯物主义观点D.唯物辩证法观点5.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D)A.唯物辩证法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C.唯心主义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6.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成为划分(C)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反映论和先验论的标准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7.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C)官方网址: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C)A.“科学之科学”B.关于客观世界一切规律的科学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D.关于人的思维发展的科学9、哲学是(C)A.人生观的学问B.科学的世界观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一切科学知识的总汇10.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指(B)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C.思维能否决定存在的问题D.思维是否具有能动性问题1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D)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问题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C.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是完整的严密的科学体系,因为它是(C)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B.理论和实践的统一C.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D.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13.划分哲学派别的惟一标准是(C)A.对运动和发展问题的不同回答B.对世界的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的可知性问题的不同回答14、“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是(A)官方网址: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15.“富贵在天,生死有命”是属于(C)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16.“物是感觉的复合”(A)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17.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三大自然科学基础是(B)A.量子力学、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C.信息论、控制论、系统化D.地心说、生物进化论、细胞学说1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A.德国古典哲学B.古典政治经济学C.空想社会主义学说D.启蒙哲学19.第一次明确提出哲学与其他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关系的是(D)A.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B.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C.旧唯物主义哲学D.马克思主义哲学20.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的问题是(A)A.世界的本原问题B.意识的本质问题C.世界发展的动力问题D.世界的矛盾性问题21、哲学是(B)官方网址:A、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B、世界观的理论体系C、人人都有的世界观D、终极真理的理论体系2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D)A、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B、世界是否运动和发展的问题C、世界是否有统一性的问题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23、否认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性是(C)A、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C、不可知论D、绝对主义24、“存在就是被感知”是(D)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D主观唯心主义2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C)A、古今中外知识的总汇B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和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科学哲学的终极真理26、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最主要的区别是(C)A、强调了意识的能动性B、坚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C创立了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D、坚持了世界的可知性27、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A)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二元论唯心主义和一元论唯心主义C唯理论唯心主义和经验唯心主义D、辩证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唯心主义28、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B)官方网址:A、理在气中,理随事变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C理在事先,事随理变D、生死由命,富贵在天29、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是(D)A、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B、原子唯物主义、气本论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C、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列宁的唯物主义、毛泽东的唯物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0、辩证法的三种历史形态依次是(C)A、唯物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科学辩证法B、唯心主义辩证法、唯物主义辩证法、科学主义辩证法C、古代朴素辩证法、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现代唯物辩证法D、古代唯心主义辩证法、近代唯物主义辩证法、现代科学主义辩证法3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C)A、科学的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B、人类哲学思想发展到了顶峰C、为人类认识和发展真理开辟了道路D、绝对真理体系的建立3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应当是(D)A、绝对信仰,一切照办B、看其是否有用C、既要信仰,又要怀疑D、既要坚持,又要发展3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C)A、分析和综合的统一B、逻辑和历史的统一C、理论联系实际D、虚心向群众学习二、辨析题1.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