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北冥有鱼》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北冥有鱼》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北冥有鱼》教案

《庄子》二则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庄子的作品及其思想主张;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2、能力目标:

体味人物对话的语气,理解课文中两则寓言阐述的道理。

3、情感目标:

学习古人淡泊名利的思想,做一个志趣高雅的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寓言的内容、多角度的理解课文的寓意。

2认识庄子机智与巧妙的辩论风格,启发学生把握自然万物的真理。

四、课时:两课时

五、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延伸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北冥有鱼》

一、情境导入

有这么一个人,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梦醒后,他自己糊涂了:是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自己?这个人就是庄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两篇短文,了解其人其事。

二、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1、作者介绍

庄子(约前369-前286),姓庄,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齐名,被称为

“老庄”。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著作有《庄子》一书。

2、相关作品资料。(教师补充)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今存33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鲁迅先生更评价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3.题目解说

《北冥有鱼》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题目是编者加的。

三、初读课文(读课文时注意正音、句读、节奏,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体会语感),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记录不理解的词句)。

1、生字

北冥(míng)鲲鹏(kūn)抟(tuán)齐谐(xié)

正色邪(yé)

2、把握重点字词

(1)北冥有鱼:冥:同“溟”,海。

(2)怒而飞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抟:盘旋飞翔;扶摇:

旋风;去:离开;以:凭借;息:气息,这里指风。

(4)野马:山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3、通假字

北冥有鱼“冥”通“溟”,海

其正色邪“邪”通“耶”语气词呢、吗

4、古今异义:

怒而飞。(古义:振奋,文中指用力鼓动翅膀;今义:愤怒。)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海水运动;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野马也,尘埃也(古义:山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今义:一种动物的名称。)

5、一词多义:

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文中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其名为鲲。(动词,是)

化而为鸟。(动词,成为)

6、文言虚词

化而为鸟。(连词,表顺承)

怒而飞。(连词,表修饰)

其正色耶?(连词,表示选择)

其视下也(代词,指大鹏)

鲲之大(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可不译)

鹏之背(助词,的)

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可不译)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可不译)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可不译)

7、词类活用:

《齐谐》者,志怪者也。(形容词用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8、文言句式: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去以六月息者也(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为“以六月息者去也”)

四、疏通课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五、再读课文,探究问题。(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1、文中讲了哪几层意思,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主要写了两层意思,一是鱼变为鸟,鲲变为鹏,描绘了鹏的变化和展翅高飞的情景;

二是“鹏南飞”有所待:以“野马”“尘埃”作比,表明万物皆有所待。

“鹏”的形象:形体硕大无朋,变化神秘莫测,奋飞气势壮美。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赏析这一句的表达效果。

此句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刻画了鲲鹏振翅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以息相吹”。

4、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5、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翻译:天色深青,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它是高旷辽远而没有边际吗?)鹏鸟和人们一样,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鹏鸟认识也是有局限的啊。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

六、写作特色

(1)善用比喻、寓言故事来说理,富有感染力。

鲲鹏之变这一寓言,本身就是一个大的比喻,而小的比喻只有一句或几句,如野马、尘埃等,将抽象的道理讲得非常具体形象。

(2)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富有浪漫主义特色。

一开始描绘了大鹏展翅而九万里的雄姿和青苍辽阔的天空,展现出一个

广阔壮丽的意境,显示了庄子奇特丰富的魅力,极富浪漫主义气息。

七、拓展延伸

鲲鹏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飞到南海这一理想的境地,希望大家能凭借知识的力量、人格的美丽达到你人生的理想境界,愿你们插上知识的翅膀,怀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去乘长风,破万里浪。

八、主题归纳

本文通过对鲲变为鹏,鹏展翅高飞去南海的神奇想象,表达了一切事物都要凭借一定的外界条件才能活动的观点。

九、布置作业

积累文言词语,背诵课文、翻译课文。

十、板书设计

鲲变为鹏(怒而飞,翼若垂天之云)

北冥有鱼鹏徙南海(水击三千、扶摇九万)万物皆有所待

拟想鹏俯瞰大地(天地混茫)

《综合练习》同步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

(2)《齐谐》者,志怪者也。怪: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

(4)野马也,尘埃也。野马: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欢鲲鹏吗?谈谈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同“溟”,海。(2)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3)盘旋飞翔。

(4)山野中的雾气。

2、(1)用力鼓动翅膀飞,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中的云。

(2)这种鸟,海水运动时就要迁徙到南海。

3、作者笔下的“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

形象。

4、示例一:我喜欢鲲鹏。因为鲲鹏入深海,翔九天,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搏击长空,纵横大海,就像诸葛亮、毛泽东等历史人物,他们以天下苍生为

己任,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示例二:我不喜欢鲲鹏。因为我喜欢知足常乐,淡泊名利,就像普通的

劳动者,他们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