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每日一题 常见漂白剂的分类及漂白原理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漂白剂 原理

漂白剂 原理

漂白剂原理
漂白剂是一种用于去除或减轻物体表面上的颜色、污渍或污染物的化学物质。

它主要通过氧化或还原反应来实现漂白的效果。

漂白剂的主要成分包括氧化剂、还原剂和碱性物质。

常见的漂白剂有氯漂白剂、过氧化氢和含氯漂白剂等。

氯漂白剂中的活性氯离子可以与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将有机物中的色素分子转变成无色物质,从而起到漂白的效果。

这是因为活性氯离子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与有机物中的双键、芳香环等结构发生反应,并改变其化学结构和光学性质,导致其失去颜色。

过氧化氢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漂白剂。

它可以在碱性条件下被还原为氧气和水,释放出氧气的氧原子可以与有机物中的色素分子发生反应,使其发生还原,从而漂白物体。

含氯漂白剂中的次氯酸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与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从而漂白物体。

在漂白过程中,漂白剂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与有机物发生反应,以达到理想的漂白效果。

此外,漂白剂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其浓度和使用条件,以免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漂白剂的种类和漂白原理

漂白剂的种类和漂白原理

漂白剂的种类及其漂白原理***化学化工学院化学教育专业06级指导教师:杨延民教授摘要 : 物质的漂白脱色是化工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根据化工产品呈色的原因不同,对不同物质采取不同的漂白方法。

我们通常使用活性炭等物理吸附剂漂白因含有色素而显色的物质。

而对因含有生色团而显色的物质漂白,一般都是使用漂白剂与其发生化学反应,我们称它为化学漂白。

根据发生化学反应机理的不同,将化学漂白剂分为氧化型漂白剂和还原型漂白剂。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漂白剂种类及其漂白的原理进行阐述。

关键词:漂白剂;原理;氧化;还原;二氧化硫;臭氧;氯气The Type of Bleach and the Principle of BlechingWu XuemeiCollege of Ch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Grade2006 Instructor:Yang YanminAbstract:Many chemical products has color that we do not want, bleaching material is frequently encountered in chemical production problems. Chemical coloration for many reasons, the coloration of different products for different reasons .We use different bleach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olor material. We use charcoal to bleach substances which contains the color pigments by physical adsorption. bleching stances mainly by physical adsorption and chemical reaction, bleaching agents are chemical bleach. In this paper, some common bleaching agents and the principle of bleaching are expounded.Key words : bleaching ;principle ;oxidation ;reduction;sulfu r;dioxide;ozone;chlorine引言很多物质都带有我们不希望见到的颜色,我们要使物质失去这种颜色,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漂白。

高中化学常见漂白性物质的比较

高中化学常见漂白性物质的比较

高中化学常见漂白性物质的比较Na2O2、H2O2、O3、HClO或(Cl2)、浓硫酸、浓硝酸、SO2、活性炭、木炭、和硅胶都有漂白性,但漂白原理及漂白效果是不同的。

Na2O2、H2O2、O3、HClO 、浓硫酸、浓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它们的漂白原理:利用Na2O2、H2O2、O3、HClO、浓硫酸、浓硝酸的强氧化性将有机色素氧化成无色物质,褪色后不能恢复原来的颜色。

这几种漂白性物质的漂白为永久性漂白。

SO2的漂白原理:SO2 与有机色素直接化合,形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褪色后在一定条件下又恢复原来的颜色。

SO2的漂白为暂时性漂白。

活性炭、木炭、硅胶的漂白原理:利用的是它们的多孔吸附性漂白,加热后也恢复原来的颜色。

活性炭、木炭、硅胶的漂白为物理漂白。

活性炭、木炭、硅胶的漂白也是暂时性的。

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我们从物理和化学角度可分为两大类:化学漂白和物理漂白。

化学漂白又可分为:氧化型漂白和化合型漂白。

其中Cl2、SO2都为气体且都有漂白性,但漂白原理及漂白效果是不同的。

Cl2的漂白原理:Cl2溶于水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褪色后不能恢复原来的颜色。

SO2的漂白原理:SO2 与有色物质直接结合,形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褪色后在一定条件下又恢复原来的颜色。

总结:吸附型漂白:活性炭、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有色物质,起到漂白作用,是物理变化。

强氧化性漂白:氯水、HClO、漂白粉Ca(ClO)2、Na2O2、H2O2、O3、浓硫酸、浓硝酸、NaClO,漂白作用是永久性的。

化合型漂白:SO2有漂白作用是因为它溶于水后生成了H2SO3 ,H2SO3 能够和有色有机物(如品红)结合,形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无色化合物在一定条件(如加热)下,又可以恢复原来的颜色,这种漂白是暂时性漂白。

SO2的漂白作用具有特殊性。

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一.下列褪色现象是SO2的漂白性吗?(1)SO2使橙色溴水褪色(2)SO2使紫色KMnO4酸性溶液褪色(3)SO2使红色酚酞褪色解析:以上褪色现象都不是SO2的漂白性所致。

常见漂白剂的分类及漂白原理-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上学期期末复习) 1

常见漂白剂的分类及漂白原理-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上学期期末复习) 1

1月23日常见漂白剂的分类及漂白原理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典例在线大约4 000年前,埃及人已经用硫燃烧所形成的二氧化硫漂白布匹。

在古罗马著名诗人荷马的著作里讲到硫燃烧有消毒和漂白作用。

下列物质都具有漂白性:①潮湿的氯气、②二氧化硫、③活性炭、④过氧化钠,其漂白原理相同的是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①④【答案】D【解析】这些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因具有强氧化性而显漂白性,属于这类的有①潮湿的氯气(含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和④过氧化钠;第二类是因具有吸附性吸附色素脱色而漂白,属于这类的有③活性炭;第三类是②二氧化硫,因可以与有机色质化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而漂白。

综上所述,D 正确。

解题必备物质的漂白性比较 1.漂白性分类比较漂白类型 漂白原理常见代表物漂白特点加合型与有机色质结合,形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 SO 2一定条件下,SO 2放出,又恢复原色氧化型将有色物质氧化为无色物质氯水、HClO 、Ca(ClO)2、O 3、H 2O 2、Na 2O 2褪色后不能恢复原色吸附型吸附作用,物理变化活性炭通过一定的处理可以重复使用2.SO 2和Cl 2的漂白性拓展SO 2新制氯水(Cl 2通入水溶液中) 漂白原理SO 2能与某些有色物结合成不稳定无色物Cl 2与H 2O 反应生成的HClO 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有色物氧化成无色物漂白效果不稳定,加热能复原稳定漂白范围某些有机色质绝大多数有机色质与有机色质作用实例品红2SO−−−→通褪色−−→△红色,紫色石蕊2SO−−−→通红色品红2l−−−→通C褪色−−→△不显红色,紫色石蕊2l−−−→通C先变红,随即褪色混合作用SO2+Cl2+2H2O===H2SO4+2HCl,漂白作用大大减弱易错易混若将等物质的量的Cl2和SO2气体相混合,在溶液中会发生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从而失去漂白能力。

漂白剂的种类及使用范围

漂白剂的种类及使用范围

漂白剂的种类及使用范围
漂白剂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品,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根据成分和用途不同,漂白剂可以分为氧化性漂白剂和还原性漂白剂两大类。

氧化性漂白剂是指具有氧化还原性质的化学物质,能够通过氧化作用去除有机物的颜色。

常见的氧化性漂白剂包括氯气、次氯酸、过氧化氢、臭氧等。

氯气和次氯酸是最常用的氧化性漂白剂,在漂白纸浆、织物、木材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还原性漂白剂则是指能够还原色素分子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还原性漂白剂包括亚硫酸盐、硫代硫酸钠等。

还原性漂白剂主要用于漂白化纤织物、棉麻织物等。

除了以上两类漂白剂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漂白剂,如醋酸漂白剂、酶漂白剂、紫外线漂白剂等。

这些漂白剂都有其特殊的使用范围和效果。

总的来说,漂白剂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主要应用于纸浆、纺织、造纸、印染、制药等领域。

在使用漂白剂时,要注意控制用量和操作方法,确保安全和环保。

- 1 -。

漂白液和漂白粉的原理

漂白液和漂白粉的原理

漂白液和漂白粉的原理
漂白液和漂白粉都是常用的漂白剂,它们主要通过氧化和还原反应来实现漂白作用。

漂白液一般指的是含有氯比的漂白剂,常见的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

在漂白液中,次氯酸钠会分解为次氯酸离子(ClO-)和钠离子(Na+),次氯酸离子是一种强氧化剂,它能够与有色物质中的染料或杂质发生氧化反应,使其变为无色物质或较浅颜色的物质,从而达到漂白的效果。

漂白粉一般指的是含有活性氧的氧化剂,常见的成分是过氧化氢(H2O2)。

漂白粉在水中溶解时会分解成活性氧分子,活性氧分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能够与有色物质中的染料或杂质发生氧化反应,使其变为无色物质或较浅颜色的物质,从而实现漂白作用。

在漂白过程中,漂白剂中的活性氧或次氯酸离子会与有色物质中的染料或杂质发生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是一种电子转移反应,漂白剂通过接受有色物质中的电子,从而使其还原,自身发生还原。

在反应过程中,有色物质中的电子被转移到漂白剂中,同样的,漂白剂中的氧化剂也会失去电子,发生还原。

通过这样的反应机制,漂白剂能够将有色物质中的染料或杂质转化为无色或较浅色的物质,实现漂白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漂白剂的使用需要谨慎,因为其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使用不当
可能会导致材料损坏或人身伤害。

在使用漂白剂时应按照说明进行稀释或配合其他化学剂使用,以确保安全和有效地进行漂白作用。

高中漂白性的原理

高中漂白性的原理

高中漂白性的原理
高中漂白性的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将染料分子转化为无色或低色度的物质,从而实现去除染料的效果。

漂白剂一般是一种强氧化剂,例如氧气、过氧化氢(H2O2)或次氯酸盐等。

漂白剂可以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与染料分子发生氧化反应,将染料分子中的色团断裂,使其失去颜色。

具体漂白过程中的一些原理如下:
1. 氧化反应:漂白剂通常是氧化剂,能够与染料中的化合物发生氧化反应。

例如,某些染料分子中的花色基团(有色团)可以通过氧化反应失去双键,从而降低或消失颜色。

2. 破坏结构:漂白剂可以改变染料分子的结构,使其失去吸收可见光的能力。

例如,过氧化氢可以与具有醛或甲醇基团的染料反应,从而使其结构发生改变,降低或消除颜色。

3. 氧化还原反应:漂白剂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改变染料分子的电荷状态,使其失去颜色。

在这种反应中,漂白剂捐赠电子给染料分子,从而使染料分子的电子结构发生改变,失去色彩。

4. 分解化合物:漂白剂可以将染料分子分解为无色或低色度的化合物,例如通过断裂染料分子中的化学键,使其变为无色或低色度的物质。

综上所述,高中漂白性的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改变染料分子的结构、电荷状态或分解染料分子,从而去除染料的颜色。

高三化学每日一读一练有漂白作用的物质与其常见考查类型归纳和专项训练

高三化学每日一读一练有漂白作用的物质与其常见考查类型归纳和专项训练

有漂白作用的物质与其常见考查类型归纳和专项训练一、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与漂白原理漂白原理氧化作用化合作用吸附作用变化类型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物理变化过程是否可逆不可逆可逆可逆常见物质举例Cl2、O3、Na2O2、NaClO、浓HNO3SO2、H2SO3活性炭二、有关漂白性物质常见的考查类型:1、判断物质的漂白原理是否相同[例1]下列四种有色溶液与SO2气体作用均能褪色,其实质相同的是()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②品红溶液③溴水;④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A.①③ B.②③ C. ①④ D.②④解析:SO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即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把SO2氧化为SO42-;SO2使品红溶液褪色是SO2与品红化合成无色物质而褪色;SO2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是SO2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使溶液酸化而褪色。

故答案为A.2、利用物质的漂白作用检验(或鉴别)物质[例2]下列物质不能用于鉴别SO2和CO2气体的是( )A、品红溶液B、酸性KMnO4溶液C、石蕊试液D、酸化的Ba(NO3)2溶液解析:要用一种溶液鉴别两种气体,只要分别把两种气体通入这种溶液中产生不同的现象,就可将其鉴别开。

SO2能与品红化合成无色物质而褪色,而CO2不能;SO2能把酸性KMnO4溶液还原而褪色,而CO2不能;SO2能与酸化的Ba(NO3)2溶液反应生成BaSO4白色沉淀而CO2通入其中无明显变化;SO2和CO2气体分别通入石蕊试液中,都能使其变红。

故知答案为C.3、考查生活中或化学中与漂白物质有关的物质成分或有效成分[例3]“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该消毒液无色,有漂白作用。

它的有效成分是下列物质中的一种,这种物质是()。

A.NaClO B.NaOH C.KMnO4 D.Na2O2解析:这是一道生活常识考查题。

不过即使不知道这个常识,据题目所给信息和已学化学知识也可解答此题。

由题目中“该消毒液无色,有漂白作用”的提示,可排除有色的KMnO4 和无漂白作用的NaOH,而Na2O2在溶液中不可能存在,由此可知答案为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漂白剂的分类及漂白原理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下列由于物质的漂白性而导致溶液褪色的是
①将过氧化钠投入水中,然后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②将活性炭放入红墨水中,溶液褪色 ③向品红溶液中滴加氯水,红色褪去
④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溶液紫色褪去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将过氧化钠投入水中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然后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是生成的过氧化氢具有漂白性,正确;②将活性炭放入红墨水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溶液褪色,正确;③向品红溶液中滴加氯水,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溶液的红色褪去,正确;④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溶液紫色褪去,错误;故选B 。

解题必备
物质的漂白性比较 1.漂白性分类比较
2.SO 2和Cl 2的漂白性拓展
易错易混
若将等物质的量的Cl2和SO2气体相混合,在溶液中会发生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从而失去漂白能力。

因此将Cl2和SO2混合使用,不仅不能提升漂白效果,反而会降低甚至失去漂白能力。

学霸推荐
1.下列物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且褪色原理基本相同的是
①活性炭②新制氯水③二氧化硫④臭氧⑤过氧化钠⑥双氧水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④⑤⑥ D.③④⑥
2.下列物质都具有漂白作用,其中漂白原理没有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过氧化钠 B.二氧化硫 C.双氧水 D.活性炭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SO2具有漂白性,所以它能使品红溶液、溴水、KMnO4(H+)、石蕊试液褪色
B.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不一定是SO2
C.SO2、漂白粉、活性炭、Na2O2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原理相同
D.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相遇在溶液中具有漂白能力
4.A、B是两种常温下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将A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变为无色;将B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也变为无色。

将A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为红色;
将B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将A和B按1∶1的体积比充分混合,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不褪色,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只变红不褪色。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

(2)写出A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B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热通入A后变为无色的品红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热通入B
后变为无色的品红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新制氯水、臭氧、过氧化钠和双氧水都是利用其强氧化性,使品红褪色。

2.【答案】D
【解析】A.过氧化钠因为强氧化性而具有漂白作用,经它们漂白的物质,不能恢复原来的颜色,发生化学变化,A错误;B.SO2的漂白是由于它跟某些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了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这些物质受热容易分解而恢复原来的颜色,发生了化合反应,B错误;C.双氧水因为强氧化性而具有漂白作用,经它们漂白的物质,不能恢复原来的颜色,发生化学变化,C错误;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而具有漂白作用,是物理变化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D正确,答案选D。

3.【答案】B
4.【答案】(1)SO2 Cl2
(2)2NaOH+SO2===Na2SO3+H2O NaOH+SO2===NaHSO3
(3)2OH−+Cl2===Cl−+ClO−+H2O
(4)溶液变为红色无明显变化
【解析】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有Cl2、SO2、O3等。

A气体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褪色,
但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所以A为SO2:H2O+SO2H2SO3;B气体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为Cl2:H2O+Cl2===HCl+HClO,HCl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HClO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无色。

如果将Cl2与SO2等体积混合,通入溶液中,则发生下列反应:Cl2+SO2+2H2O===H2SO4+2HCl,生成的盐酸和硫酸都
没有漂白作用,它们只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