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宪《用字母表示数》评课稿
《用字母表示数》评课稿

《用字母表示数》评课稿
看了吴正宪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视频后,我对吴老师的课进行如下评课,如有说的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我愿与大家一起探讨。
第一,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入新课之前,吴老师问学生们生活中见到过些什么字母,学生们都纷纷举手起来回答。
好的导入则说明了这节课有了一个好的开端,这也说明了吴老师的课学生们都非常喜欢。
第二,充分利用好自己准备的教学资源。
有的老师在课前就准备好许许多多的教学资源,课时在课堂教学中却没有用到,或者是不知道怎么用。
而吴老师却不是这样的,在课堂进行不到五分钟时,当有一个学生回答说:生活中见到的字母有扑克牌。
这时候吴老师则顺着学生的回答拿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扑克牌,接着便拿出一张“K”贴在黑板上。
第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数学核心素养。
如:当吴老师把一张扑克牌“K”贴在黑板后却没有直接把K所表示的是什么说出来,而是然学生自己去思考,探讨分析并解决。
体现了吴老师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数学核心素养。
第四,课堂教学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
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叫到了每一个学生起来回答问题。
第五,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指导。
吴老师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做学习真正的主人,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而不是满堂灌的现象。
用字母表示数评课稿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用字母表示数》是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是有学生掌握了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和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内容看似简单,其实并不是,它是学习简易方程的基础,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坛坛转折点,是思维认识上的一个飞跃。
吴老师的这节课有很多亮点1,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例子,很自然过渡到新知。
2,让学生自主学习,由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精心设计一系列有层次,有新意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充分理解字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4、注重适时有效的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注重数学的评价语言在探究新知过程中,学生得出了用算式来表示,老师引导学生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字都表示什么意思,整个算式又表示什么,谁能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然后又请了几位同学也来这样说一说。
整个过程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吴老师十分注重语言的思考过程。
(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2)突出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在授课过程中,吴教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利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生积极性。
从而让学生学的更容易,掌握的更轻松。
在课结束后,通过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让同学们较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
用字母表示数评课稿(共9篇)

篇一:用字母表示数评课稿《用字母表示数》评课稿王兵1、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新的课程标准里说,数学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原来的认知基础上的。
李老师这节课形象的运用了学生身边的教学素材,比如师生年龄、儿歌,这些设计使原来抽象的字母变得具体,富有情趣。
2、老师和学生都处在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本节课学生在宽松、平等的教学环境中自由地发表了各自的想法、观点,使学生学的轻松,老师教的也轻松。
比如一个环节,老师采用了“数青蛙”的儿歌,课堂进行到此,学生已有些疲劳,在此采用儿歌“数青蛙”给学生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3、重视学生的自主与合作、讨论与交流的学习本节课李老师基本上是放手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
通过学习、交流,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果在某些方面改进些会更好:1、多媒体课件运用要适时、适当、适度,给学生2、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没有全部的放开,如总是想一段停下来,主体没有充分发挥、层次性没体现、方法的多样性不够充分篇二:《用字母表示数》的评课稿智慧课堂,凸显智慧的引领-----------评黄珍珍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横峰小学林双双我于2010年4月13日星期二下午第一节聆听了由黄珍珍老师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为“智慧课堂,有效教学”,下面就让我来谈谈本次听课活动中的所学所得:1、智慧课堂凸现“智慧”的引入。
2、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在课的导入部分,黄老师出示的一则失物招领,学生从“a元”猜想得出各种可能的数目,而又把各种数量浓缩回到字母“a”,引出“用字母概括数”,在此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知识的生活来源。
3、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
本课的内容是安排在五年级进行教学的,黄老师现在放在四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相对来说起点拔高了,但在教学中,黄老师始终扮演着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学生们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黄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表格的思考和填写中。
用字母表示数评课稿

用字母表示数评课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很荣幸能对这堂关于“用字母表示数”的课程进行评价。
这堂课就像一场充满惊喜的数学探险,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首先,咱们来说说老师的导入部分。
老师可真是有一手,他没有直接生硬地开始讲什么是用字母表示数,而是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说呀,有一天小明去超市买糖果,每颗糖果 2 元,他买了 5 颗,这时候老师就问孩子们,那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呀?孩子们马上就回答 10 元。
然后老师又说,如果小明不知道自己买了几颗糖果,那该怎么表示他花的钱呢?这一下就把孩子们的好奇心勾起来了,自然而然地引出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概念。
这个导入真是太巧妙啦,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一下子打开了孩子们求知的大门。
在讲解新知识的时候,老师的方法也特别棒。
他不是单纯地告诉孩子们这个公式那个定义,而是通过好多实际的例子,让孩子们自己去观察、去思考。
比如说,老师拿出了几个不同大小的正方形,让孩子们数一数每个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
然后引导孩子们发现,当边长用字母 a 表示的时候,周长就可以用 4a 来表示。
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和观察,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这种教学方式真的超级赞!还有啊,老师在课堂上特别注重和孩子们的互动。
他会不停地提问,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想法。
而且,当孩子们回答问题的时候,老师总是很耐心地倾听,就算回答错了,也不会批评,而是鼓励他们再想一想。
我就注意到一个小细节,有个小朋友回答问题的时候有点紧张,声音很小,老师就走过去,轻轻地拍拍他的肩膀,说:“别紧张,大声说出来,老师相信你能行!”这小小的举动,让那个小朋友一下子就有了信心,最后回答得特别好。
在练习环节,老师准备的题目也很有针对性。
从简单的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到稍微复杂一点的方程,一步步引导孩子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而且,老师还会在孩子们做题的时候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当场给予指导。
这堂课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学数学的经历。
用字母表示数评课稿简短

用字母表示数评课稿简短
本次数学评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内容的选取:本节课选取了用字母表示数这一知识点,这是学生从具体的数字运算向抽象的符号运算的过渡,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符号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2. 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采用了情境导入、实例讲解、小组讨论和总结反思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师从回顾旧知识开始,逐步引导、讲解、举例、练习,使新知识逐渐融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
同时,教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来,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4. 教学重点的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是用字母表示数,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反复强调,使学生深刻理解了这一概念,并能够正确运用。
5. 教学难点的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是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逐渐突破难点,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取恰当,教学方法多样,教学过程紧凑有序,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吴正宪《用字母表示数》评课稿

吴正宪《用字母表示数》评课稿
吴老师曾说:“教师工作是我生命中的重要经历,我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地付出、奉献,我也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收获。
我收获了孩子们的那份真诚
与渴望;收获了老师们的那份热情与期待;收获了社会的认可与尊重。
同时,我
也收获了自身成长道路上的成功和快乐;实现了个人生命价值与教师职业生命价值的和谐统一。
”吴老师的课堂简约自然,没有华丽的课件演示,用最传统的黑
板加笔,最简单的教具数字卡片演绎了一堂不普通的课,让所有在座的孩子的老师们都意犹未尽。
刚开始,吴老师就用“孩子们你们在这样的场合上过课吗?”
你们真是久经沙场的孩子;声音大一点,我就喜欢敢说、敢想、敢问问题的孩子”等话语拉近和孩子们的距离,消除孩子们的紧张感。
导入部分,吴老师问孩子们:你们过去听说过用什么表示什么吗?继而让孩子们说说看到“用字母表示数”这个课题有什么问题要问,然后聚焦孩子们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整个课堂就像是一场辩论赛,所有的新课和知识点,都在孩子们的辩论、质疑和比较中产生,在过程中,吴老师用“倾听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笑声过了也要有思考”等话语仅仅
起到了一个引导的作用,这样的课堂,主动权全在学生,而老师却收放自如,孩
子们在欢笑中学习,每一位孩子都得到了回答问题的机会,吴老师给予了每个孩子大爱,让我们年轻老师望尘莫及而又迫不及待的思考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加
油。
用字母表示数评课稿

用字母表示数评课稿
哎哟喂,今儿个咱们来摆一哈(聊一聊)“用字母表示数”这门课的评课稿,就像咱们坐在茶馆里头,泡上一壶好茶,慢慢悠悠地摆龙门阵一样。
首先啊,一说到“用字母表示数”,我心头那个激动哦,就像是小时候第一次吃到糖油果子,甜中带了点儿惊喜。
这门课,它不仅仅是个数学知识点,更像是一把钥匙,能打开咱们思维里那扇通往无限可能的大门。
想象一下,以前咱们算账数手指,现在一个字母“a”就能代表千千万万的数,多神奇!
在课上,老师讲得那叫一个生动有趣,他(她)不是说“这个字母就是个占位置的”,而是说:“这就像是我们给数字找了个临时替身,让它能在舞台上自由变换角色,演绎不同的数学故事。
”听到这里,我眼睛都亮了,感觉数学也不再是冷冰冰的数字游戏,而是有了生命,有了情感。
而且啊,老师还特别注重咱们的实践操作,不是光说不练假把式。
他(她)让我们自己动手,用字母去编故事,去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说,用“x”来代表未知的朋友数量,然后编个题目:“如果每个朋友分到一个苹果,总共有y个苹果,那么x和y之间有啥子关系呢?”这么一搞,我感觉自己就像是个小侦探,在数学的海洋里寻找线索,解开谜题,那种成就感,简直了!
最后,我想说,这门课真的教会了我很多东西,不仅仅是知识上的,
更是思维上的。
它让我明白,数学不仅仅是计算,更是一种思考的方式,
一种探索未知的工具。
现在啊,每当我看到一个字母,我都会想起那段在
数学的海洋里遨游的日子,心里头就暖洋洋的,充满了感激。
所以啊,朋友们,如果你们也在学“用字母表示数”,记得用心去体会,去感受数学的魅力,你会发现,原来数学也可以这么有趣,这么温暖!。
《用字母表示数》评课稿3篇

《用字母表示数》评课稿3篇吴老师上了一节非常精彩的用字母表示数,首先教学框架清晰从一首朗朗上口的数青蛙儿歌引发问题:谁能用一句话概括这首念不完的儿歌?这一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出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这是教学的第一层;然后研究老师与学生的年龄关系(相加形式),在年龄的不断变化过程中,提炼出始终不变的数量关系,这是教学的第二层;接着通过盒子里的秘密研究(相乘),在不断的数字入与出之间的对应关系,提炼出始终不。
吴老师的这节课,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找准了知识的切入点,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旧知迁移诱导到新知学习,完成了认知上的一次飞跃。
整节课吴老师设计思路非常清晰,层次清楚,尤其是用生活情境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再通过具体的数字向用抽象的字母来表示,过渡自然,逐步渗透了代数思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感,为后面学习方程做好了铺垫。
讲授、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安排合理,练习有效地达到了巩固、反馈的目的。
尤其是练习,每一道题都很有代表性,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逐步巩固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基本要求,达到了辨析的目的,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扎实、深刻。
课程标准要求本课教学要让学生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
小学生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对于他们来说是很抽象、显得较枯燥的。
而且用字母表示数的许多知识和规则与小学生原来的认识和习惯是不同的,而这些知识和规则又是学习简易方程以及将来学习代数的主要基础。
吴老师的这节课,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找准了知识的切入点,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旧知迁移诱导到新知学习,完成了认知上的一次飞跃。
整节课吴老师设计思路非常清晰,层次清楚,尤其是用生活情境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再通过具体的数字向用抽象的字母来表示,过渡自然,逐步渗透了代数思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感,为后面学习方程做好了铺垫。
讲授、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安排合理,练习有效地达到了巩固、反馈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老师曾说:“教师工作是我生命中的重要经历,我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地付出、奉献,我也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收获。
我收获了孩子们的那份真诚
与渴望;收获了老师们的那份热情与期待;收获了社会的认可与尊重。
同时,我
也收获了自身成长道路上的成功和快乐;实现了个人生命价值与教师职业生命价值的和谐统一。
”吴老师的课堂简约自然,没有华丽的课件演示,用最传统的黑
板加笔,最简单的教具数字卡片演绎了一堂不普通的课,让所有在座的孩子的老师们都意犹未尽。
刚开始,吴老师就用“孩子们你们在这样的场合上过课吗?”
你们真是久经沙场的孩子;声音大一点,我就喜欢敢说、敢想、敢问问题的孩子”等话语拉近和孩子们的距离,消除孩子们的紧张感。
导入部分,吴老师问孩子们:你们过去听说过用什么表示什么吗?继而让孩子们说说看到“用字母表示数”这个课题有什么问题要问,然后聚焦孩子们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整个课堂就像是一场辩论赛,所有的新课和知识点,都在孩子们的辩论、质疑和比较中产生,在过
程中,吴老师用“倾听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笑声过了也要有思考”等话语仅仅
起到了一个引导的作用,这样的课堂,主动权全在学生,而老师却收放自如,孩
子们在欢笑中学习,每一位孩子都得到了回答问题的机会,吴老师给予了每个孩子大爱,让我们年轻老师望尘莫及而又迫不及待的思考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加
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