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论文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史方面论文

古代文学史方面论文

古代文学史方面论文推荐文章关于古代文学方面的论文热度:党员关于学习方面的心得体会热度:优秀个人思想方面心得热度:关于人格的格言关于人格方面的名言警句热度:教育孩子方面的好书籍推荐热度:对古代文学史课程来说,由于古代汉语的文选同时是文学名篇,在古代汉语教师对文选进行语言学分析后,学生能深入理解文本,更准确地把握其文学特性。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古代文学史方面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古代文学史方面论文篇1谈多媒体在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应用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和学校教学设备的更新,多媒体手段已经在很多课程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在高校古代文学的教学中,传统教法仍然占据着主要的阵地,对于是否应该使用多媒体常常引发争议。

笔者认为,使用多媒体手段对古代文学教学是有益处的,但在现实教学过程当中也的确容易出现一些使用的误区,需要我们正确辨别,恰当使用,使多媒体真正成为促进教学的手段。

1 古代文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益处使用多媒体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学习兴趣便谈不上学习效果。

古代文学是任何一个高校中文专业的基础课、必修课,然而对于这样一门重要的课程,学生的学习兴趣却并不高,常常让多年从事古代文学教学,凭借一张嘴、一只粉笔、一块黑板来授课的老先生们深感头疼。

当然,这并非是由于这些教师的知识不够渊博,而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一,古代文学的内容是文言,相对难学难懂,枯燥无味;其二,在整个社会高度强调经济发展,强调实践应用能力的大背景下,古代文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不够紧密,因而让学生们觉得学之无用;其三,当代大学生多数已经是“90后”,他们是伴随着电视、电脑、手机、网络成长起来的一代,思维跳跃、发散,注意力不够集中,想让他们面对没有色彩、没有动画的黑板专心听讲大不容易。

针对古代文学自身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引进多媒体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十分必要。

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的知识容量。

古代文学方面论文3100字_古代文学方面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古代文学方面论文3100字_古代文学方面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古代文学方面论文3100字_古代文学方面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古代文学方面论文3100字(一):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论文内容摘要: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现阶段,由于中国古代文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经验不足等多种原因,导致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学科认知水准低下、教学时间短缺、教学模式陈旧滞后、学习内容浅显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对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存在问题改革思路由于现阶段中国古代文学教师对中国古代文学重视程度低下等多种原因,导致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学时严重缩减,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演变成了文学史论,古代文学作品选的内容课时不断缩减,甚至取消。

这与大学教育注重理论开拓,忽视知识积累、强调创新观点,忽视基础学习的教学理论有关,也反映了学术界和各院校存在浮躁心态和泡沫学术的常态。

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民族文化自信,教师应该辅助和引导学生加强对有关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文学史的认识,作品选的渗入更有利于让学生开拓眼界,接触更多的文学作品,才能达到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提高民族文化自信的教育要求。

一.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1.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课时减少,不能保证教学质量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独特的课程特征:教学时间跨度大、教学内容繁多,教学任务繁琐。

首先,中国古代文学这一课程从时间跨度上来看,设计前后3000年的历史,包括的作家、作品更是不计其数。

其次,从设计学科上来看,中国古代文学这一课程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史学、哲学、美学和文献学等学科的内容,知识面广,内容跨度大,教学框架庞大。

但就现阶段来说,各院校注重理论实践,忽视知识积累、强调创新观点,忽视基础学习教学理论的教育背景下,导致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课时不断缩减。

虽然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是现在教学的发展趋势,但是对于中国古代文学这样知识面广、内容跨度大、教学框架庞大的学科并不适用。

古代文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古代文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古代文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浅析古代文学论文写作古代文学论文一、研究者的阅读能力与层次:t1、阅读能力:t 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学,首先要过的是文字关。

因为古代文学作品都是用古代汉语写成的,只有多方面掌握古代语言的文字、声韵、语法等知识,能够自如地阅读古文,才能真正读懂作品内容。

以广为流传的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为例,(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如果不明白其中的“城阙”“三秦”“五津”“宦游”“比邻”“歧路”“儿女”等字词的意思,是无法理解这首诗表现的内容的。

阅读能力还包括对作品内涵的领会能力。

譬如有时须了解等等,从社会需求的角度要有相应的对策:如果针对考研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外找一些相关的历年考研试题,鉴赏作品同时,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出来,使部分想考研的同学复习的时候也会有一定的偏重点。

还可以在自己的知识范围内,为学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书,以便学生接触到更多经典的研究著作,对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果面对部分未来要教中学的同学,因为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传统的模式存在问题,如何胜任初中文言文的教学及如何适应并改变中学的教学,在教学中也可渗透并涉猎到相关的内容。

还有很多同学毕业要从事其他的工作,如文化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办公室治理文员、秘书工作,那教学时鉴赏作品的思维训练及领会精神内涵的层面训练、讲解作品中与当代社会人际交往的层面都对其走上工作岗位有一定的潜移默化的帮助。

《老残游记》这部小说教学目的的现代性,除了以上所言,体现的更多的是审美体验和现实意义。

ZG古代文学作品教学对策的构建任重而道远,不断的在教学中反思、总结经验,并回馈到教学当中,使课堂教学质量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需要全体教育者以科学合理的现代性教育观念为指导,以完善丰富的现代教学方法和内容为依托,运用到实际授课当中,使这门课程真正从传统走向现代。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引言古代文学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作为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对于古代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将从文学发展背景、代表作品、艺术特点和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古代文学有更深入的理解与认识。

一、文学发展背景古代文学的发展与中国社会文化的演变密不可分。

自古以来,中国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替,每个朝代都留下了独特的文学遗产。

这些文学作品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变迁,展现了当时人民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1.1 先秦文学先秦时期是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先秦时期人民的生活和感受。

《论语》、《墨子》等儒家经典也在此时诞生,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转折点,出现了众多优秀的文学家和作品。

代表作品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陆机的《文选》等,展现了人们思想的多样性和对社会变革的反思。

1.3 唐宋元明清文学唐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的鼎盛时期,涌现出大量杰出的文学作品。

唐代的诗歌、宋代的词曲、元代的戏剧、明清时期的小说等各具特色。

代表作品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苏轼的《水调歌头》、汤显祖的《牡丹亭》、曹雪芹的《红楼梦》等,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二、古代文学代表作品古代文学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留下了许多千古传世的作品。

这些作品既以其丰富的内容,又以其艺术的表现形式成为古代文学的代表。

2.1 《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来自不同朝代和地域的305篇诗歌,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生活、爱情和社会道德观。

它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化的根源”。

2.2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曹雪芹创作而成。

这部小说以贾宝玉等人物的命运为主线,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厚的人物刻画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荣辱起伏,被誉为中华文化的顶峰之作。

2.3 《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述了宋朝末年梁山泊起义军的英勇事迹。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从先秦时期到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

古代文学的研究不仅对于了解中国文化、历史和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现代文学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篇论文主要探讨古代文学的发展与演变,包括文学体裁的变化和文学内容的发展等方面。

古代文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先秦时期、唐宋时期和明清时期。

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学的起源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多为诗歌和哲学著作。

其中最为著名的有《诗经》和《论语》等。

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唐宋时期,中国文学达到了巅峰,出现了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主要有诗歌、散文和戏剧等。

唐代的诗人杜甫、李白和宋代的诗人苏轼、辛弃疾等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传世之作。

明清时期,由于社会变革的影响,文学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仍然涌现出一些杰出的作品,如明代的杨慎、清代的曹雪芹等。

古代文学的体裁也经历了演变和发展的过程。

先秦时期以诗歌和哲学著作为主要表现形式,其中《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包括了风、雅、颂等不同类型的诗。

唐宋时期,诗歌继续发展,形成了绝句、律诗和长诗等不同的形式。

散文在唐宋时期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成为文学领域的重要部分。

明清时期的小说和戏剧成为了主要的文学体裁,其中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古代文学的内容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了变化。

先秦文学以表达思想和人生哲理为主要目的,其作品多以咏史抒怀、讽刺寓意为特点。

唐宋时期的文学作品则更加追求美感和艺术价值,其中大量的爱情诗和山水田园诗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折射,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色彩。

总之,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丰富多样的形式和深刻的内容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对古代文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根源和传统,同时也可以为现代文学的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古代文学论文(共10篇)

古代文学论文(共10篇)

古代文学论文(共10篇)古代文学论文(一): 我的论文是古代汉语,不是古代文学.是具体的字,结构的分析.字体结构中,最原始的是“形”,象形,如甲骨文与金文(钟鼎文);其次是“音”,象声,后世所创的篆隶楷行草大都有其影子,隋唐之时才有“平上去入”的音声变化划分,之前能用而不能分,是一个难点;还有,“义”,古文学中讲的是本有义和象征义,不像现代文学里明朗区分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但又几乎随处可见其应用之处……希望能帮到你!古代文学论文(二): 什么叫论文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到了现当代,论文常指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古代文学论文(三): 中国古代文学家文集.像《唐宋八大家文集》之类的.具有收藏意义的.附1:1.《楚辞学论文集》姜亮夫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122.《唐诗论文集续集》刘开扬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53.《唐诗论文集》刘开扬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94.《唐诗论文集》刘开扬著北京:中华书局,1961.65.《楚辞论文集》游国恩著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16.《乐府诗研究论文集》作家出版社编辑部编 1957.6,7.楚辞论文集游国恩著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18.谁是诗中疏凿手:中国诗学研讨会论文集莫砺锋编 2023.7,9.两小山斋论文集罗〓烈著北京:中华书局,1982.710.唐诗论文集刘开扬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911.楚辞论文集蒋天枢撰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712.楚辞研究论文集作家出版社编辑部编 ,13.诗经研究丛刊: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十三辑中国诗经学会,河北师范大学编北京:学苑出版社,2023.1014.第六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诗经学会编北京:学苑出版社,2023.15.切问切.1981-2023:复旦诗派理论文集许德民主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3.916.唐诗论文集刘开扬著北京:中华书局,17.东坡词论丛素轼研究论文集第一辑苏轼研究学会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8.李清照研究论文集济南市社科研究所编北京:中华书局,1984.519.词学研究论文集 (1949-1979)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安古典文学研究室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320.中古文学史论文集曹道衡著.-新1版北京:中华书局,2023.921.李白研究论文集》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编.-1 中华书局/1964.4附2:1、《胡适学术文集》中国文学史北京:中华书局/1998.2、《中国文学论丛》钱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3.83、《中国文学:古代与现代》王瑶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54、《中华文学评论百年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45、《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26、《戴震文集》中华书局/1980.127、《冯友兰先生纪念文集》陈岱孙,季羡林,张岱年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108、《王国维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5古代文学论文(四):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著作有哪些【古代文学论文】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 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980年《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是在四卷本基础上精选编辑而成,共选中国古代、近代文学批评论文(含论诗诗)66种,其中先秦5种,两汉4种,魏晋南北朝5种,唐8种,宋10种,金1种,元2种,明9种,清11种,近代11种.书中按作者时代编次选录,入选各篇,其与文学理论无关部分,采取节录方式,并有注明.凡入选文字,均兼采各种版本加以校勘,正文以一本为主,于篇末注明版本出处.在每篇正文之后,有注释与说明文字.全书选目精审得体,注释重字词训释,浅易明晰;说明既能阐发文本大意,又能明其渊源流变,于初学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者,最为便利.文心雕龙注(南朝·梁)刘勰著范文澜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刘勰《文心雕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阐述文学理论的专书,全书分上下两编,各包括25篇.上编前5篇带有导论性质,后20篇分述各文体特征与流变;下篇25篇主要讨论文学创作风格与批评的原则、方法,以及文学与时代的关系等,末篇《序志》为全书序言.范注以清人黄叔琳《文心雕龙辑注》为底本,参以孙仲容手录顾千里、黄荛圃合校本,谭复堂校本,日本铃木虎雄校勘记和赵万里校唐人残写本,并吸收了黄侃《文心雕龙札记》等研究成果,进行校勘与注释.范注不限于疏通文句,凡与理解文本有关的文献,均详细引录,故与各种注本比较,最为详赡.书前附有铃木虎雄《黄叔琳文心雕龙校勘记》的“绪言”和“校勘所用书目”亦便于学者参考.诗品注 (梁)钟嵘著陈延杰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年钟嵘《诗品》是一部专论五言诗及其诗人的文学批评著作,作者选择从汉到齐梁间诗人122人,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11人,中品39人,下品72人)评第,并在作家作品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钟嵘提倡“自然”与“真美”的诗歌理论批评风格.陈注参照多种版本,进行整理,并作注释,清通简要,便于初学.书后附录“诗选”,系注者所辑录钟嵘《诗品》论及的作品,尤便于读者检核、参考.书末缀有注者跋语,对钟嵘选诗、评第略有论及,亦具启发意义.沧浪诗话校释(宋)严羽著郭绍虞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年严羽《沧浪诗话》是一部以禅喻诗、着重探讨诗歌形式和艺术性的著作.郭氏此书以明嘉靖本为底本,参考《诗人玉屑》所引加以校订,注释于胡鉴《沧浪诗话注》、胡才甫《沧浪诗话笺注》颇多节取,并兼采陶明《诗说杂记》中有关解释沧浪的论点.书前有“校释说明”,于沧浪之版本、观点作出简要的梳理与评价.书中依据原著《诗辩》《诗体》《诗法》《诗评》《考证》五部分顺序,分作“校”“注”“释”,校文多为考异,有纠谬之功;注文重在词语典故的出处,简要清明;释文在渊源探究与理论发明,兼具导读作用.书后附录严羽《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有助读者对严氏诗学观的了解.该书为目前和研究《沧浪诗话》最为详明的著述.原诗(清)叶燮著霍松林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叶燮《原诗》是一部推究诗歌创作本原、以反对文学复古主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理论批评著作,分为“内篇”“外篇”,其中关于“正”与“变”、“识”“才”“胆”与“理”“事”“情”诸端探讨,均多真知灼见.霍氏校注,以《清诗话》为底本,用叶燮《已畦集》本校勘,对《原诗》进行校正、分段、标点、笺注.书前冠有“前言”,对《原诗》理论思想与风格作简要介绍与评价,书中笺注着重于引语的出处和有参考意义的材料,词语一般未作解析.艺概 (清)刘熙载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刘熙载《艺概》是一部谈文论艺的理论批评著作.作者讨论文艺涉及范围极为广泛,全书包括《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义概》六部分.刘氏在《叙》中自谓其评论方法是“举此以概乎彼,举少以概乎多”,即用简炼的语言,作突出重点的评论,通过“触类引伸”,来显示复杂的内容.综观全书,尤其是论文、诗、词、赋的部分,其对作家作品的评定,对文学形式的流变,对艺术特征的阐发等,时有卓见确论.该版《艺概》,系王国安依据清同治十二年(1873)原刊本整理,加以标点,对原本个别错字,亦予纠正.书前有王国安所撰“前言”,对原书有条分缕析的介绍.人间词话新注王国维著滕咸惠校注齐鲁书社1982年本书分上、下两卷,上卷为“人间词话”,下卷为“人间词话附录”.上卷系根据王国维《人间词话》原稿本整理而成;下卷系辑录《人间词话》以外的王氏零星论词言论.全书有“校”“注”两部分.“校”说明与其它版本(特别是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徐调孚注、王幼安校订本作比较)文字重要不同之处,可见作者对史料的掌握程度和对文献的精审态度.“注”是参照旧注加以补充修订而成.其引文亦能注明出处,使人一目了然.书前有周振甫《序》和滕咸惠自撰的论文《略论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其中滕文于《人间词话》的“境界说”以及所表现的美学思想,论述较详,可供读者参考. 谈艺录钱钟书著中华书局 1984年《谈艺录》系钱钟书的一部以探讨我国古代诗歌艺术思想为主的说诗谈艺著作.本书为1984 年开明书店初版的修订本,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原书旧貌,仅稍有删改润色,计91条;下编乃对旧作进行逐处修订与增益,是为“补遗”,计18条.作者在新版《引言》中说:“上下编册之相辅,即早晚心力之相形”,可见此书堪称集作者一生谈艺之精髓.钱著对中国古代诗歌之本事、考据、风格、理论多有涉及,然综观其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因小见大,如作者采用古代诗论评点方法,从细微入手,却能于中阐发诸如唐、宋诗之分类的重要理论问题.二是博中取精,亦即作者立条极为博杂,然对所及问题的认识,如“诗乐离合”“桐城诗派”等,皆极为深透.三是中西合壁,这于书中引录文献与理论思想,均可见作者融会中西文化艺术的学养.该书知识丰厚,论析精辟,是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精神的必读佳作.古代文学论文(五): 国学经典读后感论文500字以内《西游记》读后感《西游记》是我国古代文学百花园中一朵怒放的齐葩.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风靡文坛,故事流传,广及民间,真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雅俗共赏.如此之宏著怎一个"梦"字解决呢不错,《西游记》它的艺术成就,人物塑造,思想内容等是多方面,多角度的.而在这儿,我只从弗洛伊德的"梦"论入手,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解析《西游记》.为了能使《西游记》的创作与梦联系上,我们先来看一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创立初期,由于他得天独厚的文学素养,他选择了与"语言"有密切联系的"谈疗法"来救治他的精神病人.在他看来,精神病人被封闭压抑了的内心障碍,可以经由语言交谈而得以宣泄或净化.可见,精神分析学说在初期阶段就与文学理论结下了不解之缘.从重视,考察病人的语言反应到对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语误,笔误,读误的心里分析,在向前跨出一步,就与作家的文学创作现象联系到一起了.这种联系实际上在标志着精神分析学说诞生的《梦的解析》(1900)一书中已显出端倪. 弗洛伊德将精神分析方法推衍至文学创作上来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将作家与精神病患者联系在一起,而这一联系的桥梁就是"梦".弗洛伊德认为,作家的写作也是在做梦,只不过是在非睡梦状态下作梦,因而他的作品也是他内心无意识本能的变形显现,欲望的替代满足.我们往往会说自己作的梦是混乱,荒谬的,完全是一种变了形的东西.古代文学论文(六): 古典文学有哪些?(加作者)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孔子整理。

古代文学历史论文3600字_古代文学历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古代文学历史论文3600字_古代文学历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古代文学历史论文3600字_古代文学历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古代文学历史论文3600字(一):宋玉对我国古代文学的历史贡献论文摘要战国后期著名的文学家宋玉当生在屈原之后,出身贫寒,在仕途发展上一直不顺利,但他在文学创作领域硕果累累,在古代文坛的地位十分重要,对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难以磨灭的历史贡献。

关键词:战国时期;宋玉;文学宋玉,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辞赋作家,后世常将他与屈原并称为“屈宋”,宋玉在赋体文学上的成就可谓是空前绝后,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拥有很高的地位。

近代因种种原因,宋玉的人品为人受质疑,事实上,宋玉常常通过自己的作品向君主劝百讽一、托物讽谏,希望可以达到政治清明,长治久安的目的。

此外,宋玉还首创了悲秋的文学主题,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位对女性大胆描写的作家,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文坛风流,仕途落寞宋玉,约生活在公元前298年—前222年左右,又名子渊,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辞赋作家,其艺术成就极高,与同时期杰出楚辞作家屈原齐名,被后世并称为“屈宋”。

尽管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相当的地位,但关于宋玉的文献记载极少,无论是生卒年月,还是仕途履历,都莫衷一是。

关于宋玉较早的史料记载,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虽不过寥寥数语,但因司马迁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因此这段简略的记述,也成为后人评价宋玉的主要依据[1]35。

西汉韩婴所著《韩诗外传》中记载了宋玉因其友而见襄王,襄王待之无以异,乃让其友;而西汉经学家刘向在其编撰的《新序》一书中,也认为宋玉因其友以见楚襄王、事楚襄王而不见察;东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习凿齿在其所撰写的人物志《襄阳耆旧记》中记载宋玉“始事屈原,原旣放逐,求事楚友景差。

景差惧其胜己,言之於王,王以为小臣”。

虽然宋玉的生平已不可以考,但从上面为数不多的记述中,仍然可以看出宋玉出身低微,虽然儒雅风流,长于词赋、通晓音律,却在仕途上郁郁不得志,充其量只能说是楚襄王身边一个没有什么实权的文学侍臣。

浅谈古代文学论文

浅谈古代文学论文

浅谈古代文学论文我国古代文学辉煌灿烂,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她历史悠长,光彩夺目,创造了许许多多的文学经典形象和故事,因此我国古代文学经典是我们当代人值得不断学习、探索、挖掘的富矿。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代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古代文学论文范文一:国学古代文学论文摘要:一般情况下,学术史包括学术人物、学术事件、学术流变等,从学术史角度,对国学与古代文学进行的发展历程进行探讨,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国学与古代文学的关系。

关键词:国学;古代文学一、从学科史视角对国学与古代文学进行认识在我国古代文学的不断发展中,“文学”在很多典籍中出现过,例如:孔子的《论语》就是比较经典的古代文学。

在汉代时期,“文学”也被称作是“文章”,是一切书面行为和作品的统称。

由此可见,古代文学和国学在早期时候没有明确的被区分开,古代文学既包括现代人公认为文学的相关题材,也包括部分不属于文学的体裁。

因此,从学科史的角度对国学与古代文学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发现,部分研究者给以的解释是古代文学属于国学范畴,但是,实际上古代文学和国学又存在一定差异。

二、从研究史视角对国学与古代文学存在的异同进行分析从国学与古代文学的研究范围来看,国学研究的是词句、文理、考据等,是对事物的本真进行分析和辨别,主要包括文字学、版本学、辨伪学、目录学、训诂学和校勘学等多个方面。

从古代文学的作品来看,主要分为先秦、秦汉到唐代、唐代到元末、明初到五四运动这四个时期,其中,诗、词、歌、赋、传奇、小说等都是古代文学的体裁。

在国学与古代文学的相互影响下,中国文学文献学的形成,给目录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主要包括刻印、排版、辨伪、检索等,对中国文化发展带来极大影响。

由于国学与古代文学的研究角度各不相同,一样的作品会产生不一样的研究效果,从两者的研究方法上来看,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例如:在对《诗经》进行研究时,国学研究的是其中的目录,古代文学研究的是各种词赋的写作手法和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 名:温 含
学 号:200902044219
班 级:2009级文秘2班
——关于《金瓶梅》人物形象的分析
主要摘要:李瓶儿,明代四大奇书之一的《金瓶梅》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对于其短暂的一生惟有用“悲剧”二字来形容,方可彰显其命运的本质。

这一形象的塑造,不仅是她性格上的悲剧,更是当时那个社会与时代的悲剧。

然而,归根究底,当时的那种社会制度才是罪魁祸首。

关键词:李瓶儿;《金瓶梅》;悲剧性
《金瓶梅》是一部世情小说,它的成书,与“四大奇书”中的其他三部(《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不同,它并没有经历一个世代积累的过程,而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

所以,在艺术上有诸多粗疏之处,但是,它却在许多方面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例如,《金瓶梅》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就迈进了新的一步,它侧重于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与分析,对其进行心理与细节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一个个性格复杂、心理繁重的丰满的人物形象。

下面,我们就李瓶儿这一具体的人物,对其悲剧性的一生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李瓶儿身世的悲剧
在李瓶儿还没有正式登场时,作者就介绍了她的部分身世:“原来花子虚浑家,娘家姓李,因正月十五日所生,那日人家送了一对鱼瓶儿来,就小字唤做瓶姐。

先与大名府梁中书家为妾。

梁中书乃东京蔡太师女婿,夫人性甚嫉妒,婢妾打死者多埋在后花园中。

这李氏只在外边书房内住,有养娘服侍。

只因政和三年正月上元之夜,梁中书同夫人在翠云楼上,李逵杀了全家老小,梁中书与夫人各自逃生。

这李氏带了一百颗西洋大珠,二两重一对鸦青宝石,与养娘妈妈走上东京投亲。

那时花太监由御前班直升广南镇守,因侄男花子虚没妻室,就使媒人说亲,娶为正室。

花太监在广南去,也带他到广南。

住了半年有余,不幸花太监有病,告老在家,因是清河县人,在本县住了。

如今花太监死了,一分钱都在子虚手里。


李瓶儿虽长得漂亮,五短身材,肌肤白净,瓜子面皮,“细弯弯两道眉儿”、“身软如棉花”,身世却比不得吴月娘,其娘家是清河卫的吴千户,其兄吴镗是现任清河县的千户,后又升官。

更何况李瓶儿虽然名义上是嫁给了花子虚,但实际上“和他另一间房里睡着”,而被其叔公花太监霸占。

这于一女子来说,是怎样的悲剧和耻辱!在梁中书家的时候,只因夫人性嫉妒,只能住在外边书房内,不得与梁中书同房。

她就好比一个漂亮的花瓶,在那个大家庭中只是一个摆设,仅此而已,没有实现自己的价值,甚至还有生命危险。

而当李逵杀死梁中书全家后,李瓶儿也只能自己卷着一些财富逃去东京投亲。

从这点可以看出,作为一个妻妾,她是一文不值的。

而当命运再次眷顾她的时候,被由御前班直升广南镇守的花太监看中,成为其嫡侄儿的妻子,似乎又在和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和丈夫分房而寝,被叔公霸占着。

这是怎样的一种关系,为我们所难以理解,只能向李瓶儿投去同情、怜悯的目光。

而这点,也正体现出她身世的悲剧性:难以过上一个正常人的生活。

二、李瓶儿为妻的悲剧
在一般人看来,这位家道殷富、生活优裕的少妇,虽然在婚姻上有过曲折,但如今既已安定,又有一定的地位,应该是幸福满意的了。

但是,李瓶儿却对自己的生活很不满意,因为花子虚是个习性浮浪,醉生梦死的纨绔子弟,他对李瓶儿这样如花似玉的的妻子毫不在意,却常常留恋于烟花之地,嫖娼狎妓,眠花宿柳,仗着自己手中有一定的家当,肆意挥霍,时常三五夜不回家,留下李瓶儿独守空房。

孤独难耐、寂寞熏心,使得她不得不在西门庆“疾风骤雨”的攻势下屈服,委身于他,期盼他就是那个自己可以依靠一生,并可以带给自己愉快与关心的男人。

与其说是李瓶儿“淫荡”,勾搭上西门庆,抛弃花子虚,没心没肺地寻求
自己的幸福生活,倒不如说是花子虚自己给自己挖掘好了埋葬自己的坟墓。

哪怕花子虚有一点点改过自新,或是说自己有那么一种“留恋烟花之地不是长久之策”的意识,对李瓶儿稍微好一点,尽着自己作为丈夫的责任,李瓶儿也不会弃之不顾,西门庆也绝不可能趁机而入。

从李瓶儿花重金请求西门庆帮忙救出因为家产纠纷而身陷牢狱的花子虚可以看出,她对花子虚并不是毫无感情,当然,不论是从爱情还是作为妻子有这样的一种责任的角度来说,李瓶儿都没有落井下石,趁火打劫。

当然,这其中也包含着李瓶儿嫁西门庆的坚定决心,进行财产的转移。

我们知道,潘金莲毒杀武大郎,嫁西门庆,完全属于情欲的驱使;而李瓶儿呢,她决心嫁西门庆是因为花子虚不顾家,没有尽到作为丈夫的责任,完全不在乎她的感受,整日沉浸于吃喝玩乐中,尚且没有丝毫的悔改之意,这驱逐着她不得不寻找一个自己真正能够依靠的男人。

(当然,选择西门庆是她错误的选择)李瓶儿嫁西门庆并不排除也有情欲的因素,但那不是最主要的因素。

文本中第十七回招赘蒋竹山,可以看出李瓶儿只是想找到一个可以一生依靠的男人,而第十九回却是蒋竹山事事不如李瓶儿意,处处被呵斥,实则因为李瓶儿心意在西门庆身上。

设身处地地想,一个有血有肉且有过独特命运遭遇、又有着本能追求的李瓶儿,面对丈夫对自己的冷漠,对自己的再三劝解置之不顾,此时此刻的心理和行为产生诸多矛盾不是不可理解的,甚至我们可以说在这个时间段上,李瓶儿的行为和意念有其合理性。

在这个阶段上,李瓶儿的悲剧性再次凸显得淋漓尽致,她与西门庆的苟合则是最有力的明证。

三、李瓶儿为妾的悲剧
作为一个女人的李瓶儿,本来以为进入西门庆的家庭后就可以安稳地度过余生,但是,对于单纯真挚、胸无城府,完全不懂勾心斗角,而且痴情的她来说,这才是她一生中最大悲剧的开始。

在李瓶儿还没有加入这个大家庭之前,她就在积极地做融入这个大家庭的准备:拜访吴月娘,竭尽全力地拍好李娇儿、孟玉楼、孙雪娥、潘金莲的马屁,甚至对于众姐妹身边的丫鬟都是小心翼翼地对待。

基于这种心理,才有了李瓶儿嫁进去后为吴月娘房中丫鬟玉箫与小玉的百般嘲弄,说得她是无言以对。

人就是有一种劣根性:欺软怕硬。

像李瓶儿这种采取用自己的私房钱及物品不时地送礼的方法,讨好众妻妾,还不如潘金莲凶狠斥责、阴险暗示、恶式威胁来得直接、有效,真是“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悲剧。

毕竟,老天是公平的,他让李瓶儿第一个怀上了西门庆的子嗣,这似乎有足够重的分量改变李瓶儿的地位与受宠的程度。

诚然,西门庆对李瓶儿更加呵护有加,关心备至。

从这点可以看出作为妻妾的李瓶儿似乎很幸福,或者说是快要幸福了,这与悲剧无关吧?但是,俗话说得好:“树大招风”,有某些人总是要多心,要眼红的。

其他姐妹还好,没有太激烈的争夺,或是没有那么要强的性格,而于潘金莲,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她不仅没有家世背景,还是一个毒害丈夫的恶毒女人;又没有物质基础做后备。

所以,在争宠这场激烈的斗争中,她唯一的本钱就是与生俱来的姿色,以此来牵绊西门庆,笼络他的花心,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帮助西门庆收用自己房中的丫鬟春梅。

李瓶儿的家世背景、经济基础都是潘金莲可望不可及的,更何况李瓶儿现在怀有西门庆的子嗣······从一开始,潘金莲就骂声不绝口,心中气愤异常,哪怕是当李瓶儿把官哥儿生育那时,潘金莲也还是跑回自己的屋中大哭了一场。

心中盘算着又一个阴谋:在斗争中,她不会轻易认输的。

李瓶儿的悲剧,伴随着官哥儿的诞生色彩愈加浓厚!
官哥儿成功地被潘金莲的阴谋害死,成为妻妾争宠的一个牺牲品。

而李瓶儿的生命也在痛失爱子后终结了,香消玉殒,犹如流星划过天空一般······同是妻妾,可是李瓶儿在争宠的斗争中败下阵来,这是她性格的悲剧,同时也是当时那个社会、时代、制度的悲剧!
李瓶儿的悲剧性的死亡,既有她对西门庆的痴情,也有她自身的头脑简单;既有外界
的逼迫和陷害,也有内心的恐惧;她既有人不可能没有的情欲,但也有苦苦想获得真正爱情的愿望······综观其一生,悲剧之情贯穿其中,让人读来心生怜悯之情,不觉痛恨西门庆的花心,潘金莲的狠毒,花子虚的无能······
《金瓶梅》成功地塑造了李瓶儿这一悲剧形象,给世人不尽的警醒和遐想。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四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陈桂声《金瓶梅闲谭》【M】中国文学史出版社,2009.
(3)、宁综一《宁综一讲金瓶梅》【M】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
(4)、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M】人民出版社,19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