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期末总结
古代文学期末总结资料

一.填空题(20分,1空1分)(一)《牡丹亭》中游园惊梦,《西厢记》中长亭送别的优秀句子。
1.牡丹亭部分:(1)【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2.西厢记部分:(1)【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2)【清江引】谢当今盛明唐主,敕赐为夫妇。
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人的都成了眷属。
(二)有关关汉卿的东西。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金末元初杂剧作家。
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
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
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
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朱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
他曾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他也因此而被誉为“曲家圣人”,简称“曲圣”。
1、《窦娥冤》:关汉卿最杰出的作品,元杂剧最著名的悲剧2、元诗四大家:“元诗四大家”是指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
他们都是当时的馆阁文臣,诗歌创作在题材内容上大致相同,艺术上也比较相近,典型地体现出当时流行的文学观念和风尚。
其中最优秀的诗人是虞集。
3、元末四大传奇:又称“四大南戏”。
是元末明初《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四部南戏作品的并称,简称“荆刘拜杀”。
4、明初四杰:(吴中四杰)指明初吴中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其中以高启成就最高。
5、宋濂刘基的代表作品:宋濂的散文《秦士录》,传记作品如描写狂痴豪放、高洁孤傲的王冕《王冕传》生长娼门而又不失人格尊严的李歌《记李歌》、超世脱俗而淡泊闲雅的陈洄《竹溪逸民传》、意气潇洒而不畏权贵的吾衍《吾衍传》,记叙散文《环翠亭记》、《书斗鱼》6、刘基的寓意散文:《郁离子》、写景叙事记叙文《活水源记》7、徐渭及其讽刺杂剧:《四声猿》《歌代啸》。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整理1.《世说新语》内容:《世说新语》的原名是《世说》。
其编纂者为刘义庆。
其主要内容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淡。
也可以说这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
从而起到了名士“教科书“的作用。
2.《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国南方民间流行的祭祀乐歌加工,润色而成的一组抒情诗。
共11篇:《东皇太一》《国殇》《礼魂》《东君》《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
其具有明显的表演性,是歌,乐舞三者合一的。
艺术成就:诗人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和人神杂糅的手法,创造了一系列鲜活的神灵形象。
在塑造艺术形象时,善于把人物的心理刻画和景物、环境气氛与描写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
语言清丽华美,简练传神,音调铿锵,韵味悠长。
3. 《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
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
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与秦嘉的《赠妇诗》多有相近之处。
除了游子之歌,便是思妇之词,抒发游子的羁旅情怀及思妇闺愁是它的基本内容。
6.永明体:齐梁陈三代是新诗体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所谓新诗体,是与古诗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因为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永明间,故又称永明体。
新体诗产生的关键是声律论的提出。
发现四声并将它运用到诗歌创作之中而成为一种人为规定的声韵,这就是永明体产生的过程。
7.诗经四家诗:四家诗是汉代传授诗经的鲁、齐、韩、毛四象诗说的合称。
《鲁诗》为鲁人申培所传,《齐诗》为齐人辕固所传,《韩诗》为燕人韩婴所传,毛诗是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所传。
8.《毛诗传笺》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所作。
集古今古文经学研究之大成,主要为《毛诗》的《诗故训传》作注。
1.陶渊明的艺术渊源及艺术特点:特点:①情景事理的浑融。
陶渊明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状,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必能悟出之理。
古代文学史期末整理2(汉语言文学专业)

第五章宋代文学一、柳永词艺术上的创新(3点)1、大量创制慢词在柳永之前,次多为短调小令。
柳永开始大量填写慢词,他的慢词多自创新调,他在词体、词调方面的开创之功,为宋词开拓了表现功能和艺术风格的领域。
2、丰富了慢词的表现手法柳永的慢词多用铺叙手法,尽情铺叙展衍,但确实有章法有制度的,其中或层层剖析抒发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或具体描绘场面和时间过程,或利用时空的转换、展现人物情感变化,如《观沧海》、《雨霖铃》。
3、表现了雅俗并陈的特点柳永表现女性生活、感情的词作,的确比较“俗”。
在题材上,写的是市民阶层男女之间的情事,此一俗;大量运用民间“浅近卑俗”的语言,此二俗。
但柳永的羁旅行役词,又相当的典雅。
首先,羁旅行役词,多和怀才不遇、天涯沦落有关,所以,这一类词抒发的是悲士不遇的感情。
其次,他兼容了诗的表现手法,意境的创造、气氛的渲染,用典使事,遣词造句,都体现了“雅”特色,如《八声甘州》。
二、欧阳修的散文创作欧阳修的散文种类颇为丰富,文体如“论”“辩”“说”“序”“记”“传”“书”“祭文”“杂文”等等,可以说无体不备,而且其文融叙事、议论、绘景、抒情于一体,艺术性极高。
欧阳修的记叙散文有两种,一种偏于记事和议论如《樊侯庙灾记》《相州昼锦堂记》等。
另一种重于写景抒情,如《丰乐亭记》《醉翁亭记》。
另外,《秋声赋》是欧阳修成功改造散文文体的尝试,是宋代散文赋的先导,它部分的吸收了传统骈赋、律赋的铺陈、排比、对偶的手法,以及设问为问答的形式特征,使之成为奇偶相间的散体,写景、状物,形神兼备,音调铿锵浏亮,抒情意味浓郁。
欧阳修的散文,大体有以下几大特点:一、婉转曲折,态度从容;二,气势旺盛,措辞平易;三,结构严密,富有逻辑;四,一唱三叹,富有情韵;五,用词造句,精炼而有变化。
欧阳修散文的这种美学风格,被人誉为“六一风神”。
三、苏轼诗歌的基本内容(4点)1、针砭社会现实表达济世之志如《荔枝叹》这首诗从汉和帝、唐玄宗时从交州、涪州进贡新鲜荔枝的史实,写到宋代各地官吏为讨皇帝的欢心,不惜耗费民脂民膏,贡花献茶,劳民伤财。
中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元明清文学复习总结资料

二、“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是《三国演义》语言的一大特色。
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一、分期诗歌:以高启、杨基、袁凯等为代表;多生活在元明交替期,经元末战乱与明初高压统治,不作品表现时代创伤以及作家个人在特殊环境中产生明初的愁苦郁闷心态与反思人生的内容;格调凝重悲怆。
2.散文:以宋濂、刘基为代表;尤以传记与寓言散文著称;重抒发愤世嫉俗之感,叙事与刻画人物见一定功力1.“台阁体”风行,内容大多为“颂圣德,歌太平”。
2.艺术上讲究雍容典丽,缺乏生气。
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诗派崛起,一定程度上冲击“台阁体”风气。
2.李东阳作品虽留有“台阁体”痕迹,但也有侧重反映个人生活与精神的内容。
二、明初诗歌与散文1(1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①高启,号青丘子,最有成就、最早的诗人,代表作《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②杨基《眉庵集》(2)袁凯《海叟集》,因《白燕诗》得名“袁白燕”2、散文(1)宋濂:明朝开国文臣《宋学士文集》“以道为文”,文道一元论。
代表作《秦士录》、《送东阳马生序》(2)刘基:金玉其外,败絮其内”本质。
写景叙事的记叙文,如《活水源记》3、茶陵派:台阁体渐趋衰弱,茶陵派占主导首领李东阳(台阁体到前后七子的过渡人物,诗风仍带台阁体的痕迹,宗法杜甫,强调诗歌的语言艺术,钱基博说他有“开山之功”)前七子批评李东阳,却又继承其复古主张为茶陵人《怀麓堂集》。
成员有谢铎、张泰、陆釴、邵宝等人*台阁体:明初永乐、成化年间,上层官僚中形成的文风。
台阁主要是指当时的内阁与翰林院,又称为“馆阁”。
台阁体是指以当时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
台阁体内容贫乏,雍容典雅,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
第四章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前七子:明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的文学团体,没有明确的集团宗派意识,成员有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
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重模拟。
古代文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整理

古代文学问答题1. 元杂剧艺术体制特征:杂居风行于大江南北,它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每折相当于今天的一幕;演剧角色可分末、旦、净三类.末分为正末、小末;旦分为贴旦、搽旦、小旦.在音乐上,一折只采用一个宫调,不相重复。
而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剧本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在戏剧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
剧本的唱词,更多用以表现人物在特定场景中的思想情绪,甚至直接透露作者的心声,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可以说,唱词往往都是诗,这一点构成了我国戏剧文学的特色。
演员则要善于说白、歌唱,也要掌握武打乃至杂耍的技术。
故元代戏剧是综合性的艺术。
2.杂剧和南戏的区别是什么:杂剧和南戏在唱腔上有明显的区别。
杂剧的曲调是北方民间歌曲、少数名族的乐曲和中原传统的曲调结合而成;南戏的曲调由东南沿海的民间音乐与中原传统的音乐结合而成。
至于杂剧和南戏在音乐上的区别,其根源是由于地域文化特色,语言方言区别而形成的。
王骥德说“南北二曲,譬如同一师承,而顿渐分教;俱为国臣,而文武异科。
”王世贞则谓“北字少而调促,促处见筋;南字少而调缓,缓处见眼。
北则辞情多而声情少,南则辞情少而声情多.”《曲藻》3.元散曲的特点是什么:P292~P293 (第三卷)4.关汉卿杂剧的艺术特点是什么:俗不脱雅,雅不脱俗。
一、关汉卿很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注意场面的冷热调剂,张弛交替。
二、善于设置悬念。
他的剧作,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
解决悬疑的方式,往往出乎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三、关汉卿的戏剧语言,向以本色党行著称,即王国维所称道的“曲尽人情,字字本色。
他所写的人物的唱词,在抒情中蕴含着鲜明的动作性,切合特定的戏剧情境。
四、关汉卿对语言有着敏锐和精细的辨析能力。
他注意到,在不同的环境中,同一个人物的语气、措辞,会随着心态的变化而变化。
五、剧作中所表现出的纯熟的语言特色,博彩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语言素材,形成了一个自然真切、色彩斑斓的语言世界。
中国古代文学史汉唐文学期末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史汉唐文学期末复习
1. 汉朝文学
在汉朝时期,文学主要有诗、赋和乐府三种文体。
其中,汉代
诗歌的代表作是《大风歌》和《将进酒》等,赋的代表作是《东都赋》、《陈情表》等,乐府的代表作是《长歌行》、《木兰诗》等。
2. 唐朝文学
唐代文学是中华文化的高峰之一,也是中华文学史上文学成就
最高的时期之一。
唐代文学的代表作是诗歌,其中最著名的诗人有
杜甫、李白、王维等。
此外,唐代的散文、小说等文体也有很高的
成就,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师说》、刘禹锡的《陋室铭》等。
3.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作,收录了唐代诗人的精品佳作,包括《登高》、《将进酒》、《清平调》、《静夜思》等。
4. 唐诗与宋词
唐诗和宋词都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
唐诗一般都是五言或七言
绝句,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厚的情感;宋词则以七言或者七言律
诗为主,通常写琴、棋、书、画和爱情等主题。
二者在形式、内容
和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5.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朝和宋朝时期最著名的八位文学家。
唐代的
八大家有骆宾王、白居易、李商隐、王之涣;宋代的八大家有苏轼、苏洵、辛弃疾、欧阳修等。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期末考试各章节考点、重点总结

神话是关于神的故事,出于想象和幻想,反映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的愿望,是时代的产物。
我国神话主要散见于《楚辞》、《山海经》、《淮南子》等古籍中。
创世神话(初民对天地开辟和人类诞生的解释):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自然灾害神话(原始人类遭受自然灾害的经历,以及他们战胜自然灾害的愿望和伟力):女娲炼石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
战争神话(远古战争神话中,最精彩的就是有关黄帝的故事):黄帝战蚩尤。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 篇,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
雅又分为小雅、大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
运用的基本句式是四言。
政治讽喻诗——《小雅·十月之交》、《君子于役》、《邶风·击鼓》、《鄘风·相鼠》婚恋诗——[基本内容: 1.抒发恋爱和相思的甜蜜。
2.表现恋爱的曲折和苦恼。
3.写夫妇间深挚的情爱。
4.表现弃妇的悲凄境遇。
]如《邶风·静女》、《国风·周南·关雎》、《周礼·媒氏》、《陈风·月出》、《郑风·将仲子》、《鄘风·柏舟》、《齐风·鸡鸣》、《郑风·风雨》、《唐风·葛生》;弃妇诗:《邶风·谷风》、《卫风·氓》(写妻子被丈夫无情抛弃,折射了比较深刻的社会问题,反映了当时女性社会地位的卑下、附庸的情状。
)史诗——《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是周人的五篇著名史诗,它们叙述了自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灭商的一些史迹和传说。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诗经》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多数,真实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重要特点。
(1)“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朱熹)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方式。
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归纳

曹魏时期所作多为抒情小赋,代表作有王粲《登楼赋》、曹植《洛神赋》和向秀《思旧赋》
南北朝时期:是赋的兴盛期,江淹《恨赋》《别赋》、庾信《哀江南赋》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起有何原因?历史渊源:接受了古代神话传说、先秦散文和汉代小说的影响。社会原因:1.动乱时代,使世族文人产生精神空虚、生命无常的思想情绪;
后期由于先后受曹丕、曹睿父子的迫害,政治上失意,作品有揭露和抗议、渴望和追求,而更多的则是抒发壮志难酬、备受压抑的愤慨和不平。代表作有《杂诗六首》《野田黄雀行》《赠白马王彪》《吁嗟篇》等。
曹植是我国五言诗的奠基人。不仅内容充实,艺术成就也很高:
1.形象生动,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抒情性。
2.改变乐府民歌古朴的语言风格,形成语言自然清新、辞藻丰富华美的特色。
善用比兴;
景中寓情;
纯用白描;
对仗工整。
[解题]
《饮酒》共二十首,是陶渊明归隐田园酒后所题,非一时之作,也没经过选择和编排,是借酒抒怀寄托感慨的。
此诗抒写悠然自在的隐居生活。[赏析]
开头两句通过对比写处所之美,“而”字流露赞叹之情。
“问君”两句通过设问探求原因,“自”字强调了“心远”与“地偏”的因果关系。[赏析]
号称“北地三才”的温子升、邢劭、魏收
南朝乐府民歌
现存乐府民歌486首,大多属于清商曲辞,分为吴声歌、西曲歌和神弦歌三类。
南朝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题材狭窄,内容单调,几乎都以女性的爱情为中心。这和产生于都市,作者多为妇女,以及统治者有意识的采集有关。
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体裁小巧,多五言四句;往往写一个场景、一个片段,善于抓住人物感情的变化;常用比喻、夸张,善用双关、隐语;语言清新自然;风格柔和婉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主要内容
1,民族史诗:《诗经·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
2,公宴颂诗:主要集中于三《颂》中。
3,怨刺诗①变风、变雅 ②风雅颂与兴观群怨
4,婚恋诗:《国风》精华所在。
《关雎》、《静女》、《野有蔓草》、《风雨》、《采葛》、《柏舟》、《古风》、《氓》
5,农事田猎诗:田猎诗集中于《小雅》和《颂》,如《大田》、《载芟》等;农事诗也见于《国风》,如《芣苢》、《七月》等。
6,征旅行役诗:较有特色,如《君子于役》、《式微》等。
7,爱国(战争题材)诗:如《采薇》、《无衣》等。
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1、控诉战争罪恶,抒写行役之苦
2、爱情、婚姻与家庭问题
3、女子对于爱情婚姻的美好渴望
艺术特色: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现实主义传统,反应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下层人民的真情实感。
文人诗的艺术成就
最高成就是《古诗十九首》
1、下层文人背井离乡,宦游都市,求官不得,仕途失意之作。
2、游子思妇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巨大痛苦。
《左传》:先秦历史文学中的一部著名著作。
相传是春秋末年鲁人左丘明根据孔子的《春秋》加以阐明的著作。
记录了从鲁哀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止,共255年内周王朝及各国诸侯之间的重大历史事件。
在写作技巧上,叙述战争和复杂的事件有条不紊,繁简适当,又善于从人物的语言、行为和其他的细节中描绘形象,突出性格,因此它的艺术价值较高,为后人所推崇,对后代描写历史著作和叙事散文有较大的影响。
左传成就(艺术特色)
①长于叙事: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叙述事件始末由来,描述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历史事件;将史实与神话传说、历史传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丰富的想象,使历史的记叙故事化。
②善于写人:晋文公重耳、郑大夫子产。
王源《文章练要·左传
评》:“《左传》载列国名臣言行多矣,未有详如子产者也。
子产乃终春秋第一人,亦左氏心折之第一人。
”
③工于记言(语言特色、外交辞令、谏辞)刘知几《史通·申左》:“寻
左氏载诸大夫辞令,行人应答,其文典而美,其语博而奥。
述远古则委曲如存,征近代则循环可覆。
必料其功用厚薄,指意深浅。
谅非经营草创,出自一时,琢磨润色,独成一手。
”刘知几《史通·叙事》:“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而含意未尽,使读者望表而知里,扪毛而辨骨,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句外。
”
④擅长战争描写《左传》在叙事、写人和语言三方面的文学特点,在全书中综合表现得最集中、最充分的部分就是有关战争的描写。
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阮籍代表作《咏怀》八十二首,远绍《国风》、《楚辞》的比兴、象征,以及庄子的寓理于象、寓实于玄,近取《古诗十九首》的附物切情,犹承建安风骨,多忧生之嗟,形成“厥旨渊放,归趣难求”含蓄而近乎隐晦的风格。
开创了我国五古抒情组诗的先河。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
《五柳先生》、《桃花源记》、《归去来兮此》、《饮酒》、《归园田居》。
陶渊明不独由仕而饮,而且对自己“觉今是而昨非”的认识过程,有十分真诚的袒露。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永明体:受永明声律论的影响而出现的讲究声韵病犯的新诗体。
谢朓对谢灵运山水诗歌的继承与发展
1、谢灵运以游赏的方式,移步换景,模山范水,谢朓则通过深入的体察,捕捉山水最富于情趣的部分,经过精心裁剪和安排,构成清丽的水墨山水。
如: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2、谢灵运大抵遵循以景入理的模式,谢朓则往往以情观景,由景入情,景物乃至成为诗人生活的一个部分。
如: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隐然一含情凝望之人,呼之欲出,从此写景,乃为活景。
”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
建安七子:王粲、孔融、陈琳、徐干、阮瑀、刘桢、应玚
北地三才:温子昇、邢邵、魏收
北朝三著:颜之推《颜氏家训》、郦道元《水经注》、
杨衒之《洛阳珈蓝记》
三曹:曹操、曹植、曹丕
曹操: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诗特别能表现出他的个性,有政治领袖人物的宏大气魄,本色质朴大抒情浓郁,表现了他高远的志、坚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伟的气势,悲歌慷慨,气韵沉雄。
艺术风貌:深沉古朴,骨力苍劲;如幽燕老将,自然沉雄。
曹丕:语言绮丽工练,抒情深婉细腻,形成了便娟婉约的纤丽清新风格。
曹丕的抒怀之作,写得清俊悲凉,带有拟作性质,然更主要的是借以抒发战乱中的一种苍凉情怀。
曹植深沉古朴,骨力苍劲;如幽燕老将,自然沉雄
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快乐、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
后期主要表达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
建安风骨:从建安到魏初这一时期的作家逐步摆脱了儒家思想的束缚,注重作品本身的抒情性,加上当时处于战乱动荡的年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更为慷慨激昂,他们创作了一大批文学巨著,形成了文学作品内容充实、感情丰富的特点,即人们常说的“建安风骨”。
梁启超金缕曲
瀚海漂流燕。
乍归来,依依难认,旧家庭院。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双剪。
相对向,斜阳凄怨。
欲诉奇愁无可诉,算兴亡,已惯司空见。
忍抛得,泪如线。
故巢似与人留恋,最多情,欲黏还坠,落泥片片。
我自殷勤衔来补,珍重断红犹软,又生恐,重帘不卷。
十二曲阑春寂寂,隔蓬山,何处窥人面?休更问,恨深浅。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鹜。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