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论文)

合集下载

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临床治疗研究

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临床治疗研究

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临床治疗研究【摘要】目的: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探究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并伴有高尿酸血症患者如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

方法:将16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80例,每天口服氯沙坦50~100mg,对照组80例,每天口服卡托普利25~50mg,治疗8周,观察两组用药前后血压和血尿酸的变化。

结果:两组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血尿酸水平下降不明显(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氯沙坦在降压的同时降低血尿酸,更好的保护肾功能,对于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可安全选用氯沙坦。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高尿酸血症;临床疗效作为一种经过嘌呤代谢而产生的物质,尿酸在人体机能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完全可以通过消化道和肾脏进行代谢。

然而,在患者的人体机能出现异常时,嘌呤则不能正常代谢出来,就有可能引发高尿酸血症,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威胁[1]。

一般来说,按照已有的研究结果,过度劳累、酗酒、频繁使用利尿剂、神经紧张等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尿酸血症发生的概率。

根据有关数据的显示,老年人的肝脏肾脏功能以及心血管的功能会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不断退化[2]。

尤其是对于患有高血压疾病的老年人来说,高血压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高尿酸血症发生的几率。

我们对160例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采用氯沙坦治疗,取得一定疗效。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共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数字软件分析得知P大于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1)血压测量:上午8~10时进行测量,要求被测对象休息至少10min以上,连续测量血压3次,每次间隔30s,以3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被测对象的血压值。

高血压课题研究论文(五篇):高血压药物治疗研究分析、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研究…

高血压课题研究论文(五篇):高血压药物治疗研究分析、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研究…

高血压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高血压药物治疗研究分析2、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研究3、原发性高血压药物联合治疗临床疗效4、难治性高血压与中医体质相关性分析5、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分析全文总字数:17642 字篇一:高血压药物治疗研究分析高血压药物治疗研究分析【摘要】高血压是以血压持续上升,长期超过正常值为特征的慢性疾病,目前与冠心病、糖尿病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高血压不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其生活和工作也造成极大影响,若不及时控制和治疗,长期高血压容易引发其他严重心血管疾病,是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治疗高血压主要以降压为主,目前临床常用的高血压治疗药物有很多,本文将详细对高血压药物展开研究分析,具体论述其治疗效果和方法。

【关键词】高血压;药物治疗;研究进展高血压属于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从流行病学角度分析,高血压的好发人群为老年人和肥胖人群,近些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老龄化问题加剧,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如何良好控制和治疗高血压疾病已成为全球性关注的问题之一[1-2]。

临床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均为II期和III期,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随年龄的上升而下降,很多老年人存在肝肾功能下降,体脂堆积、肌肉减少,进而对营养物质的代谢能力就会下降,最终引发高血压,此病无法彻底根治,只能长期服药控制[3]。

下文将系统的阐述高血压疾病特点以及药物治疗效果。

1高血压的临床疾病特点一个健康人的收缩压水平≤140mmHg,舒张压水平≤90mmHg,而高血压患者在世界卫生组织中的判断为当血压水平超出正常值。

导致高血压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由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动脉血管外周阻力增大;肾功能障碍使得肾小球过滤临床下降,导致血容量增高、血压上升;中枢神经障碍引发高血压;长期紧张的精神压力导致体内肾上腺素增多,机体大脑皮质处于兴奋状态,血管收缩、舒张功能障碍,最终引发高血压;长期暴饮暴食,过量摄入脂肪、蛋白质、胆固醇及油腻性食物,导致血脂水平上升;年龄增高,机体代谢功能和血压调节能力衰退,脂质物质堆积冠状动脉血管内导致高血压发生[4-5]。

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中医证候特点及中药干预实验研究

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中医证候特点及中药干预实验研究

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中医证候特点及中药
干预实验研究
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

中医认为,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主要表现为湿热内蕴、痰湿壅滞、气滞湿阻等证候。

具体表现包括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等。

中药干预是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关研究发现,中药配方可以调节血管紧张素、抑制尿酸合成、增加尿酸排泄等多种作用,从而降低血压和尿酸水平。

一项研究使用了三仙、五味子、仙茅等草本中药的复方,对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该中药复方可以降低患者的血压和尿酸水平,同时改善相关的中医证候。

另一项研究则使用了决明子、茯苓等草本中药的复方,对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该中药复方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血压和尿酸水平,同时改善相关的中医证候。

总的来说,中医认为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是由湿热内蕴、痰湿壅滞、气滞湿阻等因素引起的,中药干预可以调节相关因素,从而降低血压和尿酸水平。

不同中药配方具有不同的临床疗效,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药治疗方案。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中医体质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中医体质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统 疾 病,也 是 导 致 心、脑、肾 等 多 个靶器官 损 伤 和 病 变 的 主 要 危 险 因 素。 调 查 结 果 显 示,2012 年-2015 年我 国 18 岁 及 以 上 居 民 高 血 压 患 病率为 27.9% ,患 病 率 总 体 呈 增 高 趋 势,而 知 晓 率、治 疗率及达标率仍然较低 。 [1] 中医体质是 人 体 在 生 长 发 育过程中形成的 在 生 理 功 能、形 态 结 构 及 心 理 状 态 方
中 西 医 结 合 心 脑 血 管 病 杂 志 2021 年 7 月 第 19 卷 第 13 期
· 2139 ·
面表现出的 相 对 稳 定 的 特 质,体 质 的 形 成 受 先 天、环 境 、生 活 方 式 等 多 种 因 素 影 响 ,而 体 质 可 反 映 疾 病 的 易 感性与倾向性,也可以影响疾病 的 转 归 及 预 后 。 [2-3] 近 年来,体质学说发 展 迅 速,结 合 “治 未 病”的 理 论,为 疾 病 的 预 防、诊 疗 提 供 了 新 的 思 路。 基 于 此,本 研 究 对 2019 年 8 月—2020 年 7 月 在 我 院 住 院 的 原 发 性 高 血 压病人进行回顾 性 分 析,研 究 中 医 体 质 及 临 床 相 关 因 素 的 关 系 ,以 达 到 “未 病 先 防 ”“即 病 防 变 ”,旨 在 为 原 发 性 高 血 压 的 预 防 、治 疗 提 供 依 据 。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 2019 年 8 月—2020 年 7 月在 广 东 省 中 医 院 大 学 城 分 院 综 合 二 科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 186 例,其中,男 117 例,女 69 例;年龄 34~ 90(67.30± 10.56)岁。 按 年 龄 段分为中青年高血压 组 (< 65 岁)105 例,老 年 高 血 压 组(≥65 岁)81 例。 1.2 诊断标 准 参 考 2018 年 修 订 版 的 《中 国 高 血 压 防治指南》[4]:在 未 使 用 降 压 药 物 的 情 况 下,非 同 日 3 次 测 量 血 压 ,收 缩 压 (SBP)≥ 140 mmHg(1 mmHg= 0.133 kPa)和(或)舒张压(DBP)≥ 90 mmHg,可诊 断 为高血压;SBP≥140 mmHg 和 DBP<90 mmHg 为单 纯收缩期高血压;曾 明 确 诊 断 高 血 压 且 正 在 接 受 降 压 药物治疗的病人,虽然血压< 140/90 mmHg,也应诊断 为高血压。 高 血 压 分 级 与 心 血 管 危 险 分 层 标 准 参 考 2018 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1.3 纳入标准 明确诊断为 原 发 性 高 血 压 病 人;完 成 中 医 症 状 、体 质 辨 识 及 相 关 资 料 采 集 病 人 。 1.4 排除标准 继发性高血 压 病 人;妊 娠 期 和 哺 乳 期 妇 女 ;恶 性 肿 瘤 病 人 ;严 重 心 、脑 、肺 、肝 、肾 系 统 疾 病 病 人 ;精 神 病 病 人 。 1.5 研究方法 1.5.1 一 般 资 料 的 收 集 收 集 病 人 年 龄、性 别、既 往 史 ,测 量 病 人 身 高 、体 重 ,计 算 体 质 指 数 (BMI)。 1.5.2 实验室检查 入 院 后 于 清 晨 空 腹 抽 取 静 脉 血, 检测血尿酸、同型半 胱 氨 酸(Hcy)、低 密 度 脂 蛋 白 胆 固 醇(LDL-C)、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等。 1.5.3 血压的测 量 取 坐 位,测 上 臂 血 压,间 隔 1~ 2 min 重复测量,取两次读数的平均值。若 SBP 或 DBP 的两次读数相差 5 mmHg 以 上,则 再 连 续 3 次 测 量 取 其平均值。 1.5.4 脉 搏 波 传 导 速 度 (baPWV)检 测 采 用 日 本 欧 姆龙动脉硬化测试仪(BP-203RPE Ⅲ型),由专人测定

中医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医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医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应用中医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77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中医组,对照组36例患者常规服用降压药物治疗,中医组41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中医组的总有效率为93%,两组的总有效率数据对比分析(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和高尿酸血症指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中医组患者的血压和高尿酸血症指标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应用中医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了血压和高尿酸水平,可以在临床治疗中广泛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高血压;高尿酸血症;治疗效果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易对心、脑等多器官造成损害,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1]。

高尿酸血症是原发性高血压代谢紊乱疾病,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效的控制血压和高尿酸血症可以减轻对靶器官的损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

为探究中医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共选取77例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具体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77例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选取于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住院部患者,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n=36)和中医组(n=41),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59-78)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7.8±2.5)岁,中医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60-82)岁,平均年龄在(68.2±1.9)岁,所有患者中无继发性高血压、无神经疾病,无药物过敏史,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有比较的意义。

中医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疗效观察研究

中医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疗效观察研究

中医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疗效观察研究作者:柳阳来源:《人人健康》2019年第06期【摘要】目的:研究中医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我院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12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试验组65例。

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使用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及血尿酸水平。

结果:治疗前两组血压和血尿酸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指标均得到改善,但试验组治疗后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

结论:中醫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有效促使患者血压和血尿酸水平下降,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中医治疗;高血压;高尿酸血症;临床效果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是引发各种心脑血管事件最常见的原因。

高尿酸血症是指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血尿酸水平超出正常范围的情况,其是高血压常见的合并症。

根据临床实践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时,很容易导致患者的高血压病情不断加重,增加其发生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并且会导致患者发生通风和关节病变,严重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

本研究对中医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J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12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试验组65例。

对照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34~89岁,平均(60.85±7.12)岁。

试验组男39例,女26例,年龄33~89岁,平均(61.02±7.34)岁。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人院后均对其日常生活进行干预,尤其要注重对患者的饮食干预,让其以清淡饮食为主,减少对钠盐、脂肪、海鲜、肉类和动物内脏等食物的摄人量,并且要严禁患者吸烟饮酒,指导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等。

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主要是让患者按照30mg/次,1次/d的标准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同时让患者按照50 mg/次,1次/d的标注服用氯沙坦钾片,持续治疗1个月。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论文(共2篇)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论文(共2篇)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中医治疗高血压的进展综述高血压病在中国成人发病率很高,临床极为常见。

国内外诸多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改善症状效果明显,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压作用缓和持久,稳定血压较好,且毒副作用小。

近年来,在广大中医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中医治疗局血压病在治法、方约、中医约降压机制、病因、病机与症候等方面有了重要进展。

笔者下面就近年来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在中药内服、针灸、中药敷贴、穴位按摩、药枕、浴足疗法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进行较为详细的综述。

1中药内服高血压病多以本虚标实、肝肾阴亏、风阳上扰、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为其病机。

钟春峨1采用加味天麻汤(方药组成:半夏12g,天麻6g,白术12g,茯苳12g,竹茹9g,陈皮9g甘草6g砂仁3g,生姜3g,大枣5枚)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经过4周服药治疗,有效率为%。

钟春峨认为:方中天麻、钩藤燥湿化痰,平肝熄风;石决明、牛膝有消痞散结、活血化疲之功效;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女贞子、旱莲草滋肾清热安神,健脾渗湿。

诸药配伍,可标本兼顾,使全身血脉畅通,阴阳平衡,共奏平肝潜阳、滋养肝肾之效。

王儒平等2从病机入手,采用天麻钩藤饮合杞菊地黄汤口服,即滋阴潜阳、平肝熄风法,使阴阳协调而达平和,起到明显的降压效果,有效率为%。

孟元等3认为,中草药通过整体调节,避免了西药相对单一作用机制的弊端;在降压同时,对于改善血压变异性具有独特优势;同时强调中药治疗高血压病,需要缜密的组方、科学的制剂量化。

降压作用机制和量效关系亦十分重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血压昼夜节律应调整处方,制订更合理的个体化方案,选用滋生青阳汤(药物组成:白芍25g,生地黄15g,熟地黄25g,生石决明40g,草决明15g,天麻15g,桑叶10g,薄荷10g,麦冬30g,钩藤30g,野菊花15g,葛根15g,柴胡6g,当归15g,怀牛膝15g)加减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35例,收效满意。

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体质与并发症相关性研究

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体质与并发症相关性研究

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体质与并发症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体质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S)、左室肥大、肾损害的关系。

方法对49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在发生率最高的3种体质中各随机抽取30例患者,进行心脏、颈动脉彩超检查,测定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PV)、心脏左室壁厚度、左室重量指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严重程度;抽血查血脂、肾功能和尿β2微球蛋白等。

结果阴虚质组SPV最低,左侧颈总动脉为(55.73±13.66)cm/s,右侧颈总动脉为(55.42±8.61)cm/s,与痰湿质组、气虚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依次为阴虚质组>痰湿质组>气虚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阴虚质组患者左心功能改变明显,而痰湿质组患者肾功能改变、尿β2微球蛋白增加又较气虚质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靶器官损害、并发症的发生与体质有关,辨识体质并加以干预有利于高血压病的防治。

标签: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体质;并发症;相关性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第一危险因素,致残、致死率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中医学认为,体质决定人的生理反应的特异性和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所产生病变类型的倾向性[1]。

研究EH患者的体质特点及其与颈动脉、心、肾损害的相关性,有助于明确中医体质在颈动脉粥样硬化(AS)、冠心病、高血压性肾脏病等并发症方面的预测、预防作用。

本研究通过相关指标的检测,探讨EH中医体质与并发症的相关性。

1 资料1.1 病例来源2009年8月-2012年1月本院门诊和住院的EH患者。

1.2 诊断标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分级及危险分层标准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2]。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EH病诊断标准;年龄18~80岁;按研究方案的要求接受问卷调查和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时间短,腹针治疗次数偏少,也可能影响到了腹针在骨密度提升方面的效果。

因此,腹针疗法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有待于下一步大样本、多中心及较长时间的随机对照研究。

另外,在消化道的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少于对照组,表明腹针有可能通过刺激腹部穴位,调节脏腑功能,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可减轻西药对胃肠道的刺激,这一点也有待于今后的研究进一步证明。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腹针疗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具有安全性好、疗效确切、操作简便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年)[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1,4(1):2-17.[2] ORIMOH.Boneandcalciumupdate;diagnosisandtherapyofmetabolicbonediseaseupdate.Guidelineforpreventionandtreat-mentofosteoporosisupdate[J].ClinCalcium,2011,21(12):123-14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57-359.[4] DAWSONHUGHESB,TOSTESONAN,MELTONLJ,etal.ImplicationsofabsolutefractureriskassessmentforosteoporosispracticeguidelinesintheUSA[J].OsteoporosInt,2008,19(4):449-458.[5] 陈立典,吴毅.临床疾病与康复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322-331.[6] 曾炳芳,李晓林,章振林.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挑战[J].上海医学,2011,34(3):161-163.[7] BLAHOSJ.Currentandfutureoptionsfortreatmentofosteoporosis[J].VnitrLek,2011,57(11):888-890.[8] 薄智云.腹针疗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9-88,93-99.[9] 薄智云.谈谈腹针疗法[J].中国针灸,2001,21(8):474-476.[10]葛继荣,陈可,王和鸣.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5,15(1):9-11.(收稿日期:2014-08-18 编辑:陈嘉伟) *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立项科研课题(编号:20132129)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李小燕1,郭世俊2,李春霖3广东省中医院1体检科,2急诊科(广州510120);3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分院急诊科(广东珠海519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HUA)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

方法 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分类量表对642例HUA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就体质类型与性别、年龄、血尿酸、血压、体质指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HUA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以气虚质、痰湿质为主,其中男性及女性均以痰湿质为主;青年以痰湿质为主、中年以气虚质为主、老年以气虚质为主。

该类型患者与基础人群的体质类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礸2=110.29,P =0.00),不同类型体质性别、年龄、血压分布不同,气虚质(P =0.04)及痰湿质(P =0.01)的尿酸值较高。

结论 年龄、性别均可能影响体质,血尿酸水平与体质类型具有一定相关性。

【关键词】 高血压;高尿酸;中医体质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主要是与生活方式、饮食等有关。

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占全球人口死亡原因的30%,其中将近一半的心脑血管疾病都是由高血压引起的。

高血压已成为公认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研究发现[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合并高尿酸血症(HUA),此类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是正常血尿酸水平高血压患者的3~5倍[2]。

高血压、HUA已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2007年年龄划分标准,44岁以下为青年,44~59岁为中年,60岁以上为老年;本文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HUA患者中医体质类型进行研究,以期获得对其体质特点较为全面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3年1—9月来广东省中医院参加健康体检并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HUA的广州市居民642例,其中男461例(71.8%),女181例(28.2%),年龄20~94岁,平均(49.9±13.1)岁。

1.2 方法 所有体检者空腹状态抽取静脉血,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尿酸;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静坐15min后测量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

采用王琦教授的《中医体质分类研究》[3]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背景情况、中医体质量表、症状体征调查3个部分。

前两项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后一项由调查医师通过四诊察后填写并作出综合评价判断。

1.3 诊断标准 HUA诊断标准为血尿酸水平男>420μmol/L,女>357μmol/L。

体型分类参照《2002年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制定方案》进行划分,BMI18.5~22.9kg/m2为正常,BMI23~24.9kg/m2为超重,BMI25~29.9kg/m2为轻度肥胖,BMI>30kg/m2为中度肥胖,BMI>40kg/m2为重度肥胖。

高血压诊断和分级参照《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高血压诊断标准: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

中医体质类型以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3]为标准的我院中医体质评估系统为工具,根据标准判定体质类型,平和质为正常体质,其他8种体质为偏颇体质。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礸2检验。

2 结果2.1 体质类型分布情况 642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HUA患者中,包括个体共20种类型(含体质兼夹),体质单一体质353例(55.0%),两种体质兼夹249例(38.8%),3种体质兼夹40例(6.2%)。

为便于探讨体质类型与HUA的关系,本研究将兼夹体质合并在主要体质类型内。

排列前3位的体质为气虚质、痰湿质及瘀血质。

见表1。

将该体质构成与我科总结的广州1186例人群的基础数据[4]比较,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礸2=110.29,P=0.00)。

表1 9种体质的分布2.2 体质类型与性别、年龄段及尿酸关系 HUA患者不同性别间体质类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礸2=66.65,P=0.00)。

青年、中年及老年3个层次体质类型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礸2=123.54,P=0.00)。

不同体质间尿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9,P=0.00),与平和质相比,气虚质(P=0.04)及痰湿质(P=0.01)的尿酸值较高,见表2。

表2 9种体质类型与性别、年龄段及尿酸关系例(%)项目例数性别年龄男女青年中年老年尿酸[(珋x±s)μmol/L]气虚质269167(62.1)102(37.9)51(18.9)130(48.3)88(32.7)509.09±81.76*痰湿质166151(91.0)15(9.0)79(47.6)72(43.4)15(9.0)516.68±65.16*瘀血质8666(76.7)20(23.3)30(34.9)45(52.3)11(12.8)491.73±71.16湿热质3935(89.7)4(10.3)34(87.2) 4(10.2)1(2.7)492.72±65.69 阳虚质3719(51.3)18(48.7)9(24.3)16(43.2)12(32.4)479.89±94.15阴虚质2012(60.0)8(40.0)7(35.0)9(45.0) 4(20.0)485.15±72.19气郁质125(41.7)7(58.3)4(33.3)8(66.7) 0(0.00)476.33±83.28平和质84(50.0)4(50.0)2(25.0)5(62.5) 1(12.5)481.25±43.62特禀质52(40.0)3(60.0) 0(0.00) 2(40.0) 3(60.0)496.60±87.15 *与平和质尿酸水平比较P<0.052.3 体质类型间体型分布情况 不同体质类型的体型分布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礸2=68.21,P=0.00);不同体质类型的SBP(F=3.87,P=0.00)及DBP(F=2.23,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9种体质类型间体型分布情况例(%)项目例数体型正常体重超重/轻度肥胖中度肥胖重度肥胖偏瘦SBP[(珋x±s)mmHg]DBP[(珋x±s)mmHg]气虚质26942(15.61)126(46.84)44(16.36)55(20.45)2(0.74)158.04±13.9195.48±10.52痰湿质1666(3.61)93(56.02)35(21.08)32(19.28)0(0.00)156.45±14.1297.52±10.05瘀血质8624(27.91)37(43.02)1(1.16)24(27.91)0(0.00)153.21±11.8494.94±8.71湿热质397(17.95)22(56.41)5(12.82)5(12.82)0(0.00)153.46±12.8694.62±10.81阳虚质3711(29.73)18(48.65)2(5.41)6(16.22)0(0.00)154.43±16.8295.14±10.18阴虚质206(30.00) 6(30.00)4(20.00)4(20.00)0(0.00)165.10±25.98101.60±14.05气郁质123(25.00) 7(58.33)0(0.00)2(16.67)0(0.00)151.17±16.4693.75±7.67平和质80(0.00) 5(62.50)2(25.00)1(12.50)0(0.00)154.38±16.9498.00±9.13特禀质50(0.00) 2(40.00)1(20.00)2(40.00)0(0.00)179.00±18.77106.00±10.613 讨论长期高血压可引起肾脏损害,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酸排出减少;也可引起血管硬化,血流减少,组织缺氧使乳酸增加,与尿酸竞争排泄,导致血尿酸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