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成分残缺

病句:成分残缺
病句:成分残缺

病句

——成分残缺

句子成分:我(主)打(谓)球(宾)

我(主)高兴地(状)打(谓)球(宾)

我(主)打(谓)一个【量】很轻的(定)球(宾)

我(主)玩(谓)得很好(补

句子要表达完整的意思,就要结构完整,如果结构不完整,表达意思就不清楚,就会出现“成分残缺”的毛病。“成分残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缺主语

主语残缺有以下几种具体情况:

1、主语套在介语短语中,造成主语残缺。

【例】在这部电影中,刻画了一个女知识分子的典型。

【分析】删去“在”“中”。

2、滥用使动句式,造成主语残缺

【例】看到老师们认真负责地工作,忘我地劳动,使我很受教育。

【分析】去掉“使”字。

3、暗中更换主语造成残缺

【例】《王老虎抢亲》中江南才子周文宾男扮女装,被王老虎抢回家,把他送到妹妹王秀英房中。

【分析】前句主语是周文宾,后句主语是王老虎,在“把”字前加“王老虎”。

5、不恰当的主语省略,造成残缺

【例】风儿掠过麦田时,恰似黄河的滚滚波涛上下起伏。

【分析】在“恰似”前加上“麦浪”。

(二)缺谓语

“谓语残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不恰当的省略丢掉了谓语,造成残缺。

【例】在校长领导下,我校形势,师生干劲十足。

【分析】“形势”怎么样?没有交代。加上“大好”。

2、误以介词短语作谓语

【例】一天,炮一连炊事员朱柯忠在去炮兵阵地的路上,突然有一个打扮成采猪草模样的人迎面向他走来。

【分析】中途改变陈述主体致使谓语残缺。此句本来是说朱柯忠怎么样,可突然变成了说另外一个人。在“突然”之后补“发现”或“看见”即可。

(三)缺宾语

“宾语残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把及物动词当成了不及物动词用

【例】这一套消化系统正常进行,人的营养状况就好。

【分析】“进行”此处是及物动词“正常进行工作”。

2、误把宾语前的定语当作了宾语

【例】王老师荣获校先进工作者。

【分析】后加“的称号”。

3、句子稍长,说到或写到后面忽略了与前面成分的呼应,这一条

是造成宾语残缺的主要原因。

【例24】校党委讨论了发动全校师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分析】后加“的问题”。

(四)缺其它

1、中心语残缺

【例29】那种不顾林区实际,片面强调粮食生产,到头来只能是得不偿失。

【分析】定语缺少中心语,在“生产”后加“的做法”,或删去“那种”,让“不顾……生产”做主语。

2、介词残缺

【例31】他有说不清的后悔,道不明的愧疚,怎么就和自己同过患难,共同生死的朋友分道扬镳了呢?

【分析】“和”字再加一个“与”字。

3、关联词语残缺

【例34】他虽然没有上过学,爱学习,现在已经能写文章了。

【分析】“爱学习”前加“但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