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名书法赏析之北京大学

合集下载

北大标志介绍

北大标志介绍

斯诺墓“埃德加.斯诺墓”,未名湖南侧的历史名人——埃德加.斯诺墓。

埃德加.斯诺(1905-1972)的部分骨灰遵其遗嘱安放在这里。

1973年10月19日,周恩来总理亲临北大出席了他的骨灰安葬仪式。

“百年纪念讲堂”,北京高校最有名气、也是设施最好的大讲堂。

每年的学生开学典礼、学位授予仪式等大规模聚会常在这里举行。

“北大东门”,因为东门外的中关园、燕东园、蓝旗营等也属于北大的“地盘”,有北大化学学院,物理学院、工学院、附小、幼儿园、出版社、教室宿舍等众多机构,东门是人流量最大的校门。

“北大南门“,这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北大学生心中的“正门”。

目前,因门外马路改为单行线,人流量有所下降。

“北大庭院”,“大学者,大师之谓也”。

这种小院子里住着一批“国宝”级大师。

“北大图书馆”,由小平同志题词的北京大学图书馆。

这是亚洲最大的大学图书馆。

“北大西门”,北大的传统的“正门”。

建于1962年。

1998年北大建校100周年时,由戴姆勒.奔驰集团捐资修缮。

“北大”,这是无数学子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

在2005年英语《泰晤士报》全球200多最佳大学排行榜上,北京大学位列第15名,排名亚洲大学第一。

“北京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这是长眠着83位(其中中共党员70位)为了理想与信念,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北大师生和校友。

他们当中有李大钊、高君宇、邓中夏、何孟雄、张太雷等著名革命家。

“北京大学勺园”,建于1981年的勺园今天看来稍显陈旧,但它却是个“国家化社会区”。

作为北大留学生宿舍,有数以千计的各国学子在这里圆他们的“北大之梦”。

“静园草坪”,夕阳下的静园草坪。

远处的古朴小楼曾是20世纪30年代燕京大学的女生宿舍。

“未名湖和博雅楼”,这是北大最著名的的景点。

学生常用“一塌(塔)糊(湖)涂(图)”来戏称北大标志性的建筑。

“校友桥”,西门内的校友桥。

母校是校友们心中永远的圣地。

中国十大名校校徽意译分析

中国十大名校校徽意译分析
中国名校 标志鉴赏
美艺11级6班 张洁 111206013
一、北京大学
1.北大校徽 造型上是中国传统的瓦当形 象,简洁的轮廓给人现代的感觉。
2.“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上部的 “北”字是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像,下部 的 “大”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有 如一人背负二人,构成了“三人成众”的 意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的 重任”的想象。
4.英文“FUDAN UNIVERSITY” 表明复旦大学国际化办学的宗旨。
5.标志设计整体稳重、深厚、大 气、喜庆、传播全球
三、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校徽由三个同心圆构成的圆面。 logo外环是中、英文校名,创校时间,表
明清华大学国际化办学的宗旨,历史悠久 的文化底蕴。 中环左右并列着“自强不息”与“厚德载 物”两个词,出自《易》乾坤两卦的大象 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 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个词基本 上概括了易经的全部内涵,实际上也就体 现了孔子对君子人格的基本要求。而清华 大学能以此孔子名言作为办学的精神标志, 可见其在努力办成世界第一流大学的同时, 既注重加强对我国传统教育的研究,也注 重培养新型君子人格的教育。这无疑也将 会使孔子古老的君子人格焕发青春,具有 持久的生命力和更大的魅力。 标志体现出了,清华的智仁勇德统一、文 质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集成的互 补。
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logo里梅花是科大人勤奋刻苦、追 求真知和百折不挠、永不言败的精神 品格的象征。
2.腾空飞跃的火箭,表达了科大人积 极进取,乐观向上,勇于担当国家使 命、攀登科学高峰的壮志豪情。托起 火箭的四根线条,代表了中国科大的 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 体、美”全面发展的科技英才。

高校校名书法赏析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高校校名书法赏析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高校校名书法赏析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孟云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立于1952年10月25日,时称“北京航空学院”,由当时的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并组建而成,是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院校。

自建校以来,她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进入“211工程”,2001年进入“985工程”。

1988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尚德务实、求真拓新”是北航的办学理念,也是全校师生员工建设北航的共同思想基础。

“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校训,则是北航师生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名由赵朴初题写。

赵朴初(1907—2000年),安徽太湖人,著名作家、诗人和书法家,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

赵朴初学养高,名望重,书法深受李北海和苏东坡影响,以行楷见长,字的体势向右上方倾斜,结构严谨,笔力劲健,体态雍容,透露出一派佛理禅机。

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这八个字看,无论起笔、收笔皆严谨。

起笔藏锋,行笔中锋,笔力挺拔,点画若高山坠石,而转折处竖画厚重,稳如嵩山,布局自然大方,字里行间透露出佛理禅机。

赵朴初先生题写的中文校名充分彰显了中国书法的文化意蕴。

唐宋以后,书法苑里奇葩迭出,特别是明、清以来,实用性逐渐弱化,欣赏性不断加强,书法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日益突出。

赵朴初题写的这八个字,对于单字点画的多少,以粗细来说,令疏者粗而密者细,即笔画少者使其粗壮,笔画多的使其瘦劲。

结字、笔法、章法无不体现出近现代书法创作的着重于欣赏性而又稍具实用性的特点。

这是一种美感感受,而字的书写一气呵成,又是一种快感的体现,行气连贯又具有一种强烈的运动感,因此这个校名的题写具美感、快感和运动感于一纸之上。

想必这不仅是学识上的、文化上的,而且更是参禅悟道才能给予作者的综合水平的一种体现。

书法作品是忌讳重复的,历代佳作,无论楷、行、草,无不变化多姿。

赵朴初题写的这八个字中,两个“航”字在笔画和结体上绝无雷同。

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

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作者:黄子芊来源:《求学·新高考版》2021年第12期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犹记前年深秋,我抱着书本走在回宿舍的路上,一抬头,目光落在校训碑上,“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八个大字映入眼帘。

校训右侧落款“启功敬书”,使我的脑海中立即浮现出一位老人饱含深情和敬意提笔写下校训的场景。

对每一位北京师范大学(本文简称“北师大”)学子来说,“启功”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一个名字。

启功先生,字元白,1912年出生于北京,清皇室后裔,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书画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和诗人。

启功先生幼年丧父,家境中落,中学辍学后,发愤自学。

1933年他受业于恩师陈垣先生,被聘为辅仁中学国文教员,1952年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之后便一直耕耘于此。

漫步在北师大校园的林荫道上,处处可见启功先生的题字,从“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一校之训到“木铎金声一百年”的心手相传,无时无刻不在拨动我们的心弦,提醒着我们启功先生虽然已经离开我们,但从未走远。

先从校训谈起,自从“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八个字成为北师大校训之后,其经常受到国家领导人和教育界的好评,不可否认,启功先生所拟之功不可没。

在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时,启功亲笔题写了这方校训,这寥寥数字,概括出为人师者的道义与精神所在,“所学足为后辈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是他对校训的阐释,实际上也正是他治学处世的生动实践。

记得我刚入学的时候,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一环就是参观北师大的校史馆。

校史馆位于北师大后主楼23层,分为校史厅、名师厅、特色厅和启功厅。

说来惭愧,在来到北师大之前,我并不了解启功先生,在参观启功厅时,听老师分享了很多关于启功先生与北师大的故事,其中几则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每想起,脑海中浮现出一位认真严谨、乐观豁达、热爱教育事业的老人。

老师说过,启功先生是一个认真的人。

从十多岁到八十多岁,他天天临帖,几乎从未间断。

当浮躁之气充斥书画界,一些人以奇为美、以怪为美、以丑为美的时候,他仍然坚守着自己的美学原则,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写着自己的字。

校徽赏析

校徽赏析

一 、 国 内 知 名 大 学 校 徽 欣 赏 及 其 释 义
北师大——校徽标志物为“木铎”。“铎”出现于夏商,是一种以金
属为框的响器,古代用以木为舌的木铎宣布政令,后来木铎就成
了教师的指谓。《论语》记载:“天下之无道也 久矣,天将以夫 子为木铎”。后人将此说法扩展,称老师为执掌木铎的人,“木铎” 是以一直作为北师大的校徽标志物。
名校校徽欣赏及其释义
一 、 国 内 知 名 大 学 校 徽 欣 赏 及 其 释 义
北京大学——校徽突出一个办学理念,即大学要“以人为本”。大 学,因大师而大,更因大学生而大。也有人说,上面的是学生, 下面的是老师,教师就是要甘为人梯;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就是要青出于蓝胜于蓝。
清华大学——校徽是由三个同心圆构成的圆面。外环上下是英文校名;中环 左右并列着"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两个词组,出自《易》乾坤两卦的大象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个词组基本上 概括了《易经》的全部内涵,实际上也就体现了孔子对君子人格的基本要求。 而清华大学能以此孔子名言作为办学的精神标志,可见其在努力办成世界第 一流大学的同时,既注重加强对我国传统教育的研究,也注重培养新型君子 人格的教育。这无疑也将会使孔子古老的君子人格焕发青春,具有持久的生 命力和更大的魅力。文中论述的小标题依次有:"君子"与"君子人格";智仁勇 的统一;文质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集成的互补;造就君子人格的现 实意义
四川大学——新川大标志是在继承了老川大凤钟和老华西钟楼 校徽图案的基础上,根据代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明精神的老 川大古钟、老川大校门、老华西古钟楼、原科大一教学楼(现 川大行政办公楼)等原川大、成都科大、华西医大古建筑代表 创意而来,寓意新川大是三所重点高校成功合并的全国重点综 合性百年名校。

中国知名大学的校名,都是谁来题写的

中国知名大学的校名,都是谁来题写的
更多毛体高校题字欣赏:
1952年,毛泽东为北京政法学院(今中国政法大学)亲自题名
1958年,毛泽东为湘潭大学亲自题名
1952年,毛泽东华南农学院(今改名华南农业大学)亲笔题名
1951年,毛泽东湖南农学院(今湖南农业大学)亲笔题名
1950年毛泽东题“第一师范”
毛体”曲阜师范大学“
毛体“内蒙古大学”
毛体“云南大学”
邓小平题字“中国矿业大学”
邓小平题写的“合肥工业大学”(拓本)
邓小平题写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邓小平题写的“河海大学”
邓小平题字“四川大学”
1985年9月25日,邓小平为宁波大学题写的校名
中央民族大学(江泽民)
1993年11月30日,中央民族学院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为学校题写了新校名。
赵朴初书法《老人何所好》
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舒同)舒同
“党内一枝笔,红军书法家”。
东南大学(集王羲之字)
东南大学比较牛,集的是大书法家王羲之额字!
▼“东”
▼“南”
▼“大”
▼“学”
吉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郭沫若)
郭沫若“吉林大学”题字
1958年创办时由郭沫若题字,郭沫若也是中科大的首任校长
郭沫若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卓越超群的文化伟人,在文学、历史学、古文字学等广阔的学术领域里留下丰厚遗产,影响深远。与其笃实的学养一脉相通,郭沫若在书法艺术方面同样成就璀璨,在现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很多历史名胜常看到郭沫若的题字牌匾,电子科技大学也是郭沫若所题。
厦门大学(集鲁迅字、陈嘉庚)
早前,厦大主页上用的是“鲁迅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过,并非是鲁迅特别为厦大所写,而是从鲁迅手稿中拼出“厦门大学”四个字。而现在新版主页上的“厦门大学”出自于陈嘉庚之手,是从位于群贤楼前厦门大学奠基石上拓下来的。

知名大学校徽赏析

知名大学校徽赏析

部分著名大学校徽赏析清华大学的校园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个性鲜明,丰富多彩,在众多大学中独树一帜。

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起源:1914年,梁启超先生到清华以“君子”为题做演讲,以《周易》“乾”、“坤”二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为中心内容激励清华学子发愤图强。

此后,学校即以此八字尊为校训,制定校徽。

1917年修建大礼堂即以巨徽嵌于正额,以壮观瞻。

北京大学的校徽由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设计完成。

“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

校徽突出一个办学理念,即大学要“以人为本”。

大学,因大师而大,更因大学生而大。

也有人说,上面的是学生,下面的是老师,教师就是要甘为人梯;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青出于蓝胜于蓝。

其图案以篆体的“北大”二字构成一个圆形,便于制作圆形的徽章。

巧妙的是:下面的“大”字像一个人,上面的“北”字又像两个人,这样就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

又有如一人而背负二人之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重任”的想象。

在艺术处理上,这枚徽章构图简洁大气,线条流畅规整,蕴涵丰富。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创始人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

校名“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

浙江大学的校徽分内外两圈,两圈之间的中英文浙江大学字形内含着今日之浙江大学已走向世界,1897表示浙江大学的创建年代可追溯至求是书院,校徽中央展翅飞翔的求是鹰代表浙大的“求是”精神,寓意着浙江大学师生,继承发扬“求是创新”的优良传统,严谨治学,锐意进取,勇攀科学高峰,为将浙江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的精神风貌。

南京大学校徽由艺术系教授陈之佛设计,时间应该是在1933年。

中国重点大学校标校徽PPT课件

中国重点大学校标校徽PPT课件
代表着希望、幸福及人类之 进步。
2021/3/10
9
吉林大学
• 学校徽志是双圆套圆形徽 标,中间是由“吉林大学” 英文缩写组成的天鹅飞翔 图案,上方有“1946”字 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 外环上方是“中国·吉林 大学”的英文大写,下方 是郭沫若题写的校名。
2021/3/10
10
南开大学标志形象的基本元素由标志和宇 体标志两部分构成。其中,图形标志是其 核心元素,在实际应用中也称为“校标”。
中国重点大学校标校徽
2021/3/10
1
• 作为象征,校徽是学校 办学理念、人文精神的
艺术化体现,更是一所
学府的历史和传统的积 淀。
2021/3/10
2
北大校徽最早由鲁迅先生设计, 造型采用中国传统的瓦当形象, “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其中 “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 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 的人像。有如一人背负二人,构成了 “三人成众”的意象,给人以“北大 人肩负着开启民智的重任”的想象。 同时,“北大”二字还有“脊梁”的 象征意义。 “北大”两个字做成了 一具形象的脊梁骨,借此希望北京大 学毕业生成为国家民主与进步的脊梁。 校徽沿用至今,突出一个办学理念, 即大学要“以人为本”。大学,因大 师而大,更因大学生而大。徽章用中 国印章的格式构图,笔锋圆润,线条 流畅规整,透出浓厚的书卷气和文人 风格。
以厚德载物」。这两个词组体现了
孔子对君子人格的基本要求。而清
华大学以此作为办学的精神标志,
可见其在努力办成世界第一流大学
的同时,既注重加强对我国传统教
育的研究,也注重培养新型君子人
格的教育。这无疑也将会使孔子古
老的君子人格焕发青春,具有持久
的生命力和更大的魅2021力/3/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校名书法赏析之北京大学
孟云飞
北京大学位于北京市西北郊,北接圆明园遗址,西望颐和园,东临清华大学,南依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环境既有古典之遗韵,又有新时代之风尚。

北京大学前身是京师大学堂。

1898年7月4日,在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等的推动下,光绪皇帝亲自“恩准”筹建,并于同年12月正式开学。

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并沿用至今。

作为中国的最高等学府之一,北京大学无疑是莘莘学子向往之地,其校名由毛泽东题写。

1949年12月12日,经校委会主席汤用彤、秘书长郑天挺同意,校委会秘书汪子嵩给毛泽东起草信件,请文书刘椿年楷书誊写后,送中南海毛主席办公处。

信中邀请毛主席在北大51周年校庆纪念日(12月17日,解放后的第一个校庆)之际为北京大学题写校名,以备制作新的校徽之用。

信中附寄了一张纸,纸上有文书刘椿年画的一个长11厘米、宽3.1厘米的长方形框,框下标注“北京大学”四个字,供毛主席写校名时作尺寸参考。

1950年3月17日,中共中央秘书室将毛主席为北大校徽的题字放在一信封内送给北大,并附言:“寄上毛主席为北大校徽题字,敬请收查。

”据悉,毛泽东的题字原件现存于北大档案馆。

细看“北京大学”四字,“北”字第一笔便侧入平出,一反常态,抑左扬右,与后面看似瘦弱却分量十足的“京”字,形成一种气吞山河的开阖之势;“京”字头两笔更是生动尽现,跳跃多姿;后面“大”字,横画逆锋起笔,中锋运笔,有黄庭坚《跋〈黄州寒食诗〉》之韵致,极力向右上方倾斜,仿佛仰望苍穹;第一笔的收笔与第二笔的起笔顾盼生辉,又非常巧妙地构成了连接四字的纽带;最后一个“学”字,更是着重突出最后一笔,形成整体的
抑左扬右的书风,被近世人称为“毛体”。

整体观之,此四字笔力雄强,跌宕生姿,大开大合,相映成趣。

“北京大学”这四个字厚重又不失灵动,北大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北大精神似乎清晰可见。

观伟人书法,并不只因其是伟人所写而心生敬慕,而是敬慕其人天纵奇才,敬慕其书大气磅礴、敬慕其信笔挥毫的潇洒、敬慕其与天公比骄的豪迈、更敬慕其黑白之间写尽岁月的峥嵘。

当见到一波又一波的人群在北京大学校门前留影时,北大的魅力不言自明,而这四个大字,也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