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的文化内涵与笔墨语

合集下载

中国山水画的内涵与表达

中国山水画的内涵与表达
钱松喦 《爱晚亭》
笔墨精神
这里我们所言的“笔墨”,既是说中国画的技法,也是说中国画的格调。从技法来说,“笔”是指 勾、描、勒、点等笔法,“墨”是指破、积、烘、染等墨法;而从格调来说,笔墨精神的体现需要 画家的艺术修养与生活阅历。技法和格调是有机结合的,也就是说中国山水画不仅仅要以笔墨 的技法作为创作基础,
宋文治 《运河两岸春意浓》1987年作 意境
中国山水画讲究情景交融的意境。在意境中,“意”是指画家的思想感情,而“境”是指画家的描绘 物象。只有“意”和“境”在作品中达到和谐统一,才能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意境是中国山水画的 灵魂,追求意境是自古以来画家的传统。画家通过山水画来抒情,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其 中,从而达到精神的高度与艺术的深度。
致,诗意也同样表现在中国山水画笔墨构造的境界之中。山水画与诗意的融合,成为了中国山 水画的特有的审美标准。诗与画的交相辉映,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表现力和创作理 念。 中国画以诗为魂的创作,将画中的诗意之境成为笔墨的语言,成为中国画的独特风格和精神内 涵。 中国山水画将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巧妙地融合进来,如果真正懂了中国山水画,了解了中国山 水画的艺术特征,也就懂得了中国的美学思想,也就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聂彦锋《竹林修褉图》
气韵
历代中国山水画家都将气韵视为至高境界。清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说:“气韵生动为第一 义。然必以气为主。气盛则纵横挥洒,机无滞碍,其间韵自生动矣”。黄宾虹先生在其著《古画 微》中载:“气原骨力,韵在涵蓄;气韵生动,全关笔墨。”气韵对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和欣赏是非 常重要的。气韵真正体现了中国画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价值。
黄君璧《溪山深隐》
画家要使得自己的画作达到气韵生动的境界,不仅仅在于笔墨功夫,更不仅仅是画面经营,还 要能够在画外下苦心。黄宾虹先生还认为,除了“气韵出自笔墨”外,重要的还在于“诵古今之 书,睹古人之迹”,更在于“气韵生动,本于自然。由人之学力有深浅,其效果所得有高下”,“屡 变者体貌,不变者精神。精神所到,气韵以生,本于规矩准绳之中,超乎形状迹象之外,”“夫理 法人于笔墨,气韵出于精神”。由此可见,气韵对于中国山水画的意义。

浅谈中国山水画的笔墨

浅谈中国山水画的笔墨
页。 1 . 丽 红 : 由获 奖谈 起 从 作 品 出发 — — 胡 明 哲 答 记 者 问 》 , 引 自何 5汪
东、王慧智 : 《中国画评 审标 准谈 》,天津人 民美术 出版社 、 人 民
美 术 出版 社 2 0 年版 ,第8 页 。 04 5
B口
1. 原 济 : 《 2【 清] 大涤 子题 画诗跋 》 ,引 自周积 寅 : 《 中国 画论辑 要 》,江苏美术出版社2 0 年版,第4 9 05 6 页。 1. 3彭华生 、钱光培 : 《 时期 作家谈创作 》,人 民文 学出版 社1 8 新 93
年 版 ,第2 2 2 页。
1 王端廷 : 《 4 中西杂交的新 生命 》, 《 艺术 家》1 9 年第5 ,第3 94 期 1
书画 工具 的操作 方 法 、操 作 过程及 操 作效 果 的总称 。经 过漫 长 的 只 要我 们 画的是 中 国画 ,那就 很难 离 开 中国画 固有 的有 民族特 色 历史 积淀 , “ 按 用笔 ,笔 墨涵 咏 ”不仅 成为 传统 书 画的实 践标 的传 统笔 墨 。 提 但在 二十 世纪 末 , 围绕 中国画 笔 墨 问题 ,展 开 了一场 论战 : 准 ,而且成 为传 统 书画 的重要 审美 标准 。山水 画笔 墨具 有独特 的 方 说 中 国画 “ 笔墨 等于 零 ” ;一 方 说 “ 否定 了笔 墨 ,中 国画就 形式 美感和 丰厚 的 审美情 趣, 墨两者 相辅 相成 , 一不 可 。 山水 笔 缺 画都是 用笔 墨 画成 的,用 笔 以树立 景物 的形 体 ,用 墨 以区分 景物 等于 零 ” 。中 国画创 作若 离开 了具 体表 现对 象 ,为笔 墨 而笔墨 , 笔 的阴 阳 。而 两者 之 中, 墨主要 记录 笔 的运动 ,留下 痕迹 ,是 服务 这样 的 “ 墨 ”当然 等于 零 ;若全 盘否 定笔 墨传 统 ,无异 于否 定 笔 于 笔 的,所 以用 笔尤 为重 要 。谢赫 在他 的 《 六法 论 》中 的第 二法 中 国画传 统 。 “ 墨就 是 具体 完成 和表现 出画面 的东 西 ,如在 具 体些 就是 用来 体现 画 家水 平高 下的 技法 部分 ; “ 笔墨 ”方 面 的修 “ 骨法用 笔 ”中 ,说 明用 笔在 中国 山水画 中的重 要地位 。 拳 所谓 用笔 ,是 从对 象 出发 ,从对 象产 生 。对象 ,正式 用笔 依 养 除 了辛 勤劳 动 , “ 不 离手 、 曲不离 口”外 ,更重 要 的是从 学 据 和根源 ,用 来摄 取对 象 的型 与神 所产 生 的笔 的态势 ,情 与意 , 习前 人 的经验 得来 ” ( 刘海 粟 ) 。石涛 云 : “ 墨 当随 时代 ”说 笔 就产 生 了笔 自己的精神 骨血 。凡 是用 笔 ,应 该首先 讲求 气 势 、韵 明中 国画之 笔 墨必 须在传 统 的基 础上 加 以创造 发 展 , 以表 现不 同 新 味 ,其 次注意 根本 要求 ,然 后深 入 思考 。如 果对所 画 的景 物 的形 时代 “ 的人 物 ,新 的世界 ” ,体现 时代 精神 。脱离 了时代 的笔 态 与气势 都没 把握 住 ,就用 工 巧、缜 密 的构思 ,那 就一 定会 失 去 墨 就不称 其为 笔 墨。 气势 、韵 味 。如果 用气 势 、韵味 去要 求他 所 画的景 物 ,那 么景 物 中 国传 统 山水 画技 法 经 过 几 千 年 的 发 展 ,成 熟 和 完 善 , 已 的真 实形态 就 会 自然地表 现其 中。作 画用 笔 ,有简 易而 内涵 表达 形 成 了一整 套复 杂 而有序 的体 系 。传 统 山水 画极讲 究程 式规 则 , 得完 美 的,有 工巧 ,精 密而 内涵表 达得 精 细 的 ,或 者注 重气 韵 、 各个 技 法关 节都 有一 套环 环相 扣 的程 式 ,这种 程式 化 的初始 图式 格 式 而笔力 雄壮 的 ,或者 注重 通顺 、明快 而笔 迹流 畅 的:纵 横驰 的 掌握在 某种 程 度上 是我 们学 习描 绘真 实 的必 要过程 。但 它 不是 骋 ,变 化运用 ,全在 于笔 。 艺术 表现 的最 终 目的, 因为继 承前 人 的程 式只 是手 段 , 目的是要 用 墨不 能仅仅 理解 为 水墨 渲染 ,烘 出 云气 。即使 一个 点 。或 构筑 起 自己的 “ 定 格式 ”—— 自己的程式 , 正如董 其 昌所 讲 : 特 先 集其 大成 , 自出机 抒 ” 。国画 的学 根张 ,枯 笔干 擦 ,也要 显 出用墨 的关 系 。但用 笔 无方 ,决 不 能 “ 师 古人 ,后 师造 化 ”。 “ 达 到用 墨的 好效 果 ,所 以关键 不在 用笔 。我 们经 常说 的基 本功 , 习过 程顺 致如 此 。因此 ,我们 的第 一步 便要 去认 识传 统 山水 画的 主 要是 用笔 ,其 次是用 墨 。经 过肌 肉训 练 ,使笔 头有 分量 ,笔毫 技法 ,通 过 临摹传 统 来达 到 了解 、掌握传 统 的笔 墨语 言 ,进 而可 入 纸 ,不是浮 在纸 面 ,做 到既沉 着 ,又痛 快 。这 是一 幅好 画 的必 以脱 开范 本 ,运 用 所 习得 的技法 组织 画 面 。接下 去便 于师 造化 , 要 条件 。我们 知道 一笔 粗 画 ,须要 重按 ,一 根细 线 ,如 同发丝 , 通 过 写生 把这 些技 法带 到现 实里 去体 验 、运 用 。最后 则变 他人 技 同样 要用 全身 的力 量 ,所谓 捉得 起 ,揿得 下 , 留得 住 。而 一根 线 法 为 自己的技法 ,不带 技术 痕迹 地运 用本 身 的笔 墨语 言来 抒情达 条又 须顿 挫波 磔 , 内中有 东西 。要笔 笔拆 开来 经得 起 看 。不能 有 意 。这 种过 程对 于 一个 画家 来说 并不 是一 次 能够 完成 的 ,而 是 需 败 笔 , 出现败 笔 ,随画 随改 ,用好 了笔 ,墨色 自能娟 洁光润 ,浓 要 反复 多次 由浅入深 地 向前发 展 。 淡穿插 ,层层 生发 , 既见笔 ,又见 墨 ,达 到用 笔用 墨的极 致 。

描写国画的唯美文案句子(精选100句)

描写国画的唯美文案句子(精选100句)

描写国画的唯美文案句子(精选100句)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代表,它以笔墨为主要表现手法,追求以线条勾勒形态,以墨色渲染意境的美学效果。

在作品中,国画独特的意境与抒情表达常使人陶醉其中。

下面是70句描写国画唯美的文案句子,让我们一同领略国画的魅力。

1. 将大自然的美景一筆一墨之间,展现在纸上的是国画的唯美之处。

2. 国画以简约的构图和深邃的笔墨,勾勒出恬静深远的意境。

3. 清风拂面,一幅山水画犹如置身于诗词中,令人心旷神怡。

4. 窥探一幅国画,仿佛探索了一位古人的内心世界。

5. 国画中饱含的神韵,是历代艺术家智慧的结晶。

6. 人物丹青,国画散发出千百年的文化沉淀。

7. 清新之境,映在国画纸上,永远留存。

8. 国画作品中展现的精神境界,令人陶醉其中。

9. 墨色流转,山林、花草栩栩如生,国画展现了大自然的独特之美。

10. 惟妙惟肖的国画虽无声无息,却让人物象真实地栩栩如生。

11. 一笔一墨,勾勒出的山水画带来身心的宁静和平和。

12. 国画的墨痕恣意飘逸,衬托出意境的深远意义。

13. 线条的浑然天成,国画勾勒出大自然的灵动之美。

14. 每一幅国画都是匠心独运的艺术杰作,展示了艺术家的天赋与才华。

15. 水墨交融,山水画卷柔和表达着历史与文化的底蕴。

16. 国画中的空灵之美,仿佛穿越时空,让观者心驰神往。

17. 一刷一笔,纸上的色彩如诗如画,展现出国画独有的韵味。

18. 国画中的意象让人踏入了一个故事揉杂古今的画境。

19. 安静的背景中,国画中的人物如行云流水,仿佛在向观者述说一个动人的故事。

20. 手法独特的国画作品,与现实世界相比,更能引发观者的想象力。

21. 昆仑山的巍峨,黄河的奔流,国画勾勒出中国大地的壮丽景色。

22. 国画中的花鸟虫鱼,栩栩如生,仿佛能展现它们的生命力。

23. 一笔一墨,勾勒出大自然的灵动之美。

24. 国画中的墨色渲染,散发出古朴、典雅的气息。

25. 昆曲与国画结合,使得画面更加具有戏剧性和韵味。

中国水墨画的艺术特色与文化精神

中国水墨画的艺术特色与文化精神

中国水墨画的艺术特色与文化精神中国水墨画是中国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其独到之处在于,中国水墨画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文化精神。

在中国文化中,水墨画的表现形式、意蕴和审美追求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深厚的历史积淀。

下面我将从中国水墨画的艺术特色和文化精神两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艺术特色1. 意蕴。

中国水墨画的艺术意蕴比较深远,主要体现在这些作品笔墨之中。

传统文化对于水墨画的重视,也是在于它所代表的人类生活智慧和文化遗产的传承。

水墨画注重的是从形式中引发思想、情感和直觉的共鸣。

2. 主题。

中国水墨画的主题多为自然山水、花鸟、人物和抽象意象等等,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大自然、人文社会和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抽象概念的表现。

3. 色彩。

中国水墨画往往善于以黑白灰为主要色彩,利用笔墨的深浅、粗细、浓淡等表现出独特的韵味。

这种单一色彩的运用,既表现了中国水墨画的独特风格,同时也展现了一种超越色彩的境界,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精神表达方式。

4. 笔墨。

水墨画的技法要求高度的笔墨功夫,在这种艺术形式中,方笔、毫笔给艺术家提供细节和整体的表现,画家的笔墨技法关键是如何将笔墨融为一体,给人以意象的呈现。

二、文化精神1. 道家哲学。

中国水墨画的文化精神是由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所影响,比如“经济”与“美学”理论之齐家治国、文化与政治伦理之融合,就是在水墨画中体现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启蒙和哲学思考。

2. 中华文化精神。

中国水墨画的文化精神体现在对于传统中华文化的承续和发扬中,尤其是儒家文化中的“至美至孝”的价值观。

而水墨画也是这些价值观的重要传承方式之一。

3. 地域文化特色。

水墨画中表现的自然山水、花鸟都和不同地域的地貌、气候、风俗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地域文化特色和地域认同感往往是水墨画在不同地域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4. 精神寄托。

水墨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往往也带有一定的宗教、信仰精神的寄托,这些精神也与它的文化传承有着密切的关系。

很多中国水墨画家以山水画中所体现的大自然为自身修养之地,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水墨画家精神。

水墨画的基本技法和文化理念

水墨画的基本技法和文化理念

水墨画的基本技法和文化理念水墨画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经过几千年发展,其技法和理念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

在传统的水墨画中,笔墨、纸张、水墨和意境都十分重要,每个环节都影响着作品的成败。

而在现代的水墨画中,也有了一些新的元素和技法,但其传统的文化理念依然是水墨画的基础。

水墨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的墨宝、五代的花鸟画和宋代的山水画。

在传统的山水画中,最重要的是表现景物的气韵和灵动,传达出作者的意境和人生观。

而在花鸟画中,则强调精神上的含义,将花鸟的形象化为一种有灵性的存在。

这些思想和文化,一直贯穿了中国水墨画的发展,让它成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而在具体的画作中,笔墨技法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笔墨包括了笔尖、墨汁和书法技巧。

其中,笔尖的大小和材质、墨汁的颜色和浓度,以及书法体系和技巧,都会影响到画作的效果。

用笔尖和墨汁所表现出来的笔画,也往往会包含了一些文化内涵,例如有时会用虚实相间的线条表现出“气韵生动”的意境。

而一些书法技巧则可以在画作中表现出作者的个性和风格,如颜真卿的“飞白”、米芾的“豪迈”等等。

在纸张和水墨的选择方面,也需考虑到画作的效果。

传统的纸张有宣纸、丝绸纸和宿墨纸等等。

而不同的纸张,又各具特点:宣纸上的笔墨会比较渗透和自然,而丝绸纸则更加细腻和轻盈。

在水墨的选择方面,则需考虑墨的浓度、颜色、透明度和流动性等等。

不同的水墨在笔触和笔画的表现上,也会有所不同。

除此之外,水墨画所表现出的意境和文化理念,也非常重要。

传统的水墨画往往以山水、人物、花鸟为主题,通过意境和细节来表现出作者的追求和意愿。

例如,眉山派的山水画会注重内涵,表现出“山雄”、“水秀”和“气韵生动”等意境。

而在唐代的墨宝中,则强调“无墨不识文章”的技巧,表现出宗教文化和神韵。

总之,水墨画的基本技法和文化理念非常复杂、多样,需要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来掌握。

在传统的基础上,各种新的元素和风格也在不断的出现和变化。

因此,对于一位水墨画家来说,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才能创造出更加优秀、深入人心的作品。

形容水墨山水画意境的诗句

形容水墨山水画意境的诗句

形容水墨山水画意境的诗句一、水墨山水画的魅力水墨山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展现出深远的意境和内涵。

下面是一些形容水墨山水画的诗句,以展现其魅力所在: 1. 青山翠竹悄然淡,水墨画意境生动。

2. 水山相映,诗行之间流动。

3. 墨色山水,画意深邃难穷。

二、形容水墨山水画意境的诗句水墨山水画以其独特的笔墨和构图方式,通过简洁的线条和变化的水墨展现出神秘而又动人的意境。

以下是一些形容水墨山水画意境的诗句: 1. 山水如幻,展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2. 幽谷幽花,流云流水,愈发显得古朴幽雅。

3. 每一笔墨,皆有灵气;每一景物,皆有生命。

4. 山峦起伏,水波荡漾,美轮美奂的画面让人陶醉其中。

三、水墨山水画与诗意结合水墨山水画与诗意结合,相辅相成,互为光彩。

它们共同营造出一个唯美而又真实的世界,让人们在诗意与画意的交融中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超越。

以下是一些形容水墨山水画与诗意结合的诗句: 1. 山静水静,心静如水;诗意渐起,随墨舞动。

2. 诗行如笔墨,潇洒自如;山水如诗意,出奇制胜。

3. 用心书写的诗行,与用墨勾勒的山水画相互呼应,以独特的方式传达着作者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四、水墨山水画的意境表达方式水墨山水画以其独特的意境表达方式,将观者带入画中世界。

以下是一些水墨山水画意境的表达方式: 1. 活泼的线条:水墨山水画中的线条富有活力,能够准确地表达出山水的形态和特质。

2. 空灵的水墨:水墨的运用给山水画增添了神秘和虚幻感,使其更具诗意。

3. 重复的构图:水墨山水画中常常重复使用某一元素,如山脉、水波等,以增强画面的统一感,并强调画家对自然景物的感受。

4. 纯净的色彩:水墨山水画通常以黑、白、灰为主,以极简的色彩展现出浓厚的意境,给人以深深的冥想与思考。

五、水墨山水画的艺术价值水墨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艺术价值。

以下是一些水墨山水画的艺术价值: 1. 创造独特的艺术语言:水墨山水画通过独特的笔墨表现方式,创造出独特的艺术语汇,成为中国绘画艺术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山水画 文艺描述

山水画 文艺描述

山水画文艺描述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山川、树木、云雾、水流等元素为创作主体,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出深邃的意境和情感。

山水画往往采用“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构图方式,将画面分为近、中、远三个层次,通过墨色的浓淡、线条的粗细、构图的虚实等手法,表现出山水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在近景处,画家们常常描绘出细节丰富的山石、树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而在远景处,则通过简单的线条和墨色渲染,表现出山水的壮阔和深远。

在山水画中,云雾的描绘也是一大特色。

云雾缭绕在山间,给人以神秘、梦幻的感觉,同时也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画家们通过墨色的浓淡和线条的虚实,将云雾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置身于其中。

水流是山水画中另一个重要的元素。

画家们通过描绘溪流、瀑布、江河等水流形态,表现出水的动态美和静谧美。

水流的描绘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内容,也增强了画面的动感和生命力。

总的来说,山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邃的意境,成为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瑰宝。

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出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同时也传递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追求。

对于山水画的认识和理解

对于山水画的认识和理解

对于山水画的认识和理解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是通过艺术家的笔墨表现自然山水景色的艺术作品。

在中国绘画史上,山水画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被视为中国绘画的灵魂和精髓。

山水画旨在通过艺术家的笔墨表现自然山水景色的艺术作品。

它不仅仅是对自然风景的写实描绘,更是通过艺术家的想象和表现手法,传达出对自然的感悟和情感。

首先,山水画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历史和传统。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自然山水有着特殊的情感和审美情趣,山水被视为中国文人墨客情感寄托的重要对象。

因此,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被视为中国绘画的灵魂和精髓。

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的代表之一,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感。

其次,山水画在艺术表现上追求意境的抒发和审美的表达。

中国山水画强调“气韵生动”,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写实描绘,更注重通过艺术家的想象和表现手法,传达出对自然的感悟和情感。

艺术家通过墨色的运用、构图的安排、形式的表现等手法,营造出意境深远、富有诗意的山水世界,使观者在欣赏作品时产生共鸣和思索。

此外,山水画也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独特理解和审美追求。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常常通过山水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将自然景色与自身的情感融为一体,通过笔墨表现出自己对自然、生活、人生的感悟和追求。

因此,山水画不仅仅是艺术作品,更是中国人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的载体。

总的来说,山水画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意蕴,它是中国绘画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代表着中国人对自然、生活和情感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通过山水画,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艺术作品,更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人文情感的升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山水画的文化内涵与笔墨语境
——李宝林艺术工作室陈半文
一、中国山水画产生的文化背景
中国山水画荫芽于晋,成于五代而大盛于宋。

魏晋时期山水画只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而存在,魏晋以前社会意识形态和儒家思想的盛行,中国画担负着“成教化,助人伦”和“恶以戒世,善以示后”的社会作用。

歌颂明君功臣、表彰孝子贤后,需要的是人物画,而山水画用以戒世示后、传播忠孝等不如人物画直接明了。

因此山水画较之人物画形成和成熟要晚。

直到东汉以后,老子、庄子的道家思想大盛。

“自然、无为、清净、虚淡”的思想更适应当时社会各阶层人们的精神需要。

尽管人们崇尚老庄思想的诣趣不尽相同,然而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知足逍遥”、“不遣是非”都深深地影响着他们,尤其是士大夫。

《庄子》中的“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自得遂不受,于是去而入深山’。

”大自然的山水林泉,非常符合老庄的清静自然的哲理,当时的名士、士大夫“登山临水,竞日忘归”,归隐于山林的记载很多。

随着统治阶级内部斗争越趋激烈,名将宿儒、忠臣义士、高人名士以及传统礼俗等不仅不以重视,甚至生死无常、朝不保夕,更不用说还有绘画来表彰歌颂了。

士大夫们看透了仕途的坎坷和官场的残酷,一时乎,以老庄思想为精神支柱,退隐和半退隐、亦官亦隐的风气非常盛行,“裂冠毁冕相携而去之者,盖不可胜数”,归隐山水林泉成了他们的最佳选择。

魏晋直至两宋、士大夫、文人墨客对山水林泉的眷恋达到了“不归”、“不倦”、“忘返”的地步,把自己融进了大自然。

随着大量的文人加入了绘画的队伍,田园诗、山水诗、山水文学也在发展成熟,于是人们更加喜爱以高人逸士与山水林泉相结合的绘画题材。

而高人逸士只是理想中的人物,山水林泉与人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也是人们向往的精神境地。

中国山水画就是在这种文化历史背景下,从人物画的附属背景脱离了出来,成为了中国画的一种独立画科。

二、中国山水画的文化内涵与哲学意义
中国山水画是生长在中国传统文化这片土壤里的一朵奇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之所以中国山水画不像西方绘画称为风景画而称之为山水画,是因为中国山水画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哲学意义。

从古到今,中国人对山,犹其大山,无比地崇敬。

视为天与地的连接、神仙居住的地方,有生命有灵气的地方,是至高无上、崇高无比的权力与地位的象征,是静穆的阳刚。

而把水看作是智慧的化身,是润泽和蕴育世间万物生灵的生命之源,是流动的阴柔。

水的阴柔、山的阳刚,水的动、山的静,恰恰符合了中国古老的道家阴阳哲学。

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的“道”在美学上的体现就是一种含蓄朦胧、玄远静穆之美,也是“大象无形”之美赋予山水画无限生机。

恽南田一段高论能
帮助我们对山水画与“道”密切联系的理解与感悟,作为画家“须知千树万树无一笔是树,千山万山无一笔是山,千笔万笔无一笔是笔。

有处恰是无,无处恰是有,所以为逸。

”恽南田的不是树、不是山、不是笔正是山水画“道”的境界,“天人合一”的境界。

南朝山水画家、理论家宗炳在其著作《画山水序》中说:“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

至于山水,质而有趣灵,……夫圣人以神道法,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

”宗炳认为:山水的形象中蕴含着“道”,而“道”映于物,需要贤者静气、净心去感悟和体味。

与宗炳同时代的王微在《叙画》中也如是说:“本乎形而融灵……止灵亡见,故所托不动。

”王微同样认为,神和灵是与形不可分割的整体,神无所见,所以托于山水的具体形式上,王微所说的“灵”指的也是“道”。

老子《道德经》论水曰:“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认为水虽柔弱,但水恩泽万物而不争利,天下万物以水为至柔,但水能以弱胜强、以柔克刚。

这些高论充分体现了道家“阴柔之美”的美学核心思想。

这在董源、巨然、“二米”、黄公望、王蒙山水画作品中轻松萧散的笔致线条、简远平淡的意境得到了明显地体现。

也正是受老庄思想和“道”的深刻影响,中国山水画才赋予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意义与文化内涵。

才没有把追求形、色、体、光的现实物象放在首位,而是把“澄怀观道”作为高境界的追求目标。

儒家思想也对中国山水画产生了直接影响。

孔子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在高扬人格美的同时,取山水以喻仁、智,正是要把人的内在品格,与山、水的特点相比较,认为聪明智慧象水一样乐观、活耀,川流不息,富有生命的活力。

仁德象山一样高大、宽厚而长寿。

赋予了山水画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

三、中国山水画的笔墨语境
中国画用笔的含义
中国画的用笔源于中国书法,书法艺术的用笔理念及点画笔致对传统中国画的根深蒂固的影响是极其奥妙的。

所谓“以书入画”实际上就是讲笔、线、点、画的质量与涵养。

东汉书法大家蔡邕论书云“书者,散也。

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

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

”又云“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南齐谢赫在其著作《古画品录》提出的“六法”中的“骨法用笔”,以及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黄宾虹的“平、圆、留、重、变”,都说明了“书画同源”的理念相通的含义。

书法艺术技巧中的起笔、收笔、中锋、侧锋、顺锋、逆锋、藏锋、露锋、散锋、方笔、圆笔、拖笔以及转折、提按、疾涩等等笔法,在勾、皴、擦、点、染的基础上,大大地丰富了国写意画的点画笔线形质。

中国画的用墨的含义
“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彩自然。

”墨色的浓、淡、干、湿的层次变化是依靠用笔来体
现的,“笔为之骨,墨为之肉”,骨肉相生,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形象。

而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墨分五色”的丰富意味,是依靠水份的作用。

黄宾虹说:“墨法之外,当立水法”,水多则墨淡,水少则墨重,可见墨有水则活,水有墨则现,水墨交融,两者难以分开。

水与墨衍生出了中国写意画的丰富墨法:浓破淡、淡破浓、干破湿、湿破干、水破墨、墨破水、墨破色、色破墨以及积墨、渍墨、晕墨、泼墨、冲墨、宿墨等。

墨法的妙用对于作品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品格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山水画的笔墨语境
正因为中国山水画具有特定的、不可替代的文化属性和鲜明的民族文化个性,因此在悠久漫长的
发展过程中,为我们积淀了丰厚的精神财富,也形成了独特的绘画表现技巧。

历代先贤大师乃至当代的大家,无一不强调用笔用墨之道,而笔墨作为中国画绘画语言的根本,是传统中国画艺术核心的基本组成部分。

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画家的实践及理论阐述,建立起了完善的独特面貌及文化内含的笔墨形态,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系的重要系统,体现了对传统中国画形态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任何一种绘画都有它的绘画语言,而中国画主要是以笔墨表现为形态的线条和皴法。

在我们分析研究传统中国画笔墨本身及表现语言的过程中,隐约可以感觉到其包含的书法、笔法、墨法、水法、画法等思维模式及内容要求。

比如中锋用笔、侧锋用笔、披麻皴、斧劈皴、泥里拨针点、椿叶点等等,都让我们感觉到一种想象思维的信息:“象形、“物境。

毛笔本身所特有功能特性的差异、用笔的方法不同,在各种不同的宣纸上表现出来的笔墨形态与物境也各有不同,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词汇、语汇,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的笔墨语言。

艺术的表现力在于内在修养的境界和表现语言的技巧相辅相成、高度地结合。

所以中国画的艺术语境是依靠具体的笔墨形式表现出来的,用笔的轻、重、缓、急和转折顿挫,使画面出现不同的笔墨形态和节奏韵律。

传统中有“折钗股”、“锥画沙”、“屋漏痕”、“入木三分”、“春蚕吐丝”、“逆水行舟”、“高山坠石”等关于笔法的形容比喻,使人在视觉上产生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联想到力度、老辣、婉约、苍润、飘逸、刚健、雄强、厚重、苍茫、空灵等审美感受。

笔墨是具有思想的,笔墨语言是心境意趣与思想感情的传达渠道。

在笔墨的挥洒之中,人性的思想境界和学术理念,通过笔墨的随机生发而臻于完美的语言表达,笔墨形态语汇的表现过程总是在心境的观照之中进行的。

纵观中国绘画史,中国山水画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也随着每一个历史时期在不断地演变。

石涛说过:“笔墨当随时代”,当中国山水画经过由起源到当代,由于人们的生活状态与古人有很大差异,思想观念与审美情趣更具有时代感,笔墨语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科技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中国的文化艺术趋于多元化。

画家的学养、品格、胸襟、哲思、情趣、心境和感悟等方面更多地具备了形而上的东西,使山水画的笔墨语境,更加强调主观意识和个性化。

在尊重个性发展、倡导独立思考、承担时代精神的多元文化环境中,中国山水画的笔墨语境将有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拓展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