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质量监测管理平台主站系统-技术规范书要点

合集下载

电能质量监测系统标准技术方案

电能质量监测系统标准技术方案

供电局电能质量实时监测系统技术方案南京华瑞杰科技有限公司二OO九年四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第二部分主站系统技术规范 (2)1、系统设计目标 (2)3、系统平台设计 (4)3.1、系统总体设计思想 (4)3.2、系统总体设计原则 (5)3.3、系统逻辑结构 (6)3.4、系统硬件拓扑结构 (7)3.5、系统软件平台 (8)4、系统功能组成 (8)4.1、维护工作站子系统 (9)4.2、前置采集子系统 (9)4.3、数据处理子系统 (9)4.4、数据分析应用子系统 (9)4.5、报表管理功能 (12)4.6、二次安防子系统 (12)4.7、W EB浏览 (13)4.8、PQDIF接口 (13)第三部分装置技术规范 (14)3、监测装置的功能 (16)3.1监测功能 (16)3.2显示功能 (17)3.3通讯接口 (17)3.4设置功能 (18)3.5统计功能 (18)3.6记录存储功能 (18)3.7触发功能 (19)3.8对时功能 (19)3.9 报警功能 (19)4、监测装置性能及技术指标 (19)4.1电能质量数据处理 (19)4.1.2分析数据 (19)4.1.3统计数据 (20)4.1.4日报数据 (20)4.1.5事件数据 (20)4.1.6允许误差限 (20)4.2电气性能要求 (21)4.2.1电源电压 (21)4.2.2电压信号输入回路 (21)4.2.3电流信号输入回路 (21)4.2.4功率消耗 (21)4.2.5停电数据保持 (21)4.2.6气候环境条件 (21)4.2.7可靠性 (22)4.3结构、机械性能 (22)4.3.1结构 (22)4.3.2机械性能 (22)4.4电磁兼容性 (22)4.5绝缘耐压性能 (23)5、功能表 (24)附件:HRJ704终端物理结构及面板定义 (25)HRJ703终端物理结构及面板定义 (30)第一部分前言本规范是南京华瑞杰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根据电力系统电能质量实时监测应用系统的基本需求,基于我公司对电能质量实时监测系统、监测终端的理解,结合我公司长期从事电能质量分析、电力自动化系统的调研、开发和维护的经验,从而制定我公司电能质量实时监测系统产品的技术规范。

统一电能质量监测与控制平台设计与实现

统一电能质量监测与控制平台设计与实现

统一电能质量监测与控制平台设计与实现电能质量监测与控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电气设备的普及,电能质量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障稳定可靠的电能供应,减少电能质量问题对用户设备的影响,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电能质量监测与控制平台。

本文将重点介绍该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一、设计目标电能质量监测与控制平台的目标是实现对电网中各个节点的电能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统一管理,并提供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电网电能质量的稳定和优化。

二、设计原则1. 全面性:监测与控制平台应覆盖电力系统中的各个关键节点,包括发电厂、变电站、配电网等,以便全面了解电能质量情况。

2. 实时性:平台应能够实时监测电能质量数据,并及时生成报警或预警信息,以便采取相应措施避免进一步恶化。

3. 可靠性:平台的数据采集、传输和存储系统应具备高可靠性,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兼容性:平台应能够与各种电能质量监测设备和控制设备进行通信,并接入现有的信息化系统,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互。

三、平台架构电能质量监测与控制平台采用分布式架构,包括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传输子系统、数据处理子系统和用户界面子系统。

1. 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采集子系统是电能质量监测与控制平台的核心模块,通过连接各种电能质量监测设备,实时采集电能质量数据。

采集的数据包括电压、电流、功率因数、谐波等。

在设计该模块时,需要考虑数据采集端口的选择和数据格式的标准化。

2. 数据传输子系统数据传输子系统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子系统。

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传输的数据需要进行安全加密和压缩,以提高传输效率和保护数据安全。

3. 数据处理子系统数据处理子系统负责对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校验,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然后,通过算法和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出电能质量问题并生成报警或预警信息。

最后,生成电能质量分析报告,以供用户参考。

电能质量监测系统技术规范

电能质量监测系统技术规范

广东电网500kV变电站35kV侧电容器组谐波监测系统二期项目设备及系统技术条件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2010年05月目录1总览 (3)2监测装置技术规范 (4)3前置服务技术要求 (9)4系统通信 (12)5电能质量监测终端结构、机械及防雷抗干扰要求 (13)6硬件配置和要求综述 (14)7安装和配置 (14)8培训 (14)9技术监督与验收 (15)10技术保障 (15)广东电网500kV变电站35kV侧电容器组谐波监测系统二期项目设备及系统技术条件1 总览1.1 概述本项目是广东电网500kV变电站35kV侧电容器组谐波监测系统的扩建工程,对全省范围内指定的变电站电容器组的参数进行在线实时监测,当指定的监测参数超出设定条件时,系统能及时启动报警、接点动作输出功能及录波等功能。

电容器组谐波监测系统按结构可分为二层:第一层是分布在各变电站的监测装置,具有实时监测及快速越限报警功能;第二层是装于前置服务器的监测系统后台,用于实现对各监测装置的远程管理、实时显示监测数据、越限事件报警及录波、收集各监测装置的数据并存入前置数据库、提供历史数据查询。

目前广东省电力谐波监测站已有500kV变电站电容组侧谐波监测系统(一期)在运行,它的变电站侧采用加拿大PML公司的ION7650监测装置,监测系统后台管理软件采用PML公司的ION Enterprise。

为实现监测数据资源的共享与再利用,一期系统前置服务器将监测数据通过前置数据库导入到广东电网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PQVIEW后台数据库中,利用PQView较为完善的数据管理分析功能,实现广东电网500kV变电站35kV侧电容器组谐波监测系统历史数据与广东电网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历史数据的统一管理、分析、查询、存储及报表制作,进一步扩大广东电网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有效监测范围。

参考上述做法,本期扩建工程要求变电站电容器组监测系统设备供应商保证PQView能准确读取、分析及存储本项目招标系统前置数据库的所有历史监测数据。

电能质量检测设备技术规范

电能质量检测设备技术规范

电能质量检测设备技术规范电能质量监测设备技术规范1. 使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电能质量监测设备的通用结构和基本性能,包括固定式监测设备和便携式检测设备,确立了电能质量检测参数的一般测量方法和测量精确度,适用于交流额定频率为50Hz的公用电网的电能质量监测设备。

本规范只是对各项指标进行指示性的说明,并非是详细的设计说明书。

2. 引用标准1)GB/T 19862-2005 电能质量监测设备通用要求2)GB/T 12325-2003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3)GB/T 14549-1993 公用电网谐波4)GB 12326-1990 电能质量电压允许波动和闪变5)GB/T 15543-1995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6)GB/T 15945—1995 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允许偏差7)GB/T 18039.4-2003 电磁兼容环境工厂低频传导骚扰的兼容水平8)GB/T 17626.2-1998 电磁兼容试验与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9)GB/T 17626.2-1998 电磁兼容试验与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10)GB/T 17626.2-1998 电磁兼容试验与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11)GB/T 2423.1-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12)GB/T 2423.2-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高温13)GB/T 2423.4-200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 交变湿热试验方法14)GB/T 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15)GB/T 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则:振动16)DL/T 1028-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17) IEC61000-4-30 Testing and measurement techniques —Power quality measurement methods18) IEC 61000-4-7 Part 4-7:testing and measurement techniques-general guide on harmonics and interharmonics measurements and instrumentation19) IEC 61000-4-15 part 4:testing and measurement techniques-section 15:flickermeter-functional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s3. 术语及定义1) 电压偏差voltage deviation :供电电压幅值与标称电压幅值的偏差; 2) 频率偏差 frequency deviation :系统频率的实际值与标称值的偏差; 3) 闪变 flicker :灯光照度不稳定造成的实感;4) 电压暂升 voltage swell :在电力系统某节点上出现的电压暂时上升; 5) 电压暂降 voltage dip :在电力系统某节点上出现的电压暂时下降;6) 电压短时中断 voltage interruption :供电电压消失一段时间,一般不超过1min ,短时中断可以认为是90%~100%幅值的电压暂降;7) 瞬时电压 transient voltage :电压瞬间急剧上升或下降;8) 正序分量 positive-sequence component :将不平衡的三相系统的电量按对称分量法分解后,其正序对称系统中的分量;9) 负序分量negative-sequence component :将不平衡的三项系统的电量按对称分量法分解后,其负序对称系统中的分量;10) 不平衡度 unbalance factor :三相电力系统中三相的不平衡程度,用电压或电流负序分量与正序分量的方均根值百分比表示;11) 谐波 harmonic :对周期性交流量进行傅里叶技术分解,得到频率为基波频率大于1整数倍的分量;12) 间谐波 inter-harmonic :对周期性交流量进行傅里叶技术分解,得到频率不为基波频率整数倍的分量;13) 电压波动 voltage fluctuation :电压方均根值一系列的变动或连续的改变,为电压均方根值的两个极值max U 和min U 之差U ,常以额定电压N U 的百分数表示其相对百分值;14) 等效闪变允许值 equivalent 10Hz flicker 10V :电压调幅波中不同频率的正弦波分量的均方根值等效为10Hz 的一分钟平均值,以额定电压的百分数表示;15) 滑动参考电压sr U Sliding reference voltage ;16) (1/2)rms U :半个周期刷新一次的均方根值电压。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技术规范书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技术规范书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技术规范书一总则1 基本要求本技术协议所列之技术要求为工程最基本技术要求,供方根据本技术要求配置成熟、可靠、性能要求不低于有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技术先进的产品和系统方案。

本技术协议所提技术参数和功能要求、性能指标等为满足工程需要而必须的最基本要求。

本技术协议未详细提及的技术指标,电力行业标准,IEC标准,当某一项要求在上述几种标准中不一致时,要求供方选择最严格标准执行。

2 参照标准DL/T5137-2001 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 5136-2001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定DL/T553-1994 220~500kV电力系统故障动态记录技术准则DL/T663-1999 220~500kV电力系统故障动态记录校验准则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 2423.4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GB/T 2423.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GB/T 2423.1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则:振动GB/T 2829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12325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12326 电能质量电压允许波动和闪变GB/T14594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5543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GB/T15945 电能质量电力系统允许偏差GB/T12325-90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T 18481 电能质量暂时过电压和瞬态过电压GB/T 19862 电能质量监测设备通用要求GB 17625.1 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GB/T 17626.2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3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4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1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3 工作范围供方的工作范围将包括下列内容,但不仅仅限于此内容。

电能质量监测管理平台主站系统-技术规范书

电能质量监测管理平台主站系统-技术规范书

内蒙古电科院-电能质量监测管理平台主站系统设备采购技术规范书采购编号:1-2012项目名称:智能化电能质量监测管理平台研发与建设使用部门:继保及综自所1、总则1.1须知1.1.1参与厂商(以下称卖方)应仔细阅读本规范书,供应的产品技术规范必须满足本规范书的技术要求。

1.1.2卖方应对技术规范书作出应答书,并应在采购邀请函中提供有关资质文件和1.2条中规定的技术文件,如提供的资质文件和技术文件不完整,则视为不合格。

1.1.3卖方供应的产品主要部件需向第三方外购时,必须通知买方,设备的质量由卖方负责。

1.1.4卖方如对本规范书有异议,应在应答书中以“差异表”为标题的专门表格中如实描述,不如实描述,取消规范资格。

1.1.5本规范书经供需双方确认签字后,作为定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1.2卖方应答时应提供的技术文件1.2.1产品资质: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以及国家或省级产品鉴定证书。

1.2.2该型号、规格产品的及历年供货量,主要用户清单、联系电话及用户证明材料。

1.2.3技术应答书1.2.4产品主要外购件的出厂和验收质量保证文件。

1.3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智能化电能质量监测管理平台研发与建设项目电科院主站系统软件和硬件,以及用于主站与子站、主站与终端接口通讯方式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4 本技术规范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卖方应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5 本技术规范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卖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6 本技术规范未尽事宜,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1.7 卖方的软件设计应该考虑及时高效的处理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的海量数据,软件架构设计灵活,可扩展性强,能响应用户提出的需求。

软件应采用模块化分布式组态化设计架构,多线程,便于系统组网、系统功能的升级、及系统运行的高效。

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范书

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范书

建筑能效监测系统1、系统概述 (1)2、系统组成 (1)3、设计内容 (2)4、系统技术要求 (2)5、系统功能设计(B/S) (3)6、主要设备技术性能要求 (6)1、系统概述能源管理系统通过对本项目的用电、用水等计量数据进行监控,在建筑物内安装分类和分项能耗计量装置,采用远程传输等手段及时采集能耗数据,实现对综合能耗信息的集中管理及对楼内的机电设备用电进行监测,从而管理机电设备运行状态、运行参数设置,最终达到设备管理、环境温湿度的舒适性控制、节能管理等功能,以致力于创造一个高效、节能、舒适、高性价比、温馨的办公环境。

2、系统组成根据本项目建筑物设备分布特点选择分布式控制系统,实现就地控制,集中管理,既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减少系统管线的投资,实现最大限度的最优比。

根据相关要求和功能对各个独立分系统进行优化设计。

本项目能源计费系统网络传输分三层架构:网络控制层采用TCP/IP协议,数据采集器支持双服务器,可以将省市必须上传的数据进行统一上传。

同时将其他相关数据进入本地建筑能效监测平台。

现场层数据采集器需要支持RS485、M-BUS、LONWORKS等接口,支持各类标准的MODBUS、DLT-645等各类标准国家协议。

水表、电表作为前端设备在第三层。

(1)若物理接口为RS485接口通常符合通信协议ModBus或CJ/T-188协议,现场表具配置对应电源。

(2)若物理接口为M-BUS接口通常符合通信协议CJ/T-188协议,现场表具依靠通讯线供电。

3、设计内容建筑能效监测系统主要包括:电计量和水计量。

●更新0.4KV侧的低压配电监测系统,保留原有抽屉柜电表(据现场勘探原有表具具备远传功能)更换数据采集装置,采集更多数据点;更换之后的数据采集装置支持双服务器上传,可以一个数据服务器远传至新建低压配电监测系统,另一数据数据服务器远传至能耗监测系统平台。

楼层电能耗监测如需二次计量可选择两到三层进行计量分析。

国网电能高质量的在线监测系统运维技术要求规范书

国网电能高质量的在线监测系统运维技术要求规范书

国网淄博供电公司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运维项目技术规范书(A262-300009275-00006)目录1.前言 (1)2.总体要求 (1)2.1.项目建设内容 (1)2.2.项目运维内容 (2)2.3.项目技术要求 (2)3.建设要求 (2)3.1.总体目标 (2)3.2.范围 (3)3.2.1单位范围 (3)3.2.2数据范围 (3)3.3.建设原则 (4)3.3.1规范化原则 (4)3.3.2实用性和先进性原则 (4)3.3.3安全性原则 (4)4.技术、性能和安全要求 (4)4.1.技术要求 (4)4.1.1可用性要求 (4)4.1.2可靠性要求 (5)4.1.3性能及扩展要求 (5)4.1.4备份要求 (5)4.2安全要求 (5)4.3保密要求 (6)4.4灾备要求 (6)5.业务要求 (6)5.1数据采集管理 (6)5.2电能质量评价 (6)5.3电能质量分析 (8)5.4质量监督管理 (9)6.项目管理要求 (9)6.1项目进度计划 (9)6.2项目运维地点 (10)6.3合同变更要求 (10)6.4法律纠纷 (10)6.5培训的目的及要求 (10)6.6培训方式 (10)6.7培训内容 (10)7.维护与服务要求 (11)7.1.系统维护 (11)7.2.服务响应 (11)附件:工作清单 (13)1.前言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工作按照公司SG-ERP的总体要求,以“三集五大”为基础,以“深化全面质量监督管理”为指导,加强对系统建设工作的统一领导,打破系统壁垒,有效集成信息资源,开展系统标准化设计与建设,进一步加强基础管理,完善基础监测手段,试点先行,有序推进,开展对电能质量的在线监测与分析,为电能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升创造先决条件。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从2012年开始研发试点,截至到2013年底全国7家试点单位实施完毕。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于2013年6月17日成功上线试运行,并于2013年底正式交付用户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电科院-电能质量监测管理平台主站系统设备采购技术规范书采购编号:1-2012
项目名称:智能化电能质量监测管理平台研发与建设
使用部门:继保及综自所
1、总则
1.1须知
1.1.1参与厂商(以下称卖方)应仔细阅读本规范书,供应的产品技术规范必须满足本规范书的技术要求。

1.1.2卖方应对技术规范书作出应答书,并应在采购邀请函中提供有关资质文件和1.2条中规定的技术文件,如提供的资质文件和技术文件不完整,则视为不合格。

1.1.3卖方供应的产品主要部件需向第三方外购时,必须通知买方,设备的质量由卖方负责。

1.1.4卖方如对本规范书有异议,应在应答书中以“差异表”为标题的专门表格中如实描述,不如实描述,取消规范资格。

1.1.5本规范书经供需双方确认签字后,作为定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1.2卖方应答时应提供的技术文件
1.2.1产品资质: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以及国家或省级产品鉴定证书。

1.2.2该型号、规格产品的及历年供货量,主要用户清单、联系电话及用户证明材料。

1.2.3技术应答书
1.2.4产品主要外购件的出厂和验收质量保证文件。

1.3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智能化电能质量监测管理平台研发与建设项目电科院主站系统软件和硬件,以及用于主站与子站、主站与终端接口通讯方式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4 本技术规范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卖方应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5 本技术规范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卖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6 本技术规范未尽事宜,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1.7 卖方的软件设计应该考虑及时高效的处理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的海量数据,软件架构设计灵活,可扩展性强,能响应用户提出的需求。

软件应采用模块化分布式组态化设计架构,多线程,便于系统组网、系统功能的升级、及系统运行的高效。

1.8 卖方须提供参与投标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软件的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工业电力设备及仪表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出具的合格的IEC61850规约一致性测试证书及检验报告完整扫描件。

1.9 卖方对软件的开发应具有一定的实力,且部门分工明确.
1.10 本技术规范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各种技术要求如下表:
电科院主站系统:全网电能质量监测的管理中心,是全网数据汇总、数据指标分析和电网重点监测点的中心系统,由通信(数据采集)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管理员工作站和可直接登录主站的客户端等组成,具有数据查询、事件报警、信息发布、报表定制、数据库管理及用户二次开发功能,电能质量数据即可来源于子站系统,也可直接来源于监测终端。

各局子站系统:各供电局电能质量监测的管理中心,由通信(数据采集)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管理员工作站和可直接登录主站的客户端组成,负责对本地区电网电能质量的统计、分析、查询,电能质量数据来源于监测终端,并且按照主站要求上送本地区电网电能质量数据到电科院主站系统。

监测终端:依靠就地安装的在线式电能质量监测装置对监测点电能质量的连续不间断测量,通过数据通讯层自动完成采集数据的上传,可同时上传数据到电科院主站系统和各局子站系统。

三层之间主要采用电力数据信息网络进行通信。

5 技术指5.1电能质量数据采集要求
按照国家及国际电能质量相关标准要求,系统具备对电能质量稳态、暂态、瞬态数据
3、附表
附表1:需求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