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材料课后习题答案02396

合集下载

机械工程材料习题答案

机械工程材料习题答案

第二章作业2-1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哪几种?它们的原子排列和晶格常数有什么特点?-Fe、-Fe、Al、Cu、Ni、Cr、V、Mg、Zn各属何种结构?答:常见晶体结构有3种:⑴体心立方:-Fe、Cr、V⑵面心立方:-Fe、Al、Cu、Ni⑶密排六方:Mg、Zn2---7为何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在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出各向异性?答:因为单晶体内各个方向上原子排列密度不同,造成原子间结合力不同,因而表现出各向异性;而多晶体是由很多个单晶体所组成,它在各个方向上的力相互抵消平衡,因而表现各向同性。

第三章作业3-2 如果其它条件相同,试比较在下列铸造条件下,所得铸件晶粒的大小;⑴金属模浇注与砂模浇注;⑵高温浇注与低温浇注;⑶铸成薄壁件与铸成厚壁件;⑷浇注时采用振动与不采用振动;⑸厚大铸件的表面部分与中心部分。

答:晶粒大小:⑴金属模浇注的晶粒小⑵低温浇注的晶粒小⑶铸成薄壁件的晶粒小⑷采用振动的晶粒小⑸厚大铸件表面部分的晶粒小4-4 在常温下为什么细晶粒金属强度高,且塑性、韧性也好?试用多晶体塑性变形的特点予以解释。

答:晶粒细小而均匀,不仅常温下强度较高,而且塑性和韧性也较好,即强韧性好。

原因是:(1)强度高:Hall-Petch公式。

晶界越多,越难滑移。

(2)塑性好:晶粒越多,变形均匀而分散,减少应力集中。

(3)韧性好:晶粒越细,晶界越曲折,裂纹越不易传播。

4-6 生产中加工长的精密细杠(或轴)时,常在半精加工后,将将丝杠吊挂起来并用木锤沿全长轻击几遍在吊挂7~15天,然后再精加工。

试解释这样做的目的及其原因?答:这叫时效处理一般是在工件热处理之后进行原因用木锤轻击是为了尽快消除工件内部应力减少成品形变应力吊起来,是细长工件的一种存放形式吊个7天,让工件释放应力的时间,轴越粗放的时间越长。

4-8 钨在1000℃变形加工,锡在室温下变形加工,请说明它们是热加工还是冷加工(钨熔点是3410℃,锡熔点是232℃)?答:W、Sn的最低再结晶温度分别为:TR(W) =(0.4~0.5)×(3410+273)-273 =(1200~1568)(℃)>1000℃TR(Sn) =(0.4~0.5)×(232+273)-273 =(-71~-20)(℃) <25℃所以W在1000℃时为冷加工,Sn在室温下为热加工4-9 用下列三种方法制造齿轮,哪一种比较理想?为什么?1)用厚钢板切出圆饼,再加工成齿轮;(2)由粗钢棒切下圆饼,再加工成齿轮;(3)由圆棒锻成圆饼,再加工成齿轮。

机械工程材料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工程材料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工程材料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1.解释下列名词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亚晶粒,亚晶界,刃型位错,单晶体,多晶体,过冷度,自发形核,非自发形核,变质处理,变质剂。

答:点缺陷:原子排列不规则的区域在空间三个方向尺寸都很小,主要指空位间隙原子、置换原子等。

线缺陷:原子排列的不规则区域在空间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而在其余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小。

如位错。

面缺陷:原子排列不规则的区域在空间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而另一方向上的尺寸很小。

如晶界和亚晶界。

亚晶粒:在多晶体的每一个晶粒内,晶格位向也并非完全一致,而是存在着许多尺寸很小、位向差很小的小晶块,它们相互镶嵌而成晶粒,称亚晶粒。

亚晶界:两相邻亚晶粒间的边界称为亚晶界。

刃型位错:位错可认为是晶格中一部分晶体相对于另一部分晶体的局部滑移而造成。

滑移部分与未滑移部分的交界线即为位错线。

如果相对滑移的结果上半部分多出一半原子面,多余半原子面的边缘好像插入晶体中的一把刀的刃口,故称“刃型位错”。

单晶体:如果一块晶体,其内部的晶格位向完全一致,则称这块晶体为单晶体。

多晶体:由多种晶粒组成的晶体结构称为“多晶体”。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

自发形核:在一定条件下,从液态金属中直接产生,原子呈规则排列的结晶核心。

非自发形核:是液态金属依附在一些未溶颗粒表面所形成的晶核。

变质处理:在液态金属结晶前,特意加入某些难熔固态颗粒,造成大量可以成为非自发晶核的固态质点,使结晶时的晶核数目大大增加,从而提高了形核率,细化晶粒,这种处理方法即为变质处理。

变质剂:在浇注前所加入的难熔杂质称为变质剂。

2.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哪几种?α-Fe 、γ- Fe 、Al 、Cu 、Ni 、Pb 、Cr 、V 、Mg、Zn 各属何种晶体结构?答:常见金属晶体结构: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α-Fe、Cr、V属于体心立方晶格;γ-Fe 、Al、Cu、Ni、Pb属于面心立方晶格;Mg、Zn属于密排六方晶格;3.配位数和致密度可以用来说明哪些问题?答:用来说明晶体中原子排列的紧密程度。

机械工程材料习题及参考解答

机械工程材料习题及参考解答
所以固态下的扩散比液态下的慢得多。
– 10.金属理想晶体的强度比实际晶体的强度稍强一些。 (×)

– 11.晶体缺陷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能引起晶格畸变。
(√)
机械工程材料 第二章 金属的结构
(四) 选择正确答案
– 1. 正的电阻温度系数的含义是:
a温.度随增温高度电升阻高减导小电。性增大;√b.随温度降低电阻降低;c.随
位错密度提高,变形抗力增大。 – 2. 滑移的实质是 位错的运动 。
– 3. 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是 滑移和孪生 。
– 4. α - Fe发生塑性变形时,其滑移面和滑移方向分别是

{110}和〈111〉 。

– 5. 影响多晶体塑性变形的两个主要因素是 晶界 和 晶粒 。
大 学 机 电
– 6. 变形金属的最低再结晶温度是指 当变形度达到一定大小 后,金属的再结晶温度趋于某一稳定值时的温度 ,其数值 与熔点间的大致关系为 TR≈(0.35-0.4)Tm 。
– 4. 错位分两种,它们是刃型位错和 螺旋位错,多余半原子面

是 刃型 位错所特有的。
南 大
– 5. 在立方晶系中,{120}晶面族包括 ( 120)、(120)、(120)、

(120)、(120)、(12 0 )、(1 20 )、(120)

机 电 工
– 6. 点缺陷 有 空位和 间隙原子 两种;面缺陷中存在大量 的 位错 。
(×)
– 2. 金属多晶体是由许多结晶方向相同的单晶体组成的。 (×)
– 3. 因为面心立方晶格的配位数大于体心立方晶格的配位数,
所以面心立方晶格比体心立方晶格更致密。
(√)
– 4. 在立方晶系中,(123)晶面与[12]晶向垂直。

机械工程材料(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工程材料(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2-1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哪几种?它们的原子排列和晶格常数有什么特点?-Fe、-Fe、Al、Cu、Ni、Cr、V、Mg、Zn各属何种结构?答:常见晶体结构有3种:⑴体心立方:-Fe、Cr、V⑵面心立方:-Fe、Al、Cu、Ni⑶密排六方:Mg、Zn2---7为何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在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出各向异性?答:因为单晶体内各个方向上原子排列密度不同,造成原子间结合力不同,因而表现出各向异性;而多晶体是由很多个单晶体所组成,它在各个方向上的力相互抵消平衡,因而表现各向同性。

第三章作业3-2 如果其它条件相同,试比较在下列铸造条件下,所得铸件晶粒的大小;⑴金属模浇注与砂模浇注;⑵高温浇注与低温浇注;⑶铸成薄壁件与铸成厚壁件;⑷浇注时采用振动与不采用振动;⑸厚大铸件的表面部分与中心部分。

答:晶粒大小:⑴金属模浇注的晶粒小⑵低温浇注的晶粒小⑶铸成薄壁件的晶粒小⑷采用振动的晶粒小⑸厚大铸件表面部分的晶粒小第四章作业4-4 在常温下为什么细晶粒金属强度高,且塑性、韧性也好?试用多晶体塑性变形的特点予以解释。

答:晶粒细小而均匀,不仅常温下强度较高,而且塑性和韧性也较好,即强韧性好。

原因是:(1)强度高:Hall-Petch公式。

晶界越多,越难滑移。

(2)塑性好:晶粒越多,变形均匀而分散,减少应力集中。

(3)韧性好:晶粒越细,晶界越曲折,裂纹越不易传播。

4-6 生产中加工长的精密细杠(或轴)时,常在半精加工后,将将丝杠吊挂起来并用木锤沿全长轻击几遍在吊挂7~15天,然后再精加工。

试解释这样做的目的及其原因?答:这叫时效处理一般是在工件热处理之后进行原因用木锤轻击是为了尽快消除工件内部应力减少成品形变应力吊起来,是细长工件的一种存放形式吊个7天,让工件释放应力的时间,轴越粗放的时间越长。

4-8 钨在1000℃变形加工,锡在室温下变形加工,请说明它们是热加工还是冷加工(钨熔点是3410℃,锡熔点是232℃)?答:W、Sn的最低再结晶温度分别为:TR(W) =(0.4~0.5)×(3410+273)-273 =(1200~1568)(℃)>1000℃TR(Sn) =(0.4~0.5)×(232+273)-273 =(-71~-20)(℃) <25℃所以W在1000℃时为冷加工,Sn在室温下为热加工4-9 用下列三种方法制造齿轮,哪一种比较理想?为什么?(1)用厚钢板切出圆饼,再加工成齿轮;(2)由粗钢棒切下圆饼,再加工成齿轮;(3)由圆棒锻成圆饼,再加工成齿轮。

机械工程材料习题与答案

机械工程材料习题与答案

机械工程材料习题与答案机械工程材料是机械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材料的选用、性能、加工和应用等方面。

在机械工程材料的习题中,通常会包含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材料选择、热处理、材料失效分析等内容。

以下是一些机械工程材料习题与答案的示例:习题1:某机械零件需要承受较大的拉力,设计者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

请根据以下材料的力学性能数据,推荐一种材料,并说明理由。

- 钢A:抗拉强度为600MPa,屈服强度为400MPa,延展性为15%。

- 钢B:抗拉强度为800MPa,屈服强度为600MPa,延展性为10%。

- 铝C:抗拉强度为300MPa,屈服强度为200MPa,延展性为30%。

答案:推荐使用钢B。

虽然钢A的延展性更好,但钢B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都更高,这意味着它能够承受更大的拉力而不至于断裂。

对于承受大拉力的零件,材料的强度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习题2:某零件需要在高温下工作,需要考虑材料的耐热性。

请分析以下材料在高温下的稳定性,并推荐一种材料。

- 不锈钢D:在500°C下仍能保持其力学性能。

- 钛合金E:在600°C下力学性能略有下降,但在800°C下迅速下降。

- 陶瓷材料F:在1000°C下仍能保持其力学性能。

答案:推荐使用陶瓷材料F。

虽然不锈钢D和钛合金E都具有一定的耐热性,但陶瓷材料F在高温下的性能更为稳定,适合在极端高温环境下工作。

习题3:某零件需要通过热处理来提高其硬度和耐磨性。

请说明热处理的基本过程,并给出一个可能的热处理方案。

答案:热处理是一种通过控制加热和冷却过程来改变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方法。

基本过程通常包括:加热(奥氏体化)、保温、冷却(淬火)和回火。

一个可能的热处理方案是:将钢材料加热到其奥氏体化温度(通常高于其相变温度),保持一段时间,然后快速冷却(淬火),最后进行回火以减少内部应力和提高韧性。

习题4:某零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断裂,需要分析其断裂原因。

机械工程材料课后习题答案02396

机械工程材料课后习题答案02396

机械工程材料课后习题答案02396机械工程课后答案第一章1、什么是黑色金属?什么是有色金属?答:铁及铁合金称为黑色金属,即钢铁材料;黑色金属以外的所有金属及其合金称为有的金属。

2、碳钢,合金钢是怎样分类的?答:按化学成分分类;碳钢是指含碳量在0.0218%——2.11%之间,并含有少量的硅、锰、硫、磷等杂质的铁碳合金。

3、铸铁材料是怎样分类的?应用是怎样选择?答:铸铁根据石墨的形态进行分类,铸铁中石墨的形态有片状、团絮状、球状、蠕虫状四种,对应为灰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和蠕墨铸铁。

4、陶瓷材料是怎样分类的?答:陶瓷材料分为传统陶瓷、特种陶瓷和金属陶瓷三种。

5、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哪几种?它们的原子排列和晶格常数各有什么特点?α-Fe,γ-Fe,Al,Cu,Ni,Pb,Cr,V,Mg,Zn各属何种金属结构?答:体心晶格立方,晶格常数a=b=c,α-Fe,Cr,V。

面心晶格立方,晶格常数a=b=c,γ-Fe,Ni,Al,Cu,Pb。

密排六方晶格,Mg,Zn。

6、实际金属晶体中存在哪些缺陷?它们对性能有什么影响?答:点缺陷、破坏了原子的平衡状态,使晶格发生扭曲,从而引起性能变化,是金属的电阻率增加,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下降。

线缺陷(位错)、少量位错时,金属的屈服强度很高,当含有一定量位错时,强度降低。

当进行形变加工时,位错密度增加,屈服强度增高。

面缺陷(晶界、亚晶界)、晶界越多,晶粒越细,金属的塑性变形能力越大,塑性越好。

7、固溶体有哪些类型?什么是固溶强化?答:间隙固溶体、置换固溶体。

由于溶质元素原子的溶入,使晶格发生畸变,使之塑性变形抗力增大,因而较纯金属具有更高的强度、硬度,即固溶强化作用。

第二章1、在什么条件下,布氏硬度实验比洛氏硬度实验好?答:布氏硬度实验主要用于硬度较低的退火钢、正火钢、调试刚、铸铁、有色金属及轴承合金等的原料和半成品的测量,不适合测定薄件以及成品。

洛氏硬度实验可用于成品及薄件的实验。

机械工程材料课后答案

机械工程材料课后答案

工程材料习题<习题一>1、抗拉强度:是材料在破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屈服强度:是材料开始产生明显塑性变形时的最低应力。

塑性:是指材料在载荷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

韧性:材料变形时吸收变形力的能力。

硬度:硬度是衡量材料软硬程度的指标,材料表面抵抗更硬物体压入的能力。

刚度: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疲劳强度:经无限次循环而不发生疲劳破坏的最大应力。

冲击韧性: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断裂韧性:材料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

2 、材料的弹性模量与塑性无关。

3 、四种不同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试比较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刚度和塑性。

由大到小的顺序,抗拉强度: 2 、 1 、 3 、 4 。

屈服强度: 1 、 3 、 2 、 4 。

刚度:1 、3 、2 、4 。

塑性:3 、2 、4 、 1 。

4、常用的硬度测试方法有几种?这些方法测出的硬度值能否进行比较?布氏、洛氏、维氏和显微硬度。

由于各种硬度测试方法的原理不同,所以测出的硬度值不能直接进行比较。

5、以下工件应该采用何种硬度试验法测定其硬度?(1)锉刀:洛氏或维氏硬度(2)黄铜轴套:布氏硬度(3)供应状态的各种碳钢钢材:布氏硬度(4)硬质合金刀片:洛氏或维氏硬度(5)耐磨工件的表面硬化层:显微硬度6、反映材料承受冲击载荷的性能指标是什么?不同条件下测得的这些指标能否进行比较?怎样应用这些性能指标?冲击功或冲击韧性。

由于冲击功或冲击韧性代表了在指定温度下,材料在缺口和冲击载荷共同作用下脆化的趋势及其程度,所以不同条件下测得的这种指标不能进行比较。

冲击韧性是一个对成分、组织、结构极敏感的参数,在冲击试验中很容易揭示出材料中的某些物理现象,如晶粒粗化、冷脆、热脆和回火脆性等,故目前常用冲击试验来检验冶炼、热处理以及各种加工工艺的质量。

此外,不同温度下的冲击试验可以测定材料的冷脆转变温度。

同时,冲击韧性对某些零件(如装甲板等)抵抗少数几次大能量冲击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机械工程材料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工程材料课后习题答案

属晶粒数目多,变形可均匀分布在许多晶粒上,使其塑性好。)(提高过冷度,变质处理 和振动处理)
• 5.什么是同素异构?什么是同素异构转变?什么是同素异构体? (固态金属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具有不同晶体结构称为同素异构)(由 一种晶体结构转变为另一种晶体结构的转变称为同素异构转变)(同素异构 转变的产物称为同素异构体) • 6.什么是相?相分哪两类?什么是固溶体?什么是金属化合物或中间相?什 么是置换型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什么是有限固溶体和无限固溶体?什么是 固溶强化?固溶强化机制是什么?金属化合物有哪几种?金属化合物性能有 何特点? (指合金中具有同一化学成分、同一聚集状态、同一结构且以界面相互分开 的各个均匀组成部分)(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溶质原子溶入金属溶剂中 所组成的合金相)(合金元素组元间发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新相)(溶 质原子置换溶剂原子、占据溶剂晶格结点形成的固溶体;溶质原子进入金属 溶剂晶格的间隙时形成的固溶体)(两组元在固态部分互溶形成的固溶体; 两组元在固态时无限互溶形成的固溶体)(由于溶质原子溶入基体中形成固 溶体而使材料强度、硬度升高的现象称为固溶强化)(溶质原子溶入→晶格 畸变→位错运动阻力上升→金属塑性变形困难→强度、硬度升高)(正常价 化合物、电子化合物、间隙相和间隙化合物。 )(具有较高熔点、硬度和脆 性) • 7.什么是正常价化合物?什么是电子化合物?什么是间隙相和间隙化合物? 什么是弥散强化? (严格服从原子价规律的化合物)(按照一定电子浓度形成的化合物) (由过渡族金属元素与C、N、B、H等原子半径小的非金属元素结合形成, rX/rM0.59时,形 成的化合物具有简单晶体结构,称为间隙相, rX/rM0.59 时,化合物晶体结构很复杂,称为间隙化合物)(合金中形成化合物,使合 金强度和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下降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工程课后答案第一章1、什么是黑色金属?什么是有色金属?答:铁及铁合金称为黑色金属,即钢铁材料;黑色金属以外的所有金属及其合金称为有的金属。

2、碳钢,合金钢是怎样分类的?答:按化学成分分类;碳钢是指含碳量在0.0218%——2.11%之间,并含有少量的硅、锰、硫、磷等杂质的铁碳合金。

3、铸铁材料是怎样分类的?应用是怎样选择?答:铸铁根据石墨的形态进行分类,铸铁中石墨的形态有片状、团絮状、球状、蠕虫状四种,对应为灰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和蠕墨铸铁。

4、陶瓷材料是怎样分类的?答:陶瓷材料分为传统陶瓷、特种陶瓷和金属陶瓷三种。

5、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哪几种?它们的原子排列和晶格常数各有什么特点?α-Fe,γ-Fe,Al,Cu,Ni,Pb,Cr,V,Mg,Zn各属何种金属结构?答:体心晶格立方,晶格常数a=b=c,α-Fe,Cr,V。

面心晶格立方,晶格常数a=b=c,γ-Fe,Ni,Al,Cu,Pb。

密排六方晶格,Mg,Zn。

6、实际金属晶体中存在哪些缺陷?它们对性能有什么影响?答:点缺陷、破坏了原子的平衡状态,使晶格发生扭曲,从而引起性能变化,是金属的电阻率增加,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下降。

线缺陷(位错)、少量位错时,金属的屈服强度很高,当含有一定量位错时,强度降低。

当进行形变加工时,位错密度增加,屈服强度增高。

面缺陷(晶界、亚晶界)、晶界越多,晶粒越细,金属的塑性变形能力越大,塑性越好。

7、固溶体有哪些类型?什么是固溶强化?答:间隙固溶体、置换固溶体。

由于溶质元素原子的溶入,使晶格发生畸变,使之塑性变形抗力增大,因而较纯金属具有更高的强度、硬度,即固溶强化作用。

第二章1、在什么条件下,布氏硬度实验比洛氏硬度实验好?答:布氏硬度实验主要用于硬度较低的退火钢、正火钢、调试刚、铸铁、有色金属及轴承合金等的原料和半成品的测量,不适合测定薄件以及成品。

洛氏硬度实验可用于成品及薄件的实验。

2、σ0.2的意义是什么?能在拉伸图上画出来吗?答:表示对于没有明显屈服极限的塑性材料,可以将产生0.2%塑性应变时的应变作为屈服指标,即为条件屈服极限。

3、什么是金属的疲劳?金属疲劳断裂是怎样产生的?疲劳破坏有哪些特点?如何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答:金属在反复交变的外力作用下强度要比在不变的外力作用下小得多,即金属疲劳;疲劳断裂是指在交变载荷作用下,零件经过较长时间工作或多次应力循环后所发生的断裂现象;疲劳断裂的特点:引起疲劳断裂的应力很低,常常低于静载下的屈服强度;断裂时无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无预兆而是突然的发生;疲劳断口能清楚的显示出裂纹的形成、扩展和最后断裂三个阶段;提高疲劳强度:改善零件的结构形状,避免应力集中,降低零件表面粗糙度值以及采取各种表面强化处理如喷丸处理,表面淬火及化学热处理等。

4、韧性的含义是什么?αk有何实际意义?答:材料在塑性变形和断裂的全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称为材料的韧性;冲击韧度αk表示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αk值的大小表示材料的韧性好坏。

一般把αk值低的材料称为脆性材料,αk值高的材料称为韧性材料。

5、何谓低应力脆断?金属为什么会发生低应力脆断?低应力脆断的抗力指标是什么?答:低应力脆断是在应力作用下,裂纹发生的扩展,当裂纹扩展到一定临界尺寸时,裂纹发生失稳扩展(即自动迅速扩展),造成构件的突然断裂;抗力指标为断裂韧性(P43)6、一紧固螺栓使用后有塑性变形,试分析材料的那些性能指标没有达到要求?答:钢材的屈服强度未达到要求。

第三章1、分析纯金属的冷却曲线中出现“平台”的原因?答:液态金属开始结晶时,由于结晶潜热的放出,补偿了冷却时散失的热量,所以冷却曲线出现水平台阶,即结晶在室温下进行。

2、金属结晶的基本规律是什么?晶核的形成率和成长速度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答:纯金属的结晶规律是:在恒定温度下进行,结晶时要放出潜热,需要过冷度,结晶的过程是晶核产生和晶核不断长大的过程。

影响晶核的形核率N 和成长率G的最重要因素是结晶时的过冷度和液体中的不熔杂质。

3、间隙固溶体和间隙相有什么不同?答:间隙固溶体是溶质元素原子处于溶剂元素原子组成的晶格空隙位置而形成的固溶体;间隙相是当非金属原子半径与金属原子半径的比值小于0.59时,形成的筒单晶体结构的间隙化合物,称为间隙相。

4、何谓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答:一些金属,在固态下随温度或压力的改变,还会发生晶体结构变化,即由一种晶格转变为另一种晶格的变化,称为同素异构转变。

5、简要说明金属结晶的必要条件和结晶过程。

答:晶体总是在过冷的情况下结晶的,因此过冷是金属结晶的必要条件;金属结晶过程是晶核形成和晶核长大的过程。

6、单晶体和多晶体有何区别?为何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在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出各向异性?答:整块物质都由原子或分子按一定规律作周期性重复排列的晶体称为单晶体.,整个物体是由许多杂乱无章的排列着的小晶体组成的,这样的物体叫多晶体;因为单晶体中的原子排列位向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其性能是各向异性的,而多晶体内部是由许多位向不同的晶粒组成,各晶粒自身的各向异性彼此抵消,故显示出各向同性。

7、过冷度与冷却速度有何关系?它对金属结晶过程有何影响?对铸件晶粒大小有何影响?答: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材料的结晶形核过程会有相应的时间滞后性,就会造成过冷度增加;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则晶体内形核率和长大速度都加快,加速结晶过程的进行,但当冷速达到一定值以后则结晶过程将减慢,因为这时原子的扩散能力减弱;过冷度增大,ΔF大,结晶驱动力大,形核率N和成长率G都大,且N的增加比G增加得快,提高了N与G的比值,晶粒变细,但过冷度过大,对晶粒细化不利,结晶发生困难。

8、以铁为例说明同素异构(异晶)现象。

答:δ-Fe←1394℃→γ-Fe←912℃→α-Fe9、同样形状的两块铁碳合金,其中一块是15钢,一块是白口铸铁,用什么简便方法可迅速区分它们?答:一般来说肉眼判断的话看铸铁的截面,白口铁脆,断面没有15号钢匀称。

第四章1、解释下列名称。

答:再结晶,指经冷塑性变形的金属被加热到较高的温度时,由于原子的活动能力增大,晶粒的形状开始发生变化,由破碎拉长的晶粒转变为完整的等轴晶粒;加工硬化: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显著升高,而塑性、韧性显著下降,即加工硬化;热加工: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高温进行锻造,热轧等压力加工过程;回复:指经冷塑变形后的金属在加热时,尚未发生光学显微变化前(即再结晶之前)的微观结构变化过程。

2、为什么室温下,金属的晶粒越细,其强度、硬度越高,而塑性、韧性也越好?答:金属的晶粒越细,晶界总面积越大,则位错的障碍越多,需要协调的具有不同位相的晶粒越多,金属的塑性变形抗力越大,从而导致金属的强度和硬度越高。

3、金属经冷塑变形后,其组织和性能有什么变化?答:组织变化:显微组织的变化,亚结构细化,变形织构;性能变化: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下降。

4、金属铸件的晶粒往往比较粗大,能否经过再结晶退火来细化晶粒?为什么?答:不能;细化晶粒较小,不适宜晶粒粗大的铸件。

5、为什么用圆钢棒热镦成齿坯再加工成齿轮更合理些?答:因为棒料镦粗后再切削加工,流线呈径向放射状,各齿的切应力均与流线近似垂直,强度与寿命较高。

6、请判断金属钨在1100℃下的变形加工和锡在室温下的变形加工是冷加工还是热加工?答:所谓热加工是指在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加工过程,在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加工过程称为冷加工;而钨的再结晶温度为1200℃,所以在1100℃下的变形加工是冷加工;锡的再结晶温度为约-71℃,所以在室温下的变形加工是热加工。

7、用冷拔高碳钢丝缠绕螺旋弹簧,最后一般要进行何种热处理?为什么?答:进行低温回火处理,为了增加弹性。

第五章1、何谓过冷奥氏体?如何测定钢的奥氏体等温转变图?奥氏体等温转变有何特点?答:从铁碳相图可知,当温度在A1以上时,奥氏体是稳定的,能长期存在。

当温度降到A1以下后,奥氏体即处于过冷状态,即过冷奥氏体。

2、共析钢奥氏体等温转变产物的形成条件、组织形态即性能各有何特点?答:当温度冷却至727摄氏度时,奥氏体将发生共析转变,转变成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即珠光体。

此后,在继续冷却的的过程中不再发生组织变化(三次渗碳体的析出不计),共析钢的全部室温组织全部为珠光体。

铁素体因溶碳量极少,固溶强化作用甚微,故力学性能与纯铁相近。

其特征是强度、硬度低,塑性、韧性好。

奥氏体的力学性能与其溶碳量有关,一般来说,其强度、硬度不高,但塑性优良。

在钢的轧制或者锻造时,为使钢易于进行塑性变形,通常将刚加热到高温使之成奥氏体状态。

渗碳体属于金属化合物。

它的硬度极高,可以划玻璃,而塑性、韧性极低,伸长率和冲击韧度近于零。

珠光体含碳量为0.77%。

由于渗碳体在其中起强化作用,因此,珠光体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其抗拉强度高,硬度高,且仍有一定的塑性和韧性。

3、影响奥氏体等温转变图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比较亚共析钢、共析钢、过共析钢的奥氏体等温转变图。

答:影响奥氏体等温转变图的主要因素为:含碳量及合金元素含量。

亚共析钢随wC↑,C曲线右移;过共析钢随wC↑,C曲线左移;共析钢过冷A最稳定(C曲线最靠右)除Co外,所有溶入A中的合金元素均使曲线右移。

除Co、Al外,溶入A的合金元素都使C曲线上的Ms、Mf点降低。

亚共析钢及过共析钢的过冷A的等温转变与共析钢一样,亦可分为高温P型转变、中温B型转变和低温M型转变。

但在P型转变之前,亚共析钢有F的析出,过共析钢有Fe3C析出。

4、比较共析碳钢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图与等温转变图的异同点。

如何参照奥氏体等温转变图定性的估计连续冷却转变过程及所的产物?答:首先,过冷奥氏体连续转变时,控制冷却速度可以获得不同的纤维组织,但分析起来比较困难;而在等温转变的条件下控制冷却温度则可以获得不同的纤维组织,并且可以独立的改变温度和时间,分别研究温度和时间对奥氏体转变的影响;以共析钢为例,在等温转化时,根据等温转变的温度不同,分别可以获得珠光体和贝氏体(按温度由大到小);在连续冷却时,根据冷却速度不同,分别可以获得珠光体、珠光体和马氏体、以及马氏体(按冷却速度由小到大)。

5、钢获得马氏体组织的条件是什么?钢的含碳量如何影响钢获得马氏体组织的难易程度?答:主要是钢的马氏体转变温度Mf和含碳量。

马氏体转变温度越低,越容易得到马氏体组织;含碳量低的钢,马氏体转变温度就较高,就不容易得到马氏体组织;反之,钢的含碳量越高,马氏体转变温度就较低,就会容易得到马氏体组织,而且硬度随之也会增高。

6、生产中常用的退火方法有哪几种?正火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钢的退火可分为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扩散退火和去应力退火等;正火的作用为:作为最终热处理、作为预先热处理、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