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管网系统节能运行123
室外供热管网管道及配件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精)

室外供热管网管道及配件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精)项目概述本次工程为室外供热管网管道及配件安装工程。
其中,管道包括钢管、PE管等,配件包括弯头、三通、法兰等。
该工程旨在实现供热管网的正常运行。
监理单位XXX监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XXX建设有限公司检验情况本次检验涉及到个检验点,个已经通过验收,未通过验收的检验点进行了整改。
检验点1检验内容:钢管安装检验标准:GB/T 3091-2015《焊接钢管》验收结果:通过备注:钢管安装工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并符合施工图纸要求。
检验点2检验内容:PE管安装检验标准:CJ/T 123-2016《聚乙烯(PE)给水管道》验收结果:通过备注:PE管安装工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并符合施工图纸要求。
检验点3检验内容:弯头安装检验标准:GB/T 12459-2005《钢制对焊环形法兰连接金属管道规范》验收结果:通过备注:弯头安装工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并符合施工图纸要求。
检验点4检验内容:三通安装检验标准:GB/T 12459-2005《钢制对焊环形法兰连接金属管道规范》验收结果:通过备注:三通安装工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并符合施工图纸要求。
检验点5检验内容:法兰安装检验标准:GB/T 9115.1-2010《钢制法兰》验收结果:未通过问题描述:法兰安装存在问题。
整改措施:施工方已经重新安装法兰,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并符合施工图纸要求。
复验结果:通过本次室外供热管网管道及配件安装工程检验质量验收记录的所有检验点均已经通过验收,未通过验收的检验点已经得到整改,并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和施工图纸要求。
验收结果为合格。
签字盖章监理单位:签字: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施工单位:签字: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的热力供应与供热系统设计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的热力供应与供热系统设计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热力供应与供热系统设计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热力供应的重要性以及供热系统设计的相关问题。
二、热力供应的重要性热力供应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它不仅关乎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影响。
首先,热力供应可以提供舒适的室内温度,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
在寒冷的冬季,供热系统能够为居民提供温暖的室内空间,增强人们的生活品质。
其次,热力供应也对城市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供热系统设计,可以有效利用能源资源,减少能源的浪费,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因此,在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热力供应的规划与设计必须得到充分重视。
三、供热系统设计的关键问题1. 热源选择供热系统的核心是热源,热源的选择直接影响供热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常见的热源包括燃煤锅炉、天然气锅炉、热泵等。
在选择热源时,需要考虑能源的可持续性、环境影响以及运行成本等因素。
例如,燃煤锅炉虽然成本较低,但排放的污染物对环境有较大影响;而热泵虽然能够节约能源,但初期投资较高。
因此,供热系统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最适合当地情况的热源。
2. 管网设计供热系统的管网设计是保证热力供应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管网设计需要考虑热量传输的效率、管道的敷设路径以及管道的维护保养等因素。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管道的材质、直径和敷设方式等因素。
合理的管网设计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提高供热系统的效率。
3. 负荷预测与调控供热系统的负荷预测与调控是保证供热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
负荷预测需要考虑到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的热量需求变化,以便合理调配热源和供热设备。
同时,供热系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调控能力,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调整。
负荷预测与调控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城市热力管网的科学布局及设计要点分析

城市热力管网的科学布局及设计要点分析摘要:新时期,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不断深入,重视城市基础公共建设,其中城市热力管网承担着城市供热的需求,为了保障城市供热工作的正常稳定开展,必须对有关供热管网的布局及设计等方面进行必要的研究。
文章主要针对城市热力管网的科学布局及设计要点进行探讨,以供参考.关键词:城市;热力管网;科学布局;设计要点引言随着人们生产生活对热力供应需求的不断增加,城市供热负荷愈来愈大,这给热力管网的布局和设计带来了不小的考验,实际建设过程中,热力管网的敷设受到城市复杂环境的限制,因此为了实现热力管网的正常运行,必须从管网布局、设计、施工技术等方面入手,进行技术攻坚,改进并创新热力管网建设,从而为我国城市现代化发展保驾护航。
1热力管网布置和敷设类型目前,我国普遍应用枝状管网来实现热力管网的规划布置,这一布局类型,能够有效保证城市热力供应安全,供热干管灵活可靠,不仅如此,该管网布置类型还能够有效降低供热损耗,在结构上有显著优势,提高了供热效率。
在管网敷设方面,主要分为地上和地下两种类型,地上敷设主要用于热力供应大单位,用于工业生产供热,地下敷设主要用于居民供热,之所以采用地下敷设,主要是为了减小施工对城市正常交通运行的影响,减少管网架空敷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等。
2热力管网布局、设计和施工(1)关于城市热力供应管网布局、设计,有着一定的规范和原则。
在城市供热官网布局和设计之前,务必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综合考虑。
首先,明确城市整体的地势走向,接下来,收集城市交通路线资料,了解居民、工业供热需求分布情况等,根据于此,选择科学合理的热力管网布局类型,能够在满足供热的基础上,降低工程造价。
然后就是具体设计参数的收集,这一设计流程需要的数据复杂繁多,并且对准确度有这较高的要求,主要有管线高差、管线压力、管道直径、损耗等方面的参数,满足可持续发展原则,符合城市热力管网相关规范,实现高质量热力管网的布局和设计,进而保证城市热力供应。
供热管网的布置与敷设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二 供热管道的敷设
• 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保温材料有聚氨基甲酯硬质泡沫塑料、聚异氰 脲酸酯硬质泡沫塑料、沥青珍珠岩等几种材料。保温材料外边的防水 层,常用的有聚乙烯管(硬塑)保护层、玻璃钢保护层等。
工人能弯腰行走并进行一般的维修工作的要求而定。地沟净高为1. 2~1.4m,人行通道净宽为0.5 ~0.7m,如图12-8所示 。断面尺寸可参见表12-5。半通行地沟,每隔60m 应设一个检 修口。 • 3. 不通行地沟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二 供热管道的敷设
• 不通行地沟的造价较低,占地较小,是城镇供热管道经常采用的地沟 敷设形式。其缺点是管道检修时必须掘开地面。其断面尺寸仅需满足 施工需要,横断面如图12-9所示。
• 下面分别说明通行地沟、半通行地沟和不通行地沟的地沟。 • 1. 通行地沟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二 供热管道的敷设
• 在通行地沟内人员可自由通行,可保证检修、更换管道和设备等作业 。其土方量大,建设投资高,仅在特殊或必要场合采用。
• 通行地沟的净高不小于1.8m,人行通道的净宽不小于0.7m, 如图12-7所示。沟内两侧可安装管道,地沟断面尺寸应保证管道 和设备检修和更换管道的需要,相关尺寸规定见表12-4。通行地 沟每隔100m 应设一个人孔。整体浇筑的钢筋混凝土通行地沟, 每隔200m 应设一个安装孔。安装孔的长度应保证6m 长的管子 进入地沟,宽度为最大管子的外径加0.4m,但不得小于1.0m。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二 供热管道的敷设
• 在结构上,不论对哪种地沟,都要求尽量做到严密不漏水。当地面水 、地下水或管道不严密处的漏水侵入地沟后,会使管道保温结构破坏 ,管道遭受腐蚀。一般要求将沟底设于当地最高水位以下,并在地沟 壁内表面做防水砂浆粉刷。地沟盖板之间、盖板与沟壁之间应用水泥 砂浆或沥青勾缝。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地沟是防水的,但含在土壤中 自然水分会通过盖板或沟壁渗入沟内,蒸发后使沟内空气饱和,当湿 空气在沟内壁面上冷凝时,会产生凝结水,并沿壁面下流到沟底。因 此,地沟应有纵向坡度,以使沟内的水流入检查室内的集水坑内,坡 度和坡向与管道的坡度和坡向相同,坡度不小于0.002。
2024年供热系统个人工作总结

2024年供热系统个人工作总结
根据您的需求,2024年供热系统个人工作总结如下:
在2024年,我在供热系统工作中取得了以下成就:
1. 操作和维护:我能够熟练操作和维护各种供热设备,包括锅炉、泵和管道系统。
我遵守相关安全规范,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故障排除:我具备良好的故障排除能力,能够快速定位和修复供热系统出现的问题。
我熟悉各种故障原因,并能有效地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3. 节能改造:我参与了供热系统的节能改造项目。
通过更新设备和优化管道布局,我成功地提高了供热系统的热效率,减少了热能损失,使系统更加节能环保。
4. 安全管理:我时刻关注供热系统的安全问题,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工作,确保系统的运行安全。
我也参与了供热系统的应急救援演练,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措施。
5. 优化运行:我通过对供热系统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和监测,不断寻求优化的方案。
我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包括调整设备运行参数、优化管网布局等,以提高系统的整体运行效果。
综上所述,我在2024年的供热系统工作中取得了显著进展。
通过我的努力和专业知识,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得到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了保障,为用户提供了更加舒适和可靠的供热服务。
第 1 页共 1 页。
可以浅谈二次网水力平衡调节

可以浅谈二次网水力平衡调节摘要:二次管网水力失调最直观地反映就是一个供热管路中不同位置的用户冷热不均现象严重、能源利用率低、供热企业经济效益不高。
如何克服水力失调,实现供热管网的水力平衡,改善供热质量一直是供热行业所面临的问题。
本文主要针对二次网水力平衡调节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目的是借助有效的措施解决水力失调问题,促使供热管网的水力平衡。
关键词:供热管网;二次网水力平衡;调节措施供热管网是一个复杂的流体网络系统,其水力平衡十分关键,决定着系统运行效果的好坏,良好的水力平衡不仅能节约资源,还是实现供热安全可靠,改善供热水平的重要环节。
供热管网分为一次管网和二次管网,多数供热企业在一次管网的安全运行和输配调节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使得管网设备和运行管理水平得到很大发展和提高,而在系统数量更为庞大、情况更为敏感和复杂的供热二次管网,水力失调问题还比较普遍且难以解决。
1导致水力失调的原因分析一是供热管网管道规格的离散型,加上供热管网上各种设施的不规则性,使系统必须经过前期计算、后期调节,才能实现水力平衡。
目前,合肥市绝大多数的用户系统是双管式系统,水力调节设备损坏或者安装后从不使用。
在供热管网设计时,在满足最不利点所必需的资用压头原则下,会使其他管段的资用压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富余量。
在自然状态下来分配各个管段流量,必然产生水力失调;二是在设计合理的前提下,施工质量控制是整个工程项目得以实现其投资效益重要环节之一。
由于材料供应不及、工期延误等缘故,施工队伍凭经验更改设计施工图,另外,技术工艺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施工质量的优劣,例如施工中发生的偷工减料及大块杂物进入供热管网,形成局部阻塞。
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的保证,造成实际施工情况和理论设计之间出现较大偏差,导致水力失衡;三是循环水泵选择不当,流量、扬程过大或过小,都会使工作点偏离设计状态,从而导致水力失调;四是系统中用户的增加或减少,即供热管网中用户点发生变化,要求各管段流量重新分配,从而导致水力失调;五是系统中用户用热量的增加或减少,即用户的流量发生变化,也要求各管段流量重新分配,导致水力失调;六是管网腐蚀结垢,增大了管网阻力系数。
浅谈热力二次管网的平衡调节

浅谈热力二次管网的平衡调节热力二次管网是一个复杂的流体网络系统,其运行工况受工作条件、环境、时间和施工等多方面的影响。
使得热力二次管网在实际运行中往往存在水力失调问题,为了保障热力二次管网运行的有效性,必须加强对其水力平衡进行调节,因此对供热管网水力平衡的调节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热力二次管网;平衡调节;重要性;原因;措施1 引言近年来我国一些大型热电企业越来越重视集中供热和热电联产项目,并在市场上不断拓展。
如何在这些项目中提高供热系统的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达到环保节能的目标,已成为当前的主要问题。
因而二次管网的平衡调节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重要的环节。
本文就热力二次管网的平衡调节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具体措施。
2 二次管网水力平衡调节的重要性从节能的角度来看,合理的二次管网水力平衡的调整,可以有效降低水、电、热的单耗,节约水、电、热的运行成本,为供热企业节省成本支出,提高企业效益。
在二次管网水力工况存在不平衡的情况下,有的楼栋尤其是近端住户,室内温度偏高,远端住户室温偏低不达标。
这时会产生以下几种情况:一方面为了保证上述住户室温达标,供热企业要提高整个二次管网供热温度参数,普遍提高住户室内温度,热的用户室温更加热,冷的用户室溫接近达标,浪费了大量的热能;另一方面,供热企业加大二次管网循环泵的流量,使管网趋于平衡,浪费了大量的电能;同时,不达标住户在散热器各末端私接水龙头泄放供热系统水,也导致系统热能和水的流失。
如果能够做好二次管网水力平衡调节,将消除供热系统的水力失调,节省水、电、热的单耗,避免通过简单提高供热温度参数和循环泵流量或在用户端加水龙头的方法来应付解决。
3 热力二次管网水力平衡失调的表现在集中供热系统的室外管网中,水力失调主要表现是:各个环路的流量输配不均衡,致使各个用户的室温冷热不均,距循环泵较近的室温偏高,用户被迫开窗散热,大量热能流失;距循环泵较远的用户却因室温偏低经常投诉,甚至拒交采暖费;另外一些问题也和水力失调密切相关,例如系统在大流量小温差的工况下运行,锅炉或换热器等热源设备难以达到其额定出力,投入运行的设备超过实际负荷的需求,水泵的工作点偏离高效区,能量输配效率低,无法进行整体调控和节能运行,燃料和输热电能的消耗过高等等,水力失调已成为集中供热系统中普遍存在又难以治愈的顽疾。
1448244086管工(中级)试题与答案

试题库知识要求试题一、判断题(对划√,错划×)1.撬杠省力的原理就是杠杆原理。
(√)2.管道施工图的识图方法,一般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细到粗的原则。
(×)3.画管道轴测图时,必须严格按比例绘制。
(×)4.当施工现场缺少麻绳资料时,可根据台吊物的重量、大小成拉力选购麻绳。
(√)5.绳结,就是借绳子受力后相互之间的摩擦力和挤压作用力来紧固连接的方法。
(√)6.手拉葫芦又称倒链。
(√)7.蜗杆传动的手拉葫芦应用较为广泛。
(×)8.轮滑组可实现既省力又可改变方向。
(√)9.操作钻床时,应戴手套防滑。
(×)10.使用管钳子时,应一手放在钳头上,一手对钳柄均匀用力。
(√)11.在高空作业时,安装公称通经50mm以上的管子,应用链条钳,不得使用管钳子。
(√)12.装好钉弹的射钉枪,应立即使用,不应放置或带着装有钉弹的枪任意走动。
(√)13.手动卷扬机又称手摇绞车。
(√)14.所有参加施工安装人员都要接受安全技术有关法规、责任制的培训,学习有关安全技术规程,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15.不得在有爆炸危险的和有火灾危险的车间或场地内使用射钉枪。
(×)16.重物与千斤顶顶头之间应垫以木板以防止滑动。
(√)17.同时使用几台千斤顶顶升一件重物时,应选用不同型号的千斤顶搭配使用。
(×)18.将手拉葫芦的拉链拴在起重链上,可在作用荷载下长时间停放。
(×)19.手拉葫芦传动部分应经常注润滑油,但切勿将润滑油渗入摩擦胶木片中。
(√)20.管道工程中测量角度用水准仪或量角尺。
(×)21.管段为螺纹连接时,两内螺纹管段间的管段预制长度,应为测得的两管件间距离减去拧入两端管件内螺纹部分的总长度。
(×)22.法兰间管段净长应为测量所得管段长。
(×)23.用90°角尺沿水平管方向可测量垂直管法兰螺栓口是否正。
(×)24.用吊线或水平仪可测量垂直管法兰螺栓孔是否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热管网系统节能运行集中供热系统现状我国北方地区冬季目前普遍采用集中供暖方式进行供热,主要形式有以下四种:1、区域锅炉房:是指供两个及以上工厂(单位)热用户用热的锅炉房(包括城市分区供热、住宅区和公用设施供热和两个或若干个热用户的联合供热等)。
这种集中供热方式最明显的缺点就在于锅炉效率低:锅炉房规模小,单台炉容量小,锅炉运行热效率低,能源消耗多。
目前各地区有相当多的企事业单位淘汰区域锅炉房进行供热的模式。
2、热电联供:也叫做热电联产,是指热力发电厂通过一定的方法,在向用户输出电负荷的同时,也向用户输出热负荷。
热电联产可以大大提高热电厂的热效率。
因为,一般的凝汽式机组,汽轮机的排汽损失是很大的。
而热电联产机组,通过一些方法。
把一部分或者全部蒸气通过汽轮机做功后,再对热用户输出。
使排汽损失减小。
并且,热电联产解决了城市集中供热的问题,取代了遍地开花的小锅炉。
又从另一个方面提高了社会整体能源利用率。
3、热电连供加调峰热源:即多热源供热系统,在同一个供热管网中的不同位臵上,同时存在多个热源。
其中最大的一个热源称为主热源,担负基本热负荷,另外一个或几个小的热源称为调峰热源,也叫峰荷热源或者尖峰热源,主要应用于我国三北地区用以应对供热期内的极端气候或主热源的供热量不足。
4、热电连供+隔压换热站+热网:为了克服供热区域内地势高差过大带来的设备安全隐患而在系统主管网上设臵隔压站的安全措施。
避免了直供系统因整个系统高差太大,当系统定压满足系统充水高度时,会导致系统低处热用户和设备承压不足;当系统定压满足低处设备承压时,又可能出现系统高处注不满水的现象。
第一热力站及二次网节能运行热力站是连接热网与热用户的场所,在供热管网系统中起到热量的转换、调节、分配、计量、检测的作用。
热力站作为供热管网系统中的一个中枢环节,它是供热管网系统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热力站的节能运行在供热管网系统节能运行中十分重要。
热力站的节能运行应从细节中着手,从热负荷的确定,到调节方式、方法都应经过科学、合理的论证和实践。
本手册从八个部分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1.1、科学确定供热计划、实现按热量供热热力站的热负荷是供热管网系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数据。
准确确定热力站的热负荷使供热管网系统在整个运行期精确供热,保证供热质量,实现供热管网系统的经济运行,节能降耗。
通过计算热力站的热负荷可以较为准确的确定热用户所需的热量,实现按需供热,维持热用户房屋的室内计算温度在规定范围内,防止供热热用户出现室温过高或过低,避免热量的浪费。
热力站热负荷应根据热力站所供区域范围内的建筑热负荷进行确定,可采用面积热指标法进行计算。
首先应确定供热面积和热指标。
1.1.1、供热面积及热指标的选取供热面积一般为建筑面积,而热指标的选取需根据建筑保温等级,采暖形式等综合考虑,先分类确定建筑热指标,再进行综合热指标的计算。
按照建造年代执行的节能标准不同,划分为非节能建筑热负荷、二步节能建筑热负荷、三步节能建筑热负荷。
按热力站供热区域建筑类型不同划分为住宅、居住区综合、学校、办公、医院等11大类。
建筑节能等级越高,热指标可相对选取的越低;建筑类型不同,采暖热指标也不同,住宅可相对于公建高些。
民用建筑热指标可从热源统计数据和热力站实测数据入手进行分析,通常可采用采暖季平均热指标分析、连续最冷日的计算热指标分析和不同性质建筑的实际耗热量指标分析三种方法。
然后不断调整、优化,直到最终获得较为准确的热指标。
综合热指标的确定原则是将分类热指标进行加权平均,确定方法可以参照设计采暖热指标,往年的供暖热指标,经过不断的测温修正,获得最优的综合热指标。
热力站的供热指标应选取有代表性的建筑参照表1-1及公式进行计算:表1-1:建筑物名称采暖面积/m2年代节能等级朝向供热指标建筑1q1=Q1/F1 建筑2 q2=Q2/F2建筑3 q3=Q3/F3建筑4 q4=Q4/F4合计q0=(q1*F1+q2*F2+q3*F3)/(F1+F2+F3)表中:q1 q2 q3 q4——建筑热指标Q1 Q2 Q3 Q4——是供给建筑物的热量F1 F2 F3 F4——对应建筑物的取暖面积。
q0——综合热指标1.1.2、日热负荷的确定为了保证热用户每日所需的热负荷,满足实际运行中所需的热量,同时避免热量的浪费,需每日确定热力站的热负荷,以便下达第二日的供热计划。
日热负荷与室外温度、供热面积、热指标、天气等因素息息相关。
确定热力站的日热负荷需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可参考表1-2进行计算。
表1-2:预报平均气温℃天气风力日期:热力站名称面积(万平米)热指标(W/平米)光照的修正δ1 风力修正δ2 瞬时热量日计划供热量晴阴≤4级>4级GJ/h GJ11.05—1.1511.05—1.1其中瞬时热量的计算公式为:Q=F×q×(18-t1)/(18-t2)×3.6/100 ×δ1×δ2×δ3 (1)Q—每小时热量 GJ/h δ1—光照修正系数F—供热面积万m2 δ2—风力修正系数t1—室外平均温度℃δ3—下雪修正系数t2—室外计算温度℃ q—热指标将各个热力站的热负荷表汇聚到一起,就是热源当日需供的热量,如表1-3。
表1-3:1.2、热力站调节方式的确定系统实际运行中存在很多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系统冷热不均、失调严重、系统失水、运行中的水、电等能耗严重等,因此合理地对系统进行调节十分重要,使供暖的质量既满足用户的要求,又达到节能运行。
由于供热管网系统实际运行中存在很多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系统冷热不均、失调严重、系统失水、运行中的水、电等能耗严重等,因此合理地对系统进行调节十分重要,使供暖的质量既满足用户的要求,又达到节能运行,常用二次网的调节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2.1、常用二次网调节方式的对比分析为了消除水力失衡,需要对供热管网进行必要的调节,二次网的调节方式常用的有:1、只改变供水温度的质调节,质调节水力工况稳定,方便易行,但只改变供水温度而不改变循环流量,浪费了水泵的电耗,不能节电;热网远、近端用户温度有明显的时间差;2、维热源的日热负荷表预报平均气温℃ 天气 风力 日期: 序号热力站 名称 面积(万平米) 热指标(W/平米) 瞬时热量 日供热量合计持供水温度不变,随着室外温度的变化在热源处不断改变网路循环流量以适应热负荷变化的量调节,但操作技术比较复杂,常需变速泵来实现流量调节;3、质量并调。
1.2.1.1、质调节常用于热水网。
在整个供热期内,热源和热用户的循环水流量保持不变,根据不同的室外温度只改变供水温度。
适用于一、二级热网,多用于二级网,为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运行调节方法。
缺点:在不同的室外温度情况下,只改变供水温度而不改变循环流量,浪费了水泵的电耗,不能节电;热网远、近端用户温度有明显的时间差。
优点:水力工况稳定,方便易行。
1.2.1.2、量调节量调节是维持供水温度不变,随着室外温度的变化在热源处不断改变网路循环流量以适应热负荷变化的调节方式。
缺点:水力工况稳定性差,实用性差。
优点:与质调节方式相比,在供热面积相同的情况下既能节热,又能大量节电。
1.2.1.3、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由于供热系就是把整个供热期按室外温度的高低分几个阶段,在热负荷较大时采用设计流量,在热负荷较小时采用较小流量。
大多地区分为三个阶段,而在每一个阶段内采用保持流量不变的质调节。
适用于一、二级热网,应用情况在数量上仅次于质调节。
缺点:热网远近端用户温度存在时间差,在热网平衡控制上较量调节稍易实现,比质调节稍难。
流量变化不连续,只分几段,故节热同时只部分节电。
优点:即在每一个阶段内,水力工况稳定。
1.2.1.4、间歇调节间歇调节属于一种辅助的运行调节方式,它在供热期内,不改变网络的循环水量和供水温度,而只减少每天的供热时间。
它只作为一种辅助调节措施,在室外气温较高的供暖初期和末期常常与其他几种运行方式配合运行。
常见的方式是:在初末寒期,热源为单台锅炉的采用间断运行,热源为多台锅炉的在不同时段减少运行台数,而循环水泵连续运行的方式,即所谓的“停炉不停泵”方式。
在严寒期,则采取24小时连续供暖的方式。
缺点:如果热源达不到额定出力,将不能保证用户的供热质量,难于保证设备满负荷高效率的运行。
优点:在室外温度较高的供暖初期和末期作为辅助调节手段来使用,既可以节热又可以节电。
1.2.1.5、质量并调在运行调节的过程中,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既改变循环流量又改变供水温度。
这种运行调节叫做质量并调。
众所周知,根据供热管网系统的特点,在保证供热质量最佳的前提下,对于一个既定的供热管网系统,在不同的室外温度下情况下,都有一个与其对应的最佳的流量和最佳温度(温差)。
所以,最佳调节的运行工况是质和量的综合调节。
缺点:也存在热网平衡控制上的困难,所以虽然近几年国内供热行业在一、二级热网实施循环泵变频调速变流量运行,进行质和量并调的工程实践项目也较多,但实际运行效果不理想。
具体表现是:流量的变化幅度不大,降不下来,运行中的流量多数都是高于设计状态下的计算流量,远远没有达到最佳调节工况的参数状态,循环泵变频调速仅成为解决设备大马拉小车的手段,供热管网系统节能潜力没有真正挖掘出来。
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缺乏简便、有效的调节热网平衡手段,导致热网循环泵变频调速变流量运行的节能潜力没有充分挖掘出来,阻碍了质量并调运行方法的推广应用。
优点:这种质量的并调,一方面达到了最佳的供热效果,另一方面达到了最大限度的降低供热的热耗和电耗。
1.2.2、根据采暖方式采用的调节方法根据上述对各种调节方式的分析,针对不同采暖形式的热用户,确定以下两种调节方法。
1.2.2.1、面积收费用户管网调节方式及调节方法由于质调节水力工况稳定,且在热网平衡控制上稍易实现,因此非分户计量用户的调节可采用质调节的调节方式。
通过调节电动调节阀的开度,控制二次网的供水温度,以热量控制为目标,以获得良好的供热效果。
由于温度的变化存在很大的滞后性,调节效果并不能立刻显现出来,阀门的开度不能一次到位,因此,一个供热管网系统要达到很好的平衡状态,需反复调节几次,最终达到管网热量的平衡。
根据每日的日负荷合理的确定当日的流量,避免电能的浪费。
质调节的关键是使二次网流量达到平衡。
运行中,利用便携式超声波流量计、热表计量小区的表计数据等途径,获取各用户的运行流量,根据各用户的面积、节能状况、系统形式等因素,以实际运行流量来衡量管网水力工况是否平衡。
1.2.2.2、分户计量热力站调节方式及调节方法由于分户计量热用户可根据自己室温情况进行主动调节,使得流经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散热器的水流量是随用户负荷情况分阶段变化的,整个供热管网系统负荷是变流量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