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设计
论公路大修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

论公路大修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目前,我国国省干线公路总里程达到44.5万公里,其中上世纪90年代修建的公路大都已进入大中修期。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13%的沥青路面需要改造,而一次产生的沥青路面旧料约为9360万吨,若按循环利用率70%计算,则每年沥青面层旧料利用量为6552万吨。
对于沥青路面在养护维修、改造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废弃材料,通过再生技术加以循环利用,是当代公路建设中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
我国在1998年引进了就地冷再生技术,发展趋势良好。
沥青路面冷再生包括全深式就地冷再生和沥青层就地冷再生两种方式。
再生层既包括沥青材料层又包括非沥青材料层的,称为全深式就地冷再生。
该技术与传统的沥青路面维修方式相比,不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还可以将传统的半刚性路面结构改造成柔性路面结构,优化路面的结构形式,延长路面使用年限。
一、乳化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的特点乳化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具有很多特点,它是在施工过程当中进行一些搅拌以及合理再生资源利用,下面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乳化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所具有的特点,具体如下:第一点是对于沥青混合料方面的回收利用,这样做不仅可以降低维修公路所需要的成本,而且还可以避免废弃材料对于环境多产生的一些污染。
第二点是应该采用乳化沥青材料以及水泥作为一种再生技术,废弃的乳化沥青材料想要再生并不需要将其加热,施工过程非常简单。
第三点是应该将原料的改造过程简单化一,因为它是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的。
第四点是施工过程比较容易受控制,这样可以保障施工工程的质量。
第五点是可以大大节约路面维修时间,可以保障公路上面车辆的正常通行。
第六点是大大提高了施工过程中的条件,以此也延长了可以施工的时间。
二、高速公路大修中乳化沥青冷再生施工准备1、工程案例以上世纪90年代前后修建的某公路为例,该路段设计等级较低,加之年久失修、超期服役及重型车辆碾压磨耗等原因,路面已出现大面积龟网裂,部分路段路面破损严重,沉陷、变形明显。
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设计解析

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1就地冷再生概念采用就地冷再生设备对旧沥青路面面层材料进行处理,RAP级配若需要调整时加入部分新骨料或填料,按比例加入一定量的乳化沥青作为再生剂和活性添加剂(水泥、石灰或粉煤灰),在自然环境温度下完成铣刨、再生、拌和、摊铺及压实成型的连续作业过程。
当前公路工程大、中修路面改造工程中对旧沥青面层再生利用的相关研究不够完善,传统的补强、铣刨加铺等方式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
就地冷再生是公路工程中一项重要的道路维修养护的重要实用技术之一,相对于目前公路工程大、中修采用的传统方式,能够100%地利用路面废料,对节省养护资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提高沥青路面养护改造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设计要求2. 1原材料要求(1)乳化沥青乳化沥青宜采用慢裂或中裂乳化沥青。
乳化沥青应在常温下使用,其温度不应高于60°C。
其质量应满足表2.1中的要求。
表2.1 冷再生用乳化沥青质量要求注: 黏度可选择测试标准黏度、恩格拉黏度或赛波特黏度之一(2)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用于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RAP为路面铣刨后的取料,没有结成的块状和杂物。
RAP 应按照表2.2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检测。
表2.2 RAP检测项目与质量要求(3)新集料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如果需要添加新集料,集料质量应满足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要求。
(4)矿粉矿粉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技术要求。
(5)水泥水泥作为活性添加剂时,可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不应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
水泥应疏松、干燥、无聚团,结块、受潮变质。
水泥强度等级可为32.5或42.5,根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水泥性能应满足表2.6质量要求。
表2.6水泥质量技术要求(6)水乳化沥青冷再生过程中外加水应为可饮用水,使用非饮用水,应经试验验证,不影响产品和工程质量时方可使用。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组成设计研究

就地 冷再 生 的技术 和工 艺 系统进 行 深入 研 究 ,本 文
将 重点讨论 乳化沥青 冷再生混 合料 的材 料组成设 计 。
1 混 合料 组成 设计
11 原材 料 .
然 水 泥是 一种 粘结 料 ,但其 在乳 化沥 青 再生 混合 料 中起 到 的作用 不仅 局 限在粘 结作 用 ,更 对混 合料 的 结 构起 到重 大影 响 ,并 且水 泥 用量 一般 都很 少 ,因 此 ,将 水 泥作 为乳 化沥 青再 生混 合料 的 一种 改性 剂
通乳 化 沥 青 ,其 沥 青 含量 如 表2 示 ,其 他 性 能 指 所
标均 满足 《 沥青 路 面施工 技术 规范 》 中的要求 。
表2 乳 化 沥 青 的 性 能 指标
乳 化 沥青 种 类
慢裂 快凝 型
15 . 2O . 25 .
沥青含量( ) %
5. 45
含水量( %)
27 5 .2
沥青含 量 。筛分 结果 如表 1 所示 。
表 1 铣 刨 料 筛 分 结 果
筛 孔 尺 寸, 2 . 1 1 1 . 95 47 23 11 O6 O3 .5 .7 mm 65 9 6 32 . .5 _6 .8 . . 01 00 5
一
KANG in Lag ( n nP o ica C mm nc t n ln igS r y a dD s n Is tt C .L d, h n z o 5 0 2 C ia He a rvn i o u ia o s a nn uv n e i tue o t.Z e g h u4 0 5 , hn ) l i P e g n i , Ab t a t F ra mo e r t n lu e o mu sf d a p at o od r c ci g t e p p rf c s d o h t r l s r c : o r a i a s fe li e s h l f rc l e y l , h a e u e n t e mae i o i n o a
公路工程乳化沥青冷再生基层施工技术要点

公路工程乳化沥青冷再生基层施工技术要点摘要: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在当前市政道路改造工程中较为常见,其原理对原有路面进行修复,工作中能够对原有沥青材料进行回收,通过二次加工转化为可应用于建设的施工材料。
冷再生与热再生的功能性存在一定差异,应用中需要结合当前路面要求进行选择,通过添加新沥青以及粗细骨料加入再生剂调节,进而起到维修原有路面病害的效果关键词:公路工程;乳化沥青;冷再生基层;施工技术引言再生技术主要包括热再生技术和冷再生技术。
相比于热再生,冷再生技术通常采用乳化沥青或泡沫沥青作为沥青胶结料,在常温下进行拌和和压实,可降低沥青胶结料的初始老化,且能量消耗仅为生产同等沥青混合料的20%~40%,具有节能环保、可持续性强和经济效益高等优势。
1. 公路工程乳化沥青冷再生基层施工技术要点1.1冷再生混合料生产(1)拌和站。
最大生产能力为400t/h,设备利用率为80%,每日生产混合料3800t,每日摊铺1200m。
(2)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拌和站增加筛分破碎设备,筛分规格为10mm和30mm两种规格,10mm规格筛分网适合细集料筛分,30mm规格筛分网适合粗集料筛分。
筛分出超粒径再生料后送到破碎装置进行破碎处理,达到粒径规格后再送入振动筛二次筛分。
(3)加强再生料级配控制,具体控制方法为:分开存放未经破碎的旧料,确保旧料能够得到充分回收利用;定期检查铣刨料的级配变化,当级配变化较大时需要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避免旧料级配离散,确保铣刨料满足PAP再生料的性能要求;按照粗粒式级配生产混合料,增强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
(4)在拌和过程中,检查混合料是否有流淌现象,是否出现级配不均匀问题,要求混合料无明显离析。
1.2运输冷再生混合料(1)根据摊铺施工连续不间断的要求并结合现场实际,对运输车的数量合理确定。
运输车装料前,要对车厢全面清洁,可以用清水冲洗,避免再生混合料受到污染,影响质量。
在车厢板上喷油水混合液,避免混合料与车厢板发生黏结的现象。
乳化沥青冷再生施工技术要求

乳化沥青冷再生施工技术要求乳化沥青冷拌再生是指把原路面的旧面层翻松、破碎过筛后,掺入一定数量的乳化沥青,按实际情况和要求,也可加入一定数量的新矿料和再生剂,拌合后将其摊铺在具有足够强度和平整度的基层上,再碾压,使其恢复到黑色路面性能的路面施工工艺,该冷拌技术在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效益方面具有热拌沥青混合料无法具备的优点。
不仅避免石矿资源的过度开采,破坏环境,而且避免大量废弃的沥青混合料长期堆存带来的各方面污染。
不仅可以节约能源和资源,而且延长可施工季节;同时能够改善施工条件,减少环境污染。
为了确保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满足设计要求,依据《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JTG F41-2008)要求,现将施工过程中注意事项总结如下:1 施工准备1.1 下承层表面清理在再生沥青混合料铺筑前,应清扫下承层表面的杂物和浮料,如有泥土还应清理干净。
1.2 洒透层油透层油浇洒应保证规定的洒布量,做到均匀喷洒。
表面无花白,遗漏部位用人工补齐;过量多余沥青材料应用人工刮除。
喷洒的透层沥青干凝后,即可进行再生沥青混合料摊铺,也可以喷洒乳化沥青,喷洒量为纯沥青用量0.2~0.3kg/㎡。
2 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运输运输车的数量,应根据拌和机生产能力、运输距离、道路状况、车辆吨位综合确定。
运输车辆的车厢内应清洗干净,防止污染混合料。
每辆汽车在装料前在车厢侧板和底板喷洒少量隔离液进行润湿,避免混合料粘结车厢板,但不得有余液积聚车厢底部。
拌和机向车厢内卸料时,应从车厢前部、后部、中部分三次装料,每次汽车应至少移动两次位置,以减少混合料离析现象。
汽车运输混合料时,必须用不透光的棉被或厚帆布严密覆盖住车厢,防止混合料见光破乳、污染、中途遭受雨淋,影响混合料施工质量或造成浪费。
装满混合料的汽车,不得随意中途停留,必须保证直接将混合料送到现场,等候摊铺。
汽车在卸料前方可撤除覆盖物,在等待其他车辆卸料的过程中,不能撤除覆盖物。
卸料时,汽车在后轴轮胎与摊铺机接触前10-30cm处停车,严防撞击摊铺机。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施工技术指南

目次Q/HD 企业标准Q/HD HiRM01-2013高性能半柔性路面再生技术指南目次1 总则 (1)2 术语与符号 (2)2.1 术语 (2)2.2 符号 (4)3 结构组合设计 (5)3.1 适用条件 (5)3.2 结构组合设计 (5)3.3 推荐结构组合 (6)4 材料要求 (9)4.1 一般规定 (9)4.2 再生胶结料 (9)4.3 回收旧路面材料 (10)4.4 粗集料 (10)4.5 细集料 (11)4.6 填料 (12)4.7 水 (12)5 混合料设计及要求 (14)5.1 一般规定 (14)5.2 工程设计级配范围 (14)5.3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要求 (15)6 施工工艺与质量管理 (20)6.1 一般规定 (20)6.2 厂拌冷再生面层施工工艺 (20)6.3 就地冷再生面层施工工艺 (26)6.4 厂拌冷再生联结层施工工艺 (29)6.5 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标准 (30)本指南用词说明 (33)总则1 总则1.0.1为提高旧路面材料循环利用水平,解决路面反射裂缝、车辙等早期病害问题,提升路面改造结构使用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全面贯彻“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公路交通发展政策,制定本指南。
1.0.2本指南适用于各级公路沥青路面大中修、改建和新建工程,以及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后加铺或直接加铺工程(“白加黑”)。
一般地,各级公路沥青路面中、下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白加黑”联结层优先选用厂拌冷再生工艺,二级及以下公路沥青路面全深式再生优先选用就地冷再生工艺。
1.0.3 本指南规定了高性能半柔性路面再生技术的结构组合设计、材料要求、混合料设计及要求、施工工艺与质量管理。
1.0.4 高性能半柔性路面再生技术应用,除应符合本指南的规定外,尚须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与符号2.1 术语2.1.1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RAP)采用铣刨、开挖、破碎等方式从沥青路面上获得的旧路面材料。
沥青路面乳化沥青冷厂拌再生施工工法

沥青路面乳化沥青冷厂拌再生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交通建设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道路建设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同时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艺。
沥青路面作为常见的道路铺装材料之一,其使用寿命短、易开裂等缺点一直是建设者关注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乳化沥青冷厂拌再生施工工法应运而生。
乳化沥青冷厂拌再生施工工法是一种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对已有的沥青路面进行再生的工法。
该工法采用乳化沥青和矿物骨料进行再生,可以将老旧的路面重新加固,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本文将对该工法进行详细阐述,让读者对该工法有更全面的了解。
二、工法特点乳化沥青冷厂拌再生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环保性能好:该工法采用的材料和工艺均对环境没有污染,可以避免传统的路面再生工法所带来的大量污染问题。
2.施工周期短:该工法所需时间较短,能够快速完成路面再生施工。
3.施工质量稳定:该工法采用高标准的材料和工艺,能够保证施工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使用寿命长:经过该工法再生的路面能够延长使用寿命,减少维修和更换的频率,降低地方财政的压力。
5.相比传统工法,该工法能够降低成本,节约人工投资,增加经济效益,减轻了道路改建所带来的财政压力。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以下路面的再生工程:1.在保留原基层的情况下对旧路面的改造。
2.对已有的沥青混合料路面进行维修加固。
3.不能采用重铺路面的狭小场地。
四、工艺原理1.乳化沥青的特点乳化沥青是指采用高分子乳化剂使沥青分子进一步分散、水化形成乳液,其强度、耐水性、抗拉力等性能较普通沥青更强。
同时,乳化沥青能够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达到常规热拌施工的效果,有利于保护环境及节约能源。
2.工艺流程(1)旧路面的处理:去除旧路面的残留物、水泥渍、沥青等,保持处理后的路面既平整又有粗糙度。
(2)基层的处理:确定基层强度,并保证基层平整和达到指定的标高。
(3)沥青乳液的拌制:将沥青乳液与矿物骨料进行搅拌,形成均匀的混合料。
乳化沥青冷再生施工技术指南

乳化沥青冷再生施工技术指南乳化沥青冷再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目录第0章说明 (1)前言 (1)实施路段 (1)第1章乳化沥青冷再生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1) 乳化沥青冷再生原材料质量要求 (1)1.1.1乳化沥青 (1)1.1.2新碎石材料 (2)1.1.3水泥 (2)1.1.4矿粉 (2)1.1.5水 (3)1.1.6沥青面层铣刨料(RAP) (3)乳化沥青冷再生配合比设计 (4)1.2.1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 (4)1.2.2配合比设计方法 (4)乳化沥青冷再生施工及检测设备 (6)1.3.1旧沥青路面洗刨设备 (6)1.3.2场拌设备 (6)1.3.3施工设备 (7)1.3.4试验室及现场检测设备 (7)乳化沥青冷再生施工工艺 (7)1.4.1铣刨现有路面 (7)1.4.2 RAP材料的破碎、筛分和贮存 (7)1.4.3下承层的准备 (8)1.4.4生产拌和 (8)1.4.5混合料的运输 (9)1.4.6摊铺 (9)1.4.7压实 (9)1.4.8养生 (9)1.4.9施工接缝的处理 (10)第2章乳化沥青冷再生工程施工质量试验与检验办法 (11)原材料施工质量控制和检测 (12)2.1.1乳化沥青 (12)2.1.2新石料 (12)2.1.3 RAP (12)乳化沥青冷再生施工质量控制和检测 (13)乳化沥青冷再生施工验收质量检测 (13)第3章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及无损检测 (15)检测方法 (15)3.1.1均匀性检测 (15)3.1.2稳定性检测 (16)检测频率 (16)第0章说明前言为加强对路面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进一步明确有关监理程序、质量管理程序和奖罚措施,保证惠河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改造工程“确保优良工程,争创优质工程”项目质量总体目标的实现,使路面工程质量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本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项技术指标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JTG F41-2008)、《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及其它现行相关规范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1就地冷再生概念采用就地冷再生设备对旧沥青路面面层材料进行处理,RAP级配若需要调整时加入部分新骨料或填料,按比例加入一定量的乳化沥青作为再生剂和活性添加剂(水泥、石灰或粉煤灰),在自然环境温度下完成铣刨、再生、拌和、摊铺及压实成型的连续作业过程。
当前公路工程大、中修路面改造工程中对旧沥青面层再生利用的相关研究不够完善,传统的补强、铣刨加铺等方式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
就地冷再生是公路工程中一项重要的道路维修养护的重要实用技术之一,相对于目前公路工程大、中修采用的传统方式,能够100%地利用路面废料,对节省养护资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提高沥青路面养护改造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设计要求2. 1原材料要求(1)乳化沥青乳化沥青宜采用慢裂或中裂乳化沥青。
乳化沥青应在常温下使用,其温度不应高于60°C。
其质量应满足表2.1中的要求。
表2.1 冷再生用乳化沥青质量要求注: 黏度可选择测试标准黏度、恩格拉黏度或赛波特黏度之一(2)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用于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RAP为路面铣刨后的取料,没有结成的块状和杂物。
RAP 应按照表2.2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检测。
表2.2 RAP检测项目与质量要求(3)新集料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如果需要添加新集料,集料质量应满足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要求。
(4)矿粉矿粉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技术要求。
(5)水泥水泥作为活性添加剂时,可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不应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
水泥应疏松、干燥、无聚团,结块、受潮变质。
水泥强度等级可为32.5或42.5,根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水泥性能应满足表2.6质量要求。
表2.6水泥质量技术要求(6)水乳化沥青冷再生过程中外加水应为可饮用水,使用非饮用水,应经试验验证,不影响产品和工程质量时方可使用。
2.2配合比设计(1)级配要求以RAP级配为基础,掺配不同比例的新集料组成合成级配,合成级配满足工程设计级配表2.7的要求,级配曲线应平顺。
特殊情况下允许个别筛孔超出规程级配范围。
水泥含量不得超过2%,推荐为1.5-2%,其筛分结果不计入矿料级配中。
乳化沥青冷再生层的层位设计时,考虑如下:(1)再生层作为下面层时,宜采用粗粒式;(2)再生层作为中面层时,宜采用中粒式或粗粒式;(3)再生层作为上面层时,宜采用中粒式或细粒式;表2.7 冷再生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2)冷再生混合料技术要求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推荐采用旋转压实法,旋转压实的参数设定为:压力:600kPa,角度:1.25°,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8的规定,并应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
表2.8 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混合料设计技术要求注: 1任选劈裂试验和马歇尔试验之一作为设计要求,推荐使用劈裂试验。
2空隙率宜控制在13%以内.3抗松散试验和低温弯曲试验对工程不作要求,可用于评价乳化沥青质量。
(3)配合比设计再生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的RAP、矿料、水泥、乳化沥青等必须按照相关规定,从工程应用的材料中选取代表性的样品。
1)拌合试验确定最佳含水率OWC拌和试验用于确定某一乳化沥青用量下的最佳含水率OWC。
拌和试验:人工拌和;称取200g的RAP和新料(若添加),先加入水泥拌和30s;再加入初始水量(比如2.5%)拌和30s,根据确定的乳化沥青用量(比如3.5%)加入后拌和1min;拌和物堆成圆锥体置于白纸上,每隔15min观察白纸吸附水的面积。
同理,对于某一乳化沥青用量(如3.5%),按照一定间隔0.3%变化初始含水量(如2.5%)形成3-4个含水率,采用上述拌和过程进行试拌。
根据拌和过程的难易程度、再生混合料的最终状态(裹覆面积、黏结强度等)及白纸吸附水的面积来确定最佳含水率OWC。
拌和试验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经验性,应由专门的试验人员负责。
2)确定最佳乳化沥青用量以预估的乳化沥青用量为中值,按照一定间隔变化形成3-5个乳化沥青用量。
拌和试验确定最佳含水率OWC,按如下步骤制备马歇尔试件:○1向拌和机内加入一定量的(如1080g)拌和均匀的RAP和新料(若添加)组成的再生混合料;○2将水泥加入到再生混合料中,拌和时间约30s;○3加入预拌水量,拌和均匀,拌和时间约30s;○4加入乳化沥青,拌合均匀,拌和时间约1min;○5将再生混合料装入试模,旋转压实仪压实30次成型试件;○6将试样静置于自然环境中12h后,放入60°C的鼓风烘箱中养生48h;○7试样从烘箱中取出后,常温下放置冷却12h。
试件养生结束后,测定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宜采用《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E20-2011)T 0707蜡封法;当采用T 0706水中重法测定时,应对该试验方法进行验证。
根据《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E20-2011)T 0711真空法实测各组再生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
根据江苏省地方规程《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应用指南》进行试件的马歇尔试验、劈裂试验。
根据劈裂试验或者马歇尔试验结果,试件的空隙率,并考虑经济性,综合确定最佳乳化沥青用量OEC。
配合比设计根据工程实际使用情况,由专业的实验室开展,提出符合本工程的配合比,并通过验证后使用。
2.3施工工艺2.3.1一般规定2.3.1.1气候条件施工的最低气温应控制在不小于10°C,低温施工难以保证再生混合料的碾压成型。
不得在雨天施工,若施工完24h内可能发生低温天气亦不允许施工。
2.3.1.2交通管制施工期间和养生过程中应申请并实行交通管制,在未开放交通前,严禁车辆通行。
施工现场设置施工标志、减速标志、严禁超车标志等,为确保安全并在施工区域设置减速带。
2.3.1.3材料堆放料场应尽可能选择离施工现场较近,运输距离较短的场所。
堆料地面应是平整、清洁的硬地面,并有良好的排水措施和防水设施。
材料堆放时应避免离析,不同来源的材料严禁混放。
进入料场的各种原材料应由专人按标准严格验收,填写验收单,记录料源、品种规格、数量、存放地点,有否出场合格书等事项。
2.3.1.4施工队伍施工队伍的施工水平是决定施工是否成功的关键之一,施工队伍包括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和操作手的水平、经验和技能,因此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的施工需要配备一支熟练的施工队伍以保证优质的工程质量。
(1)施工技术员控制再生混合料的状态、摊铺机和碾压工艺。
再生机械、摊铺机和压路机等均应由熟练人员操作。
(2)技术人员负责现场指挥,协调现场设备之间的衔接,解决施工现场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监督、检查施工前路面的准备、施工质量、负责现场文明施工、交通管制和安全生产等各项管理工作。
(3)设备操作人员按照预先确定的路线和方案实施工艺。
(4)试验室人员负责各项测试工作,现场取样时,采用同一取样批次的材料并配合中心试验室的工作。
(5)工人负责必要的手工作业,分配好各自任务,避免再生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不能有效及时地解决,造成现场混乱。
2.3.1.5施工步骤根据路幅宽度,实行半封闭递进式施工,施工部署如下:施工准备-冷再生施工-摊铺-碾压-养生-开放交通-罩面。
2.3.2施工准备2.3.2.1路面准备(1)预先修补路面准确记录旧路横向和纵向裂缝的起始和终止位置,对于网裂、龟裂和块状裂缝处,准确记录位置和面积。
旧路部分路段出现严重的裂缝比如龟裂、网裂、块状等,表明该部分的基层已经丧失了结构承载力,须进行挖补处理,此工序宜在再生前实施。
(2)清洁原路面对原路面用清扫车、森林灭火鼓风机将浮尘吹净或人工清扫,确保表面层无污染,表面干净、无灰尘和杂物。
(3)放样划线原路面按就地冷再生机的施工宽度划出宽度线,并作为再生机行驶的导向线。
(4)排水设施处理原路面的排水设施应采用适当的保护措施或重新布置。
2.3.2.2材料准备(1)乳化沥青、集料和水泥等均应进行检查符合规定的要求时,方可使用。
各材料应备料充分,不得影响施工。
(2)集料的级配与含水量在每天施工前均应在料场从各个部位取样分析,为现场施工控制外加水量提供必要的参考数据。
(3)再生过程所用的燃油、水、乳化沥青和水泥的运输均应保证及时供应。
2.3.2.3施工机械的准备开工前各种施工机械、辅助设备和工具等均应齐全,并保持完好。
做好开工前的调试和试机工作,并保证在施工期间一般不发生有碍施工进度和质量的故障。
施工单位配备相应的运输、再生、摊铺和压实机械等设备。
2.3.3施工实施2.3.3.1再生作业(1)对原路面用清扫车、森林灭火鼓风机将浮尘吹净或人工清扫,确保表面层无污染,表面干净、无灰尘和杂物。
(2)根据室内配合比设计确定的水泥用量和添加的新集料用量,并根据施工采用的就地冷再生机组,确定水泥和新集料的合适添加方式。
(3)综合考虑施工季节、气候条件、再生作业宽度、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效率和数量、操作熟练程度、水泥终凝时间等因素,综合确定每个作业段的长度。
(4)在施工起点处将施工机具按照施工流程顺次连接,注意管路的连通。
(5)启动施工设备,对旧沥青路面进行再生,再生机施工速度宜为4-10m/min。
(6)单幅再生至一个作业段终点后,若半幅封闭施工,可将再生机和罐车等倒至施工起点,进行第二幅施工,直至完成全幅作业面的施工。
(7)纵向接缝的位置应避免在车辆行驶的轮迹带内。
纵向接缝处相邻两幅作业面间的重叠量宜为5-10cm。
2.3.3.2摊铺(1)摊铺机在摊铺过程中必须做到匀速平稳连续作业,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者中途停顿。
摊铺速度宜控制在2-4m/min,做到缓慢、均匀和不间断地摊铺。
(2)摊铺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再生厚度、横坡与摊铺机的配合。
注意横坡的控制,以免出现路面积水,造成今后路面使用的损害。
(3)如遇下雨立即停止摊铺,并可对已摊铺好的路面可采取覆盖措施。
2.3.3.3压实根据再生层厚度、压实度等要求,配备足够数量、吨位的钢轮、轮胎压路机,按照试验段确定的压实工艺进行碾压,保证压实后的再生层符合压实度和平整度的要求。
碾压过程主要包括初压、复压和终压,碾压工艺如下:(1)再生混合料应在表面破乳之前由紧随摊铺机后面的钢轮压路机进行碾压,以防乳化沥青黏度增加,产生黏轮现象。
(2)初压:采用单钢轮振动压路机碾压2-3遍,初压时再生混合料的含水率应比最佳含水率高1-2%。
再生层表面应保持湿润,如水分蒸发过快,应及时适量洒水。
(3)复压:采用胶轮压路机碾压,碾压次数通常由混合料性能、压实厚度、压路机类型及环境状况等决定,一般需要3-6遍。
(4)终压:采用双钢轮压路机碾压1-2遍,可以采用静压或振动模式,以消除轮迹和获得一定的压实度,只有当振动不会对路面造成损坏的情况,才可以使用振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