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之甲状腺癌的病理分类
甲状腺疾病(病理)

③结节期
肉眼:甲状腺呈不对称结节状增大,结节大小不一,无包膜
切面可有出血、坏死、囊性变、钙化和瘢痕形成
镜下:部分滤泡上皮增生,部分上皮复旧或萎缩,胶质贮积
间质纤维组织增生,间隔包绕形成大小不一的结节状病灶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自身免疫性疾病
肉眼: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增大,表面光滑,血管充血,质软
纤维性
原因不明
肉眼:病变呈结节状,质硬,与周围组织粘连明显,切面灰白
镜下:甲状腺滤泡萎缩,小叶结构消失
大量纤维组织增生、玻璃样变,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腺瘤
胚胎型腺瘤
又称粱状或实性腺瘤
瘤细胞小而一致,呈片状或条索状,无胶质,间质疏松呈水肿状
胎儿型腺瘤
小而一致,仅含少量胶质或无胶质的小滤泡
切面灰红呈分叶状,胶质少,棕红色,质如肌肉
光镜:
a.滤泡上皮增生呈高柱状,有的呈乳头样增生
b.滤泡腔内胶质稀薄,周边出现许多大小不一的上皮细胞的吸收空泡
c.间质血管丰富、充血,淋巴组织增生
电镜:滤泡上皮细胞质内内质网丰富、扩张;高尔基体肥大、核糖体增多,分泌活跃
免疫荧光:
滤泡基膜上有IgG沉着
经碘治疗后镜下见上皮细胞变矮、增生减轻,胶质增多变浓,
b.多量中性粒细胞及不等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c.伴异物巨细胞反应,但无干酪样坏死
慢性
慢性淋巴性
桥本甲状腺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
肉眼: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肿大。被膜轻度增厚,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切面呈分叶状,色灰白灰黄
光镜:甲状腺实质组织广泛破坏、萎缩,大量淋巴细胞及不等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形成,纤维组织增生。有时可见多核巨细胞
甲状腺癌介绍PPT培训课件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诊断准确性
当前甲状腺癌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和细胞学检查,但 存在一定的误诊率,特别是对于早期和微小病灶的识别。
治疗手段局限性
尽管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手段在甲状腺癌治疗中发挥重要 作用,但仍存在复发和转移的风险,且对于晚期和转移性 甲状腺癌的治疗手段有限。
个体化治疗需求
不同患者的甲状腺癌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因此 需要针对个体特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长期随访与监测
甲状腺功能监测
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及 时发现并处理甲状腺功能 减退等问题。
肿瘤复发监测
通过超声、CT等检查定期 监测肿瘤复发情况,及时 发现并处理复发灶。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 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和治疗带来的挑战。
05
患者心理支持与生活质量提升策略
心理干预措施
认知行为疗法
甲状腺癌
汇报人:XXX
2024-01-13
目
CONTENCT
录
• 甲状腺癌概述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患者心理支持与生活质量提升策略 • 总结与展望
01
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或滤泡旁上皮细胞的恶性 肿瘤,是头颈部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
80%
术后石蜡切片检查
对术后切除的标本进行石蜡切片 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诊断和评估 预后。
03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对于早期甲状腺癌患者,手术 是首选治疗方式。通过手术切 除肿瘤组织,可达到根治的目 的。
手术方式
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和侵犯 范围,可选择甲状腺部分切除 术、甲状腺全切除术或甲状腺 次全切除术等。
甲状腺癌临床病理分析

因此 ,对 以颈 部肿 块 就诊 的患者 ,不能 仅考 虑 甲状 腺 瘤 ,结 节 性 甲状 腺 肿等 良性疾病 的 诊断 ,应 想到 甲状 腺 癌 的可能 。 当 甲状腺 出现肿 大 结 节 而伴 有 下 列情 况 者 ,应 当考 虑 甲状腺 癌 的 可 能 :有 长期 甲状腺 肿 大 或 近期迅 速 增 大变 硬 者 ;有 颈 部放 射 线 照射 史 的青 少 年 患 者 ;伴有 声 音 嘶 哑、呼吸 困难 、吞 咽 障碍者 ;吞 咽 时肿 块 活 动 明显 受 限 甚 至 固定 者 ;长 期 腹 泻但 无 脓 血便 ,常伴 有 面 部潮 红 或 多发 性 翁膜 神 经 瘤 者 ,是位 样 癌 的 特 征性 表现 ;原 因不 明的颈 淋 巴结肿 大 。抗 感染 治疗 无 缩 小者 ;术 中发 现 包 膜不 完整 或与 周 围组织 粘 连者 。除 详细 询 问病史 及 体 检外 ,应 合 理 选 择 B超 ,同 位素 扫描 等检 查 ,必要 时 行针 吸细 胞学 检查 ,通过 对 临床 资 料 的综合分 析 ,作 出初 步 判 断 。术 中应 对 甲状腺 作 全 面 的 探查 ,有 怀 疑 时 应 作冰冻 切 片检 查 ,以 减 少误 诊 。 甲状 腺 癌是 一 组 形 态各 异 ,生 物 学行 为 不同 的癌 ,病 理 诊 断 是 确 诊 的 方 法 。早 期 明 确 ,可 提 高 治 愈 率 及 生 存 率 。
病理学之甲状腺癌的病理分类

医学基础知识热点:病理学之甲状腺癌的病理分类
病理学属于医学基础知识需要掌握的内容,中公卫生人才招聘考试网帮助大家梳理病理学知识-甲状腺癌的病理分类。
甲状腺癌的病理分类
1.乳头状癌
乳头状癌常见于中青年女性,以21-40岁的妇女最多见。
该类型分化好,生长缓慢,恶性程度低。
该病有多中心性发生倾向,且可能较早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需争取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预后现对较好。
2.滤泡状癌
多见于50岁左右的妇女。
此型发展较快,属中度恶性,且有侵犯血管倾向。
颈淋巴结转移仅占10%,因此预后不如乳头状癌。
3.未分化癌
多见于老年人,发展迅速,高度恶性,且约50%便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或侵犯喉返神经、气管或食管,常经血运向远处转移。
预后很差,平均存活3-6个月,一年存活率仅5%-10%。
4.髓样癌
少见。
发生于滤泡旁细胞-C细胞,可分泌降钙素。
细胞排列呈巢状或束状,无乳头或滤泡结构,其间质内有淀粉样沉着,呈未分化状,
但其生物学特性与未分化癌不同。
恶性程度中等,可有颈淋巴结转移和血运转移。
例题:
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
A.乳头状癌
B.滤泡状癌
C.乳头状癌合并滤泡状癌
D.髓样癌
E.未分化癌
正确答案:A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甲状腺癌不同病理类型的诊治思路

甲状腺滤泡状癌
▪ 治疗 ▪ 在甲状腺滤泡状癌治疗方面,目前绝大多数学者认为甲状腺滤泡
状癌的标准治疗方法为甲状腺全切除术后再行放射性碘治疗。 ▪ 通过早期发现、准确诊断、合理手术方式的选择提高甲状腺滤泡
性肿瘤尤其是甲状腺滤泡状癌患者的预后。
甲状腺滤泡状癌
▪ 预后 ▪ 分化良好,低度恶性,较甲状腺乳头状癌相比不易发生淋巴结转
淋巴结肿大者酌情施行颈部淋巴结清扫; 2. 直径 > 1.0 cm 者,施行患侧腺叶全切除+峡部切除术、患侧腺叶全切除 + 峡部切除 + 对侧腺叶
次全 / 部分切除术,以及全甲状腺切除术; 3. 单侧多灶癌、双侧癌、有明显甲状腺腺外浸润或颈淋巴结转移者,应行近全甲状腺切除术或
全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腺乳头状癌
▪ 诊断 ▪ 甲状腺未分化癌侵袭性强,进展迅速,多数表现为突然增大的颈部肿块
可伴有疼痛,大约 70% 的甲状腺未分化癌侵入周围组织,引起吞咽困难、 呼吸困难、发音障碍或声音嘶哑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 命。
甲状腺未分化癌
▪ 治疗 ▪ 甲状腺未分化癌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有手术、放疗、化疗。 ▪ 手术:患者仅行手术治疗时,R0 切除较减瘤术可明显提高预后。 ▪ 放疗:术后放射治疗能够降低局部区域的复发病率和死亡率,且在一定程度上
和放射剂量呈正相关。有数据显示,放疗联合常用的增敏药物,如紫杉醇或多 西紫杉醇和/或蒽环类(多柔比星)和/或铂类放化疗优于单独放疗。 ▪ 综合治疗:以手术为基础联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甲状腺未分化 癌患者的生存期限。
甲状腺未分化癌
▪ 预后 ▪ 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的研究表明,年龄、分期、肿瘤大小、
甲状腺滤泡状癌
甲状腺髓样癌临床病理学分析及复习

甲状腺髓样癌是由具有甲状腺C细胞分化证据的肿瘤细胞构成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较低,占所有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比例小于2%~3%[1]。
C细胞为神经内分泌细胞,能合成分泌降钙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激素,其属于摄取胺前体和脱羧反应细胞,因此该病为神经内分泌系统肿瘤之一。
甲状腺髓样癌分为散发性和遗传性[2]。
约70%的患者为散发性,女性占优势,发病的高峰年龄在50~60岁。
约30%的患者为遗传性,发病年龄较小。
甲状腺髓样癌由于发病率较低,且形态学具有多样性,易与其他肿瘤混淆,该文研究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4例甲状腺髓样癌,并复习相关文献,对其临床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特征、鉴别诊断和生物学行为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提高临床病理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甲状腺髓样癌4例,其中2例为甲状腺微小髓样癌。
所有患者均经高级职称医师确诊。
4例患者均DOI:10.16662/ki.1674-0742.2020.33.030甲状腺髓样癌临床病理学分析及复习时庆伟1,王正21.扬州东方医院病理科,江苏扬州225012;2.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江苏扬州225000[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要点。
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4例甲状腺髓样癌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结果4例患者均无明显临床症状。
显微镜下肿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多角形,胞浆较为丰富,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少见,排列呈巢状、片状或梁索状,均见淀粉样物质沉积。
免疫组化Calcitonin、TTF-1、Syn、CgA、CD56均为阳性,TG、CK19阴性,Ki67指数较低。
结论甲状腺髓样癌是非常少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发病率较低,组织形态学变化具有多样性,需要结合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必要时可进行RET基因突变检测辅助诊断。
病理学甲状腺癌实训报告

一、引言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重要学科,对于甲状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训报告主要针对甲状腺癌的病理学特点、诊断方法及预后评估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实训目的1. 了解甲状腺癌的病理学特点;2. 掌握甲状腺癌的诊断方法;3. 熟悉甲状腺癌的预后评估方法。
三、实训内容1. 甲状腺癌的病理学特点甲状腺癌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1)乳头状癌:约占甲状腺癌的80-90%,生长缓慢,恶性度较低,预后较好。
乳头状癌可分为经典型、高细胞型、柱状细胞型和鞋钉型等亚型。
(2)滤泡癌:约占甲状腺癌的5-10%,恶性度较高,发展迅速,预后较差。
滤泡癌主要经血液转移至肺、骨和肝。
(3)髓样癌:由滤泡旁细胞(C细胞)起源,约占甲状腺癌的5-10%,恶性度较高,预后较差。
2. 甲状腺癌的诊断方法(1)临床表现:甲状腺癌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甲状腺结节、颈部肿块、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
(2)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判断甲状腺结节的性质、大小、位置及淋巴结转移情况。
(3)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甲状腺癌的金标准,包括细针穿刺活检(FNA)、术中快速冰冻切片诊断和术后常规病理等。
3. 甲状腺癌的预后评估(1)肿瘤大小:肿瘤越小,预后越好。
(2)肿瘤分化程度:分化程度越高,预后越好。
(3)淋巴结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数目越多,预后越差。
(4)基因突变:如BRAF基因突变等,预后较差。
四、实训过程1. 观察甲状腺癌的病理切片,了解其组织学特点。
2. 学习甲状腺癌的诊断方法,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
3. 分析甲状腺癌的预后评估方法,包括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和基因突变等。
五、实训总结1. 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其病理学特点、诊断方法和预后评估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 甲状腺癌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
甲状腺疾病-第九版病理

肉眼 多为单发,表面光滑,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直径一般3~5cm, 有完
整包膜,常压迫周围组织。 切面实性,暗红色或棕黄色,肿瘤中心有时可见出血、囊性变、纤维化
或钙化。
病理学(第9版)
胚胎型腺瘤
胎儿型腺瘤
甲状腺腺瘤
嗜酸性 细胞腺瘤
胶样型腺瘤
非典型腺瘤
激垂体 持续缺碘
TSH分泌
甲状腺滤泡 上皮增生
摄碘功能增 强暂时缓解
滤泡上皮不断增生
滤泡腔内充满胶质
甲状腺肿大
充满没有碘化的甲状腺 球蛋白
病理学(第9版)
致甲状腺肿因子作用 主要是抑制碘的吸收、转运、浓缩和活化各个过程。
高碘 过氧化物酶的功能过多的被占用,影响酪氨酸氧化,
因而碘的有机化过程受阻,甲状腺代偿性肿大。 遗传与免疫 过氧化物酶、去卤化酶的缺陷及碘酪氨酸偶联缺陷等;
自身免疫机制参与。
病理学(第9版)
二、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血中甲状腺素过多,作用于全身各组织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 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
好发于20~40岁, 女性4~6倍于男性。
病理学(第9版)
(一)病理变化
肉眼 整体:弥漫对称增大(为正常的2~4倍)。 表面:光滑、质较软。 切面:灰红呈分叶状 ,质如肌肉。
(二)慢性甲状腺炎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又称桥本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纤维性甲状腺炎又称Riedel 甲状腺肿或慢性木样甲状腺炎,原因不明,
罕见。
病理学(第9版)
五、甲状腺肿瘤
(一)甲状腺腺瘤
甲状腺腺瘤是甲状腺滤泡上皮发生的最常见的甲状腺良性肿 瘤,多见于青中年妇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基础知识热点:病理学之甲状腺癌的病理分类病理学属于医学基础知识需要掌握的内容,中公卫生人才招聘考试网帮助大家梳理病理学知识-甲状腺癌的病理分类。
甲状腺癌的病理分类
1.乳头状癌
乳头状癌常见于中青年女性,以21-40岁的妇女最多见。
该类型分化好,生长缓慢,恶性程度低。
该病有多中心性发生倾向,且可能较早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需争取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预后现对较好。
2.滤泡状癌
多见于50岁左右的妇女。
此型发展较快,属中度恶性,且有侵犯血管倾向。
颈淋巴结转移仅占10%,因此预后不如乳头状癌。
3.未分化癌
多见于老年人,发展迅速,高度恶性,且约50%便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或侵犯喉返神经、气管或食管,常经血运向远处转移。
预后很差,平均存活3-6个月,一年存活率仅5%-10%。
4.髓样癌
少见。
发生于滤泡旁细胞-C细胞,可分泌降钙素。
细胞排列呈巢状或束状,无乳头或滤泡结构,其间质内有淀粉样沉着,呈未分化状,但其生物学特性与未分化癌不同。
恶性程度中等,可有颈淋巴结转移和血运转移。
例题:
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
A.乳头状癌
B.滤泡状癌
C.乳头状癌合并滤泡状癌
D.髓样癌
E.未分化癌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