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梳理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1 《草原》

一、重点字词:

1.听写:

绿毯衣裳彩虹豆腐稍微低吟迂回渲染勾勒疾驰而来襟飘带舞

马蹄啼叫骏马英俊竣工险峻

2.多音字:

(1)勒lè(勾勒勒索) lēi (勒紧勒脖子)

巧记:勒(lè)索者把他的钱榨得一干二净,他只能勒(lēi)紧裤腰带过日子。

(2)蒙mēng (蒙骗、蒙头转向) méng (蒙混、启蒙) měng (蒙古族、蒙古包)

巧记:骗子把受害人骗得蒙(mēng)头转向,被警察抓住了还花言巧语,企图蒙(méng)

混过关。

3.一词多义:渲(xuàn)染:

①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例: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

②比喻夸大地形容。

例:这只是一件小事,用不着这样大肆渲染。

4.形容草原的成语:

形容绿:范围广——一碧千里;程度深——翠色欲流

积累含绿的成语:郁郁葱葱、万古长青、葱葱茏茏

其他——一望无际、无边无际等。

二、知识点梳理:

1.《草原》的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人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

2.草原迷人的景色主要体现在景色美和人情美。课文第 1 自然段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描写了草原美丽的景色,第 2 至 5 自然段主要通过蒙族同胞的热情好客体现蒙族同胞的人情美。

表达了作者对美丽可爱的草原赞美与喜爱之情。

3.背诵并默写第一段。

4.句段重点品析:

(1)第一段:

①赏析句子:“羊群一会儿……,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A.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把草原

比作绿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原的广阔和柔软,羊群的白,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赞美和喜

爱之情。

B.赏析“绣”字的妙处:“绣”是一个动词,富有动感,生动地体现了草原富有灵魂的生机与活力,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赞美和喜爱。

②“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线条柔美的小丘比作中国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原的碧绿、辽阔,小丘的线条柔美,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赞美和喜爱。

③“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这句话写了作者的感受。这样写就达到了情景交融的目的。其好处就是景中含情,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使文章内容丰富,感情浓烈。

④“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侧面烘托出草原的景色优美,让人陶醉。

(2)第二段:

“忽然,像一阵风吹来……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

一条彩虹朝我们飞过来。”

A.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

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的样子比作彩虹(或用彩虹来比喻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的样子),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草原人民的迎客场面隆重以及热情好客。

B.赏析“飞”字的妙处:“飞”字生动地写出了草原人民骑马的速度很快,体现了他们的迎客心切和热情好客。

(3)第五段: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就这样分别?夕阳西下,大家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互相倾诉着离别之情。这句话也是全文的中心句。5.描写草原的诗句: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南北朝《敕勒歌》)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关于送别的诗句: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6)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2 《丁香结》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

1.听写:

缀(zhuì)满笨拙(zhuō)恍(huǎng)然花苞(bāo)花蕾(lěi)愁怨窥探参差(cēn cī)衣襟(jīn)伏案工作幽雅丁香结(jié)2.易错音:

点缀(zhuì zuì)单薄(báo bó)薄膜(báo bó)笨拙(zhuō zhuó)丁香结(jiē jié)

结实(jiē jié)妩媚(wǔ fǔ)模糊(mó mú)模样(mó mú)渗透(cān shèn)

迷蒙(méng měng)浑浊(zhú zhuó)差不多(chā chà)

参差(cēn cān)出差(chā chāi)成绩差(chà chā)

二、知识点梳理:

1.《丁香结》一文的作者是宗璞,代表作品有《红豆》、《弦上的梦》。“丁香结”象征着生活中化解不了的烦恼、愁怨。文章告诉我们生活中总有许多烦恼,要学会用乐观、豁达的态度生活。

2. 课后习题一: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的?

作者从丁香的样子、颜色、气味,丁香结的由来和由丁香结引发的人生感悟这几个方面来写的。

3. 课后习题二:

(1)“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这里的“积雪”指的是丁香。从句中的“透”字可以感受到丁香花的香气浓。(2)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雨中的丁香的特点是线条模糊、格外妩媚。

作者觉得雨中的丁香色彩仿佛流动一般,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给人极美的感受,所以作者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4.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人生的问题也是永远解不完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问题,我们的人生才会充满乐趣。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从容、豁达,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5.为什么丁香被称为“丁香结”?

(1)丁香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如同衣襟上的盘花扣。(2)丁香开花一团团,一簇簇,就像人们心中解不开的结。

6. 描写丁香的古诗句:

(1)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

(2)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陆龟蒙《丁香》)

(3)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冯延巳《醉花间》)

(4)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摊破浣溪沙》)

3古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

1.《宿建德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他的诗多写田园山水,世称孟襄阳,

和王维并称为“王孟”。“宿”的意思是住宿,“宿建德江”写出了写作的地点和事由,描写了诗人旅途中夜泊江上所见的江边夜景,前两句触景生情,后两句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孤寂、忧愁的心情。

2.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移舟:划动小船。烟渚:烟雾中水中的陆地。

诗意:把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黄昏时分新愁又涌上我的心头。

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野:原野。旷:空旷。

诗意:旷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沉。江水清清,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与人亲近。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宋代诗人苏轼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由云到风,又由风到雨,生动地写出了大自然的风云变幻,写出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醉书”的意思是:饮酒之后写下的作品。

2.诗人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和黄庭坚并称“苏黄”,和辛弃疾并称“苏辛”。

这首诗写了云、雨、风、水、山、船、楼等多处景物,诗中的动词有:翻、遮、跳、入、吹。前两句从“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写出了“雨急”,后两句用“狂风卷地”和“湖水如天”写出了“景奇”,句句写景,句句含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西江月”是一个词牌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是辛弃疾,他是南宋诗人,字幼安,号稼轩,和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这首词表现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诗意: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栖息在枝头的鸟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诗意: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诗意: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急急地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

诗意: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6.这首词通过对“明月、别枝、惊鹊、清风、鸣蝉、鸣蝉、稻花香、蛙声”等景物的描写,渲染出夏夜的宁静迷人,写出了词人对丰年的企盼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心。

4.花之歌

1.重点词语

苍穹( qióng )孕育(yùn )摇曳( yè)馥郁(fù)赠予(yǔ)

硕大(shuò)琼浆(qióng )鸣啭( zhuǎn )婆娑( suō)冠冕(miǎn )冠:冠军、夺冠(guàn)桂冠、皇冠(guān)

1.词语解释

祭献:祭祀供奉。冠冕:古代帝王、官员的帽子。这里指婚礼的礼帽。

旖旎:柔和美好。馥郁:形容香气浓厚。

顾影自怜: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

孤芳自赏:把自己比作仅有的花香而自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

苍穹:天空

2.《花之歌》的作者纪伯伦,黎巴嫩诗人,全诗用第一人称来描写身边的事物,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本文运用了借物抒情的手法,以花的口吻,来表达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体会词句意思: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昼夜更替的自然变化。

语文园地1

1.阅读文章时,我们要注意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如,阅读《草原》,读到课文中主客相聚与惜别的内容,可以联想生活中自己与别人相聚和惜别的情景,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理解。

还要能从课文内容联想到更多。如,《丁香结》写到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由此可以想到其他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如梅、兰、竹、菊,想到这些植物象征着什么,由这些植物想到人生的追求。

阅读的时候能想开去,不仅可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2.排比句的特点:一是一组不少于三句;二是各个句子的结构相似,甚至字数都基本相同,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三是每个句子的意义相关。排比句的好处: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有气势,能够表达表达效果,深化文章的中心。

3.分号用于并列关系的句子中间。

4.蓝色路牌是普通路牌,绿色是高速公路。

地名拼写规则:都是大写字母,对于特指某一地方的(即专名)要连写,对于一些通用的名称,如“山、河、湖、路”要单独写。

姓名的拼写规则:姓在前,名在后,姓和名分写。其中,姓和名中的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其余的字母一律小写、连写;复姓或双字名,字间不空格。

5.背默《过故人庄》

第二单元语文知识点

5《七律长征》

一、重点字词:

1.多音字:

蒙蒙mēng(蒙骗蒙人)méng (蒙蔽、乌蒙山)měng (蒙古)

巧记:天刚蒙(mēng)蒙亮的时候,下起了蒙(méng)蒙细雨。

2.一词多义:

等闲:①平常。例:万水千山只等闲;此人非等闲之辈

②随随便便,轻易。例: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③无端,平白地。例:等闲平地起波澜。

二、知识点梳理:

1.《七律?长征》的作者毛泽东,全诗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为总起句,向我们展示了红军长征的壮丽画卷:翻越五岭图、疾跨乌蒙图,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图。

2.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句话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

法,将连绵的“五岭”比作细浪,将高大的“乌蒙”比作泥丸,生动地表现出这些艰难险阻根本压不垮中国工农红军,充分体现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不怕”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万水千山”高度概括了长征途中的种种艰辛,“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战士们

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意思:金沙江的水拍打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只剩下十几根铁链让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暖”字暗示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愉悦心情;“寒”字突出了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惊险与悲壮。

6《狼牙山五壮士》

一、重点字词:

1.听写:

日寇手榴弹抡起副业全神贯注棋盘悬崖冰雹屹立喜悦屈服

热血沸腾居高临下斩钉截铁昂首挺胸视死如归

反义词:崎岖—平坦全神贯注—心不在焉斩钉截铁—犹豫不决昂首挺胸—垂头丧气

2.同音异形字:jiàn 山涧实践飞溅饯别 fèi 沸腾、浪费、荒废、心肺

3.一字多义:举临

二、知识点梳理:

1.《狼牙山五壮士》记叙的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故事共分

为五个部分: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其中痛击敌人、顶峰

歼敌、跳下悬崖三个部分详写,这样安排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全文记叙了五壮士的英雄事

迹,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

2.课后习题二:品析词句

(1)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

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①句中“斩钉截铁”“走”体现了班长马宝玉决定果断,态度坚定,将生死置之度外、

勇于献身的精神。②“热血沸腾”一词很生动地写出了战士们在班长的感召和鼓舞下,也要

用生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表现了他们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

(2)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

一块磨盘大

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这个句子抓住了班长马宝玉的动作和语言进行描写,加点词突出表现了他的英雄气概以及

对敌人的憎恨,对革命的忠诚。

3.课后习题三:课文第 2 自然段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既有对五位壮士进行概括地

描写,又有时对某个人进行聚焦描写。这样描写,既真切地让人感受到战斗场面的激烈、五

壮士作为一个群体的勇敢团结,又生动地表现了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突出他们英勇无畏

的牺牲精神。

4.我所知道的抗日英雄还有:赵尚志、赵一曼、杨靖宇、等。

5.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了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事。

6.五战士的任务是: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

7 《开国大典》

一、重点字词:

1.听写:

政府外宾一盏灯栏杆汇报爆炸宣传旗帜检阅距离发射

2. 同音异形字:

yuè:阅读、愉悦、跳跃、跨越 jù:距离、火炬、抗拒、根据

3. 多音字:提 dī提防; tí提醒、提高

例句:车站里的广播不停地提醒旅客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提防小偷。

4. 形容人多的词语: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人头攒(cuán)动、熙熙攘攘排山倒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近义词有:惊天动地、翻天覆地

二、知识点梳理:

1. 《开国大典》一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有详有略地描写了会前氛围、大典仪式、阅兵盛况、群众游行四个场面。

2. 1949 年年 10 月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了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五星红旗,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

3. 对阅兵的场面描写层次清楚,先写领导人检阅部队,然后写受阅部队走过天安门,最后写看到阅兵的群众欢呼雀跃。

4. 描写受阅部队时,课文按照不同兵种出场的顺序依次描写,描写过程中注意点面结合,相互映衬,先“点”后“面”,雄伟壮观。这种点面结合的方法,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整个阅兵式的庄严、隆重,还让我们对各具特色的队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个阅兵过程,既有对受阅部队的正面描写,又有讲述群众反响的侧面烘托,两者结合,写出了当时热烈的场景。

5.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这句话简单介绍了会场的设置与布局情况,显得热烈、庄严。

8※《灯光》

一、重点字词:

1.同音异形字:

同音异形字:jiān歼灭、坚定、艰难、兼职

chōng憧憬、冲锋、充实、忧心忡忡

多音字:夹(jia)(jia)

2.近义词:

近义词:憧憬—向往黑魆魆—黑漆漆千钧一发—迫在眉睫璀璨—灿烂

3.形容情况危急的成语:

形容情况危急的成语:千钧一发燃眉之急火烧眉毛岌岌可危危如累卵

4.在词语解释后的括号里写出词语。

(1)自己对自己说话。(自言自语)

(2)一根头发上系着千钧的重量,比喻情况万分危急。(千钧一发)

(3)本指集中众人的智慧,现专指一个人的精神高度集中。(聚精会神)(4)震动了天地,形容事物本身极为重要,也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或声音响亮。(震天动地)

二、知识点梳理:

1.《灯光》写的是作者漫步在天安门广场,由看到的千万盏灯和听到的“多好啊”回忆起一段关于“灯光”的往事,歌颂了革命先辈为了后代的幸福生活,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崇高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

2.“灯光”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由天安门的灯光写起,叙述了郝副营长的故事,又回到天安门前的灯光,与开头相照应。“灯光”里寄托着作者的哀思与愿望。

3.“灯光”含义:灯光是一束光,串着作者的万千思绪,这束光是革命先烈的精神之光,连接着艰苦的过去,昭示着幸福的现在,更寓意着美好的未来。它告诉我们不要忘记浴血奋战的革命先辈,他们的英雄壮举是永远闪耀在人们心头的“灯光”。

4.“多好啊!”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依次表达的感情是感叹幸福、充满渴望、憧憬未来。第一次是路人在欣赏天安门广场美丽的夜景时发出的由衷的赞叹。第二次是郝副营长看到书上插图时自言自语说的,他当时可能想到图上孩子在灯光下看书真令人羡慕呀。第三次是郝副营长跟作者谈话时说的。他当时可能会想到等战争胜利以后,孩子们都能在电灯下学习,多好啊。

由“灯光”的往事让我们感受到郝副营长向往光明、向往美好的生活、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

5.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为了孩子们能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这句话中“孩子们在电灯底下学习”成了“幸福与安乐生活”的一种象征,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为后代谋幸福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7.阅读链接中——《春天的故事》中的“一位老人”指的是邓小平爷爷。

语文园地2

1. 反复修辞手法的好处:

①强调某种意思;②突出事物某种特点;③突出表达作者某种情感;④使语言更有感染力。

(1)“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好处:连用两个“只听见”,以动衬静,更渲染了全场庄严肃穆的气氛,更能表达出人民群众对五星红旗的热爱与尊敬。

(2)“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连用两个“是那么”,强调了草原的可爱之处——空气清鲜,天空明朗,更有力地抒发了“我”愉快的心情,表达作者对草原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提示语可以是说话人的语气,也可以是说话人的心理、神态、动作。

从位置上,可以放在话语之前,也可以放在话语之后,有时提示语放在中间,表示短暂停顿(这种情况要注意标点符号)。例如:“你怎么了?”妈妈一脸焦急地问,“不舒服吗?”

3. 爱国名言积累:

①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

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

③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宋李纲

④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

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顾炎武

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第三单元语文知识点

9.竹节人

一、词语

风靡豁开疙瘩卡住挨揍冰棍俨然橡皮雕成

磕碰跺脚颓然沮丧趴在

前功尽弃威风凛凛歪歪斜斜叱咤风云别出心裁技高一筹得意洋洋

弄巧成拙泰山压顶咋咋呼呼虎视眈眈大步流星怒气冲冲暴漏无遗

赫赫伟绩鏖战犹酣津津有味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心满意足

二、多音字:

(1)屏píng(屏风、屏幕)bǐng(屏息、屏气)

(2)丧sāng(丧事、丧服)sàng(沮丧、丧失)

(3)叉chā(钢叉、夜叉)chǎ(叉着腿)

(4)哄hōng(哄闹、哄堂大笑)hǒng(哄骗)hòng(起哄、一哄而散)(5)攒cuán(人头攒动、攒集)zǎn(积攒)

(6)豁huò(豁然开朗、豁免)huō(豁口、豁出去)

(7)模mu(模样、一模一样)mo(模仿、模特)

三、知识点梳理:

1.《竹节人》围绕“竹节人”主要写了“我们”用毛笔做竹节人、“我们”斗竹节人、老师没收竹节人、老师玩竹节人这几件事。表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有趣,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2.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

这段话描写了老师玩竹节人时的动作、神态。从“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这些词语中,我发现老师也和我们一样,有着一颗童心,也侧面表现了竹节人游戏的好玩。

3.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课桌的裂缝比作黄河长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课桌的破旧。

4.“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作者连用五个连续的短句,五个连续的感叹号,营造了一种紧张激烈的氛围,烘托出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激动心情,表现了孩子们对斗竹节人的投入、痴迷、喜爱的感情。

5.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

“屏风”指的是竖着的课本,“秘密”指的是“我”和同桌悄悄用课本遮挡玩竹节人。

10 《宇宙生命之谜》

一、重点字词:

1.听写:

谜语尚未氧气倾斜斑点沙漠磁场抵御因素海盗培养提供

陨(yǔn)石更(gēng)替抵御(yù)辐(fú)射稀薄(bó)着(zhuó)陆

沧海一粟

2.形近字:干燥燥热急躁暴躁噪音

3.同音异形字:

Yù:(抵御寓言监狱欲望预防)

Jiē:(揭开阶级大街小巷有口皆碑)

二、知识点梳理:

1. 《宇宙生命之谜》一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我了解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的中是否有

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也懂得了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表明了人们对未知领域不懈探求的精神。

2. 天体存在生命至少应具备四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二是必要的水分,三是

适当成分的大气,四是有足够的光和热。

3. 列数据(或列数字)是常见的说明方法,它不但能具体直观地说明问题,而且能形象地

表现出事物的特点。如第 7 自然段中“1%”说明火星的干燥,用“96%”说明火星的大气层

含氧量之低。文中还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火星与地球进行比较,说明了火星的环境恶

劣到了极点。

4.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分类别等。

通过课文的学习,我学会了一些阅读方法,如浏览法、圈画关键词、找中心句、提取关键

信息等。

5.科学家:追求真理、坚持不懈、勇于探索

11.《故宫博物院》

一、知识点梳理:

1. “前朝”紫禁城中心的“三大殿”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俗称金銮殿,

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举行大典时,皇帝先在中和殿休息,雍正以后,保和殿是举行最高

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

2.“材料一”主要抓住故宫博物院的三个特征来写:①规模宏大②建筑精美③布局统一。

3. 保护文物的宣传用语:

来自古老的声音,请您珍惜!保护文化遗产,造福后代子孙。

不要等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4. 读音:

屋脊(jǐ)矗(chù)立气氛(fēn)额枋(fāng)中轴(zhóu)线金銮(lu án)殿

攒(cuán)在一起鸣钟击磬(qìng)迥(jiǒng)然不同惟妙惟肖(xiòo)

5. 描写故宫建筑物的词语:富丽堂皇雕栏玉砌雕梁画栋琼楼玉宇飞阁流丹

6.《故宫博物院》围绕故宫博物院介绍了四个材料,材料一依次介绍了(故宫的位置、历史和地位,故宫各宫殿的位置及作用,回望故宫全貌。材料二简单介绍了重建太和殿的过程。材料三是摘自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上,简单介绍故宫及参观故宫的相关事宜;材料四是故宫博物院平面示意图。

7.故官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这句话筑精美洋溢着作者对故宫的自豪、热爱和赞美之情。

8.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这个句子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金水河比作一条玉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金水河的美丽。

9.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来到这里,

仿佛进入苏州园林。

这个句子是对故宫景物的描写,生动细致的描述,把故宫美景展现在读者面前,表达了作者对故宫美景的喜爱之情。

语文园地3

重要知识点梳理:

1. 要确定阅读方法,最好先明确阅读目的。

2. 如果想从整体上了解文章的概要,适合使用浏览的方法。

3. 写某人对某件事入迷的样子,需要抓住人物的神态和动作。

4. 分点表述能够把表述的内容条理化、系统化,使表达的内容全面细致。注意:①分点时用上序号表示点的数目;②点的列举要全面;③点与点不能交叉;

④如果只是一段话,点与点之间一般用分号隔开。

5. 《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胜日:晴天。等闲:随意。

第四单元语文知识点

12.《桥》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

咆哮嗓子流淌沙哑揪出呻吟废墟搀扶祭奠狞笑

二、知识点梳理:

1.本文是一篇微型小说,认识到了一位忠于职守、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老支书。

2.小说的额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3.小说与诗歌、散文、喜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

4.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有: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

5.文章为何用桥作为题目?

“桥”表面是指山洪爆发时,人们逃生用的木桥,实际上“桥”具有象征意义,是把党员和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感情纽带,是危难时刻老支书为群众抢得生机的希望桥,是老支书和儿子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生命桥。

6.一“揪”一“推”的作用:更让人体会到老汉在亲人和群众面前以身

作则,又爱子心切崇高形象。

7.全文两次“吼”的意义,第一次“吼”是站在党员的角度,体现老汉的沉着无畏、不徇私情,第二次“吼”是站在父亲的角度,在对人民的大爱中,也深藏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真爱。

8.“你还是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要读出责备和命令语气,停顿有力。

9.“少废话,快走”要读出急切和关心,“走”字要略微延长微扬,加重语气,体现老汉爱子心切。

13.穷人知识点

一、必会组词

汹涌澎湃熄灭糟糕皱纹后脑勺风暴轰鸣心惊肉跳忐忑不安沉思抱怨倾听探望困难湿淋淋自作自受忧虑阴冷

二、多音字

熬:áo(熬药)āo(熬菜)铺:pù(店铺)pū(铺床)

似:sì(相似)shì(似的)

三、理解词语

呼啸:文中形容海风发出高而长的声音,说明寒风猛烈。

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

抱怨: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

蜷缩:蜷曲而收缩。

忐忑不安:心里七上八下不得安定。忐忑:心神不定。

自作自受: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受:承受。

四、句子解析

1.桑娜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桑娜一边想一边敲了敲门。她侧着耳朵听,没有人答应。

心理描写,桑娜在自己的丈夫生死未卜的情况下,还去探望生病的女邻居,并设身处地地为西蒙着想,可见她对女邻居非常关心、同情,表明她是一个善良的劳动妇女。

2.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

动作描写,“裹”“抱”写出了桑娜对孩子的疼爱,她抱孩子时没有丝毫的犹豫,从中可以看出她的这个举动是出自一种本能,体现了她心地的善良。

3.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样做”是指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把他们扶养成人。桑娜探望西蒙,意外地发现西蒙已经病故,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面对西蒙的悲惨遭遇,桑娜本能地把两个孤儿抱回了自己的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与“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看似矛盾,实际上反映了桑娜同情穷人、关心穷人的善良品质。

4.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

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安定。课文真实地展现了桑娜此时的心理活动。透过桑娜的心理活动,读者能充分感受到生活给桑娜带来的压力,感受到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的心灵。激起读者对桑娜今后命运的关心。

省略号的连续运用,表明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逼真地写出了桑娜不安的心理。

5. .……桑娜沉默了。

“沉默”是不做声的意思。桑娜与渔夫对话时先后两次“沉默”。第一次是桑娜与渔夫同时沉默。渔夫回家了,渔网也撕破了,面对刚刚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的丈夫,桑娜不知道如何告诉丈夫收养孤儿的事,所以选择了沉默。而渔夫还沉浸在与海浪搏斗的恐怖中,心里尚存余悸,看到桑娜沉默了,所以也不说话了。第二次是桑娜把西蒙死去的消息告诉了丈夫,她在等待丈夫的决定,所以又沉默了。桑娜的两次沉默,都反映了桑娜善良的心地。

6.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说明渔夫感到问题很难办。“搔搔后脑勺”说明他正在认真考虑,形象地说明渔夫觉得问题严重。“嗯,你看怎么办?”这是渔夫在征求妻子的意见。“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这是渔夫做出的初步决定。“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熬”,是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的意思。说明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快去!别等他们醒来。”渔夫怕孩子醒来受惊,催促桑娜去抱孩子。这段话细致地描写了渔夫做出决定前后思考的过程,说明他与妻子桑娜一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7.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文章的悬念终于消除,读者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丈夫的理解,使桑娜沉浸在激动、兴奋和快慰中。这“一动不动”的动作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她当时的心情,收到了似平静又不平静的效果,读来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

五、课文的题目是“穷人”,从哪里可以看出“穷”?

(1)桑娜的丈夫为了一家七口人的生活,冒着危险出海打鱼,清早出去,深夜未归。

(2)桑娜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可见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么艰难。

(3)西蒙的丈夫死了,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她也悲惨地病死在稻草铺的床上。屋里又潮湿又阴冷,两个无依无靠的孩子熟睡在死去的母亲旁边。这些描述饱含

作者的感情,使读者深切地感受到穷人的悲惨命运。

六、课文为什么以“穷人”为题?

答:(1)题目中的“穷人”不仅仅指桑娜、西蒙两家人,更指当时沙皇统治下的所有穷人。(2)课文以“穷人”为题富有深意。文章通篇反映了桑娜和西蒙两家的贫穷,这是沙俄时期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但就是在这样贫穷的情况下,桑娜和渔夫做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举动,讴歌了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有力地抨击了当时上流社会的腐朽与堕落。

七、体会环境描写

(1)渔家的小屋“温暖而舒适”这样的环境描写对刻画桑娜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找出文中其他描写环境的句子,体会它们的作用。

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侧面烘托出桑娜的勤劳能干,体现出渔夫一家的生活虽艰辛,却也很温馨。

(2)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

作用:这样恶劣的环境还要出海打鱼,体现渔夫一家生活的贫苦。

八、教材课后习题

小练笔:“两个人沉默了一阵。”沉默中,桑娜会想些什么呢?联系课文内容,写一写桑娜的心理活动。

示例:桑娜会想:丈夫出去打鱼能安全回来,该是多么好啊!西蒙死了,我把她的两个孩子抱了回来,也没经过丈夫的同意,我该想他怎么说呢?生活的压力已经够大了。丈夫会同意吗?我们都是穷苦人,他会同意我的做法的。

九、课内外知识

1.列夫·托尔斯泰( 1828—1910) ,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

2.体会句中省略号的作用。

①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表示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②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表示省略递减的次数)

③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表示语意的跳跃)

④我嘛……缝缝补补……(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

14. 在柏林

1.《在柏林》是一篇微型小说,作者是奥莱尔。课文主题是表现战争灾难。

2.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这句话属于环境描写,渲染了人们极其沉重的心情与车厢内悲哀的气氛。

第一自然段中的“静”只是基于老人的眼光的威慑力,是外在的。

而结尾处这个“静”是因为老兵的话触动了每个人的心灵,引起在场每个人的深深反思,反思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人们心情很沉重。

3.读了这篇小说,我想说:热爱和平,拒绝战争。

语文园地4

1、AABC式词语:闪闪发亮栩栩如生默默无闻面面俱到井井有条

2、ABAC式词语:自作自受无边无际无忧无虑不折不扣百发百中

3、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语:

心惊肉跳忐忑不安胆战心惊惊心动魄心慌意乱七上八下心乱如麻喜出望外

4、含有身体部位词语:

心惊肉跳指手画脚面红耳赤眼疾手快胆战心惊手忙脚乱胆

小如鼠

5、日积月累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3、和战争有关的诗句: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2)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3)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马上作》

第五单元知识点梳理

15 《夏天里的成长》

一、重点字词:

1.听写:

菜畦(qí)苔藓苞蕾(lěi)处暑(chǔ)柏油(bǎi)瓜棚草坪甘蔗

瀑布增长缝隙谚语尽量

2.一字多义:

鲜:①新鲜。例:鲜鱼、鲜肉。②(花朵)没有枯萎。例:鲜花。

③鲜明。例:鲜艳、鲜红。④ 特指鱼虾等水产食物。例:海鲜、湖鲜。

3.词语积累:

(1)ABB 式的词语:活生生、亮晶晶、绿油油、静悄悄

(2)ABAC 式的词语:自言自语、再接再厉、十全十美

(3)描写夏天的词语:烈日炎炎、骄阳似火、挥汗如雨、汗流浃背

4.描写夏天的诗句: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二、知识点梳理:

1.《夏天里的成长》按照总分的结构形式,先写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然后写了夏天植物长、动物长、无生命的事物长等现象,说明人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在自己的“夏季”、成长的关键期尽量地用力地长的道理。

2.全文的中心句是“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第二自然段运用“总分结构”,围绕第一句(…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长…”)来写的。

3.文中有两句谚语:“六月六,看谷秀”“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其中第二句的意思是处暑的时候,谷子如果不出穗,就没有收成,就会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被割掉喂牛。

我还知道的农家谚语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三、重要题目:《语补》三、四。

16 《盼》

一、重点字词:

1.听写:

长袖斗篷蜷缩疯狂瓦蓝衣柜喧闹甩打叫嚷嘴唇蹦跳楼梯2.同音字:péng 斗篷、蓬乱、车棚、膨胀 chún 嘴唇、纯真、淳朴、醇香

3.表示“盼望”的成语:翘首以盼、拭目以待、望眼欲穿、翘首引领、望穿秋水

4.词语搭配:预报天气、预测行情、预习功课、预防疾病

5.一词多义:

原来:①开始的时候,起初的,从前。例:现在的日子比原来好多了。

②表示发现真实情况。例:我说夜里怎么这么凉快,原来是下雨了。

二、知识点梳理:

1.课文的作者铁凝,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玫瑰门》《哦,香雪》等。

2.《盼》一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围绕“盼”这一中心,依次写了(1)有新雨衣,盼雨天。

(2) 下起了雨,盼出门。(3)没法出门,盼雨停。(4)盼来雨天,快乐出门。课文用第一人称的形式来叙述,特别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3.赏析句子:

“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可雨点儿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雨冲刷过的路面比作明晃晃的玻璃,把小杨

树上的雨水比作珍珠玛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后马路的景色,也引发了“我”对雨衣

的憧憬,充分体现了一个“盼”字。

4.★省略号的作用:

(1)“可是……还差半小时啊。”我嘟囔着。(表示说话断断续续或话没有说完)

(2)它们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地跳跃:滴答,滴答滴答……(列举的省略)

(3)萧统在《文选序》中说:“……盖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引文的省略)

三、重要题目:《语补》三。

交流平台与习作例文

1.中心意思确立后,要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者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

2.《爸爸的计划》中罗列爸爸给每个人订的计划,突出了爸爸爱订计划的特点。又从先关气窗后关门窗,宣布全家按计划睡觉这两个典型的事例,表现爸爸执行计划一丝不苟。给我订暑假计划这件事写得很具体,进一步表现了爸爸爱订计划。全文紧紧围绕“爱订计划”这个中心去写作。

3.《小站》从停靠时间短、车站陈设简单、站里旅客少等方面表现了车站的“小”,但是这个小站工作严谨,环境优美,服务周到,给旅客带来了温暖。体现了小站的“美”。这样文章的中心意思:小站“小”而“美”的特点就突出了。

六上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

单元重点——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主要观点。

17《古诗三首》

一、要准确背诵并默写三首诗词。

二、知识点:

浪淘沙 (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壮阔的诗,表现了诗人一往无前、逆流而上、积极进取的豪迈气概。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刘禹锡、白居易把它改创为诗题,后又用为词牌。

江南春 [唐]杜牧题意:江南的春天。

千里莺啼绿映红, 1.莺啼:即莺啼燕语,鸟鸣。 2.山郭:山城,山村。

3.酒旗: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旗子之类的标识。

水村山郭酒旗风。 4.南朝:公元420-589年先后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的宋、齐、

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

南朝四百八十寺, 5.四百八十寺:“四百八十”是虚指,形容寺院很多。

6.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

多少楼台烟雨中。 7.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1.《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他和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这首诗描写了美丽如画的江南风光,诗中景物有声有色、有远有近、动静结合,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春景的高度赞美与无限神往。

2.这首诗抓住“莺啼”、“绿草”、“红花”、“水村”、“山郭”“酒旗风”“寺”、“楼台”、“烟雨”等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宋)

茅檐长扫净无苔, 1.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2.苔:青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3.成畦:成垄成行。畦: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一水护田将绿绕,周围有土埂围着。

两山排闼送青来 4.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5.排闼:推开门。闼,小门。

6.送青来:送来绿色。

1.《书湖阴先生壁》是宋代诗人、散文家王安石所作。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对山水田园风光的赞美,以及对湖阴先生高洁品性的赞美。

2.“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将山水赋予人的情思,一个“护”字,一个“送”字,化无情为有情,令人拍案叫绝。

三、重要题目:《语补》一、三。

18《只有一个地球》

一、重点字词:

1.重点词语:

晶莹、包裹、摇篮、和蔼可亲、矿产资源、慷慨、贡献、泛滥、基地、亲眼目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