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颅脑外伤患者的观察护理

合集下载

外科颅脑损伤护理教学查房

外科颅脑损伤护理教学查房

颅脑损伤护理教学查房查房内容: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监测与安全防范查房形式:三级查房查房地点:ICU病房参加人员:护士长、责任护士1人,护师7人、护士10人、实习护士4人护士长:颅脑损伤多见于交通、工矿等事故,跌倒、坠落伤以及各种锐器、钝器对头部的伤害,占全身损伤的15%~20%,仅次于四肢伤,常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复合存在,其致残率及死伤率均居首位。

颅脑损伤根据脑组织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开放性脑损伤和闭合性脑损伤;根据损伤机制及病理改变又可分为原发性损伤与继发性病变。

原发性损伤指伤后一段时间内逐渐出现症状,且呈进行性加剧,如脑水肿、颅内出血等,可导致颅内压增高。

今天,我们组织一次关于车祸导致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例的教学查房,分析并讨论重症颅脑损伤后入住我科以及手术后入我科患者的病情监护要点及安全防范。

首先请责任护士小刘汇报病情。

责任护士小刘:16床,孙先生,32岁,2009年3月1日因“车祸外伤后意识隙碍2h”收入我院急诊。

患者入院时处于昏迷状态,大小便失禁,生命体征极度不平稳。

头颅CT示:脑干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发脑挫裂伤,多发颅骨骨折。

为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和进一步治疗,于当日17:40以“重型颅脑损伤”收入我科,入科时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刺痛睁眼,无言语反应,刺痛肢体异常伸直反应,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大小约为2.5mm,对光反应好。

入科后5h左右患者突然出现抽搐,瞳孔缩小,心率降至56∕min,呼吸12∕min,立即增加脱水治疗力度,情况无明显好转,随之出现剧烈喷射性呕吐。

考虑颅内血肿的可能,紧急在全身麻醉下行颅内血肿探查。

术后返回我科继续监护,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带回胄管、尿管、脑室引流管。

患者目前为术后第3天,神志在丙泊酚镇静下处于陵胧状态,仍以呼吸机辅助呼吸,痰多,白色黏稠,镇静评分为3分,SpO2S97%以上。

患者现体温39.0~40.0°C,心率60~76∕min,血压14.7~16.7∕7.3~8.3kPa(IiO~125∕55~62mmHg),呼吸12~18∕min,留置管道为经口气管插管、锁骨下静脉导管、胃管及尿管。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重症监护的临床护理分析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重症监护的临床护理分析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重症监护的临床护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重症监护期间的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6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进行研究,本组所有患者入院后进入icu病房进行治疗和监护,由icu护士加强对患者的生命指标检测和护理工作,对护理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

结果本组116例患者中,经过本院治疗和护理,痊愈出院82例,好转25例,9例死亡。

结论加强对icu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和护理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实现良好的预后,值得在临床护理人员重视。

【关键词】重症颅脑外伤;重症监护;护理颅脑外伤是常见的临床疾病,造成颅脑外伤的原因一般包括有建筑施工、交通事故、暴力等。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损伤程度较重,患者的情况复杂,并发症多,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一般需要进行icu 急救处理。

护理是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治疗和康复的支撑和关键部分,如何做好icu病房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护理工作,是医疗人员值得注意的问题。

为了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在重症监护期间的护理方法,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116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了护理分析和总结,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5月之间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116例进行观察,本组患者中,男90例,女26例,年龄12-78岁,平均年龄45岁,gcs评分为4-13分,平均为7分。

其中,脑挫裂伤48例,颅内血肿37例,脑干损伤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脑挫裂伤伴有颅内血肿12例,其他7例,其中合并其他器官组织损伤11例。

手术治疗60例,非手术治疗31例,气管切开10例,气管插管15例。

1.2方法1.2.1急救期护理及时的对患者口腔和气管内的分泌物及异物进行清除,保证呼吸道畅通;要求患者的头偏向一侧、取侧卧位,出现舌头后缀者需要帮助其拉出;做好术前准备,进行抽血化验、术前脱水、留置尿管和抗生素实验等;进行有效吸氧,氧流量为2-4l ∕min,持续吸氧3-7天,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可以给与高浓度吸氧;协助医生进行气管切开,使用吸痰机对患者呼吸道进行清理,确保无菌操作和吸痰操作正确,减少对患者的损伤。

120例ICU重型脑外伤病情监测及护理

120例ICU重型脑外伤病情监测及护理
s mmaie 2 x mpe C 8miu eh a ys ul l hwo n ai t o a mi e ote t n U ei t epo e st e u s ge p r n et u r d 1 0 e a l GS ≤ n t ev k lf s u d p t n d t di t ra dC T h rc s h ri x e i c o z e e wh t n a n n n e
r a iet a , a n l z dt e s rc n t ra d c r f l u sn o t e p te tp o n ssi o t n ea i n . s l : r u h t e co eo s r a in l e e lz h t h sa ay e h t itmo io n a e u r i g t h a in r g o i mp ra tr lto s Re u t Th o g h l s b e v to i n s f
Ke wo d :CU He v k l fe h wo n y r sI a y s u l ls u d
Co d to n t r n iin mo i o
( 东南 大 学附属 医院 江 阴 2 4 0 ) 1 4 0
摘 要 : 的 : 结 I U 重 症颅 脑 外伤 患 者 的监 护及 护理 经 验 。方 法 : 目 总 C 回顾 总结 了所 收 治的 10例 G C 8分 的重 型颅 脑 外伤 患者在 救 治 过 程 中 2 S ̄ < 的 护理 经 验体 会 , 析 了严 密监 测 和精 心 护 理 对 患者 预后 的 重要 关 系。 结 果 : 分 通过 密切 观察 生命 体征 、 瞳孔 、 意识 、 体 活动 , 强 基础 护 理 和 专科 肢 加 护理 , 10例 重 型 颅脑 外 伤 患者 中, 复 出 院 8 在 2 康 O例 , 转 3 例 , 亡 4倒 。结 论 : 密观 察病 情 , 时发 现病 情 变化 并 采取 相 应 措 施 , 提 高 I U 好 6 死 严 及 对 C

脑外伤患者术后恢复ICU怎么做

脑外伤患者术后恢复ICU怎么做

脑外伤患者术后恢复ICU怎么做由于颅脑外伤的类型、并发症和后遗症较多,因此康复治疗应贯穿颅脑外伤治疗的全过程。

就颅脑外伤而言,有些功能可以恢复如前,有些功能是不可能完全恢复的。

对于能够完全恢复的功能应采用各种疗法促使其早日恢复。

对于不能完全恢复的功能,应当使患者正确的理解与认识病情,顺应功能受累情况,最大限度地寻求代偿功能,减轻后遗症,以恢复患者日常生活或社会生活。

脑外伤接受手术治疗之后仍旧需要在重症监护室接受一定时间的护理恢复治疗,来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更好的应对突发情况。

一、脑外伤术后在ICU需要待多久1、时间较长:部分患者出血部位位于重要功能区域如丘脑、脑干、小脑,出血量较多,手术前病情进展迅速,已经处于昏迷状态,甚至已经发生脑疝,即便是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后短时间内依然无法清醒,仍会处于昏迷状态,且生命体征不稳定,容易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

因此需要在ICU住院接受大约2周甚至3周的治疗,待病情平稳,意识有所改善,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可以转回神经外科普通病房或抢救室继续接受治疗;2、时间较短:对于出血部位位于非重要功能区域,术前病情相对稳定,没有发生脑疝的患者来说,如果手术过程比较顺利,将脑内血肿基本清除完毕,术后患者恢复意识和自主呼吸,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约1-2周就可以转回普通病房继续接受治疗。

二、脑外伤患者术后恢复ICU怎么做1、曈孔的观察瞳孔的大小和对光反应的情况是判断颅脑损伤病人伤情的一个重要指标。

双侧瞳孔缩小往往被描述为“针尖样暗孔是脑桥平面损害的典型表现,乃因交感神经下行通路受阻所致。

单侧瞳孔缩小则因单侧交感神经下行通路受阻引起,常伴同侧上下垂、面部无汗和眼球内陷,合称为霍纳综合征。

双侧瞳孔散大通常是脑干损伤或脑疝晚期的表现。

单侧孔扩大可能是小脑切迹疝,也可能是原发性眼或视神经损所致,要注意三者的鉴别。

2、基本护理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ICU基础护理主要包括(1)详细观察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护理2次/d口腔,用碘伏棉球消毒2次尿道口,避免尿道口感染,并注意引流袋位置比膀胱低,以防尿液反流导致泌尿感染。

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护理体会

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护理体会

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护理体会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它是使用冬眠药物及物理降温的方法,使机体处于休眠和低温状态,从而降低脑组织代谢,降低耗氧量,调节植物神经和内分泌功能絮乱,增强脑细胞对创伤和缺氧的耐受性,因而可防止或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力,改善脑的缺氧状态,有利于受伤脑细胞的恢复[1]。

亚低温治疗仪由主机、带冷水回路的降低温和温度传感器组成,因其与人体接触面积大,降温效果好,又便于控制体温,被广泛应用。

本文总结2008年以后我院ICU应用于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经验。

一临床资料本组病人35例,年龄20-70岁,均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GCS6-8分),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6例,硬膜下血肿并弥漫性脑肿胀10例,广泛性脑挫裂伤脑水肿9例,弥漫性轴索损伤5例,脑干损伤中枢性高热1例。

其中手术治疗15例,应用亚低温治疗,最长10d,最短2d。

二方法患者躺在降温冰毯上,通过体表散热使体温和脑温降至所需温度,通常为33=34℃。

根据病情所需要维持2-10d。

执行亚低温治疗的最佳时机,伤后越早越好(伤后12)[1]。

由于患者在接受亚低温治疗时可能发生寒颤,故在实施治疗时使用适量肌松剂和镇静剂以防寒颤。

通常静推地西泮10-20mg,生理盐水500ml+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静脉滴注,使病人进入睡眠状态,开启降温冰毯,头部置冰帽或冰袋,使体温逐渐下降,速度为每小时1℃至直肠温度32-35℃,调慢镇静剂的滴速,以能维持镇静为宜。

三护理措施1、环境及体温检测ICU温室应控制在20℃-25℃,同时应定时进行室内消毒,净化室内空气,以减少感染发生率。

体温检测是亚低温治疗中的一重点项目。

亚低温治疗是否有效,有否并发症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体温的控制情况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患者体温维持在33℃-35℃,若患者的体温超过36℃,亚低温治疗的效果较差,若地狱33℃易出现呼吸、循环工人异常,体温低于28℃易出现心室颤动。

脑外伤护理查房【20页】

脑外伤护理查房【20页】
17
相关知识提升
u脑外伤后血糖升高与脑损害程度和预后呈正相关,即伤后血糖值越高, 脑组织损伤重 ,预后越差。颅脑损伤后血糖升高是应激反应的结果。 通常应将血糖控制在8.1mmol/L以下,伤后应尽量减少糖水的输入 u以往诊断外伤性颅内血肿常依赖于进行性意识障碍加重,一侧瞳孔散 大,对光反应消失,一侧肢体的瘫痪和生命体征的显著改变,其实, 这已是颅内血肿的晚期表现。 现在大多认为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标准应是:1、颅脑损伤后处于中间 意识好转期或伤后障碍不深者;2、两则瞳孔等大对光反应灵敏;3、 可出现某些病灶体征,但并非脑疝引起;4、生命体征无变化或仅有轻 微变化。
带覆盖部位; ② 废用综合征:每日做四肢关节被动活动及肌肉按摩2-3次,防止肢
体挛缩和畸形。让患者能活动的肢体做主动运动。
13
护理计划
护理诊断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脑损伤后高代谢高热等有关
护理目标:患者营养状态维持良好(体重或皮下脂肪在正常范围) 护理措施: ① 定期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如体重、氮平衡、血浆蛋白、血糖、血电 解质等,以便及时调整营养素的供给量和配方; ② 肠内外营养:早期肠外营养,待肠蠕动恢复后,逐步过渡至肠内营 养支持,遵医嘱予抑酸药,观察患者有无腹胀,胃潴留,胃液和大便的 颜色。当患者肌张力增高或癫痫发作时,应预防营养液返流所致呕吐、 误吸。
家族史:父母健在,兄弟姐妹均体健 ,具体不详, 家族中无遗传病史 。
五方面(包括饮食、休息与睡眠、排泄、平日生活自理能力及嗜好)
因患者暂无语言能力,无法评估
六心理社会状态(包括精神状态、心理状态、对疾病的认识、性格及交往能力
、家庭关系、经济状况) 因患者暂无语言能力,无法评估
7
护理查体
T:36.8-39.0℃,P:85-120次/分,BP:120-150/75105mmHg,R:18-25次/分,自主呼吸恢复,经气管插管 吸氧3升/分,经皮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中心静脉压812厘米水柱。禁食,无肛门排气排粪,留置导尿,尿色淡 黄,尿量约50-150毫升/小时。头部外观明显肿胀,手术 伤口敷料包扎固定,少量渗血,右侧颞顶部可见两根引流 管,左侧可见一根引流管,引流管均引流通畅,引流出少 量血性液体,双眼球结膜无明显水肿、充血,双侧瞳孔等 大等圆,直径约3.0mm,双侧瞳孔反射消失,眼球无游动 。鼻腔可见血痂附着,左侧鼻腔仍有少量血性液体流出, 口唇无发绀,经口气管插管,经气管插管可吸出少量灰色 痰液,颈项强直。胸廓无明显畸形,双肺野呼吸音稍弱, 可闻及少量干湿性罗音。心界不大,心律齐。腹平软,未 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无明显腹肌紧张及明显包块,肠 鸣音0次/分。四肢无自主反应,强痛刺激肢体异常屈曲, 肌张力偏高,左侧巴彬斯基征可疑阳性。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恢复期的护理体会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恢复期的护理体会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恢复期的护理体会【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恢复期的护理体会。

首先强调了早期护理的重要性,包括对患者进行意识状态监测与护理,神经功能评估与康复训练。

其次探讨了合理的营养与体位护理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性。

同时提出了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的策略。

在分析了护理工作中的困难与挑战,同时也强调了护理带来的成就与满足感。

最后总结了护理的关键影响因素,强调了护士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恢复期护理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护士提供了进一步提升护理水平和质量的思路和方法。

整体内容涵盖了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恢复期护理中的关键问题和护理方法,对护士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启示。

【关键词】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恢复期、护理、早期护理、意识状态监测、神经功能评估、康复训练、营养、体位护理、并发症、预防、处理、困难、挑战、成就、满足感、影响因素。

1. 引言1.1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恢复期的护理体会重度颅脑外伤是一种严重的颅脑损伤,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在患者恢复期的护理中,护士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全面护理,可以促进其康复和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在护理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护士还需对患者进行意识状态监测和神经功能评估,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以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和身体功能。

护士还需要关注患者的营养摄入和体位护理,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和舒适的体位。

通过合理的营养和体位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护理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过程中,护士可能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

护理工作也带来了很多成就感和满足感。

护士的专业知识和细心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护理的关键影响因素包括团队合作、专业技能和责任心。

通过不懈努力和无私奉献,护士可以为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康复做出积极的贡献。

2. 正文2.1 早期护理的重要性早期护理是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恢复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0411重型颅脑外伤病例

0411重型颅脑外伤病例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护理
患者、男性,48岁,已婚、个体户,半小时前因车祸致头部外伤。

送急诊室。

一、诊疗过程中的临床护理
(一)入院时
1.诊疗情况
入院后查体:患者意识浅昏迷,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6分,血压125/60mmlHg,心率105次/分、频繁呕吐。

行头颅CT及X线片检查,诊断为“广泛脑挫裂伤、右颞硬膜下血肿、右颞硬膜外血肿、颅底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

紧急行气管插管、吸氧、止血、脱水等急救措施,转入神经外科ICU密切监护。

专科资料:转入ICU时意识呈中昏迷(CCS 4分),四肢肌力1~2级,双侧瞳孔直径为2.5mm,对光反射迟钝,心率快(15次/分),血压高(165/95mmHg),血氧饱和度96%,鼻腔见少量淡红色液体流出。

(二)住院过程中
1.诊疗情况
患者入住ICU后15分钟出现双侧瞳孔不对等,右侧3.5mm,对光反射消失,左侧2.5mm,对光反射迟钝,血压升高至178/101mmHg,脑疝形成。

立即遵医嘱予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点滴,并立即送往手术室行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气管切开术。

术后患者意识仍为中昏迷,颅内压为20~25mmHg,四肢肌力0~1级,呼吸功能不稳定,双肺干湿啰音明显,咳嗽反射弱,予呼吸机持续辅助呼吸,并予冰毯及冰帽持续物理降温,实施亚低温冬眠疗法,并持续颅内压监测。

(三)转出ICU前
1.诊疗情况
患者由于创伤严重、病情重,术后并发肺部感染,人住ICU第35天后患者病情才基本稳定,意识为浅昏迷,自主呼吸稳定、肺部感染得到控制,无并发颅内感染及其他并发症,被诊断为植物状态,预备转到普通病房继续康复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U颅脑外伤患者的观察护理
发表时间:2015-10-22T15:27:38.337Z 来源:《中医学报》2015年9月第30卷供稿作者:周姗红祁鑫华[导读] 陕西省延安市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有利于危重病人的集中管理及术后护理,有助于护士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抢救赢得了时间.
周姗红祁鑫华
陕西省延安市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陕西延安 716000
【摘要】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收治对象均来自临床各科室的危重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呼吸、循环系统等重要器官功能和代谢有不同程度损害,甚至可能发生急性功能衰竭,随时有生命危险,特别是颅脑外伤患者.这些患者均需作周密的观察、监测方能及时发现各项指标异常,从而使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疗和护理,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重症监护;颅脑外伤;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9-0713-01
我院重症监护病房自2014年7月~2015年2月共收治神经外科病人78例。

现将重症监护室情况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监护设备及监护措施:惠普SMT810型监护仪对患者的心率、血压、体温、呼吸、血氧饱和度等重要指标进行定时监测。

根据人体生理指标设定报警装置,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监护天数1~35 d,平均10 d。

1.2 监护对象:神经外科危重及术后病人共78例,其中男50例,女28例;年龄为3岁至86岁,平均36.1岁。

疾病种类:颅内肿瘤2例,脑出血26例,脑外伤50例,
1.3 结果78例患者中,有50例痊愈出院,有23例病情好转,剩余5例植物生存。

无患者死亡。

在护理期间有5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0.06%。

结论给予脑外伤重症监护室患者全面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存活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2 护理体会
2.1急救护理:立即将患者安置在ICU,给予平卧位或头高15°~30°卧位,有利于脑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头偏向一侧,防止舌后坠及呕吐物阻塞气道而影响呼吸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吸氧,建立静脉通道,重度脑外伤患者伴有颅底骨折,脑挫裂伤,脑干损伤及继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意识障碍和明显的神经系统体征,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复杂,接诊时首先观察患者的瞳孔,意识变化,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度,伤口有无明显出血,对危重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就地抢救,做好术前准备,早期治疗是抢救是否成功的关键。

2.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2.1 意识情况:可以通过对话、呼唤和疼痛刺激判断患者的意识程度、精神状况及辨识力、记忆力、计算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是神经外科手术绝大多数采用全身麻醉,术后常常应用冬眠疗法,因此,要正确区别全麻未醒、冬眠状态及意识障碍。

2.2.2 瞳孔的变化:瞳孔正常大小为2~5 mm,双侧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

若双侧瞳孔不等大等圆且伴有“2慢1高”则提示可能发生脑疝。

早期发现、及时处理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原发性动眼神经损伤可出现双侧瞳孔不等大等圆,但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应加以区分,不能混淆。

由于我们观察病情仔细认真,使78例患者脑疝早期发生得到及时抢救,均获得成功。

2.2.3 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可以反映生命中枢的功能及颅内压力的改变。

在脑损伤的情况下,血压升高常提示颅内高压,多见于脑水肿颅内出血。

血压下降则常提示循环功能不良,尤其是中枢性循环功能衰竭时病情更为严重。

对于血压过高或过低的患者,必须连续细致的监测血压、脉搏及其他体征,以及时调整用药,保持血压平稳。

脉搏慢而有力常见于颅内压增高,脉搏细快常见于有效血容量不足。

呼吸频率不规则,深浅不一,常提示呼吸中枢受损;颈椎病及后颅凹的病变要密切观察呼吸的变化。

体温升高提示有中枢性或感染性高热。

如果术后早期出现高热如鞍区手术后则提示中枢性高热,应给予物理降温及亚低温治疗[1],亚低温冬眠疗法持续时间为3~7天最适宜,对高热持续时间长的患者,可适当延长时间,但一般不超过10~14天[2],如果术后3 d后出现高热并伴有WBC升高,结合腰穿查脑脊液中蛋白升高,细胞数升高,则提示可能为感染性高热,除了降温外还应抗感染治疗。

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要结合我科疾病的特点综合分析。

如果早期发生“2慢1高”(呼吸慢、脉搏慢、血压升高),颅内压升高,则提示脑疝形成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生病情,配合救治。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颅脑外伤病人常有意识障碍、咳嗽、吞咽反射减少而导致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误吸,所以在入院早期要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呕吐物、血块,取出义齿,把头偏向一侧,如有舌坠,应用舌钳拉出,必要时气管切开,为进一步救治争取时间。

2.4 严格无菌操作减少并发症:在监护室工作需严格执行监护室规章制度,严格无菌操作。

监护室备有循环风紫外线消毒机、含氯消毒液及空气换气机,定期消毒做空气培养,使监护室始终保持洁净空间。

术后病人病情重,各种管道多,尤其是脑室引流、术腔引流、血肿腔引流的护理更为重要,操作时一定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颅内感染,一旦感染将危及生命。

2.5 吸痰护理严格无菌操作,操作前洗手带口罩,吸痰管一次性使用,吸痰是坚持由内向外的原则,先吸气管内分泌物,再吸口腔、鼻腔分泌物,对于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应每隔15分吸痰一次,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负压不超过40KP,插管深度20-40cm为宜,将吸管曲折,插到所需深度,再缓慢放开,慢慢上提,左右旋转,边吸边退,动作轻柔,吸痰时应注意监测生命体症。

2.6 基础护理肢体活动受限伴意识障碍,需要协助生活护理,定时翻身拍背1次/1~2 h,并按摩皮肤受压部位,有条件的给予气垫床,有的患者偏身感觉障碍,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做到“7勤”,防止患处冻伤或烫伤,防止褥疮。

做好口腔及尿道口护理,保持大便通畅,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硬过粗糙的食物,如果患者较烦躁,给予床栏、约束带的使用。

总之,重症监护室有利于危重病人的集中管理及术后护理,有助于护士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抢救赢得了时间;优化了护理措施,护理重点突出,减少了护理并发症;便于实行消毒隔离制度,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因为重症监护室病人常合并其他脏器疾病,所以,除需按神经外科常规护理外,还应懂得其他专科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护士有较高的素质、较全面的医学护理知识和较强的护理技能。

参考文献:
[1]江基尧.亚低温在急性颅脑外伤中的治疗意义[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1,6(1):1-2
[2]肖娟烈,高更春,王洪玉.亚低温在重度颅脑外伤的应用和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3,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